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 种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产后伤食是指产后诸脏腑功能未复,脾胃本弱,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 损伤脾胃,则健运失职。产后脾胃功能未恢复,如饮食失节,情志抑郁,或素 有脾胃宿疾,产后脾气更虚,则食积于胃,运化失司而致本病。
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食积碍胃型:产后因饮食不节,胃脘胀满,进食尤甚,嗳腐泛酸,大便秽 臭。苔厚腻,脉弦或滑。
肝郁伤食型:产后进食则胃胀,胸胁苦满,嗳气吞酸,情志抑郁,恶露不 畅。苔黄腻,脉弦。
脾虚伤食型:素有脾胃宿疾,胃脘痞满,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大便不实, 面色萎黄。苔薄,脉细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的中药及 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的中药, 其原料药材包括:白前,大腹皮,算盘七,神曲,蓝锡莎菊,大皮消,吊吊果, 黄缅桂,降真香,菊苣,路边草,绵三七,佩兰,望江南子,小红藤,心叶忽 布,阴香皮和芫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白前10-30份,大腹皮 10-30份,算盘七10-30份,神曲5-15份,蓝锡莎菊10-30份,大皮消10-20份,吊 吊果10-20份,黄缅桂15-25份,降真香20-35份,菊苣20-40份,路边草15-30份, 绵三七25-40份,佩兰10-30份,望江南子5-25份,小红藤20-40份,心叶忽布20-40 份,阴香皮10-30份和芫荽15-30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白前15-25份,大腹 皮15-25份,算盘七12-25份,神曲5-10份,蓝锡莎菊15-25份,大皮消12-18份, 吊吊果12-18份,黄缅桂18-23份,降真香22-32份,菊苣25-35份,路边草18-25 份,绵三七28-35份,佩兰18-23份,望江南子12-18份,小红藤25-35份,心叶 忽布25-35份,阴香皮12-25份和芫荽18-25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为:白前18份,大腹皮 23份,算盘七20份,神曲8份,蓝锡莎菊20份,大皮消16份,吊吊果16份,黄缅 桂18份,降真香28份,菊苣28份,路边草20份,绵三七30份,佩兰19份,望江 南子17份,小红藤28份,心叶忽布34份,阴香皮20份和芫荽19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为:白前22份,大腹皮 20份,算盘七22份,神曲7份,蓝锡莎菊15份,大皮消14份,吊吊果13份, 黄缅桂21份,降真香26份,菊苣33份,路边草23份,绵三七28份,佩兰21 份,望江南子14份,小红藤32份,心叶忽布27份,阴香皮22份和芫荽2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 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 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 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 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 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 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 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 度为85%~95%的乙醇,静置30~50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 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 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 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 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有确切疗效,毒副 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白前, 大腹皮,算盘七,神曲,蓝锡莎菊,大皮消,吊吊果,黄缅桂,降真香,菊苣, 路边草,绵三七,佩兰,望江南子,小红藤,心叶忽布,阴香皮和芫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白前:【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 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辛、苦, 微温。【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 嗽痰多,胸满喘急。
大腹皮:【别名】槟榔皮、槟榔壳大腹毛、茯毛、槟榔衣、大腹绒。【来 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采收和储藏:冬、春二季采收成熟 果实,剥下果皮,打松,乙水中浸泡,晒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性味】味 辛;性微温。【归经】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下气宽中;行水 消肿。主胸腹胀闷;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摘录】《中华本草》
算盘七:【别名】竹林消、女楂、腋花扭柄花。【来源】百合科算盘七, 以根入药。【性味】甘、淡,寒。【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健脾和胃。主治肺 热咳嗽,脾胃不和,心慌、气短,筋骨疼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神曲:【别名】六神曲(《本草便读》)。【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 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性味】甘辛,温。【归经】 入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 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本草述》:"治伤暑,伤饮食,伤劳 倦,疟气痞证,水肿胀满积聚,痰饮咳嗽,呕吐反胃,霍乱,蓄血,心痛,胃 脘痛,胁痛,痹痿眩晕,身重,不能食,黄疸。"【摘录】《中药大辞典》
蓝锡莎菊:【别名】苦参(《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蓝锡 莎菊的根。秋冬采集,切片,晒干。【性味】①《贵州草药》:"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健脾和胃,上痛。治胃痛,肠胃炎。菌痢,食积饱胀, 水肿,湿疹。《贵州草药》:"消食积饱胀。"【摘录】《中药大辞典》
大皮消:【别名】踏皮树、毡帽老、牛尾巴树。【来源】木犀科大皮消, 以树皮入药。【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行气理血。主治食 积胃痛,慢性胃炎,气滞经闭,偏头痛。红河地区用治间日疟,恶性疟;根用 于驱蛲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吊吊果:【别名】山花椒、云南五味子。【来源】木兰科吊吊果,以果实、 根、茎入药。【性味】果:酸、甘,温。根、茎:辛,温。【功能主治】果: 敛肺补肾,涩精止汗。主治咳嗽,食欲不振,自汗,盗汗,神经衰弱,肾虚腰 痛。根、茎:舒筋活血,止痛生肌。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扭伤。【摘录】《全 国中草药汇编》
黄缅桂:【别名】大黄桂、卖仲哈[傣]、黄桷兰、薝卜。【来源】木兰科含 笑花属植物黄兰Michelia champacaL.,以根和果实入药。根全年可采,切片晒 干;果夏秋采收,去皮晒干研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根:祛风湿, 利咽喉。用于风湿骨痛,骨刺梗喉。果:健胃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胃痛。【摘 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降真香:【别名】山橘、山油柑。【来源】芸香科山油柑属植物降真香, 以根、心材、叶、果入药。果实秋冬采,其余部分全年采,切片晒干或阴干。 【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根、干木、叶:祛风活血,理气止痛。用于风 湿性腰腿痛,跌打肿痛,支气管炎,胃痛,疝气痛。果实:健胃消食。用于食 欲不振,消化不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菊苣:【来源】本品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为菊科植物毛菊苣及菊苣的地 上部分。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味】微苦、咸,凉。【功能主治】 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摘 录】《中国药典》
路边草:【别名】星星蒿、花叶鱼鳅串、鸡儿肠。【来源】为菊科植物窄 叶鸡儿肠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或鲜用。【来源】为菊科植物窄叶鸡儿肠 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或鲜用。【功能主治】消食健胃,祛瘀解毒,治小 儿疳积,腹泻,痢疾,蛇咬伤,外伤出血。【摘录】《中药大辞典》
绵三七:【别名】鸡心矮陀陀、球根毛瓣花。【来源】豆科毛瓣花属植物 绵三七,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甘、苦、涩,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积,理气止痛。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腹疼痛,腹 泻,跌打损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佩兰:【别名】兰草、泽兰、圆梗泽兰、省头草。【来源】本品为菊科植 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 去杂质,晒干。【性味】辛,平。【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芳 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 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摘录】《中国药典》
望江南子:【别名】槐豆(《救荒本草》),野鸡子豆(《福建民间草药》), 金角子、金角儿(《江苏植药志》),江南豆(《中国药植图鉴》),水爪豆 (《广西药植名录》),风寒豆、黄豇豆(《江苏药材志》)。【来源】为豆 科植物望江南的荚果或种子。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收,剪下荚果,晒干。【性味】 甘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肿痛, 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江西中药》:"治胃痛,消 化不良。"【摘录】《中药大辞典》
小红藤:【别名】四块瓦。【来源】茜草科小红藤,以根状茎入药。【性 味】甘,温。【功能主治】健胃。主治小儿疳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心叶忽布:【别名】啤酒花、心叶蛇麻。【来源】桑科心叶忽布,以花入 药。【性味】苦,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镇静利尿,抗结核。主治食欲 减退,消化不良,癔病,失眠,慢性结核,膀胱炎等症。【摘录】《全国中草 药汇编》
阴香皮:【别名】广东桂皮(《中国树木分类学》)。【来源】为樟科植 物阴香的树皮。【性味】①《岭南采药录》:"味辛。"【功能主治】温中,散寒, 祛风湿。治食少,腹胀,水泻,脘腹疼痛,风湿,疮肿,跌打扭伤。【摘录】 《中药大辞典》
芫荽:【别名】胡荽、香菜、香荽、延荽。【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芫荽属 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以全草与成熟的果实入药。全草春夏可采,切 段晒干。夏季采果实,去杂质,晒干。【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健胃。全草:麻疹不透,感冒无汗;果: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白前10-30份,大腹皮10-30份, 算盘七10-30份,神曲5-15份,蓝锡莎菊10-30份,大皮消10-20份,吊吊果 10-20份,黄缅桂15-25份,降真香20-35份,菊苣20-40份,路边草15-30份, 绵三七25-40份,佩兰10-30份,望江南子5-25份,小红藤20-40份,心叶忽布 20-40份,阴香皮10-30份和芫荽15-30份。
其中,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白前15-25份,大腹 皮15-25份,算盘七12-25份,神曲5-10份,蓝锡莎菊15-25份,大皮消12-18 份,吊吊果12-18份,黄缅桂18-23份,降真香22-32份,菊苣25-35份,路 边草18-25份,绵三七28-35份,佩兰18-23份,望江南子12-18份,小红藤 25-35份,心叶忽布25-35份,阴香皮12-25份和芫荽18-2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白前18份,大腹皮23 份,算盘七20份,神曲8份,蓝锡莎菊20份,大皮消16份,吊吊果16份, 黄缅桂18份,降真香28份,菊苣28份,路边草20份,绵三七30份,佩兰19 份,望江南子17份,小红藤28份,心叶忽布34份,阴香皮20份和芫荽19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白前22份,大腹皮20 份,算盘七22份,神曲7份,蓝锡莎菊15份,大皮消14份,吊吊果13份, 黄缅桂21份,降真香26份,菊苣33份,路边草23份,绵三七28份,佩兰21 份,望江南子14份,小红藤32份,心叶忽布27份,阴香皮22份和芫荽23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 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 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 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 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 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 纤维素、0.05~0.15倍乳糖、0.1~0.3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 加入相对于超微细粉质量0.005~0.0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 度为85%~95%的乙醇,静置30~50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 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 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 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 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 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片剂
取白前180g,大腹皮230g,算盘七200g,神曲80g,蓝锡莎菊200g,大皮 消160g,吊吊果160g,黄缅桂180g,降真香280g,菊苣280g,路边草200g, 绵三七300g,佩兰190g,望江南子170g,小红藤280g,心叶忽布340g,阴香 皮200g和芫荽19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倍 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 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3 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 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 筛,获得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倍的微晶纤维素、 0.05倍乳糖、0.1倍的淀粉,过筛,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加入相对于超微细 粉质量0.035倍硬脂酸镁,整粒,压片,制成。
实施例2:颗粒剂
取白前220g,大腹皮200g,算盘七220g,神曲70g,蓝锡莎菊150g,大皮 消140g,吊吊果130g,黄缅桂210g,降真香260g,菊苣330g,路边草230g, 绵三七280g,佩兰210g,望江南子140g,小红藤320g,心叶忽布270g,阴香 皮220g和芫荽23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的醇浓度 为95%的乙醇,静置4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9Mpa下减压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04的膏 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5℃、出风温度85℃,随后粉碎成粉 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4倍的蔗糖粉和0.1倍 的糊精,制成颗粒,于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3~30g,进行急性毒性试 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 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片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2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 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6.4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 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 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 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 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片剂LD50>36.4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2.8生药 /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6.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 均用药剂量为0.10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6g计)口服灌 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80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 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片剂对小鼠按13.35、19.26和38.33g 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 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 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 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 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本组90例,为我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的分娩产妇。年龄 26~4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人,年龄26~40岁;对照苏45 人,年龄27~42岁;两组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产后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后出现胃胀、腹胀或消化不良, 可伴有腐臭味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且患者未患有消化道溃疡及剖宫 产术后引起的肠梗阻或肠粘连等。
中医分型诊断标准:食积碍胃型:产后因饮食不节,胃脘胀满,进食尤甚, 嗳腐泛酸,大便秽臭。苔厚腻,脉弦或滑。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片剂每日3次,每次4片,1周1疗程;连用 两个疗程。
对照组:服用保和丸(同仁堂)每日2次,每次6g,1周1疗程;连用两 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厌食胃胀等症状全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有效: 厌食胃胀等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无效:仍不思饮食,精神状态 差。
治疗结果:两组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 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食积碍胃型产后伤食,相对于对照组在治疗效 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食积碍胃型 产后伤食,相对于中成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5 39 6 0 45(100%) 对照组 45 28 12 5 40(88.9%)
表2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人数和时间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用药5天 用药10天 用药14天 治疗组 39 13(28.9%) 30(66.7%) 39(86.7%) 对照组 28 7(15.6%) 20(44.4%) 28(62.2%)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有效率 高、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同时对治疗组治愈的39例患者以及对照组 治愈的28例患者分别随访2个月,结果统计,治疗组39例患者无复发,复发 率为0%;对照组28例患者,复发3人,复发率10.7%。
具体病例:钱某,女性,27岁,产后出现胃胀和泛酸就诊,产后因饮食不 节,胃脘胀满,进食尤甚,嗳腐泛酸,大便秽臭,苔厚腻,脉滑。诊断为食积 碍胃型产后伤食。服用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片每天3次,每次4片,治疗11天 后,痊愈,随访2个月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 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 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 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 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