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发光面板.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687133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7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43068.6

申请日:

2003.06.18

公开号:

CN1567511A

公开日:

2005.0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J17/49; H01J17/02

主分类号:

H01J17/49; H01J17/02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隋寿龄; 吴逸人

地址:

台湾省新竹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宗明;杨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等离子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一设于该第一基板的下表面上的荧光层、多个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且相互平行的电极、一覆盖于该多个电极上的介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室,以及至少一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下表面上的散热结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设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该等离子发光面板 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设于该第一基板的下方的第二基板; 一设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下表面上的萤光层; 多个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上的相互平行的电极; 一覆盖于该多个电极之上的介电层; 一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室,该放电室内填充有一惰 性气体;以及 至少一个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下表面上的散热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和该 第二基板是两个互相平行的玻璃基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包括有铝 或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介电层由二氧 化硅所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是用 以增加该等离子发光面板的散热面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是一 柱状突起结构或一点状突起结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柱状突起结构 包括多个针状结构,该针状结构设于该柱状突起结构的各侧面。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包括 一金属层、一合金层或一具有高热传系数的材料层。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包括一 铜金属层或一锌金属层,而该合金层是包括一铜-锌合金层或一铜-铝合金 层。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通 过蚀刻该第二基板的上述下表面而形成。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表 面包括一金属层、一合金层或一具有高热传系数的材料层。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包括 一铜金属层或一锌金属层,而该合金层是包括一铜-锌合金层或一铜-铝合 金层。
13: 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该等离子发光面板设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下方, 该等离子发光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设于该第一基板的下方的第二基板; 多个设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下表面的萤光层; 一覆盖于所述多个电极表面的介电层; 一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的反射层; 一设于该反射层之上的萤光层; 一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室,该放电室内填充有一惰 性气体;以及 至少一个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下表面上的散热结构。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与 该第二基板是两互相平行的玻璃基板。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包括有 铝或铜。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介电层是由 二氧化硅所构成。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是 用以增加该等离子发光面板的散热面积。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是 为一柱状突起结构或一点状突起结构。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柱状突起结 构包括多个针状结构,该结构设于该柱状突起结构的各侧面。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包 括一金属层、一合金层或一具有高热传系数的材料层。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包括 一铜金属层或一锌金属层,而该合金层是包括一铜-锌合金层或一铜-铝合 金层。
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是 通过蚀刻该第二基板的所述下表面而形成。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结构表 面包括一金属层、一合金层或一具有高热传系数的材料层。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层包括 一铜金属层或一锌金属层,而该合金层是包括一铜-锌合金层或一铜-铝合 金层。

说明书


等离子发光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特别涉及一种包括一散热结构的等离子发光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发光面板是一种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发光的平面发光器,其是由多个填充有氖(Ne)与氙(Xe)或氦(He)与氙等惰性气体的放电单元(dischargecell)所组成,而各放电单元内的惰性气体在受到电场激发后,可产生紫外光来照射在各放电单元表面的萤光体(phosphor)上,再通过不同的萤光体所反射出的红色、绿色与蓝色的可见光,并配合驱动电路的设计与影像讯号处理,而将此三种原色的可见光混合以形成彩色的画面,而依据萤光体所在位置的不同,又可区分为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与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两种。由于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尺寸大且薄,并具有低辐射与视角广等优点,因此是未来大尺寸发光器的主流。

    参考图1,图1为公知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是设于一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未示出)下方,且该液晶显示面板与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是利用一框架(bezel,未示)相组装而结合固定。

    如图1所示,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包括:一第一基板14、一与第一基板14相互平行的第二基板16、多个设于第一基板14的一下表面14a且相互平行的电极18、一完全覆盖于多个电极18表面的介电层20、一设于第二基板16地一上表面16b上的反射层22、一完全覆盖于反射层22上的萤光层24以及一设于第一基板14与第二基板16之间的放电室26。

    通常,第一基板14与第二基板16皆是为一玻璃基板,而电极18则是由铝与铜等金属所构成。介电层20是由二氧化硅所构成,而反射层22则是为一由氧化铝、二氧化钛与玻璃烧结而成的烧结体。如前所述,放电室26内充填有一惰性气体或一惰性气体混合物,在功能与成本的双重考量下,放电室26内通常是充填有氖(Ne)与氙(Xe)或氦(He)与氙的惰性气体混合物。

    参考图2,图2为公知的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3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近似于图1中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30亦是设于一液晶显示面板(未示出)下方,且该液晶显示面板与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30亦是利用一框架(未示出)相组装而结合固定。

    如图2所示,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30包括:一第一基板34、一与第一基板34相互平行的第二基板36、多个设于第二基板36的一上表面36b且相互平行的电极38、一完全覆盖于多个电极38表面的介电层40、一设于第一基板34的一下表面34a的萤光层44以及一设于第一基板34与第二基板36之间的放电室46。

    图1中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与图2中的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30之间的差异,仅在于图1中的萤光层24是位于在下的第二基板16上而需增设反射层22,而图2中的萤光层44是位于在上的第一基板34上而可将图1中的反射层22省略。由于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30所包括的其余各元件的组成与功能皆等同于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故在此不另行赘述。

    然而,不论是反射式或是透射式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发光面的表面温度通常皆高达40℃至60℃,在长时间操作下往往会造成散热不易的现象,而容易对液晶显示面板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与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改善等离子发光面板的散热效率,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以解决上述公知等离子发光面板散热不易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该等离子发光面板是设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该等离子发光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设于该第一基板下方的第二基板、一设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下表面的萤光层、多个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上且相互平行的电极、一覆盖于该多个电极上的介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内部填充有一惰性气体的放电室,以及至少一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下表面上,用以增加该等离子发光面板的散热面积的散热结构。 

    由于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是分别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设置可大幅增加该等离子发光面板的散热面积的散热结构,因此得以在不需大幅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以具有高热传系数的物质所构成的散热结构将等离子发光面板在操作时所产生的热能排除,而确保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公知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的符号说明:

    10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         14第一基板

    14a下表面                      16第二基板

    16b上表面                      18电极

    20介电层                       22反射层

    24萤光层                       26放电室

    30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         34第一基板

    34a下表面                      36第二基板

    36b上表面                      38电极

    40介电层                       44萤光层

    46放电室

    50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

    52第一基板                     52a下表面

    54第二基板                     54a下表面

    54b上表面                      56电极

    58介电层                       60反射层

    62萤光层                       64放电室

    66散热结构

    70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         72第一基板

    72a下表面                      74第二基板

    74a下表面                      74b上表面

    76萤光层                      78电极

    80介电层                      82放电室

    84散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是设于一液晶显示面板未示出)下方,且该液晶显示面板与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是利用一框架(bezel,未示出)相组装而结合固定。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包括:一第一基板52、一设于第一基板52下方的第二基板54、多个设于第二基板52的一下表面52a且相互平行的电极56、一覆盖于多个电极56表面的介电层58、一设于第二基板54的一上表面54b的反射层60、一覆盖反射层60表面的萤光层62、一设于第一基板52与第二基板54之间的放电室64以及至少一设于第二基板54的一下表面54a的散热结构66。

    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52与第二基板54是为两相互平行的玻璃基板。电极56是由铝或铜金属所构成,而介电层58则是由二氧化硅所构成。反射层60是为一由氧化铝、二氧化钛与玻璃烧结而成的烧结体,而放电室64内则充填有一惰性气体或一惰性气体混合物。一般而言,在功能与成本的双重考量下,放电室66内通常是充填有氖(Ne)与氙(Xe)或氦(He)与氙的惰性气体混合物。

    由于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在操作时,其表面温度通常高达40℃至60℃,因此散热结构66的功用,是在于增加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的散热面积。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散热结构66是一由一包括铜或锌的金属层、一包括铜-锌合金或铜-铝合金的合金层或一具有高热传系数的材料所构成,利用一粘胶(未示出)粘贴于第二基板54的下表面54a的柱状突起结构,如图3所示。由于如前所述,散热结构66的功用是在于增加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的散热面积,是借助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的散热结构66的形状也可呈现一点状突起结构(未示出)或一各侧面包括多个针状(pin)结构的柱状突起结构(未示出),甚至是任何可以增加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的散热面积的形状。

    除此之外,基于制程整合的考虑,散热结构66的制作亦可经由对第二基板54的下表面54a进行一蚀刻工序,而于第二基板54的下表面54a形成前述可为该柱状突起结构、该点状突起结构或该各侧面包括多个针状结构的柱状突起结构的散热结构66,或还可在该蚀刻制程后,再以电镀或其他方式在此被蚀刻有各该突起结构的下表面54a上镀上一包括:铜或锌的金属层、一包括铜-锌合金或铜-铝合金的合金层或一具有高热传系数的材料层,而形成散热结构66。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近似于图3中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是设于一液晶显示面板下方,且该液晶显示面板与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亦是利用一框架(未示出)相组装而结合固定。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包括一第一基板72、一设于第一基板72下方的第二基板74、一设于第一基板72的一下表面72a的萤光层76、多个设于第二基板74的一上表面74b上且相互平行的电极78、一覆盖于多个电极78上的介电层80、一设于第一基板72与第二基板74之间的放电室82以及至少一设于第二基板74的一下表面74a的散热结构84。

    图3中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与图4中的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之间的差异,仅在于图3中的萤光层62是位于在下的第二基板54上而需增设反射层60,而图4中的萤光层76是位于在上的第一基板72上而可将图3中的反射层62省略。由于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所包括的其余各个元件的组成与功能皆等同于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故在此不另行赘述。

    与图1与图2中公知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与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30相比,本发明图3与图4中的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与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是分别于第二基板54与74的下表面54a与74a上设置可大幅增加反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50与透射式等离子发光面板70的散热面积的散热结构66与84,因此能以在不需大幅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以具有高热传系数的物质所构成的散热结构66与84将等离子发光面板50与70于操作时所产生的热能排除,而确保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以上所述仅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等离子发光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等离子发光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等离子发光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离子发光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离子发光面板.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等离子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一设于该第一基板的下表面上的荧光层、多个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上表面且相互平行的电极、一覆盖于该多个电极上的介电层、一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室,以及至少一设于该第二基板的一下表面上的散热结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