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6871503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4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13620.3

申请日:

20150112

公开号:

CN104548034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K9/70,A61P1/16,A61P1/14,A61K35/644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K9/70,A61P1/16,A61P1/14,A61K35/644

申请人:

葛剑

发明人:

葛剑,丁红

地址:

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五纬七路324号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

优先权:

CN201510013620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桂存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0~25、马蹄金16~20、白菊花20~30、川楝10~15、乌梅16~25、酸枣18~26、生半夏12~16、干姜6~8、陈皮5~8、柴胡12~16、苍术12~16、冬瓜皮16~25、莱菔子12~16和甘草8~10,?本发明脐贴,可有效调节胆汁分泌,促进肝脏及消化系统功能,具有疏肝利胆、温脾散寒的功效,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安全,使用方便、见效快,同时解决了因口服药物制剂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而加重肝肾负担的弊端,避免了因中药原料药中存在的有毒成分服用后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0~25、马蹄金16~20、白菊花20~30、川楝10~15、乌梅16~25、酸枣18~26、生半夏12~16、干姜6~8、陈皮5~8、柴胡12~16、苍术12~16、冬瓜皮16~25、莱菔子12~16和甘草8~10。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利胆助消化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称取规定量的茵陈、马蹄金、白菊花、川楝、乌梅、酸枣、生半夏、干姜、陈皮、柴胡、苍术、冬瓜皮、莱菔子和甘草,清洗晾干,磨粉至80~90目,混合均匀,加入药材总重量3~5倍的浓度为80%~90%的乙醇水溶液密封浸泡10~15天,期间搅拌两次,过滤,滤渣加2~3倍的95%乙醇浸泡3~5 h,回流提取1~2h,降温过滤,合并滤液,蒸干,磨粉至30~40目,得到中药提取物,备用;2)称取0.5~0.8份的医用二甲基亚砜,0.3~0.6份的月桂氮卓酮,1~3份的薄荷醇和1~3份的冰片,混合均匀,加入到15~20份的纯化水中,缓缓搅拌至充分溶解均匀,得到促透剂混合液,备用;3)将40~50份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和步骤2)得到的促透剂混合液,加入到40~60份的甘油中,搅拌20~30min,超声10min,备用;4)称取30~50份的蜂蜡,溶化后,加入步骤3)的甘油中,搅拌8~17min,超声至混合均匀,得药膏,备用;5)将步骤4)所得药膏加热,均匀涂抹到棉布上,于25~30℃、湿度55~60%条件下,静置2~3天,即得本发明利胆助消化脐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胆助消化脐贴,其特征在于:外用,将脐部周围用温水洗净,擦干,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即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外用脐贴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内,胆位于六腑之一,与肝相连,共属消化系统,胆的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胆汁,并参与饮食物的消化,产生胆汁是各种肝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软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酒过量、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辐射等,极易引起肝脏病变,其中肝炎,肝硬化,脂肪化,肝脓肿,肝癌,酒精肝等为常见病症,上述病症症状多会发生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常伴精神心理障碍、生活质量下降、需长期服药或反复就诊,造成大量医疗资源消耗、患者经济负担沉重,除部分症状较轻者可通过药物治愈外,严重者需施行肝切除术或肝脏移植。肝病患者,尤其是施行过肝切除术和肝脏移植的患者,其胆汁分泌明显减少,严重影响食物消化及营养的吸收,同时会在体内引起其他损伤和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如何调节胆汁分泌、促进肝脏功能、预防肝病的发生,以及如何促进肝病患者胆汁分泌能力、恢复消化系统功能,是目前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可有效调节胆汁分泌,促进肝脏及消化系统功能,具有疏肝利胆、温脾散寒的功效,用药安全,使用方便、见效快。同时解决了因口服药物制剂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而加重肝肾负担的弊端,同时避免了因中药原料药中存在的有毒成分服用后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利胆助消化脐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0~25、马蹄金16~20、白菊花20~30、川楝10~15、乌梅16~25、酸枣18~26、生半夏12~16、干姜6~8、陈皮5~8、柴胡12~16、苍术12~16、冬瓜皮16~25、莱菔子12~16和甘草8~10。

本发明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称取规定量的茵陈、马蹄金、白菊花、川楝、乌梅、酸枣、生半夏、干姜、陈皮、柴胡、苍术、冬瓜皮、莱菔子和甘草,清洗晾干,磨粉至80~90目,混合均匀,加入药材总重量3~5倍的浓度为80%~90%的乙醇水溶液密封浸泡10~15天,期间搅拌两次,过滤,滤渣加2~3倍的95%乙醇浸泡3~5       h,回流提取1~2h,降温过滤,合并滤液,蒸干,磨粉至30~40目,得到中药提取物,备用;

2)称取0.5~0.8份的医用二甲基亚砜,0.3~0.6份的月桂氮卓酮,1~3份的薄荷醇和1~3份的冰片,混合均匀,加入到15~20份的纯化水中,缓缓搅拌至充分溶解均匀,得到促透剂混合液,备用;

3)将40~50份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和步骤2)得到的促透剂混合液,加入到40~60份的甘油中,搅拌20~30min,超声10min,备用;

4)称取30~50份的蜂蜡,溶化后,加入步骤3)的甘油中,搅拌8~17min,超声至混合均匀,得药膏,备用;

5)将步骤4)所得药膏加热,均匀涂抹到棉布上,于25~30℃、湿度55~60%条件下,静置2~3天,即得本发明利胆助消化脐贴。

 本发明利胆助消化脐贴制备方法中,所用辅料中蜂蜡有收涩、生肌、止痛、解毒的功效,甘油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湿用品,用于配制医药的药膏及皮肤保护油膏用的原料。制备方法中采用的基质(辅料)及促透剂,化学性稳定,制备工艺简便、有利于脐部皮肤穿透和吸收,特别对脐皮肤处无过敏反应,更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利胆助消化脐贴用法简单:外用,将脐部周围用温水洗净,擦干,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即可。一日一次,一次一帖,7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致湿热内生、损伤脾胃,即《黄帝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失调,而致湿热内蕴、胃气不和,或因饮酒过量、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辐射等而引起肝脏病变,致使胆汁分泌明显减少,严重影响食物消化及营养的吸收,危害人类健康。故本发明根据上述病理病因,以清热降逆、保肝利胆健胃法治疗上述疾患,并研制了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方中茵陈、马蹄金、白菊花、川楝清热燥湿、镇痛消炎、解毒利肝胆,乌梅、酸枣、生半夏、干姜、陈皮理气降逆、温中散寒、益肝气、改善肝脏机能,柴胡、苍术、冬瓜皮、莱菔子、甘草健脾益气、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本发明药物以祛病为主,辅以固本养正之药,实现标本兼治,药性温和,攻邪补养相结合,辅助元气,增强免疫力,纯中药配方,无毒副作用。其中,以茵陈、马蹄金、川楝、白菊花、乌梅、酸枣为主药,生半夏、干姜、陈皮、柴胡、苍术、冬瓜皮、莱菔子和甘草为辅药,共奏清热降逆、保肝利胆之功效,已达到健胃助消化的目的,使用本发明脐贴治疗因胆汁分泌失常或肝脏病变及手术导致的胆汁分泌缺乏等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具有安全、稳定、高效的临床疗效,能迅速缓解症状、并减少疾病复发。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马蹄金:味苦、辛,性微寒,主人肺经和胃经,有保肝降酶、镇痛消炎、抗菌、解热利胆、增强免疫及抗癌的作用,用于肝炎,胆囊炎,痢疾,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扁桃体炎,跌打损伤。

 白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川楝:苦,寒,入肝、胃、小肠经,除湿热、清肝火、行郁气;治疗慢性肝炎,腹胀疼痛,胸肋胀痛等;《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乌梅: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乌梅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齐墩果酸样物质及钾,谷甾醇等,乌梅具有收缩胆囊,促进蛋汁分泌和抗过敏的作用。

酸枣:性平,味甘酸,用于补肝胆,益肝气,除虚烦,安心神,治心悸,怔忡,不眠多梦,神魂不安等,经常食用酸枣果肉,可以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功效,可用于失眠等病症的治疗。酸枣含有丰富的钾、钠、铁、锌、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新鲜的酸枣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在人体中的利用率可达到86.3%。酸枣还被证明具有防病抗衰老与养颜益寿的作用,常喝酸枣汁则可以益气健脾,能改善面色不荣、皮肤干枯、形体消瘦、面目浮肿等症状,此外,酸枣中含有大量维生素E,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生长,使皮肤与毛发具有光泽,舒展面部皱纹。

 生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陈皮具有降低肝细胞脂质作用,可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比例以及胆固醇饱和指数,抑制胆汁酸重吸收,阻断胆汁酸肝肠循环,从而促进体内胆固醇大量转化为胆汁酸。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等。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实验性升高,抑制高脂血症的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可作用胃肠道平滑肌而实现对胃肠运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其丙酮提取物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

冬瓜皮:性微寒而味甘、淡,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水、消肿之功效,能清热利水消肿,常用于水肿胀满,尤其适用于湿热所致之小便不利等症,冬瓜皮所含营养丰富,含多种挥发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胆固醇衍生物,又含维生素B1、维生素C、烟酸、胡萝卜素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冬瓜皮还可治疗糖尿病,坚持饮服冬瓜皮汤,可使糖尿病患者的“三多”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可用于食积不化、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

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

1)根据病理病因,以清热降逆、保肝利胆健胃法治疗消化功能疾病,根据每位中药的不同特性和不同配比调制而成,配方独特,选料安全,用于利胆助消化疗效显著;

2)脐部皮肤给药,制备过程中添加医用二甲基亚砜、月桂氮卓酮、薄荷醇、冰片作为促透剂,更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而发挥药效,方便快捷,用药安全,使用方便、见效快;

3)不经过口服,不刺激胃和血管,同时解决了因口服药物制剂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而加重肝肾负担的弊端,同时避免了因中药原料药中存在的有毒成分服用后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及使用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1、马蹄金18、川楝12、白菊花25、乌梅18、酸枣20、生半夏14、干姜6、陈皮6、柴胡12、苍术15、冬瓜皮20、莱菔子13和甘草9。

本实施例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按本实施例处方称取茵陈、马蹄金、川楝、白菊花、乌梅、酸枣、生半夏、干姜、陈皮、柴胡、苍术、冬瓜皮、莱菔子和甘草,清洗晾干,磨粉至80目,混合均匀,加入药材总重量4倍的浓度为86%的乙醇水溶液密封浸泡15天,期间搅拌两次,过滤,滤渣加3倍的95%乙醇浸泡3h,回流提取2h,降温过滤,合并滤液,蒸干,磨粉至30目,得到中药提取物,备用;

2)称取0.5g的医用二甲基亚砜,0.3g的月桂氮卓酮,2g的薄荷醇和2g的冰片,混合均匀,加入到15g的纯化水中,缓缓搅拌至充分溶解均匀,得到促透剂混合液,备用;

3)将45g步骤1)得到的中药提取物和步骤2)得到的促透剂混合液,加入到45g的甘油中,搅拌30min,超声10min,备用;

4)称取35g的蜂蜡,溶化后,加入步骤3)的甘油中,搅拌15min,超声至混合均匀,得药膏,备用;

5)将步骤4)所得药膏加热,均匀涂抹到棉布上,于30℃、湿度60%条件下,静置2天,即得本实施例利胆助消化脐贴。

按本实施例步骤及配比制得的利胆助消化脐贴为一贴药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5、马蹄金20、川楝15、白菊花28、乌梅22、酸枣25、生半夏16、干姜8、陈皮8、柴胡16、苍术16、冬瓜皮22、莱菔子15和甘草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试验资料(一)

1、患者资料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消化不良的有关诊断依据,随机收集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由于胆汁分泌失衡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50 例,其中男性26 例,女性24 例,患者年龄为18~65岁,病程为2~14天;用药前50 例患者中有腹胀症状50例,腹痛31例,早饱、不思饮食42 例,嗳气40 例,反胃28 例,恶心15 例,呕吐7 例,食欲不振21 例,具体表现为脘腹胀满或腹痛,恶心、厌食、嗳腐吞酸,呕吐酸腐,大便不调,烦躁不安,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或指纹紫。

 2、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

将肚脐部位皮肤清洁,帖敷本发明贴剂,每天更换1 次,7天为一疗程。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①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且疗效指数≥90%;②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大部分体征消失,疗效指数≥70%;③有效:症状减轻,部分体征消失,疗效指数≥35%;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5%。

疗效指数( 尼莫地平法) =[(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3、治疗结果

治疗后34 例治愈,治愈率为68%;13例显效,显效率为26%;3例有效,有效率为6%;总有效率为100%;无过敏及不良反应。

 另外,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刺激、过敏和其他任何不良反应。

4、典型病例

病例一:赵某,男,27岁。用药前肚腹胀满,大便干燥,舌苔厚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脐贴,用药1 天后,症状减轻,连续用药2 天后,症状消失。

    病例二:王某,男,38岁。用药前嗳气酸馊,大便时干时稀,手足心热,排气恶臭;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脐贴,用药2天后,症状减轻,连续用药3天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胡某,女,52岁。用药前腹痛,恶心、厌食、呕吐酸腐,胃部有灼烧感,晚间呕吐,呕吐物中带血,烦躁不安;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脐贴,用药3天后,腹痛,恶心、厌食症状减轻,烦躁不安症状消失;连续用药5天后,腹痛,恶心、厌食症状消失,呕吐、胃部灼烧感症状减轻,连续用药11天后,症状消失,再继续用药3天巩固疗效。

临床试验资料(二)

1、患者资料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依据,随机收集2012年5月~2014年1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由于胆汁分泌失衡引起的消化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治疗组1和2为使用本发明药物组共30例,其中男11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42 岁;病程最长36 个月,最短1个月;对照组1为中成药组(清肝利胆口服液)15 例,其中男8 例,女7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长36个月,最短1个月;对照组2为吗丁啉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长36个月,最短2个月。 具体表现为脘腹胀满或腹痛,恶心、厌食、嗳腐吞酸,呕吐酸腐,大便不调,烦躁不安。

2、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

治疗组1:本发明实施例1药物,将肚脐部位皮肤清洁,帖敷本发明贴剂,每天更换1 次。

治疗组2:本发明实施例:2药物,将肚脐部位皮肤清洁,帖敷本发明贴剂,每天更换1 次。

   对照组1:清肝利胆口服液(香雪),主要成分:茵陈、金银花、栀子、厚朴、防已。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

   对照组2: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 次,饭前30min 服用。

疗效评价:痊愈、显著、有效、无效。

3、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结果分析:由临床患者统计数据表明,本发明药物具有利胆助消化的功效,用药安全,使用方便、见效快。同时解决了因口服药物制剂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而加重肝肾负担的弊端,避免了因中药原料药中存在的有毒成分服用后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

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胆助消化脐贴及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茵陈2025、马蹄金1620、白菊花2030、川楝1015、乌梅1625、酸枣1826、生半夏1216、干姜68、陈皮58、柴胡1216、苍术1216、冬瓜皮1625、莱菔子1216和甘草810,?本发明脐贴,可有效调节胆汁分泌,促进肝脏及消化系统功能,具有疏肝利胆、温脾散寒的功效,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安全,使用方便、见效快,同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