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鉴于通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通讯费率竞争激烈,以致于用户对
于如何选择最低费率的电信服务业者显得无所适从,特别是在目前的
电信法令规范下,相同的地理范围之内,已经有超过一家以上的电信
服务业者提供同一种通讯服务给用户。
通常电信服务业者提供用户完全相同受话区域但是却以不同的通
讯费率来计价,举例来说,在尖峰时段,用户自B地区拨打国际电话
至C地区,A电信服务业者向用户收取每秒0.31元(NT$)的费用,
而D电信服务业者却收取每六秒1元(NT$)的费用。
此外一电信服务业者提供客户拨打至A地区具有较低的价格,而
另一电信服务业者则提供客户拨打到B地区具有较低的价格,换言的,
对于不同的受话区域,收费最低的电信服务业者通常并不是同一个,
举例来说,当用户于尖峰时段从B地区拨打国际电话至C地区,A电
信服务业者会向用户收取每秒0.34元(NT$)的费用,而D电信服务
业者则为每六秒1.3元(NT$),但是从B地区拨打国际电话至E地区,
A电信服务业者则比D电信服务业者较具价格优势。
当电信法令规范容许通话服务的运作和通讯网络运作可以分开经
营,以及最新的电信技术被引进时,例如网络电话(VOIP),将会有许
多电信服务转售商进入此市场,尤其是对于特定地区拥有成本优势的
转售商而言,将可提供比一般市场上其他电信服务业者更低的通讯费
率,更有甚者,由于市场高度竞争使得通话价格一直变化,使得用户
无法判断哪个电信服务业者可提供最低的通话费率。
而且用户拨号习惯很难改变,以致于忘记调整其拨号行为,造成
无法获得最佳的通话费率。以国际电话为例,拨打国际电话时,用户
并不知道哪一家电信服务业者所提供的通讯费率最低廉,所以用户无
法选择对应于特定电信服务业者的前置服务码。
因此,当用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却面对无所适从的选择时,一个
的最佳费率选择机制将会受到用户的育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通讯
费率计算方法以及系统,以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及系统架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为利用前端控制盒与中央伺服器,并在前端控制
盒与中央伺服器之间进行数据的交换,以即时地更新前端控制盒的信
息,达到节省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的通讯费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利用中央伺服器并采用最佳化演算法,通过
前置控制盒回传的拨打信息与最新的拨号转换对照表,以快速地运算
出最低的通讯费率。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讯费率最佳化的方法及系统,
使用户动态地选择通讯费率最低的电信服务业者以进行通讯服务,而
通讯服务的计费方式以通讯流量为主,并通过特定拨号、特定参数与
数字码来辨识电信服务业者与通讯服务项目。
进行通讯费率最佳化方法时,通过互动式语音询答(IVR)方式产
生识别数据,并利用一客服单元核对识别数据且确认无误之后,客服
单元将传送出开机码给用户,启动一前端控制盒,以完成注册程序;
随后前端控制盒定期地接收用户的拨打信息并且储存于存储器内,且
前端控制盒定期地回拨给客服单元,使中央伺服器取得最新的拨号转
换对照表:特定而言,本发明以基本费与变动费的模式进行通讯费率
的最佳化运算,其中变动费是按照通讯流量来计费;亦可利用拨打信
息与用户的通讯免费时数进行通讯费率最佳化;更可利用通讯流量折
扣计费进行通讯费率最佳化。接着用户利用识别数据取得权限进入一
专属网站,以查询目前的通话状况内容,其中专属网站由中央伺服器
所控制;最后将电信服务业者的代号以及广告讯息显示于显示装置上,
以使用户即时地获知电信服务业者的相关信息。
本发明的通讯费率最佳化的系统,至少包含前端控制盒、通讯网
络以及中央伺服器。前端控制盒用于将用户拨打的前置服务码即时转
换为电信服务业者的前置服务码,并定期地接收甲户的拨打信息,且
储存于存储器内。
前端控制盒可以安装适当软件的独立硬件装置,以发挥与中央伺
服器交换传递信息的功能,前端控制盒亦可为一组软件程序,或称为
前端控制软件,以安装在原有的通话装置上(在用户端网络连结点,
与接收用户拨打指令的终端装置之间)。用户端更可包含一区域网络,
此区域网络可为利用调变方式或其信息传递通道传递IP讯号。通讯网
络耦合至前端控制盒,用于使前端控制盒的数据传输保持正常运作:
中央伺服器为本发明的通讯费率最佳化系统的控制中心,由一套N
阶(N-tiered)的浏览器应用系统架构,且设有客服单元、信息管理
单元、应用程序单元以及数据库单元。中央伺服器通过基本费与变动
费的模式进行通讯费率的最佳化运算,其中变动费是按照通讯流量来
计费;中央伺服器利用拨打信息以及用户的通讯免费时数进行通讯费
率最佳化,或者是利用用户的通讯流量折扣进行通讯费率最佳化。
客服单元用于维护用户以及电信服务业者的通话费率;信息管理
单元用于监控中央伺服器的信息传递;应用程序单元依据各电信服务
业者通话费率与拨打信息,以自动计算出最佳的通讯费率,并回传指
令至前端控制盒,以移除前端控制盒所纪录的拨打信息;及数据库单
元通过提供电信服务业者的基本数据、即时通讯费率、用户的识别数
据以及用户的通话状况内容给应用程序单元,以利于应用程序单元进
行费率最佳化的运算。
此外,用户可利用浏览器(Web-based)接收中央伺服器所传递
的数据与指令,取代了额外安装的用户端软件,亦即用户能够轻易地
以浏览器撷取中央伺服器所认证许可的数据,例如用户的通话纪录与
某一时间内所节省的通讯费用等信息。
总之本发明适用于下列各种情况:(1)至少有一家的电信服务业
者在市场上提供通讯服务给用户;(2)至少有一部份的通话计费方式
是以通讯流量为主,例如通话时数或数据传输量;(3)区别各家电信
服务业者的方式在于用一拨打固定的号码、特定参数或一连串的数字
码,以确认用户使用特定业者提供服务;以及(4)单一使用者端的拨
号装置可以选择使用任何一家电信服务业者提供的服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上述发明背景所述的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现以
附图辅助说明,详述关于一种通讯费率最佳化的方法及系统。
请参阅图1,其描述依据本发明通讯费率最佳化方法一较佳实施例
的流程图,以使用户动态地选择通讯费率最低的电信服务业者以进行
通讯服务,通讯服务的计费方人以通讯流量为主,并通过特定拨号、
特定参数与数字码,以辨识电信服务业者与通讯服务,并且通讯服务
例如可为长途电话、移动通讯电话、国际电话、有线电视、卫星通讯、
广播通讯、宽频通讯、多媒体网络通讯以及其任意组合中之一。
在步骤102中,输入用户的识别数据,是通过互动式语音询答
(IVR)方式产生识别数据,此识别数据例如可为前端控制盒序号、电
话号码、身分证号、邮递区号以及通话费用历史数据,并利用客服单
元核对识别数据且确认无误之后,客服单元将传送出开机码给用户,
以启动前端控制盒,才能执行最低通讯费率运算与拨号转换对照表的
置换服务,例如国际码转换对照表。
在步骤104中,接收用户的拨打信息,前端控制盒定期地,例如
每天,接收用户的拨打信息并且储存于存储器之内,其中此拨打信息
例如可为拨打地点、拨打时间以及通话时数,且前端控制盒定期地回
拨给客服单元,使中央伺服器取得拨号转换对照表,并以基本费与变
动费的模式进行通讯费率的最佳化运算,其中变动费是按照通讯流量
来计费,使得用户日后拨打国际电话时,并不需改变原先的拨号习惯,
而前端控制盒将会视其所拨打的时间及地点,与拨号转换对照表进行
比对置换,以使所拨打的国际电话置换为最低通讯费率的国际电话服
务。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利用用户的基本费加上以通讯流量计费的
变动费进行通讯费率最佳化,其中变动费的通讯费率以通话时段来区
分,例如尖峰时间、离峰时间、假日以及特定日期。假设有两家电信
服务业者O_1与O_2,提供不同的通讯费率R_ij,且R_ij>=0,其中i
=1,2,j=1,2,用户可于相同的拨打地点拨打至三个不同的受话区域
D_1、D_2及D_3。
令C_1、C_2及C_3分别表示用户通讯连结至D_1、D_2及D_3
的持续时间;X_ij表示用户使用O_1与O_2拨打至D_1、D_2与D_3
的持续时间,其中X_ij>=0,i=1,2,j=1,2,而且X_11+X_21=C_1,
X_12+X_22=C_2,以及X_13+X_23=C_3:S_1与S_2分别表示对应
于O_1与O_2的与通讯流量无关的基本费。
为了得到最低的通讯费率,对于{X_ij}而言,使得
(S_1+X_11*R_11+X_12*R_12+X_13*R_13)+(S_2+X_21*R_21+X_22*R
_22+X_23*R_23)的总和为最小。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利用用户的免费时数进行通讯费率最佳化。
通常在某些时段下拨打至特定受话区域时,基本费中将包括一部份的
免费拨打时数。选择{X_IJ|I=1,2,…,N;J=1,2,…,K)使得SUMOF
(SUMOF(R_IJ*X_IJ)-F_I,J=1,2,…K}的总和为最小。此处
X_1J+X_2J+……+X_NJ=C_J,J=1,2,…,K;{F_I|I=1,2,…,N}
为对应于免费时数的费用,F_I<=S_I。
此外,本发明可使用电信服务业者所提供的通讯流量折扣计费,
以进行用户的通讯费率最佳化,亦即电信服务业者依照用户的通讯总
流量,当超过一定额度时,则用户可享有固定的折扣费用,而中央伺
服器将此一计算原则列入通讯费率最佳化的计算步骤中。
在步骤106中,查询用户的通话状况内容,用户利用识别数据取
得进入一专属网站的权限,以查询目前的通话状况内容,其中专属网
站由中央伺服器所控制。而且用户可以更换中央伺服器所决定的电信
服务业者代号,并选择另一电信服务业者代号为预设值,以取代由中
央伺服器试算后的拨号转换对照表,此外专属网站定期地传送通话状
况内容至用户的电子邮件信箱中,以进行网络客户服务,通话状况内
容例如可为拨号转换对照表、已节省的通话费叫以及目前的通讯费率。
在步骤108中,显示电信服务业者代号,将电信服务业者的代号、
拨打信息以及广告讯息显示于显示装置上,例如液晶屏,以使用户即
时地获知所有电信服务业者的相关信息。
只要电信服务业者所提供的通话服务是以通讯流量来计费,且用
户可以连接至少一家以上的电信服务业者,这些电信服务业者提供相
同的服务,使用相同功能的终端设备键入进行拨号,并利用前置码或
参数来选择提供服务的电信服务业者,则本发明均适用。通话服务,
例如可为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整合讯息服务,网络电话,数据协同
作业等。
参阅图2依据本发明通讯费率最佳化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图,
本发明的通讯费率最佳化系统至少包含拨号装置202、前端控制盒204、
中央伺服器206以及通讯网络207。而且中央伺服器206设有客服单元
208、信息管理单元210、应用程序单元212以及数据库单元214。
拨号装置202用于使用户进行拨号程序,且具有电信服务业者可
辨识的号码,特定而言,拨号装置202例如可为自动拨号器(Auto-
dialer),亦可利用特定伺服器的系统开发介面,以将拨号装置202整合
于此特定伺服器中。此外,拨号装置202可以使用双音复频(DTMF)
讯号,与中央伺服器交换类比讯号。
前端控制盒204连结至拨号装置202,用于将用户拨打的前置服务
码即时转换为电信服务业者的前置服务码,并定期地,例如每日,接
收用户的拨打信息,且储存于存储器(未标示)内。前端控制盒204
亦可安装于既有的通话装置216上,无须另外安装任何硬件设备,以
发挥与中央伺服器交换传递信息的功能。
前端控制盒亦可为一组软件程序(称为前端控制软件204a)连结
于特定网络伺服器218或网关。通话装置216例如可为电话机、个人
电脑、无线移动电话、自动拨号器、电话答录机、来电显示器、数据
机以及多功能整合性接收设备。当用户端的使用者终端装置支持超过
一项通话服务时,所有通话服务均可在本发明的运作模式与技术架构
下获得最大的效益。举例而言,国际电话及长途电话,可自一般电话
或连接至交换机(PBX)220的电话拨出。通讯网络207耦合至前端控
制盒204,用于使前端控制盒204的数据传输保持正常运作,通讯网络
207例如可为网际网络。
中央伺服器206利用一区域网络222经由通讯网络207耦合至前
端控制盒204,为通讯费率最佳化系统的控制中心,同时具有提供营运
管理报表的功能,中央伺服器206根据所维护的各电信服务业者通话
费率与用户回传的数据,以自动计算出最佳的通讯费率,再回传指令
至前端控制盒204,前端控制盒204于接收指令后,将当日所纪录的信
息清除,并结束中央伺服器206的传输程序。
客服单元208耦合至区域网络222,用于核对用户的识别数据,且
传送出开机码给用户,以启动前端控制盒204,并定期作网络客户服务
以及维护电信服务业者的相关信息;信息管理单元210耦合至区域网
络222,以监控中央伺服器206的信息传递;应用程序单元212耦台至
区域网络222,依据各电信服务业者通话费率与拨打信息,同时回传指
令至前端控制盒204,以移除前端控制盒204所纪录的拨打信息,并以
基本费与变动费的模式进行通讯费率的最佳化运算,其中变动费是按
照通讯流量来计费;及数据库单元214耦合至区域网络222与应用程
序单元212,通过提供电信服务业者的基本数据与通讯费率、识别数据
以及用户的通讯状况内容给应用程序单元212。
此外中央伺服器206可以直接与各电信服务业者连线,以取得即
时更新的通讯费率,而且各家电信服务业者所提出的促销方案、费率
更动等行销活动与用户使用状况之间的关系,可透过中央伺服器206
作纪录与分析。而且中央伺服器206更可扮演讯息传播者或广告代理
人的角色,亦即中央伺服器206将广告信息发送至前端控制盒204的
显示装置上。
对某些通话服务而言,前置服务码与特定参数均用来区别各家电
信服务提供业者,例如以国际电话为例,前置服务码常用来区别各家
电信服务提供业者,而对于数据通话服务而言,当用同一终端装置使
用不同电信服务业者提供数据服务时,如个人电脑,个人数字秘书
(PDA)或移动电话时,则使用这些装置上的软件、SIM卡以及数据
库内的特定参数来区别各家电信服务业者。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揭露的通讯费率最佳化的方法及系统,是以
通讯流量进行计费,通过拨号装置的号码或特定参数来区别电信服务
业者,可使企业用户或是个人用户能够在使用前端控制盒204进行通
讯沟通时,自由选择任意一家可提供最低通讯费率的电信服务业者,
以节省通讯成本。
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上,仅用于帮助了解本发明的实施,
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精神,而熟悉此领域技术人士于领悟本发明的精
神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润饰及等同的
变化替换,其专利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领域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