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治支气管炎作用的桔子膏。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支气管炎又分为痰咳和干咳,痰咳的治疗目前西医多用抗生素结合化痰药、止咳药,如抗生素中的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化痰、止咳药如羧甲司坦、喷托维林、溴己新等。中成药复方甘草片、止咳枇杷露、密炼川贝枇杷膏等,然而,临床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支气管炎的病人,效果还是不理想,特别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虚咳、寒咳、百日咳,效果都不理想,如果单用中药、或单用普通抗生素治疗,则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显著,久咳不愈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果重用或者联用抗生素,对于热咳则虽然效果快一些,但是副作用大,而且容易耐药,最后可能导致无抗生素可用的尴尬境地,许多人咳上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也难以痊愈。而且,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抗生素过敏、不良反应等又是影响临床用药选择的因素,还有一部分患者,本身有其他疾病,此时患者这种支气管炎,给这些患者选择药物又增加一道难题。中医认为,痰多支气管炎,分为寒咳和热咳,寒咳主要是痰色白,热咳主要特点是痰多或痰稠色黄;如果是寒咳有痰的支气管炎,西医用抗生素疗法,效果更差,而中成药亦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治支气管炎作用的桔子膏,用于中医辩证属于虚寒型的支气管炎,具有疗效迅速、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防治支气管炎作用的桔子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桔子6-7份、韭菜子2-3份、制地龙2-3份、陈皮2-3份、川贝1-2份、茯神1-2份、紫苏3-4份、蜜麻黄3-4份,桔壳2-3份,白花蛇2-3份。
所述的祛痰止咳桔子膏,优选的原料配比如下:桔子6份、韭菜子2份、制地龙2份、陈皮2份、川贝1份、茯神1份、紫苏3份、蜜麻黄3份,桔壳2份,白花蛇2份。
所述蜜麻黄炮制方法:蜜麻黄取麻黄段,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不粘手,炼蜜用量20%。
所述的具有防治支气管炎作用的桔子膏,制法如下:
将桔子、紫苏、制地龙、韭菜子、陈皮、川贝、茯神、蜜麻黄、桔壳按照处方量称量,净制后粗碎;将桔子、紫苏回流提取挥发油、药液过滤得清膏,制地龙、韭菜子、陈皮、川贝、茯神、紫苏、蜜麻黄、桔壳加6倍水浸泡一小时,加热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另取白花蛇去头脚等净制后粉碎至120-140目,将上述各清膏与白花蛇粉置于煎煮锅内混匀,加入不超过清膏量三倍的炼蜜,不断搅拌煎煮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40时加入桔子、紫苏挥发油,搅拌均匀收膏;然后分装,外包装即得。
本发明所采用原料的功效及药理研究:
桔子:药理作用:祛痰、平喘作用,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成分为柠檬烯。鲜品煎剂似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可完全对抗组胺所引起的豚鼠离体支气管痉挛性收缩。对支气管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韭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功能: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制地龙:本品为菊科植物制地龙的全草。其味辛、性温。其功效:袪痰止咳,通鼻窍,解毒消肿。临床应用:袪痰止咳,可以治疗百日咳、支气管炎痰多的病症。
陈皮:为陈皮科植物陈皮的根。味苦、辛,性平。入肺、胃经。功能:开宣肺气、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外感支气管炎、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现代研究其药理作用有:
1)祛痰作用 陈皮煎剂给麻醉犬口服1g/kg后,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量显著增加,作用强度与氯化铵相似。对麻醉猫亦有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的作用。其机制是由于陈皮中所含皂甙,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多,稀释痰液,而发挥祛痰作用。
2)镇咳作用 用豚鼠气管刺激法,陈皮皂甙15mg/kg有镇咳作用。粗制陈皮皂甙给麻醉豚鼠腹腔注射,其半数镇咳有效量ED50为6.4mg/kg,提示其有较强的镇咳作用。
3)抗炎作用 陈皮皂甙对急性及慢性炎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陈皮皂甙口服1/10~1/5LD50剂量,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醋酸性足肿胀有抑制作
用;口服小于1/10LD50剂量,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亦有效。
茯神:为多孔菌科植物茯神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经。功能: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恶心呕吐、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紫苏: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oinaleRosc.的鲜根茎。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功能:发表、散寒、止呕、开痰。主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满、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其主要成分:紫苏含挥发油0.25%~3.0%。实验证明紫苏油0.4ml/kg给大鼠灌胃,对蛋清性足肿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维持5小时,强度近似阿司匹林300mg/kg;0.25ml/kg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棉球肉芽肿,并使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提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紫苏油0.25~0.4ml/kg灌胃,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组胺或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鲜姜注射液5g/kg或10g/kg,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另外紫苏还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紫苏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紫苏水浸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在试管内对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姜根茎中的姜醇和姜酚具有杀灭软体动物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功能:发汗、平喘、利水。主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支气管炎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桔壳:菊科植物桔壳的根茎。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功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白花蛇:为壁虎科动物白花蛇除去内脏的全体。亦名蛤蟹(《日华子本草》)、仙蟾(《本草纲目》)、大壁虎(《中药志》)等。味咸,性平。入肺、肾经。功能:补肺益肾、定喘止嗽。主治:虚劳、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阳痿。
本发明具有防治支气管炎作用的桔子膏,其制备方法的特点在于挥发油的提取和利用,使得药效成分最大程度的保留,所以要比一般汤剂效果要好;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白花蛇粉采用热加入法,具有消毒杀菌效果,加上煎膏剂本身含糖量高而具有抑菌作用,从而使得本发明不需要外加防腐抑菌剂,而且煎膏剂所含蜂蜜又有滋补润肺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支气管炎的人群。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防治支气管炎作用的桔子膏的处方,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之上组方,契合病机,辨证论治,以桔子、制地龙温宣肺气、化痰止咳,是为君;以韭菜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是为臣;陈皮性平,有润肺而止咳化痰之功效,以和君臣辛温之情;桔壳、茯神健脾益气、此所谓培土生金,也是为佐;白花蛇补肾纳气而治气虚之咳喘,联合桔壳、茯神而佐治肺金之虚;紫苏发表、散寒、止呕、开痰。蜜麻黄,发表兼止咳平喘,二者既能散肺之寒气而佐君臣之用,又能解表而驱表邪,使外感风寒不能侵肺,也可引药归肺之表而驱寒外出,是为使药,本膏方制成中成药煎膏剂之后,含有蜂蜜,中医学认为,蜂蜜具有润肺止咳之功效。而且,本方没有采用市场上多见治疗此类疾病的半夏、附子、南星等有毒药材。所以本膏方组方合理独到,用于治疗中医辩证属于虚寒型的支气管炎具有疗效迅速、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临床试验:
本发明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组方,并经过长期的临床劳动实践获得的结果,2009年-2014期间,对120个病例进行临床观察,120例均为门诊病例,中医诊断为虚寒型痰咳。每天服用本桔子膏两次,每次10-20克,疗程7日。
(1)治疗效果判定
痊愈:痰、咳症状消失,呼吸顺畅舒适;
有效:痰明显减少、咳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偶尔有轻度支气管炎,咽喉部位偶尔有异物感。
无效:痰、咳等症状无明显减轻。
(2)试验结果
治疗结果痊愈105例,有效14例,无明显效果1例,总有效率达到99.2%。
(3)结论:本发明用于治疗中医辩证属于虚寒支气管炎的患者有独到疗效。
(4)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41岁,农民,自述支气管炎有一月余,平时支气管炎,喉咙有异物感,是有痰吐出,晚上尤其明显,天气变化症状也加重,曾到诊所求医,服用中西药并输液,偶感觉有点效,但是过后又恢复支气管炎原状。经医院X射线检查排除肺部结核和其他病变,其脉沉弱,脸色青白,痰稀白,中医诊断为虚寒型支气管炎,给予桔子膏服用,一次15克,一日2次,连服3日,诸症大减,又服5日,诸症悉除而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祛痰止咳桔子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桔子7kg、韭菜子3kg、制地龙3kg、陈皮3kg、川贝2kg、茯神2kg、紫苏4kg、蜜麻黄4kg、桔壳3kg、白花蛇3kg。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桔子、紫苏、制地龙、韭菜子、陈皮、川贝、茯神、蜜麻黄、桔壳按照处方量称量,净制后粗碎;另取白花蛇去头脚等净制后粉碎至120-140目。
2、将桔子、紫苏回流提取挥发油、药液过滤得清膏;
3、将制地龙、韭菜子、陈皮、川贝、茯神、蜜麻黄、桔壳加6倍水浸泡一小时,加热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与白花蛇粉置于煎煮锅内混匀,加入炼蜜适量(不超过清膏量的三倍),不断搅拌煎煮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40时加入桔子、紫苏挥发油,搅拌均匀收膏。
4、分装,外包装。
实施例2
一种具有防治支气管炎作用的桔子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桔子6.5kg、韭菜子2.4kg、制地龙2.5kg、陈皮2.5kg、川贝1.2kg、茯神1.2kg、紫苏3.2kg、蜜麻黄3.5kg,桔壳2.5kg,白花蛇2.5kg。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桔子、紫苏、制地龙、韭菜子、陈皮、川贝、茯神、蜜麻黄、桔壳按照处方量称量,净制后粗碎;另取白花蛇去头脚等净制后粉碎至120-140目;
2、将桔子、紫苏回流提取挥发油、药液过滤得清膏;
3、将制地龙、韭菜子、陈皮、川贝、茯神、蜜麻黄、桔壳加6倍水浸泡一小时,加热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与白花蛇粉置于煎煮锅内混匀,加入炼蜜适量(不超过清膏量的三倍),不断搅拌煎煮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40时加入桔子、紫苏挥发油,搅拌均匀收膏;
4、分装,外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