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6868190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27830.8

申请日:

20150121

公开号:

CN104623598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4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4

申请人:

梁黎明

发明人:

梁黎明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青山中路516号(久久福推拿)

优先权:

CN20151002783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人参10-30份、甘松10-40份、桂枝5-25份、茯苓10-30份、高良姜5-20份、砂仁5-20份、延胡索10-30份、山药10-40份、葛根5-25份、黄芪10-30份、苍术10-40份、焦山楂10-30份、草豆蔻5-20份、菟丝子10-40份、枣仁10-30份、桔梗5-20份、芡实10-40份、黄精5-25份、丁香10-30份、乌药5-20份、莲子10-40份、炮姜5-25份、甘草5-2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补脾止泻的功效,其治疗脾胃虚寒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人参10-30份、甘松10-40份、桂枝5-25份、茯苓10-30份、高良姜5-20份、砂仁5-20份、延胡索10-30份、山药10-40份、葛根5-25份、黄芪10-30份、苍术10-40份、焦山楂10-30份、草豆蔻5-20份、菟丝子10-40份、枣仁10-30份、桔梗5-20份、芡实10-40份、黄精5-25份、丁香10-30份、乌药5-20份、莲子10-40份、炮姜5-25份、甘草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人参20份、甘松30份、桂枝15份、茯苓20份、高良姜10份、砂仁10份、延胡索20份、山药30份、葛根15份、黄芪20份、苍术30份、焦山楂20份、草豆蔻10份、菟丝子30份、枣仁20份、桔梗10份、芡实30份、黄精15份、丁香20份、乌药10份、莲子30份、炮姜15份、甘草10份。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脾胃虚寒,又称脾阳虚寒症。是指脾胃阳气不足,失其温煦,受纳运化功能减退,并虚寒内生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目前,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很多,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疗程长及一定副作用的不足。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脾胃虚寒的发病机理,采用健脾和胃、温中散寒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脾胃虚寒存在疗程长及一定副作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人参10-30份、甘松10-40份、桂枝5-25份、茯苓10-30份、高良姜5-20份、砂仁5-20份、延胡索10-30份、山药10-40份、葛根5-25份、黄芪10-30份、苍术10-40份、焦山楂10-30份、草豆蔻5-20份、菟丝子10-40份、枣仁10-30份、桔梗5-20份、芡实10-40份、黄精5-25份、丁香10-30份、乌药5-20份、莲子10-40份、炮姜5-25份、甘草5-20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人参20份、甘松30份、桂枝15份、茯苓20份、高良姜10份、砂仁10份、延胡索20份、山药30份、葛根15份、黄芪20份、苍术30份、焦山楂20份、草豆蔻10份、菟丝子30份、枣仁20份、桔梗10份、芡实30份、黄精15份、丁香20份、乌药10份、莲子30份、炮姜15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的功效;甘松具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高良姜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葛根具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焦山楂具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的功效;草豆蔻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燥湿健脾的功效;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健脾的功效;枣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养气补血、利五脏、补五劳的功效;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黄精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丁香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肾助阳的功效;乌药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的功效;炮姜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补脾止泻的功效,对脾胃虚寒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2.5%,治愈率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人参20g、甘松30g、桂枝15g、茯苓20g、高良姜10g、砂仁10g、延胡索20g、山药30g、葛根15g、黄芪20g、苍术30g、焦山楂20g、草豆蔻10g、菟丝子30g、枣仁20g、桔梗10g、芡实30g、黄精15g、丁香20g、乌药10g、莲子30g、炮姜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人参15g、甘松40g、桂枝5g、茯苓25g、高良姜12g、砂仁20g、延胡索10g、山药40g、葛根10g、黄芪25g、苍术15g、焦山楂30g、草豆蔻5g、菟丝子40g、枣仁15g、桔梗20g、芡实10g、黄精25g、丁香15g、乌药20g、莲子10g、炮姜25g、甘草12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人参25g、甘松10g、桂枝20g、茯苓25g、高良姜5g、砂仁15g、延胡索10g、山药40g、葛根5g、黄芪30g、苍术25g、焦山楂10g、草豆蔻15g、菟丝子25g、枣仁10g、桔梗15g、芡实25g、黄精10g、丁香30g、乌药5g、莲子25g、炮姜10g、甘草1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人参10g、甘松25g、桂枝10g、茯苓30g、高良姜15g、砂仁12g、延胡索25g、山药10g、葛根20g、黄芪15g、苍术10g、焦山楂25g、草豆蔻12g、菟丝子20g、枣仁15g、桔梗5g、芡实35g、黄精20g、丁香15g、乌药12g、莲子10g、炮姜20g、甘草5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人参30g、甘松15g、桂枝25g、茯苓10g、高良姜20g、砂仁5g、延胡索30g、山药15g、葛根25g、黄芪10g、苍术40g、焦山楂15g、草豆蔻20g、菟丝子10g、枣仁30g、桔梗12g、芡实40g、黄精5g、丁香25g、乌药15g、莲子40g、炮姜5g、甘草20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30~65岁。

二、诊断依据:

1、常因天气变冷、寒食冷品而引发上腹不适或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遇冷遇寒加重;

2、多喜温喜按,畏寒喜暖,口淡不渴,泛吐清水,腹胀纳差,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

3、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等。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四、疗效标准:

(1)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 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好转;

(3) 有效:症状和体征一部分好转;

(4) 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状如前。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5个疗程,痊愈56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隋某,女,37 岁。患者自述:常因天气变冷、寒食冷品而引发上腹不适或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遇冷遇寒加重。诊见:脸色萎黄无华,苔薄白润滑,脉弱无力。诊断为:脾胃虚寒。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上腹不适等症状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诸症消失,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2 :

于某,男,52 岁。脘腹痛近半年,肠鸣,呃气,腹胀纳差,怕冷食,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诊见:舌淡苔白,脉虚弱。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脘腹痛、肠鸣等症状减轻,大便恢复正常;继续服用2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治愈。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人参10-30份、甘松10-40份、桂枝5-25份、茯苓10-30份、高良姜5-20份、砂仁5-20份、延胡索10-30份、山药10-40份、葛根5-25份、黄芪10-30份、苍术10-40份、焦山楂10-30份、草豆蔻5-20份、菟丝子10-40份、枣仁10-30份、桔梗5-20份、芡实10-40份、黄精5-25份、丁香1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