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 药组合物,及该组合物在制备舒血宁注射液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银杏叶提取物是经现代提取工艺 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活性物质的富集产品,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 糖尿病、神经疾病、阳痿、记忆障碍、外周血管疾病、间歇性跛行、脑转 耳鸣等疾病的治疗。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黄酮类成分包括单 黄酮、黄酮醇苷、乙酰化黄酮醇苷、双黄酮、黄烷-3-醇类以及原花色素等。 萜类银杏内酯有银杏内酯A、B、C、J、M及白果内酯。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了数十种银杏叶提取物 剂型,包括银杏叶片、胶囊、颗粒、软胶囊、分散片、丸、酊、滴剂、口 服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其成药形式均是将银杏叶提取物与其它辅 料混合形成,例如,舒血宁注射液就是将银杏叶提取物与葡萄糖、乙醇等 输料混合形成的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众所周知,银杏叶提取物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富集产品,除上述主要的活性成分,其含有从无机物 到有机物、从极性到非极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的各种成分,据不完 全统计银杏叶中含有240多个化学成分。受技术发展的制约,目前银杏叶 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并没有完全被确认,且有效成份、作用机制、药代动 力学及不良反应也并没有完全探究清楚。而具有本领域公知常识的技术人 员均知悉,上述提到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均与成药中的化 学成分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进一步明确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 并进一步精确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银杏叶提取物的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对于提高患者健康及其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成分及含量更加明确的银杏叶提取 物,并进一步的提供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为此,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以占所述中药组合物的质量 百分比计,包括,24-40%的银杏总黄酮,6-16%的银杏内酯,银杏酸小于5ppm。
上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中包括,1-1.68%的槲皮素 -3-O-葡萄糖苷,2.11-3.53%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 苷。
上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中包括,1.4-3%的银杏内酯A, 0.9-1.8%的银杏内酯B和1.2-1.3%的银杏内酯C。
上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中,还包括白果内酯和芦丁。
上述任一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S1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
(1)将银杏叶提取物溶于体积浓度为40-80%的乙醇-水溶液中,制备 得到银杏叶提取物的浓度为10-1000mg/mL的提取物溶液;
(2)对所述步骤(1)得到的提取物溶液进行一维液相色谱分离,得 到一维粗产品,本步骤中一维液相色谱分离的条件为,色谱柱采用以硅胶 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流动相中的有机相为乙醇或甲醇,水相为水; 洗脱条件以0-15min有机相95%降至90%梯度进行或等度进行;收集保留时 间为15~20min的组分,去除溶剂干燥得到含有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一 维粗产品和第一剩余品;
(3)将步骤(2)得到的一维粗产品溶解在体积浓度为40-80%的甲醇- 水溶液或乙醇-水溶液中,得到所述一维粗产品的浓度为20-200mg/mL的粗 产品溶液;
(4)对所述步骤(3)得到的粗产品溶液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得 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
S2所述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
(a)将银杏叶提取物溶于体积浓度为40-80%的乙醇-水溶液中,制备 得到银杏叶提取物的浓度为10-1000mg/mL的提取物溶液;
(b)对所述步骤(a)得到的提取物溶液进行一维液相色谱分离,得 到一维粗产品;本步骤中一维液相色谱分离的条件为,色谱柱采用以硅胶 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流动相中的有机相为乙醇或乙腈,水相为水; 洗脱条件以0-15min有机相95%降至90%梯度进行或等度进行;收集保留时 间为28-32min的组分,去除溶剂干燥得到含有槲皮素-3-O-2”,6”-二 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一维粗产品和第二剩余品;
(c)将步骤(b)得到的一维粗产品溶解在体积浓度为40-80%的甲醇- 水溶液或乙醇-水溶液中,得到所述一维粗产品的浓度为20-200mg/mL的粗 产品溶液;
(d)对所述步骤(c)得到的粗产品溶液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得 到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第一剩余品和和所述第二剩余品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到 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所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 中药组合物。
上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4) 中二维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流 动相中的有机相为乙醇或甲醇,水相为水;洗脱条件以0-60min有机相15% 增至80%梯度进行或等度进行;收集保留时间为30-40min的组分,干燥得 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
上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d) 中二维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流 动相中的有机相为乙醇或乙腈,水相为水;0-60min内等度洗脱,洗脱时有 机相的体积浓度为15-25%;收集保留时间为40-45min的组分,干燥得到槲 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上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2) 中一维液相色谱分离,有机相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度为0.1%;水相中 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度为0.1%;
所述步骤(4)二维液相色谱制备,流动相中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 度为0.1%;水相中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度为0.1%。
上述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c) 中一维液相色谱分离,有机相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度为0.1%;水相中 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度为0.1%;
所述步骤(d)二维液相色谱制备,流动相中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 度为0.1%;水相中还含有甲酸,甲酸体积浓度为0.1%。
上述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舒血宁注射液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银杏叶提取物,将所述银杏总黄酮的含量明确到 24-40%,银杏内酯的含量明确到6-16%,同时明确了两种对其药物具有重要 影响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 苷,并进一步的将其含量精确限定为1-1.68%和2.11-3.53%,进一步的, 清楚的界定其银杏内酯A1.4-3%,银杏内酯B0.9-1.8%和银杏内酯 C1.2-1.3%。通过对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的进一步精确,及有效成 分的进一步认定,提高了银杏叶提取物的药效,通过实验表明其在冠心病 心绞痛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2)本发明中通过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精制和提纯,得到具有确切 含量的组合物,在提高银杏叶提取物药效的同时,通过上述操作过程减少 了杂质,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
(3)本申请从银杏叶提取物中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出明确的药 用化合物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 糖苷,其制备方法简单,分离操作方便,利于银杏叶提取物药品质量的提 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 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质谱;
图2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H谱;
图3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C谱;
图4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 萄糖苷的质谱;
图5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 萄糖苷的H谱;
图6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 萄糖苷的C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出现的百分数%,如无特殊说明表示的是体积百分数, 例如,“40%的乙醇-水溶液”表示乙醇的水溶液其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数为 40%;
“40%的甲醇-水溶液”表示甲醇的水溶液其中甲醇的体积百分数为 40%;
“乙醇(含0.1%甲酸)”表示乙醇与甲酸的混合溶液其中甲酸的体积 百分数为0.1%;“水(含0.1%甲酸)”表示水与甲酸的混合溶液其中甲酸 的体积百分数为0.1%。
本申请的银杏叶提取物适用于采用现有提取工艺从银杏叶中提取得到 的提取物,为便于比较,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银杏叶提取物由北京双鹤 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实施例1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0g,溶于50mL4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 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2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 色谱分离。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含0.1%体积浓度甲酸的甲醇 为有机相,含0.1%体积浓度甲酸的水为水相,梯度洗脱方式:0-15min有 机相浓度从95%降至90%台阶梯度进行。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 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 收集15~20分钟的组分和剩余组分,将收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 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用50%的乙醇- 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8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 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 (50×150mm,5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含0.1%体积浓 度甲酸的甲醇为有机相,含0.1%体积浓度甲酸的水为水相,采用0-60min 的15-80%有机相梯度洗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 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1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收集保 留时间在30-40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化 合物。
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进行分析, 其中质谱、1H-NMR谱图如图1和2所示,
13C-NMR(MeOD)解析如下,
槲皮素母环:157.64(C2),134.24(C3),178.10(C4),161.64(C5), 98.49(C6),164.60(C7),93.32(C8),157.07(C9),104.31(C10), 121.69(C1’),114.61(C2’),144.51(C3’),148.45(C4’),116.18(C5’), 121.81(C6’)
3-O-葡萄糖:102.95(C1),74.34(C2”),76.98(C3”),69.83(C4”), 76.72(C5”),61.17(C6”)。
综合鉴定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1H20O12,分子量 464.0959,结构式如下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0g,溶于50mL4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 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2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 色谱分离。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腈(含0.1%甲酸)为有机 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梯度洗脱方式:0-15min有机相浓度从95% 降至90%台阶梯度进行。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 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收集28-30 分钟的组分和残余组分,将收集到的28-3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 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用50% 的乙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浓 度为8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 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150mm,5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流动相采用乙腈(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 用0-60min20%有机相等度洗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 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1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收集 保留时间在40-45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2”,6” -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物。
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进行分析, 其中质谱、1H-NMR谱图如图4和5所示,
13C-NMR(MeOD)解析如下,
槲皮素母环:157.04(C2),133.07(C3),177.88(C4),161.73(C5), 98.38(C6),164.24(C7),93.32(C8),157.53(C9),104.51(C10), 122.16(C1’),116.04(C2’),144.51(C3’),148.14(C4’),114.68(C5’), 122.08(C6’)
葡萄糖:101.24(C1”),72.48(C2”),75.66(C3”),70.47(C4”), 72.67(C5”),66.89(C6”)。
2”-鼠李糖:100.85(C1”’),78.64(C2”’),70.74(C3”’),71.01 (C4”’),68.32(C5”’),16.13(C6”’)。
6”-鼠李糖:99.10(C1””),77.51(C2””),70.87(C3””),70.91 (C4””),68.56(C5””),16.43(C6””)。
综合鉴定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物的分 子式为C33H40O20,分子量756.2103,结构式如下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24%,银杏内酯6%,银杏酸小于5ppm,槲 皮素-3-O-葡萄糖苷1%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2.11% 的,银杏内酯A1.4%的,银杏内酯B1.8%的和银杏内酯C1.3%的,还检测有 白果内酯和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施例2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g,溶于100mL体积浓度80%的乙醇-水溶液, 制得银杏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1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 维液相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 (50×250mm,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为有机 相,水为水相,有机相浓度为90%等度,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 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40℃,进样量为2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60mL/min, 收集15~20分钟的组分和剩余组分,将收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 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用40%的乙醇 -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20mg/mL,经微孔滤膜过 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 (50×150mm,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含0.1%体积 浓度甲酸的乙醇为有机相,含0.1%体积浓度甲酸的水为水相,采用等度洗 脱方式,有机相浓度为20%共60分钟。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 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1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00 mL/min,收集保留时间30-40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 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g,溶于100mL体积浓度80%的乙醇-水溶液, 制得银杏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1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 维液相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 (50×250mm,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为有机 相,水为水相,有机相浓度为90%等度,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 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40℃,进样量为2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60mL/min, 收集28~32分钟的组分和残余组分,将收集到的28-32分钟的组分,进行 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 苷粗品。用40%的乙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 萄糖苷粗品,浓度为2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 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m,华谱新创 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 甲酸)为水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有机相浓度为20%共60分钟。采用 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1000μ L/针,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收集保留时间40-45min的组分,旋转蒸 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40%,银杏内酯16%,银杏酸11ppm,槲皮 素-3-O-葡萄糖苷1.68%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3.53%的,银杏内酯A3%的,银杏内酯B1.8%的和银杏内酯C1.3%的,还检测 有白果内酯和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施例3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00g,溶于200mL5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 杏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5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 相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 mm,10μ,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 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95%有机相等度方式洗脱。采用DAD 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30℃,进样量为3000μL/ 针,流动相流速为120mL/min,收集15~20分钟的组分和剩余组分,将收 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 葡萄糖苷粗品。用60%的乙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浓 度为8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 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流动相选择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 用有机相从20%升至80%梯度洗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 波长,制备温度为25℃,进样量为3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20mL/min, 收集保留时间35-40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 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00g,溶于200mL5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 杏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5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 相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 mm,10μ,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 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95%有机相等度方式洗脱。采用DAD 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30℃,进样量为3000μL/ 针,流动相流速为120mL/min,收集28~32分钟的组分和残余组分,将收 集到的28-32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用60%的乙醇-水溶液溶解槲 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80mg/mL,经微孔 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 填料(50×150mm,10μ,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乙醇(含 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有机相25%等度洗 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25℃,进样量 为3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20mL/min,收集保留时间40-45min的组 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 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36%,银杏内酯12%,银杏酸0.1ppm,槲皮 素-3-O-葡萄糖苷1.55%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2.31%的,银杏内酯A2.4%的,银杏内酯B1.6%的和银杏内酯C1.25%的,还 检测有白果内酯和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施例4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00g,溶于100mL4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 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10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 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 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梯度洗脱:有机相浓度由95%经15分钟降 低到90%,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25℃, 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80mL/min,收集15~20分钟的组分 和剩余组分,将收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 维制备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用80%的乙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 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5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 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华谱 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 0.1%甲酸)为水相,采用15%有机相浓度洗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 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40℃,进样量为2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60 mL/min,收集保留时间在30-35min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 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称取银杏叶提取物100g,溶于100mL4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 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10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 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 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梯度洗脱:有机相浓度由95%经15分钟降 低到90%,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25℃, 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80mL/min,收集28-32分钟的组分 和残余组分,将收集到的28-32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 维制备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用80%的乙醇- 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50 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 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 选择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15% 有机相浓度洗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 40℃,进样量为2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60mL/min,收集保留时间在 30-35min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 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30%,银杏内酯8%,银杏酸1ppm,槲皮素 -3-O-葡萄糖苷1.48%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3.14% 的,银杏内酯A2.6%的,银杏内酯B1.8%的和银杏内酯C1.3%的,还检测有 白果内酯和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施例5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80g,溶于体积浓度55%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叶 提取物溶液,浓度为55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色谱 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 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洗脱方式0-15min有机相浓度从95%降至 90%梯度进行,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30℃, 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收集15~20分钟的组分 和剩余组分,将收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 维制备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用55%的甲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 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6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 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m,华谱 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甲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 0.1%甲酸)为水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0-60分钟有机相浓度从20%增到 80%。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 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收集保留时间30-40min的组 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80g,溶于体积浓度55%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叶 提取物溶液,浓度为55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色谱 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 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洗脱方式0-15min有机相浓度从95%降至 90%梯度进行,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30℃, 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收集28-32分钟的组分 和残余组分,将收集到的28-32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 维制备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用55%的甲醇- 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60 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 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 相选择乙腈(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0-60 分钟有机相15%等度洗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 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收集保 留时间40-45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2”,6”-二 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35%,银杏内酯14%,银杏酸1ppm,槲皮素 -3-O-葡萄糖苷1.34%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3.21% 的,银杏内酯A1.37%的,银杏内酯B1.6%的和银杏内酯C1.3%的,还检测有 白果内酯和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施例6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50g,溶于体积浓度6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叶 提取物溶液,浓度为25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色 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 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洗脱方式0-15min有机相浓度从95%降至 90%梯度进行,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30℃, 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收集15~20分钟的组分 和剩余组分,将收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 维制备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用55%的乙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 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10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 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m,华谱 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 0.1%甲酸)为水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0-60分钟有机相浓度从20%增到 80%。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 量为2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收集保留时间30-40min的组 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50g,溶于体积浓度6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叶 提取物溶液,浓度为25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色 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 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洗脱方式0-15min有机相浓度从95%降至 90%梯度进行,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30℃, 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收集28-30分钟的组分 和残余组分,将收集到的28-3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至干,为一 维制备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用55%的乙醇- 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100 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 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 相选择乙腈(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0-60 分钟有机相20%等度洗脱。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 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2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90mL/min,收集保 留时间40-45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2”,6”-二 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36%,银杏内酯11%,银杏酸1ppm,槲皮素 -3-O-葡萄糖苷1.18%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2.96% 的,银杏内酯A1.8%的,银杏内酯B1.8%的和银杏内酯C1.3%的,还检测有 白果内酯和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施例7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20g,溶于体积浓度45%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叶 提取物溶液,浓度为4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色 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为有机相,水为水相, 有机相浓度为90%等度,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 温度为40℃,进样量为2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70mL/min,收集15-20 分钟的组分和剩余组分,将收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 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用50%的甲醇-水溶液溶解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7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 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甲醇(含0.1%甲酸)为有机 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有机相浓度为20%共 60分钟。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 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80mL/min,收集保留时间35-40min的 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20g,溶于体积浓度45%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叶 提取物溶液,浓度为40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色 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为有机相,水为水相, 有机相浓度为90%等度,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 温度为40℃,进样量为2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70mL/min,收集30-32 分钟的组分和残余组分,将收集到的30-32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 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用50% 的甲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浓 度为7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 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流动相选择乙腈(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 用等度洗脱方式,有机相浓度为25%共60分钟。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 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20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 80mL/min,收集保留时间40-45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39%,银杏内酯15%,银杏酸1ppm,槲皮素 -3-O-葡萄糖苷1.62%,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3.43%, 银杏内酯A2.95%,银杏内酯B1.6%和银杏内酯C1.3%,还检测有白果内酯和 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施例8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100g,溶于体积浓度7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 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15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 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为有机相,水为水相, 有机相浓度为95%等度,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 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8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10mL/min,收集15-20 分钟的组分和剩余组分,将收集到的15~20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 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用60%的乙醇-水溶液溶解 槲皮素-3-O-葡萄糖苷粗品,浓度为20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 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选择乙醇(含0.1%甲酸)为有机 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有机相浓度为15%共 60分钟。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 样量为2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收集保留时间30-35min 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的制备
将银杏叶提取物100g,溶于体积浓度70%的乙醇-水溶液,制得银杏 叶提取物溶液,浓度为150mg/mL,过0.45μm微孔滤膜,进行一维液相 色谱制备。一维液相色谱采用以硅胶为基质的亲水型色谱填料(50×250mm, 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采用乙醇为有机相,水为水相, 有机相浓度为95%等度,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 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8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110mL/min,收集30-32 分钟的组分和残余组分,将收集到的30-32分钟的组分进行旋转蒸发浓缩 至干,为一维制备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用60% 的乙醇-水溶液溶解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粗品,浓 度为200mg/mL,经微孔滤膜过滤,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制备,色谱柱为以硅 胶为基质键合C18反相填料(50×150mm,10μm,华谱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流动相选择乙腈(含0.1%甲酸)为有机相,水(含0.1%甲酸)为水相,采 用等度洗脱方式,有机相浓度为20%共60分钟。采用DAD紫外检测器360 nm选择吸收波长,制备温度为室温,进样量为2500μL/针,流动相流速为 100mL/min,收集保留时间40-45min的组分,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化合物。
同实施例1分别采用质谱、1H-NMR和13C-NMR(MeOD)对得到的终产物 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得到的为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
S3由银杏叶提取物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残余组分和所述剩余组分旋转蒸发去除容积后混合,并干燥得 到辅助品,将所述辅助品、所述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所述槲皮素 -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混合得到本实施例的由银杏叶提取物 形成的中药组合物。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以所述中药组合 物的质量百分比计,银杏总黄酮37%,银杏内酯14%,银杏酸1ppm,槲皮素 -3-O-葡萄糖苷1.60%的,槲皮素-3-O-2”,6”-二鼠李糖基葡萄糖苷3.45% 的,银杏内酯A2.47%的,银杏内酯B1.4%的和银杏内酯C1.3%的,还检测有 白果内酯和芦丁等化学成分。
实验例
对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保护作用的试验
(一)动物:S.D,大鼠,雄性,200~300g。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医动字第01-3077号)。
(二)药物:
S1: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3.85g溶于1ml质量分数是5% 的葡萄糖水溶液中配制形成银杏叶注射液,
D1:未经本申请方法处理的市售银杏叶提取物3.85g溶于1ml质量分 数是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配制形成银杏叶注射液。
(三)方法:
1、动物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S1用药组 (20mg/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1倍)、D1用药组(20mg/kg,相当于人 用剂量的11倍)。每组20只。
2、给药
各动物于手术前2分钟及手术后12小时各静脉注射药物(假手术组及 脑缺血模型组动物注射同容量的溶媒),容量为0.2ml/鼠。
3、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断法)
将大鼠以水合氯醛(腹腔注射,0.35g/.kg)麻辟,左侧卧位固定。参 照Tamura等人的方法,于眼外眦和外耳道连线中点作一弧形切口,长约 1.5cm。逐层分离肌肉,除去颧弓,于卵圆孔前外侧钻开一3~4mm大小的小 颅窗,暴露大脑中动脉近端,用细针挑起,电凝靠近大脑下静脉下缘处的 大脑中动脉。然后逐层关闭切口,放于笼中喂养。
4、脑梗死面积测定
大鼠缺血模型手术24小时后,断头取脑,去除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 其余部分冠状切成5片,置于5ml含60mgTTT及22.8mgK2HPO4的染液中, 避光,37℃温孵30min。正常组织呈红色,梗死组织呈白色。将白色组织仔 细挖下,称重,以梗死组织重量占脑重量的%作为梗死范围。
5、脑含水量測定
大鼠缺血模型手术24小时后,断头开颅取整脑,在视交叉处横切大脑, 取视交叉前左、右侧大脑,用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左、右側大脑湿重后, 置于电热恒温箱烘烤24小时,称干重。计算左右侧脑含水量%[(湿重-干 重)/湿重×100]。
6、行为障碍測定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手术后8小时对各组大鼠按改进的Bederson法进 行行为评分:
提鼠尾离开地面约1尺,观察其前肢屈曲情况。双前肢对称伸向地面 记0分;手术对侧前肢出现腕屈曲、肘屈曲、肩内旋或既有腕肘屈曲又有肩 内旋,分别记1、2、3、4分。
将动物置于平滑的地面上,分别推其双肩向对侧移动,检测阻力。双 侧阻力等同且有力,记0分;向手术对侧推动时阻力下降者,根据下降程 度(轻、中、重不同)分别记1、2、3分。
将动物双前肢置一金属网上,观察两前肢的肌张力。双侧肌张力等同 且有力,记1分;手术对侧前肢肌张力下降者,根据下降程度分别记1-3 分。
动物有不停地向一侧转圈者,记1分。
上述评分满分为11分,分数越高,表明行为障碍越严重。
(四)结果
静脉注射S1对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行为障碍、脑梗死脑及脑含水 量影响如表1-1所示。
表1-1
X±S: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内数字为减 少%;
与左脑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从行为障碍、脑梗死范围、右側脑含水量分析,大鼠实验性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成功的。
静脉注射相当于人用剂量11倍的S1,对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的行为障碍有改善作用;可缩小其脑梗死范围;对右侧脑含水 量的增加的程度有所降低;S1对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 显的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D1。
对小鼠脑膜微循环影响的试验
(一)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由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医动字第01-3076号)。
(二)药物
S1: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3.85g溶于1ml质量分数是5% 的葡萄糖水溶液中配制形成银杏叶注射液,
D1:未经本申请方法处理的市售银杏叶提取物3.85g溶于1ml质量分 数是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配制形成银杏叶注射液。
(三)仪器:AL-21型激光流量仪(日本产)
(四)方法:
1、动物分组
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S1用 药组(3.5mg/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3倍)、D1用药组(3.5mg/kg, 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3倍)。每组20只,雌雄各半。
2、脑膜血流量的測定
动物以戊巴比妥麻醉,俯卧固定,沿矢状缝切开头部皮肤, 轻轻刮去颅骨表面结缔组织,将激光探头固定于颅骨表面(大脑皮 层运动区),用激光微循环流量仪測定脑膜微循环变化。实验在常 温(22-25℃)下进行。
3、给药和測定
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測定给药前(0)和给药后1、2、10分钟 的血流量。
(五)结果:如表2-1所示
表2-1S1对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X±S:与空白对照组比**p<0.01;
结果表明:
1、空白对照组动物在10分钟内,脑膜微循环流量稳定。
2、溶媒对照组动物在给予溶媒10分钟内,脑膜微循环流置 无变化。
3、给小鼠静脉注射相当于人用剂量1.3S1,可明显增加小鼠脑 膜微循环,且效果优于D1。
对大鼠在体血栓形成的影响试验
(一)动物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300~350g。由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医动字第01-3077号)。
(二)药物
S1: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3.85g溶于1ml质量分数是5% 的葡萄糖水溶液中配制形成银杏叶注射液,
D1:未经本申请方法处理的市售银杏叶提取物3.85g溶于1ml质量分 数是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配制形成银杏叶注射液。
(三)仪器
BT-87-3被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測定仪,包头医学院生产。
(四)方法
1、分组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溶媒 对照组、S1用药组(40mg/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22倍)、D1用 药组(40mg/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22倍)。每组10只。
2、各大鼠由舌下狰脉注射试验药物(容量0.2ml/鼠)。给 药后30分钟以戊巴比妥钠(30mg/kg,ip)麻醉。分离右侧颈动脉, 采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測定仪,在其近端置刺激电 极,在其远端置测温器,以2.0mA直流电刺激3分钟后,记录其堵 塞时间(OT),即血栓形成时间。
3、计算给药后的血栓形成时间延长率,即:
(给药组的血栓形成时间-空白对照组的血栓形成时间)/空白 对照组的血栓形成时间×100。结果如表3-1所示
x土SD;n=1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静脉注射S1可明显延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效 果优于D1。
临床实验
本试验按照《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规定要求,全部试验采用 随机对照开放临床试验,由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 门心内科、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南 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州 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9家医疗 单位完成。
(一)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病例标准
(1)冠心病心绞痛纳入病例标准
具有心绞痛主证,诊断明确,每周发作两次以上的冠心病心 绞痛患者。
(2)缺血性脑血管病纳入病例标准
发病2周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患者,肌力在IV级以下(包 括IV级)。年龄范围在≥45岁以上,≤80岁以下。无残留功能残 损的有卒中史的患者(肌力己达IV级以上可入选)。无严重合并 症(包括心梗、心衰、房颤、频发期前收缩>15次/分,肝肾功能 不全,消化道出血,中、重度痴呆,假性球麻痹等)。
2、排除病例标准
(1)冠心病心绞痛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 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合并中度以上高血 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 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18岁以下,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 本药过敏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 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 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面积脑梗塞及有意识障碍者。经检查 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出血性疾病:如脑 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喀血,便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纤维 蛋白原缺乏症,凝血功能低下,活动性肺结核等,血小板计数小 于80×109/L。80岁以上、45岁以下,或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 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血糖不能控制在ll.lmmol/L(200mg%)以下的糖尿病患者。
(三)用药方法及要求
1、用药方法:
治疗组.
(1)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银杏叶注射液(北京华润高科天 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即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银杏叶提取物 3.85g溶于1ml质量分数是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配制形成银杏叶 注射液)20毫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 日1次,硝酸甘油0.5mg,口服,每曰3次。
(2)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塞)治疗组:银杏叶注射液 (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即实施例1制备得 到的银杏叶提取物3.85g溶于1ml质量分数是5%的葡萄糖水溶液 中配制形成银杏叶注射液)20毫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常规治疗,促脑细胞代谢剂。
对照组
冠心病心绞痛对照组:硝酸甘油0.5mg,口服,每日3次。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塞)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低 脂饮食,使用一般血管扩张剂和促脑细胞代谢剂,亦不使用肝素 类及其他溶栓类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用药时间:每日一次,十五天为一疗程。
3、有合并症的患者可同时治疗合并症,如血压高时可用降压 药物、糖尿病患者可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颅内压明显增高可用 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
4、其它辅助药物可用维生素、抗生素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 物或一般神经营养药物。
5、治疗期间停用抗凝、降纤、溶栓等药物,也不进行针灸、 按摩等影响统计疗效的其它方法。
(四)观察指标及检测项目
1、疗效观察
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变化。心电图、血凝四项、血脂、 血液流变学检测,CT或MRI。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查1次。
2、安全性观测
一般体格检查项目。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检查(治 疗前后各查1次)。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治疗前、治疗 结束后各查1次)。
(五)终止治疗试验指征
1、中途不合作,失访或死亡者。
2、治疗期间,加用与本试剂有类似作用的中西药物。
3、在用药过程中,因有出血倾向及严重不良反映,过敏反应 而停药者。
(六)疗效评定标准
1、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 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 评定标准》)疗效评定主要项目为心绞痛、心电图、硝酸甘油停 减率。
(1)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
轻度
a、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b、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
c、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d、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或达到 “中度”、“较重度”的标准)。
中度
a、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b、有效:症状减轻到“轻度”的标准。
C、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D、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或达到 “较重度”的标准)。
较重度
a、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轻度”的标准。
b、有效:症状减轻到“中度”的标准。
c、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d、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都有所加重(或达 到“重度”的标准)。
重度
a、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中度”的标准。
b、有效:症状减轻到“较重度”的标准以下。
c、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 到“正常心电图”。
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 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 波由平坦变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
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 T波加深(达25%以上者);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 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或室内传导阻滞。
(3)治疗心绞痛速效药物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后3分钟以内(含3分钟)疼痛消失。
有效:用药后3~5分钟(含5分钟)疼痛消失。
无效:用药后5分钟以上(含5分钟)疼痛才消失。
加重:用药后疼痛加重才消失。
2、缺血性脑血管病计分疗效评定标准:疗前满分28分,起 点分最高不超过18分,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 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基本痊愈:≥85%
显效:≥50%
有效:≥20%
无效:<20%
(七)不良反应的观察。
如实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 效果
(八)统计方法:。
采用SSPS/PC+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
三、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共收集资料914例,不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 中途退出77例。疗效统计病例数为777例。
(一)一般资料本试验共观察777例。
本试验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90例,随机分为银杏叶注射 液加硝酸甘油治疗组与硝酸甘油对照组。治疗组127例,其中男 77例,女50例;年龄41~73岁,平均56.23±8.62;劳累型心 绞痛103例,自发型心绞痛24,对照组63例,其中男38例,女 25例;年龄42~75岁,平均55.21±8.03;劳累型心绞痛56例, 自发型心绞痛7例。两组别在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疾病类型上 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本试验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塞)患者587例,随 机分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306例,其中男171例,女135例; 年龄37~80岁,平均67.63±8.5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6小时~ 48小时,平均19.63土14.49小时;合并有高血压病201例、糖 尿病112例。对照组281例,其中男156例,女125例;年龄39 ~80岁,平均65.93±9.76;发病至就诊时间6小时~48小时,平 均20.51±14.19小时;合并有高血压病186例、糖尿病9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具有 可比性。
(二)疗效统计
1、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统计
(1)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比较(X2)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27 56 63 8 93.7% 对照组 63 13 32 18 71.43%
治疗前后两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疗效经X2检验,P<0.05,显 示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2、治疗前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X2)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27 23 60 44 65.35% 对照组 63 5 20 38 39.68%
治疗前后两组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经X2检验,P<0.05, 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3、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见表3。
表3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情况(X±S)
项目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 心率 127 74.19±10.02 74.76±9.83 >0.05 收缩压 127 129.1±16.08 126.87±15.82 >0.05 舒张压 127 78.1±4.23 77.44±4.5 >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经t检验,P>0.05,显示治 疗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
4、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变化结果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比较经t检验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 P<0.05。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 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
2、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塞)疗效统计
(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5。
表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X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 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显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比较见表6。
表6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治疗前后治疗组、对照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经t检验分别为 p<0.01和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较 入院时有显著好转;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比较经t检 验P<0.05,也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变化优于对 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见表7。
表7日常生活活动Baxthel指数记分变化比较(x±S)
治疗前后两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经t检验P<0.05,两 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有对照组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比较经t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两组治疗前后对血脂水平影响见表8。
表8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x±S)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经t检验*P<0.05、**P<0.01, 说明治疗组降低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优于对照 组。
(5)两组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见表9。
表9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变化比较(x±S)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经t检验P<C0.05,说明治疗组有改 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的特性。
四、安全性评估
本治疗组在临床观察期间,发现有3例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后,感觉稍 有头痛、头昏、皮肤有轻微灼热感但未特殊处理及中断治疗,短暂精神兴 奋1例。未见引起颅内出血者。观察期间血、尿常规检查及部分肝肾功能检 查未发现异常改变,也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在治疗组中还发现部分患者 应用银杏叶注射液后,有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根据银杏叶注射液临床观察,该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可靠,疗 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临床使用范围广、价值大,值得推广应 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 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 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 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 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