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877034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29617.8

申请日:

20180619

公开号:

CN108990456A

公开日:

2018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79/02,C09K17/40,C09K105/00

主分类号:

A01B79/02,C09K17/40,C09K105/00

申请人:

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斗斗,浦金业,章辰林,孙海西,吴姚培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锡沪中路90号

优先权:

CN201810629617A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马广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包括:封禁,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禁牧;供水,通过附近水系,开垦沟壑,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调理,用土壤调理剂对沙化草原进行喷洒调理;播种,播种耐旱植物、中生草本植物、牧草的种子;灌溉,春季首次灌溉后,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补播,视情况补播耐旱植物、中生草本植物、牧草的种子;休养,休养生息,并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灌溉、补播。本发明的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在生态学的基础上,构建水文、土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物群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草原沙化的治理起到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围封: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禁牧,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外延伸0.5~5km,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界附近;(2)、供水:通过附近水系,开垦沟壑,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相邻集水带之间形成间隔区;(3)、调理: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根据沙化草原区域的大小,选用若干农用航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喷洒时将土壤调理剂与清水按重量比1:(15-20)配制,分2~4次、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4)、播种:首年春季,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牧草的种子,从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5)、灌溉:首年,春季首次灌溉后,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按照暖季、冷季规律,灌溉的时间和量有所变化;(6)、补播:(5)中播种出苗后,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牧草、耐旱草本植物、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共补播1~3次;(7)、休养:次年开始,每年再按照(3)~(6)的步骤进行一次,如此进行2~4年后,在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灌溉、补播,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旱乔木为胡杨、梭梭树、木棉、厚皮树、火绳树、叶杨、旱柳、樟子松、白蜡、光棍树、猴面包树中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旱灌木及半灌木为沙漠玫瑰、斑纹犀角、骆驼刺、仙人掌、绿之铃、沙棘、沙冬青、沙拐枣、锦鸡儿、罗布麻、白刺、花棒、短穗柳、紫杆柳、长穗柳、白麻、裸果木、红柳、棒槌树、雀梅藤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旱草本植物为沙竹、沙蓬、胀果甘草、河西菊、沙葱、芦荟、盐生草、海星花、龙舌兰、虎尾兰、小花荆芥、琉苞菊、细叶鸦葱、雾冰藜、角果藜、粗柄独尾草、小山蒜、簇花芹、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生草本植物、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保水剂15-22份天然泥炭28-45份沥青乳液10-20份矿物粉20-30份生物载体粉8-12份生物菌剂5-9份生物酶0.5-1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粉取自磷石膏、磷灰石、硅藻土、蛭石、膨润土、方解石、硝石、沸石、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粉为米糠、玉米粉、麸皮、秸秆粉、稻草粉、草木灰、木粉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恶化日趋严重,威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广大生物圈生存的基础,草原退化、板结,是生态恶化的表现之一。我国也不例外,尤其在内蒙古、新疆、东北三省,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板结已经较为严重,并且难于管理,趋势不容乐观。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造成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草原的沙质荒漠化,也称为沙漠化,干旱多风和资源丰富的沙质地表是产生风蚀沙化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干旱和与大风在时间上同步时,加上人为经济活动(放牧、开垦、樵采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造成植被的破坏,沙漠化的发生可能性急剧升高。究其机理,主要有气候变化、土壤变化、植被草原沙化演替等。

按照传统做法,防风固沙、围栏封育是有效的方式,并且能够慢慢恢复草原植被,重建生态系统,是可持续的;只是在操作上,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目前科技的发展,开发一种新的节约资源、高效地治理草原沙化的问题的方法,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治理沙化草原,致力于恢复草原生态平衡,本发明开发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围封: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禁牧,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外延伸0.5~5km,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界附近;

(2)、供水:通过附近水系,开垦沟壑,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相邻集水带之间形成间隔区;

(3)、调理: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根据沙化草原区域的大小,选用若干农用航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喷洒时将土壤调理剂与清水按重量比1:(15-20)配制,分2~4次、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

(4)、播种:首年春季,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牧草的种子,从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5)、灌溉:首年,春季首次灌溉后,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按照暖季、冷季规律,灌溉的时间和量有所变化;

(6)、补播:(5)中播种出苗后,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牧草、耐旱草本植物、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共补播1~3次;

(7)、休养:次年开始,每年再按照(3)~(6)的步骤进行一次,如此进行2~4年后,在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灌溉、补播,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耐旱乔木为胡杨、梭梭树、木棉、厚皮树、火绳树、叶杨、旱柳、樟子松、白蜡、光棍树、猴面包树中两种以上的组合。以上耐旱乔木起沙化治理的桥头堡作用,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耐旱灌木及半灌木为沙漠玫瑰、斑纹犀角、骆驼刺、仙人掌、绿之铃、沙棘、沙冬青、沙拐枣、锦鸡儿、罗布麻、白刺、花棒、短穗柳、紫杆柳、长穗柳、白麻、裸果木、红柳、棒槌树、雀梅藤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以上耐旱灌木及半灌木起重要的缓解沙化、土质营养流失的层次作用,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耐旱草本植物为沙竹、沙蓬、胀果甘草、河西菊、沙葱、芦荟、盐生草、海星花、龙舌兰、虎尾兰、小花荆芥、琉苞菊、细叶鸦葱、雾冰藜、角果藜、粗柄独尾草、小山蒜、簇花芹、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以上耐旱草本植物起重要的缓解沙化、保持水土的基础作用,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中生草本植物、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为沙化草原治理的长久之计,而起到最终的可持续的治理和恢复生态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剂对沙化草原的土壤缓冲和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矿物粉取自磷石膏、磷灰石、硅藻土、蛭石、膨润土、方解石、硝石、沸石、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以上矿物粉对土壤亲和性好,且相比沙化土质能形成有效的营养保持、菌群繁殖的空间,为播种、营养的产生打下基础。

进一步,所述生物载体粉为米糠、玉米粉、麸皮、秸秆粉、稻草粉、草木灰、木粉中至少两种的组合。生物载体粉提供菌群繁殖所需的养分,同时给予植物播种后摄取营养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群落构建的营养基础。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治理可持续,生态学逻辑严密。围封、供水构建地理上的基础,是后续一切的基础;调理对土壤功能、营养基础和菌群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播种、灌溉、补播,则是核心的步骤,操作好了生态群落恢复就比较顺利;休养是草原沙化治理得以可持续的关键。本发明的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在生态学的基础上,构建水文、土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物群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草原沙化的治理起到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围封: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禁牧,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外延伸0.5~5km,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界附近;

(2)、供水:通过附近水系,开垦沟壑,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相邻集水带之间形成间隔区;

(3)、调理: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根据沙化草原区域的大小,选用若干农用航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喷洒时将土壤调理剂与清水按重量比1:(15-20)配制,分2~4次、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

(4)、播种:首年春季,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牧草的种子,从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5)、灌溉:首年,春季首次灌溉后,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按照暖季、冷季规律,灌溉的时间和量有所变化;

(6)、补播:(5)中播种出苗后,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牧草、耐旱草本植物、耐旱乔木、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共补播1~3次;

(7)、休养:次年开始,每年再按照(3)~(6)的步骤进行一次,如此进行2~4年后,在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灌溉、补播,即可。

其中,所述耐旱乔木为胡杨、梭梭树、木棉、厚皮树、火绳树、叶杨、旱柳、樟子松、白蜡、光棍树、猴面包树中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耐旱灌木及半灌木为沙漠玫瑰、斑纹犀角、骆驼刺、仙人掌、绿之铃、沙棘、沙冬青、沙拐枣、锦鸡儿、罗布麻、白刺、花棒、短穗柳、紫杆柳、长穗柳、白麻、裸果木、红柳、棒槌树、雀梅藤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耐旱草本植物为沙竹、沙蓬、胀果甘草、河西菊、沙葱、芦荟、盐生草、海星花、龙舌兰、虎尾兰、小花荆芥、琉苞菊、细叶鸦葱、雾冰藜、角果藜、粗柄独尾草、小山蒜、簇花芹、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中生草本植物、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如禾本科、莎卓科、蔷薇科、菊科、豆科及蓼科等广泛的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而步骤(7)中的中生木本植物,包括一些阔叶树等。

所述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包括如表1所涉及的实施例包含的组份。

表1土壤调理剂的组分(单位:重量份)

其中,所述矿物粉取自磷石膏、磷灰石、硅藻土、蛭石、膨润土、方解石、硝石、沸石、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生物载体粉为米糠、玉米粉、麸皮、秸秆粉、稻草粉、草木灰、木粉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29617.8 (22)申请日 2018.06.19 (71)申请人 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 道锡沪中路90号 (72)发明人 徐斗斗 浦金业 章辰林 孙海西 吴姚培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67 代理人 马广旭 (51)Int.Cl. A01B 79/02(2006.01) C09K 17/40(2006.01) C09K 10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

2、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 方法, 包括: 封禁, 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 禁 牧; 供水, 通过附近水系, 开垦沟壑, 铺设若干带 状分布的集水带; 调理, 用土壤调理剂对沙化草 原进行喷洒调理; 播种, 播种耐旱植物、 中生草本 植物、 牧草的种子; 灌溉, 春季首次灌溉后, 每隔1 2个月灌溉一次; 补播, 视情况补播耐旱植物、 中 生草本植物、 牧草的种子; 休养, 休养生息, 并播 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 灌溉、 补播。 本发明的可 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在生态学的基础上, 构建水文、 土质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物群 落。

3、,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草原沙化的治理 起到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CN 108990456 A 2018.12.14 CN 108990456 A 1.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 围封: 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 禁牧, 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外延 伸0.55km, 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 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界附 近; (2) 、 供水: 通过附近水系, 开垦沟壑, 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 相邻集水带之间形 成间隔区; (3) 、 调理: 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 根据沙。

4、化草原区域的大小, 选用若干农用航 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 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 喷洒时将土壤调理剂 与清水按重量比1:(15-20) 配制, 分24次、 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 (4) 、 播种: 首年春季, 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 牧草的种子, 从集水带向间隔 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木、 耐 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 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5) 、 灌溉: 首年, 春季首次灌溉后, 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 按照暖季、 冷季规律, 灌溉的 时间和量有所变化; (6) 、 补播:(5) 中。

5、播种出苗后, 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 牧草、 耐旱草本植物、 耐 旱乔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 共补播13次; (7) 、 休养: 次年开始, 每年再按照 (3) (6) 的步骤进行一次, 如此进行24年后, 在集水 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 灌溉、 补播, 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旱乔木 为胡杨、 梭梭树、 木棉、 厚皮树、 火绳树、 叶杨、 旱柳、 樟子松、 白蜡、 光棍树、 猴面包树中两种 以上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旱灌 木及半灌木。

6、为沙漠玫瑰、 斑纹犀角、 骆驼刺、 仙人掌、 绿之铃、 沙棘、 沙冬青、 沙拐枣、 锦鸡 儿、 罗布麻、 白刺、 花棒、 短穗柳、 紫杆柳、 长穗柳、 白麻、 裸果木、 红柳、 棒槌树、 雀梅藤中的两 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旱草本 植物为沙竹、 沙蓬、 胀果甘草、 河西菊、 沙葱、 芦荟、 盐生草、 海星花、 龙舌兰、 虎尾兰、 小花荆 芥、 琉苞菊、 细叶鸦葱、 雾冰藜、 角果藜、 粗柄独尾草、 小山蒜、 簇花芹、 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 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7、述中生草本 植物、 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壤调 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保水剂 15-22份 天然泥炭 28-45份 沥青乳液 10-20份 矿物粉 20-30份 生物载体粉 8-12份 生物菌剂 5-9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990456 A 2 生物酶 0.5-1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物粉取 自磷石膏、 磷灰石、 硅藻土、 蛭石、 膨润土、 方解石、 硝石、 沸石、 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8、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载体 粉为米糠、 玉米粉、 麸皮、 秸秆粉、 稻草粉、 草木灰、 木粉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990456 A 3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态恶化日趋严重, 威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广大生物圈生 存的基础, 草原退化、 板结, 是生态恶化的表现之一。 我国也不例外, 尤其在内蒙古、 新疆、 东 北三省, 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板结已经较为严重, 并且难于管理, 。

9、趋势不容乐观。 干旱 和半干旱的气候造成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草原的沙质荒漠化, 也称为沙漠化, 干 旱多风和资源丰富的沙质地表是产生风蚀沙化的条件和基础。 特别是干旱和与大风在时间 上同步时, 加上人为经济活动(放牧、 开垦、 樵采和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造成植被的破坏, 沙 漠化的发生可能性急剧升高。 究其机理, 主要有气候变化、 土壤变化、 植被草原沙化演替等。 0003 按照传统做法, 防风固沙、 围栏封育是有效的方式, 并且能够慢慢恢复草原植被, 重建生态系统, 是可持续的; 只是在操作上, 比较耗费人力、 物力和时间。 而目前科技的发 展, 开发一种新的节约资源、 高效地治理草。

10、原沙化的问题的方法, 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 为了治理沙化草原, 致力于恢复草原生态平衡, 本发明开发一种可持续 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 发明内容: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 围封: 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 禁牧, 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 外延伸0.55km, 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 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 界附近; 0007 (2)、 供水: 通过附近水系, 开垦沟壑, 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 相邻集水带之 间形成间隔区; 0008 (3)、 调。

11、理: 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 根据沙化草原区域的大小, 选用若干农 用航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 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 喷洒时将土壤 调理剂与清水按重量比1: (15-20)配制, 分24次、 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 0009 (4)、 播种: 首年春季, 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 牧草的种子, 从集水带向 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 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 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0010 (5)、 灌溉: 首年, 春季首次灌溉后, 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 按照暖季、 冷季规律,。

12、 灌溉的时间和量有所变化; 0011 (6)、 补播: (5)中播种出苗后, 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 牧草、 耐旱草本植 物、 耐旱乔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 共补播13次; 0012 (7)、 休养: 次年开始, 每年再按照(3)(6)的步骤进行一次, 如此进行24年后, 在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 灌溉、 补播, 即可。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8990456 A 4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耐旱乔木为胡杨、 梭梭树、 木棉、 厚皮树、 火绳树、 叶杨、 旱柳、 樟子 松、 白蜡、 光棍树、 猴面包树中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耐旱乔木起沙化。

13、治理的桥头堡作用, 是 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耐旱灌木及半灌木为沙漠玫瑰、 斑纹犀角、 骆驼刺、 仙人掌、 绿之 铃、 沙棘、 沙冬青、 沙拐枣、 锦鸡儿、 罗布麻、 白刺、 花棒、 短穗柳、 紫杆柳、 长穗柳、 白麻、 裸果 木、 红柳、 棒槌树、 雀梅藤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耐旱灌木及半灌木起重要的缓解沙化、 土质营养流失的层次作用, 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耐旱草本植物为沙竹、 沙蓬、 胀果甘草、 河西菊、 沙葱、 芦荟、 盐生 草、 海星花、 龙舌兰、 虎尾兰。

14、、 小花荆芥、 琉苞菊、 细叶鸦葱、 雾冰藜、 角果藜、 粗柄独尾草、 小 山蒜、 簇花芹、 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 以上耐旱草本植物起重要的缓解沙化、 保持水土的基础作用, 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可根据地域情况选择具体品种。 0016 作为优选, 所述中生草本植物、 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 多年生植物为沙化 草原治理的长久之计, 而起到最终的可持续的治理和恢复生态的作用。 0017 作为优选, 所述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18 0019 0020 剂对沙化草原的土壤缓冲和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21 进一步, 所述矿物粉取自磷石膏、 磷灰石、 硅藻。

15、土、 蛭石、 膨润土、 方解石、 硝石、 沸 石、 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以上矿物粉对土壤亲和性好, 且相比沙化土质能形成有效的 营养保持、 菌群繁殖的空间, 为播种、 营养的产生打下基础。 0022 进一步, 所述生物载体粉为米糠、 玉米粉、 麸皮、 秸秆粉、 稻草粉、 草木灰、 木粉中至 少两种的组合。 生物载体粉提供菌群繁殖所需的养分, 同时给予植物播种后摄取营养的来 源之一, 是生物群落构建的营养基础。 0023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 方法, 治理可持续, 生态学逻辑严密。 围封、 供水构建地理上的基础, 是后续一切的基础; 调。

16、 理对土壤功能、 营养基础和菌群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播种、 灌溉、 补播, 则是核心的步 骤, 操作好了生态群落恢复就比较顺利; 休养是草原沙化治理得以可持续的关键。 本发明的 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在生态学的基础上, 构建水文、 土质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 生物群落,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草原沙化的治理起到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8990456 A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作简 单的介绍。 0025 一种可持续的草原沙化治理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6 (1)、 。

17、围封: 对沙化草原区域进行围封、 禁牧, 围封区域的边界为沙化草原边界再向 外延伸0.55km, 引进3年以上成熟的耐旱乔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 栽种于围封区域的边 界附近; 0027 (2)、 供水: 通过附近水系, 开垦沟壑, 铺设若干带状分布的集水带, 相邻集水带之 间形成间隔区; 0028 (3)、 调理: 按照配方组份配制土壤调理剂, 根据沙化草原区域的大小, 选用若干农 用航模喷洒飞机进行喷洒作业, 喷洒总量为每公顷235400kg土壤调理剂, 喷洒时将土壤 调理剂与清水按重量比1: (15-20)配制, 分24次、 共计一个月喷洒完毕; 0029 (4)、 播种: 首年春季, 。

18、在集水带附近播撒中生草本植物、 牧草的种子, 从集水带向 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在间隔区中心附近以块状分布播撒耐旱乔 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 再在沙化草原全区域播撒耐旱草本植物的种子; 0030 (5)、 灌溉: 首年, 春季首次灌溉后, 每隔12个月灌溉一次, 按照暖季、 冷季规律, 灌溉的时间和量有所变化; 0031 (6)、 补播: (5)中播种出苗后, 视生长情况补播中生草本植物、 牧草、 耐旱草本植 物、 耐旱乔木、 耐旱灌木及半灌木的种子, 共补播13次; 0032 (7)、 休养: 次年开始, 每年再按照(3)(6)的步骤进行一次, 如此进行24年后,。

19、 在集水带向间隔区过渡的区域播撒中生木本植物的种子, 灌溉、 补播, 即可。 0033 其中, 所述耐旱乔木为胡杨、 梭梭树、 木棉、 厚皮树、 火绳树、 叶杨、 旱柳、 樟子松、 白 蜡、 光棍树、 猴面包树中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耐旱灌木及半灌木为沙漠玫瑰、 斑纹犀角、 骆 驼刺、 仙人掌、 绿之铃、 沙棘、 沙冬青、 沙拐枣、 锦鸡儿、 罗布麻、 白刺、 花棒、 短穗柳、 紫杆柳、 长穗柳、 白麻、 裸果木、 红柳、 棒槌树、 雀梅藤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耐旱草本植物为沙 竹、 沙蓬、 胀果甘草、 河西菊、 沙葱、 芦荟、 盐生草、 海星花、 龙舌兰、 虎尾兰、 小花荆芥、 琉苞 菊。

20、、 细叶鸦葱、 雾冰藜、 角果藜、 粗柄独尾草、 小山蒜、 簇花芹、 尖喙牻牛儿苗中的两种以上的 组合; 所述中生草本植物、 中生木本植物均为多年生植物, 如禾本科、 莎卓科、 蔷薇科、 菊科、 豆科及蓼科等广泛的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 而步骤(7)中的中生木本植物, 包括一些阔 叶树等。 0034 所述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包括如表1所涉及的实施例包含的组份。 0035 表1土壤调理剂的组分(单位: 重量份) 0036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8990456 A 6 0037 0038 其中, 所述矿物粉取自磷石膏、 磷灰石、 硅藻土、 蛭石、 膨润土、 方解石、 硝石、 沸石、 麦饭石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生物载体粉为米糠、 玉米粉、 麸皮、 秸秆粉、 稻草粉、 草木灰、 木粉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0039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而言,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 均视为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8990456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