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686892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13394.2

申请日:

20141224

公开号:

CN104547041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605,A61K9/16,A61P11/00,A61P1/08,A61P27/16

主分类号:

A61K36/605,A61K9/16,A61P11/00,A61P1/08,A61P27/16

申请人:

广东化州中药厂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彭如习

地址:

525100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橘城西路368号

优先权:

CN201410813394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松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夏桑菊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凉茶制备领域;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20-30份夏枯草、20-40份野菊花、20-40份桑叶、10-20份β-糊精,10-30份蔗糖,30-40份糊精,30-50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制备方法是: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60-100℃,料液比为50:1-30:1下浸提50-15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β-糊精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40-50℃下干燥,即得;该夏桑菊颗粒制备工艺简单,颗粒质量稳定,适宜工业化生产,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用于风热感冒,头晕耳鸣。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夏桑菊颗粒,其特征在于: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20-30份夏枯草、20-40份野菊花、20-40份桑叶、10-20份β-糊精,10-30份蔗糖,30-40份糊精,30-50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 2.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60-100℃,料液比为50:1-30:1下浸提50-15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β-糊精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40-50℃下干燥,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糊精可用树脂、活性炭替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蔗糖可用麦芽糖浆替代。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凉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积累的瑰宝,长期的临床应用证明了中医药疗效的科学性,人们对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少的中药及中药复方寄予厚望。复方作用的最大特点是所含中药的综合作用和整体作用。通过配伍,可以提高与促进疗效,减低毒性与副作用,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近年来,中药复方的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整合调节陆续得到了科学验证与现代诊释,一些传统方剂成功地得到了二次研发,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的清开灵,由生脉散的有效部位群研发的心得康等。

国内外对中药复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药理和临床疗效上,而对化学物质基础及其配伍机理的研究不多。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更能本质地阐明复方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解释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探索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优化处方,制定科学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质量。

中国药典收载的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具有降压、降糖、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近年来由于明确的药理作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夏枯草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三菇及其普类、C醇及其普类、黄酮类、香豆素、有机酸、挥发油及糖类等成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夏枯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发现夏枯草中含有极为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夏枯草中黄酮的总含量,得出:总黄酮质量占夏枯草的总量的1.4%。

桑叶是常用中药之一,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抗病毒的药理作用。桑叶所含成分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黄酮及其普类,挥发油,糖类,氨基酸等。

中国发明:CN 201210445437.7;提供一种凉茶,包括成分重量百分比为4%-7%的桑葚叶、1%-2%的粉单竹、3%-8%的桑芽、1%-2%的叶下珠、1%-2%的金银花、2%-3%的竹叶青绿茶、0.5%-1%的菊花、0.5%-1%的冬瓜皮、2%-5%的冰糖、1%-2%的百合和75%-81%的水。但是凉茶配方与本配方不同,清热之功不同。因此,开发一种夏桑菊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该夏桑菊颗粒制备工艺简单,颗粒质量稳定,适宜工业化生产,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用于风热感冒,头晕耳鸣。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夏桑菊颗粒,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

20-30份夏枯草、20-40份野菊花、20-40份桑叶、10-20份β-糊精,10-30份蔗糖,30-40份糊精,30-50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

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60-100℃,料液比为50:1-30:1下浸提50-15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β-糊精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40-50℃下干燥,即得;所述的β-糊精可用树脂、活性炭替代;所述的蔗糖可用麦芽糖浆替代。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与其他方法相比,该夏桑菊颗粒制备工艺简单,颗粒质量稳定,适宜工业化生产,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用于风热感冒,头晕耳鸣。

各组分功效:

夏枯草,可以清火明目,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作用。其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眩晕。常见的凉茶夏桑菊源自清代名方,三味药均通肝经,是独一无二的经典配方。

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

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是通过制备和应用两方面进行实施的。

实施例1

一种夏桑菊颗粒,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

20份夏枯草、20份野菊花、20份桑叶、10份β-糊精,10份蔗糖,30份糊精,30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

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60℃,料液比为50:1下浸提5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β-糊精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40℃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2

一种夏桑菊颗粒,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

22份夏枯草、25份野菊花、25份桑叶、12份活性炭,15份蔗糖,32份糊精,35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

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70℃,料液比为40:1下浸提7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活性炭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42℃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3

一种夏桑菊颗粒,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

24份夏枯草、30份野菊花、30份桑叶、14份活性炭,20份蔗糖,34份糊精,40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

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80℃,料液比为30:1下浸提9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活性炭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44℃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4

一种夏桑菊颗粒,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

26份夏枯草、35份野菊花、35份桑叶、16份β-糊精,25份蔗糖,36份糊精,45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

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90℃,料液比为50:1下浸提10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β-糊精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46℃下干燥,即得。

实施例5

一种夏桑菊颗粒,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

30份夏枯草、40份野菊花、40份桑叶、20份β-糊精,30份蔗糖,40份糊精,50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

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100℃,料液比为30:1下浸提15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β-糊精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按可溶颗粒方法制粒, 50℃下干燥,即得。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夏桑菊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凉茶制备领域;该颗粒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制成:20-30份夏枯草、20-40份野菊花、20-40份桑叶、10-20份-糊精,10-30份蔗糖,30-40份糊精,30-50份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复合物;制备方法是:将夏枯草、野菊花、桑叶在温度60-100,料液比为50:1-30:1下浸提50-150min,然后往浸提液中添加-糊精进行脱苦,添加蔗糖、糊精、碳酸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