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生产的最主要茶类,年产量114万吨,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 81%,产量位居六大茶类之首。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云南、贵州、 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西、福建为我国的绿茶主 产省份。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较好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茶多酚, 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天然营养成分。这些天然营养 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 及。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 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
在传统茶叶中,绿茶以其清汤绿叶的鲜爽品质备受人们的喜爱,但是, 由于绿茶中含有较多苦涩味的酯型茶多酚及咖啡碱类物质,苦涩味较重,口 感不佳,香气不高。
为了提高茶叶香气,改善口感,传统方法是对茶叶进行遮阳处理、多施 肥料、鲜叶进行适当摊放、使用蒸汽进行杀青、传统方法揉捻、烘干机干燥, 但是效果不好。目前,也有报道采用与乌龙茶类似的工艺,即在杀青之前, 采取摇青等发酵工艺处理,通过发酵促使鲜叶内芳香物质,氨基酸,茶多酚, 糖类物质间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生化、理化反应,生成独特的天然的花 果香,密香,兰香等香气物质(王灵均等,“高香绿茶工艺的研究”,茶叶通讯 2007年3月第34卷第1期)。但是,该方法的工序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高香型绿茶制备方法。
本发明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摊青:取新鲜茶叶,摊放5~10h,得含水量为60~70%的鲜叶;
(2)杀青:取步骤(1)处理后的鲜叶杀青,得含水量为55~60%的杀 青叶;
(3)二次杀青:微波补杀步骤(2)的杀青叶,得含水量为50~55%的 二次杀青叶;
(4)成型:取步骤(3)所得二次杀青叶成型,得含水量为25~35%的 成型叶;
(5)摊晾:取步骤(4)的成型叶,摊晾,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 为65~70%,摊晾时间为18~26小时,得含水量为14~16%的摊晾叶;
(6)炒制提香:取摊晾叶,用炒制机炒制提香,得含水率为8~10%的 炒制提香叶;
(7)远红外增香:取炒制提香叶,远红外增香,得茶叶含水率为6~7%, 即可。
微波补杀,是指采用微波杀青机进行二次杀青。
步骤(1)中,摊放时间为7.5h,鲜叶的含水量为63~66%。
步骤(1)中,所述摊放的温度为17~26℃,相对湿度为50~65%。
步骤(2)中,所述杀青叶的含水量为55~57%。
步骤(2)中,所述杀青采用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的温度为190~280℃, 杀青的时间为5~9min。
步骤(3)中,所述二次杀青叶的含水量为50~52%。
步骤(3)中,所述二次杀青的温度105~125℃,杀青时间为5~10分钟。
步骤(4)中,所述成型叶的含水量为25~35%。
步骤(4)所述成型的工艺如下:
a、揉捻:取步骤(3)所得二次杀青叶,用揉茶机揉捻,加压方式为空 压4~7分钟、轻压5~9分钟、中压6~10分钟、空压5~9分钟;
b、做型:用理条机做形,温度为90~110℃,时间为20~28min。
所述步骤a中,加压方式为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压10分钟、空 压9分钟。
步骤(5)中,温度为25℃,摊晾叶的含水量为14~15%。
步骤(6)中,炒制提香的温度为120~160℃,时间为10~18min。
步骤(7)中,远红外增香的温度为100~130℃,时间3~5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所述方法制备的高香型绿茶。
本发明方法在成型工艺和提香工艺之间增加摊晾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绿 茶的香气,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制备的绿茶外形茶条紧直匀齐、 色泽绿油润、高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回甘、汤色绿明亮、叶底嫩绿匀 亮,品质优良,同时,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简单,成本低廉,市场应用前景 良好。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 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材料和仪器:
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名选131、名选311等良种茶树, 鲜叶标准包括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等新鲜茶叶, 采摘时间为3月至9月;
实施例1本发明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1、鲜叶采摘: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名选131、名选311等良种茶树, 鲜叶标准包括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等新鲜茶叶。
2、摊青:鲜叶摊放于摊青室内,摊放厚度为4cm~9cm,通过空调设备 控制室内温度在17-26℃,通过除湿机控制相对湿度在50%-65%,摊放时间 7.5小时,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3%~66%。
3、杀青:用滚筒连续杀青机(ST60Q型)杀青,转速25~35转/分钟, 温度控制在28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55%~60%, 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微波杀青机。
4、二次杀青(微波补杀):杀青叶进入微波杀青机(6CSW60型)杀青, 温度控制在12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叶含 水量控制在50%~55%,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5、揉捻
采用揉茶机(6CR-65型)揉捻,转速28~38转/分钟,投叶量以松泡装 满茶叶揉桶为宜,加压方式为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压10分钟、空压 9分钟,揉时35分钟。
6、做形
采用多功能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投叶量2.5~4.5公斤,温度 控制住11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控制在25—30%。
7、摊晾
将茶叶放在摊凉架上,下面间断鼓冷风,厚度2.0—2.5厘米,控制温度 在25℃,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量控制在14—15%。
通过摊晾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提高茶叶香气,增加口感舒 适度。
8、炒制提香
采用龙井茶炒制机(TF6CCB-7801型)炒制做形提香,温度控制在120℃, 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10%。
9、远红外提香
在远红外提香机(DXUHW—10)中进行,温度130℃,转速22~30转 /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应控制在6%。
采用炒制机炒制做形提香、远红外组合调香两种方式,能彻底破坏茶叶 中残余酶活性,使茶叶充分干燥,促进茶叶香气成分和内含物的充分转化, 挥发低沸点芳香物质,显露高沸点芳香物质,促进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 多糖、咖啡碱等滋味主要组成物质充分转化和聚合。
上述方法制得的绿茶外形茶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油润、高香浓郁持久、 滋味鲜醇爽口回甘、汤色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
实施例2参数筛选实验
1、摊青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摊青时间和鲜叶含水量按照如下方式 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摊放时间5小时,鲜叶含水量在66%~70%,成茶香气高,滋味鲜爽。
摊放时间7.5小时,鲜叶含水量在63%~66%,成茶香气高而浓郁,滋 味鲜醇爽口回甘。
摊放时间10小时,鲜叶含水量在60%~63%,成茶香气高而浓郁,滋味 鲜醇爽口。
摊放时间2.5小时,鲜叶含水量达到75~78%,成茶香气不高,滋味不 鲜爽。
摊放时间12.5小时,鲜叶含水量达到55~59%,成茶香气不高,滋味淡 薄。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摊青时间为5~10h、鲜叶含水量为 60~70%时,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其中,摊青时间7.5h、鲜叶含水量为63~66% 时,成茶品质最好。在本发明范围外,摊放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鲜叶含水量 过高或者过低,所得成茶香气不高,滋味淡薄或不鲜爽。
2、杀青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杀青的温度、杀青时间和叶片含水量 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在19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57%~60%, 杀青叶叶质较柔软,叶色变暗,茶香发出。
温度控制在28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55%~57%, 杀青叶叶质柔软,叶色暗绿,茶香发出。
温度控制在15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67%以上,杀 青叶温度不能升到70℃以上,不能彻底破坏酶活性,出现红梗红叶而成为事 故茶。
温度控制在32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48%以下,杀 青叶温度升到80℃以上,杀青叶被炒焦炒糊而成为次品茶或事故茶。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摊青温度为190~280℃、鲜叶含水量 为55~60%时,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其中,摊青温度为280℃、鲜叶含水量 为55~57%时,成茶品质最好。在本发明范围外,温度过低、含水量过高时 会出现红梗叶称为事故茶,温度过高、含水量过低时会炒焦炒糊而成为次品 茶。
3、二次杀青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二次杀青的温度、杀青时间和叶片含 水量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在10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 叶含水量控制在52%~55%,杀青叶叶质柔软,拆梗不断,失去光泽,叶色 暗绿,青气消失,茶香逸出。
温度控制在12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 叶含水量控制在50%~52%,杀青叶达到叶质柔软,拆梗不断,失去光泽, 叶色暗绿,青气消失,茶香浓郁。
温度控制在8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叶 含水量在65%以上,杀青叶叶质欠柔软,梗易拆断,叶色带光泽,带青气。
温度控制在14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 叶含水量控制在48%以下,杀青叶焦边焦糊,焦糊气逸出。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摊青温度为105~125℃、鲜叶含水量 为50~55%时,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其中,摊青温度为125℃、鲜叶含水量 为50~52%时,成茶品质最好。在本发明范围外,温度过高、含水量过低时 叶焦边焦糊,焦糊气逸出,温度过低、含水量过高时叶质欠柔软,梗易拆断, 叶色带光泽,带青气。
4、揉捻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揉捻的方式和时间按照如下方式调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茶叶装满揉桶,揉时20分钟,加压方式为空压4分钟、轻压5分钟、中 压6分钟、空压5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75~78%。
茶叶装满揉桶,揉时28分钟,加压方式为空压6分钟、轻压7分钟、中 压8分钟、空压7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78~82%。
茶叶装满揉桶,揉时35分钟,加压方式为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 压10分钟、空压9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82~85%。
茶叶装满揉桶,按空压2分钟、轻压4分钟、中压3分钟、空压4分钟 的原则加压,揉时13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50~58%。不利于后工序造 型。
茶叶装满揉桶,按空压8分钟、轻压12分钟、中压12分钟、空压10 分钟的原则加压,揉时42分钟,下桶时茶叶粘结成团,碎断多,茶叶损耗大, 成茶外形欠完整。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加压方式为空压4~7分钟、轻压5~ 9分钟、中压6~10分钟、空压5~9分钟,成条率较高,其中,加压方式为 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压10分钟、空压9分钟,成条率较高。在本发 明范围外,揉捻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都会导致成条率低,外形差。
5、做形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做形的温度和成型叶的含水量按照如 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住9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控制在30—35%,茶 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润。
温度控制住11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控制在25—30%,茶 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油润。
温度控制住7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在40—45%,茶条欠 紧直,色泽欠绿润。
温度控制住13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在18—23%,茶条碎 断较多欠完整,色泽带枯黄,欠绿润。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90~110℃,含水量为25~35%, 成茶品质优,其中,温度为110℃,含水量为25~30%,品质最优。在本发明 范围外,温度过高、含水量过低会导致茶条欠紧直、色泽欠绿润,温度过低、 含水量过高会导致茶条碎断较多欠完整、色泽带枯黄、欠绿润。
6、摊晾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摊晾的温度和摊晾叶的含水量按照如 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控制温度在20℃,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控制在15—16%,茶汤滋味鲜爽浓醇,口感舒适。
控制温度在25℃,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控制在14—15%,茶汤滋味鲜爽浓醇,口感舒适度好。
控制温度在15℃,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在18—20%,茶汤滋味微带涩,口感较差。
控制温度在30℃,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在10—12%,茶汤滋味淡薄,口感舒适度差。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20~25℃,含水量为14~16%, 成茶品质优,其中,温度为25℃,含水量为14~15%,品质最优。在本发明 范围外,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成茶口感差,滋味 微带涩或者滋味单薄。
7、炒制提香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炒制提香的温度和炒制提香叶的含水 量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在12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10%,色 泽绿润,香气浓郁。
温度控制在14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9%,色 泽绿润,香气浓郁。
温度控制在16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8%,色 泽绿润,香气浓郁。
温度控制在10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在12—13%,色 泽尚绿,香气平和。
温度控制在18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在5—6%, 茶条碎断多不完整,色泽欠绿,香气带高火气。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120~160℃,含水量为8~10%, 成茶品质优。在本发明范围外,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会 导致成茶口感和外观变差。
8、远红外增香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远红外增香的温度和成品叶的含水量 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10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应控 制在7%,茶香浓郁和滋味鲜醇爽口。
温度13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应控 制在6%,香浓郁持久和滋味鲜醇爽口回甘。
温度7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在8—9%, 茶香较浓,滋味平和。
温度16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在 4—5%,茶香高火气,滋味焦糊味。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100~130℃,含水量为6~7%, 成茶品质优,其中,温度为130℃,含水量为6%,品质最优。在本发明范围 外,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成茶口感和外观变差。
实施例3摊晾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1、实验方法
本发明茶叶: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
对比茶叶:将实施例1所述方法摊晾步骤省去,制备茶叶。
取上述两种绿茶,观察其外形和色泽,用开水冲泡,观察其汤色、香气 和叶底,品尝其滋味。
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本发明绿茶和对比茶叶的特性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摊晾工艺可以有效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 增加口感舒适度,提高茶叶香气,提高茶条外形美观度。
综上,本发明在成型工艺和提香工艺之间增加摊晾工艺,可以有效增加 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提高茶叶香气,增加口感舒适度。同时,本发 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