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护理用悬挂 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上的引流是指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一个体腔或伤口抽取液体的过 程。通过引流过程使器官组织腔隙或体腔内容物引出体外的主要作用是:排 除体内不适当蓄积的炎性渗出液、消化液、血液和坏死组织;或者促使脓腔 或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引流装置由引流袋和引流导管 等主要部分组成。在使用时,需要将引流袋悬挂起来,通过引流导管与患者 体内的连通实现引流。
目前医院大多使用绳带对各类引流装置实现悬挂,其不但外形不美观, 影响床位整洁;而且在患者翻身及更换体位时,需要将绳带重复解开,护士 在进行临床的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也需时刻反复松解绳带,费时费力。此 外,由于绳带悬挂位置局限,不方便移动,对某些过短的引流导管容易牵拉, 构成了安全隐患;在同一位患者同部位存在多根引流管的情况下,经常无法 分开固定,不利于观察各条引流导管的工作情况,还容易造成多根引流导管 之间的无序缠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供多个引流装置悬挂且在悬挂过程中 方便移动单个引流装置的护理用悬挂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护理用悬挂 装置,包括导轨主体,该导轨主体为下部设有纵向开槽的管状型材,在纵向 开槽内设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设有若干个滚轮,每个滚轮连有一个开口 向上、用于悬挂引流装置的挂钩,挂钩在滚轮的带动下沿滑动轨道作直线滑 动;滑动轨道包含若干个光滑段和若干个阻尼段,若干个光滑段之间互不相 邻,若干个阻尼段之间互不相邻。
在上述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导轨主体下部的纵向开槽内设滑动 轨道,且在滑动轨道上设有若干个带挂钩的滚轮,通过该若干个挂钩,便可 以同时悬挂多个引流装置。临床使用中,无论是要对一名患者的多个引流装 置进行悬挂,还是要对多名患者的引流装置同时悬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 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均适宜使用。由于挂钩可以在滚轮的带动之下沿 滑动轨道作滑动,因此悬挂于该装置上的多个引流装置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 要而调整,不但方便移动,还可减少患者的牵拉,减轻护理人员的重复工作。 此外,为了避免在通过滚轮带动挂钩滑动时用力不当、造成多个引流装置之 间相互碰撞或引流导管发生相互缠绕的情况发生,本装置的滑动轨道设有若 干个相间排列的光滑段和阻尼段。在光滑段,滑动轨道表面的摩擦力极小, 滚轮可无阻力地自由滑动;而在阻尼段,滑动轨道表面的摩擦力较大,滚轮 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会减慢滑动速度、直至停止滑动,这样即可减少在移动某 个引流装置时由于用力不当,造成两个引流装置碰撞在一起或其引流导管缠 绕在一起的可能性。
与现有的引流装置悬挂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上述 护理用悬挂装置,不但实现了多个引流装置的有序悬挂,与科室环境融为一 体;同时提供了对各个引流装置的便捷移动功能,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负 担;更重要的是,还可防止在移动引流装置过程中,多个引流装置间互相碰 撞或引流导管间互相缠绕的情况,确保了对患者进行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性。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滑动轨道 的阻尼段设有阻尼橡胶外层或阻尼塑料外层。阻尼材料是将固体机械振动能 转变为热能而耗散的材料,在滑动轨道上设有阻尼材料外层,即可使滑动的 滚轮在阻尼作用下,减慢滑动速度直至停止。阻尼塑料和阻尼橡胶均为常用 的阻尼材料,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滑动轨 道上设有纵向贯穿的凹槽,滚轮上设有嵌入凹槽内的凸部。优选地,该种纵 向贯穿的凹槽设于滑动轨道在垂直方向的顶端。设于滑动轨道上的滚轮在沿 滑动轨道作直线滑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滚轮自身的转动,这种转动会引 起与滚轮相连的挂钩的晃动,进而使悬挂于挂钩上的引流装置发生晃动。为 了减小这种引流装置的不稳定性,可在滑动轨道与滚轮接触的面上,对应地 增设匹配的凹槽和凸部,使滚轮上的凸部嵌入滑动轨道表面的凹槽内,这样 在滚轮沿滑动轨道进行直线滑动的过程中,滚轮便不会发生周向的自身转动, 确保了挂钩以及引流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导轨主 体的纵向两端各设有导轨端盖。优选地,导轨端盖可拆卸地连接于导轨主体 的纵向两端。一方面,这两个导轨端盖封住导轨主体的两端,使设于滑动轨 道上的滚轮不会从滑动轨道的两端滑出;另一方面,这两个导轨端盖还可以 作为安装该悬挂装置的固定座使用;再一方面,两个导轨端盖与导轨主体之 间为可拆卸地连接,拆下某个导轨端盖,即可根据临床需要增加或减少滑动 轨道上的滚轮和挂钩的个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导轨主 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悬挂固定孔。导轨主体上所增设的悬挂固定孔,可用于对 该护理用悬挂装置进行平衡悬挂固定,即将该装置悬挂固定于装置外部的病 房设施上(例如悬挂于病床两端中的任意一端)并使其保持平衡。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挂钩整体 上为弯曲的板状结构。整体为弯曲的板状结构的挂钩,可使引流装置的悬挂 部件与挂钩之间形成线接触,相对于点接触来说,线接触的悬挂力更为稳固 可靠、不易在悬挂过程中发生引流装置的晃动。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挂 钩的底部设有迂回部,迂回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挂钩整体的曲率半径。在挂钩 的底部增设迂回部后,引流装置的悬挂部件与挂钩接触部位会落入迂回部内, 较小曲率半径的迂回部进一步保证了引流装置在悬挂后较为稳定牢固、减小 引流装置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掉落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在挂 钩上还设有液位传感器和提示灯,当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挂钩上悬挂的引流装 置内的液位高于预设位时,提示灯亮起。增设有液位传感器和提示灯的护理 用悬挂装置,实现了对引流装置内引流液的液位提示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引 流过程的安全性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导轨主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滑动轨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滑动轨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挂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 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 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 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护理用悬挂装置,其外部结构示意 图如附图1所示,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悬挂装置包括导轨主体1,该导 轨主体1为下部设有纵向开槽的管状型材,在纵向开槽内设有滑动轨道;滑 动轨道上设有若干个滚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滚轮的个数为五个。每个滚轮 连有一个开口向上、用于悬挂引流装置的挂钩5,挂钩5在滚轮的带动下沿 滑动轨道作直线滑动;此外,滑动轨道包含若五个光滑段和五个阻尼段,五 个阻尼段设有阻尼塑料外层,这五个光滑段之间互不相邻,且这五个阻尼段 之间也互不相邻。
附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导轨主体1的横截面示意图, 从附图2可以看到本实施方式中的导轨主体1与纵向开槽2、滑动轨道3之 间的位置关系。该悬挂装置通过下部设有纵向开槽2的导轨主体1,提供了 一个可同时悬挂多个引流装置的结构。五个挂钩5在滚轮4的带动下,可沿 纵向开槽2内的滑动轨道3滑动。临床使用中,可将各个引流装置分别悬挂 于挂钩5上,这样挂钩5沿滑动轨道3的滑动即可进一步实现引流装置的移 动。
附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滑动轨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从附图3可以看 到,本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在滑动轨道上包含着五个光滑段3-1 和五个阻尼段3-2,五个阻尼段3-2设有阻尼塑料外层,这五个光滑段3-1之 间互不相邻,且这五个阻尼段3-2之间也互不相邻,即光滑段3-1和阻尼段 3-2是间隔分部的;在每一个光滑段,有一个带挂钩的滚轮。滑动轨道上所 间隔设置的上述光滑段3-1和阻尼段3-2还可防止通过滚轮带动挂钩滑动时 用力不当、造成多个引流装置之间相互碰撞或引流导管发生相互缠绕的情况。 具体来说,在光滑段3-1,滑动轨道表面的摩擦力极小,滚轮可无阻力地自 由滑动;而在阻尼段3-2,滑动轨道表面的摩擦力较大,滚轮在摩擦力的作 用下会减慢滑动速度、直至停止滑动,这样即可减少在移动某个引流装置时 由于用力不当,造成两个引流装置碰撞在一起或其引流导管缠绕在一起的可 能性。
本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不但实现了多个引流装置的有序悬挂, 外形美观简洁、与科室环境融为一体;同时提供了对各个引流装置的便捷移 动功能,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负担;更重要的是,还可防止在移动引流装 置过程中,多个引流装置间互相碰撞或引流导管间互相缠绕的情况,确保了 对患者进行引流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护理用悬挂装置,其外部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4所示。具体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的护理用 悬挂装置,将滑动轨道的阻尼段所设的阻尼塑料外层变化为阻尼橡胶外层; 此外,还在导轨主体1的纵向两端各设有导轨端盖6,导轨端盖6可拆卸地 连接于导轨主体1的纵向两端。
本实施方式中对滑动轨道的阻尼段所采用的阻尼橡胶,与第一实施方式 中所采用的阻尼塑料,均为常用的阻尼材料,阻尼材料是将固体机械振动能 转变为热能而耗散的材料,在滑动轨道上设有阻尼材料外层,即可使滑动的 滚轮在阻尼作用下,减慢滑动速度直至停止。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导轨主体1的纵向两端所增设的两个导轨端盖6, 一方面,这两个导轨端盖6封住导轨主体1的两端,确保了设于滑动轨道上 滚轮不会从滑动轨道的两端滑出;另一方面,这两个导轨端盖6还可以作为 安装该悬挂装置的固定座使用,帮助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的护理用悬挂装置。 而将两个导轨端盖6与导轨主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设为可拆卸地连接,则可 通过该可拆卸方式,实现根据临床需要增加或减少滑动轨道上的滚轮和挂钩 5的个数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护理用悬挂装置,是对第二实施方式 的进一步改进。具体来说,对滑动轨道3增设纵向贯穿的凹槽3-3,并将该 凹槽3-3设于滑动轨道3在垂直方向的顶端;此外,每个滚轮4上均对应地 设有嵌入凹槽3-3内的凸部4-1。附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滑动轨道3的横截面 示意图。
从附图5中可以看到,在滑动轨道3的垂直方向的顶端设有凹槽3-3, 滚轮4上配合地设有凸部4-1,凸部4-1嵌入凹槽3-3内。这样,在滚轮4沿 滑动轨道3进行直线滑动的过程中,滚轮4就不会在滑动轨道3上发生周向 的转动,滚轮4与滑动轨道3在周向上的位置得以保持不变,提高了与滚轮 4相连的挂钩5的稳定性,进而也增加了挂于挂钩5上的引流装置在移动过 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护理用悬挂装置,其外部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6所示。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 改进之处在于,在导轨主体1上增设了两个悬挂固定孔7。
本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中所增设的两个悬挂固定孔7,可用于与 两个导轨端盖6配合,对该护理用悬挂装置进行平衡悬挂固定,即将该装置 悬挂固定于该装置外部的病房设施上(例如悬挂于病床两端中的任意一端) 并保持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护理用悬挂装置,在第四实施方式的 基础上对挂钩5做了进一步地改进,本实施方式中挂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 附图7所示。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的挂钩5整体上为弯曲的板状结构, 且挂钩5的底部设有迂回部5-1,迂回部5-1的曲率半径小于挂钩5整体的曲 率半径。
本实施方式中将挂钩整体设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挂钩5与杆状结构 的挂钩的区别在于:板状结构的挂钩5与悬挂于该挂钩上的引流装置之间为 线接触,而杆状结构的挂钩于悬挂其上的物体之间为点接触,线接触相对于 点接触可提供更为稳定可靠的悬挂力,保证了引流装置在悬挂于挂钩5上之 后,不会发生剧烈晃动。同时,在挂钩5的底部所增设的曲率半径较小的迂 回部5-1,也进一步确保了引流装置可得到稳定的悬挂固定力,避免其在外 力作用下发生掉落,保证患者引流治疗进程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护理用悬挂装置,在第五实施方式基 础之上,本实施方式的护理用悬挂装置,还增设了液位报警系统。具体来说, 即是在挂钩上增设液位传感器和提示灯,当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挂钩上悬挂的 引流装置内的液位高于预设位时,提示灯亮起。
临床上,在需要监控引流治疗进程中的引流液量时,护理人员可开启本 实施方式中对该护理用悬挂装置所增设的液位报警系统,具体来说,该液位 报警系统即为设于挂钩上液位传感器和提示灯。液位传感器感应到引流装置 中的引流液液位,当该液位高于预设液位时,利用提示灯来提醒患者或者护 理人员,更加方便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引流治疗进程的监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 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 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