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87129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620406.5

申请日:

20171128

公开号:

CN208258627U

公开日:

201812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5/02

主分类号:

A01G25/02

申请人:

张焜奇

发明人:

张焜奇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843号

优先权:

CN201721620406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属于农业灌溉装置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盛纳桶、活动架、箱体、齿轮加速机构、齿轮动力机构、注液泵、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盛纳桶在活动架的空腔中,箱体的空腔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箱体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箱体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液泵、多通阀和多个雾化喷头;箱体内安装有两组齿轮啮合装置和两组齿轮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纳桶、活动架、箱体、齿轮加速机构、齿轮动力机构、注液泵、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所述的盛纳桶在活动架的空腔中,盛纳桶的出液口插入在活动架下端的通孔中,盛纳桶的出液口处密封有一层密封膜;所述的箱体的上端壁上设有两滑轨,所述的活动架的两侧设有多对槽轮,所述的滑轨嵌在槽轮的环形导向槽中;所述的滑轨与两限位板的中间位置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板外端顶在最上一对槽轮的底部,所述的滑轨上设有一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限位板的内端顶在定位板的下端,所述的定位板的上端与第一导向杆连接,所述的定位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五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杆上端穿过固定板的导向孔与一导向销轴连接,所述的滑轨与杠杆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杠杆的内端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的导向销轴嵌在杠杆的导向孔中;所述的活动架的两侧壁上分别与一双面齿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设有一推板;所述的箱体上端的壁上设有两齿条孔,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穿过箱体上端壁上的齿条孔;所述的箱体设有一空腔,箱体的空腔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将箱体的空腔分为三部分,所述的箱体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分别与隔板铰接,内端各自设有一导向孔,外端分别与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铰接;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两侧齿条面分别与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一通孔,曲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连接;所述的箱体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液泵、多通阀和多个雾化喷头;所述的箱体一端的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雾化喷头一端穿过箱体一端壁上的通孔,两隔板之间安装有连接轴,所述的雾化喷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所述的第二耳板与连接轴铰接,第三耳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曲轴的弯曲部分铰接;所述的注液泵包括泵体、软管、中心架和多个挤压轮;所述的泵体通过第三连接板与两隔板连接,泵体上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的泵体圆柱形空腔的圆心处设有一通孔,所述的泵体圆心处的通孔与泵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泵轴的一端穿入泵体圆形空腔内与中心架的中间位置连接,另一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中心架与多个挤压轮的圆心处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箱体另一端两侧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出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主动锥齿轮连接;所述的泵体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的软管的一端由进液孔进入,由出液孔穿出,软管紧贴在泵体圆形空腔的壁上;所述的箱体的上端壁设有一通孔,导液管上端穿过箱体的上端壁上的通孔,下端通过管道与软管、多通阀、雾化喷头顺序连接;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有两组齿轮啮合装置和两组齿轮分离装置;所述的齿轮啮合装置包括导向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L形钩、复位杆和驱动板,所述的导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所述的延伸板设有导向销轴,所述的两个导向销轴分别嵌在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导向孔内,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一滑道,所述的导向板穿过滑道上的滑道孔,所述的导向板上套有第一压板,所述的导向板的下端与第二压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第四压缩弹簧连接,两驱动板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所述的隔板铰接,所述的L形钩的一端与箱体的侧壁为可转动连接,下端钩在第二压板的下端;所述的L形钩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箱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向杆,内端插入在复位杆的方形导向孔内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孔底连接;所述的驱动板和复位杆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向销轴,驱动板和复位杆的导向销轴嵌在L形钩的导向孔内;所述的复位杆上设有一环形滑道,复位杆的环形滑道内嵌有环形滑块,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两L形通孔,拨板的一端穿过L形通孔与环形滑块连接;所述的齿轮分离装置包括铰接板、定位块、第三导向杆、挡板、外套筒和第四导向杆;所述的箱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导向杆,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设有一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三导向杆插入在定位块的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与外壳体的壁通过第二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铰接板外端与定位块的一侧铰接,两铰接板的内端相铰接;所述的箱体的底板上安装有第四导向杆,插入在外套筒的方形导向孔中,所述的外套筒的上端与挡板连接,所述的挡板的两侧为倾斜面,所述的挡板与箱体的底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连接,两定位块压在挡板的上端;两个第四连接板的上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入齿轮和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下端分别与挡板连接;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通孔,拉板的一端穿过箱体侧壁上的通孔与挡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一卷簧;所述的第三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一卷簧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轴心与一第一L型杆的一端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隔板上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的第一L型杆的弯曲处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五齿轮的齿轮孔和第一L型杆弯曲处的通孔,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的轮齿相匹配;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一齿轮,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一侧齿条面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七齿轮,所述的曲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第七齿轮的齿轮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包括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十四齿轮、第十五齿轮、第十六齿轮和第二卷簧;所述的第十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二卷簧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八齿轮与第九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十二齿轮相匹配,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第十五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第十五齿轮的齿轮孔与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铰接,所述的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与第二L型杆的外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十五齿轮与第十六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八齿轮,所述的双面齿条另一侧的齿条面与第八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十六齿轮,两侧的第十六齿轮的齿轮孔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液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利用盛纳桶重力进行蓄力的喷液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或者林业作物育苗和成熟植物灌溉不一样,因为植物幼株根系和枝芽羸弱,因此承受不了灌溉和喷淋。因此现有的农林育苗必须采用喷淋设备,喷淋设备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喷淋,就是人工背驼水箱,用手压泵取液体喷淋,类似农药喷洒,另一种是电动设备喷淋,但是正如《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年11期《工厂化育苗温室喷淋设备控制系统的研制》中所述:育苗温室喷淋设备的控制系统多采用有触电开关,极易出现短路和漏电现象。该篇文献试图设计一种采用密封和安全电压供电的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但对于小型实验室或者珍贵苗圃这种非工业化育苗的场合,这种独立的密封电控系统缺乏实用价值,并且还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消耗能源。因此,本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利用盛纳桶自身重力转化为动力的喷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纳桶、活动架、箱体、齿轮加速机构、齿轮动力机构、注液泵、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所述的盛纳桶在活动架的空腔中,盛纳桶的出液口插入在活动架下端的通孔中,盛纳桶的出液口处密封有一层密封膜;所述的箱体的上端壁上设有两滑轨,所述的活动架的两侧设有多对槽轮,所述的滑轨嵌在槽轮的环形导向槽中;所述的滑轨与两限位板的中间位置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板外端顶在最上一对槽轮的底部,所述的滑轨上设有一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限位板的内端顶在定位板的下端,所述的定位板的上端与第一导向杆连接,所述的定位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五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杆上端穿过固定板的导向孔与一导向销轴连接,所述的滑轨与杠杆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杠杆的内端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的导向销轴嵌在杠杆的导向孔中;所述的活动架的两侧壁上分别与一双面齿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设有一推板;所述的箱体上端的壁上设有两齿条孔,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穿过箱体上端壁上的齿条孔;所述的箱体设有一空腔,箱体的空腔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将箱体的空腔分为三部分,所述的箱体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分别与隔板铰接,内端各自设有一导向孔,外端分别与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铰接;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两侧齿条面分别与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一通孔,曲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连接;所述的箱体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液泵、多通阀和多个雾化喷头;所述的箱体一端的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雾化喷头一端穿过箱体一端壁上的通孔,两隔板之间安装有连接轴,所述的雾化喷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所述的第二耳板与连接轴铰接,第三耳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曲轴的弯曲部分铰接;所述的注液泵包括泵体、软管、中心架和多个挤压轮;所述的泵体通过第三连接板与两隔板连接,泵体上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的泵体圆柱形空腔的圆心处设有一通孔,所述的泵体圆心处的通孔与泵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泵轴的一端穿入泵体圆形空腔内与中心架的中间位置连接,另一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中心架与多个挤压轮的圆心处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箱体另一端两侧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出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主动锥齿轮连接;所述的泵体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的软管的一端由进液孔进入,由出液孔穿出,软管紧贴在泵体圆形空腔的壁上;所述的箱体的上端壁设有一通孔,导液管上端穿过箱体的上端壁上的通孔,下端通过管道与软管、多通阀、雾化喷头顺序连接;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有两组齿轮啮合装置和两组齿轮分离装置;所述的齿轮啮合装置包括导向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L形钩、复位杆和驱动板,所述的导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所述的延伸板设有导向销轴,所述的两个导向销轴分别嵌在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导向孔内,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一滑道,所述的导向板穿过滑道上的滑道孔,所述的导向板上套有第一压板,所述的导向板的下端与第二压板连接,所述的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第四压缩弹簧连接,两驱动板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所述的隔板铰接,所述的L形钩的一端与箱体的侧壁为可转动连接,下端钩在第二压板的下端;所述的L形钩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箱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向杆,内端插入在复位杆的方形导向孔内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孔底连接;所述的驱动板和复位杆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向销轴,驱动板和复位杆的导向销轴嵌在L形钩的导向孔内;所述的复位杆上设有一环形滑道,复位杆的环形滑道内嵌有环形滑块,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两L形通孔,拨板的一端穿过L形通孔与环形滑块连接;所述的齿轮分离装置包括铰接板、定位块、第三导向杆、挡板、外套筒和第四导向杆;所述的箱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导向杆,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设有一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三导向杆插入在定位块的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与外壳体的壁通过第二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的铰接板外端与定位块的一侧铰接,两铰接板的内端相铰接;所述的箱体的底板上安装有第四导向杆,插入在外套筒的方形导向孔中,所述的外套筒的上端与挡板连接,所述的挡板的两侧为倾斜面,所述的挡板与箱体的底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连接,两定位块压在挡板的上端;两个第四连接板的上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入齿轮和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下端分别与挡板连接;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通孔,拉板的一端穿过箱体侧壁上的通孔与挡板连接。

上述的齿轮动力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一卷簧;所述的第三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一卷簧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轴心与一第一L型杆的一端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隔板上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的第一L型杆的弯曲处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五齿轮的齿轮孔和第一L型杆弯曲处的通孔,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的轮齿相匹配;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一齿轮,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一侧齿条面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七齿轮,所述的曲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第七齿轮的齿轮孔连接。

上述的齿轮加速机构包括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十四齿轮、第十五齿轮、第十六齿轮和第二卷簧;所述的第十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二卷簧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八齿轮与第九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十二齿轮相匹配,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第十五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第十五齿轮的齿轮孔与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铰接,所述的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与第二L型杆的外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十五齿轮与第十六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八齿轮,所述的双面齿条另一侧的齿条面与第八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十六齿轮,两侧的第十六齿轮的齿轮孔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盛液桶自身的重力转化为动力储存在卷簧中,无需人工驱动或使用电动机等动力机构驱动,避免了漏电触电的危险,并且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箱体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是齿轮啮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齿轮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齿轮加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中卷簧缓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为了便于叙述以图1为准,分为正面、背面和侧面,以视图中线为准,分为内外。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盛纳桶12、活动架11、箱体1、齿轮加速机构、齿轮动力机构、注液泵、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为了更好的展示内部结构,图1中间部分的外壳进行了拆除。图1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为了防止非相关人员破坏,具体使用的时候可以有(非必须)与操作环境相适应的外壳,外壳的结构和外观与本申请技术无关,在此不再累述。

所述的活动架11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空腔下端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盛纳桶12能够安装在活动架11的空腔中,盛纳桶12的出液口能够插入在活动架11下端的通孔中,盛纳桶12的出液口处密封有一层密封膜。

所述的盛纳桶12上设有一配重块,所述的配重块能够增加盛纳桶12的重量。

所述的箱体1的上端壁上设有两滑轨10,所述的活动架11的两侧设有多对槽轮13,所述的槽轮13设有环形导向槽,所述的滑轨10嵌在槽轮13的环形导向槽中。所述的滑轨10与两限位板14的中间位置为可转动连接,其实现形式可以为滑轨10上设有一销轴,限位板14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滑轨10上的销轴穿过限位板14上的通孔,从而限位板14能够绕销轴转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所有能够实现滑轨10与限位板14之间既能够连接,又能够相对转动的连接方式均可用与此,为了避免重复叙述,以下结构关系中所述的“可转动连接”均以此为准。所述的限位板14外端可以顶在最上一对槽轮13的底部,所述的滑轨10上设有一固定板65,所述的固定板65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限位板14的内端顶在定位板15的下端,所述的定位板15的上端与第一导向杆52连接,所述的定位板15与固定板65之间通过第五压缩弹簧16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杆52上端穿过固定板65的导向孔与一导向销轴连接,所述的滑轨10与杠杆53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杠杆53的内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一导向杆52的导向销轴嵌在杠杆53的长方形导向孔中。所述的杠杆53以与滑轨10可转动连接处为支点,内端到支点的距离小于外端到支点的距离。

静息状态下,也就是活动架11为空的时候,固定在滑轨10上的定位板15通过第五压缩弹簧16抵住限位板14的内端,从而阻挡槽轮13带动活动架11下滑。当盛纳桶12放入活动架11,人工按下杠杆53,杠杆53通过导向销轴带动第一导向杆52运动,第一导向杆52拉动第五压缩弹簧16带动定位板15向上运动,定位板15不再压在限位板14的上端,重力作用下,槽轮13按压限位板14转动,限位板14不再顶在槽轮13的下端,活动架11和盛纳桶12能够沿滑轨10向下运动。

所述的活动架11的两侧壁上分别与一双面齿条9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双面齿条9的下端设有一推板66,所述的双面齿条9为两侧都有齿的齿条。所述的箱体1上端的壁上设有两齿条孔,所述的双面齿条9的下端穿过箱体1上端壁上的齿条孔。

所述的箱体1设有一空腔,箱体1的空腔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将箱体1的空腔分为三部分,如图4所示,所述的箱体1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如图3所示,所述的两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为相对安装。

如图3、4、6所示,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包括第一齿轮27、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8、第四齿轮29、第五齿轮30、第六齿轮32、第七齿轮33和第一卷簧26。所述的第三齿轮28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齿轮28与第一卷簧26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卷簧26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27与第二齿轮25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25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27的直径,所述的第二齿轮25与第三齿轮28相啮合,所述的第二齿轮25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28的直径,所述的第四齿轮29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28的直径,所述的第四齿轮29轴心与一第一L型杆31的一端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隔板上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的第一L型杆31的弯曲处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五齿轮30的齿轮孔和第一L型杆31弯曲处的通孔,所述的第一L型杆31的另一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五齿轮30与第四齿轮29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齿轮29的直径大于第五齿轮30的直径,所述的第五齿轮30与第六齿轮32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六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五齿轮30的直径,所述的第七齿轮33与第六齿轮32相啮合,所述的第六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七齿轮33的直径。

如图3、4、7所示,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包括第八齿轮56、第九齿轮55、第十齿轮57、第十一齿轮58、第十二齿轮61、第十三齿轮60、第十四齿轮62、第十五齿轮63、第十六齿轮64和第二卷簧59。所述的第十齿轮57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十齿轮57与第二卷簧59的内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卷簧59的外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的第十齿轮57与第十一齿轮58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十一齿轮58的直径小于第十齿轮57的直径。所述的第八齿轮56与第九齿轮55同轴连接,所述的第九齿轮55的直径大于第八齿轮56的直径,所述的第九齿轮55与第十一齿轮58相啮合,所述的第九齿轮55的直径大于第十一齿轮58的直径。所述的第十齿轮57的直径大于第十二齿轮61的直径。第二L型杆67的弯曲处与所述的隔板铰接,所述的第十四齿轮62和第十五齿轮63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十四齿轮62和第十五齿轮63的齿轮孔与第二L型杆67的弯曲处铰接,所述的第十五齿轮63的直径大于第十四齿轮62的直径。所述的第十二齿轮61与第十三齿轮60同轴连接,所述的第十三齿轮60的直径大于第十二齿轮61的直径,所述的第十二齿轮61与第十三齿轮60与第二L型杆67的外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L型杆67的内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十三齿轮60与第十四齿轮62相啮合,所述的第十三齿轮60的直径大于第十四齿轮62的直径,所述的第十五齿轮63与第十六齿轮64相啮合,所述的第十五齿轮63的直径大于第十六齿轮64的直径。

如图4所示,所述的双面齿条9的一侧齿条面与第一齿轮27相啮合,另一侧的齿条面与第八齿轮56相啮合。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一通孔,曲轴2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1一端两侧的第七齿轮33的齿轮孔连接。

如图1、3所示,所述的箱体1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液泵、多通阀和多个雾化喷头17。为了更好地显示内部结构,图3所选取的俯视剖面避开了多通阀,所述的多通阀用于连接注液泵和多个雾化喷头17,其连接方式和内在结构为现有公知常识,在图中不再额外展示。所述的箱体1前壁上设有长方形通孔,所述的雾化喷头17一端穿过箱体1一端壁上的长方形通孔,两隔板之间安装有连接轴18,所述的雾化喷头17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所述的第二耳板与连接轴18铰接,第三耳板通过第二连接板19与曲轴2的弯曲部分铰接。当曲轴2转动时,能够使雾化喷头17沿连接轴18往复摆动。往复摆动的优点是,让苗木有吸收水分的时间,不会造成局部水分潴留而压塌幼苗或者冲击根系。

所述的注液泵包括泵体20、软管22、中心架24和多个挤压轮21。所述的泵体20通过第三连接板23与两隔板连接,泵体20上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的泵体20圆柱形空腔的圆心处设有一通孔,所述的泵体20圆心处的通孔与泵轴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泵轴的上端穿入泵体20圆形空腔内与中心架24的中间位置连接,下端与从动锥齿轮4连接,主动锥齿轮3与从动锥齿轮4相啮合。所述的中心架24包括与中间位置连接的多各分支,每个分支末端分别与一挤压轮21的圆心处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中心架24为Y字形,也可以通过其他多分支结构实现软管22的间断性积压。第二转动轴穿过隔板,所述的箱体1另一端两侧的第十六齿轮64的齿轮孔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主动锥齿轮3齿轮孔连接。所述的泵体20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的软管22的一端由进液孔进入,由出液孔穿出,软管22紧贴在泵体20圆柱形空腔的壁上,所述的软管22具有一定的弹性。优化方案中,所述的软管22直径不大于挤压轮21挤压面宽度。

所述的箱体1的上端壁设有一通孔,导液管5上端设有一盲孔,盲孔端的外壁上多个通孔与盲孔相通,导液管5带有盲孔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上端壁上的通孔。所述的导液管5可以突破盛纳桶12的出液口处的密封膜,盛纳桶12内的液体从导液管5通孔流入导液管5管路中。导液管5下端通过管道与软管22入口连接,软管22的出口与多通阀进液管连接,所述的雾化喷头17通过管道与多通阀的出液孔连接。

所述的箱体1内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有一套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

如图4、5所示,所述的齿轮啮合装置包括导向板34、第一压板38、第二压板6、L形钩36、复位杆37和驱动板35,所述的导向板34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所述的延伸板设有导向销轴,所述的两个导向销轴分别嵌在第一L型杆31和第二L型杆67的长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一滑道,所述的导向板34穿过滑道上的滑道孔。所述的导向板34上套有第一压板38,所述的导向板34的下端与第二压板6连接,所述的第一压板38与第二压板6之间通过第四压缩弹簧39连接,两驱动板35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所述的隔板铰接,驱动板35内端在所述的第一压板38下方,所述的L形钩36上端与箱体1的侧壁为可转动连接,下端钩在第二压板6的下端。所述的L形钩36上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箱体1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向杆42,所述的第二导向杆42的横截面成方形,所述的复位杆37的一端设有一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二导向杆42的一端插入在复位杆37的方形导向孔内通过第一压缩弹簧40与复位杆37的方形导向孔的孔底连接。所述的驱动板35外端和复位杆37内端分别设有一导向销轴,驱动板35和复位杆37的导向销轴嵌在L形钩36的长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复位杆37上设有一环形滑道,复位杆37的环形滑道内嵌有环形滑块41,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两L形通孔,拨板7的一端穿过L形通孔与环形滑块41连接,当拨板7转动到L形通孔的下端孔时,能够对复位杆37定位,从而能够使第二压板6进行复位。

如图4所示,所述的齿轮分离装置包括铰接板47、定位块48、第三导向杆44、挡板43、外套筒50和第四导向杆49。所述的箱体1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导向杆44,所述的定位块48的一端设有一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三导向杆44的形状与定位块48方形导向孔的形状相同,所述的第三导向杆44插入在定位块48的方形导向孔内,所述的定位块48的一端与箱体1的壁通过第二压缩弹簧45连接。所述的铰接板47外端与定位块48的内侧铰接,两铰接板47的内端相铰接。所述的箱体1的底板上安装有第四导向杆49,所述的外套筒50上设有一方形导向孔,所述的第四导向杆49与套筒的方形导向孔的形状相同,所述的第四导向杆49插入在外套筒50的方形导向孔中,所述的外套筒50的上端与挡板43下端连接,所述的挡板43的两侧为倾斜面,所述的挡板43与箱体1的底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51连接,两定位块48压在挡板43的上端,从而使第三压缩弹簧51压缩。所述的第一齿轮27和第八齿轮56各与一第四连接板46上端为可转动连接,两第四连接板46分别与挡板43下端连接。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长方形通孔,拉板8的一端穿过箱体1侧壁上的长方形通孔与挡板43连接。

操作流程如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盛纳桶12放置在活动架11的空腔中,人工按下杠杆53,杠杆53通过导向销轴带动第一导向杆52运动,第一导向杆52拉动第五压缩弹簧16带动定位板15向上运动,定位板15不再压在限位板14的上端,重力作用下,槽轮13按压限位板14转动,活动架11和盛纳桶12能够沿滑轨10向下运动。此时,双面齿条9分别与第一齿轮27和第八齿轮56相啮合,继而第一齿轮27带动第二齿轮25转动,第二齿轮25带动第三齿轮28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5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28的直径,因此,第二齿轮25能够带动第三齿轮28快速转动,第三齿轮28带动第一卷簧26收缩,第八齿轮56带动第九齿轮55转动,第九齿轮55带动第十一齿轮58转动,使第二卷簧59收缩。当双面齿条9上的推板66运动到第一压板38位置时,开始推压第一压板38,第一压板38沿导向板34运动压缩第四压缩弹簧39,当第一压板38运动到驱动板35的上端时,开始按压驱动板35,驱动板35转动通过导向销轴带动L形钩36转动,从而使L形钩36带动复位杆37沿第二导向杆42运动。当L形钩36转动时,L形钩36不再钩在第二压板6的底部,从而第四压缩弹簧39舒张,带动导向板34和第二压板6向下运动,使导向板34分别通过导向销轴带动两第一L型杆31转动,使第四齿轮29与第三齿轮28相啮合,使第十齿轮57与第十二齿轮61相啮合。当第二压板6运动到两铰接板47位置时,通过两铰接板47带动两定位块48压缩第二压缩弹簧45沿第三导向杆44运动,使两定位块48不再压在挡板43的上方,第三压缩弹簧51舒张使挡板43和外套筒50向上运动。挡板43通过第四连接板46分别带动第一齿轮27和第二齿轮25与第八齿轮56和第九齿轮55向上运动,使第二齿轮25与第三齿轮28脱离啮合,使第九齿轮55与第十齿轮57脱离啮合。此时,第一卷簧26带动第三齿轮28转动,第三齿轮28带动第四齿轮29转动,第四齿轮29带动第五齿轮30转动,由于第四齿轮29的直径大于第五齿轮30的直径,从而能够起到加速作用,第五齿轮30带动第六齿轮32转动,第六齿轮32带动第七齿轮33转动,由于第六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七齿轮33的直径,从而能够起到加速作用。第二卷簧59带动第十齿轮57转动,第十一齿轮依次通过第十二齿轮61、第十三齿轮60、第十四齿轮62、第十五齿轮63带动第十六齿轮64加速转动。所述的箱体1一端的两第七齿轮33带动曲轴2转动,曲轴2通过第二连接板19带动雾化喷头17沿连接轴18往复摆动。箱体1另一端的两第十六齿轮64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主动锥齿轮3,所述的主动锥齿轮3带动从动锥齿轮4转动,所述的从动锥齿轮4通过泵轴带动中心架24转动,中心架24通过挤压轮21不断的挤压软管22,将软管22中的液体挤压出去,挤压轮21碾过后的软管22恢复原形、形成真空,由此可将后面的液体抽吸进来,从而使液体由盛纳桶12中吸入,由雾化喷头17中喷出。推动拨板7,将拨板7转动到L形通孔的下端孔,对复位杆37定位,当将活动架11拉出复位时,双面齿条9上的推板66离开第一压板38,由于第四齿轮29和第十三齿轮60的重力作用,第四齿轮29与第三齿轮28脱离啮合,第十二齿轮61与第十齿轮57脱离啮合,第一L型杆31带动导向板34向上运动,导向板34带动第二压板6上升。将拨板7从L形通孔的下端孔拨出,由于第一压缩弹簧40复位,带动复位杆37运动,复位杆37通过导向销轴带动L形钩36转动,使L形钩36重新钩在第二压板6的底部。向下拉动拉板8,拉板8带动挡板43向下运动,由于挡板43两侧为倾斜面,从而能够使挡板43重新顶在定位块48的下端,复位结束。

当活动架11体积较大位置较高时,存在换桶不便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如图8和9所示,在活动架11的侧壁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活动架11上导向孔与滑道孔相贯通,所述的活动架11的导向孔内嵌有一挡杆68,所述的挡杆68挡在双面齿条9的上端。当需要更换盛纳桶12时,拉动挡杆68,挡杆68不再阻挡在双面齿条9的上端,转动杠杆53,杠杆53通过导向销轴带动第一导向杆52运动,第一导向杆52压缩第五压缩弹簧16带动定位板15运动,定位板15不再压在限位板14的上端,槽轮13按压限位板14,限位板14转动,从而不再阻挡槽轮13,活动架11和盛纳桶12能够沿滑轨10向下运动到箱体1的上端,降低其高度,从而便于更换盛纳桶。换桶结束后,向上推动活动架11,因为限位板14可以自由转动,当最上一个槽轮13超过限位板14水平时,放手,此时槽轮13卡在限位板14之上,换桶程序结束。实施例2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实施例用于小型实验室或者珍贵苗圃,也就是喷淋面积比较小的育苗场合,最佳使用方式是两个本实用新型装置对放,雾化喷头17相对的进行喷淋,以保证喷淋效果。

对于大型的育苗场合,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其具体结构就是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在箱体1的下端加装万向轮,箱体1的雾化喷头17相背对的侧壁加装扶手,也就是可以实现移动推进的功能,可以进行大面积育苗喷淋,相应的盛纳桶12的容积增加,并且相应的调整各个弹簧、齿轮规格,以实现移动式无动力育苗喷淋车的功能。

为了更好的控制卷簧缓慢释放,如图10和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还加装了两套卷簧缓速装置,所述的卷簧缓速装置包括擒纵轮77、摆动杆71、转动盘72和游丝76。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两通孔,隔板的两通孔分别与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其中一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三齿轮28连接,另一转动轴的一端与第十一齿轮58连接,两转动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单向轴承各与一第一驱动齿轮69连接,所述的隔板与第二驱动齿轮70的齿轮孔通过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69与第二驱动齿轮70相啮合,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69的直径大于第二驱动齿轮70的直径,所述的第二驱动齿轮70与擒纵轮77同轴连接,所述的摆动杆71与隔板铰接,摆动杆71的一端设有两驱动杆73,另一端设有一导向孔,所述的转动盘72的圆心处与隔板通过轴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盘72的非圆心处设有一驱动销轴75,所述的驱动销轴75嵌在摆动杆71的导向孔中,所述的摆动杆7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钉74,所述的限位钉74能够限制摆动杆71摆动的角度。

当第一卷簧26和第二卷簧59舒张时,分别带动第一驱动齿轮69转动,第一驱动齿轮69带动第二驱动齿轮70转动,第二驱动齿轮70带动擒纵轮77转动,由于摆动杆71与驱动杆73连接的一端的重量轻于另一端,因此,摆动杆71下端的驱动杆73与擒纵轮77接触,擒纵轮77的轮齿带动摆动杆71下端的驱动杆73运动,从而使摆动杆71转动,使上端的驱动杆73嵌入擒纵轮77的齿槽中,对擒纵轮77进行限位,摆动杆71转动通过驱动销轴75带动转动盘72转动,转动盘72带动游丝76转动,当擒纵轮77上端的驱动杆73嵌在擒纵轮77的齿槽中时,游丝76带动转动盘72反向转动,转动盘72通过驱动销轴75带动摆动杆71反向转动,从而使摆动杆71上端的驱动杆73离开擒纵轮77的齿槽,擒纵轮77再次转动,从而重复上述步骤,从而能够使第一卷簧36和第二卷簧31缓慢释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620406.5 (22)申请日 2017.11.28 (73)专利权人 张焜奇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 843号 (72)发明人 张焜奇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288 代理人 刘颖 (51)Int.Cl. A01G 25/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 喷淋装置, 。

2、属于农业灌溉装置技术领域, 其特征 在于: 包括盛纳桶、 活动架、 箱体、 齿轮加速机构、 齿轮动力机构、 注液泵、 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 离装置; 盛纳桶在活动架的空腔中, 箱体的空腔 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 箱体两侧的空腔内分别 各安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 箱体 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液泵、 多通阀和多个雾化 喷头; 箱体内安装有两组齿轮啮合装置和两组齿 轮分离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1页 CN 208258627 U 2018.12.21 CN 208258627 U 1.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其特征。

3、在于: 包括盛纳桶、 活动架、 箱体、 齿轮加速 机构、 齿轮动力机构、 注液泵、 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 所述的盛纳桶在活动架的空 腔中, 盛纳桶的出液口插入在活动架下端的通孔中, 盛纳桶的出液口处密封有一层密封膜; 所述的箱体的上端壁上设有两滑轨, 所述的活动架的两侧设有多对槽轮, 所述的滑轨嵌在 槽轮的环形导向槽中; 所述的滑轨与两限位板的中间位置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限位板外 端顶在最上一对槽轮的底部, 所述的滑轨上设有一固定板, 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一导向孔, 所述的限位板的内端顶在定位板的下端, 所述的定位板的上端与第一导向杆连接, 所述的 定位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五压缩弹簧连。

4、接, 所述的第一导向杆上端穿过固定板的导向孔 与一导向销轴连接, 所述的滑轨与杠杆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杠杆的内端设有一导向孔, 所 述的第一导向杆的导向销轴嵌在杠杆的导向孔中; 所述的活动架的两侧壁上分别与一双面 齿条的上端连接, 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设有一推板; 所述的箱体上端的壁上设有两齿条 孔, 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穿过箱体上端壁上的齿条孔; 所述的箱体设有一空腔, 箱体的空 腔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 将箱体的空腔分为三部分, 所述的箱体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 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 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分别与隔板铰接, 内端各自设有一导向孔, 外端分别与齿轮动力机。

5、构和齿轮加速机构铰接; 所述的双面齿条 的两侧齿条面分别与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隔板上设有 一通孔, 曲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连 接; 所述的箱体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液泵、 多通阀和多个雾化喷头; 所述的箱体一端的壁 上设有通孔, 所述的雾化喷头一端穿过箱体一端壁上的通孔, 两隔板之间安装有连接轴, 所 述的雾化喷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 所述的第二耳板与连接轴铰接, 第三耳 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曲轴的弯曲部分铰接; 所述的注液泵包括泵体、 软管、 中心架和多个挤 压轮; 所述的泵体通过第三连接板与两隔板连接, 。

6、泵体上设有圆柱形空腔, 所述的泵体圆柱 形空腔的圆心处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泵体圆心处的通孔与泵轴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泵轴 的一端穿入泵体圆形空腔内与中心架的中间位置连接, 另一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 主动锥 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中心架与多个挤压轮的圆心处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箱 体另一端两侧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出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主动 锥齿轮连接; 所述的泵体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 所述的软管的一端由进液孔进入, 由出液孔 穿出, 软管紧贴在泵体圆形空腔的壁上; 所述的箱体的上端壁设有一通孔, 导液管上端穿过 箱体的上端壁上的通孔, 下端通过管道与软管、 多通。

7、阀、 雾化喷头顺序连接; 所述的箱体内 安装有两组齿轮啮合装置和两组齿轮分离装置; 所述的齿轮啮合装置包括导向板、 第一压 板、 第二压板、 L形钩、 复位杆和驱动板, 所述的导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 所述的延伸 板设有导向销轴, 所述的两个导向销轴分别嵌在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导向孔内, 所述 的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一滑道, 所述的导向板穿过滑道上的滑道孔, 所述的导向板上套有第 一压板, 所述的导向板的下端与第二压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第四 压缩弹簧连接, 两驱动板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所述的隔板铰接, 所述的L形钩的一端与箱体的 侧壁为可转动连接, 下端钩在第二压板的下端。

8、; 所述的L形钩上设有一导向孔, 所述的箱体 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向杆, 内端插入在复位杆的方形导向孔内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 孔底连接; 所述的驱动板和复位杆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向销轴, 驱动板和复位杆的导向销 轴嵌在L形钩的导向孔内; 所述的复位杆上设有一环形滑道, 复位杆的环形滑道内嵌有环形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8258627 U 2 滑块, 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两L形通孔, 拨板的一端穿过L形通孔与环形滑块连 接; 所述的齿轮分离装置包括铰接板、 定位块、 第三导向杆、 挡板、 外套筒和第四导向杆; 所 述的箱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导向杆, 所述的定位。

9、块的一端设有一方形导向孔, 所述 的第三导向杆插入在定位块的方形导向孔内, 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与外壳体的壁通过第二 压缩弹簧连接; 所述的铰接板外端与定位块的一侧铰接, 两铰接板的内端相铰接; 所述的箱 体的底板上安装有第四导向杆, 插入在外套筒的方形导向孔中, 所述的外套筒的上端与挡 板连接, 所述的挡板的两侧为倾斜面, 所述的挡板与箱体的底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连接, 两 定位块压在挡板的上端; 两个第四连接板的上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 入齿轮和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 下端分别与挡板连接; 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 分别设有一通孔, 拉板的一端穿过箱体侧壁上的通孔与挡板连接。

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齿轮动 力机构包括第一齿轮、 第二齿轮、 第三齿轮、 第四齿轮、 第五齿轮、 第六齿轮、 第七齿轮和第 一卷簧; 所述的第三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一卷簧的内端连接, 所 述的第一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齿轮 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四齿轮轴心与一第一L型杆的一端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隔板 上设有第一转动轴, 所述的第一L型杆的弯曲处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第 五齿轮的齿轮孔和第一L型杆弯曲处的通孔, 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

11、, 所述的第 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三 齿轮的轮齿相匹配; 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一齿轮, 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一侧 齿条面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七齿轮, 所述的曲轴的两端分 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第七齿轮的齿轮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齿轮加 速机构包括第八齿轮、 第九齿轮、 第十齿轮、 第十一齿轮、 第十二齿轮、 第十三齿轮、 第十四 齿轮、 第十五齿轮、 第十六齿轮和第二卷簧; 所述的第十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 第十齿。

12、轮与第二卷簧的内端连接, 所述的第二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 所述的第十齿轮与 第十一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八齿轮与第九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 相啮合, 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十二齿轮相匹配, 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第十五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第十五齿轮的齿轮孔与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铰接, 所述的第十二齿轮 与第十三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与第二L型杆的外端通过销轴转 动连接, 所述的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四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十五齿轮与第十六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八齿轮, 所述的双面齿条另一侧的齿条面与第八齿轮 相啮合; 所述的齿轮。

13、加速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十六齿轮, 两侧的第十六齿轮的齿轮孔通过 第二转动轴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8258627 U 3 一种农林育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液装置, 特别是一种能够利用盛纳桶重力进行蓄力的喷液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农业或者林业作物育苗和成熟植物灌溉不一样, 因为植物幼株根系和枝芽羸弱, 因此承受不了灌溉和喷淋。 因此现有的农林育苗必须采用喷淋设备, 喷淋设备有两种, 一种 是人工喷淋, 就是人工背驼水箱, 用手压泵取液体喷淋, 类似农药喷洒, 另一种是电动设备 喷淋, 但是正如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

14、11期 工厂化育苗温室喷淋设备控制系统的研制 中所述: 育苗温室喷淋设备的控制系统多采用有触电开关,极易出现短路和漏电现象。 该篇 文献试图设计一种采用密封和安全电压供电的控制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但对于小型 实验室或者珍贵苗圃这种非工业化育苗的场合, 这种独立的密封电控系统缺乏实用价值, 并且还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且消耗能源。 因此, 本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利用盛纳 桶自身重力转化为动力的喷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农林育 苗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林育苗。

15、用无动力喷淋装置, 其 特征在于: 包括盛纳桶、 活动架、 箱体、 齿轮加速机构、 齿轮动力机构、 注液泵、 齿轮啮合装置 和齿轮分离装置; 所述的盛纳桶在活动架的空腔中, 盛纳桶的出液口插入在活动架下端的 通孔中, 盛纳桶的出液口处密封有一层密封膜; 所述的箱体的上端壁上设有两滑轨, 所述的 活动架的两侧设有多对槽轮, 所述的滑轨嵌在槽轮的环形导向槽中; 所述的滑轨与两限位 板的中间位置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限位板外端顶在最上一对槽轮的底部, 所述的滑轨上 设有一固定板, 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一导向孔, 所述的限位板的内端顶在定位板的下端, 所 述的定位板的上端与第一导向杆连接, 所述的定位板。

16、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五压缩弹簧连 接, 所述的第一导向杆上端穿过固定板的导向孔与一导向销轴连接, 所述的滑轨与杠杆为 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杠杆的内端设有一导向孔, 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的导向销轴嵌在杠杆的 导向孔中; 所述的活动架的两侧壁上分别与一双面齿条的上端连接, 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 端设有一推板; 所述的箱体上端的壁上设有两齿条孔, 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下端穿过箱体上 端壁上的齿条孔; 所述的箱体设有一空腔, 箱体的空腔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 将箱体的空 腔分为三部分, 所述的箱体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 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分别与隔板铰接, 内端各自设有一。

17、导向孔, 外端分别与齿 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铰接; 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两侧齿条面分别与齿轮动力机构和齿 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一通孔, 曲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 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连接; 所述的箱体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 说 明 书 1/8 页 4 CN 208258627 U 4 液泵、 多通阀和多个雾化喷头; 所述的箱体一端的壁上设有通孔, 所述的雾化喷头一端穿过 箱体一端壁上的通孔, 两隔板之间安装有连接轴, 所述的雾化喷头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耳板 和第三耳板, 所述的第二耳板与连接轴铰接, 第三耳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曲轴的弯曲部分 铰接; 所。

18、述的注液泵包括泵体、 软管、 中心架和多个挤压轮; 所述的泵体通过第三连接板与 两隔板连接, 泵体上设有圆柱形空腔, 所述的泵体圆柱形空腔的圆心处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 泵体圆心处的通孔与泵轴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泵轴的一端穿入泵体圆形空腔内与中心架 的中间位置连接, 另一端与从动锥齿轮连接, 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中心 架与多个挤压轮的圆心处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箱体另一端两侧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出齿 轮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主动锥齿轮连接; 所述的泵体设有进液孔和 出液孔, 所述的软管的一端由进液孔进入, 由出液孔穿出, 软管紧贴在泵体圆形空腔的壁 上; 所述。

19、的箱体的上端壁设有一通孔, 导液管上端穿过箱体的上端壁上的通孔, 下端通过管 道与软管、 多通阀、 雾化喷头顺序连接; 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有两组齿轮啮合装置和两组齿轮 分离装置; 所述的齿轮啮合装置包括导向板、 第一压板、 第二压板、 L形钩、 复位杆和驱动板, 所述的导向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 所述的延伸板设有导向销轴, 所述的两个导向销轴 分别嵌在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的导向孔内, 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设有一滑道, 所述的导 向板穿过滑道上的滑道孔, 所述的导向板上套有第一压板, 所述的导向板的下端与第二压 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第四压缩弹簧连接, 两驱动板的中间位置分 。

20、别与所述的隔板铰接, 所述的L形钩的一端与箱体的侧壁为可转动连接, 下端钩在第二压板 的下端; 所述的L形钩上设有一导向孔, 所述的箱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导向杆, 内端 插入在复位杆的方形导向孔内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孔底连接; 所述的驱动板和复位杆的一 端分别设有一导向销轴, 驱动板和复位杆的导向销轴嵌在L形钩的导向孔内; 所述的复位杆 上设有一环形滑道, 复位杆的环形滑道内嵌有环形滑块, 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 两L形通孔, 拨板的一端穿过L形通孔与环形滑块连接; 所述的齿轮分离装置包括铰接板、 定 位块、 第三导向杆、 挡板、 外套筒和第四导向杆; 所述的箱体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三。

21、导向 杆, 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设有一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第三导向杆插入在定位块的方形导向 孔内, 所述的定位块的一端与外壳体的壁通过第二压缩弹簧连接; 所述的铰接板外端与定 位块的一侧铰接, 两铰接板的内端相铰接; 所述的箱体的底板上安装有第四导向杆, 插入在 外套筒的方形导向孔中, 所述的外套筒的上端与挡板连接, 所述的挡板的两侧为倾斜面, 所 述的挡板与箱体的底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连接, 两定位块压在挡板的上端; 两个第四连接 板的上端分别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入齿轮和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 齿轮, 下端分别与挡板连接; 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通孔, 拉板的一端穿过箱体 。

22、侧壁上的通孔与挡板连接。 0005 上述的齿轮动力机构包括第一齿轮、 第二齿轮、 第三齿轮、 第四齿轮、 第五齿轮、 第 六齿轮、 第七齿轮和第一卷簧; 所述的第三齿轮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 一卷簧的内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卷簧的外端与隔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 连接, 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四齿轮轴心与一第一L型杆的一端为可 转动连接, 所述的隔板上设有第一转动轴, 所述的第一L型杆的弯曲处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 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五齿轮的齿轮孔和第一L型杆弯曲处的通孔, 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 四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同轴连接,。

23、 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 说 明 书 2/8 页 5 CN 208258627 U 5 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的轮齿相匹配; 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一齿轮, 所述的双面齿条的一侧齿条面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动力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七齿 轮, 所述的曲轴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箱体一端两侧的第七齿轮的齿轮孔连接。 0006 上述的齿轮加速机构包括第八齿轮、 第九齿轮、 第十齿轮、 第十一齿轮、 第十二齿 轮、 第十三齿轮、 第十四齿轮、 第十五齿轮、 第十六齿轮和第二卷簧; 所述的第十齿轮与隔板 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二卷簧的内端连接, 所述的第二卷簧的外。

24、端与隔板连 接; 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八齿轮与第九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 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十齿轮与第十二齿轮相匹配, 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 第十五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十四齿轮和第十五齿轮的齿轮孔与第二L型杆的弯曲处铰 接, 所述的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十二齿轮与第十三齿轮与第二L型 杆的外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四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第十五齿轮 与第十六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入齿轮为第八齿轮, 所述的双面齿条另一 侧的齿条面与第八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的输出齿轮为第十六齿轮, 两侧的。

25、第 十六齿轮的齿轮孔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08 本实用新型通过盛液桶自身的重力转化为动力储存在卷簧中, 无需人工驱动或使 用电动机等动力机构驱动, 避免了漏电触电的危险, 并且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箱体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3 图5是齿轮啮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6是齿轮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7是齿轮加速机构的结构示意。

26、图。 0016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0017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10是实施例3中卷簧缓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叙述以 图1为准, 分为正面、 背面和侧面, 以视图中线为准, 分为内外。 0021 如图1、 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盛纳桶12、 活动架11、 箱体1、 齿轮加速机构、 齿轮动 力机构、 注液泵、 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 为了更好的展示内部结构, 图1中间部分的 外壳进行了拆除。 图1并。

27、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为了防止非相关人员破坏, 具体使用的 时候可以有(非必须)与操作环境相适应的外壳, 外壳的结构和外观与本申请技术无关, 在 此不再累述。 说 明 书 3/8 页 6 CN 208258627 U 6 0022 所述的活动架11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 空腔下端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盛纳桶12能 够安装在活动架11的空腔中, 盛纳桶12的出液口能够插入在活动架11下端的通孔中, 盛纳 桶12的出液口处密封有一层密封膜。 0023 所述的盛纳桶12上设有一配重块, 所述的配重块能够增加盛纳桶12的重量。 0024 所述的箱体1的上端壁上设有两滑轨10, 所述的活动架11的两侧设。

28、有多对槽轮13, 所述的槽轮13设有环形导向槽, 所述的滑轨10嵌在槽轮13的环形导向槽中。 所述的滑轨10 与两限位板14的中间位置为可转动连接, 其实现形式可以为滑轨10上设有一销轴, 限位板 14的中间位置设有一通孔, 滑轨10上的销轴穿过限位板14上的通孔, 从而限位板14能够绕 销轴转动, 但是并不仅限于此, 所有能够实现滑轨10与限位板14之间既能够连接, 又能够相 对转动的连接方式均可用与此, 为了避免重复叙述, 以下结构关系中所述的 “可转动连接” 均以此为准。 所述的限位板14外端可以顶在最上一对槽轮13的底部, 所述的滑轨10上设有 一固定板65, 所述的固定板65上设有一。

29、导向孔, 所述的限位板14的内端顶在定位板15的下 端, 所述的定位板15的上端与第一导向杆52连接, 所述的定位板15与固定板65之间通过第 五压缩弹簧16连接, 所述的第一导向杆52上端穿过固定板65的导向孔与一导向销轴连接, 所述的滑轨10与杠杆53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杠杆53的内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 第一导向杆52的导向销轴嵌在杠杆53的长方形导向孔中。 所述的杠杆53以与滑轨10可转动 连接处为支点, 内端到支点的距离小于外端到支点的距离。 0025 静息状态下, 也就是活动架11为空的时候, 固定在滑轨10上的定位板15通过第五 压缩弹簧16抵住限位板14的内端, 从而。

30、阻挡槽轮13带动活动架11下滑。 当盛纳桶12放入活 动架11, 人工按下杠杆53, 杠杆53通过导向销轴带动第一导向杆52运动, 第一导向杆52拉动 第五压缩弹簧16带动定位板15向上运动, 定位板15不再压在限位板14的上端, 重力作用下, 槽轮13按压限位板14转动, 限位板14不再顶在槽轮13的下端, 活动架11和盛纳桶12能够沿 滑轨10向下运动。 0026 所述的活动架11的两侧壁上分别与一双面齿条9的上端连接, 所述的双面齿条9的 下端设有一推板66, 所述的双面齿条9为两侧都有齿的齿条。 所述的箱体1上端的壁上设有 两齿条孔, 所述的双面齿条9的下端穿过箱体1上端壁上的齿条孔。。

31、 0027 所述的箱体1设有一空腔, 箱体1的空腔内安装有两竖向的隔板, 将箱体1的空腔分 为三部分, 如图4所示, 所述的箱体1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一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 速机构, 如图3所示, 所述的两套齿轮动力机构和齿轮加速机构为相对安装。 0028 如图3、 4、 6所示, 所述的齿轮动力机构包括第一齿轮27、 第二齿轮25、 第三齿轮28、 第四齿轮29、 第五齿轮30、 第六齿轮32、 第七齿轮33和第一卷簧26。 所述的第三齿轮28与隔 板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三齿轮28与第一卷簧26的内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卷簧26的外端 与隔板连接。 所述的第一齿轮27与第二齿轮25同轴。

32、连接, 所述的第二齿轮25的直径大于第 一齿轮27的直径, 所述的第二齿轮25与第三齿轮28相啮合, 所述的第二齿轮25的直径大于 第三齿轮28的直径, 所述的第四齿轮29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28的直径, 所述的第四齿轮29 轴心与一第一L型杆31的一端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隔板上设有第一转动轴, 所述的第一L 型杆31的弯曲处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第五齿轮30的齿轮孔和第一L型 杆31弯曲处的通孔, 所述的第一L型杆31的另一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第五齿轮30 与第四齿轮29相啮合, 所述的第四齿轮29的直径大于第五齿轮30的直径, 所述的第五齿轮 说 明 书 4/8 。

33、页 7 CN 208258627 U 7 30与第六齿轮32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六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五齿轮30的直径, 所述的第七 齿轮33与第六齿轮32相啮合, 所述的第六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七齿轮33的直径。 0029 如图3、 4、 7所示, 所述的齿轮加速机构包括第八齿轮56、 第九齿轮55、 第十齿轮57、 第十一齿轮58、 第十二齿轮61、 第十三齿轮60、 第十四齿轮62、 第十五齿轮63、 第十六齿轮64 和第二卷簧59。 所述的第十齿轮57与隔板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十齿轮57与第二卷簧59 的内端连接, 所述的第二卷簧59的外端与隔板连接。 所述的第十齿轮57与第十一齿。

34、轮58同 轴连接, 所述的第十一齿轮58的直径小于第十齿轮57的直径。 所述的第八齿轮56与第九齿 轮55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九齿轮55的直径大于第八齿轮56的直径, 所述的第九齿轮55与第 十一齿轮58相啮合, 所述的第九齿轮55的直径大于第十一齿轮58的直径。 所述的第十齿轮 57的直径大于第十二齿轮61的直径。 第二L型杆67的弯曲处与所述的隔板铰接, 所述的第十 四齿轮62和第十五齿轮63同轴连接, 所述的第十四齿轮62和第十五齿轮63的齿轮孔与第二 L型杆67的弯曲处铰接, 所述的第十五齿轮63的直径大于第十四齿轮62的直径。 所述的第十 二齿轮61与第十三齿轮60同轴连接, 所述的。

35、第十三齿轮60的直径大于第十二齿轮61的直 径, 所述的第十二齿轮61与第十三齿轮60与第二L型杆67的外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 第二L型杆67的内端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第十三齿轮60与第十四齿轮62相啮合, 所 述的第十三齿轮60的直径大于第十四齿轮62的直径, 所述的第十五齿轮63与第十六齿轮64 相啮合, 所述的第十五齿轮63的直径大于第十六齿轮64的直径。 0030 如图4所示, 所述的双面齿条9的一侧齿条面与第一齿轮27相啮合, 另一侧的齿条 面与第八齿轮56相啮合。 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一通孔, 曲轴2的两端分别穿过隔板上的通孔与 箱体1一端两侧的第七齿轮33的齿轮孔连接。

36、。 0031 如图1、 3所示, 所述的箱体1中间的空腔内安装有注液泵、 多通阀和多个雾化喷头 17。 为了更好地显示内部结构, 图3所选取的俯视剖面避开了多通阀, 所述的多通阀用于连 接注液泵和多个雾化喷头17, 其连接方式和内在结构为现有公知常识, 在图中不再额外展 示。 所述的箱体1前壁上设有长方形通孔, 所述的雾化喷头17一端穿过箱体1一端壁上的长 方形通孔, 两隔板之间安装有连接轴18, 所述的雾化喷头17上分别安装有第二耳板和第三 耳板, 所述的第二耳板与连接轴18铰接, 第三耳板通过第二连接板19与曲轴2的弯曲部分铰 接。 当曲轴2转动时, 能够使雾化喷头17沿连接轴18往复摆动。

37、。 往复摆动的优点是, 让苗木有 吸收水分的时间, 不会造成局部水分潴留而压塌幼苗或者冲击根系。 0032 所述的注液泵包括泵体20、 软管22、 中心架24和多个挤压轮21。 所述的泵体20通过 第三连接板23与两隔板连接, 泵体20上设有圆柱形空腔, 所述的泵体20圆柱形空腔的圆心 处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泵体20圆心处的通孔与泵轴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泵轴的上端穿入 泵体20圆形空腔内与中心架24的中间位置连接, 下端与从动锥齿轮4连接, 主动锥齿轮3与 从动锥齿轮4相啮合。 所述的中心架24包括与中间位置连接的多各分支, 每个分支末端分别 与一挤压轮21的圆心处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

38、中心架24为Y字形, 也可以通过其他多分 支结构实现软管22的间断性积压。 第二转动轴穿过隔板, 所述的箱体1另一端两侧的第十六 齿轮64的齿轮孔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主动锥齿轮3齿轮孔连接。 所述 的泵体20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 所述的软管22的一端由进液孔进入, 由出液孔穿出, 软管22 紧贴在泵体20圆柱形空腔的壁上, 所述的软管22具有一定的弹性。 优化方案中, 所述的软管 22直径不大于挤压轮21挤压面宽度。 说 明 书 5/8 页 8 CN 208258627 U 8 0033 所述的箱体1的上端壁设有一通孔, 导液管5上端设有一盲孔, 盲孔端的外壁上多 个通孔与。

39、盲孔相通, 导液管5带有盲孔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上端壁上的通孔。 所述的导液管5 可以突破盛纳桶12的出液口处的密封膜, 盛纳桶12内的液体从导液管5通孔流入导液管5管 路中。 导液管5下端通过管道与软管22入口连接, 软管22的出口与多通阀进液管连接, 所述 的雾化喷头17通过管道与多通阀的出液孔连接。 0034 所述的箱体1内两侧的空腔内分别各安装有一套齿轮啮合装置和齿轮分离装置。 0035 如图4、 5所示, 所述的齿轮啮合装置包括导向板34、 第一压板38、 第二压板6、 L形钩 36、 复位杆37和驱动板35, 所述的导向板34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 所述的延伸板设有导向 销轴, 所述。

40、的两个导向销轴分别嵌在第一L型杆31和第二L型杆67的长方形导向孔内。 所述 的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一滑道, 所述的导向板34穿过滑道上的滑道孔。 所述的导向板34上套 有第一压板38, 所述的导向板34的下端与第二压板6连接, 所述的第一压板38与第二压板6 之间通过第四压缩弹簧39连接, 两驱动板35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所述的隔板铰接, 驱动板35 内端在所述的第一压板38下方, 所述的L形钩36上端与箱体1的侧壁为可转动连接, 下端钩 在第二压板6的下端。 所述的L形钩36上设有一长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箱体1两端的壁上分别 设有第二导向杆42, 所述的第二导向杆42的横截面成方形, 所述的复位。

41、杆37的一端设有一 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第二导向杆42的一端插入在复位杆37的方形导向孔内通过第一压缩弹 簧40与复位杆37的方形导向孔的孔底连接。 所述的驱动板35外端和复位杆37内端分别设有 一导向销轴, 驱动板35和复位杆37的导向销轴嵌在L形钩36的长方形导向孔内。 所述的复位 杆37上设有一环形滑道, 复位杆37的环形滑道内嵌有环形滑块41, 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壁上 分别设有两L形通孔, 拨板7的一端穿过L形通孔与环形滑块41连接, 当拨板7转动到L形通孔 的下端孔时, 能够对复位杆37定位, 从而能够使第二压板6进行复位。 0036 如图4所示, 所述的齿轮分离装置包括铰接板47、。

42、 定位块48、 第三导向杆44、 挡板 43、 外套筒50和第四导向杆49。 所述的箱体1两端的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导向杆44, 所述的定 位块48的一端设有一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第三导向杆44的形状与定位块48方形导向孔的形 状相同, 所述的第三导向杆44插入在定位块48的方形导向孔内, 所述的定位块48的一端与 箱体1的壁通过第二压缩弹簧45连接。 所述的铰接板47外端与定位块48的内侧铰接, 两铰接 板47的内端相铰接。 所述的箱体1的底板上安装有第四导向杆49, 所述的外套筒50上设有一 方形导向孔, 所述的第四导向杆49与套筒的方形导向孔的形状相同, 所述的第四导向杆49 插入在外套筒5。

43、0的方形导向孔中, 所述的外套筒50的上端与挡板43下端连接, 所述的挡板 43的两侧为倾斜面, 所述的挡板43与箱体1的底板通过第三压缩弹簧51连接, 两定位块48压 在挡板43的上端, 从而使第三压缩弹簧51压缩。 所述的第一齿轮27和第八齿轮56各与一第 四连接板46上端为可转动连接, 两第四连接板46分别与挡板43下端连接。 所述的箱体1的两 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长方形通孔, 拉板8的一端穿过箱体1侧壁上的长方形通孔与挡板43连 接。 0037 操作流程如下: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将盛纳桶12放置在活动架11的空腔中, 人工按 下杠杆53, 杠杆53通过导向销轴带动第一导向杆52运动, 第。

44、一导向杆52拉动第五压缩弹簧 16带动定位板15向上运动, 定位板15不再压在限位板14的上端, 重力作用下, 槽轮13按压限 位板14转动, 活动架11和盛纳桶12能够沿滑轨10向下运动。 此时, 双面齿条9分别与第一齿 轮27和第八齿轮56相啮合, 继而第一齿轮27带动第二齿轮25转动, 第二齿轮25带动第三齿 说 明 书 6/8 页 9 CN 208258627 U 9 轮28转动, 由于第二齿轮25的直径大于第三齿轮28的直径, 因此, 第二齿轮25能够带动第三 齿轮28快速转动, 第三齿轮28带动第一卷簧26收缩, 第八齿轮56带动第九齿轮55转动, 第九 齿轮55带动第十一齿轮58。

45、转动, 使第二卷簧59收缩。 当双面齿条9上的推板66运动到第一压 板38位置时, 开始推压第一压板38, 第一压板38沿导向板34运动压缩第四压缩弹簧39, 当第 一压板38运动到驱动板35的上端时, 开始按压驱动板35, 驱动板35转动通过导向销轴带动L 形钩36转动, 从而使L形钩36带动复位杆37沿第二导向杆42运动。 当L形钩36转动时, L形钩 36不再钩在第二压板6的底部, 从而第四压缩弹簧39舒张, 带动导向板34和第二压板6向下 运动, 使导向板34分别通过导向销轴带动两第一L型杆31转动, 使第四齿轮29与第三齿轮28 相啮合, 使第十齿轮57与第十二齿轮61相啮合。 当第。

46、二压板6运动到两铰接板47位置时, 通 过两铰接板47带动两定位块48压缩第二压缩弹簧45沿第三导向杆44运动, 使两定位块48不 再压在挡板43的上方, 第三压缩弹簧51舒张使挡板43和外套筒50向上运动。 挡板43通过第 四连接板46分别带动第一齿轮27和第二齿轮25与第八齿轮56和第九齿轮55向上运动, 使第 二齿轮25与第三齿轮28脱离啮合, 使第九齿轮55与第十齿轮57脱离啮合。 此时, 第一卷簧26 带动第三齿轮28转动, 第三齿轮28带动第四齿轮29转动, 第四齿轮29带动第五齿轮30转动, 由于第四齿轮29的直径大于第五齿轮30的直径, 从而能够起到加速作用, 第五齿轮30带动。

47、 第六齿轮32转动, 第六齿轮32带动第七齿轮33转动, 由于第六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七齿轮 33的直径, 从而能够起到加速作用。 第二卷簧59带动第十齿轮57转动, 第十一齿轮依次通过 第十二齿轮61、 第十三齿轮60、 第十四齿轮62、 第十五齿轮63带动第十六齿轮64加速转动。 所述的箱体1一端的两第七齿轮33带动曲轴2转动, 曲轴2通过第二连接板19带动雾化喷头 17沿连接轴18往复摆动。 箱体1另一端的两第十六齿轮64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主动锥齿轮 3, 所述的主动锥齿轮3带动从动锥齿轮4转动, 所述的从动锥齿轮4通过泵轴带动中心架24 转动, 中心架24通过挤压轮21不断的挤压软管2。

48、2, 将软管22中的液体挤压出去, 挤压轮21碾 过后的软管22恢复原形、 形成真空, 由此可将后面的液体抽吸进来, 从而使液体由盛纳桶12 中吸入, 由雾化喷头17中喷出。 推动拨板7, 将拨板7转动到L形通孔的下端孔, 对复位杆37定 位, 当将活动架11拉出复位时, 双面齿条9上的推板66离开第一压板38, 由于第四齿轮29和 第十三齿轮60的重力作用, 第四齿轮29与第三齿轮28脱离啮合, 第十二齿轮61与第十齿轮 57脱离啮合, 第一L型杆31带动导向板34向上运动, 导向板34带动第二压板6上升。 将拨板7 从L形通孔的下端孔拨出, 由于第一压缩弹簧40复位, 带动复位杆37运动,。

49、 复位杆37通过导 向销轴带动L形钩36转动, 使L形钩36重新钩在第二压板6的底部。 向下拉动拉板8, 拉板8带 动挡板43向下运动, 由于挡板43两侧为倾斜面, 从而能够使挡板43重新顶在定位块48的下 端, 复位结束。 0038 当活动架11体积较大位置较高时, 存在换桶不便的缺陷。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 中, 如图8和9所示, 在活动架11的侧壁上设有一导向孔, 所述的活动架11上导向孔与滑道孔 相贯通, 所述的活动架11的导向孔内嵌有一挡杆68, 所述的挡杆68挡在双面齿条9的上端。 当需要更换盛纳桶12时, 拉动挡杆68, 挡杆68不再阻挡在双面齿条9的上端, 转动杠杆53, 杠 杆53通过导向销轴带动第一导向杆52运动, 第一导向杆52压缩第五压缩弹簧16带动定位板 15运动, 定位板15不再压在限位板14的上端, 槽轮13按压限位板14, 限位板14转动, 从而不 再阻挡槽轮13, 活动架11和盛纳桶12能够沿滑轨10向下运动到箱体1的上端, 降低其高度, 从而便于更换盛纳桶。 换桶结束后, 向上推动活动架11, 因为限位板14可以自由转动, 当最 说 明 书 7/8 页 10 CN 208258627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