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57338.5 (22)申请日 2016.01.21 (73)专利权人 冯国 地址 525242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长坡镇 宝石路1号 (72)发明人 冯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周长久 (51)Int.Cl. A23N 12/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 线炒豆机, 它包括机架、 滚筒、 固定轴、 多个红外 线发热管、。
2、 电机、 传动机构、 进料斗和PLC控制器, 所述滚筒的内壁面上设有推料螺旋, 滚筒支撑在 机架的滚轮上, 固定轴从滚筒中穿过并固定在机 架上, 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固定架, 所述红外线发 热管分布在固定架上且位于固定架的下部, 滚筒 的一端与进料斗连通, 另一端设有排料口。 在PLC 控制器的调控下, 实现了自动化, 进料与出料的 连续性和豆料受热的均匀性, 并使滚筒保持恒 温, 减轻了劳动强度和节省了人力, 经实验证明, 比传统外加热的要节能40%, 使传统的熟得不均 匀的得到了完美的改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512244 U 2016.08.31 CN 205。
3、512244 U 1.一种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机架、 滚筒、 固定轴、 多个红 外线发热管、 电机、 传动机构、 进料斗和PLC控制器, 所述滚筒的内壁面上设有推料螺旋, 滚 筒支撑在机架的滚轮上, 固定轴从滚筒中穿过并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固定架, 所述红外线发热管分布在固定架上且位于固定架的下部, 滚筒的一端与进料斗连通, 另一 端设有排料口, PLC控制器对红外线发热管进行开关控制, 并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 电机 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滚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轴为管 状结构, 与所述红外线。
4、发热管电连接的线路布置在固定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包括 多个固定盘, 所述固定盘间隔分布在固定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斗的外 围设有水蒸汽加热夹套, 所述水蒸汽加热夹套, 用以对进料斗中的原料进行预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斗上设 有水蒸汽排出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 括变速箱、 传动带、 传动轴、 齿轮和外齿圈, 所述外齿圈设在滚筒上, 齿轮和外齿圈相。
5、啮合, 所述电机通过变速箱带动传动带, 传动带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 齿轮通过外齿圈带动滚筒 转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12244 U 2 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豆机。 背景技术 0002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3月25日公开了公开号为104432431A, 专利名称为一种 大豆烘干设备的专利, 本专利主要由筒体、 进风口、 输风管道、 电热风机、 底座、 大豆筛、 旋转 轴、 传动机构、 动力输出轴和电机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筒体下端固定在底座上, 筒体的 内部设置三个大豆筛, 大豆筛采用两片钢丝筛铰接的制。
6、造而成, 大豆筛的中间横穿有一根 旋转轴, 所述的筒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和疏风管道, 疏风管道连接在筒体下方的电热风机 上, 电热风机产生的热风通过疏风管道和进风口不断进入筒体内, 所述的电热风机下端固 定在设备的底座上。 0003 上述检索到的专利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不同, 现有技术中, 豆料受热不均匀, 从而 浪费了能源, 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还有的炒豆机自动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 豆料受热均匀、 节省人力的全自动数控 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它。
7、包括机架、 滚筒、 固定轴、 多个红外线发热管、 电 机、 传动机构、 进料斗和PLC控制器, 所述滚筒的内壁面上设有推料螺旋, 滚筒支撑在机架的 滚轮上, 固定轴从滚筒中穿过并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固定架, 所述红外线发热 管分布在固定架上且位于固定架的下部, 滚筒的一端与进料斗连通, 另一端设有排料口, PLC控制器对红外线发热管进行开关控制, 并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 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 动滚筒转动。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固定轴为管状结构, 与所述红外线发热管电连接的线路布置在固 定轴内。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固定架包括多个固定盘, 所述固定盘间隔分布在固定轴。 0。
8、009 进一步地, 所述进料斗的外围设有水蒸汽加热夹套, 所述水蒸汽加热夹套, 用以对 进料斗中的原料进行预加热。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进料斗上设有水蒸汽排出管。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变速箱、 传动带、 传动轴、 齿轮和外齿圈, 所述外齿圈 设在滚筒上, 齿轮和外齿圈相啮合, 所述电机通过变速箱带动传动带, 传动带通过传动轴带 动齿轮, 齿轮通过外齿圈带动滚筒转动。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 由于滚筒和推料螺旋的配合, 豆料按螺旋方向向前翻滚移动, 实现了进料与出料 的连续性和豆料受热的均匀性。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512244 U。
9、 3 0014 在PLC控制器的调控下, 实现了自动化, 使滚筒保持恒温, 减轻了劳动强度和节省 了人力, 经实验证明, 比传统外加热的要节能40%, 使传统的熟得不均匀的得到了完美的改 善。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固定轴及固定架的放大图; 0018 图3为图2所示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1、 机架; 2、 滚筒; 3、 固定轴; 4、 红外线发热管; 5、 电机; 6、 进料斗; 7、 PLC控 制器; 8、 推料螺旋; 9、 滚轮; 10、 固定架; 1。
10、1、 排料口; 12、 水蒸汽加热夹套; 13、 水蒸汽排出管; 14、 固定盘; 15、 变速箱; 16、 传动带; 17、 齿轮; 18、 外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 2所示, 全自动数控恒温红外线炒豆机, 它包括机架1、 滚筒2、 固定轴3、 多个 红外线发热管4、 电机5、 传动机构、 进料斗6和PLC控制器7, 所述滚筒2的内壁面上设有推料 螺旋8, 滚筒2支撑在机架1的滚轮9上, 固定轴3从滚筒2中穿过并固定在机架1上, 所述固定 轴3上设有固定架10, 0021 所述红外线发热管4分布在固定架10上且位于固定架10的下部, 滚筒2的一端与进 料斗6连通, 另一端设。
11、有排料口11, PLC控制器7对红外线发热管4进行开关控制, 并对电机5 的转速进行控制。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进料斗6的外围设有水蒸汽加热夹套12, 所述水蒸汽加热夹套12, 用以对进料斗6中的原料进行预加热。 另外, 所述进料斗6上设有水蒸汽排出管13, 能及时将 进料斗6中的原料受热后产生的水蒸汽排走。 0023 如图2、 3所示, 所述固定轴3为管状结构, 与所述红外线发热管4电连接的线路布置 在固定轴3内。 所述固定架10包括多个固定盘14, 所述固定盘14间隔分布在固定轴3。 0024 工作过程: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变速箱15、 传动带16、 传动轴、 齿轮17和外齿圈18, 。
12、所 述外齿圈18设在滚筒2上, 齿轮17和外齿圈18相啮合, 所述电机5通过变速箱15带动传动带 16, 传动带16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17, 齿轮17通过外齿圈18带动滚筒2转动, 从进料斗预加 热后的原料进入滚筒2中, 在推料螺旋8的作用下, 原料边被红外线发热管4加热, 边向前推 进, 炒好的原料最后从排料口11排出。 0025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 权利范围,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 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512244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512244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512244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