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687185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24420.2

申请日:

20081014

公开号:

CN101361489B

公开日:

201111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57/20,A01N43/12,A01N43/90,A01N25/30,A01P21/00

主分类号:

A01N57/20,A01N43/12,A01N43/90,A01N25/30,A01P21/00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董志强,赵明,张保明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优先权:

CN200810224420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朋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调节剂含有一定重量百分比的下列组分: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剂和展着剂,无水乙醇,其余为水;其中所述生长调节剂为乙烯利、赤霉素和6-糠氨基嘌呤;所述活性剂和展着剂选自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或吐温85。该调节剂是一种具有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提高产量双重功能的产品,它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剂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植物生长调节剂31%~31.51%,活性剂和展着剂6.5%~6.7%,无水乙醇6.3%~9.5%,水余量;其中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乙烯利、赤霉素和6-糠氨基嘌呤,其重量配比为300∶10~15∶0.05~0.0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剂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植物生长调节剂31.25%,活性剂和展着剂6.6%,无水乙醇7.9%,水54.2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剂和展着剂选自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或吐温85中的一种。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水溶解乙烯利,用乙烯利水溶液溶解6-糠氨基嘌呤;用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将活性剂和展着剂加入赤霉素溶液中;之后将乙烯利、6-糠氨基嘌呤水溶液加入到含有活性剂和展着剂的赤霉素溶液中,最后,用水定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在制备喷施于玉米叶面上的农药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剂,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 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在工业加工中的 地位越来越突出。玉米在我国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2007年我国玉 米播种面积为2805万公顷,产量1.48亿吨,消费量1.417亿吨,其 中:食用消费740万吨,占5.2%;饲料消费9350万吨,占66.0%; 工业消费3600万吨,占25.4%。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的直接结果 就是使玉米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10年工业加工实际消费玉 米将达到4600万吨,比2006年增长33.3%。根据我国粮食生产发展 状况,预计2010年玉米总产可达到1.55亿吨。而按照现实的玉米工 业消费扩张速度,在此期间仅玉米工业加工实际消费量就要增长1050 万吨,超过了玉米供给增加数量。而且随着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饲 用玉米消费也要有一定增长。

在玉米生产上,我国耕地少,水资源短缺,玉米供给增加受到较 大限制,受玉米价格上涨的拉动,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已达到了较高 的水平,难以再有明显增加,然而,产业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 加,因此,挖掘单产潜力,实现高产稳产是玉米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玉米生产中,提高施肥水平、增加种植密度,在单位面积上收 获较多的籽粒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必经之路。在高密度、高施肥水 平条件下,倒伏不可避免的成为制约玉米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限 制因素(孙世贤、戴俊英、顾慰连.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8~ 33)。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在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尤其是拔节 后灌浆期间,由于风雨的袭击极易发生倒伏。倒伏导致玉米叶片重叠 挤压,光合作用滞缓,根系断裂、茎秆输导组织损伤,在生理上引起 “源”端光合产物合成量下降,并阻隔了“源”端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输 送;倒伏玉米秸秆交错盘压,导致玉米不能正常授粉,引起籽粒败育, 生理“库”发育不足,库容小,表现为玉米秃尖长、籽粒少、穗小、粒 瘪、产量低;同时给玉米施肥、治虫、收获带来困难;并且,倒伏造 成的机械伤口为病虫害的入侵打开了通道。从而导致行玉米疾病流、 大幅度减产(陈国平,夏玉米的栽培,1994,114-121;D.L.beck, L.L.darrah and M.S.Zuber.Crop science,1987,27(3):356-358. D.L.Thompson.Crop Science,1963,12(3):323-325.;NORBERG O S.Agronomy Journal,1988,80(5):768~772.CARTER P R.Crop and Soils,1985,37(6):8~11;田保明,杨光圣,中国农学通报第22 卷,2006(4)163-167;田保明,杨光圣,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163 -167)。每年因为倒伏造成的减产程度,轻者减产5%~10%,重者减 产30%~40%,更有甚者绝收。并且,大量研究表明,玉米果穗长 度、穗粒数、穗粒重等产量构成指标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即增加密 度将不可避免的造成果穗发育受限制。因此,在增加种植密度的情况 下,防止玉米倒伏、保证果穗正常发育,实现高产稳产是玉米栽培管 理的重要课题(孙世贤、戴俊英、顾慰连.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9, 20(4):413~416;Pinter L.Acta Agronomica Hungarica,1993, 42(3/4):337~348;Thomison P R.Journal of Production Agriculture, 1995,8(3):394~400)。

国内外在玉米生产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防止倒 伏、提高玉米的抗逆性、提高产量。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植物生长调 节剂种类繁多,其中乙烯利、玉米健壮素、矮壮素等主要用来降低株 高、防止倒伏,但同时带来的副作用是限制果穗发育、降低产量;三 十烷醇、芸苔素内脂等可以改善光合性能,但不能有效地防止倒伏。

因此,本研究针对玉米生产中实现高产稳产的限制因子,即高密 度与易倒伏、高密度与穗粒重下降以及通用调节剂抗倒伏与限制果穗 发育之间的矛盾,从降低穗位、坚秆抗倒、促进穗发育的角度出发, 研制了环境友好型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以解 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的 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在 制备喷施于玉米叶面上的农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该调节剂含有 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植物生长调节剂31%~31.51%,活性剂和 展着剂6.5%~6.7%,无水乙醇6.3%~9.5%,水余量;其中所述生长 调节剂为乙烯利、赤霉素和6-糠氨基嘌呤。

优选地,该调节剂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植物生长调节 剂31.25%,活性剂和展着剂6.6%,无水乙醇7.9%,水54.25%。

所述活性剂和展着剂选自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 或吐温85中的一种。

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赤霉素和6-糠氨基嘌呤的重量配 比为300:10~15:0.05~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的方 法,其包括以下步骤:用水溶解乙烯利,用乙烯利水溶液溶解6-糠氨 基嘌呤;用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将活性剂和展着剂加入赤霉素溶液 中;之后将乙烯利、6-糠氨基嘌呤水溶液加入到含有活性剂和展着剂 的赤霉素溶液中,最后,用水定容。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在制备喷 施于玉米叶面上的农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调节剂引入了矮化玉米株高、缩短玉米节间长度、提 高茎秆坚韧性、促进建成庞大根系、增加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植物生长 调节剂,同时引入改善玉米雌穗性状,增加雌穗纵向长度和径向粗度, 增加单穗籽粒数和千粒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两类调节剂共同作用, 实现了形态指标、抗倒力学指标、产量构成指标和光合产物与养分运 移平衡的多重调控。

所述调节剂中,从矮化株高、缩短玉米节间长度、提高茎秆坚韧 度、诱导玉米建成庞大根系、增加玉米抗倒伏能力、优化调节玉米形 态指标与产量构成指标的角度出发,选择了矮壮素(chlormequat, CCC)、甲哌鎓(mepiquat-chloride,Pix)、烯效唑(uniconazole,PP333)、 丁酰肼(daminozide,B9)、乙烯利(Ethephon,Eth)、增甘膦 (Glyphosine),优选增甘膦和乙烯利,结合应用方式和实用效果,乙 烯利作为叶面喷施剂成分最优。

从改善玉米雌穗性状,增加雌穗纵向长度和径向粗度,增加千粒 重和单穗粒重、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角度出发,选择了赤霉素 (Gibberellic acid,GA3)、表油菜素内脂(brassinolide,BR)、a-萘乙 酸(a-naphthylacetic acid,NA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和吲哚丁酸(indolybutyric acid,IBA),优选赤霉素和a-萘乙 酸,结合应用方式和实用效果,赤霉素作为叶面喷施剂成分最优。

从改善玉米雌穗性状,减少不孕籽率,缩短秃尖、增加单穗粒数、 增加千粒重和单穗粒重、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氯吡 苯脲(Forchlorfenuron,4-CPPU)、6-苄氨基嘌呤 (6-Benzylaminopurine)、6-糠氨基嘌呤(6-(Furfurylamino)purine, 6-KT)和四氢化吡喃基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 PBA)和二苯脲(diphenylurea),优选6-苄氨基嘌呤和6-糠氨基嘌呤, 结合应用方式和实用效果,6-糠氨基嘌呤作为叶面喷施剂成分最优。

其中,乙烯利(Ethephon,Eth):化学名称:2-氯乙基膦酸,分 子式C7H8ClN,分子量149.7,白色蜡状固体,熔点74~75℃。易溶 于水,难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乙烯利与水或含羟基化合物反应放出 乙烯,能在植物的根、叶、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放出乙烯,以调节 植物的代谢、生长、发育。

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化学名称:2,4a,7-三羟基-1- 甲基-8-亚甲基赤霉-3-烯-1,10-二羧酸-1,4a-内酯,分子式C19H22O6, 分子量346.37,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能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乙酯 及pH6.2的磷酸缓冲溶液,难溶于醚、氯仿、苯及水,干燥状态及酸 性溶液中较稳定,遇碱易分解。赤霉素促进玉米营养体生长;打破种 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育;延缓衰老;促进抽穗,增加有效穗数和粒数, 提高结实率。

6-糠氨基嘌呤(6-(Furfurylamino)purine,6-KT),化学名称:6- 呋喃甲基氨基嘌呤,分子式C10H9N5O,分子量215.21。白色结晶粉 末,熔点266-269℃,系两性化合物。易溶于稀盐酸或稀碱溶液;难 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可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诱导 愈伤组织长芽,解除顶端优势;打破侧芽休眠,促进种子发芽;延缓 衰老、保鲜;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输;促进结实等。

本发明所述的调节剂中还可含有常规的活性剂和展着剂,浓度一 般占6.50~6.70%:选用曲拉通(Triton)和吐温(Tween)类,优选为吐温 类,包括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和吐温85。

余量为溶剂,本发明优选无水乙醇和水。其中。无水乙醇用于溶 解赤霉素,水用于溶解乙烯利和6-糠氨基嘌呤。

无水乙醇(ethyl alcohol),化学名称:乙醇,分子式:C2H5OH, 分子量:46.07。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 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主要用作溶剂、清洗剂、分析试剂。 熔点(℃):-114.1,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 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19℃),燃烧热(kJ/mol): 1365.5,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6.38,辛醇/水分配 系数的对数值:0.32,闪点(℃):12,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 %(V/V):19.0,爆炸下限%(V/V):3.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 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在上述配方中,三种组分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乙烯利 (T.D.Langan,1987)可以缩短玉米节间长度,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 度,促进茎秆的径向生长和茎秆纤维素的发育,提高茎秆穿刺强度和 抗拉强度,促进气生根发育,抗倒伏;赤霉素可以促进玉米雌穗发育, 增加雌穗纵向长度和径向粗度,扩大籽粒体积,增加单穗籽粒数和千 粒重,促进玉米营养体生长,延缓衰老,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 6-糠氨基嘌呤可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延缓叶片衰老;调节 营养物质的运输;促进结实等。

所述调节剂的制备方法是:首先,用配方比例的无水乙醇溶解赤 霉素,然后加入配比量的吐温20;其次,用水溶解乙烯利,然后加 入配方比例的6-糠氨基嘌呤;之后,将乙烯利与6-糠氨基嘌呤溶液 加入到赤霉素与吐温20溶液中,最后用水定容。

该调节剂可以在玉米三叶期、拔节期、灌浆期施用,施用时兑水 稀释成500~700倍液,然后喷施于叶面。

该调节剂还可应用于种子包衣剂。

本发明所述的调节剂是一种具有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提高产量双 重功能的产品,它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又由于该产品的配方新颖独特,一次使用可以起到多种功效,相比现 有的调节玉米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言,具有投资 少、作用范围广、可以全面提高玉米抗倒伏性能和提高产量的优势, 因而本发明对我国玉米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本发明申请人在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吉林省、 黑龙江的多点示范试验观察,施用该产品后,在2004年、2005年、 2006年、2007年雨季所有参试玉米田均未发生倒伏,对照田均发生 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类型包括根倒和茎折,倒伏率介于42%~ 100%;产量平均提高46%以上。在吉林省、黑龙江省,雨季所有参 试玉米田和对照田均未发生倒伏的情况下,处理比对照增产2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后根系庞大,气生根增加一到二层,次生根数量多、根 长,根系活力强,增加玉米根系对土壤的固着力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壮苗、抗旱、抗逆性强。

2)缩短秸秆基部节间长度,增粗茎秆,茎壁增厚、茎秆木质素 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增高,抗拉强度增大,矮化株高、改善株型,降低 穗位30cm,使玉米重心下移,根系庞大,抗倒伏。

3)消除大小弱三类苗,弱小苗促壮苗,大苗矮化,促使玉米长 势整齐一致,叶片宽厚浓绿,功能期延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千粒 重,促进早熟。

4)促穗壮籽,减少秃尖,改善玉米品质,提高产量,增产30% 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选用赤霉素(江苏省射阳化工总厂, CAS登记号:77-06-5)、乙烯利(江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农药登记证号:LS20060228)和6-糠氨基嘌呤(常州市佳业化工有 限公司,CAS登记号:525-79-1),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 温80和吐温85作为活性剂和展着剂,无水乙醇为有机溶剂(常熟杨 园化工有限公司,CAS登录号:64-17-5,EINECS登录号: 200-578-6)。

实施例1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5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8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5g, 然后加入100ml吐温20,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2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6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12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4.5g, 然后加入67ml吐温40,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3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7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5g, 然后加入66ml吐温20,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4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8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4g, 然后加入67ml吐温60,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5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5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5g, 然后加入65ml吐温40,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6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6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5g, 然后加入65ml吐温80,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7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7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5g, 然后加入65ml吐温60,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8

首先,用500ml水溶解乙烯利300g,然后加入6-糠氨基嘌呤 0.08g,溶解完全,为溶液I;其次,用10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5g, 然后加入65ml吐温85,摇匀,为溶液II;最后将溶液I倒入溶液II 中,充分混合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实施例9

叶面喷施调节剂

叶面喷施调节剂可以在玉米三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施用, 施用时将实施例1、2、3、4的调节剂兑水稀释成700倍液,实施例 5、6、7、8兑水稀释成500倍液,然后喷施于叶面。

实验例1  协同作用实验

选择乙烯利、赤霉素和6-糠氨基嘌呤为主要组分,分别设置0、 1、2、3四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见表1),进行正交组合,共计63 个处理1个对照,以吉单29为测试品种,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三 次重复,成熟期收获,测产。

表1乙烯利(ETH)、赤霉素(GA3)和6-糠氨基嘌呤(6-KT)浓度

梯度(浓度:mg/L)

表2乙烯利(ETH)、赤霉素(GA3)和6-糠氨基嘌呤(6-KT)

协同作用实验

注:(其中CK代表喷施清水对照,G代表赤霉素、KT代表6-糠 氨基嘌呤、E代表乙烯利)

结果表明:三种组分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株高降低了15.4%, 穗位降低了16.5%,穗粒数增加11.1%,千粒重增高8.9g,平均亩产 量增加了167.2kg,占23.0%。

实验例2  不同实施例配方应用方法与效果试验

将上述实施例1、2、3、4的调节剂兑水稀释成700倍液,实施 例5、6、7、8兑水稀释成500倍液,以吉单29为测试品种,分别于 玉米三叶期、拔节期、大喇叭期喷施于叶面,设置叶面喷施清水对照, 三次重复,成熟期收获,测产。

表3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代码

表4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实验效果(3叶期喷施)

表5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实验效果(6叶期喷施)

表6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实验效果(大喇叭口期喷施)

结果表明:在3叶期、6叶期和大喇叭口时期叶面喷施处理中, 以大喇叭口时期叶面喷施效果较好,株高、穗位降低幅度大,平均亩 产量增加显著;表现为,株高降低了11.06%~15.78%,穗位降低了 12.82%~16.63%,平均亩产量增加了18.09%~23.03%;其中,实施 例5大喇叭口时期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最佳,比对照亩增产167.2kg, 占对照产量的23.03%。

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361489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02 CN 101361489 B *CN101361489B* (21)申请号 200810224420.2 (22)申请日 2008.10.14 A01N 57/20(2006.01) A01N 43/12(2006.01) A01N 43/90(2006.01) A01N 25/30(2006.01) A01P 2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 (72)发明人 董志强 赵明 张保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

2、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朋飞 WO 2007010882 A1,2007.01.25,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其制备方 法及其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 调节剂、 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该调节剂含有一定 重量百分比的下列组分 : 植物生长调节剂, 活性 剂和展着剂, 无水乙醇, 其余为水 ; 其中所述生长 调节剂为乙烯利、 赤霉素和 6- 糠氨基嘌呤 ; 所述 活性剂和展着剂选自吐温20、 吐温40、 吐温60、 吐 温 80 或吐温 85。该调节剂是一种具有增强抗倒 伏能力和提高产量双重功。

3、能的产品, 它具有无毒、 无副作用、 成本低、 使用方便等特点。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周宇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CN 101361489 B1/1 页 2 1. 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其特征在于, 该调节剂含有如下重量百分 比的组分 : 植物生长调节剂 31 31.51, 活性剂和展着剂 6.5 6.7, 无水乙醇 6.3 9.5, 水余量 ; 其中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乙烯利、 赤霉素和 6- 糠氨基嘌呤, 其重量配比为 300 10 15 0.05 0.08。 2. 如权利要求。

4、 1 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其特征在于, 该调节剂含 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 植物生长调节剂 31.25, 活性剂和展着剂 6.6, 无水乙醇 7.9, 水 54.2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剂 和展着剂选自吐温 20、 吐温 40、 吐温 60、 吐温 80 或吐温 85 中的一种。 4.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包括以下步骤 : 用水溶解乙烯利, 用乙烯利水溶液溶解 6- 糠氨基嘌呤 ; 用无水乙醇溶解 赤霉素, 将活性剂和展着剂加入赤霉素溶液中。

5、 ; 之后将乙烯利、 6- 糠氨基嘌呤水溶液加入 到含有活性剂和展着剂的赤霉素溶液中, 最后, 用水定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在制备喷施于玉米叶面上 的农药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361489 B1/8 页 3 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剂, 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其制 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 在工业加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玉米在我国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2007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 280。

6、5 万公顷, 产量 1.48 亿 吨, 消费量 1.417 亿吨, 其中 : 食用消费 740 万吨, 占 5.2; 饲料消费 9350 万吨, 占 66.0; 工业消费3600万吨, 占25.4。 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使玉米需求量大幅 度增加, 预计到 2010 年工业加工实际消费玉米将达到 4600 万吨, 比 2006 年增长 33.3。 根据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状况, 预计 2010 年玉米总产可达到 1.55 亿吨。而按照现实的玉米 工业消费扩张速度, 在此期间仅玉米工业加工实际消费量就要增长 1050 万吨, 超过了玉米 供给增加数量。而且随着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 饲用玉。

7、米消费也要有一定增长。 0003 在玉米生产上, 我国耕地少, 水资源短缺, 玉米供给增加受到较大限制, 受玉米价 格上涨的拉动, 近几年玉米播种面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难以再有明显增加, 然而, 产业 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因此, 挖掘单产潜力, 实现高产稳产是玉米产业发展的主攻 方向。 0004 在玉米生产中, 提高施肥水平、 增加种植密度, 在单位面积上收获较多的籽粒是 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必经之路。在高密度、 高施肥水平条件下, 倒伏不可避免的成为制约 玉米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素 ( 孙世贤、 戴俊英、 顾慰连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22(3):28 33)。。

8、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 在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 尤其是拔节后灌浆期 间, 由于风雨的袭击极易发生倒伏。倒伏导致玉米叶片重叠挤压, 光合作用滞缓, 根系断 裂、 茎秆输导组织损伤, 在生理上引起 “源” 端光合产物合成量下降, 并阻隔了 “源” 端光 合产物向籽粒的输送 ; 倒伏玉米秸秆交错盘压, 导致玉米不能正常授粉, 引起籽粒败育, 生理 “库” 发育不足, 库容小, 表现为玉米秃尖长、 籽粒少、 穗小、 粒瘪、 产量低 ; 同时给玉米 施肥、 治虫、 收获带来困难 ; 并且, 倒伏造成的机械伤口为病虫害的入侵打开了通道。从 而导致行玉米疾病流、 大幅度减产 ( 陈国平, 夏玉米的栽培, 1。

9、994, 114-121 ; D.L.beck, L.L.darrah and M.S.Zuber.Crop science, 1987, 27(3):356-358.D.L.Thompson.Crop Science, 1963, 12(3):323-325. ; NORBERG OS.Agronomy Journal, 1988, 80(5):768 772. CARTER P R.Crop andSoils, 1985, 37(6):8 11 ; 田保明, 杨光圣, 中国农学通报第 22 卷, 2006(4)163-167 ; 田保明, 杨光圣,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4):1。

10、63-167)。每年因为倒 伏造成的减产程度, 轻者减产 5 10, 重者减产 30 40, 更有甚者绝收。并且, 大量研究表明, 玉米果穗长度、 穗粒数、 穗粒重等产量构成指标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即增 加密度将不可避免的造成果穗发育受限制。因此, 在增加种植密度的情况下, 防止玉米倒 伏、 保证果穗正常发育, 实现高产稳产是玉米栽培管理的重要课题 ( 孙世贤、 戴俊英、 顾慰 连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9, 20(4) : 413 416 ; Pinter L.Acta Agronomica Hungarica, 说 明 书 CN 101361489 B2/8 页 4 1993, 。

11、42(3/4):337 348 ; Thomison P R.Journal of Production Agriculture, 1995, 8(3):394 400)。 0005 国内外在玉米生产中,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防止倒伏、 提高玉米的抗 逆性、 提高产量。目前, 生产中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 其中乙烯利、 玉米健壮素、 矮壮素等主要用来降低株高、 防止倒伏, 但同时带来的副作用是限制果穗发育、 降低产量 ; 三十烷醇、 芸苔素内脂等可以改善光合性能, 但不能有效地防止倒伏。 0006 因此, 本研究针对玉米生产中实现高产稳产的限制因子, 即高密度与易倒伏、 高密 。

12、度与穗粒重下降以及通用调节剂抗倒伏与限制果穗发育之间的矛盾, 从降低穗位、 坚秆抗 倒、 促进穗发育的角度出发, 研制了环境友好型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 的上述问题。 0008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0009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在制备喷施于玉米 叶面上的农药中的应用。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 该调节剂含有如下重量百分 比的组分 : 植物生长调节剂 31 31.51, 活性剂和展着剂 6。

13、.5 6.7, 无水乙醇 6.3 9.5, 水余量 ; 其中所述生长调节剂为乙烯利、 赤霉素和 6- 糠氨基嘌呤。 0011 优选地, 该调节剂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 植物生长调节剂 31.25, 活性 剂和展着剂 6.6, 无水乙醇 7.9, 水 54.25。 0012 所述活性剂和展着剂选自吐温 20、 吐温 40、 吐温 60、 吐温 80 或吐温 85 中的一种。 0013 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 赤霉素和 6- 糠氨基嘌呤的重量配比为 300:10 15:0.05 0.08。 0014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的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 骤 : 用水。

14、溶解乙烯利, 用乙烯利水溶液溶解 6- 糠氨基嘌呤 ; 用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将活性 剂和展着剂加入赤霉素溶液中 ; 之后将乙烯利、 6- 糠氨基嘌呤水溶液加入到含有活性剂和 展着剂的赤霉素溶液中, 最后, 用水定容。 0015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玉米扩穗增粒抗倒伏增产调节剂在制备喷施于玉米叶面上 的农药中的应用。 0016 本发明所述调节剂引入了矮化玉米株高、 缩短玉米节间长度、 提高茎秆坚韧性、 促 进建成庞大根系、 增加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同时引入改善玉米雌穗性状, 增 加雌穗纵向长度和径向粗度, 增加单穗籽粒数和千粒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两类调节剂共 同作用, 实现了。

15、形态指标、 抗倒力学指标、 产量构成指标和光合产物与养分运移平衡的多重 调控。 0017 所述调节剂中, 从矮化株高、 缩短玉米节间长度、 提高茎秆坚韧度、 诱导玉米建成 庞大根系、 增加玉米抗倒伏能力、 优化调节玉米形态指标与产量构成指标的角度出发, 选择 了矮壮素 (chlormequat, CCC)、 甲哌鎓 (mepiquat-chloride, Pix)、 烯效唑 (uniconazole, PP333)、 丁酰肼 (daminozide, B9)、 乙烯利 (Ethephon, Eth)、 增甘膦 (Glyphosine), 优选增甘 说 明 书 CN 101361489 B3/8。

16、 页 5 膦和乙烯利, 结合应用方式和实用效果, 乙烯利作为叶面喷施剂成分最优。 0018 从改善玉米雌穗性状, 增加雌穗纵向长度和径向粗度, 增加千粒重和单穗粒 重、 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角度出发, 选择了赤霉素 (Gibberellic acid, GA3)、 表油菜 素 内 脂 (brassinolide, BR)、 a- 萘 乙 酸 (a-naphthylacetic acid, NAA)、吲 哚 乙 酸 (Indole-3-acetic acid, IAA) 和吲哚丁酸 (indolybutyric acid, IBA), 优选赤霉素和 a- 萘乙酸, 结合应用方式和实用效果, 赤霉素。

17、作为叶面喷施剂成分最优。 0019 从改善玉米雌穗性状, 减少不孕籽率, 缩短秃尖、 增加单穗粒数、 增加千粒重和 单穗粒重、 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角度出发, 选择了氯吡苯脲 (Forchlorfenuron, 4-CPPU)、 6- 苄 氨 基 嘌 呤 (6-Benzylaminopurine)、 6- 糠 氨 基 嘌 呤 (6-(Furfurylamino)purine, 6-KT) 和四氢化吡喃基苄基腺嘌呤 (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 PBA) 和二苯脲 (diphenylurea), 优选 6- 苄氨基嘌呤和 6- 糠氨基嘌呤, 结合应用方式和实用。

18、效果, 6- 糠氨 基嘌呤作为叶面喷施剂成分最优。 0020 其中, 乙烯利 (Ethephon, Eth) : 化学名称 : 2- 氯乙基膦酸, 分子式 C7H8ClN, 分子量 149.7, 白色蜡状固体, 熔点 74 75。易溶于水, 难溶于丙酮、 乙酸乙酯。乙烯利与水或含 羟基化合物反应放出乙烯, 能在植物的根、 叶、 茎、 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放出乙烯, 以调节植物 的代谢、 生长、 发育。 0021 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 GA3) : 化学名称 : 2, 4a, 7-三羟基-1-甲基-8-亚甲基 赤霉 -3- 烯 -1, 10- 二羧酸 -1, 4a- 内酯, 分。

19、子式 C19H22O6, 分子量 346.37, 纯品为白色结晶粉 末, 能溶于乙醇、 丙酮、 乙酸乙酯及 pH6.2 的磷酸缓冲溶液, 难溶于醚、 氯仿、 苯及水, 干燥状 态及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遇碱易分解。赤霉素促进玉米营养体生长 ; 打破种子休眠, 促进种 子发育 ; 延缓衰老 ; 促进抽穗, 增加有效穗数和粒数, 提高结实率。 0022 6- 糠氨基嘌呤 (6-(Furfurylamino)purine, 6-KT), 化学名称 : 6- 呋喃甲基氨基嘌 呤, 分子式 C10H9N5O, 分子量 215.21。白色结晶粉末, 熔点 266-269, 系两性化合物。易溶 于稀盐酸或稀碱。

20、溶液 ; 难溶于水、 乙醇、 乙醚和丙酮。可促进细胞分裂、 分化、 和生长 ; 诱导 愈伤组织长芽, 解除顶端优势 ; 打破侧芽休眠, 促进种子发芽 ; 延缓衰老、 保鲜 ; 调节营养物 质的运输 ; 促进结实等。 0023 本发明所述的调节剂中还可含有常规的活性剂和展着剂, 浓度一般占 6.50 6.70 : 选用曲拉通 (Triton) 和吐温 (Tween) 类, 优选为吐温类, 包括吐温 20、 吐温 40、 吐 温 60、 吐温 80 和吐温 85。 0024 余量为溶剂, 本发明优选无水乙醇和水。其中。无水乙醇用于溶解赤霉素, 水用于 溶解乙烯利和 6- 糠氨基嘌呤。 0025 无。

21、水乙醇 (ethyl alcohol), 化学名称 : 乙醇, 分子式 : C2H5OH, 分子量 : 46.07。无 色、 透明, 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 易挥发 ), 密度比水小, 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主要用作溶 剂、 清洗剂、 分析试剂。 熔点() : -114.1, 沸点() : 78.3, 相对密度(水1) : 0.79, 相对 蒸气密度 ( 空气 1) : 1.59, 饱和蒸气压 (kPa) : 5.33(19 ), 燃烧热 (kJ/mol) : 1365.5, 临 界温度() : 243.1, 临界压力(MPa) : 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 0.32, 闪点(。

22、) : 12, 引燃温度 ( ) : 363, 爆炸上限 (V/V) : 19.0, 爆炸下限 (V/V) : 3.3, 溶解性 : 与水混 溶, 可混溶于醚、 氯仿、 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0026 在上述配方中, 三种组分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乙烯利 (T.D.Langan, 1987) 可以 说 明 书 CN 101361489 B4/8 页 6 缩短玉米节间长度, 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度, 促进茎秆的径向生长和茎秆纤维素的发育, 提高茎秆穿刺强度和抗拉强度, 促进气生根发育, 抗倒伏 ; 赤霉素可以促进玉米雌穗发育, 增加雌穗纵向长度和径向粗度, 扩大籽粒体积, 增加单穗籽粒数和千粒重。

23、, 促进玉米营养体 生长, 延缓衰老, 增加有效穗数, 提高结实率。 6-糠氨基嘌呤可促进细胞分裂、 分化、 和生长 ; 延缓叶片衰老 ; 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输 ; 促进结实等。 0027 所述调节剂的制备方法是 : 首先, 用配方比例的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然后加入配 比量的吐温 20 ; 其次, 用水溶解乙烯利, 然后加入配方比例的 6- 糠氨基嘌呤 ; 之后, 将乙烯 利与 6- 糠氨基嘌呤溶液加入到赤霉素与吐温 20 溶液中, 最后用水定容。 0028 该调节剂可以在玉米三叶期、 拔节期、 灌浆期施用, 施用时兑水稀释成 500 700 倍液, 然后喷施于叶面。 0029 该调节剂还可应。

24、用于种子包衣剂。 0030 本发明所述的调节剂是一种具有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提高产量双重功能的产品, 它 具有无毒、 无副作用、 成本低、 使用方便等特点。 又由于该产品的配方新颖独特, 一次使用可 以起到多种功效, 相比现有的调节玉米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言, 具有 投资少、 作用范围广、 可以全面提高玉米抗倒伏性能和提高产量的优势, 因而本发明对我国 玉米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0031 据本发明申请人在河北省、 河南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吉林省、 黑龙江的多点示范试 验观察, 施用该产品后, 在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雨季所有参试玉米。

25、田均未发生 倒伏, 对照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倒伏类型包括根倒和茎折, 倒伏率介于 42 100; 产量平均提高46以上。 在吉林省、 黑龙江省, 雨季所有参试玉米田和对照田均未发生倒伏 的情况下, 处理比对照增产 20。 003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33 1) 使用后根系庞大, 气生根增加一到二层, 次生根数量多、 根长, 根系活力强, 增加 玉米根系对土壤的固着力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壮苗、 抗旱、 抗逆性强。 0034 2) 缩短秸秆基部节间长度, 增粗茎秆, 茎壁增厚、 茎秆木质素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增 高, 抗拉强度增大, 矮化株高、 改善株型, 降低穗位 30cm, 使。

26、玉米重心下移, 根系庞大, 抗倒 伏。 0035 3) 消除大小弱三类苗, 弱小苗促壮苗, 大苗矮化, 促使玉米长势整齐一致, 叶片宽 厚浓绿, 功能期延长, 增强光合作用, 增加千粒重, 促进早熟。 0036 4) 促穗壮籽, 减少秃尖, 改善玉米品质, 提高产量, 增产 3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8 本发明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选用赤霉素 ( 江苏省射阳化工总厂, CAS 登记号 : 77-06-5)、 乙烯利 ( 江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农药登记证号 : LS20060228) 和 6- 糠氨基嘌呤 ( 常州市。

27、佳业化工有限公司, CAS 登记号 : 525-79-1), 吐温 20、 吐温 40、 吐温 60、 吐温 80 和吐温 85 作为活性剂和展着剂, 无水乙醇为有机溶剂 ( 常熟杨园化工有限公 司, CAS 登录号 : 64-17-5, EINECS 登录号 : 200-578-6)。 0039 实施例 1 说 明 书 CN 101361489 B5/8 页 7 0040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5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 I ; 其次, 用 80ml 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15g, 然后加入 100ml 吐温 20, 摇匀, 为溶。

28、液 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容至 1000ml。 0041 实施例 2 0042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6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I ; 其次, 用120ml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14.5g, 然后加入67ml吐温40, 摇匀, 为溶液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容至 1000ml。 0043 实施例 3 0044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7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 I ; 其次, 用 10。

29、0ml 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15g, 然后加入 66ml 吐温 20, 摇匀, 为溶液 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容至 1000ml。 0045 实施例 4 0046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8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 I ; 其次, 用 100ml 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14g, 然后加入 67ml 吐温 60, 摇匀, 为溶液 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容至 1000ml。 0047 实施例 5 0048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5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 I ; 其次, 用 100ml 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15g, 然后加入 65ml 吐温 40, 摇匀, 为溶液 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容至 1000ml。 0049 实施例 6 0050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6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 I ; 其次, 用 100ml 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15g, 然后加入 65ml 吐温 80, 摇匀, 为溶液 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

31、容至 1000ml。 0051 实施例 7 0052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7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 I ; 其次, 用 100ml 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15g, 然后加入 65ml 吐温 60, 摇匀, 为溶液 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容至 1000ml。 0053 实施例 8 0054 首先, 用 500ml 水溶解乙烯利 300g, 然后加入 6- 糠氨基嘌呤 0.08g, 溶解完全, 为 溶液 I ; 其次, 用 100ml 无水乙醇溶解赤霉素 15g, 然后加入 65ml 吐。

32、温 85, 摇匀, 为溶液 II ; 最后将溶液 I 倒入溶液 II 中, 充分混合后, 用水定容至 1000ml。 0055 实施例 9 0056 叶面喷施调节剂 0057 叶面喷施调节剂可以在玉米三叶期、 拔节期、 大喇叭口期施用, 施用时将实施例 1、 2、 3、 4 的调节剂兑水稀释成 700 倍液, 实施例 5、 6、 7、 8 兑水稀释成 500 倍液, 然后喷施于叶 面。 0058 实验例 1 协同作用实验 0059 选择乙烯利、 赤霉素和 6- 糠氨基嘌呤为主要组分, 分别设置 0、 1、 2、 3 四个浓度梯 度(浓度梯度见表1), 进行正交组合, 共计63个处理1个对照, 。

33、以吉单29为测试品种, 大喇 说 明 书 CN 101361489 B6/8 页 8 叭口期叶面喷施, 三次重复, 成熟期收获, 测产。 0060 表 1 乙烯利 (ETH)、 赤霉素 (GA3) 和 6- 糠氨基嘌呤 (6-KT) 浓度 0061 梯度 ( 浓度 : mg/L) 0062 0063 0064 表 2 乙烯利 (ETH)、 赤霉素 (GA3) 和 6- 糠氨基嘌呤 (6-KT) 0065 协同作用实验 0066 0067 注 : ( 其中 CK 代表喷施清水对照, G 代表赤霉素、 KT 代表 6- 糠氨基嘌呤、 E 代表乙 烯利 ) 0068 结果表明 : 三种组分具有显著的。

34、协同作用, 株高降低了 15.4, 穗位降低了 16.5, 穗粒数增加 11.1, 千粒重增高 8.9g, 平均亩产量增加了 167.2kg, 占 23.0。 0069 实验例 2 不同实施例配方应用方法与效果试验 0070 将上述实施例 1、 2、 3、 4 的调节剂兑水稀释成 700 倍液, 实施例 5、 6、 7、 8 兑水稀释 成500倍液, 以吉单29为测试品种, 分别于玉米三叶期、 拔节期、 大喇叭期喷施于叶面, 设置 叶面喷施清水对照, 三次重复, 成熟期收获, 测产。 说 明 书 CN 101361489 B7/8 页 9 0071 表 3 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代码 0。

35、072 0073 表 4 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实验效果 (3 叶期喷施 ) 0074 0075 表 5 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实验效果 (6 叶期喷施 ) 0076 说 明 书 CN 101361489 B8/8 页 10 0077 表 6 不同实施例配方与不同喷施时间实验效果 ( 大喇叭口期喷施 ) 0078 0079 结果表明 : 在 3 叶期、 6 叶期和大喇叭口时期叶面喷施处理中, 以大喇叭口时 期叶面喷施效果较好, 株高、 穗位降低幅度大, 平均亩产量增加显著 ; 表现为, 株高降低 了 11.06 15.78, 穗位降低了 12.82 16.63, 平均亩产量增加了 18.09 23.03 ; 其中, 实施例 5 大喇叭口时期叶面喷施增产效果最佳, 比对照亩增产 167.2kg, 占 对照产量的 23.03。 说 明 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