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疗程短、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膏。
背景技术
化脓性骨髓炎,化脓菌引起骨组织的炎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尔为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途径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伤性。血源性者病菌自远处病灶经血行感染于骨,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形成脓肿,经骨皮质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又经哈弗氏管进入髓腔,阻断血运,形成死骨。
感染途径:
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
2、外伤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3、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目前,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以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抗生素治疗适用于早期,一般选用一广谱抗生素和一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待检出致病菌后再调整。手术治疗则以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为主,但这些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手术治疗,其使用药物的副作用大,无法完全根治化脓性骨髓炎,基于此,现提供一种能够完全治愈化脓性骨髓炎的药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程短、费用低、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膏,由以下的原料组成:鳖甲、皂角刺、鸡翎草、大叶花椒、杯苋、杜仲、丝瓜、白牛胆、黄连、白芷、当归、独活、紫草、野菰、雪藤、蜈蚣;
其制备过程为:
1)选用所述中草药的各原料药,筛选,备用;
2)将筛选好的药研磨碎后过120目筛,装入白棉布袋内,扎绑,置瓷瓶中,放入其重量2倍水,密封,浸泡12~15天,待药液呈黑褐色时充分过滤去渣,滤出上清液;
3)将上清液熬沸后文火煮30分钟,然后加入原料药重量五分之一的蜂蜜,继续文火熬制成膏,即为成品。一般的,收膏时搅拌药汁有稠厚感,捞起少量药汁冷却后,膏液成带状向下滴,表明膏滋药已经熬成,即可收膏。
所述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鳖甲1-20份、皂角刺5-25份、鸡翎草10-30份、大叶花椒10-35份、杯苋5-25份、杜仲5-26份、丝瓜10-30份、白牛胆15-40份、黄连5-20份、白芷15-40份、当归5-35份、独活10-30份、紫草5-35份、野菰10-30份、雪藤15-40份、蜈蚣1-22份。
所述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鳖甲10-15份、皂角刺10-20份、鸡翎草15-25份、大叶花椒15-30份、杯苋10-20份、杜仲10-25份、丝瓜15-25份、白牛胆20-30份、黄连6-15份、白芷20-30份、当归10-25份、独活15-25份、紫草10-30份、野菰15-25份、雪藤20-30份、蜈蚣5-10份。
所述药物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鳖甲12份、皂角刺15份、鸡翎草20份、大叶花椒20份、杯苋15份、杜仲15份、丝瓜20份、白牛胆25份、黄连10份、白芷25份、当归15份、独活20份、紫草15份、野菰20份、雪藤25份、蜈蚣8份。
本发明的药膏熬制完成后,每天服用两次,每次半茶匙,即10-15ml,饭后以开水送服。
药性与药理:
鳖甲:性味咸,平。归入肝、脾经。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症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
皂角刺:性味辛,温。归肝、胃经。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鸡翎草:性味甘;寒。归肺;肝;脾经。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主流感;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跌扑损伤;瘀血肿胀;各种出血。
大叶花椒:性味辛;温;小毒。归肝经。散寒止痛;调经。主疝气痛;月经过多。
杯苋:性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瘀肿。
杜仲:性味甘微辛,温。归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丝瓜:性味甘,凉。归入肝、胃经。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白牛胆:性味苦微辛,性子,无毒。入肝、肺、脾、胃诸经。祛风,利湿,行气,化滞。治风湿关节疼痛,胸膈痞闷,疟疾,痢疾,泄泻,产后感冒,肝炎,痔疮,疥癣。
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白芷: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紫草: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野菰:性味苦,凉。有小毒。解毒消肿,清热凉血。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
雪藤:性味辛酸,温。养血消瘀,理气化湿。治痨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蜈蚣: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补气养血、拔毒排脓、理气化湿、托里透脓的功效;多种药物协同合作,多管齐下,实现标本兼治,多种药物的功能必须相互配合才可达到预想效果;在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药物还能够有效避免产生副作用,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治疗效果理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膏,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鳖甲、皂角刺、鸡翎草、大叶花椒、杯苋、杜仲、丝瓜、白牛胆、黄连、白芷、当归、独活、紫草、野菰、雪藤、蜈蚣。其具体组成部分和制备过程如下述实施例所述。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的药膏,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鳖甲1份、皂角刺5份、鸡翎草10份、大叶花椒10份、杯苋5份、杜仲5份、丝瓜10份、白牛胆15份、黄连5份、白芷15份、当归5份、独活10份、紫草5份、野菰10份、雪藤15份、蜈蚣1份。
其制备过程为:
1)选用所述中草药的各原料药,筛选,备用;
2)将筛选好的药研磨碎后过120目筛,装入白棉布袋内,扎绑,置瓷瓶中,放入其重量2倍水,密封,浸泡12~15天,待药液呈黑褐色时充分过滤去渣,滤出上清液;
3)将上清液熬沸后文火煮30分钟,然后加入原料药重量五分之一的蜂蜜,继续文火熬制成膏,即为成品。一般的,收膏时搅拌药汁有稠厚感,捞起少量药汁冷却后,膏液成带状向下滴,表明膏滋药已经熬成,即可收膏。
实施例二:
鳖甲20份、皂角刺25份、鸡翎草30份、大叶花椒35份、杯苋25份、杜仲26份、丝瓜30份、白牛胆40份、黄连20份、白芷40份、当归35份、独活30份、紫草35份、野菰30份、雪藤40份、蜈蚣22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所述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鳖甲10份、皂角刺10份、鸡翎草15份、大叶花椒15份、杯苋10份、杜仲10份、丝瓜15份、白牛胆20份、黄连6份、白芷20份、当归10份、独活15份、紫草10份、野菰15份、雪藤20份、蜈蚣5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所述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鳖甲15份、皂角刺20份、鸡翎草25份、大叶花椒30份、杯苋20份、杜仲25份、丝瓜25份、白牛胆30份、黄连15份、白芷30份、当归25份、独活25份、紫草30份、野菰25份、雪藤30份、蜈蚣10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
所述药物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鳖甲12份、皂角刺15份、鸡翎草20份、大叶花椒20份、杯苋15份、杜仲15份、丝瓜20份、白牛胆25份、黄连10份、白芷25份、当归15份、独活20份、紫草15份、野菰20份、雪藤25份、蜈蚣8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典型临床应用:
杜某某,46岁,江苏人,2006年因车祸致其左腿胫骨粉碎性骨折,急诊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冲洗术,术后开放冲洗治疗、皮瓣移植手术后愈合效果良好,后出院两个月后出现左腿疼痛症状,并开始发烧不止,同时其左腿处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经临床检查发现其白细胞计数达15X16/L,中性粒细胞占96%,后经核素骨显像检查,确诊为化脓性骨髓炎,服用本发明的药膏一个月后基本痊愈,其创面出现丰富的肉芽组织,复服用药膏一个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经实践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药膏具有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自2002年至今临床治疗376例,结果痊愈320例(约占85%),好转43例(约占11%),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疗程最长者为76天,最短者为15天,一般在30-50天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