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碎壳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果碎壳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7872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6.29 CN 201878728 U *CN201878728U* (21)申请号 201020620854.7 (22)申请日 2010.11.17 A23N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东区 学林街 583 号 (72)发明人 江有永 项春 崔梁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1 代理人 韩小燕 (54) 实用新型名称 坚果碎壳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坚果碎壳机。本实用新 型所要解。
2、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碎壳方便卫生 的坚果碎壳机, 保证坚果受挤压后的碎裂程度能 够达到方便手剥的要求。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 是 : 坚果碎壳机, 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料仓和碎壳 机构, 其特点是碎壳机构包括环形机体, 以及同轴 安装于机体内且可绕轴线转动的滚轮, 机体上分 别开设进料口和出料口, 机体内壁上沿圆弧开设 连接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过料通道, 滚轮的圆柱面 上开设与之同轴布置的环形滚压槽, 且该滚压槽 的槽口正对过料通道, 过料通道的直径为渐变结 构, 其入口处的直径大于等于坚果直径, 最小直径 处的直径小于坚果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 破碎坚果外壳, 特别适用于制作手剥山核桃。 (51。
3、)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CN 201878728 U1/1 页 2 1. 一种坚果碎壳机, 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料仓 (3) 和碎壳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碎壳机 构包括环形机体(1), 以及同轴安装于机体(1)内且可绕轴线转动的滚轮(2), 其中机体(1) 上分别开设进料口 (11) 和出料口 (15), 机体 (1) 内壁上沿圆弧开设连接进料口 (11) 和出 料口 (15) 的过料通道, 所述滚轮 (2) 的圆柱面上开设与之同轴布置的环形滚压。
4、槽 (21), 且 该滚压槽的槽口正对过料通道, 所述过料通道的直径为渐变结构, 其入口处的直径大于等 于坚果直径, 最小直径处的直径小于坚果的直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过料通道为一横截面呈半圆 形且直径渐变的凹槽, 由分别与进料口 (11) 和出料口 (15) 连接的破壳通道 (12) 和下落通 道 (14) 连接而成, 所述破壳通道 (12) 和下落通道 (14) 均为 1/4 圆状。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破壳通道 (12) 的直径按进料 方向逐渐变小, 其入口端的直径等于进料口 (11) 直径, 出。
5、口端的直径小于坚果的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破壳通道 (12) 表面制有 增磨压花。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落通道 (14) 的直径按出 料方向逐渐变大, 其入口端直径与破壳通道 (12) 出口端直径相同, 出口端直径等于出料口 (15) 直径。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滚压槽 (21) 为一横截面呈半 圆形的凹槽, 其直径等于进料口 (11) 直径, 表面制有增磨压花。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进料口 (1。
6、1) 和出料口 (15) 分别位于机体 (1) 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央, 其中进料口 (11) 的直径大于等于坚果的直 径, 仅能让一个坚果通过, 出料口 (15) 的直径大于坚果的直径。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滚轮 (2) 的两端面上分别设 有与之同轴的手动轴 (22) 和电机动力轴 (23)。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进料仓 (3) 通过螺栓安装于 机体 (1) 上方, 其下端出口与进料口 (11) 对齐, 且两者直径相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碎壳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机体 (1) 的两端面。
7、上通过螺 栓安装两个端盖 (4), 形成一封闭壳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78728 U1/3 页 3 坚果碎壳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坚果碎壳机, 主要用于破碎坚果的外壳, 方便人们食用, 特别 适用于手剥山核桃的制作。 背景技术 0002 坚果好吃壳难剥, 但是随着手剥坚果的入市, 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它不仅方便了消 费者, 而且拓展了坚果市场, 提高了坚果的附加值。手剥坚果的制作是先将坚果果壳敲破, 再进行烘烤, 这样制作的坚果壳脆仁肉松, 又不失坚果原香味, 而且只要用手轻轻一剥, 坚 果仁就显露出来, 享用十分方便。但是其中的难点就是如何将果壳敲破而又。
8、不损伤果仁, 众所周知, 坚果的果壳比较硬, 用力太小无法敲碎果壳, 用力过大会连果仁一起敲碎。过去 人们主要是人工采用特制的木榔头来敲, 不仅劳动强度大, 而且效率十分低下, 此外敲打过 程中由于用力不均, 容易造成成品率低且不卫生。于是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用于坚果破壳 的机器, 例如专利号为 200710138910.6 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动式核桃破壳机, 其 结构复杂, 体积大, 不适于家庭作坊使用。专利号为 01243081.1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 了一种白果脱壳机, 它包括进料机构、 剥壳机构、 分离机构, 剥壳机构由一个支承座固装在 机架上的搓擦辊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可调搓擦。
9、弧板组合而成, 搓擦辊与可调搓擦弧板两表面 之其中一面为具有凹槽与凸齿的坚硬表面, 另一面为包覆在硬质基底上的弹性柔韧材料构 成的弹性表面。该脱壳机存在如下缺点 : 1、 剥壳机构利用搓擦辊和可调搓擦弧板对坚果的 挤压将果壳压破进行破壳, 破壳过程中, 搓擦辊和可调搓擦弧板与坚果的接触面较小, 甚至 是点接触形式, 破壳形式与人们常用的核桃夹相似, 从而导致经搓擦辊和可调搓擦弧板挤 压后的坚果只裂开 2-3 道裂缝, 无法实现手剥即可食用的目的 ; 2、 各部件之间连接不够紧 密, 导致整机结构不紧凑, 另外无封闭外壳, 工作时容易发生碎果壳四处飞溅的现象, 也不 卫生 ; 3、 采用 1/4。
10、 圆弧状钢板作为可调搓擦弧板, 不仅降低了整机刚度, 而且缩短了挤压通 道 ( 搓擦辊和可调搓擦弧板之间的空隙 ), 以致挤压不充分, 果壳碎裂程度达不到手剥的要 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 整体性强、 刚度大且碎壳方便卫生的坚果碎壳机, 工作时坚果与机器的挤压接触面大, 以保 证坚果受挤压后的碎裂程度能够达到方便手剥的要求。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坚果碎壳机, 具有相互连通的进料仓和碎壳机 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碎壳机构包括环形机体, 以及同轴安装于机体内且可绕轴线转动的滚 轮, 其中机体上分。
11、别开设进料口和出料口, 机体内壁上沿圆弧开设连接进料口和出料口的 过料通道, 所述滚轮的圆柱面上开设与之同轴布置的环形滚压槽, 且该滚压槽的槽口正对 过料通道, 所述过料通道的直径为渐变结构, 其入口处的直径大于等于坚果直径, 最小直径 处的直径小于坚果的直径。 说 明 书 CN 201878728 U2/3 页 4 0005 所述过料通道为一横截面呈半圆形且直径渐变的凹槽, 由分别与进料口和出料口 连接的破壳通道和下落通道连接而成, 所述破壳通道和下落通道均为 1/4 圆状。 0006 所述破壳通道的直径按进料方向逐渐变小, 其入口端的直径等于进料口直径, 出 口端的直径小于坚果的直径。 0。
12、007 所述破壳通道表面制有增磨压花。 0008 所述下落通道的直径按出料方向逐渐变大, 其入口端直径与破壳通道出口端直径 相同, 出口端直径等于出料口直径。 0009 所述滚压槽为一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 其直径等于进料口直径, 表面制有增磨 压花。 0010 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机体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央, 其中进料口的直径大于 等于坚果的直径, 仅能让一个坚果通过, 出料口的直径大于坚果的直径。 0011 所述滚轮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之同轴的手动轴和电机动力轴。 0012 所述进料仓通过螺栓安装于机体上方, 其下端出口与进料口对齐, 且两者直径相 同。 0013 所述机体的两端面上通过。
13、螺栓安装两个端盖, 形成一封闭壳体。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1、 在机体和滚轮上分别开设横截面均为半圆形的破壳 通道和滚压槽, 并利用直径渐变的破壳通道与滚压槽相配合来挤压坚果, 整个挤压过程中, 破壳通道和滚压槽与坚果的挤压接触面较大, 相对现有技术结构中挤压面较小的情况, 使 得果壳在各个面上均受到挤压, 从而保证了果壳的碎裂程度能够达到手剥的要求 ; 2、 破壳 通道下接下落通道, 该下落通道的直径按出料方向逐渐变大, 其入口端直径与破壳通道出 口端直径相同, 对出料有导向作用, 此外, 对于直径较大的坚果, 经破壳通道挤压后, 经过下 落通道时还会再次被挤压, 从而大大。
14、提高了果壳的碎裂程度, 保证了碎壳的成功率 ; 3、 过料 通道和滚压槽位于机体和滚轮之间, 且机体两端安装端盖, 形成一封闭壳体, 避免了碎果壳 的四处乱溅, 同时保证了果实的卫生 ; 4、 挤压时的受力体为环形机体和圆形滚轮, 刚度大, 此外, 整机结构紧凑, 整体性强。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6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17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视图。 0018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机体的立体图。 0019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机体的剖视图。 0020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滚轮的立体图。 0021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滚轮的主视图。 。
15、0022 图 8 是本实用新型的手动状态立体图。 0023 图 9 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图 1- 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料仓 3 和碎壳机构, 其中碎壳机构 说 明 书 CN 201878728 U3/3 页 5 包括圆环形机体 1, 以及同轴安装于机体 1 内且可绕轴线转动的滚轮 2, 所述机体 1 的两端 面上通过螺栓安装两个端盖 4( 端盖中心设有轴孔, 用于安装滚轮 ), 形成一封闭壳体, 滚轮 2 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之同轴的手动轴 22 和电机动力轴 23, 两根轴 ( 手动轴和电机动力 轴 ) 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端盖 4。
16、 连接, 将滚轮 2 架设于两端盖 4 之间。所述机体 1 顶部和 底部的正中央分别开设进料口 11( 其直径大于等于坚果的直径, 仅能让一个坚果通过 ) 和 出料口 15( 其直径大于坚果的直径, 使破壳后的坚果能顺利下滑流出 ), 机体 1 内壁上沿圆 弧开设连接进料口 11 和出料口 15 的过料通道, 所述滚轮 2 的圆柱面上开设与之同轴布置 的环形滚压槽 21, 且该滚压槽的槽口正对过料通道, 两者相互配合实现破壳和出料, 所述过 料通道的直径为渐变结构, 其入口处的直径大于等于坚果直径, 最小直径处的直径小于坚 果的直径, 坚果经过直径小于其自身直径的部分时, 被挤压致裂, 实现碎。
17、壳。所述进料仓 3 通过螺栓安装于机体1上方, 其下端出口与进料口11对齐, 且两者直径相同, 使得坚果只能 一颗一颗的通过进料口 11 进入破壳通道 12 内, 逐颗进行碎壳。 0025 如图 4、 图 5 所示, 所述过料通道为一横截面呈半圆形且直径渐变的凹槽, 由均为 1/4 圆形的破壳通道 12 和下落通道 14 连接而成, 其中破壳通道 12 的直径按进料方向逐渐 变小, 其入口端与进料口 11 连接, 且直径与进料口 11 相同, 其出口端与下落通道 14 连接, 且直径小于坚果的直径 ; 下落通道 14 的直径按出料方向逐渐变大, 其入口端与破壳通道 12 出口端连接, 且连接处。
18、直径相同, 其出口端与出料口15连接, 且直径与出料口15直径相同。 为了增加摩擦力, 在破壳通道 12 表面制有增磨压花。 0026 如图 6、 图 7 所示, 所述滚压槽 21 为一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 其直径等于进料口 11 直径, 表面制有增磨压花, 起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使滚轮 2 带动坚果进入破壳通道 12, 实 现破壳, 然后进入下落通道 14, 完成加工。 0027 如图8、 图9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 可根据使用需要, 在滚轮2的手动轴22端安装上 手动转柄, 实现手动操作, 使坚果破壳更为容易方便, 又节省能源 ; 也可在滚轮 2 的电机动 力轴 23 端安装上可调速电机。
19、, 实现电动操作, 不仅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而且大幅提 高了加工效率。 0028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 首先将需要碎壳的坚果放入进料仓 3 中, 通过其下端 的出口使坚果逐一经进料口 11 后进入破壳通道 12 和滚压槽 21 内, 此时手动或电机带动滚 轮 2 旋转, 坚果在破壳通道 12 和滚压槽 21 表面的增磨压花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 逐渐向 破壳通道 12 末端移动, 移动过程中由于增磨压花的作用使得坚果不断滚动, 更换挤压接触 面, 使得坚果在各个面上均能受到挤压, 从而保证了果壳的碎裂程度 ; 由于破壳通道 12 的 直径按进料方向逐渐变小, 当坚果进入直径小于其自身。
20、直径的部分时, 会受到滚压槽 21 和 破壳通道 12 的共同挤压, 从而实现破壳 ; 此时滚轮 2 继续转动, 带动坚果进入下落通道 14, 由于下落通道 14 的直径按出料方向逐渐变大, 其入口端直径与破壳通道 12 出口端直径相 同, 对于直径较大的坚果, 经破壳通道12挤压后, 经过下落通道14时还会再次被挤压, 从而 大大提高了果壳的碎裂程度, 经挤压后的坚果进入直径大于其自身直径的部分时, 在滚压 槽 21 和自身重力作用下, 坚果会沿下落通道 14 滚落, 并经出料口 15 排出即可。 说 明 书 CN 201878728 U1/5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78728 U2/5 页 7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78728 U3/5 页 8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78728 U4/5 页 9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78728 U5/5 页 10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