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87130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83171.8

申请日:

20130516

公开号:

CN103222513B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吴光伦

发明人:

吴光伦

地址:

611530 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天庆街107号附77号

优先权:

CN201310183171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高峡;张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摊青:取新鲜茶叶,摊放5~10h,得含水量为60~70%的鲜叶;(2)杀青:取步骤(1)处理后的鲜叶杀青,得含水量为55~60%的杀青叶;(3)二次杀青:微波补杀步骤(2)的杀青叶,得含水量为50~55%的二次杀青叶;(4)成型:取步骤(3)所得二次杀青叶成型,得含水量为25~35%的成型叶;(5)摊晾:取步骤(4)的成型叶,摊晾得含水量为14~16%的摊晾叶;(6)炒制提香;(7)远红外增香,即可。本发明还公开了前述方法制备的高香型绿茶。本发明绿茶品质优良,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摊青:取新鲜茶叶,摊放5~10h,得含水量为60~70%的鲜叶;(2)杀青:取步骤(1)处理后的鲜叶杀青,所述杀青采用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的温度为190~280℃,杀青的时间为5~9min,得含水量为55~57%的杀青叶;(3)二次杀青:微波补杀步骤(2)的杀青叶,所述二次杀青的温度105~125℃,杀青时间为5~10分钟,得含水量为50~52%的二次杀青叶;(4)成型:取步骤(3)所得二次杀青叶成型,得含水量为25~35%的成型叶;所述成型的工艺如下:a、揉捻:取步骤(3)所得二次杀青叶,用揉茶机揉捻,加压方式为空压4~7分钟、轻压5~9分钟、中压6~10分钟、空压5~9分钟;b、做型:用理条机做形,温度为90~110℃,时间为20~28min;(5)摊晾:取步骤(4)的成型叶,摊晾,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65~70%,摊晾时间为18~26小时,得含水量为14~16%的摊晾叶;(6)炒制提香:取摊晾叶,用炒制机炒制提香,炒制提香的温度为120~160℃,时间为10~18min,得含水率为8~10%的炒制提香叶;(7)远红外增香:取炒制提香叶,远红外增香,远红外增香的温度为100~130℃,时间3~5min,得茶叶含水率为6~7%,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摊放时间为7.5h,鲜叶的含水量为63~6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摊放的温度为17~26℃,相对湿度为50~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a步骤加压方式为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压10分钟、空压9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摊晾的温度为25℃,摊晾叶的含水量为14~15%。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高香型绿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生产的最主要茶类,年产量114万吨,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 81%,产量位居六大茶类之首。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云南、贵州、 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西、福建为我国的绿茶主 产省份。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较好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茶多酚, 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天然营养成分。这些天然营养 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 及。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 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

在传统茶叶中,绿茶以其清汤绿叶的鲜爽品质备受人们的喜爱,但是, 由于绿茶中含有较多苦涩味的酯型茶多酚及咖啡碱类物质,苦涩味较重,口 感不佳,香气不高。

为了提高茶叶香气,改善口感,传统方法是对茶叶进行遮阳处理、多施 肥料、鲜叶进行适当摊放、使用蒸汽进行杀青、传统方法揉捻、烘干机干燥, 但是效果不好。目前,也有报道采用与乌龙茶类似的工艺,即在杀青之前, 采取摇青等发酵工艺处理,通过发酵促使鲜叶内芳香物质,氨基酸,茶多酚, 糖类物质间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生化、理化反应,生成独特的天然的花 果香,密香,兰香等香气物质(王灵均等,“高香绿茶工艺的研究”,茶叶通讯 2007年3月第34卷第1期)。但是,该方法的工序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高香型绿茶制备方法。

本发明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摊青:取新鲜茶叶,摊放5~10h,得含水量为60~70%的鲜叶;

(2)杀青:取步骤(1)处理后的鲜叶杀青,得含水量为55~60%的杀 青叶;

(3)二次杀青:微波补杀步骤(2)的杀青叶,得含水量为50~55%的 二次杀青叶;

(4)成型:取步骤(3)所得二次杀青叶成型,得含水量为25~35%的 成型叶;

(5)摊晾:取步骤(4)的成型叶,摊晾,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 为65~70%,摊晾时间为18~26小时,得含水量为14~16%的摊晾叶;

(6)炒制提香:取摊晾叶,用炒制机炒制提香,得含水率为8~10%的 炒制提香叶;

(7)远红外增香:取炒制提香叶,远红外增香,得茶叶含水率为6~7%, 即可。

微波补杀,是指采用微波杀青机进行二次杀青。

步骤(1)中,摊放时间为7.5h,鲜叶的含水量为63~66%。

步骤(1)中,所述摊放的温度为17~26℃,相对湿度为50~65%。

步骤(2)中,所述杀青叶的含水量为55~57%。

步骤(2)中,所述杀青采用筒式杀青机杀青,杀青的温度为190~280℃, 杀青的时间为5~9min。

步骤(3)中,所述二次杀青叶的含水量为50~52%。

步骤(3)中,所述二次杀青的温度105~125℃,杀青时间为5~10分钟。

步骤(4)中,所述成型叶的含水量为25~35%。

步骤(4)所述成型的工艺如下:

a、揉捻:取步骤(3)所得二次杀青叶,用揉茶机揉捻,加压方式为空 压4~7分钟、轻压5~9分钟、中压6~10分钟、空压5~9分钟;

b、做型:用理条机做形,温度为90~110℃,时间为20~28min。

所述步骤a中,加压方式为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压10分钟、空 压9分钟。

步骤(5)中,温度为25℃,摊晾叶的含水量为14~15%。

步骤(6)中,炒制提香的温度为120~160℃,时间为10~18min。

步骤(7)中,远红外增香的温度为100~130℃,时间3~5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所述方法制备的高香型绿茶。

本发明方法在成型工艺和提香工艺之间增加摊晾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绿 茶的香气,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制备的绿茶外形茶条紧直匀齐、 色泽绿油润、高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回甘、汤色绿明亮、叶底嫩绿匀 亮,品质优良,同时,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简单,成本低廉,市场应用前景 良好。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 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材料和仪器:

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名选131、名选311等良种茶树, 鲜叶标准包括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等新鲜茶叶, 采摘时间为3月至9月;

实施例1本发明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1、鲜叶采摘: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名选131、名选311等良种茶树, 鲜叶标准包括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等新鲜茶叶。

2、摊青:鲜叶摊放于摊青室内,摊放厚度为4cm~9cm,通过空调设备 控制室内温度在17-26℃,通过除湿机控制相对湿度在50%-65%,摊放时间 7.5小时,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3%~66%。

3、杀青:用滚筒连续杀青机(ST60Q型)杀青,转速25~35转/分钟, 温度控制在28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55%~60%, 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微波杀青机。

4、二次杀青(微波补杀):杀青叶进入微波杀青机(6CSW60型)杀青, 温度控制在12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叶含 水量控制在50%~55%,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5、揉捻

采用揉茶机(6CR-65型)揉捻,转速28~38转/分钟,投叶量以松泡装 满茶叶揉桶为宜,加压方式为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压10分钟、空压 9分钟,揉时35分钟。

6、做形

采用多功能理条机(6CCB-80-12型)做形,投叶量2.5~4.5公斤,温度 控制住11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控制在25—30%。

7、摊晾

将茶叶放在摊凉架上,下面间断鼓冷风,厚度2.0—2.5厘米,控制温度 在25℃,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量控制在14—15%。

通过摊晾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提高茶叶香气,增加口感舒 适度。

8、炒制提香

采用龙井茶炒制机(TF6CCB-7801型)炒制做形提香,温度控制在120℃, 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10%。

9、远红外提香

在远红外提香机(DXUHW—10)中进行,温度130℃,转速22~30转 /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应控制在6%。

采用炒制机炒制做形提香、远红外组合调香两种方式,能彻底破坏茶叶 中残余酶活性,使茶叶充分干燥,促进茶叶香气成分和内含物的充分转化, 挥发低沸点芳香物质,显露高沸点芳香物质,促进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 多糖、咖啡碱等滋味主要组成物质充分转化和聚合。

上述方法制得的绿茶外形茶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油润、高香浓郁持久、 滋味鲜醇爽口回甘、汤色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

实施例2参数筛选实验

1、摊青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摊青时间和鲜叶含水量按照如下方式 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摊放时间5小时,鲜叶含水量在66%~70%,成茶香气高,滋味鲜爽。

摊放时间7.5小时,鲜叶含水量在63%~66%,成茶香气高而浓郁,滋 味鲜醇爽口回甘。

摊放时间10小时,鲜叶含水量在60%~63%,成茶香气高而浓郁,滋味 鲜醇爽口。

摊放时间2.5小时,鲜叶含水量达到75~78%,成茶香气不高,滋味不 鲜爽。

摊放时间12.5小时,鲜叶含水量达到55~59%,成茶香气不高,滋味淡 薄。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摊青时间为5~10h、鲜叶含水量为 60~70%时,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其中,摊青时间7.5h、鲜叶含水量为63~66% 时,成茶品质最好。在本发明范围外,摊放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鲜叶含水量 过高或者过低,所得成茶香气不高,滋味淡薄或不鲜爽。

2、杀青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杀青的温度、杀青时间和叶片含水量 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在19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57%~60%, 杀青叶叶质较柔软,叶色变暗,茶香发出。

温度控制在28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55%~57%, 杀青叶叶质柔软,叶色暗绿,茶香发出。

温度控制在15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67%以上,杀 青叶温度不能升到70℃以上,不能彻底破坏酶活性,出现红梗红叶而成为事 故茶。

温度控制在320℃,杀青时间5~9分钟,杀青叶含水量在48%以下,杀 青叶温度升到80℃以上,杀青叶被炒焦炒糊而成为次品茶或事故茶。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摊青温度为190~280℃、鲜叶含水量 为55~60%时,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其中,摊青温度为280℃、鲜叶含水量 为55~57%时,成茶品质最好。在本发明范围外,温度过低、含水量过高时 会出现红梗叶称为事故茶,温度过高、含水量过低时会炒焦炒糊而成为次品 茶。

3、二次杀青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二次杀青的温度、杀青时间和叶片含 水量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在10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 叶含水量控制在52%~55%,杀青叶叶质柔软,拆梗不断,失去光泽,叶色 暗绿,青气消失,茶香逸出。

温度控制在12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 叶含水量控制在50%~52%,杀青叶达到叶质柔软,拆梗不断,失去光泽, 叶色暗绿,青气消失,茶香浓郁。

温度控制在8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叶 含水量在65%以上,杀青叶叶质欠柔软,梗易拆断,叶色带光泽,带青气。

温度控制在145℃,上叶厚度1—2.5厘米,杀青时间5~10分钟,杀青 叶含水量控制在48%以下,杀青叶焦边焦糊,焦糊气逸出。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摊青温度为105~125℃、鲜叶含水量 为50~55%时,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其中,摊青温度为125℃、鲜叶含水量 为50~52%时,成茶品质最好。在本发明范围外,温度过高、含水量过低时 叶焦边焦糊,焦糊气逸出,温度过低、含水量过高时叶质欠柔软,梗易拆断, 叶色带光泽,带青气。

4、揉捻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揉捻的方式和时间按照如下方式调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茶叶装满揉桶,揉时20分钟,加压方式为空压4分钟、轻压5分钟、中 压6分钟、空压5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75~78%。

茶叶装满揉桶,揉时28分钟,加压方式为空压6分钟、轻压7分钟、中 压8分钟、空压7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78~82%。

茶叶装满揉桶,揉时35分钟,加压方式为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 压10分钟、空压9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82~85%。

茶叶装满揉桶,按空压2分钟、轻压4分钟、中压3分钟、空压4分钟 的原则加压,揉时13分钟,下桶时茶叶成条率50~58%。不利于后工序造 型。

茶叶装满揉桶,按空压8分钟、轻压12分钟、中压12分钟、空压10 分钟的原则加压,揉时42分钟,下桶时茶叶粘结成团,碎断多,茶叶损耗大, 成茶外形欠完整。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加压方式为空压4~7分钟、轻压5~ 9分钟、中压6~10分钟、空压5~9分钟,成条率较高,其中,加压方式为 空压7分钟、轻压9分钟、中压10分钟、空压9分钟,成条率较高。在本发 明范围外,揉捻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都会导致成条率低,外形差。

5、做形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做形的温度和成型叶的含水量按照如 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住9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控制在30—35%,茶 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润。

温度控制住11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控制在25—30%,茶 条紧直匀齐,色泽绿油润。

温度控制住7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在40—45%,茶条欠 紧直,色泽欠绿润。

温度控制住130℃,时间20—28分钟,下机含水量在18—23%,茶条碎 断较多欠完整,色泽带枯黄,欠绿润。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90~110℃,含水量为25~35%, 成茶品质优,其中,温度为110℃,含水量为25~30%,品质最优。在本发明 范围外,温度过高、含水量过低会导致茶条欠紧直、色泽欠绿润,温度过低、 含水量过高会导致茶条碎断较多欠完整、色泽带枯黄、欠绿润。

6、摊晾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摊晾的温度和摊晾叶的含水量按照如 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控制温度在20℃,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控制在15—16%,茶汤滋味鲜爽浓醇,口感舒适。

控制温度在25℃,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控制在14—15%,茶汤滋味鲜爽浓醇,口感舒适度好。

控制温度在15℃,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在18—20%,茶汤滋味微带涩,口感较差。

控制温度在30℃,控制相对湿度在65~70%。时间18—26小时,含水 量在10—12%,茶汤滋味淡薄,口感舒适度差。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20~25℃,含水量为14~16%, 成茶品质优,其中,温度为25℃,含水量为14~15%,品质最优。在本发明 范围外,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成茶口感差,滋味 微带涩或者滋味单薄。

7、炒制提香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炒制提香的温度和炒制提香叶的含水 量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控制在12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10%,色 泽绿润,香气浓郁。

温度控制在14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9%,色 泽绿润,香气浓郁。

温度控制在16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8%,色 泽绿润,香气浓郁。

温度控制在10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在12—13%,色 泽尚绿,香气平和。

温度控制在180℃,时间10—18钟,下机时茶叶含水率在5—6%, 茶条碎断多不完整,色泽欠绿,香气带高火气。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120~160℃,含水量为8~10%, 成茶品质优。在本发明范围外,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会 导致成茶口感和外观变差。

8、远红外增香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绿茶,除远红外增香的温度和成品叶的含水量 按照如下方式调节,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温度10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应控 制在7%,茶香浓郁和滋味鲜醇爽口。

温度13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应控 制在6%,香浓郁持久和滋味鲜醇爽口回甘。

温度7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在8—9%, 茶香较浓,滋味平和。

温度160℃,转速22~30转/分钟,时间3~5分钟,茶叶的含水率在 4—5%,茶香高火气,滋味焦糊味。

实验结果说明,在本发明范围内,温度为100~130℃,含水量为6~7%, 成茶品质优,其中,温度为130℃,含水量为6%,品质最优。在本发明范围 外,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成茶口感和外观变差。

实施例3摊晾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1、实验方法

本发明茶叶: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

对比茶叶:将实施例1所述方法摊晾步骤省去,制备茶叶。

取上述两种绿茶,观察其外形和色泽,用开水冲泡,观察其汤色、香气 和叶底,品尝其滋味。

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本发明绿茶和对比茶叶的特性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摊晾工艺可以有效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 增加口感舒适度,提高茶叶香气,提高茶条外形美观度。

综上,本发明在成型工艺和提香工艺之间增加摊晾工艺,可以有效增加 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提高茶叶香气,增加口感舒适度。同时,本发 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22251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03 CN 103222513 B (21)申请号 201310183171.8 (22)申请日 2013.05.16 A23F 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吴光伦 地址 611530 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天庆街 107 号附 77 号 (72)发明人 吴光伦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 张娟 CN 101606556 A,2009.12.23, CN 101953409 A,2011.01.26,说明书第1页 第 0003。

2、-0010 段 . CN 101548700 A,2009.10.07, 权利要求 1. CN 101904369 A,2010.12.08, 全文 . CN 101946832 A,2011.01.19, 权利要求 1. CN 101878824 A,2010.11.10, 全文 . JP 昭 57-181640 A,1982.11.09,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 摊青 : 取新鲜茶叶, 摊放 5 10h, 得含水量为6070%的鲜叶 ;(2) 杀青 : 取步 骤 (1) 处理后的。

3、鲜叶杀青, 得含水量为 55 60% 的杀青叶 ;(3) 二次杀青 : 微波补杀步骤 (2) 的杀 青叶, 得含水量为 50 55% 的二次杀青叶 ;(4) 成 型 : 取步骤 (3) 所得二次杀青叶成型, 得含水量为 25 35% 的成型叶 ;(5) 摊晾 : 取步骤 (4) 的成型 叶, 摊晾得含水量为 14 16% 的摊晾叶 ;(6) 炒制 提香 ;(7) 远红外增香, 即可。本发明还公开了前 述方法制备的高香型绿茶。 本发明绿茶品质优良, 制备方法简便, 成本低廉。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戴易兴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4、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222513 B CN 103222513 B 1/1 页 2 1.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它包括如下步骤 : (1) 摊青 : 取新鲜茶叶, 摊放 510h, 得含水量为 6070% 的鲜叶 ; (2) 杀青 : 取步骤 (1) 处理后的鲜叶杀青, 所述杀青采用筒式杀青机杀青, 杀青的温度 为 190280, 杀青的时间为 59min, 得含水量为 5557% 的杀青叶 ; (3) 二次杀青 : 微波补杀步骤 (2) 的杀青叶, 所述二次杀青的温度 105125, 杀青时间 为 5。

5、10 分钟, 得含水量为 5052% 的二次杀青叶 ; (4) 成型 : 取步骤 (3) 所得二次杀青叶成型, 得含水量为 2535% 的成型叶 ; 所述成型的 工艺如下 : a、 揉捻 : 取步骤 (3) 所得二次杀青叶, 用揉茶机揉捻, 加压方式为空压 47 分钟、 轻压 59 分钟、 中压 610 分钟、 空压 59 分钟 ; b、 做型 : 用理条机做形, 温度为 90110, 时间为 2028min ; (5) 摊晾 : 取步骤 (4) 的成型叶, 摊晾, 温度为 2025, 相对湿度为 6570%, 摊晾时间为 1826 小时, 得含水量为 1416% 的摊晾叶 ; (6) 炒制提。

6、香 : 取摊晾叶, 用炒制机炒制提香, 炒制提香的温度为 120160, 时间为 1018min, 得含水率为 810% 的炒制提香叶 ; (7) 远红外增香 : 取炒制提香叶, 远红外增香, 远红外增香的温度为 100130, 时间 35min, 得茶叶含水率为 67%, 即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1) 中, 摊放时间为 7.5h, 鲜叶的含 水量为 6366%。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1) 中, 摊放的温度为 1726, 相对 湿度为 506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7、步骤 (4) 中 a 步骤加压方式为空压 7 分钟、 轻压 9 分钟、 中压 10 分钟、 空压 9 分钟。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5) 中, 所述摊晾的温度为 25, 摊 晾叶的含水量为 1415%。 6. 权利要求 15 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高香型绿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22513 B 2 1/7 页 3 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备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绿茶, 是中国生产的最主要茶类, 年产量 114 万吨, 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 81%, 产量 位居。

8、六大茶类之首。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 云南、 贵州、 四川、 江西、 安徽、 浙江、 江 苏、 湖南、 湖北、 广西、 福建为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绿茶, 又称不发酵茶, 较好的保留了鲜叶 的天然物质, 含有茶多酚, 儿茶素, 叶绿素, 咖啡碱, 氨基酸, 维生素等天然营养成分。 这些天 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 防癌、 抗癌、 杀菌、 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 为其他茶类所不及。绿茶是 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 杀灭了各种氧化酶, 保持了茶叶绿色, 然后经揉捻、 干燥而 制成。 0003 在传统茶叶中, 绿茶以其清汤绿叶的鲜爽品质备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 由于绿茶中 含有较多苦涩味的酯型茶。

9、多酚及咖啡碱类物质, 苦涩味较重, 口感不佳, 香气不高。 0004 为了提高茶叶香气, 改善口感, 传统方法是对茶叶进行遮阳处理、 多施肥料、 鲜叶 进行适当摊放、 使用蒸汽进行杀青、 传统方法揉捻、 烘干机干燥, 但是效果不好。目前, 也有 报道采用与乌龙茶类似的工艺, 即在杀青之前, 采取摇青等发酵工艺处理, 通过发酵促使鲜 叶内芳香物质, 氨基酸, 茶多酚, 糖类物质间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生化、 理化反应, 生成 独特的天然的花果香, 密香, 兰香等香气物质 (王灵均等,“高香绿茶工艺的研究” , 茶叶通讯 2007 年 3 月第 34 卷第 1 期) 。但是, 该方法的工序复杂, 。

10、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高香型绿茶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它包括如下步骤 : 0007 (1) 摊青 : 取新鲜茶叶, 摊放 5 10h, 得含水量为 60 70% 的鲜叶 ; 0008 (2) 杀青 : 取步骤 (1) 处理后的鲜叶杀青, 得含水量为 55 60% 的杀青叶 ; 0009 (3) 二次杀青 : 微波补杀步骤 (2) 的杀青叶, 得含水量为 50 55% 的二次杀青叶 ; 0010 (4) 成型 : 取步骤 (3) 所得二次杀青叶成型, 得含水量为 25 35% 的成型叶 ; 0011 (5) 摊晾 : 取。

11、步骤 (4) 的成型叶, 摊晾, 温度为 20 25, 相对湿度为 65 70%, 摊 晾时间为 18 26 小时, 得含水量为 14 16% 的摊晾叶 ; 0012 (6) 炒制提香 : 取摊晾叶, 用炒制机炒制提香, 得含水率为 8 10% 的炒制提香叶 ; 0013 (7) 远红外增香 : 取炒制提香叶, 远红外增香, 得茶叶含水率为 6 7%, 即可。 0014 微波补杀, 是指采用微波杀青机进行二次杀青。 0015 步骤 (1) 中, 摊放时间为 7.5h, 鲜叶的含水量为 63 66%。 0016 步骤 (1) 中, 所述摊放的温度为 17 26, 相对湿度为 50 65%。 00。

12、17 步骤 (2) 中, 所述杀青叶的含水量为 55 57%。 0018 步骤 (2) 中, 所述杀青采用筒式杀青机杀青, 杀青的温度为 190 280, 杀青的时 说 明 书 CN 103222513 B 3 2/7 页 4 间为 5 9min。 0019 步骤 (3) 中, 所述二次杀青叶的含水量为 50 52%。 0020 步骤 (3) 中, 所述二次杀青的温度 105 125, 杀青时间为 5 10 分钟。 0021 步骤 (4) 中, 所述成型叶的含水量为 25 35%。 0022 步骤 (4) 所述成型的工艺如下 : 0023 a、 揉捻 : 取步骤 (3) 所得二次杀青叶, 用揉。

13、茶机揉捻, 加压方式为空压 4 7 分钟、 轻压 5 9 分钟、 中压 6 10 分钟、 空压 5 9 分钟 ; 0024 b、 做型 : 用理条机做形, 温度为 90 110, 时间为 20 28min。 0025 所述步骤 a 中, 加压方式为空压 7 分钟、 轻压 9 分钟、 中压 10 分钟、 空压 9 分钟。 0026 步骤 (5) 中, 温度为 25, 摊晾叶的含水量为 14 15%。 0027 步骤 (6) 中, 炒制提香的温度为 120 160, 时间为 10 18min。 0028 步骤 (7) 中, 远红外增香的温度为 100 130, 时间 3 5min。 0029 本发。

14、明还提供了前所述方法制备的高香型绿茶。 0030 本发明方法在成型工艺和提香工艺之间增加摊晾工艺, 可以有效提高绿茶的香 气, 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 制备的绿茶外形茶条紧直匀齐、 色泽绿油润、 高香浓 郁持久、 滋味鲜醇爽口回甘、 汤色绿明亮、 叶底嫩绿匀亮, 品质优良, 同时, 制备方法的工艺 步骤简单, 成本低廉, 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0031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 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003。

15、3 鲜叶 : 采自福鼎大白茶、 福选 9 号、 名选 131、 名选 311 等良种茶树, 鲜叶标准包括 一芽一叶、 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等新鲜茶叶, 采摘时间为 3 月至 9 月 ; 0034 实施例 1 本发明高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0035 1、 鲜叶采摘 : 鲜叶采自福鼎大白茶、 名选 131、 名选 311 等良种茶树, 鲜叶标准包括 一芽一叶、 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等新鲜茶叶。 0036 2、 摊青 : 鲜叶摊放于摊青室内, 摊放厚度为 4cm 9cm, 通过空调设备控制室内温 度在17-26, 通过除湿机控制相对湿度在50%-65%, 摊放时间7.5小时。

16、, 鲜叶含水量控制在 63% 66%。 0037 3、 杀青 : 用滚筒连续杀青机 (ST60Q 型) 杀青, 转速 25 35 转 / 分钟, 温度控制在 280, 杀青时间 5 9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 55% 60%, 出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 微波杀青机。 0038 4、 二次杀青 (微波补杀) : 杀青叶进入微波杀青机 (6CSW60 型) 杀青, 温度控制在 125, 上叶厚度 12.5 厘米, 杀青时间 5 10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 50% 55%, 出 叶后经输送震动槽输送到摊凉架上鼓风冷却。 0039 5、 揉捻 0040 采用揉茶机 (6CR-65 型) 揉捻。

17、, 转速 28 38 转 / 分钟, 投叶量以松泡装满茶叶揉 说 明 书 CN 103222513 B 4 3/7 页 5 桶为宜, 加压方式为空压 7 分钟、 轻压 9 分钟、 中压 10 分钟、 空压 9 分钟, 揉时 35 分钟。 0041 6、 做形 0042 采用多功能理条机 (6CCB-80-12 型)做形, 投叶量 2.5 4.5 公斤, 温度控制住 110, 时间 2028 分钟, 下机含水量控制在 2530%。 0043 7、 摊晾 0044 将茶叶放在摊凉架上, 下面间断鼓冷风, 厚度 2.02.5 厘米, 控制温度在 25, 相 对湿度在 65 70%, 时间 1826 。

18、小时, 含水量控制在 1415%。 0045 通过摊晾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 提高茶叶香气, 增加口感舒适度。 0046 8、 炒制提香 0047 采用龙井茶炒制机 (TF6CCB-7801 型) 炒制做形提香, 温度控制在 120, 时间 10 18 钟, 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 10%。 0048 9、 远红外提香 0049 在远红外提香机 (DXUHW10) 中进行, 温度 130, 转速 22 30 转 / 分钟, 时间 3 5 分钟, 茶叶的含水率应控制在 6%。 0050 采用炒制机炒制做形提香、 远红外组合调香两种方式, 能彻底破坏茶叶中残余酶 活性, 使茶叶充分干燥, 。

19、促进茶叶香气成分和内含物的充分转化, 挥发低沸点芳香物质, 显 露高沸点芳香物质, 促进茶多酚、 儿茶素、 氨基酸、 多糖、 咖啡碱等滋味主要组成物质充分转 化和聚合。 0051 上述方法制得的绿茶外形茶条紧直匀齐、 色泽绿油润、 高香浓郁持久、 滋味鲜醇爽 口回甘、 汤色绿明亮、 叶底嫩绿匀亮。 0052 实施例 2 参数筛选实验 0053 1、 摊青 0054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摊青时间和鲜叶含水量按照如下方式调节, 其 余条件同实施例 1 : 0055 摊放时间 5 小时, 鲜叶含水量在 66% 70%, 成茶香气高, 滋味鲜爽。 0056 摊放时间7.5小时, 鲜叶含。

20、水量在63%66%, 成茶香气高而浓郁, 滋味鲜醇爽口回 甘。 0057 摊放时间 10 小时, 鲜叶含水量在 60% 63%, 成茶香气高而浓郁, 滋味鲜醇爽口。 0058 摊放时间 2.5 小时, 鲜叶含水量达到 75 78%, 成茶香气不高, 滋味不鲜爽。 0059 摊放时间 12.5 小时, 鲜叶含水量达到 55 59%, 成茶香气不高, 滋味淡薄。 0060 实验结果说明, 在本发明范围内, 摊青时间为510h、 鲜叶含水量为6070%时, 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 其中, 摊青时间 7.5h、 鲜叶含水量为 63 66% 时, 成茶品质最好。在 本发明范围外, 摊放时间过短或者过长, 。

21、鲜叶含水量过高或者过低, 所得成茶香气不高, 滋 味淡薄或不鲜爽。 0061 2、 杀青 0062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杀青的温度、 杀青时间和叶片含水量按照如下 方式调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 1 : 0063 温度控制在 190, 杀青时间 5 9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在 57% 60%, 杀青叶叶质 较柔软, 叶色变暗, 茶香发出。 说 明 书 CN 103222513 B 5 4/7 页 6 0064 温度控制在 280, 杀青时间 5 9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在 55% 57%, 杀青叶叶质 柔软, 叶色暗绿, 茶香发出。 0065 温度控制在150, 杀青时间59分钟。

22、, 杀青叶含水量在67%以上, 杀青叶温度不 能升到 70以上, 不能彻底破坏酶活性, 出现红梗红叶而成为事故茶。 0066 温度控制在320, 杀青时间59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在48%以下, 杀青叶温度升 到 80以上, 杀青叶被炒焦炒糊而成为次品茶或事故茶。 0067 实验结果说明, 在本发明范围内, 摊青温度为 190 280、 鲜叶含水量为 55 60% 时, 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 其中, 摊青温度为 280、 鲜叶含水量为 55 57% 时, 成茶品 质最好。 在本发明范围外, 温度过低、 含水量过高时会出现红梗叶称为事故茶, 温度过高、 含 水量过低时会炒焦炒糊而成为次品茶。 00。

23、68 3、 二次杀青 0069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二次杀青的温度、 杀青时间和叶片含水量按照 如下方式调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 1 : 0070 温度控制在 105, 上叶厚度 12.5 厘米, 杀青时间 5 10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 控制在 52% 55%, 杀青叶叶质柔软, 拆梗不断, 失去光泽, 叶色暗绿, 青气消失, 茶香逸出。 0071 温度控制在 125, 上叶厚度 12.5 厘米, 杀青时间 5 10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 控制在 50% 52%, 杀青叶达到叶质柔软, 拆梗不断, 失去光泽, 叶色暗绿, 青气消失, 茶香浓 郁。 0072 温度控制在 85,。

24、 上叶厚度 12.5 厘米, 杀青时间 5 10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在 65% 以上, 杀青叶叶质欠柔软, 梗易拆断, 叶色带光泽, 带青气。 0073 温度控制在 145, 上叶厚度 12.5 厘米, 杀青时间 5 10 分钟, 杀青叶含水量 控制在 48% 以下, 杀青叶焦边焦糊, 焦糊气逸出。 0074 实验结果说明, 在本发明范围内, 摊青温度为 105 125、 鲜叶含水量为 50 55% 时, 制备的成茶品质较好, 其中, 摊青温度为 125、 鲜叶含水量为 50 52% 时, 成茶品 质最好。在本发明范围外, 温度过高、 含水量过低时叶焦边焦糊, 焦糊气逸出, 温度过低、 含 。

25、水量过高时叶质欠柔软, 梗易拆断, 叶色带光泽, 带青气。 0075 4、 揉捻 0076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揉捻的方式和时间按照如下方式调节, 其余条 件同实施例 1 : 0077 茶叶装满揉桶, 揉时 20 分钟, 加压方式为空压 4 分钟、 轻压 5 分钟、 中压 6 分钟、 空 压 5 分钟, 下桶时茶叶成条率 75 78%。 0078 茶叶装满揉桶, 揉时 28 分钟, 加压方式为空压 6 分钟、 轻压 7 分钟、 中压 8 分钟、 空 压 7 分钟, 下桶时茶叶成条率 78 82%。 0079 茶叶装满揉桶, 揉时 35 分钟, 加压方式为空压 7 分钟、 轻压 。

26、9 分钟、 中压 10 分钟、 空压 9 分钟, 下桶时茶叶成条率 82 85%。 0080 茶叶装满揉桶, 按空压 2 分钟、 轻压 4 分钟、 中压 3 分钟、 空压 4 分钟的原则加压, 揉时 13 分钟, 下桶时茶叶成条率 50 58%。不利于后工序造型。 0081 茶叶装满揉桶, 按空压 8 分钟、 轻压 12 分钟、 中压 12 分钟、 空压 10 分钟的原则加 压, 揉时 42 分钟, 下桶时茶叶粘结成团, 碎断多, 茶叶损耗大, 成茶外形欠完整。 说 明 书 CN 103222513 B 6 5/7 页 7 0082 实验结果说明, 在本发明范围内, 加压方式为空压 4 7 分。

27、钟、 轻压 5 9 分钟、 中 压 6 10 分钟、 空压 5 9 分钟, 成条率较高, 其中, 加压方式为空压 7 分钟、 轻压 9 分钟、 中压 10 分钟、 空压 9 分钟, 成条率较高。在本发明范围外, 揉捻时间过短或者过长, 都会导 致成条率低, 外形差。 0083 5、 做形 0084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做形的温度和成型叶的含水量按照如下方式调 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 1 : 0085 温度控制住 90, 时间 2028 分钟, 下机含水量控制在 3035%, 茶条紧直匀齐, 色泽绿润。 0086 温度控制住110, 时间2028分钟, 下机含水量控制在2530%。

28、, 茶条紧直匀齐, 色泽绿油润。 0087 温度控制住 70, 时间 2028 分钟, 下机含水量在 4045%, 茶条欠紧直, 色泽欠 绿润。 0088 温度控制住 130, 时间 2028 分钟, 下机含水量在 1823%, 茶条碎断较多欠完 整, 色泽带枯黄, 欠绿润。 0089 实验结果说明, 在本发明范围内, 温度为 90 110, 含水量为 25 35%, 成茶品 质优, 其中, 温度为 110, 含水量为 25 30%, 品质最优。在本发明范围外, 温度过高、 含 水量过低会导致茶条欠紧直、 色泽欠绿润, 温度过低、 含水量过高会导致茶条碎断较多欠完 整、 色泽带枯黄、 欠绿润。。

29、 0090 6、 摊晾 0091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摊晾的温度和摊晾叶的含水量按照如下方式调 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 1 : 0092 控制温度在 20, 控制相对湿度在 65 70%。时间 1826 小时, 含水量控制在 1516%, 茶汤滋味鲜爽浓醇, 口感舒适。 0093 控制温度在 25, 控制相对湿度在 65 70%。时间 1826 小时, 含水量控制在 1415%, 茶汤滋味鲜爽浓醇, 口感舒适度好。 0094 控制温度在 15, 控制相对湿度在 65 70%。时间 1826 小时, 含水量在 18 20%, 茶汤滋味微带涩, 口感较差。 0095 控制温度在 3。

30、0, 控制相对湿度在 65 70%。时间 1826 小时, 含水量在 10 12%, 茶汤滋味淡薄, 口感舒适度差。 0096 实验结果说明, 在本发明范围内, 温度为 20 25, 含水量为 14 16%, 成茶品质 优, 其中, 温度为 25, 含水量为 14 15%, 品质最优。在本发明范围外, 温度过高或过低、 含水量过低或过高, 均会导致成茶口感差, 滋味微带涩或者滋味单薄。 0097 7、 炒制提香 0098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炒制提香的温度和炒制提香叶的含水量按照如 下方式调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 1 : 0099 温度控制在120, 时间1018钟, 下机时茶。

31、叶含水率控制在10%, 色泽绿润, 香气 浓郁。 0100 温度控制在 140, 时间 1018 钟, 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 9%, 色泽绿润, 香气 说 明 书 CN 103222513 B 7 6/7 页 8 浓郁。 0101 温度控制在 160, 时间 1018 钟, 下机时茶叶含水率控制在 8%, 色泽绿润, 香气 浓郁。 0102 温度控制在100, 时间1018钟, 下机时茶叶含水率在1213%, 色泽尚绿, 香气 平和。 0103 温度控制在 180, 时间 1018 钟, 下机时茶叶含水率在 56%, 茶条碎断多不完 整, 色泽欠绿, 香气带高火气。 0104 实验结果说明,。

32、 在本发明范围内, 温度为 120 160, 含水量为 8 10%, 成茶品 质优。在本发明范围外, 温度过高或过低、 含水量过低或过高, 均会导致成茶口感和外观变 差。 0105 8、 远红外增香 0106 按照实施例 1 的方法制备绿茶, 除远红外增香的温度和成品叶的含水量按照如下 方式调节, 其余条件同实施例 1 : 0107 温度 100, 转速 22 30 转 / 分钟, 时间 3 5 分钟, 茶叶的含水率应控制在 7%, 茶香浓郁和滋味鲜醇爽口。 0108 温度 130, 转速 22 30 转 / 分钟, 时间 3 5 分钟, 茶叶的含水率应控制在 6%, 香浓郁持久和滋味鲜醇爽口。

33、回甘。 0109 温度 70, 转速 22 30 转 / 分钟, 时间 3 5 分钟, 茶叶的含水率在 89%, 茶香 较浓, 滋味平和。 0110 温度 160, 转速 22 30 转 / 分钟, 时间 3 5 分钟, 茶叶的含水率在 45%, 茶 香高火气, 滋味焦糊味。 0111 实验结果说明, 在本发明范围内, 温度为 100 130, 含水量为 6 7%, 成茶品质 优, 其中, 温度为 130, 含水量为 6%, 品质最优。在本发明范围外, 温度过高或过低、 含水量 过低或过高, 均会导致成茶口感和外观变差。 0112 实施例 3 摊晾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0113 1、 实验方法。

34、 0114 本发明茶叶 : 按照实施例 1 所述方法制备 ; 0115 对比茶叶 : 将实施例 1 所述方法摊晾步骤省去, 制备茶叶。 0116 取上述两种绿茶, 观察其外形和色泽, 用开水冲泡, 观察其汤色、 香气和叶底, 品尝 其滋味。 0117 2、 实验结果 0118 实验结果如下表 1 所示 : 0119 表 1 本发明绿茶和对比茶叶的特性比较 0120 说 明 书 CN 103222513 B 8 7/7 页 9 0121 由表 1 可以看出, 摊晾工艺可以有效增加茶汤滋味的鲜爽度和浓醇度, 增加口感 舒适度, 提高茶叶香气, 提高茶条外形美观度。 0122 综上, 本发明在成型工艺和提香工艺之间增加摊晾工艺, 可以有效增加茶汤滋味 的鲜爽度和浓醇度, 提高茶叶香气, 增加口感舒适度。同时, 本发明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说 明 书 CN 103222513 B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