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687273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93784.9

申请日:

20180629

公开号:

CN108934822A

公开日:

2018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2/05

主分类号:

A01G22/05

申请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孟力力,宋江峰,夏礼如,虞利俊,皮杰,陶建平,柳军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钟灵街50号

优先权:

CN201810693784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谈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包括辣椒种子准备、育苗基质准备及培育辣椒幼苗,还包括土壤施肥、深松犁耕及旋耕,土壤经过深松犁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分成了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的生长层;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作;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对具有苗龄45~50天,株高15~18cm,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定植,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齐平。该方法通过机械化栽培辣椒避免土壤板结或者人为压实,使其根系得到正常有效呼吸,利于吸收营养,还解决了人工栽培辣椒劳动强度高,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包括辣椒种子准备、育苗基质准备及培育辣椒幼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起垄准备:耕地前使用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时,使用拖拉机佩戴铧式梨、深松机完成土壤深松犁耕环节,深松犁耕作深度大于20cm,深松犁耕之后采用旋耕机旋耕,旋耕深度保持在12~15cm,土壤要经过至少2次旋耕,土壤经过深松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分成了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的生长层;耕地起垄: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垄面平整微实,两侧垄沟保持平行;铺管覆膜: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作;移栽定植:移栽前1天需对辣椒幼苗适当浇水,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对具有苗龄45~50天,株高15~18cm,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定植,调节移栽行距、株距以及种植深度,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辣椒种子准备:选用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抗病性好,抗逆性较强的辣椒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浸种5h,再放入500倍50%的多菌灵液中消毒0.5~1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在25~30℃环境下催芽,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起垄高度20~25cm,垄顶宽75~80cm,垄底宽100~110cm,沟宽40~45cm;旋耕和起垄使用旋耕起垄一体机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基质准备:将泥炭:蛭石:珍珠岩以6:3:1~9:3:1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为基础基质,每立方米基础基质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5~2kg,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g进行消毒,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5%~65%,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3天,形成育苗基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辣椒幼苗:将育苗基质装入穴盘中,穴盘为72孔穴,保持育苗基质均匀,疏松,不能压实也不能出现中空,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中央,上面覆盖1~1.5cm的育苗基质,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白天25~30℃,夜间18~22℃,湿度70%~80%;待辣椒幼苗出齐后,天气好的情况下喷透水,同时每周浇1次1000倍~1200倍浓度的肥水,肥料选用磷酸二氢钾、普乐收或艾可收;辣椒幼苗生长出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浇水,穴盘中基质发干后少量喷洒淋湿即可;如果出现徒长,用浓度25~30mg/kg矮壮素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起垄前准备中撒施时有机肥使用量为2.5~3吨/亩,复合肥使用量为50~60kg/亩,复合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施肥机使用圆盘式施肥机;施肥时施肥机沿每个大棚的一跨中间位置撒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带置于所述地膜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铺管覆膜中滴灌带采用侧翼迷宫滴灌带,滴灌带的滴头间距20~30cm,流量为2~3L/h;地膜采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移栽定植时,每垄种植辣椒幼苗两行,株距在20~30cm,行距30~35cm,每亩定植3500~3800株,所述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保持辣椒幼苗根系处于生长层的6~8cm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田间管理:辣椒幼苗定植后,前期以保温缓苗为主,待辣椒幼苗成活后,大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6~30℃,夜间16~18℃,湿度维持在75~80%,当门椒坐住后进入结果期再强化水肥供应,每隔7~10d通过滴灌带追施800~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流量为2.5~3L/h,同时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叶面喷施0.5%浓度的叶面肥,防止落花落果;当门椒坐稳后,可将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辣椒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为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春提早,秋延后辣椒栽培生产发展迅速,在高效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辣椒属浅根性植物,根系发育较弱,木栓化程度较高,再生能力差,根量少,茎基部不易发生不定根。辣椒根系也不如番茄、茄子等发达,更不如番茄那样长不定根。移植的辣椒由于主根被切断,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根系主要分布在5~20厘米土层内。辣椒的根系不耐旱,又怕涝,对氧气要求严格。目前,设施辣椒生产的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铺管覆膜、移栽、施肥等环节主要以人工为主,不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或者人为压实,使辣椒根系无法正常呼吸,而且劳动强度高,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逐年上升。

综上所述,一种利于以辣椒大面积种植,且保证土壤肥沃且松软利于辣椒根系呼吸栽培技术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栽培方法,以解决土壤板结或者人为压实,使辣椒根系无法正常呼吸的问题;

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栽培方法,以解决劳动强度高,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包括辣椒种子准备、育苗基质准备及培育辣椒幼苗,还包括以下步骤:

起垄准备:耕地前使用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时,使用拖拉机佩戴铧式梨、深松机完成土壤深松犁耕环节,深松犁耕作深度大于20cm,深松犁耕之后采用旋耕机旋耕,旋耕深度保持在12~15cm,土壤要经过至少2 次旋耕,土壤经过深松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分成了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的生长层。

耕地起垄: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起垄高度20~25cm,垄顶宽75~80cm,垄底宽100~110cm,沟宽40~45cm,垄面平整微实,两侧垄沟保持平行;

铺管覆膜: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作;

移栽定植:移栽前1天需对辣椒幼苗适当浇水,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对具有苗龄45~50天,株高15~18cm,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定植,调节移栽行距、株距以及种植深度,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齐平。

优选的,辣椒种子准备:选用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抗病性好,抗逆性较强的辣椒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浸种5h,再放入500倍50%的多菌灵液中消毒0.5~1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在25~30℃环境下催芽,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

优选的,起垄高度20~25cm,垄顶宽75~80cm,垄底宽100~110cm,沟宽40~45cm;旋耕和起垄使用旋耕起垄一体机完成。

优选的,育苗基质准备:将泥炭:蛭石:珍珠岩以6:3:1~9:3:1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为基础基质,每立方米基础基质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5~2kg,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g进行消毒,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5%~65%,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 2~3天,形成育苗基质。

优选的,培育辣椒幼苗:将育苗基质装入穴盘中,穴盘为72孔穴,保持育苗基质均匀,疏松,不能压实也不能出现中空,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中央,上面覆盖1~1.5cm的育苗基质,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白天25~30℃,夜间18~22℃,湿度 70%~80%;待辣椒幼苗出齐后,天气好的情况下喷透水,同时每周浇1次1000倍~1200倍浓度的肥水,肥料选用磷酸二氢钾、普乐收或艾可收;辣椒幼苗生长出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浇水,穴盘中基质发干后少量喷洒淋湿即可;如果出现徒长,用浓度25~30mg/kg矮壮素进行处理。

优选的,起垄前准备中撒施时有机肥使用量为2.5~3吨/亩,复合肥使用量为50~60kg/ 亩,复合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施肥机使用圆盘式施肥机;施肥时施肥机沿每个大棚的一跨中间位置撒施。

优选的,所述滴灌带置于所述地膜下。

优选的,铺管覆膜中滴灌带采用侧翼迷宫滴灌带,滴灌带的滴头间距20~30cm,流量为 2~3L/h;地膜采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优选的,移栽定植时,每垄种植辣椒幼苗两行,株距在20~30cm,行距30~35cm,每亩定植3500~3800株,所述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保持辣椒幼苗根系处于生长层的6~8cm 中。

优选的,还包括田间管理:辣椒幼苗定植后,前期以保温缓苗为主,待辣椒幼苗成活后,大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6~30℃,夜间16~18℃,湿度维持在75~80%,当门椒坐住后进入结果期再强化水肥供应,每隔7~10d通过滴灌带追施800~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流量为 2.5~3L/h,同时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叶面喷施0.5%的叶面肥,防止落花落果;当门椒坐稳后,可将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穴盘育苗有利于辣椒幼苗的质量及成活率,为辣椒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还有利于促进辣椒根系生长,发达的根系有利于辣椒生长时更好的呼吸,利于移栽后更好的存活,提高抗倒伏能力及抗病虫害能力;

2、本发明在深松犁耕前先施肥,利于肥料与土壤深度混合;保持合适比例的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减少生长期施肥次数;

3、本发明机械化深松犁耕,起到深度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在合适的深度及湿度的条件下进行深松犁耕并加以旋耕,将土壤从下往上根据细碎程度分成了基础层及生长层,调整土壤中的水气热肥比例,增强土壤氧气流动能力,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营造适合辣椒生长的土壤环境,进而提高辣椒产量;基础层土壤颗粒较大且比较紧实,有利于保湿保温,减小气流向地下渗透速度,生长层土壤比较细碎利于辣椒根系在其中生长和呼吸,而人工操作无法保证能准确整合出合适的土壤结构而且效率低下;

4、本发明采用机械化起垄,减小对已形成的土壤结构二次破坏,按比例起垄有利于保持土壤结构,而且保证种植相应数量的辣椒根系位置在土壤中都能进行有效呼吸及生长;

5、本发明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减小人工操作或者分别操作对土壤带来二次破坏,保证了辣椒生长对温湿度及氧气的需求,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节约了水肥,而且一次性完成减小了滴灌带与地膜的间隙避免对滴灌带焦点灼伤;

6、本发明采用膜下滴灌法,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滴头均匀缓慢的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及减少水分蒸发有显著效果,而且保证辣椒周围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有利于辣椒根系得到充足氧气;

7、本发明采用侧翼迷宫滴灌带紊流态出口出水,抗堵能力强;

8、本发明采用合适厚度的银黑双色地膜可促进辣椒根基部光合着色;银色面的强力反光作用在白天可有效降低地温,盛夏期间可比普通地膜降低地温5~7℃,而且银色表面还可强力反射紫外线,能有效地趋避有翅蚜虫、蓟马等害虫,减轻病虫危害,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可减少除草、打药、灌溉等人工作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黑色面在夜晚可以阻隔地面热量的散发,有效保温;

9、本发明采用一定苗龄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根系相对都比较发达,有利于辣椒后期生长;采用机械化移栽保证了移栽时辣椒幼苗的种植深度及均匀性,保证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在生长层中生长,利于辣椒根系生长在合适的土壤层中呼吸及吸收养分,也利于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提高辣椒幼苗的成活率;

10、本发明移栽后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满足辣椒对温湿度的要求同时也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

11、本发明采用机械化耕整地、起垄、铺管覆膜、移栽、施肥,无需中耕松土,解放了人力,减小对土壤二次破坏,提高了生产效率,无需大水量浇水减小土壤板结利于辣椒根系呼吸及吸收养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辣椒起垄种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亦当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选用的设备为:

1、圆盘式施肥机:申请单位自主研发圆盘式施肥机JS-SFJ001;

2、拖拉机:盐拖大棚王四轮拖拉机TY2100T;

3、铧式梨、深松机:L-220A双铧犁、1SZL-250深松机;

4、旋耕机:JT-GMR150A型旋耕机;

5、起垄机:3TG-6型多功能起垄机;

6、多功能覆膜机:3TG-6型多功能覆膜机;

7、滴灌带: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的1750侧翼迷宫滴灌带;

8、地膜:大棚栽培专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9、移栽机:久保田小型乘座式半自动蔬菜移栽机KP-201CR。

一种辣椒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配套栽培方法,包括,

辣椒种子准备:选用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抗病性好,抗逆性较强的辣椒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浸种5h,再放入500倍50%的多菌灵液中消毒0.5~1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在25~30℃环境下催芽,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选用的辣椒果实呈灯笼形,绿色,果面光滑,平均单果重45~55g,果长12~15cm,果肩宽4.5~5cm,肉厚0.25~0.30cm,味微辣,品质好;

育苗基质准备:将泥炭:蛭石:珍珠岩以6:3:1~9:3:1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为基础基质,每立方米基础基质再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5~2kg,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 300g进行消毒,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5%~65%,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3天,形成育苗基质;

培育辣椒幼苗:将育苗基质装入穴盘中,穴盘为72孔穴,保持育苗基质均匀,疏松,不能压实也不能出现中空,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中央,上面覆盖1~ 1.5cm的育苗基质,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白天25~30℃,夜间18~22℃,湿度70%~80%;待辣椒幼苗出齐后,天气好的情况下喷透水,同时每周浇1次1000倍~1200倍浓度的肥水,肥料选用磷酸二氢钾、普乐收或艾可收;辣椒幼苗生长出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浇水,穴盘中基质发干后少量喷洒淋湿即可;如果出现徒长,用浓度25~30mg/kg矮壮素进行处理;

起垄准备:耕地前使用圆盘式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有机肥使用量为2.5~3吨/ 亩,复合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使用量为50~60kg/亩;施肥时,为方便均匀撒施肥料施肥机沿一跨中间位置(每栋大棚的宽度称之为一垮,一跨是一般是8米,中间位置就在四米处位置)撒施;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时,使用拖拉机佩戴铧式梨、深松机完成土壤深松犁耕环节,深松犁耕作深度大于20cm,深松犁耕之后采用拖拉机佩戴旋耕机旋耕,旋耕深度保持在12~15cm,土壤要经过至少2次旋耕,土壤经过深松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分成了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的生长层。

耕地起垄:如图1所示,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起垄高度20~25cm,垄顶宽75~80cm,垄底宽100~110cm,沟宽40~45cm,垄面平整微实,两侧垄沟保持平行;其中旋耕和起垄也可以使用大棚王拖拉机佩戴1GVF-120旋耕起垄机一体机同时完成,旋耕时同时起垄,旋耕深度保持在12~15cm,不会因起垄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铺管覆膜: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作,采用膜下滴灌法,将所述滴灌带置于所述地膜下;铺管覆膜中滴灌带采用侧翼迷宫滴灌带,滴灌带的滴头间距20~ 30cm,流量为2~3L/h;地膜采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移栽定植:对具有苗龄45~50天,株高15~18cm,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定植移栽前1天需对辣椒幼苗适当浇水,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进行移栽定植作业,调节移栽行距、株距以及种植深度,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齐平,保持辣椒幼苗根系处于生长层的6~8cm中;移栽机底部有高度传感器,通过感知地膜的高度来决定辣椒幼苗的高度,保证所有辣椒根系在合适的深度生长,人工操作难以保证这一点;每垄种植辣椒幼苗两行,株距在20~30cm,行距30~35cm,每亩定植3500~3800株,所述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

田间管理:辣椒幼苗定植后,前期以保温缓苗为主,待辣椒幼苗成活后,大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6~30℃,夜间16~18℃,湿度维持在75~80%,当门椒坐住后进入结果期再强化水肥供应,每隔7~10d通过滴灌带或者垄沟追施800~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滴灌带流量为2.5~3L/h,如果土壤比较干旱,通过垄沟浇水,施肥,浇水高度不超过垄沟高度的2/3,同时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叶面喷施0.5%浓度的叶面肥,防止落花落果;当门椒坐稳后,可将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

1.品种选择:所选品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制的早熟灯笼椒一代杂种。果实灯笼形,绿色,果面光滑,平均单果重55克,果长12厘米,果肩宽4.8厘米,肉厚0.30 厘米,味微辣,品质好。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抗病性好,抗逆性较强。

2.壮苗培育:播种前两天晒种可有效提升种子发芽率。播种前将辣椒种子置于55℃温水中浸种5h,再放入500倍50%多菌灵液中消毒0.5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在25~30℃环境下催芽,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采用优质的商品化育苗基材,按照泥炭:蛭石:珍珠岩=6:3: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立方米基质再加入NPK复合肥1.5~2kg,同时每立方米基质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g进行消毒。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5%~65%,即手握成团但无水滴落、落地即散为宜。将配好的育苗基质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d后即可使用。以72孔穴的穴盘为容器,把拌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尽量保持基质均匀,疏松,不能压实也不能出现中空。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中央,上面覆盖1cm左右基质。辣椒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控制设施内温度,白天25~30℃,夜间18~22℃,湿度以70%~80%为宜。幼苗出齐后,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喷透水,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结合喷水每周浇1次肥水,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普乐收、艾可收等优质肥料,浓度以1000倍~1200 倍为宜。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浇水,防止幼苗徒长,培育壮苗。穴盘苗如果出现徒长,可用矮壮素进行处理,浓度以25~30mg/kg为宜。

3.耕地起垄:翻地前使用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使用量为腐熟有机肥2.5吨/亩, NPK复合肥50kg/亩,施肥时拖拉机从一跨中间位置开始撒施,圆盘式施肥机最大撒施宽度可达5米,可保证两侧施肥均匀;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时,使用大棚王拖拉机佩戴铧式梨、深松机完成土壤深松犁耕环节,深松耕作深度大于20厘米;采用拖拉机旋耕,深度保持在15cm左右,粘性土壤要经过至少2次旋耕达到土壤细碎程度。旋耕后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程度高。起垄作业,沿着大棚走向起垄,起垄高度20~25cm,垄顶宽75~80cm,垄底宽100~ 110cm,沟宽40~45cm,垄面平整微实,两侧垄沟保持平行。

4.铺管覆膜,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管及地膜的工作,其中滴灌采用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的1750侧翼迷宫滴灌带,采用特殊多层交错共挤生产工艺,内壁全新料、确保粘合紧密,避免同类产品因回收料中的杂质导致应力集中而爆破。滴头间距30cm,流量为2.5L/h,优点是经济实用,特长迷宫流道,均匀性好;地膜采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银黑双色地膜可促进作物根基部光合着色;银色面的强力反光作用在白天可有效降低地温,盛夏期间可比普通地膜降低地温5~7℃;而黑色面在夜晚可以阻隔地面热量的散发,有效保温;银色表面还可强力反射紫外线,能有效地趋避有翅蚜虫、蓟马等害虫,减轻病虫危害;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可减少除草、打药、灌溉等人工作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5.移栽定植,苗岭45~50天,株高大约15~18cm,具有6~8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定植较为适宜。移栽前1天需对秧苗适当浇水,以防止散坨不利于移栽。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作业,可调节移栽行距、株距以及深度,以幼苗子叶与地面齐平较为合适,根系过浅易导致缓苗慢且后期生长弱,过深则不利于根系呼吸。每垄种植两行,株距在20~30cm,行距 30~35cm,每亩定植3500株左右。

6.田间管理:辣椒幼苗定植后,前期保温以进行缓苗。幼苗成活后可加强大棚内通风换气维持温度在合理范围内,白天棚内温度维持在26~30℃,夜间16~18℃。结合辣椒的长势开展水肥管理工作。缓苗之后宜轻追肥水。大棚湿度较大,因此要控制水肥量避免辣椒徒长。生长前期要促控结合促进根系生长。当门椒坐住后进入结果期再强化水肥供应,结合浇水每隔10d左右追施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同时叶面喷施0.5%叶面肥,防止落花落果。当门椒坐稳后,可将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可提高辣椒根基部的通风透光效果,降低田间温湿度,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最后进行人工收获。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93784.9 (22)申请日 2018.06.29 (71)申请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 钟灵街50号 (72)发明人 孟力力 宋江峰 夏礼如 虞利俊 皮杰 陶建平 柳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谈杰 (51)Int.Cl. A01G 22/05(2018.01) (54)发明名称 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 的。

2、配套栽培方法, 包括辣椒种子准备、 育苗基质 准备及培育辣椒幼苗, 还包括土壤施肥、 深松犁 耕及旋耕, 土壤经过深松犁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 分成了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 的生长层; 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 采用 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 作; 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对具有苗龄45 50天, 株高1518cm, 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 进行移栽定植, 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 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齐平。 该方法通过机械化栽 培辣椒避免土壤板结或者人为压实, 使其根系得 到正常有效呼吸, 利于吸收营养, 还解决了人工 栽培辣椒劳动强度高, 用工量大, 生产成本。

3、逐年 上升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08934822 A 2018.12.07 CN 108934822 A 1.一种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包括辣椒种子准备、 育苗基质准备 及培育辣椒幼苗,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以下步骤: 起垄准备: 耕地前使用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 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时, 使 用拖拉机佩戴铧式梨、 深松机完成土壤深松犁耕环节, 深松犁耕作深度大于20cm, 深松犁耕 之后采用旋耕机旋耕, 旋耕深度保持在1215cm, 土壤要经过至少2次旋耕, 土壤经过深松 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分成了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的。

4、生长层; 耕地起垄: 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 垄面平整微实, 两侧垄沟保持平行; 铺管覆膜: 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作; 移栽定植: 移栽前1天需对辣椒幼苗适当浇水, 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对具有苗 龄4550天, 株高1518cm, 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定植, 调节移栽行距、 株距以 及种植深度, 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辣椒 种子准备: 选用耐低温弱光, 前期产量高, 抗病性好, 抗逆性较强的辣椒种子置于5055 温水中浸种5h, 再放入500。

5、倍50的多菌灵液中消毒0.51h, 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在25 30环境下催芽, 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垄 高度2025cm, 垄顶宽7580cm, 垄底宽100110cm, 沟宽4045cm; 旋耕和起垄使用旋耕 起垄一体机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 在于, 育苗基质准备: 将泥炭: 蛭石: 珍珠岩以6:3:19:3:1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为基础基 质, 每立方米基础基质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52kg, 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 300g。

6、进行消毒, 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565, 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 3天, 形成育苗基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培育 辣椒幼苗: 将育苗基质装入穴盘中, 穴盘为72孔穴, 保持育苗基质均匀, 疏松, 不能压实也不 能出现中空, 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 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中央, 上面覆盖11.5cm的育 苗基质, 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 白天2530, 夜间1822, 湿度7080; 待辣椒幼苗 出齐后, 天气好的情况下喷透水, 同时每周浇1次1000倍1200倍浓度的肥水, 肥料选用磷 酸二氢钾、 普乐收或艾可收; 辣椒幼苗生长。

7、出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浇水, 穴盘中基质发干后 少量喷洒淋湿即可; 如果出现徒长, 用浓度2530mg/kg矮壮素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起垄 前准备中撒施时有机肥使用量为2.53吨/亩, 复合肥使用量为5060kg/亩, 复合肥使用 氮磷钾复合肥; 施肥机使用圆盘式施肥机; 施肥时施肥机沿每个大棚的一跨中间位置撒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滴灌带置于所述地膜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铺管 覆膜中滴灌带采用侧翼。

8、迷宫滴灌带, 滴灌带的滴头间距2030cm, 流量为23L/h; 地膜采 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移栽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934822 A 2 定植时, 每垄种植辣椒幼苗两行, 株距在2030cm, 行距3035cm, 每亩定植35003800株, 所述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 保持辣椒幼苗根系处于生长层的68cm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田间管理: 辣椒幼苗定植后, 前期以保温缓苗为主, 待辣椒幼苗成活后, 大棚内温度。

9、 白天维持在2630, 夜间1618, 湿度维持在7580, 当门椒坐住后进入结果期再强 化水肥供应, 每隔710d通过滴灌带追施800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 流量为2.53L/h, 同时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叶面喷施0.5浓度的叶面肥, 防止落花落果; 当门椒坐稳后, 可将 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934822 A 3 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辣椒种植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辣椒为重要的蔬菜作物,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设。

10、施春提早, 秋延后辣 椒栽培生产发展迅速, 在高效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辣椒属浅根性植物, 根系发育较弱, 木 栓化程度较高, 再生能力差, 根量少, 茎基部不易发生不定根。 辣椒根系也不如番茄、 茄子等 发达, 更不如番茄那样长不定根。 移植的辣椒由于主根被切断, 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 根 系主要分布在520厘米土层内。 辣椒的根系不耐旱, 又怕涝, 对氧气要求严格。 目前, 设施 辣椒生产的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 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 铺管覆膜、 移栽、 施肥等环节主要 以人工为主, 不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或者人为压实, 使辣椒根系无法正常呼吸, 而且劳动强 度高, 用工量大, 生产成本逐。

11、年上升。 0003 综上所述, 一种利于以辣椒大面积种植, 且保证土壤肥沃且松软利于辣椒根系呼 吸栽培技术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栽培方法, 以解决土 壤板结或者人为压实, 使辣椒根系无法正常呼吸的问题; 0005 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栽培方法, 以解决劳动强度高, 用工量大, 生产成本逐 年上升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本发明提供包括辣椒种子准备、 育苗基质准备 及培育辣椒幼苗, 还包括以下步骤: 0007 起垄准备: 耕地前使用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 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 时, 使用拖拉机佩。

12、戴铧式梨、 深松机完成土壤深松犁耕环节, 深松犁耕作深度大于20cm, 深 松犁耕之后采用旋耕机旋耕, 旋耕深度保持在1215cm, 土壤要经过至少2 次旋耕, 土壤经 过深松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分成了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的生长层。 0008 耕地起垄: 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 起垄高度2025cm, 垄顶宽7580cm, 垄底宽100110cm, 沟宽4045cm, 垄面平整微实, 两侧垄沟保持平行; 0009 铺管覆膜: 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作; 0010 移栽定植: 移栽前1天需对辣椒幼苗适当浇水, 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对具 有苗龄4550。

13、天, 株高1518cm, 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定植, 调节移栽行距、 株 距以及种植深度, 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齐平。 0011 优选的, 辣椒种子准备: 选用耐低温弱光, 前期产量高, 抗病性好, 抗逆性较强的辣 椒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浸种5h, 再放入500倍50的多菌灵液中消毒0.51h, 捞出后 用清水冲洗干净在2530环境下催芽, 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8934822 A 4 0012 优选的, 起垄高度2025cm, 垄顶宽7580cm, 垄底宽100110cm, 沟宽4045cm; 旋耕和起垄使用旋。

14、耕起垄一体机完成。 0013 优选的, 育苗基质准备: 将泥炭: 蛭石: 珍珠岩以6:3:19:3:1的质量比例混合均 匀为基础基质, 每立方米基础基质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52kg, 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250300g进行消毒, 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565, 再使用塑料薄膜 覆盖密封 23天, 形成育苗基质。 0014 优选的, 培育辣椒幼苗: 将育苗基质装入穴盘中, 穴盘为72孔穴, 保持育苗基质均 匀, 疏松, 不能压实也不能出现中空, 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 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中央, 上面覆盖11.5cm的育苗基质, 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 白天2530, 夜间182。

15、2, 湿度 7080; 待辣椒幼苗出齐后, 天气好的情况下喷透水, 同时每周浇1次1000倍1200倍 浓度的肥水, 肥料选用磷酸二氢钾、 普乐收或艾可收; 辣椒幼苗生长出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 浇水, 穴盘中基质发干后少量喷洒淋湿即可; 如果出现徒长, 用浓度2530mg/kg矮壮素进 行处理。 0015 优选的, 起垄前准备中撒施时有机肥使用量为2.53吨/亩, 复合肥使用量为50 60kg/ 亩, 复合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 施肥机使用圆盘式施肥机; 施肥时施肥机沿每个大棚 的一跨中间位置撒施。 0016 优选的, 所述滴灌带置于所述地膜下。 0017 优选的, 铺管覆膜中滴灌带采用侧翼迷宫滴。

16、灌带, 滴灌带的滴头间距2030cm, 流 量为 23L/h; 地膜采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0018 优选的, 移栽定植时, 每垄种植辣椒幼苗两行, 株距在2030cm, 行距3035cm, 每 亩定植35003800株, 所述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 保持辣椒幼苗根系处于生长层的6 8cm 中。 0019 优选的, 还包括田间管理: 辣椒幼苗定植后, 前期以保温缓苗为主, 待辣椒幼苗成 活后, 大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630, 夜间1618, 湿度维持在7580, 当门椒坐住 后进入结果期再强化水肥供应, 每隔710d通过滴灌带追施800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 流量为 2.53L/h,同时。

17、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叶面喷施0.5的叶面肥, 防止落花落果; 当门 椒坐稳后, 可将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 0020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连栋大棚辣椒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栽培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 果: 0021 1、 本发明采用穴盘育苗有利于辣椒幼苗的质量及成活率, 为辣椒的规模化、 产业 化发展提供基础, 还有利于促进辣椒根系生长, 发达的根系有利于辣椒生长时更好的呼吸, 利于移栽后更好的存活, 提高抗倒伏能力及抗病虫害能力; 0022 2、 本发明在深松犁耕前先施肥, 利于肥料与土壤深度混合; 保持合适比例的肥料 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 减少生长期施肥次数; 0023 3、 本发明机械化深。

18、松犁耕, 起到深度翻土、 松土、 混土、 碎土的作用, 在合适的深度 及湿度的条件下进行深松犁耕并加以旋耕, 将土壤从下往上根据细碎程度分成了基础层及 生长层, 调整土壤中的水气热肥比例, 增强土壤氧气流动能力, 消除杂草, 防除病虫害, 营造 适合辣椒生长的土壤环境, 进而提高辣椒产量; 基础层土壤颗粒较大且比较紧实, 有利于保 湿保温, 减小气流向地下渗透速度, 生长层土壤比较细碎利于辣椒根系在其中生长和呼吸,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8934822 A 5 而人工操作无法保证能准确整合出合适的土壤结构而且效率低下; 0024 4、 本发明采用机械化起垄, 减小对已形成的土壤。

19、结构二次破坏, 按比例起垄有利 于保持土壤结构, 而且保证种植相应数量的辣椒根系位置在土壤中都能进行有效呼吸及生 长; 0025 5、 本发明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 减小人工操作或者分别 操作对土壤带来二次破坏, 保证了辣椒生长对温湿度及氧气的需求, 有效控制杂草生长, 减 少病虫害, 节约了水肥, 而且一次性完成减小了滴灌带与地膜的间隙避免对滴灌带焦点灼 伤; 0026 6、 本发明采用膜下滴灌法, 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 滴头均匀缓慢的向根系土 壤层供水, 对地温的保持、 回升及减少水分蒸发有显著效果, 而且保证辣椒周围大部分土壤 表面保持干燥, 有利于辣椒根系得到充。

20、足氧气; 0027 7、 本发明采用侧翼迷宫滴灌带紊流态出口出水, 抗堵能力强; 0028 8、 本发明采用合适厚度的银黑双色地膜可促进辣椒根基部光合着色; 银色面的强 力反光作用在白天可有效降低地温, 盛夏期间可比普通地膜降低地温57, 而且银色表 面还可强力反射紫外线, 能有效地趋避有翅蚜虫、 蓟马等害虫, 减轻病虫危害, 有效抑制杂 草生长, 可减少除草、 打药、 灌溉等人工作业, 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而黑色面在夜晚可以阻隔 地面热量的散发, 有效保温; 0029 9、 本发明采用一定苗龄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 根系相对都比较发达, 有利于辣椒 后期生长; 采用机械化移栽保证了移栽时辣椒幼。

21、苗的种植深度及均匀性, 保证辣椒整个生 长期均在生长层中生长, 利于辣椒根系生长在合适的土壤层中呼吸及吸收养分, 也利于提 高抗倒伏能力, 从而提高辣椒幼苗的成活率; 0030 10、 本发明移栽后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 满足辣椒对温湿度的要求同时也保证根 系的正常呼吸; 0031 11、 本发明采用机械化耕整地、 起垄、 铺管覆膜、 移栽、 施肥, 无需中耕松土, 解放了 人力, 减小对土壤二次破坏, 提高了生产效率, 无需大水量浇水减小土壤板结利于辣椒根系 呼吸及吸收养分。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辣椒起垄种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22、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4 请参阅图1,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 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 故 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在不影响本发明 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仍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 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等的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 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

23、更技术内容下, 亦当视为本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8934822 A 6 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35 选用的设备为: 0036 1、 圆盘式施肥机: 申请单位自主研发圆盘式施肥机JS-SFJ001; 0037 2、 拖拉机: 盐拖大棚王四轮拖拉机TY2100T; 0038 3、 铧式梨、 深松机: L-220A双铧犁、 1SZL-250深松机; 0039 4、 旋耕机: JT-GMR150A型旋耕机; 0040 5、 起垄机: 3TG-6型多功能起垄机; 0041 6、 多功能覆膜机: 3TG-6型多功能覆膜机; 0042 7、 滴灌带: 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的1750侧。

24、翼迷宫滴灌带; 0043 8、 地膜: 大棚栽培专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0044 9、 移栽机: 久保田小型乘座式半自动蔬菜移栽机KP-201CR。 0045 一种辣椒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配套栽培方法, 包括, 0046 辣椒种子准备: 选用耐低温弱光, 前期产量高, 抗病性好, 抗逆性较强的辣椒种子 置于5055温水中浸种5h, 再放入500倍50的多菌灵液中消毒0.51h, 捞出后用清水 冲洗干净在2530环境下催芽, 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 选用的辣椒果实呈灯笼 形, 绿色, 果面光滑, 平均单果重4555g, 果长1215cm, 果肩宽4.55cm, 肉厚0.25 0.30cm, 。

25、味微辣, 品质好; 0047 育苗基质准备: 将泥炭: 蛭石: 珍珠岩以6:3:19:3:1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为基础 基质, 每立方米基础基质再加入氮磷钾复合肥1.52kg, 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250 300g进行消毒, 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565, 再使用塑料薄膜覆盖 密封23天, 形成育苗基质; 0048 培育辣椒幼苗: 将育苗基质装入穴盘中, 穴盘为72孔穴, 保持育苗基质均匀, 疏松, 不能压实也不能出现中空, 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 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中央, 上面覆盖 1 1.5cm的育苗基质, 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 白天2530, 夜间1822, 湿度70 。

26、80; 待辣椒幼苗出齐后, 天气好的情况下喷透水, 同时每周浇1次1000倍1200倍浓度的 肥水, 肥料选用磷酸二氢钾、 普乐收或艾可收; 辣椒幼苗生长出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浇水, 穴 盘中基质发干后少量喷洒淋湿即可; 如果出现徒长, 用浓度2530mg/kg矮壮素进行处理; 0049 起垄准备: 耕地前使用圆盘式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 有机肥使用量为2.5 3吨/ 亩, 复合肥使用氮磷钾复合肥, 使用量为5060kg/亩; 施肥时, 为方便均匀撒施肥料 施肥机沿一跨中间位置(每栋大棚的宽度称之为一垮, 一跨是一般是8米, 中间位置就在四 米处位置)撒施; 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时, 使。

27、用拖拉机佩戴铧式梨、 深松机完成土壤 深松犁耕环节, 深松犁耕作深度大于20cm, 深松犁耕之后采用拖拉机佩戴旋耕机旋耕, 旋耕 深度保持在1215cm, 土壤要经过至少2次旋耕, 土壤经过深松耕及旋耕后从下往上分成了 颗粒大且紧实的基础层及颗粒小且松软的生长层。 0050 耕地起垄: 如图1所示, 使用起垄机沿着大棚走向起垄, 起垄高度2025cm, 垄顶宽 7580cm, 垄底宽100110cm, 沟宽4045cm, 垄面平整微实, 两侧垄沟保持平行; 其中旋耕 和起垄也可以使用大棚王拖拉机佩戴1GVF-120旋耕起垄机一体机同时完成, 旋耕时同时起 垄, 旋耕深度保持在1215cm, 不。

28、会因起垄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0051 铺管覆膜: 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灌带及地膜的工作, 采用膜下滴灌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8934822 A 7 法, 将所述滴灌带置于所述地膜下; 铺管覆膜中滴灌带采用侧翼迷宫滴灌带, 滴灌带的滴头 间距20 30cm, 流量为23L/h; 地膜采用2丝银黑双色地膜; 0052 移栽定植: 对具有苗龄4550天, 株高1518cm, 68片真叶的辣椒幼苗进行移栽 定植移栽前1天需对辣椒幼苗适当浇水, 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移栽机进行移栽定植作业, 调节移栽行距、 株距以及种植深度, 将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于所述生长层中且其子叶与地面 齐。

29、平, 保持辣椒幼苗根系处于生长层的68cm中; 移栽机底部有高度传感器, 通过感知地膜 的高度来决定辣椒幼苗的高度, 保证所有辣椒根系在合适的深度生长, 人工操作难以保证 这一点; 每垄种植辣椒幼苗两行, 株距在2030cm, 行距3035cm, 每亩定植35003800株, 所述滴头与辣椒幼苗一一对应。 0053 田间管理: 辣椒幼苗定植后, 前期以保温缓苗为主, 待辣椒幼苗成活后, 大棚内温 度白天维持在2630, 夜间1618, 湿度维持在7580, 当门椒坐住后进入结果期再 强化水肥供应, 每隔710d通过滴灌带或者垄沟追施800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 滴灌带 流量为2.53L/h。

30、,如果土壤比较干旱, 通过垄沟浇水, 施肥, 浇水高度不超过垄沟高度的2/ 3, 同时使用电动喷雾器给叶面喷施0.5浓度的叶面肥, 防止落花落果; 当门椒坐稳后, 可 将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 0054 1.品种选择: 所选品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制的早熟灯笼椒一代杂 种。 果实灯笼形, 绿色, 果面光滑, 平均单果重55克, 果长12厘米, 果肩宽4.8厘米, 肉厚0.30 厘米, 味微辣, 品质好。 耐低温弱光, 前期产量高, 抗病性好, 抗逆性较强。 0055 2.壮苗培育: 播种前两天晒种可有效提升种子发芽率。 播种前将辣椒种子置于55 温水中浸种5h, 再放入5。

31、00倍50多菌灵液中消毒0.5h, 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之后在 2530环境下催芽, 等到辣椒种子露白时开始播种。 采用优质的商品化育苗基材, 按照泥 炭: 蛭石: 珍珠岩6:3:1的比例混合均匀, 每立方米基质再加入NPK复合肥1.52kg, 同时 每立方米基质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g进行消毒。 搅拌时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至 5565, 即手握成团但无水滴落、 落地即散为宜。 将配好的育苗基质用塑料薄膜覆盖密 封, 2d后即可使用。 以72孔穴的穴盘为容器, 把拌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 尽量保持基质均匀, 疏松, 不能压实也不能出现中空。 每穴播种12粒辣椒种子, 种芽向下且均置于穴。

32、中央, 上 面覆盖1cm左右基质。 辣椒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控制设施内温度, 白天2530, 夜间 1822, 湿度以7080为宜。 幼苗出齐后, 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喷透水, 保证幼苗的 正常生长。 结合喷水每周浇1次肥水, 可选用磷酸二氢钾、 普乐收、 艾可收等优质肥料, 浓度 以1000倍1200 倍为宜。 2片真叶后开始控制浇水, 防止幼苗徒长, 培育壮苗。 穴盘苗如果 出现徒长, 可用矮壮素进行处理, 浓度以2530mg/kg为宜。 0056 3.耕地起垄: 翻地前使用施肥机撒施有机肥与复合肥, 使用量为腐熟有机肥2.5 吨/亩, NPK复合肥50kg/亩, 施肥时拖拉机从一跨中。

33、间位置开始撒施, 圆盘式施肥机最大撒 施宽度可达5米, 可保证两侧施肥均匀; 在土壤含水量约为3040时, 使用大棚王拖拉机 佩戴铧式梨、 深松机完成土壤深松犁耕环节, 深松耕作深度大于20厘米; 采用拖拉机旋耕, 深度保持在15cm左右, 粘性土壤要经过至少2次旋耕达到土壤细碎程度。 旋耕后地表平整, 土壤细碎程度高。 起垄作业, 沿着大棚走向起垄, 起垄高度2025cm, 垄顶宽7580cm, 垄底 宽100 110cm, 沟宽4045cm, 垄面平整微实, 两侧垄沟保持平行。 0057 4.铺管覆膜, 采用多功能覆膜机一次完成铺设滴管及地膜的工作, 其中滴灌采用 说 明 书 5/6 页 。

34、8 CN 108934822 A 8 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的1750侧翼迷宫滴灌带, 采用特殊多层交错共挤生产工艺, 内 壁全新料、 确保粘合紧密, 避免同类产品因回收料中的杂质导致应力集中而爆破。 滴头间距 30cm, 流量为2.5L/h, 优点是经济实用, 特长迷宫流道, 均匀性好; 地膜采用2丝银黑双色地 膜。 银黑双色地膜可促进作物根基部光合着色; 银色面的强力反光作用在白天可有效降低 地温, 盛夏期间可比普通地膜降低地温57; 而黑色面在夜晚可以阻隔地面热量的散发, 有效保温; 银色表面还可强力反射紫外线, 能有效地趋避有翅蚜虫、 蓟马等害虫, 减轻病虫 危害; 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35、, 可减少除草、 打药、 灌溉等人工作业, 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0058 5.移栽定植, 苗岭4550天, 株高大约1518cm, 具有68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定植 较为适宜。 移栽前1天需对秧苗适当浇水, 以防止散坨不利于移栽。 采用全自动或者半自动 移栽机作业, 可调节移栽行距、 株距以及深度, 以幼苗子叶与地面齐平较为合适, 根系过浅 易导致缓苗慢且后期生长弱, 过深则不利于根系呼吸。 每垄种植两行, 株距在2030cm, 行 距 3035cm, 每亩定植3500株左右。 0059 6.田间管理: 辣椒幼苗定植后, 前期保温以进行缓苗。 幼苗成活后可加强大棚内通 风换气维持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36、 白天棚内温度维持在2630, 夜间1618。 结合辣椒的 长势开展水肥管理工作。 缓苗之后宜轻追肥水。 大棚湿度较大, 因此要控制水肥量避免辣椒 徒长。 生长前期要促控结合促进根系生长。 当门椒坐住后进入结果期再强化水肥供应, 结合 浇水每隔10d左右追施1000倍艾可收水溶性肥, 同时叶面喷施0.5叶面肥, 防止落花落果。 当门椒坐稳后, 可将门椒以下的辣椒叶子和侧枝陆续去掉, 可提高辣椒根基部的通风透光 效果, 降低田间温湿度, 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进行人工收获。 0060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任何熟 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 因 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 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8934822 A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10 CN 108934822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