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6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834,511的优先 权,该申请以全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其装配有对躺于该单元上的病人的生命进 行支持的器械,这些器械可以装入由机器人运动系统支撑的保护性茧状件内, 该机器人运动系统用来将手术病人运出和运离手术室。
背景技术
手术病人从其医院病房到麻醉、手术台的移动和返回涉及大量人员和复杂 设备的移动,以及对于越来越多的肥胖病人会尤其麻烦。可能需要多达6人来 将病人从一个手术台抬到另一个手术台。涉及1至2人来搬运医院内的病人和 生命支持设备。
PCT公开WO00/00152公开了一种具有病人支撑面的床,该病人支撑面可 活动地放置于支撑组件的支撑臂上,该支撑臂又连接到带有轮子的基座。这种 床对于运输医院内的病人是有用的,然而病人支撑面必须从支撑组件脱开并由 至少两个人来抬起以将病人放置于手术台或床上。
手术室外无菌环境的质量常常难以控制。
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75266公开了一种具有床和茧状件的病人运输装置, 病人躺于床上以及茧状件覆盖该床,其可用于用飞机运输病人,从而将病人保 持在受保护空间内,同时防止污染的空气泄漏。
文件WO92/18084和JP2006280534公开一种腔室,该腔室适于围住床上 的病人并具有入口和出口,该入口和出口用于将气体运输到腔室内并运至或运 离腔室内的病人。
因此,仍然有利用现代机器人技术来使麻醉下的患者受益同时提高舒适度 和安全性的未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上述需要由一种病人保持医院单元来满足,所述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包括:
支撑面,所述支撑面配置成接纳病人;以及
生命支持系统,所述生命支持系统被约束至所述支撑面,所述系统包括:
-麻醉机;
-适于容纳加压气体的多个储气库;
-第一组气体供应管道,所述第一组气体供应管道分别连接到所述储 气库的各出口端口,所述气体供应管道的各自由端设置有对应的分配阀;
-第二组气体供应管道,所述第二组气体供应管道分别连接到所述储 气库的各入口端口,所述气体供应管道的各自由端设置有对应的供应阀;
-一个或多个输液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麻醉机、分 配阀以及输液装置并设置有控制界面;
-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以及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并与所述电 源装置并联,所述电源线具有电连接器,
其中,所述麻醉机、储气库以及相关管道、输液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电 源装置以及电源线布置在容器内,该容器约束所述病人支撑面,以及
其中所述分配阀与所述控制界面布置在所述容器的外表面,以及所述供应 阀和所述电源线的电连接器布置在连接件上,该连接件适于安装在基座构件上, 从而向所述储气库供应加压气体以及向所述控制系统供应电力。
所述生命支持系统可以装配计算机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配置来监视、控 制和调整由所述生命支持系统的器械执行的功能,从而维护病人的生命功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实施列提供了一种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 包括:
机器人移动系统,所述机器人移动系统包括电动推车和实质上水平的叉形 支撑件,该叉形支撑件具有两条实质上平行的悬臂梁,该两条悬臂梁由一间隙 隔开;以及
保护性茧状件,所述保护性茧状件具有实质上圆筒形并限定出封闭的管状 空间,该封闭的管状空间适于容纳躺在支撑面上的病人,所述茧状件包括: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实质上半圆筒形并设有与所述叉形支撑件 的所述间隙对应的开口;
-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实质上半圆筒形并同轴铰接到所述下壳体, 从而通过环绕它们的共同轴线旋转来在所述下壳体外滑动,所述上壳体适于与 所述下壳体形成管状空间,该管状空间仅在一端具有开口,其上躺有病人的支 撑面能够通过该开口插入;
-基部支撑件,所述基部支撑件适于搁置在所述叉形支撑件上并支撑 所述下壳体,限定出实质上圆柱面,并具有与所述叉形支撑件的所述间隙对应 的底部舱门;
-至少一个门,该至少一个门铰接于所述基部支撑件上并适于关闭所 述管状空间的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移动系统装配电动马达、蓄电池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电动马达用来移动所述病人运输系统,所述蓄电池连接到所述电动马达, 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来命令所述电动马达。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病人保持医院系统,该系统 可以容易地连接到诸如接地柱和从接地柱脱开,该接地柱更具体地为手术室或 病房内的对接柱,该病人保持医院系统包括:
手术台,该手术台限定出病人支撑面,并具有第一组紧固件,该第一组紧 固件安装于所述病人支撑面的反面;
“T”形连接件或对接柱具有:
-顶部,所述顶部具有第二组紧固件,该第二组紧固件适于以可拆卸 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组紧固件配合,从而将所述手术台牢固保持;
-底部,所述底部具有第三组紧固件和连接器,所述第三组紧固件和 连接器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手术室或病房内的柱、座或类似接地元件的上紧 固件机连接器配合,诸如外壳站的接地元件,并将所述“T”形连接件牢固保 持到底座,
-至少一个侧部,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具有第四组紧固件和连接器;
-内部管道和至少一根与对应的第三和第四组连接器连接的电缆;以 及
所述生命支持系统具有:
-保持紧固件,所述保持紧固件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组紧 固件配合并将所述生命支持系统牢固保持到所述“T”形连接件;
-入口气体连接器和至少一个输入电连接器,所述至少一个输入电连 接器配置成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组的相应连接器连接;
-出口气体连接器,所述出口气体连接器适于与所述外部管道连接, 从而分配氧气和/或麻醉气体;以及
-电动装置,所述电动装置用来支持躺于手术台上的病人的生命,配 置成通过所述输入电连接器供电并具有入口气体管道和出口气体管道,所述入 口气体管道与所述入口气体连接器连接以及所述出口气体管道与所述出口气 体连接器连接。
本公开的其它非限制性特征、实施例和各方面在后续的说明中描述。
提交的权利要求书是本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其纳入本文作为参考。
附图简要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构造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的立体图。
图2-4分别示出图1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的俯视图、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5-7示出由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约束至病人保持医院单元的支撑面的生命 支持系统。
图8-11示出“T”形连接件,其用来支撑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病人保持 医院单元的手术台。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构造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的从病人 右侧察看的立体图。
图13-1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机器人驱动运输系统的实施例,其包 含病人保持医院单元。
图17示出图13-16的机器人驱动运输系统,其前门开启且底部舱门关闭。
图18示出图16的机器人驱动运输系统,其前门和底部舱门开启。
图19示出接地柱700,其用作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的 静态固定件。
图20A和20B是图13-16示出的机器人驱动运输系统的封闭茧状件的支撑 件的视图。
图21A和21B是图13至16的机器人驱动运输系统的封闭茧状件的视图。
图22示出:A)配置成椅子的接地柱上的手术台;B)配置成床的接地柱 上的手术台;C)具有生命支持系统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D)麻醉病人躺于 安装在接地柱上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上;E)麻醉病人躺于容纳在运输系统内 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上。
图23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安装于病人运输系统内的驱动器/器械的图 示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分别在图1的立体图以及图2-4 的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中示出。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包括支撑面500和生命 支持系统,支撑面500也可以构成手术台,生命支持系统在图示实施例中由两 个盒体300A和300B模块化组成并约束至支撑面500。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具有 模块化结构,以及该模块(诸如支撑面500和盒体300A和300B)可以相互连 接/拆卸并可单独使用,这将在下文更清楚地解释。
支撑面500优选由多个铰接在一起并可相互移动的可移动部分组成,从而 限定出椅子或床或将躺着的病人放置在众多可能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例如, 支撑面500包括可单独移动的臂部和腿部,该臂部和腿部可相对于床架绕各自 的水平轴线以及与水平轴线垂直的竖直轴线枢转,该臂部和腿部的水平轴线平 行于床架。支撑面500优选地设置有集成驱动器,该集成驱动器允许选择性地 移动这些部分。这些驱动器例如可以是机电或液压驱动器。
病人保持医院单元的支撑面500由“T”形连接件400支撑,生命支持系 统300连接到“T”形连接件400。生命支持系统具有模块化结构并可由两个 盒体300A和300B(例如图1-4示例性所示)、或单个盒体或甚至3个或更多 盒体组成,盒体300A和300B包含支持病人生命的不同器械。生命支持系统 是模块化的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添加/移除一个或多个盒体来改适从而仅仅提 供支持病人生命真正需要的器械。
生命支持系统的全面综合盒体300A的一个实施例在图5-7中以示例性的 方式示出,其中参考标号具有以下含义:
302主盒
304后门盒
306侧门盒
308底座连接器
310法兰连接器
311A、B、C支撑连接器
312A氧气输入连接器A
312B氧气输出连接器B
314A,B,C输液连接器输出口
316监视器
324输液机
326A、B、C输液注射器A
328麻醉机
330A氧气气罐
330B真空气罐
330C亚硝酸气罐
330D医疗气罐
330E氮气气罐
332A氧气气罐连接器
332B真空气罐连接器
332C亚硝酸气罐连接器
332D医疗气罐连接器
332E氮气气罐连接器
324电连接器
当然,不是必须在单个盒体包括所有生命支持器械。例如,生命支持系统 的一个盒体可以仅包含麻醉气体罐而另一个盒体可以仅包含氧气罐。通过这种 布置,当麻醉病人不用再保持麻醉但是仍然需要呼吸支持时,能够通过移出包 含麻醉气体罐的盒体和保留包含氧气罐的盒体来调整生命支持系统。
在图示实施例中,盒体具有连接到“T”形连接件400的支撑连接器311、 气体输入和输出连接器312A和312B、322A、322B、322C、322D、322E以及 至少一个电连接器324。实践中,盒体(或多个盒体)300构成便携式生命支 持系统,该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预定来跟随躺在支撑面上的病人以保持病人活 着。
通常,生命支持系统的盒体可以包括用来支持病人生命的多个器械,诸如 麻醉机、适于包含加压气体的多个库、分别连接到储气库的各出口端的第一组 气体供应管道、设置有相应分配阀的各气体供应管道的各自由端、分别连接到 储气库的各入口端的第二组气体供应管道、设置有各供应阀的各气体供应管道 的各自由端、一个或多个输液设备、可操作地连接到麻醉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分配阀、设置有控制界面的输液设备、可操作地连接到自动控制系统的电源装 置、可操作地连接到自动控制系统并与电源装置并联的电源线、具有电连接器 的电源线。麻醉机、储气库及相关管道、输液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电源装置 和电源线都布置在约束至患者支撑表面的盒体300A(或300B)内。分配阀与 控制界面一起布置在盒体的外表面上,且供应阀和电源线的电连接器布置在适 于安装到基座构件的连接件上,基座构件配置成提供加压气体至储气库和为控 制系统提供电力。
根据一实施例,包含于盒体300A(B)的器械具有配置来确定“T”形连 接件400是否连接到手术室的接地柱的控制电路,从而确定是应该通过盒体 300A(B)内的各罐体提供氧气和/或麻醉气体给躺在支撑面500上的病人,还 是因为病人位于手术室内且通过其它方式提供生命支持而绕过各罐体。
图8-11示出“T”形连接件400的一示例实施例,其中,参考编号具有以 下含义:
402中部
404顶部
406A、B、C、D驱动器四分之一转挂钩
408A、B、C、D十六分之一转挂钩
409A,B,C,D十六分之一转挂钩
410A、B、C、D、E、F柱
412顶部法兰
414A、B横向法兰
416A、B、C、D板连接器
418A、B、C、D电连接器
420A、B、C氧连接器
422A、B、C真空连接器
424A、B、C一氧化二氮连接器
426A、B、C医用空气连接器
428A、B、C氮连接器
430法兰底部抬升件
“T”形连接件400允许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支撑面500和生命支持系统 的盒体(多个盒体),以及允许将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安装于接地柱、底座或更 通常地安装到位于手术室或病房中的对接柱或对接件。实质上,“T”形连接 件400包括顶部、底部、至少一个侧部和内部导管以及至少一个电缆,顶部具 有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第一组紧固件配合从而将手术台牢固固定的第二组 紧固件,底部具有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外科站的底座的上部紧固件和连接器 配合并将“T”形连接件牢固保持到底座的第三组紧固件和连接器,至少一个 侧部具有第四组紧固件和连接器,内部导管和至少一个电缆将第三组和第四组 对应连接器相互连接。如果连接一个以上生命支持系统的盒体,则“T”连接 件400将配备至少两个或更多具有紧固件和连接器的相同侧部。
当病人在手术室中时,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固定在接地柱上,接地柱可以是 图19中所示的示例性类型。当病人保持医院单元上躺着的病人从手术室转移 到医院其它房间时,病人保持医院系统从接地柱700脱开并连接到运输系统, 诸如图13-18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运输系统,从而形成图12的病人运输和 生命支持系统。图示的病人运输系统实质上包括机器人移动系统和保护性茧状 件100,机器人移动系统包括机动推车200和实质上水平的叉形支撑件,该叉 形支撑件具有两条实质上平行并由一间隙分隔开的悬臂梁,保护性茧状件100 呈实质上圆柱形并限定出封闭的管状空间,该管状空间适于围住躺在支撑面上 的病人。保护性茧状件包括下壳体104、上壳体106、基部支撑件102以及至 少一个门,下壳体104呈实质上半圆柱形并设有与叉形支撑件的间隙对应的开 口,上壳体106呈实质上半圆柱形并同轴铰接到所述下壳体104,从而通过绕 其共同的轴线旋转而在下壳体104外滑动,上壳体106适于与下壳体104形成 仅在一端具有开口的管状空间,其上躺有病人的支撑面可以通过开口插入管状 空间,基部支撑件102适于置于叉形支撑件上并支撑所述下壳体104,基部支 撑件102限定出实质上圆柱面,该实质上圆柱面具有与叉形支撑件的间隙对应 的底部舱门,以及至少一个门铰接到基部支撑件102并适于关闭管状空间的所 述开口。
病人运输系统方便地包括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安装于管状空间内从而将 有病人躺在上面的支撑面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运输系统还具有模块化结构,这是 因为在需要将病人保持在封闭空间时保护性茧状件100可以与推车200分开。 例如当病人清醒并不存在麻醉气体泄漏风险时,可以是这种情况。
图20A、20B和21A、21B分别示出推车200和保护性茧状件190的实施 例的详细视图。参考标号的含义概述如下表:
102圆筒1
104圆筒2
106圆筒3
108A、B底部舱门
112圆柱旋转机构
114A、B前门
116A、B前门支撑件
118A、B前致动铰链
120A、B激光障碍物传感器
122A、B、C、D、E、F圆柱滚动电机(参见图33)
124支撑轮
126A、B圆筒开口马达
128A、B齿轮
130A、B、C、D支撑圆筒开口马达
132A、B圆筒开口马达轴线
134A、B蜗轮
136中心轴线
138顶部支撑中心轴线
140支撑中心轴线部件
142中心轴线轴承
144O形圈中心圆筒1
146O形圈中心圆筒3
148A、B板圆筒2
150A、B板圆筒3
200推车
202主罩
203充电连接
204A、B支撑纵向箱
206A、B纵向箱
208前箱
210A、B升高
212结构
214A、B主轮
216A、B前轮
218A、B后轮
220A、B轮毂马达
222A、B电池
224CPU
226基板
图22从A到E的图像序列示出可以由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病人运输和生命 支持系统执行的不同操作。如下文所述,手术台包括相互连接的不同部分,以 便改变支撑面500的配置,诸如将其配置成椅子(A)。当病人在坐立位置接 收镇静,然后支撑面500翻转到平面构型(B),然后准备手术(插管及输液)。 然后将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固定到“T”形连接件(C)并将病人连接到模块化 生命支持系统(D)。病人保持医院系统然后被连接到机器人移动系统并装入 保护性茧状件(E),从而将病人运输到手术室。
一旦位于手术室内,保护性茧状件的底部舱门开启以及“T”形连接件被 固定到接地柱700(图19)。生命支持系统盒体内的各器械感测到该保持医院 系统连接到接地柱700,以及生命支持系统盒体内的器械被绕开以允许病人的 生命功能直接通过可在手术室内获得的器械支持。然后支撑面从运输系统的夹 持装置脱开,运输系统的夹持装置从接地柱700移走。
当躺在病人保持医院单元上的病人从手术室运输到医院的其它房间时,保 护性茧状件100的前门114A、114B开启(图17),然后底部翼件108A、108B 也开启(图18),底部翼件108A、108B构成茧状件的底部舱门。整个病人运 输系统朝向病人保持医院系统移动以将支承面穿入保护性茧状件100内,然后 病人支撑面500被固定到运输系统的夹持装置以及病人保持医院单元从接地柱 700脱开。通常,支撑面500仍然固定到“T”形连接件400,生命支持盒体连 接到“T”形连接件400,以及仅仅“T”形连接件的底部固定件和连接件从手 术室内的接地柱700脱开。因此,当病人从手术室运走时,整个病人保持系统 被固定到病人运输系统从而支持生命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盒体300A(和300B) 内的器械配置成感测盒体是否从接地柱700脱开,从而具体确定病人生命功能 是由这些器械支持还是由于病人在手术室内因此各器械被绕过。最后保护性茧 状件的前门关闭(图16)以及病人(其生命功能由生命支持系统300支持)准 备好包围在保护空间内移动到医院的任何地方,且不存在任何气体泄漏到外部 的风险。
茧状件的内部优选保持在轻微过压条件下,从而当门开启或关闭时防止外 部气体进入。
因为躺在支撑面上的病人总是由接地柱和/或运输系统的夹持装置支撑,因 此所有这些操作可以由单个人不费力地执行,即便是肥胖病人。
可选地,如果病人在手术干预后不需要生命支持,生命支持系统的盒体 300A(300B)甚至可能是“T”性连接件400可以从支撑面500脱开,从而病 人运输系统仅仅保持支撑面500。
在一实施例中,病人运输系统的夹持装置机械地连接到电动线性驱动器, 该电动线性驱动器固定到叉形支撑件并配置成将连接到夹持装置的支撑面500 抬起。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性茧状件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相互滑动从而在紧急 情况下快速触及病人。例如,为了人工干预病人和/或生命支持系统,茧状件 100的上半可体106可以向任一侧旋转150度。同时下半壳体104可以绕任一 侧旋转30度。这允许茧状件打开180度、朝开口的一侧倾斜30度,从而允许 从两侧触及病人和病床下的救生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运输系统的基部支撑件102包括电动齿轮箱,该电动齿轮 箱配置成使得保护性茧状件的下壳体和/或上壳体通过在基座102外滑动从而 绕它们的共同轴线旋转。优选地,齿轮箱配置成将每一个半壳体相互独立旋转。
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安装于机器人病人运输系统内的器械在图23中形 象示出。其包括用来检测障碍的激光扫描仪、用来将病人运输系统引导到理想 位置的激光校准传感器、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由蓄电池供电并通过CPU驱动, 该CPU通过wifi/蓝牙通信接口与远程控制台通信。可选地,病人、运输系统 可以装配触摸屏显示器和电插座,触摸屏显示器用来提供指令,电插座用来为 机载电子电路供电和对蓄电池充电。
概言之,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提供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机器人移 动系统、可拆卸手术台系统、可拆卸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以及可拆卸保护性茧 状件。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该实施例包括4个主要元件:i)机器人移动系统、 (ii)手术台、(iii)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以及(iv)具有环境控制功能的保 护性茧状件。
机器人移动系统包括导向和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和 保护性茧状件,驱动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驱动轮、一个或多个方向轮以及可逆 地连接到手术台的机械装置,方向轮用来推动系统和将系统从其目的地转向或 转向其目的地。机器人移动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以为导向和控制 系统及驱动系统供电。该电池可充电。
驱动系统可以包括用来以期望速度旋转驱动轮的电动马达。机器人移动系 统的运动由导向与控制系统控制。导向与控制系统可由操作者通过诸如无线电 控制的方式远程控制。导向与控制系统还可以预编程,从而允许在医院自动移 动。预编程可以在诸如机器人移动系统的键盘上进行或在控制一个或多个机器 人移动系统的运动的计算机上远程进行。
机器人移动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防碰撞系统、紧急刹车、紧急关闭 开关等。机器人移动系统还可包括升高或运输系统,以将手术台和模块化生命 支持系统移动到另外的移动或静止停靠点。
手术台可调整到麻醉给药和手术需要的多个病人位置。该调整可以手动进 行,或由控制机械致动器的系统的微处理器进行。微处理器可以远程控制。手 术台还可以包括填充系统,该填充系统适于病人的面部并允许压力最优分布。 在手术期间,手术台可以维持连接到运输单元或可选地从运输单元脱开并连接 到独立的手术对接单元。在任一种可选方式中,手术台也可与手术室内的任何 外科机器人连接,以及在所有情况下,手术台停留在患者的下方,用于整个手 术和用于运输回外科重症监护室和/或术后单元。
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包括包含控制系统的盒体、专用于维护病人生命的计 算机以及将病人保持在麻醉状态和良好的医疗条件下的供应源。模块化支持系 统还可以包括多个输液器,以将静脉注射液输送给患者。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 还可包括麻醉气体系统,麻醉气体系统具有缓冲罐和与主要气体输送管线连接 的模块。主要气体包括空气、氧气、氮气以及一氧化氮和真空。这些气体能够 通过外部连接器进入并进一步连接到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内的麻醉机。
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还可以包括计算机,该计算机控制病人身上的传感器 和驱动器以及控制将气体和液体输送给病人。计算机将允许显示信息和值的调 整。典型的传感器和驱动器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测量血压、心跳、温度等的传 感器、心电图传感器、除颤器垫和/或其他用来支持病人的舒适和寿命功能的肌 肉刺激电动执行器。计算机(多个计算机)还可以包括指定来显示特定的传感 器、驱动器或其它程序的显示元件。
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还可包括吸痰机。
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还包括附加的麻醉气体储存器和一个或多个电池,从 而其各组件可以在不连接到建筑物主电源供电的情况下运行,例如在病人向手 术室运输和从手术室运输或等待期间。该电池可以充电。然而,在较长手术期 间(诸如8小时),模块化生命支持单元的电池和麻醉气体可能不足。为此, 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具有一个或多个麻醉气体及电源对接端口。这些对接端口 可以包含于其机械连接中。机械固定和介质连接可以包含于对接端口内。这些 对接端口可以是诸如布置在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地面上的固定柱,当连接模块 化生命支持单元以及手术台时,从建筑主要供应源递送气体和电力。
反过来,固定柱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手术台的高度和角度调整成手术所需的 配置的机构。
保护性茧状件被固定到机器人移动系统或手术台,并在病人移动或处于等 待位置时形成围绕病人的壳。保护性茧状件可以由任何透明材料制成,通常在 非无菌医院或患者运输环境中发现的病原体不能渗透该材料。保护性茧状件还 包括开启机构以允许将病人放置在病床和/或将病床运输到不同的对接点。开启 机构可以包括铰链和锁系统,或可选地保护茧性状件可以伸缩。在每一种情况, 开启机构可以是手动的或电动的。保护性茧状件还可以包括附加开启系统,该 附加开启系统在紧急情况允许迅速、直接触及病人。保护性茧状件还可以包括 环境控制系统,该环境控制系统保持最小的无菌氛围并加剧细菌和其他传染性 物质从外面侵入。环境控制系统可并入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或可以包括单独 单元。
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还可以包括高重症监护诊所的所有必要系统,从 而进行陆、海、空运输的运临床输诊断。
实施例
本公开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各实施例可以是以下实施例:
A1.一种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包括:
机器人移动系统,以及
可拆卸的手术台、可拆卸的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以及
可拆卸的保护性茧状件。
A2.根据A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机器人移动系统包 括导向和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以及用于连接到手术台的机构。
A3.根据A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连接到手术台。
A4.根据A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连接到机器人移动系统。
A5.根据A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包括麻醉机和一个或多个控制系统,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系统专用于在手术 期间和从手术室运输出和运输至手术室期间监控并保持病人的生命以及将病 人保持在麻醉状态。
A6.根据实施例A5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输液器。
A7.根据实施例A5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还包括吸痰机。
A8.根据实施例A5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还包括麻醉气体存储器。
A9.根据实施例A5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
A10.根据实施例A5的病人运输和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控制系统包括一个 或多个计算机。
B1.一种病人运输系统,包括:
机器人移动系统,该机器人移动系统包括电动推车和实质上水平的叉形支 撑件,该叉形支撑件具有由间隙隔开的实质上平行的间隙两条悬臂梁;以及
保护性茧状件,该保护性茧状件具有实质上圆柱形形状并限定出封闭的管 状空间,该管状空间适于容纳躺于支撑面上的病人,该保护性茧状件包括:
-下壳体(104),该下壳体104具有实质上半圆筒形并设有与叉形支 撑件的间隙对应的开口;
-上壳体(106),该上壳体(106)具有实质上半圆筒形并同轴铰接 到下壳体(104),从而通过绕它们的共同轴线旋转来在下壳体(104)外滑动, 上壳体(106)适于与下壳体(104)形成管状空间,该管状空间仅在一端具有 开口,其上躺有病人的支撑面能够通过该开口插入;
-基部支撑件(102),该基部支撑件适于搁置在叉形支撑件上并支撑 所述下壳体(104),基部支撑件限定出实质上圆柱面,该实质上圆柱面具有 与叉形支撑件的间隙对应的底部舱门;
-至少一个门,该至少一个门铰接于基部支撑件(102)上并适于关闭 管状空间的所述开口。
B2.根据B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包括两个半圆形门,该两个半圆形 门铰接到所述基部支撑件(102)上并适于关闭管状空间的所述开口。
B3.根据B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支撑面的夹持装置, 所述夹持装置安装于所述管状空间内,用于附连其上躺有病人的所述支撑面。
B4.根据B3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机械地连接到电 子直线加速器,该电子直线加速器固定于所述叉形支撑件并配置来抬高与所述 夹持装置附连的病人支撑面。
B5.根据B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其中所述机器人移动系统包括电动 马达、蓄电池以及控制系统,电动马达用来移动病人运输系统,蓄电池连接到 电动马达,控制系统配置来命令所述电动马达。
B6.根据B5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还包括激光导向系统。
B7.根据B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所述基部支撑件包括机动臂,所述 机动臂配置来侧向支撑所述下壳体并通过在所述基座上滑动将所述下壳体绕 其轴线旋转。
B8.根据B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所述基部支撑件包括电动变速箱, 该电动变速箱配置成通过在所述基座上滑动使下壳体和上壳体绕它们的共同 轴线旋转。
B9.根据B1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还包括可拆卸的模块化生命支持系 统,该模块化生命支持系统包括麻醉机和一个或多个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专 用于在手术期间以及从手术室运输出和运输至手术室期间监控及维持病人的 生命并将病人保持在麻醉状态下。
B10.根据B3实施例的病人运输系统,包括支撑面,该支撑面配置成附连 于/脱离于所述夹持装置,所述支撑面配置成放置于并固定连接至接地柱并由接 地柱支撑。
C1.一种病人保持医院单元,所述单元包括:
支撑面,该支撑面配置来接纳病人;以及
生命支持系统,该生命支持系统对所述支撑面进行约束,所述系统包括:
-麻醉机;
-适于容纳加压气体的多个储气库;
-第一组气体供应管道,该第一组气体供应管道分别连接至所述储气 库的各出口端口,所述气体供应管道的各自由端设置对应的分配阀;
-第二组气体供应管道,所述第二组气体供应管道分别连接到所述储 气库的各入口端口,所述气体供应管道的各自由端设置对应的供应阀;
-一个或多个输液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麻醉机、分 配阀以及输液装置并设置有控制界面;
-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以及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源 装置并联的,所述电源线具有电连接器,
其中,所述麻醉机、储气库以及相关管道、输液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电 源装置以及电源线布置在容器内,该容器由所述病人支撑面约束,以及
其中所述分配阀与所述控制界面布置在所述容器的外表面,以及所述供应 阀和所述电源线的电连接器布置在连接件上,该连接件适于安装在基座构件上, 该基座构件配置成向所述储气库供应加压气体以及向所述控制系统供应电力。
C2.根据C1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其中所述生命支持系统进一步 装配有计算机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配置来监视、控制和调整由所述生命支持 系统的器械执行的功能,从而维持病人的生命功能。
C3.根据C1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所述单元还包括保护性茧状容 器,所述容器配置来容纳所述病人支撑面和生命支持系统。
C4.根据C3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其中所述茧状容器为实质上圆 筒形壳体,包括:
-下壳体(104),所述下壳体具有实质上半圆筒形并具有中心纵向开口;
-上壳体(106),所述上壳体具有实质上半圆筒形并同轴铰接到所述下 壳体(104),从而通过绕它们的共同轴线旋转来在所述下壳体(104)外滑动, 所述上壳体(106)适于与所述下壳体形成管状空间,该管状空间仅在一端具 有开口,其上躺有病人的支撑面能够通过该开口插入;
-基部支撑件(102),所述基部支撑件适于支撑所述下壳体(104),以 及
-至少一个门,所述至少一个门铰接到所述基部支撑件(102)上并适于 关闭所述管状空间的所述开口。
C5.根据C4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还包括推车,所述茧状容器被 限制到所述推车上。
C6.根据C5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所述推车包括实质上水平叉形 结构,该实质上水平叉形结构具有两条实质上平行的悬臂梁,该两条实质上平 行的悬臂梁由间隙隔开,所述茧状容器安装于所述悬臂梁上以及所述下壳体的 中心纵向开口布置于所述梁之间的间隙处。
C7.根据C5或C6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其中所述推车包括机器人 移动系统,所述机器人移动系统配置成自动驱动所述推车。
C8.根据C7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所述机器人移动系统包括电动 马达、蓄电池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电动马达可操作地连接到推车车轮,所述蓄 电池连接来为所述电动马达供电以及所述控制系统配置来命令所述电动马达。
C9.根据C8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单元,还包括激光导向系统。
D1.一种病人保持医院系统,包括:
手术台,该手术台限定出病人支撑面并具有第一组紧固件,该第一组紧固 件安装于所述病人支撑面的反面;
“T”形连接件,该“T”形连接件具有:
-顶部,所述顶部具有第二组紧固件,该第二组紧固件适于以可拆卸 的方式与第一组紧固件配合,从而将所述手术台牢固保持;
-底部,所述底部具有第三组紧固件和连接器,所述第三组紧固件和 连接器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外科站底座的上紧固件和连接器配合并将所述“T” 形连接件牢固保持到底座;
-至少一个侧部,所述至少一个侧部具有第四组紧固件和连接器;
-内部管道和与对应的第三和第四组连接器连接的至少一根电缆;以 及
所述生命支持系统具有:
-保持紧固件,所述保持紧固件适于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组紧 固件配合并将所述生命支持系统牢固保持到所述“T”形连接件;
-入口气体连接器和至少一个输入电连接器,所述至少一个输入电连 接器配置成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组的相应连接器连接;
-出口气体连接器,所述出口气体连接器适于与所述外部管道连接, 从而递送氧气和/或麻醉气体;以及
-电动装置,所述电动装置用来支持躺于手术台上的病人的生命,配 置成通过所述输入电连接器供电并具有入口气体管道和出口气体管道,所述入 口气体管道与所述入口气体连接器连接以及所述出口气体管道与所述出口气 体连接器连接。
D2.根据D1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系统,其中所述“T”形连接件还包 括第二侧部,该第二侧部具有第五组紧固件和连接器以及内部管道和至少一个 电缆,该至少一个电缆与所述第三组和第五组的对应连接器连接。
D3.根据D1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系统,其中所述支撑面由相互铰接的 多个刚性部件组成。
D4.根据D1实施例的病人保持医院系统,其中所述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气 罐,该气罐与所述入口气体管道和出口气体管道连接。
E1.一种运输和病人生命支持系统,包括实施例D1至D4之一的病人保 持系统以及实施例B1至B10之一的病人运输系统。
应当理解,前面的详细描述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 围的限定,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来限定。所公开的实施例 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