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的穿用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的穿用物品.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8619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0 CN 102686193 B (21)申请号 201080059646.7 (22)申请日 2010.12.16 2009-298929 2009.12.28 JP A61F 13/15(2006.01) A61F 13/49(2006.01) A61F 13/496(2006.01) (73)专利权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爱媛县 (72)发明人 市川诚 笹山贤一 山本广喜 请川一夫 二宫彰秀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郭小军 US 20。
2、05/0137550 A1,2005.06.23,说明书第 0035 段至 0073 段、 附图 1. US 2005/0137550 A1,2005.06.23,说明书第 0035 段至 0073 段、 附图 1. AU 669855 B2,1996.06.27, 说明书第 12 页 第 31 行至第 13 页第 4 行、 附图 9. US 2003/0050616 A1,2003.03.13,说明书第 0030 至 0039 段、 附图 1-2. JP 平 4-32718 U,1992.03.17, 说明书第 12 页第 19 行至第 13 页第 9 行、 附图 2,6. (54) 发明名。
3、称 一次性的穿用物品 (57) 摘要 提供一种穿用物品, 其使吸液性结构体与皮 肤分离开以便在穿用过程中不使排泄物附着在皮 肤上, 而且具有用于对流入到前后腰围区域的排 泄物进行吸收及保持的排泄物收纳部。划定前后 腰围区域 (13、 14)的一部分及下裆区域 (15)的 下裆本体 (12) 具有位于前腰围区域 (13) 的前端 部 (35)和位于后腰围区域 (14)的后端部 (36) , 前后端部 (35、 36) 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经由接合区 域 (62、 63) 安装在弹性腰围板片 (11) 的外表面, 该接合区域 (62、 63) 在下裆本体 (12) 的所述横向 (X) 的中央区域划定非。
4、接合区域 (66、 70) , 且朝向 下裆区域 (15) 开口而成为凹形, 在划定非接合区 域 (66、 70) 的区域中, 在弹性腰围板片 (11) 和下 裆本体 (12) 之间形成排泄物收纳部 (73、 74) 。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6.28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72714 2010.12.16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81034 JA 2011.07.07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彭韵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 (19)中。
5、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86193 B CN 102686193 B 1/1 页 2 1. 一种一次性的穿用物品, 该穿用物品包括 : 纵向以及与其正交的横向、 前腰围区域、 后腰围区域、 位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的下裆区域、 划定所述前腰围区 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环状的弹性腰围板片、 安装在所述弹性腰围板片上并划定所述前腰 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下裆区域的下裆本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裆本体具有位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前端部、 位于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部、 不 透液性的内。
6、表面下裆片和外表面下裆片、 吸液性结构体、 和一对侧弹性部, 所述吸液性结构 体配置在所述内表面下裆片的皮肤相向面上并沿所述纵向延伸, 所述一对侧弹性部是通过 将所述内表面下裆片和所述外表面下裆片的两侧部向内方弯曲而形成的, 所述一对侧弹性 部经由位于所述内表面下裆片和所述外表面下裆片的前后端缘的粘接区域地固定在相向 的所述内表面下裆片和所述外表面下裆片的前后端缘上, 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经由接合区域安装在所述弹性腰围板 片的外表面上, 该接合区域在所述下裆本体的所述横向的中央区域划定非接合区域, 并朝 向所述下裆区域开口而成为凹形, 所述接合区域具有位于所述侧弹性部的所述。
7、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的两侧区域和在所 述两侧区域之间沿所述横向延伸的中央区域, 在被所述两侧区域和所述中央区域包围的区 域中形成所述非接合区域, 在划定出所述非接合区域的区域中, 在所述弹性腰围板片与所述下裆本体之间形成有 排泄物收纳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穿用物品,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腰围板片中的划定出所述 非接合区域的区域, 配置有由不透液性且透湿性的塑料片或者纤维无纺布片形成的防漏 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86193 B 2 1/5 页 3 一次性的穿用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的穿用物品, 更详细地涉及在前后腰围区域形成用于临时收纳 及保持。
8、排泄物的排泄物收纳空间的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卫生训练短裤、 一次性失禁短裤、 一 次性生理用短裤等的一次性的穿用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由环状的弹性腰围板片和划定下裆区域的下裆本体形成的穿用物品为大家 所周知。例如, 在专利文献 1 中公示了具有环状的弹性腰围板片和包含吸液性结构体的下 裆本体、 下裆本体安装在弹性腰围板片的内表面上的穿用物品。 0003 先前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8-212249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在专利文献 1 公开的发明所涉及的穿用物品中, 由于下裆本体安装在弹性腰围板 。
9、片的内表面上, 所以被排泄到吸液性结构体的排泄物附着在皮肤上, 会给穿用者带来不舒 服感, 还能成为皮肤产生斑疹的原因。 另外, 也担心流入到前后腰围区域的排泄物从前后腰 围区域向外部漏出。 0008 本发明的课题是对以往的穿用物品的改进, 提供一种穿用物品, 其使吸液性结构 体与皮肤分离开以便在穿用过程中不使排泄物附着在皮肤上, 而且具有用于对流入到前后 腰围区域的排泄物进行吸收及保持的排泄物收纳部。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为解决所述课题, 本发明的对象是穿用物品, 该穿用物品包括 : 纵向以及与其正 交的横向、 前腰围区域、 后腰围区域、 位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
10、域之间的下裆区 域、 划定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环状的弹性腰围板片、 安装在所述弹性腰围 板片上并划定所述前腰围区域和所述后腰围区域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下裆区域的下裆本体。 0011 本发明的特征之处在于 : 所述下裆本体具有位于所述前腰围区域的前端部和位于 所述后腰围区域的后端部 ; 所述前端部和所述后端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经由接合区域安 装在所述弹性腰围板片的外表面上, 该接合区域在所述下裆本体的所述横向的中央区域划 定非接合区域, 并朝向所述下裆区域开口而成为凹形 ; 在划定出所述非接合区域的区域中, 在所述弹性腰围板片与所述下裆本体之间形成有排泄物收纳部。 0012 本发明除了作。
11、为上述特征的构成以外, 还包含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 0013 (1) 所述下裆本体具有在所述下裆区域的两侧沿所述纵向延伸的一对侧弹性部, 在所述下裆区域的内表面上配置有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吸液性结构体, 所述非接合区域被划 定在所述一对侧弹性部之间的所述吸液性结构体的存在区域。 说 明 书 CN 102686193 B 3 2/5 页 4 0014 (2) 在所述弹性腰围板片中的划定出所述非接合区域的区域, 配置有由不透液性 且透湿性的塑料片或者纤维无纺布片形成的防漏片。 0015 发明的效果 0016 根据本发明, 由于在前后腰围区域中至少任意一方划定出非接合区域, 在弹性腰 围板片和下裆本体之。
12、间形成排泄物收纳部, 所以, 可以防止渗出、 流入到在该腰围区域中的 排泄物向外部漏出。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的穿用物品的一例进行表示的一次 性尿布的立体图。 0018 图 2 是剥离尿布的侧接缝部并向前后方向伸展了的状态的从其内表面观看的局 部剖切展开平面图。 0019 图 3 是图 2 的 III III 线剖面图。 0020 图 4 是图 2 的 IV IV 线剖面图。 0021 图 5 是图 1 的 V V 线示意剖面图。 0022 图 6 是表示前后接合区域的形态的尿布的展开平面图。 0023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 6 同。
13、样的展开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第一实施方式 0025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次性的穿用物品的一例表示的一次性尿布10的立体图, 图 2 是从其内表面观看剥离尿布 10 的侧接缝部 18 并向前后方向伸展了的状态的局部剖切平 面图, 图 3 是图 2 的 III III 线剖面图, 图 4 是图 2 的 IV IV 线剖面图, 图 5 是图 1 的 V V 线示意剖面图, 图 6 是表示前后接合区域 62、 67 的形态的尿布的展开平面图。在图 6 中, 为便于说明, 用虚线表示弹性腰围板片 16、 17 及下裆本体 12。 0026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一次性尿布 10 包括。
14、 : 纵方向 Y 及与其正交的横向 X、 将其横向 的宽度尺寸一分为二的假想中心线 P P、 皮肤相向面及与其相向的非皮肤相向面、 环状的 弹性腰围板片 11、 安装在弹性腰围板片 11 的非皮肤相向面侧的下裆本体 12、 前腰围区域 13、 后腰围区域 14、 在前后腰围区域 13、 14 之间沿纵向 Y 延伸的下裆区域 15。尿布 10 关于 假想中心线 P P 对称地形成。另外, 弹性腰围板片 11 由形成前腰围区域 13 的前腰围板 片 16 和形成后腰围区域 14 的后腰围板片 17 构成。 0027 前腰围板片 16 由与下裆本体 12 交叉并向横向 X 延伸的内端缘 16a、 在。
15、纵向 Y 与 内端缘 16a 隔开相向并向横向 X 延伸的外端缘 16b、 以及在内外端缘 16a、 16b 之间向纵向 Y 延伸的两侧缘 16c、 16d, 划定成横长的大致矩形。 0028 后腰围板片 17 的形状及大小与前腰围板片 16 大体相同, 由与下裆本体 12 交叉并 向横向X延伸的内端缘17a、 在纵向Y与内端缘17a隔开相向并向横向X延伸的外端缘17b、 以及在内外端缘 17a、 17b 之间向纵向 Y 延伸的两侧缘 17c、 17d, 划定成横长的大致矩形。 0029 前腰围板片 16 的两侧缘 16c、 16d 和后腰围板片 17 的两侧缘 17c、 17d 相互重叠, 。
16、由在纵向 Y 间歇地接合的侧接缝部 18 连结, 划定出腰部开口 20 和一对腿部开口 21(参照 说 明 书 CN 102686193 B 4 3/5 页 5 图1)。 所述侧接缝部18由众所周知的接合手段例如热压花加工、 超声波等各种热熔接手段 形成。 0030 前腰围板片16具有位于皮肤相向面的第一内表面片23和位于非皮肤相向面的第 一外表面片 24。第一内表面片 23 和第一外表面片 24 由质量为 15 30g/m2的不透液性的 SMS 无纺布或纺粘型无纺布、 或是塑料片或这些材料的层叠片等形成。两片 23、 24 经由涂 敷在至少任意一方片的内表面上的热熔粘接剂 (未图示) 进行接。
17、合。另外, 在第一内表面片 23 和第一外表面片 24 之间, 向横向 X 延伸的多条呈捻线状或细带状的前腰围弹性部件 25, 经由热熔粘接剂 (未图示) 在横向 X 可收缩地配设, 前腰围板片 16 至少在横向 X 具有弹性。 另外, 第一内表面片 23 和第一外表面片 24 也可以仅仅经由涂敷在构成前腰围弹性部件 25 的各弹性部件上的热熔粘接剂而相互接合。 0031 后腰围板片17具有位于皮肤相向面的第二内表面片26和位于非皮肤相向面的第 二外表面片 27。第二内表面片 26 和第二外表面片 27 由质量为 15 30g/m2的不透液性的 SMS 无纺布或纺粘型无纺布、 或者塑料片或这些。
18、材料的层叠片等形成。两片 26、 27 经由涂 敷在至少任意一方片的内表面上的热熔粘接剂 (未图示) 进行接合。另外, 在第二内表面片 26 和第二外表面片 27 之间, 向横向 X 延伸的多条呈捻线状或细带状的后腰围弹性部件 28, 经由热熔粘接剂 (未图示) 在横向 X 可收缩地配设, 后腰围板片 17 至少在横向 X 具有弹性。 另外, 第二内表面片 26 和第二外表面片 27 也可以仅仅经由涂敷在构成后腰围弹性部件 28 的各弹性部件上的热熔粘接剂而相互接合。 0032 下裆本体 12 由在前腰围区域 13 沿横向 X 延伸的前端缘 31、 与前端缘 31 在纵向 Y 隔离相向并在后腰。
19、围区域14沿横向X延伸的后端缘32、 在前后端缘31、 32之间在横向X相 互隔离相向且沿纵向 Y 延伸的两侧缘 33、 34 划定, 在尿布 10 的展开状态下具有大致纵长矩 形的形状 (参照图 2) 。 0033 另外, 下裆本体 12 具有 : 安装在前腰围板片 16 的外表面上的前端部 35、 安装在后 腰围板片 17 的外表面上的后端部 36、 在前后端部 35、 36 之间沿纵向 Y 延伸的中间部 37、 不 透液性的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以及配置在内表面下裆片 38 的皮肤相向面上的吸液性结 构体40。 内外表面下裆片38、 39经由涂敷在两片38、 39中至少任意一方。
20、片的内表面上的热 熔粘接剂 (未图示) 而相互接合, 它们的两侧部向内方弯曲, 在吸液性结构体 40 的内表面形 成沿纵向 Y 延伸的一对侧弹性部 41。吸液性结构体 40 通过利用透液性片包起半刚性的吸 收性芯而形成, 该吸收性芯至少混合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和绒毛浆料而成, 且刚性比所述 各片高。 0034 各侧弹性部 41 具有相互接合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的两侧缘彼此而形成的内侧 缘 42 和前后端缘 44、 45, 在制造尿布 10 时, 沿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的弯折线 (下裆本体 12 的两侧缘 33、 34) 向内侧折回, 其结果, 形成沿纵向 Y 延伸的外侧缘 4。
21、3。 0035 另外, 在各侧弹性部 41 的前后端缘 44、 45 中, 形成各侧弹性部 41 的内表面下裆片 38的前后端缘和外表面下裆片39的前后端缘, 分别经由沿横向X延伸的粘接区域48、 49得 到固定。 这样, 通过密封各侧弹性部41的前后端缘44、 45, 就不用担心从前后端缘44、 45进 入并浸透到各侧弹性部 41 的排泄物漏出到外部。另外, 虽然没有图示, 但侧弹性部 41 的前 后端缘 44、 45 利用粘接剂等各种粘接手段固定在形成下裆本体 12 的前后端缘 31、 32 的内 表面下裆片 38 上。这样, 由于侧弹性部 41 的前后端缘 44、 45 固定在下裆本体 。
22、12 的前后端 说 明 书 CN 102686193 B 5 4/5 页 6 缘31、 32上, 所以排泄到吸液性结构体40上的排泄物不会从侧弹性部41的前后端缘44、 45 和下裆本体 12 的前后端缘 31、 32 之间漏出到外部。另外, 粘接区域 48、 49 可以通过与涂敷 在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的整个内表面上的热熔粘接剂和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热熔粘接 剂等各种粘接剂、 热封、 超声波等接合手段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形成。 0036 如图 2 5 所示, 在侧弹性部 41 上配设沿纵向 Y 延伸的多条呈捻线状或细带状的 第一腿部弹性部件50和第二腿部弹性部件51, 至少在纵向Y具有弹。
23、性。 第一腿部弹性部件 50 由沿侧弹性部 41 的内侧缘向纵向 Y 延伸的三条弹性部件形成, 第二腿部弹性部件 51 由 在下裆区域15的中央部向内方凹曲、 向前后腰围区域13、 14呈直线状延伸的五条弹性部件 形成。第一及第二腿部弹性部件 50、 51 经由涂敷在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中至少任意一方 的内表面上的热熔粘接剂 (未图示) , 沿纵向 Y 以伸长状态固定在两片 38、 39 之间。 0037 如图 3 及 4 所示, 在侧弹性部 41 的内侧缘 42, 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以它们的侧 缘部大体一致的状态接合成一体。具体来讲, 把热熔粘接剂涂敷成面状或纤维状而使。
24、片彼 此一体化, 由此, 可以保持侧弹性部 41 内部的密闭性, 能切实防止第一腿部弹性部件 50 从 内侧缘 42 向外方脱落。另外, 当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的侧缘部在发生错位的状态下在内 侧缘 42 接合时, 会担心排泄物从内外表面下裆片 38、 39 的侧缘部彼此的间隙漏出到外部, 但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它们以大体一致的状态接合成一体, 所以不用担心发生这样的问 题。 0038 通过将第一及第二腿部弹性部件 50、 51 固定在侧弹性部 41 上, 侧弹性部 41 从吸 液性结构体 40 离开而与穿用者的腹股沟部抵接, 在尿布 10 的穿用状态下, 下裆本体 12 呈 悬挂在。
25、弹性腰围板片 11 上的袋状形态 (参照图 1)。在这样的穿用状态下, 在排泄物被排泄 到吸液性结构体40上的情况下, 因为吸液性结构体40由其自重离开穿用者的臀部, 可形成 用于在穿用者和吸液性结构体 40 之间保持排泄物的、 与通常的一次性尿布相比容量较大 的排泄物收纳空间。 0039 如图 2 6 所示, 在通过在前端部 35 及后端部 36 的皮肤相向面上涂敷热熔粘接 剂 60、 61 而成的前接合区域 62 和后接合区域 63 中, 下裆本体 12 安装在前后腰围板片 16、 17 的外表面上。这样, 通过将前端部 35 和后端部 36 安装在前后腰围板片 16、 17 的外表面 上。
26、, 可以更大地形成排泄物收纳空间。在此, 只要可取得放大排泄物收纳空间的效果, 也可 以使前端部35或后端部36中任意一方安装在所对应的腰围板片16、 17的外表面上。 另外, 在后端部 36 安装在后腰围板片 17 的外表面上的情况下, 可以形成顺沿于穿用者臀部形状 的排泄物收纳空间, 可以提高尿布 10 的穿用感。 0040 前接合区域62具有朝向下裆区域15开口而成为凹形的形状、 所谓字形的形状, 具有在侧弹性部 41 的前后端部涂敷了热熔粘接剂的两侧区域 64 和在两侧区域 64 之间沿 横向 X 延伸的中央区域 65。两侧区域 64 的内侧缘位于比侧弹性部 41 的内侧缘 42 稍靠。
27、内 方的位置, 中央区域 65 位于吸液性结构体 40 存在区域的纵向 Y 的外方。在两侧区域 64 和 中央区域 65 之间, 划定出没有涂敷热熔粘接剂 60 的前非接合区域 66。 0041 后接合区域 63 与前接合区域 62 同样, 具有朝向下裆区域 15 开口而成凹形的所谓 字形的形状, 具有在侧弹性部 41 的前后端部涂敷了热熔粘接剂的两侧区域 68 和在两侧 区域 68 之间沿横向 X 延伸的中央区域 69。两侧区域 68 的内侧缘位于比侧弹性部 41 的内 侧缘 42 稍靠内方的位置, 中央区域 69 位于吸液性结构体 40 存在区域的纵向 Y 的外方。在 说 明 书 CN 1。
28、02686193 B 6 5/5 页 7 两侧区域 68 和中央区域 69 之间, 划定出没有涂敷热熔粘接剂的后非接合区域 70。 0042 如图5所示, 通过在下裆本体12的前后端部35、 36划定非接合区域66、 70, 在下裆 本体 12 和前后腰围板片 16、 17 之间形成空间。这个空间防止排泄物的漏泄, 同时发挥用于 临时收纳及保持排泄物的排泄物收纳部 73、 74 的功能。另外, 由于吸液性结构体 40 的前后 端部位于排泄物收纳部 73、 74 内, 所以可快速地吸收流入到排泄物收纳部 73、 74 中的尿。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 前后接合区域 62、 63 双方都具有字。
29、形的形状, 划定非接合区 域 66、 70, 但也可以仅仅是前后接合区域 62、 63 中的任意一方具有字形的形状, 而在另一 方不形成由非接合区域构成的排泄物收纳部。另外, 前后接合区域 62、 63 只要形成排泄物 收纳部73、 74, 其内侧缘也可以是弯曲状, 作为整体呈弯曲状, 还可以是两侧区域64、 68及/ 或中央区域 65、 69 为台阶状, 或两侧区域 64、 68 具有三角形状。 0044 第二实施方式 0045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 6 同样的平面图。另外, 为便于说明, 在 图 7 中用虚线表示尿布 10 的弹性腰围板片 11 和下裆本体 12 的各构。
30、成部件 (除前后接合区 域 62、 63 以外) 。另外,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尿布 10 的基本构成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态 相同, 所以以下只对不同点进行阐述。 0046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前后非接合区域 66、 70 的存在区域, 配置比该存在区域大一 圈、 且由不透液性的塑料片或纤维无纺布片构成的防漏片 75、 76。 0047 具体的是, 防漏片 75、 76 分别夹设在形成前腰围板片 16 的第一内表面片 23 和第 一外表面片 24 之间以及形成后腰围板片 17 的第二内表面片 26 和第二外表面片 27 之间, 经由热熔粘接剂 (未图示) 固定在两片之间。这样, 由于在前后非接合。
31、区域 66、 70 的存在区 域配置防漏片 75、 76, 所以即使进入到排泄物收纳部 73、 74 的尿不被吸液性结构体 40 充分 地吸收而从下裆本体 12 渗出, 也不会从前后腰围板片 16、 17 漏出到外部。另外, 在本实施 方式中, 防漏片 75、 76 配置在第一内外表面片 23、 24 之间和第二内外表面片 26、 27 之间, 但 也可以经由热熔粘接剂粘贴在第一及第二内表面片 23、 26 的内表面上。 0048 在本发明中, 作为构成弹性腰围板片 11、 下裆本体 12 的各构成部件的材料, 可以 无限制地使用用于这种一次性的穿用物品的各种材料。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尿。
32、布 10 是 分别形成弹性腰围板片 11 和下裆本体 12 而成的所谓短裤型的尿布, 但也可以是在大致沙 漏状的两个片之间夹设吸收性芯而形成的构成, 还可以是所谓开放型的尿布。 0049 附图标记说明 0050 10 : 一次性尿布, 11 : 弹性腰围板片, 12 : 下裆本体, 13 : 前腰围区域, 14 : 后腰围区 域, 15 : 下裆区域, 35 : 下裆本体的前端部, 36 : 下裆本体的后端部, 40 : 吸液性结构体, 41 : 侧 弹性部, 62 : 前接合区域, 63 : 后接合区域, 66、 70 : 非接合区域, 73、 74 : 排泄物收纳部, 75、 76 : 防漏片, X : 横向, Y : 纵向。 说 明 书 CN 102686193 B 7 1/6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3 B 8 2/6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3 B 9 3/6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3 B 10 4/6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3 B 11 5/6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3 B 12 6/6 页 1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3 B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