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源蚊香增效剂。
背景技术
蚊香增效剂一般以化学增效剂为主,最常用的是对八氯二丙醚(S2)和增 效醚(S1)。八氯二丙醚是使用最普遍的蚊香增效剂,它具有效果较好,成本 低廉的优点,增效醚(S1)成本高,不适于大规模蚊香工业生产。近期的研究 表明,八氯二丙醚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人畜安全具有较大风险和危害,国家 已经禁止使用,因此现在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蚊香增效剂来弥补蚊香增 效剂的空白。冬青油为为黄绿色油状液体,从植物冬青中提取,冬青属于冬青 科,冬青属;香樟油为淡黄色油状液体,从樟树中提取,樟树属于樟科,樟属。 关于冬青油和香樟油的杀虫活性研究较多,而在蚊香增效剂的方面报道很少。 根据申请人所进行的资料检索,未检索出冬青油和香樟油在蚊香增效剂方面的 应用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植物精油在蚊香增效剂中的应用,为在农药防治 卫生害虫方面提供一种植物源蚊香增效剂。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植物源蚊香增效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蚊香增效剂由以下有 效成分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冬青油:30%~50%,香樟油:10%~35%,乳 化剂:6.5%,溶剂:10%~43.5%。
本发明制备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能够与农药品种组成增效农药组合物, 并涂于蚊香胚上制成成品蚊香。农药品种是烯丙菊酯或炔丙菊酯或四氟甲醚。
经试验证明,该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与农药品种组成增效农药组合物对农药 品种有着很好的增效作用,而且来源广泛,高效、低毒、环保,有着很好的开 发应用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人给出的实施例以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申请人的科研人员在对植物精油的研究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冬 青油和香樟油对蚊香中的农药品种有增效作用,提出了植物源蚊香增效剂及其 制得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用于制备蚊香的应用。
本发明制成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主要为冬青油和香樟油,由以下有效成分 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冬青油:30%~50%,香樟油:10%~35%,乳化剂:6.5%, 溶剂:10%~43.5%,上述原料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乳化剂选择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OP-10)或聚氧乙烯壬基酚醚 (NP-2)。
按增效剂配方比例先配制好蚊香增效剂,然后将蚊香增效剂再与农药品种 组成增效农药组合,配制成蚊香液,然后涂于蚊香胚,制成蚊香成品。
农药品种是烯丙菊酯或炔丙菊酯或四氟甲醚。
以下是申请人给出的增效剂组合物活性系数测定试验实施实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为增效剂NS-101,按常规的方法混合 制得。
(1)增效剂NS-101配方
冬青油:30%,香樟油:20%,乙酸丁酯:43.5%,NP-2:6.5%;
(2)蚊香液配方
烯丙菊酯:8.4%,异丙醇:2.08%,NS-101:59.82%,脱臭煤油:29.7%; 按常规的方法混合即得蚊香液。
(3)增效实验:
方法一:将配制好的蚊香液涂于蚊香胚上,每3g蚊香胚涂蚊香液0.1g。 采用密闭圆筒法(GB13917.4-92),测定供试药液的KT50。以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供试昆虫为淡色库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度 为60±5%。
具体步骤如下:用吸蚊器从饲养笼内吸取试蚊20头,在密闭圆筒中间圆 孔处塞紧胶塞。几分钟后待蚊虫恢复正常活动时,取测试蚊香一段点燃后放于 蚊香架上,塞住胶塞并开始计时。烟熏1min后将蚊香移去并立即塞上胶塞, 同时记录被击倒的蚊虫数。20min后再将全部蚊虫移至清洁的三角瓶中,用5% 的糖水棉球喂养,24h后再检查死亡试虫数,每组至少3个以上重复。试验结 束清洗整个实验装置,同时进行空白测试,如空白测试的击倒率和死亡率大于 20%则整个试验需重新测定。将测试的数据按机值法求出KT50、毒力回归线和 24h死亡率。空白试验的试虫死亡率在5%到20%之间时需用Abbort校正公式 进行校正。结果见表1。
在此基础上,用等效剂量的比较法求出活性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判定是否增效的标准:活性系数=1,表示无增效;活性系数>1,表示具 有增效作用;活性系数<1,表示拮抗作用。
表1:增效剂NS-101加烯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KT5095%置信限(min) 活性系数 NS-101+烯丙菊酯 1.2850 4.7501+2.2919X 0.9769 0.9615~1.7174 1.28 NS-101+烯丙菊酯 1.2611 4.7367+2.6137X 0.9785 1.0067~1.5799 1.30 NS-101+烯丙菊酯 1.2758 4.7112+2.7302X 0.9881 1.0384~1.5676 1.29 烯丙菊酯 1.6433 4.4125+2.7233X 0.9989 1.3368~2.0201 -
根据表1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28,1.30,1.29,都大于1,说明增效 剂NS-101对烯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方法二:参照企业标准方法5.8m3方箱法进行活性测定,供试昆虫采用淡 色库蚊,为羽化后第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 度为60±5%。方箱的长宽高为1.8m,总体积为5.8m3左右。测试步骤:释放 100头试虫与方箱内,待蚊虫恢复正常后点燃蚊香,密闭方箱,于40min后检 查被击倒的蚊虫数。然后将全部试虫搜集并转移至清洁的养虫笼中,并用5% 糖水棉球喂养,24h时检查死试虫数,求出试虫击倒率和死亡率。在此基础上, 用等效剂量的比较法求出活性系数(结果见表2)。
表2:增效剂NS-101加烯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KT5095%置信限(min) 活性系数 NS-101+烯丙菊酯 14.9292 1.3588+3.1014X 0.9994 13.6980~16.2712 1.15 烯丙菊酯 17.1797 -1.952+5.6297X 0.9836 16.3853~18.0126 - NS-101+烯丙菊酯 12.7781 1.9707+2.7378X 0.9993 11.0624~14.7598 1.35 烯丙菊酯 17.2820 -0.8631+4.7375X 0.9974 16.3516~18.2653 -
根据表2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15,1.35,都大于1,说明增效剂NS-101 对烯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备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为增效剂NS-102,按常规的方法混合 制得。
(1)增效剂NS-102配方
冬青油:50%,香樟油:32.4%,乙酸丁酯:11.1%,NP-2:6.5%;
(2)蚊香液配方
烯丙菊酯:8.4%,异丙醇:2.08%,NS-102:76.12%,脱臭煤油:13.4%; 按常规的方法混合即得蚊香液;
(3)增效实验:
方法一:将配制好的蚊香液涂于蚊香胚上,每3g蚊香胚涂蚊香液0.1g。 采用密闭圆筒法(GB13917.4-92),测定供试药液的KT50,以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供试昆虫为淡色库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 60±5%,测定烯丙菊酯和混剂对淡色库蚊的药效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增效剂NS-102加烯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2+烯丙菊酯 0.8921 5.1279+2.5995X 0.9865 0.7472~1.0651 1.53 NS-102+烯丙菊酯 0.6803 5.6185+3.6976X 0.9940 0.5894~0.7853 2.01 NS-102+烯丙菊酯 0.7912 5.2394+2.3533X 0.9960 0.6060~1.0329 1.73 烯丙菊酯 1.3674 4.5268+3.4819X 0.9915 0.9937~1.8816 -
根据表3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53,2.01,1.73,都大于1,说明增效 剂NS-102对烯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方法二:参照企业标准方法5.8m3方箱法进行活性测定,供试昆虫采用淡 色库蚊,为羽化后第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 度为60±5%。方箱的长宽高为1.8m,总体积为5.8m3左右。测试步骤:释放 100头试虫与方箱内,待蚊虫恢复正常后点燃蚊香,密闭方箱,测定烯丙菊酯 和混剂的药效试验。在此基础上,用等效剂量的比较法求出活性系数(结果见 表4)。
表4:增效剂NS-102加烯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2+烯丙菊酯 10.9117 1.2954+3.5694X 0.9802 10.0577~11.8382 1.78 烯丙菊酯 19.5044 0.3539+3.6012X 0.9982 17.4049~21.8573 - NS-102+烯丙菊酯 13.8151 1.5850+2.9947X 0.9865 12.4196~15.3675 1.49 烯丙菊酯 20.6155 -0.8506+4.4519X 0.9827 19.0218~22.3428 -
根据表4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78,1.49,都大于1,说明增效剂NS-102 对烯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制备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为增效剂NS-101,按常规的方法混合 制得。
(1)增效剂NS-101配方
冬青油:30%,香樟油:20%,乙酸丁酯:43.5%,NP-2:6.5%;
(2)蚊香液配方
炔丙菊酯:3.36%,异丙醇:2.08%,NS-101:59.82%,脱臭煤油:34.74%; 按常规的方法混合即得蚊香液。
(3)增效实验:
方法一:将配制好的蚊香液涂于蚊香胚上,每3g蚊香胚涂蚊香液0.1g。 采用密闭圆筒法(GB13917.4-92),测定供试药液的KT50,以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供试昆虫为淡色库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 60±5%,测定炔丙菊酯和混剂对淡色库蚊的药效试验(结果见表5)。
表5:增效剂NS-101加炔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1+炔丙菊酯 2.0622 4.0249+2.9116X 0.9879 1.7396~2.6875 1.26 NS-101+炔丙菊酯 2.1483 4.2376+2.2958X 0.9887 1.6196~2.8496 1.21 NS-101+炔丙菊酯 2.0236 4.1036+2.9283X 0.9954 1.5578~2.6288 1.28 炔丙菊酯 2.6013 4.3221+1.6327X 0.9876 1.6104~4.2021 -
根据表5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26,1.21,1.28,都大于1,说明增效 剂NS-101对炔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方法二:参照企业标准方法5.8m3方箱法进行活性测定,供试昆虫采用淡 色库蚊,为羽化后第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 度为60±5%。方箱的长宽高为1.8m,总体积为5.8m3左右。测试步骤:释放 100头试虫与方箱内,待蚊虫恢复正常后点燃蚊香,密闭方箱,测定炔丙菊酯 和混剂的药效试验。在此基础上,用等效剂量的比较法求出活性系数(结果见 表6)。
表6:增效剂NS-101加炔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根据表6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28,1.31,都大于1,说明增效剂NS-101 对炔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制备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为增效剂NS-102,按常规的方法混合 制得。
(1)增效剂NS-102配方
冬青油:50%,香樟油:32.4%,乙酸丁酯:11.1%,NP-2:6.5%;
(2)蚊香液配方
炔丙菊酯:3.36%,异丙醇:2.08%,NS-102:76.12%,脱臭煤油:18.44%; 按常规的方法混合即得蚊香液。
(3)增效实验:
方法一:将配制好的蚊香液涂于蚊香胚上,每3g蚊香胚涂蚊香液0.1g。 采用密闭圆筒法(GB13917.4-92),测定供试药液的KT50,以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供试昆虫为淡色库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度 为60±5%,测定炔丙菊酯和混剂对淡色库蚊的药效试验(结果见表7)。
表7:增效剂NS-102加炔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2+炔丙菊酯 1.5836 4.5666+2.1710X 0.9794 1.2257~2.0459 1.55 NS-102+炔丙菊酯 1.5742 4.4782+2.6481X 0.9871 1.2509~1.9811 1.56 NS-102+炔丙菊酯 1.5952 4.4484+2.7164X 0.9932 1.2452~2.0436 1.54 炔丙菊酯 2.4597 3.9065+2.7976X 0.9836 1.9843~3.4090 -
根据表7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55,1.56,1.54,都大于1,说明增效 剂NS-102对炔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方法二:参照企业标准方法5.8m3方箱法进行活性测定,供试昆虫采用淡 色库蚊,为羽化后第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 度为60±5%。方箱的长宽高为1.8m,总体积为5.8m3左右。测试步骤:释放 100头试虫与方箱内,待蚊虫恢复正常后点燃蚊香,密闭方箱,测定炔丙菊酯 和混剂的药效试验。在此基础上,用等效剂量的比较法求出活性系数(结果见 表8)。
表8:增效剂NS-102加炔丙菊酯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2+炔丙菊酯 11.4488 0.1638+4.5678X 0.9950 10.8043~12.1318 1.68 炔丙菊酯 19.3313 0.9769+3.1277X 0.9867 17.6224~21.2058 - NS-102+炔丙菊酯 14.2904 0.1115+4.2323X 0.9818 13.3275~15.3228 1.43 炔丙菊酯 20.5032 0.7600+3.2322X 0.9871 17.7295~23.7108 -
根据表8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68,1.43,都大于1,说明增效剂NS-102 对炔丙菊酯是有增效作用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制备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为增效剂NS-101,按常规的方法混合 制得。
(1)增效剂NS-101配方
冬青油:30%,香樟油:20%,乙酸丁酯:43.5%,NP-2:6.5%;
(2)蚊香液配方
四氟甲醚:12.63%,异丙醇:2.08%,NS-101:58.63%,脱臭煤油:36.66%, 按常规的方法混合即得蚊香液。
(3)增效实验:
方法一:将配制好的蚊香液涂于蚊香胚上,每3g蚊香胚涂蚊香液0.1g。 采用密闭圆筒法(GB13917.4-92),测定供试药液的KT50,以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供试昆虫为淡色库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 60±5%,测定四氟甲醚和混剂对淡色库蚊的药效试验(结果见表9)。
表9:增效剂NS-101加四氟甲醚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1+四氟甲醚 1.2328 4.7879+2.3342X 0.9912 0.9690~1.5683 1.18 NS-101+四氟甲醚 1.2262 4.7532+2.7877X 0.9910 0.9772~1.5385 1.18 NS-101+四氟甲醚 1.2099 4.7329+3.2284X 0.9958 0.9499~1.5410 1.20 四氟甲醚 1.4490 4.4959+3.1292X 0.9808 1.1889~1.7661 -
根据表9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18,1.18,1.20,都大于1,说明增效 剂NS-101对四氟甲醚是有增效作用的。
方法二:参照企业标准方法5.8m3方箱法进行活性测定,供试昆虫采用淡 色库蚊,为羽化后第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 度为60±5%。方箱的长宽高为1.8m,总体积为5.8m3左右。测试步骤:释放 100头试虫与方箱内,待蚊虫恢复正常后点燃蚊香,密闭方箱,测定四氟甲醚 和混剂的药效试验。在此基础上,用等效剂量的比较法求出活性系数(结果见 表10)。
表10:增效剂NS-101加四氟甲醚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1+四氟甲醚 10.5738 2.0311+2.8986X 0.9907 9.1540~12.2137 1.38 四氟甲醚 14.5678 -0.1334+4.4124X 0.9993 13.7201~15.4678 - NS-101+四氟甲醚 10.6906 -0.0486+4.9063X 0.9941 9.7933~11.6701 1.37 四氟甲醚 14.6251 -2.2776+6.2463X 0.9972 13.9932~15.2855 -
根据表10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38,1.37,都大于1,说明增效剂NS-101 对四氟甲醚是有增效作用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制备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为增效剂NS-102,按常规的方法混合 制得。
(1)增效剂NS-102配方
冬青油:50%,香樟油:32.4%,乙酸丁酯:11.1%,OP-10:6.5%;
(2)蚊香液配方
四氟甲醚:12.63%,异丙醇:2.08%,NS-102:58.63%,脱臭煤油:26.66%; 按常规的方法混合即得蚊香液。
(3)增效实验:
方法一:将配制好的蚊香液涂于蚊香胚上,每3g蚊香胚涂蚊香液0.1g。 采用密闭圆筒法(GB13917.4-92),测定供试药液的KT50,以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供试昆虫为淡色库蚊(Aedes albopictus)羽化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度为 60±5%,测定四氟甲醚和混剂对淡色库蚊的药效试验(结果见表11)。
表11:增效剂NS-102加四氟甲醚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2+四氟甲醚 0.7880 5.3384+3.2699X 0.9874 0.6459~0.9612 1.63 NS-102+四氟甲醚 0.7917 5.3246+3.2008X 0.9791 0.6724~0.9322 1.62 NS-102+四氟甲醚 0.7272 5.6613+4.7804X 0.9939 0.6493~0.8154 1.76 四氟甲醚 1.2862 4.7377+2.3999X 0.9845 1.0225~1.6178 -
根据表11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63,1.62,1.76,都大于1,说明增效 剂NS-102对四氟甲醚是有增效作用的。
方法二:参照企业标准方法5.8m3方箱法进行活性测定,供试昆虫采用淡 色库蚊,为羽化后第2~3天未吸血的雌成蚊;测定温度为26±1℃,相对湿 度为60±5%。方箱的长宽高为1.8m,总体积为5.8m3左右。测试步骤:释放 100头试虫与方箱内,待蚊虫恢复正常后点燃蚊香,密闭方箱,测定四氟甲醚 和混剂的药效试验。在此基础上,用等效剂量的比较法求出活性系数(结果见 表12)。
表12:增效剂NS-102加四氟甲醚对淡色库纹的增效活性测定结果
样品 KT50(min) 毒力方程(Y=) 相关系数(r) 95%置信限 活性系数 NS-102+四氟甲醚 13.4498 2.9321+1.8321X 0.9861 11.7002~15.4610 1.61 四氟甲醚 21.6696 0.4887+3.3771X 0.9997 20.0937~23.3691 - NS-102+四氟甲醚 11.9477 1.8667+2.9085X 0.9708 10.7408~13.2701 1.73 四氟甲醚 20.6956 -0.6552+4.2976X 0.9923 19.4050~22.0720 -
根据表12数据,活性系数分别为1.61,1.73,都大于1,说明增效剂NS-102 对四氟甲醚是有增效作用的。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列举,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只要在冬青油:30%~ 50%,香樟油:10%~35%,乳化剂:6.5%,溶剂:10%~43.5%,和均可以得到 理想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制得的植物源蚊香增效剂都能够与上述农药品种配 制成蚊香液,然后涂于蚊香胚,制成蚊香成品都有很好的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