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687126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0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25245.6

申请日:

20150612

公开号:

CN104840803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6/899,A61P35/00

申请人:

许莹

发明人:

许莹

地址:

276600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天桥路156号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

优先权:

CN201510325245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代理人:

王希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山皮条,金橘根,紫苏梗,山矾花,痰火草,枇杷核,代代花枳壳,栗毛球,矮地茶,油草,蛇退步,红车轴草,黄皮果核和大脖子药。本发明中药对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山皮条,金橘根,紫苏梗,山矾花,痰火草,枇杷核,代代花枳壳,栗毛球,矮地茶,油草,蛇退步,红车轴草,黄皮果核和大脖子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山皮条10~20份,金橘根30~40份,紫苏梗5~15份,山矾花5~15份,痰火草20~30份,枇杷核30~40份,代代花枳壳5~15份,栗毛球20~30份,矮地茶10~20份,油草5~15份,蛇退步10~20份,红车轴草10~20份,黄皮果核40~50份和大脖子药40~5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山皮条10~15份,金橘根30~35份,紫苏梗5~10份,山矾花5~10份,痰火草20~25份,枇杷核30~35份,代代花枳壳5~10份,栗毛球20~25份,矮地茶10~15份,油草5~10份,蛇退步10~15份,红车轴草10~15份,黄皮果核40~45份和大脖子药40~45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山皮条11份,金橘根33份,紫苏梗6份,山矾花8份,痰火草24份,枇杷核31份,代代花枳壳7份,栗毛球22份,矮地茶14份,油草9份,蛇退步12份,红车轴草13份,黄皮果核42份和大脖子药44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3~0.03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6.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3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1~0.05Mpa下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温度60~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4~0.6倍的蔗糖粉和0.4~0.6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60~70℃干燥,获得颗粒剂。 7.一种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3~0.03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8.一种权利要求1至4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的醇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3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1~0.05Mpa下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温度60~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4~0.6倍的蔗糖粉和0.4~0.6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60~70℃干燥,获得颗粒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 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 性肿瘤。好发于甲状腺功能的活动期。临床分滤泡状和乳头状腺瘤两种。患 者多为女性,年龄常在40岁以下,一般均为甲状腺体内的单发结节。病程缓 慢,多数在数月到数年甚至时间更长,患者因稍有不适而发现或无任何症状 而被发现颈部肿物。多数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 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和甲状腺素治疗为主,但各有优缺点。甲状腺全切 除术后有高达5%的复发可能,需要术后长期甚至终生服用甲状腺素以预防其 复发。而相对彻底的甲状腺全叶切除术会造成病人术后甲减,亦需要病人终 生服用甲状腺素片来弥补激素水平低下导致的功能不足。而甲状腺素治疗易 产生心慌、烦躁、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不良反应。

甲状腺腺瘤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近现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 主要为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宜与体制因素有关。长期抑郁恼怒或忧思郁虑, 即情志内伤,可以使气机郁滞,肝气失于条达。而津液的正常循行及输布均 需要气的运行推动,气机郁滞,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 则形成瘿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 的中药,本发明中药对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 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山皮条,金橘根,紫苏梗,山矾花,痰火草,枇 杷核,代代花枳壳,栗毛球,矮地茶,油草,蛇退步,红车轴草,黄皮果核 和大脖子药。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山皮条10~20份,金橘根30~ 40份,紫苏梗5~15份,山矾花5~15份,痰火草20~30份,枇杷核30~40份, 代代花枳壳5~15份,栗毛球20~30份,矮地茶10~20份,油草5~15份,蛇 退步10~20份,红车轴草10~20份,黄皮果核40~50份和大脖子药40~5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山皮条10~15份,金 橘根30~35份,紫苏梗5~10份,山矾花5~10份,痰火草20~25份,枇杷核 30~35份,代代花枳壳5~10份,栗毛球20~25份,矮地茶10~15份,油草5~ 10份,蛇退步10~15份,红车轴草10~15份,黄皮果核40~45份和大脖子药 40~4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山皮条11份,金橘 根33份,紫苏梗6份,山矾花8份,痰火草24份,枇杷核31份,代代花枳壳7 份,栗毛球22份,矮地茶14份,油草9份,蛇退步12份,红车轴草13份,黄皮 果核42份和大脖子药4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 量3~5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 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 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 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 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 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3~0.03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 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 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的醇 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3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 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 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1~0.05Mpa下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 1.05~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 温度60~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4~0.6倍的蔗糖粉 和0.4~0.6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60~7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有确切疗效, 毒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 山皮条,金橘根,紫苏梗,山矾花,痰火草,枇杷核,代代花枳壳,栗毛球, 矮地茶,油草,蛇退步,红车轴草,黄皮果核和大脖子药。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山皮条:【来源】豆科植物四川木兰的根或地上部分。【性味】辛,苦, 微温。【归经】归肝,胃,肺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清热解毒。主胃 脘痛,肚腹冷痛,胸膈胀满,肺痨发热,疮疡肿毒。

金橘根:【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金橘、金弹、金柑的根。【性味】味酸, 苦,性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化痰散结。 主胃脘胀痛,疝气,产后腹痛,子宫下垂,瘰疬初起。

紫苏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或野紫苏的茎。【性味】味辛,性 温。【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安胎和血。主脾胃 气滞,脘腹痞满,胎气不和,水肿脚气,咯血吐衄。

山矾花:【来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花。【性味】苦,辛,性平。【归 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化痰解郁,生津止渴。主咳嗽胸闷,小儿消渴。

痰火草:【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水竹叶的全草。【性味】甘,淡, 凉。【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清热通淋。主瘰疬痰核,热淋。

枇杷核:【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琵琶的种子。【性味】苦,平。【归经】 归肾经。【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主咳嗽痰多,疝气, 水肿,瘰疬。

代代花枳壳:【来源】芸香科植物代代花的果实。【性味】性微寒,味 苦,酸。【功能主治】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闷胀痛,食积不化, 痰饮,脱肛。

栗毛球:【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总苞。【性味】甘,涩,性平。【功 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血。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中风不语, 便血,鼻衄。

矮地茶:【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的全草。【性味】性平,味辛, 微苦。【功能主治】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 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打损伤。

油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油草的全草。【性味】淡,平,辛。【功 能主治】行水破血,化痰散结。主症瘕积聚,久热不退。

蛇退步:【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三羽新月蕨的全草。【性味】苦,辛, 平。【归经】归心,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化痰止咳。 主痈疮疖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湿疹,皮肤瘙痒,急、慢性气管炎。

红车轴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红车轴草的花序及带花枝叶。【性味】 味甘,苦,性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散结消肿。 主感冒,咳喘,硬肿,烧伤。

黄皮果核:【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种子。【性味】味辛,微苦, 微温。【归经】归肺,胃,肝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解毒散结。主食 滞胃痛,气滞脘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痛经,小儿头疮,蜈蚣咬伤。

大脖子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苔的带根全草。【性味】 味咸,性平。【功能主治】软坚散结。主甲状腺肿大。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山皮条10~20份,金橘根30~ 40份,紫苏梗5~15份,山矾花5~15份,痰火草20~30份,枇杷核30~40份, 代代花枳壳5~15份,栗毛球20~30份,矮地茶10~20份,油草5~15份,蛇 退步10~20份,红车轴草10~20份,黄皮果核40~50份和大脖子药40~5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山皮条10~15份,金 橘根30~35份,紫苏梗5~10份,山矾花5~10份,痰火草20~25份,枇杷核 30~35份,代代花枳壳5~10份,栗毛球20~25份,矮地茶10~15份,油草5~ 10份,蛇退步10~15份,红车轴草10~15份,黄皮果核40~45份和大脖子药 40~4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山皮条11份,金橘 根33份,紫苏梗6份,山矾花8份,痰火草24份,枇杷核31份,代代花枳壳7 份,栗毛球22份,矮地茶14份,油草9份,蛇退步12份,红车轴草13份,黄皮 果核42份和大脖子药4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 量3~5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 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 75~85%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 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 过筛获得100~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 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3~0.03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 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 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的醇 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3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 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 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1~0.05Mpa下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 1.05~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5~185℃、出风 温度60~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4~0.6倍的蔗糖 粉和0.4~0.6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60~70℃干燥,获得颗粒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 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胶囊剂

取山皮条110g,金橘根330g,紫苏梗60g,山矾花80g,痰火草240g, 枇杷核310g,代代花枳壳70g,栗毛球220g,矮地茶140g,油草90g,蛇退 步120g,红车轴草130g,黄皮果核420g和大脖子药44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 量3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 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 热回流1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 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 筛获得1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倍的微晶纤维 素、0.3倍的淀粉、0.03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 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实施例2颗粒剂

取山皮条140g,金橘根310g,紫苏梗80g,山矾花90g,痰火草220g, 枇杷核340g,代代花枳壳90g,栗毛球230g,矮地茶120g,油草60g,蛇退 步140g,红车轴草110g,黄皮果核450g和大脖子药42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醇浓 度为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 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 空度0.01Mpa下减压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膏体,喷雾干燥,喷 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5倍的蔗糖粉和0.4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70℃干燥,获得颗粒剂。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8~38g,进行急性毒 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 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30g生药/ml,最 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6.5生药/kg),对 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 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 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 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LD50>36.5生药/kg, 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3.0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6.4g生药/ 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10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 小鼠(平均体重以33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82 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胶囊剂对小鼠按13.12、19.03和 37.45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 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 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 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 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115例病例均为2010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患 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甲状腺腺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65人,男性15人,女性50人,年龄21~60岁,病程1~10年。滤泡状腺 瘤55例,乳头状腺瘤10例。病变部位:右腺叶27例,左腺叶33例,双腺 叶5例;症状:偶然发现的无痛性结节55例,气管受压或吞咽不适7例,结 节突然肿大伴疼痛2例,伴有声音嘶哑1例;对照组50人,男性10人,女 性40人,年龄20~58岁,病程1~10年。滤泡状腺瘤45例,乳头状腺瘤5 例。病变部位:右腺叶23例,左腺叶25例,双腺叶2例;症状:偶然发现 的无痛性结节44例,气管受压或吞咽不适4例,结节突然肿大伴疼痛1例, 伴有声音嘶哑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情严 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薛耀明主编的《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甲 状腺腺瘤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甲状腺区有局限肿块,多为单发结节, 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随吞咽上下移动,有时颈部有压迫感或呼吸不畅, 肿块较大时可压迫气管、食道而致胸闷、咽部紧缩感、咳嗽、吞咽受阻等; (2)辅助检查:B超检查:甲状腺局限性肿大,多圆形或椭圆形。50%周边 有声晕,边缘光滑,分解清楚,有完整包膜,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少数呈强 或等回声,回声后方无声衰减,部分液化,斑点状钙化;同位素扫描:核素 扫描可为“温结节”,囊性者为“冷结节”,甲状腺吸收131碘率一般正常; 血清测定T3、T4水平增高,以T3增高较为明显。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气郁痰阻型:颈前瘿肿,可触及结节,质软不痛, 颈部胀感,胸闷不舒,经前乳胀,或伴乳房亦有结节肿块,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

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 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年龄在20岁以下或50岁以 上者;4、桥本氏病患者,或伴有甲亢、气管、食道、神经压迫症状明显者; 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 响疗效判断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4粒。1个月为1 疗程,连续服用6个月;

对照组:口服甲状腺素片第一周20~40μg/d,第2周开始增加至50μ g/d,1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6个月。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肿瘤消失,临床症状消失,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肿瘤体积缩小1/2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学指标2/3恢复正 常;有效:肿瘤体积缩小1/3~1/2,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清学指标1/3~ 2/3恢复正常;无效:肿瘤体积未见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血 清学指标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见下表。

表1 治疗6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65 30 21 10 4 61(93.85%) 对照组 50 10 18 10 12 38(76.00%)

从表1可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病例:迟某,女性,45岁。患甲状腺腺瘤病程3年,可触及结节, 质软不痛,颈部胀感,胸闷不舒,经前乳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中医 分型为气郁痰阻性。给予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胶囊剂每天3次,每次4粒, 治疗5个月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 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山皮条,金橘根,紫苏梗,山矾花,痰火草,枇杷核,代代花枳壳,栗毛球,矮地茶,油草,蛇退步,红车轴草,黄皮果核和大脖子药。本发明中药对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腺瘤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