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86534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05570.0

申请日:

20151228

公开号:

CN105640734A

公开日:

2016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1/00,A61H1/02

主分类号:

A61H1/00,A61H1/02

申请人:

芜湖天人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勇,杨科

地址:

241006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中心B园209-211室

优先权:

CN201511005570A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东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包括床体支撑架及与其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第一直线致动器、第一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的背面和床体支撑架铰接;在活动床面上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之间通过纵向直线导轨实现滑动,第二直线致动器、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的背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在纵向移动床面上还设有横向移动床面,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动床面之间通过横向导轨实现滑动,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在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本发明可以很好的调节左右腿在站立时的承受力,使康复者按正确的方式进行训练,或者特意的训练病肢的承受力。

权利要求书

1.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支撑架(12)、与所述床体支撑架(12)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5),设置第一直线致动器(13)和第一减震器(14),所述第一直线致动器(13)、第一减震器(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床体支撑架(12)铰接;在所述活动床面(5)上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1),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之间通过纵向直线导轨实现滑动,并设置第二直线致动器(3)和第二减震器(4),所述第二直线致动器(3)、第二减震器(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在所述纵向移动床面上还设有横向移动床面(16),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动床面之间通过横向导轨实现滑动,并设置第三直线致动器(17),所述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在所述横向移动床面(16)的两侧部设置有扶手支撑杆(18),所述扶手支撑杆(18)的后端铰接在横向移动床面(16)的侧部与横向移动床面(16)构成转动副,在扶手支撑杆(18)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19),扶手(20)的末端通过锁紧销连接在所述滑槽(19)中,扶手(20)与扶手支撑杆(18)构成转动副和移动副。在所述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面(5)的底端设有与活动床面本体构成L形连接的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自由端与脚踏调整杆(8)的前端铰接,所述脚踏调整杆(8)的后端通过弹簧悬吊在活动床面(5)的底端,所述脚踏(6)通过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在所述脚踏调整杆(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脚踏(6)上设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设有信号调理模块,所述信号调理模块与智能仪表(15)无线通讯;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与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调理放大电路、与调理放大电路连接的A/D转换芯片以及与A/D转换芯片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智能仪表(15)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声光报警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通讯,无线接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显示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支撑架(12)具有四条支腿,各所述支腿的底端设有万向轮(1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属于康复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站立床在各大康复医院广泛应用于下肢偏瘫患者,可以有效的训练患者下肢 的承受力,有效预防肌肉萎缩等疾病;正常人的左右腿在行走时的承受能力几乎是相等,而 现在站立床对双腿的承受力没有很好的评估,不能保证康复者按正确的方法训练下肢,使 下肢承受能力相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本发 明克服了现有站立床的缺点,可以很好的调节左右腿在站立时的承受力,使康复者按正确 的方式进行训练,或者特意的训练病肢的承受力。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其包括:

床体支撑架、与所述床体支撑架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设置第一直线致动器和 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直线致动器、第一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的背面和床体 支撑架铰接;

在所述活动床面上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之间通过纵向 直线导轨实现滑动,并设置第二直线致动器和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直线致动器、第二减震 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的背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在所述纵向移动床面上 还设有横向移动床面,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动床面之间通过横向导轨实现滑动,并设置 第三直线致动器,所述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的背面 铰接;

在所述横向移动床面的两侧部设置有扶手支撑杆,所述扶手支撑杆的后端铰接在 横向移动床面的侧部与横向移动床面构成转动副,在扶手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 扶手的末端通过锁紧销连接在所述滑槽中,扶手与扶手支撑杆构成转动副和移动副。

在所述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

所述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与活动床面本体构成L形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 自由端与脚踏调整杆的前端铰接,所述脚踏调整杆的后端通过弹簧悬吊在活动床面的底 端,所述脚踏通过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在所述脚踏调整杆上。

各所述脚踏上设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设有信号调理模块,所述信号调理模 块与智能仪表无线通讯;

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与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调理放大电路、与调理放大电路连 接的A/D转换芯片以及与A/D转换芯片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

所述智能仪表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以及声光报警模块;所 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通讯,无线接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显示 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床体支撑架具有四条支腿,各所述支腿的底端设有万向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的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的纵向直线导轨形成移动副,纵向直线导轨 固定在活动床面上,通过第二直线致动器实现两个床面之间的上下相对位移;纵向移动床 面设置有横向直线导轨,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动床面的横向移动导轨形成移动副,通过 第三直线致动器实现两个床面的水平相对位移;康复者上半身倚靠在横向移动床面上,下 半身倚靠在活动床面上,脚部绑在脚踏上,通过调整纵向移动床面的高度,可以调节横向移 动床面与脚踏的距离,方便不同身高的康复者进行训练;

当第二直线致动器缩短时,带动康复者上肢下移,即康复者下肢弯曲,当第二直线 致动器伸长时,带动康复者上肢上移,即康复者弯曲的下肢缓慢的成为直立状态,完成下肢 屈伸运动,在站立床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康复者下肢承受力的训练。与第一直线致动器并列 设置了减震器,有效降低活动床面在转动时引起的震动,保证康复者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 训练。

通过控制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伸缩来控制横向移动床面对于纵向移动床面左右移 动,从而带动康复者左右稍微晃动。上述各个直线致动器的伸缩速率以及行程都采取电控 的形式,以免康复者发生过度运动的现象。

2、脚踏与脚踏调整杆之间构成球面副(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可以调整 踝关节处于合适的角度,对康复者的训练进行保护;并且脚踏调整杆的一端与L形的支撑杆 构成转动副,另一端通过弹簧悬吊在活动床面的底端,弹簧通过活动轴承铰接安装在活动 床面和脚踏调整杆之间;弹簧不仅可以使脚踏在屈伸运动时进行微量的位移调节,而且可 以有效减轻康复者在屈伸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3、本发明的下肢屈伸训练站立床还具有站立平衡的评估系统—即智能仪表,智能 仪表中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两个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后,由数据处理模块(实际上为 CPU)进行处理比较,并由显示模块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显示屏直接显示两个传感器之间 的数据差值,从而让康复者在站立训练时可以实时的知道两腿的受力情况,有意识的进行 下肢平衡训练和起蹲运动,数字化的体现起蹲运动的效果。

另外,通过力传感器的数据,可以比较出康复者两腿之间的受力差,并且数据处理 模块中还对两个传感器的数据差值设置了阈值,当两个传感器的差值达到设定值时,声光 报警模块报警,可以是声光报警,也可以是语音报警,例如,当两个传感器的差值达到设定 值时,输出语音报警:“您的摆动幅度过大,请调小摆动幅度,以免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A为智能仪表及其支架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站立床的主视图;图2A为本发 明站立床右视图(图中未示意扶手及扶手支撑杆);图2B为智能仪表及其支架的示意图;图3 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框图;图4为本发明站立床的俯视图(图中未示意扶手及扶手支撑杆)。

图中标号:1纵向移动床面,2纵向直线导轨,3第二直线致动器,4第二减震器,5活 动床面,6脚踏,7锁紧销,8脚踏调整杆,9弹簧,10支撑杆,11万向轮,12床体支撑架,13第一 直线致动器,14第一减震器,15智能仪表,16横向移动床面,17第三直线致动器,18扶手支撑 杆,19滑槽,20扶手。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其包括:

床体支撑架12、与床体支撑架12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5,即活动床面5的底部铰 接在床体支撑架12的端部,设置第一直线致动器13和第一减震器14,第一直线致动器13、第 一减震器1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床体支撑架12铰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直线 致动器13的伸缩控制活动床面1的角度。第一减震器14有效降低活动床面1在转动时引起的 震动,保证康复者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训练。

在活动床面5上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1,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之间通过纵向直 线导轨2实现滑动,并设置第二直线致动器3和第二减震器4,第二直线致动器3、第二减震器 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在纵向移动床面上还设有横 向移动床面16,横向移动床面16与纵向移动床面1之间通过横向直线导轨实现滑动,并设置 第三直线致动器17,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 接,实现横向移动床面16在纵向移动床面1上的横向移动。

在横向移动床面16的两侧部设置有扶手支撑杆18,扶手支撑杆18的后端铰接在横 向移动床面16的侧部与横向移动床面16构成转动副,在扶手支撑杆18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滑 槽19,扶手20的末端通过锁紧销连接在滑槽19中,扶手20与扶手支撑杆18构成转动副和移 动副。

康复训练时,康复者上半身倚靠在横向移动床面16上,下半身倚靠在活动床面5 上,调整至合适的俯仰角度,扶手20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并锁定在扶手支撑杆18上,根据训练 者的身高及臂长,还可通过滑槽19调整扶手20在扶手支撑杆19上的位置,供康复者上臂搭 扶在上面,上臂用力支撑时还可以减轻训练者自身的自重。训练者脚踩在脚踏上,当第二直 线致动器缩短时,带动康复者上肢下移,即康复者下肢弯曲,当第二直线致动器伸长时,带 动康复者上肢上移,即康复者弯曲的下肢缓慢的成为直立状态,完成下肢屈伸运动,在站立 床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康复者下肢承受力的训练,在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6。

活动床面5的底端设有与活动床面本体构成L形连接的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自由 端与脚踏调整杆8的前端铰接形成转动副,脚踏调整杆8的后端通过弹簧9悬吊在活动床面5 的底端,脚踏6通过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在脚踏调整杆8上。可以调整踝关节处于 合适的角度,对康复者的训练进行保护,脚踏6与脚踏调整杆8之间可通过锁紧销锁紧(例 如:CN103671471A公布的球形万向节);弹簧9不仅可以使脚踏在屈伸运动时进行微量的位 移调节,而且以有效减轻康复者在屈伸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各脚踏6上设有力传感器,该力传感器设有信号调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与智能仪 表15无线通讯;

结合图3,上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与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调理放大电路、与调理放 大电路连接的A/D转换芯片以及与A/D转换芯片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

智能仪表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CPU)、显示模块以及声光报警模块; 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通讯,无线接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显示模 块及声光报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当康复者站立在两个脚踏上时,下半身 靠着活动床面1,两个脚踏上的力传感器将信号传至调理放大电路,经A/D转换芯片转换后 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发送,智能仪表上的无线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对两个力传感器的受力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显示模块的显示屏显示出来, 显示屏直接显示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数据差值,从而让康复者在站立训练时可以实时的知道 两腿的受力情况,有意识的进行下肢平衡训练和起蹲运动,数字化的体现起蹲运动的效果。 并且,数据处理模块在分析差值时还设有阈值,当两个力传感器的受力差值达到设定值时, 通过声光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报警方式可以是多种方式,例如输出语音报警:“您的摆动幅 度过大,请调小摆动幅度,以免造成伤害”。

床体支撑架12具有四条支腿,各支腿的底端设有万向轮11。方便康复者移动站立 平衡床。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1005570.0 (22)申请日 2015.12.28 A61H 1/00(2006.01) A61H 1/02(2006.01) (71)申请人 芜湖天人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241006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科创中心 B 园 209-211 室 (72)发明人 王勇 杨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4125 代理人 胡东升 (54) 发明名称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包 括床体支撑架及与其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 第 一直线。

2、致动器、 第一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 动床面的背面和床体支撑架铰接 ; 在活动床面上 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 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 之间通过纵向直线导轨实现滑动, 第二直线致动 器、 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的背 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 ; 在纵向移动床面 上还设有横向移动床面, 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 动床面之间通过横向导轨实现滑动, 第三直线致 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 的背面铰接 ; 在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本发 明可以很好的调节左右腿在站立时的承受力, 使 康复者按正确的方式进行训练, 或者特意的训练 病肢的承受力。 (51)Int.Cl. (19)中。

3、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5640734 A 2016.06.08 CN 105640734 A 1.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支撑架(12)、 与所述床体支撑架(12)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5), 设置第一直线致 动器(13)和第一减震器(14), 所述第一直线致动器(13)、 第一减震器(14)的两端分别与所 述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床体支撑架(12)铰接; 在所述活动床面(5)上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1), 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之间通过纵 向直线导轨实现滑动, 并设置第二直线致动器(3)和第二减震器。

4、(4), 所述第二直线致动器 (3)、 第二减震器(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 在 所述纵向移动床面上还设有横向移动床面(16), 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动床面之间通过横 向导轨实现滑动, 并设置第三直线致动器(17), 所述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 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 在所述横向移动床面(16)的两侧部设置有扶手支撑杆(18), 所述扶手支撑杆(18)的后 端铰接在横向移动床面(16)的侧部与横向移动床面(16)构成转动副, 在扶手支撑杆(18)上 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19), 扶手(20)的末端通过锁紧销连接在所述滑槽(19)中,。

5、 扶手(20) 与扶手支撑杆(18)构成转动副和移动副。 在所述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床面(5)的底端 设有与活动床面本体构成L形连接的支撑杆(10), 所述支撑杆(10)的自由端与脚踏调整杆 (8)的前端铰接, 所述脚踏调整杆(8)的后端通过弹簧悬吊在活动床面(5)的底端, 所述脚踏 (6)通过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在所述脚踏调整杆(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脚踏(6)上设有力 传感器, 所述力传感器设有信号调理模块, 所述信号调理模块与智能仪表(15)无线通讯。

6、; 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与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调理放大电路、 与调理放大电路连接的 A/D转换芯片以及与A/D转换芯片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 所述智能仪表(15)包括无线接收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显示模块以及声光报警模块; 所 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通讯, 无线接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显示 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支撑架(12)具有 四条支腿, 各所述支腿的底端设有万向轮(1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40734 A 2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技术领域: 0。

7、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属于康复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站立床在各大康复医院广泛应用于下肢偏瘫患者, 可以有效的训练患者下肢 的承受力, 有效预防肌肉萎缩等疾病; 正常人的左右腿在行走时的承受能力几乎是相等, 而 现在站立床对双腿的承受力没有很好的评估, 不能保证康复者按正确的方法训练下肢, 使 下肢承受能力相等。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本发 明克服了现有站立床的缺点, 可以很好的调节左右腿在站立时的承受力, 使康复者按正确 的方式进行训练, 或者特意的训练病肢的承受力。 0004 本发。

8、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其包括: 0006 床体支撑架、 与所述床体支撑架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 设置第一直线致动器和 第一减震器, 所述第一直线致动器、 第一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的背面和床体 支撑架铰接; 0007 在所述活动床面上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 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之间通过纵向 直线导轨实现滑动, 并设置第二直线致动器和第二减震器, 所述第二直线致动器、 第二减震 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床面的背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 在所述纵向移动床面上 还设有横向移动床面, 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动床面之间通过横向导轨实现滑动, 并设置 第。

9、三直线致动器, 所述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的背面 铰接; 0008 在所述横向移动床面的两侧部设置有扶手支撑杆, 所述扶手支撑杆的后端铰接在 横向移动床面的侧部与横向移动床面构成转动副, 在扶手支撑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 扶手的末端通过锁紧销连接在所述滑槽中, 扶手与扶手支撑杆构成转动副和移动副。 0009 在所述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 0010 所述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与活动床面本体构成L形连接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 自由端与脚踏调整杆的前端铰接, 所述脚踏调整杆的后端通过弹簧悬吊在活动床面的底 端, 所述脚踏通过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在所述脚踏调整杆上。

10、。 0011 各所述脚踏上设有力传感器, 所述力传感器设有信号调理模块, 所述信号调理模 块与智能仪表无线通讯; 0012 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与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调理放大电路、 与调理放大电路连 接的A/D转换芯片以及与A/D转换芯片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 0013 所述智能仪表包括无线接收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显示模块以及声光报警模块; 所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640734 A 3 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通讯, 无线接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显示 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4 所述床体支撑架具有四条支腿, 各所述支腿的底端设。

11、有万向轮。 0015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6 1、 本发明的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的纵向直线导轨形成移动副, 纵向直线导轨 固定在活动床面上, 通过第二直线致动器实现两个床面之间的上下相对位移; 纵向移动床 面设置有横向直线导轨, 横向移动床面与纵向移动床面的横向移动导轨形成移动副, 通过 第三直线致动器实现两个床面的水平相对位移; 康复者上半身倚靠在横向移动床面上, 下 半身倚靠在活动床面上, 脚部绑在脚踏上, 通过调整纵向移动床面的高度, 可以调节横向移 动床面与脚踏的距离, 方便不同身高的康复者进行训练; 0017 当第二直线致动器缩短时, 带动康复者上肢下。

12、移, 即康复者下肢弯曲, 当第二直线 致动器伸长时, 带动康复者上肢上移, 即康复者弯曲的下肢缓慢的成为直立状态, 完成下肢 屈伸运动, 在站立床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康复者下肢承受力的训练。 与第一直线致动器并列 设置了减震器, 有效降低活动床面在转动时引起的震动, 保证康复者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 训练。 0018 通过控制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伸缩来控制横向移动床面对于纵向移动床面左右移 动, 从而带动康复者左右稍微晃动。 上述各个直线致动器的伸缩速率以及行程都采取电控 的形式, 以免康复者发生过度运动的现象。 0019 2、 脚踏与脚踏调整杆之间构成球面副(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 可以调整 踝。

13、关节处于合适的角度, 对康复者的训练进行保护; 并且脚踏调整杆的一端与L形的支撑杆 构成转动副, 另一端通过弹簧悬吊在活动床面的底端, 弹簧通过活动轴承铰接安装在活动 床面和脚踏调整杆之间; 弹簧不仅可以使脚踏在屈伸运动时进行微量的位移调节, 而且可 以有效减轻康复者在屈伸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0020 3、 本发明的下肢屈伸训练站立床还具有站立平衡的评估系统即智能仪表, 智能 仪表中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两个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后, 由数据处理模块(实际上为 CPU)进行处理比较, 并由显示模块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显示屏直接显示两个传感器之间 的数据差值, 从而让康复者在站立训练时可以实时的知道。

14、两腿的受力情况, 有意识的进行 下肢平衡训练和起蹲运动, 数字化的体现起蹲运动的效果。 0021 另外, 通过力传感器的数据, 可以比较出康复者两腿之间的受力差, 并且数据处理 模块中还对两个传感器的数据差值设置了阈值, 当两个传感器的差值达到设定值时, 声光 报警模块报警, 可以是声光报警, 也可以是语音报警, 例如, 当两个传感器的差值达到设定 值时, 输出语音报警:“您的摆动幅度过大, 请调小摆动幅度, 以免造成伤害” 。 附图说明: 0022 图1A为智能仪表及其支架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站立床的主视图; 图2A为本发 明站立床右视图(图中未示意扶手及扶手支撑杆); 图2B为智能仪。

15、表及其支架的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4为本发明站立床的俯视图(图中未示意扶手及扶手支撑杆)。 0023 图中标号: 1纵向移动床面, 2纵向直线导轨, 3第二直线致动器, 4第二减震器, 5活 动床面, 6脚踏, 7锁紧销, 8脚踏调整杆, 9弹簧, 10支撑杆, 11万向轮, 12床体支撑架, 13第一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640734 A 4 直线致动器, 14第一减震器, 15智能仪表, 16横向移动床面, 17第三直线致动器, 18扶手支撑 杆, 19滑槽, 20扶手。 0024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

16、方式: 0025 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可调节性平衡站立床, 其包括: 0026 床体支撑架12、 与床体支撑架12构成转动副的活动床面5, 即活动床面5的底部铰 接在床体支撑架12的端部, 设置第一直线致动器13和第一减震器14, 第一直线致动器13、 第 一减震器1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床体支撑架12铰接; 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直线 致动器13的伸缩控制活动床面1的角度。 第一减震器14有效降低活动床面1在转动时引起的 震动, 保证康复者在舒适的状态下进行训练。 0027 在活动床面5上部设有纵向移动床面1, 纵向移动床面与活动床面之间通过纵向直 线导轨2实现滑动, 并设置第。

17、二直线致动器3和第二减震器4, 第二直线致动器3、 第二减震器 4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床面1的背面和纵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接; 在纵向移动床面上还设有横 向移动床面16, 横向移动床面16与纵向移动床面1之间通过横向直线导轨实现滑动, 并设置 第三直线致动器17, 第三直线致动器的两端分别与纵向移动床面和横向移动床面的背面铰 接, 实现横向移动床面16在纵向移动床面1上的横向移动。 0028 在横向移动床面16的两侧部设置有扶手支撑杆18, 扶手支撑杆18的后端铰接在横 向移动床面16的侧部与横向移动床面16构成转动副, 在扶手支撑杆18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滑 槽19, 扶手20的末端通过锁紧销连接在滑。

18、槽19中, 扶手20与扶手支撑杆18构成转动副和移 动副。 0029 康复训练时, 康复者上半身倚靠在横向移动床面16上, 下半身倚靠在活动床面5 上, 调整至合适的俯仰角度, 扶手20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并锁定在扶手支撑杆18上, 根据训练 者的身高及臂长, 还可通过滑槽19调整扶手20在扶手支撑杆19上的位置, 供康复者上臂搭 扶在上面, 上臂用力支撑时还可以减轻训练者自身的自重。 训练者脚踩在脚踏上, 当第二直 线致动器缩短时, 带动康复者上肢下移, 即康复者下肢弯曲, 当第二直线致动器伸长时, 带 动康复者上肢上移, 即康复者弯曲的下肢缓慢的成为直立状态, 完成下肢屈伸运动, 在站立 床的。

19、基础上加大了对康复者下肢承受力的训练, 在活动床面的底端设有脚踏6。 0030 活动床面5的底端设有与活动床面本体构成L形连接的支撑杆10, 支撑杆10的自由 端与脚踏调整杆8的前端铰接形成转动副, 脚踏调整杆8的后端通过弹簧9悬吊在活动床面5 的底端, 脚踏6通过带锁紧功能的球形万向节连接在脚踏调整杆8上。 可以调整踝关节处于 合适的角度, 对康复者的训练进行保护, 脚踏6与脚踏调整杆8之间可通过锁紧销锁紧(例 如: CN 103671471A公布的球形万向节); 弹簧9不仅可以使脚踏在屈伸运动时进行微量的位 移调节, 而且以有效减轻康复者在屈伸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0031 各脚踏6上设有力。

20、传感器, 该力传感器设有信号调理模块, 信号调理模块与智能仪 表15无线通讯; 0032 结合图3, 上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与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调理放大电路、 与调理放 大电路连接的A/D转换芯片以及与A/D转换芯片连接的无线发射模块; 0033 智能仪表包括无线接收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CPU)、 显示模块以及声光报警模块;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640734 A 5 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通讯, 无线接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显示模 块及声光报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当康复者站立在两个脚踏上时, 下半身 靠着活动床面1, 两个脚踏上的力传感器将信。

21、号传至调理放大电路, 经A/D转换芯片转换后 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发送, 智能仪表上的无线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对两个力传感器的受力情况进行比较, 并通过显示模块的显示屏显示出来, 显示屏直接显示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数据差值, 从而让康复者在站立训练时可以实时的知道 两腿的受力情况, 有意识的进行下肢平衡训练和起蹲运动, 数字化的体现起蹲运动的效果。 并且, 数据处理模块在分析差值时还设有阈值, 当两个力传感器的受力差值达到设定值时, 通过声光报警模块发出报警, 报警方式可以是多种方式, 例如输出语音报警:“您的摆动幅 度过大, 请调小摆动幅度, 以免造成伤害” 。 0034 床体支撑架12具有四条支腿, 各支腿的底端设有万向轮11。 方便康复者移动站立 平衡床。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640734 A 6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105640734 A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105640734 A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105640734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