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856738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82221.7

申请日:

20160206

公开号:

CN105559836A

公开日:

2016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2

主分类号:

A61B17/02

申请人:

贺新宁

发明人:

贺新宁

地址: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圆方路117号中医伤科医院院内

优先权:

CN20161008222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包括第一撑开加压臂、第二撑开加压臂、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支撑棒,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于支撑棒上并可沿支撑棒调节间距,第一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上,第二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二连接器上,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铰接轴线均垂直于与支撑棒平行的同一平面,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纵连棒的卡槽,还包括用于拉紧或撑开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递进式施力机构。该微创撑开加压器操作灵活、简便、快捷,具有强力有效的撑开或加压作用,可实现分次逐渐撑开或加压,能达到甚至超过开放手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包括第一撑开加压臂、第二撑开加压臂、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支撑棒,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位移调节机构连接于支撑棒上并可沿支撑棒调节间距,其特征在于:第一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上,第二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二连接器上,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铰接轴线均垂直于与支撑棒平行的同一平面,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纵连棒的卡槽,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用于拉紧或撑开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递进式施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器上的螺纹孔,支撑棒以可转动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上,支撑棒穿设于第二连接器的螺纹孔中并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支撑棒上还设有转动旋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递进式施力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和铰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上的调节螺杆,第一撑开加压臂设有定位槽,调节螺杆卡入定位槽中,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配合安装于调节螺杆上并分设于定位槽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位于定位槽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侧,且第一调节螺母设有便于旋拧的旋拧部,调节螺杆上套设有位于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一撑开加压臂之间的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上设有第一铰接通孔,第一连接器固接有第一连接螺杆,第一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固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第一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一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一光滑段;第二撑开加压臂上设有第二铰接通孔,第二连接器固接有第二连接螺杆,第二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固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第二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二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二光滑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自第一铰接通孔到卡槽的一段为第一倾斜段,第二撑开加压臂自第二铰接通孔到卡槽的一段为第二倾斜段,通过改变第一连接螺杆穿过第一铰接通孔的方向和第二连接螺杆穿过第二铰接通孔的方向,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在相互逐渐靠近或者相互逐渐远离的两种安装方式之间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靠近第一撑开加压臂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耳部,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远离第一撑开加压臂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耳部,在所述两种安装方式的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一连接耳部上,在所述两种安装方式的另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二连接耳部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手术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背景技术

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脊柱外科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传统方法是采用后路切开手术,该种方法需广泛剥离椎旁组织结构,容易引起椎旁肌肉 损伤,缺血,失神经支配,肌肉坏死,疤痕形成,易遗留腰背疼痛,僵硬等后遗症,且该手 术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增加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 时间短,并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没有强力的有效 的撑开加压器械,现有撑开加压器械复位能力差,主要用于脊柱的原位固定,特别是对于需 要复位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因缺乏强力有效撑开复位器械,复位效果不佳,虽能微创完成操 作,但达不到开放手术效果。其他类似器械也基本上是用于脊柱原位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复 位的效果仍然不佳,达不到开放手术的效果,限制了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灵活、简便、快捷, 具有强力有效的撑开或加压作用,可实现分次逐渐撑开或加压,能达到甚至超过开放手术效 果的微创撑开加压器,该微创撑开加压器通过组合不同分别起到撑开或加压作用,而不需要 两套器械,分别起撑开或加压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包括第一撑开加压臂、第二撑开加压臂、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 器和支撑棒,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位移调节机构连接于支撑棒上并可沿支撑棒调节 间距,第一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上,第二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 接于第二连接器上,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铰接轴线均垂直于与支撑棒平行的 同一平面,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纵连棒的卡槽,第一撑 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用于拉紧或撑开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 加压臂的递进式施力机构。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优选的,所述位移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器上的螺纹孔, 支撑棒以可转动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上,支撑棒穿设于第二连接器的螺纹孔中并设有与 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支撑棒上还设有转动旋钮。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优选的,所述递进式施力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 母和铰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上的调节螺杆,第一撑开加压臂设有定位槽,调节螺杆卡入定位 槽中,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配合安装于调节螺杆上并分设于定位槽的两侧。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母位于定位槽靠近第二撑开加压臂 的一侧,垫片位于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一撑开加压臂之间。第一调节螺母设有便于旋拧的旋拧 部,调节螺杆上套设有位于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一撑开加压臂之间的垫片。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优选的,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上设有第一铰接通孔,第一连接 器固接有第一连接螺杆,第一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固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铰接通孔 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第一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一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一光滑段;第二撑开加压 臂上设有第二铰接通孔,第二连接器固接有第二连接螺杆,第二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 器固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第二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二铰接通孔 配合的第二光滑段。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优选的,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自第一铰接通孔到卡槽的一段为 第一倾斜段,第二撑开加压臂自第二铰接通孔到卡槽的一段为第二倾斜段,通过改变第一连 接螺杆穿过第一铰接通孔的方向和第二连接螺杆穿过第二铰接通孔的方向,第一倾斜段和第 二倾斜段在相互逐渐靠近或者相互逐渐远离的两种安装方式之间转换。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优选的,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靠近第一撑开加压臂的一侧设有 第一连接耳部,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远离第一撑开加压臂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耳部,在所述 两种安装方式的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一连接耳部上,在所述两种安装方式的另 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二连接耳部上。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优选的,当微创撑开加压器起撑开作用时,调节螺杆与第二撑 开加压臂的第一连接耳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位于定位槽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侧; 当微创撑开加压器起加压作用时,调节螺杆与第二撑开加压臂的第二连接耳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的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 二撑开加压臂能分别独立经置钉的微创皮肤小切口灵活地插入进行撑开或加压操作,其操作 灵活、简便、快捷,省力,具有强力有效的撑开或加压作用,完全达到目前开放手术效果, 甚至超过开放手术效果,尤其使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达到并超过开放 手术的疗效。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并且,其递进式施力机构能够提供更 大的力,明显增强了撑开或加压作用,还能够实现分次递进式撑开或加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创撑开加压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微创撑开加压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微创撑开加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601、第一撑开加压臂;6011、定位槽;602、第二撑开加压臂;6021、第一连接耳部; 6022、第二连接耳部;603、第一连接器;604、第二连接器;605、支撑棒;6051、转动旋钮; 6052、阻挡板;606、卡槽;607、第一调节螺母;6071、旋拧部;608、第二调节螺母;609、 调节螺杆;610、垫片;611、第一锁紧螺母;612、第二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包括第一撑开加压臂601、第二撑开加 压臂602、第一连接器603、第二连接器604和支撑棒605,第一连接器603和第二连接器604 通过位移调节机构连接于支撑棒605上并可沿支撑棒605调节间距,第一撑开加压臂601以 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603上,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二连接器 604上,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铰接轴线均垂直于与支撑棒605平行 的同一平面,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纵连棒的卡 槽606,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用于拉紧或撑开第 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递进式施力机构。

本实施例中,位移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器604上的螺纹孔,支撑棒605以可转动 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603上,支撑棒605穿设于第二连接器604的螺纹孔中并设有与螺 纹孔配合的螺纹;支撑棒605上还设有转动旋钮6051,通过旋拧支撑棒605,可使支撑棒605 转动,进而调节第一连接器603和第二连接器604之间的间距,也即调节第一撑开加压臂601 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之间的间距。支撑棒605以可转动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603上具 体可以是,支撑棒605穿设于设在第一连接器603上的转动配合通孔中,在支撑棒605上还 设有阻挡板6052,阻挡板6052和转动旋钮6051与支撑棒605固接且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603 的两侧,通过阻挡板6052和转动旋钮6051的作用使支撑棒605与第一连接器603仅能相对 转动而不能轴向移动,这样在旋转支撑棒605时可迫使第二连接器604沿支撑棒605靠近或 远离第一连接器603。

递进式施力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母607、第二调节螺母608和铰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 上的调节螺杆609,第一撑开加压臂601设有定位槽6011,调节螺杆609卡入定位槽6011中, 第一调节螺母607和第二调节螺母608配合安装于调节螺杆609上并分设于定位槽6011的两 侧。通过旋拧第一调节螺母607和第二调节螺母608可迫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 加压臂602绕各自的铰接轴线摆动,进而实现两者设有卡槽606的端部相互远离或靠近,以 进行撑开或加压,相比于通过直接转动支撑棒605来调节两个卡槽606之间间距的方式,该 递进式施力机构能够提供更大的力杠杆作用,明显增强了撑开或加压作用,且递进式施力机 构采用螺纹式推进结构,能够实现分次逐渐撑开或加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先调节位移 调节机构进行初步撑开或加压,再通过递进式施力机构提供更大的力进一步撑开或加压。

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螺母607位于定位槽6011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侧,且第 一调节螺母607设有便于旋拧的旋拧部6071,调节螺杆609上套设有位于第一调节螺母607 和第一撑开加压臂601之间的垫片610,在第一调节螺母607推动第一撑开加压臂601时, 该垫片610能够改善第一撑开加压臂601的受力均匀性。此外,第二调节螺母608也可设置 旋拧部6071。

本实施例中,第一撑开加压臂601上设有第一铰接通孔,第一连接器603固接有第一连 接螺杆,第一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603固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一 锁紧螺母611,第一锁紧螺母611与第一连接器603配合夹持第一撑开加压臂601,第一连接 螺杆设有与第一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一光滑段;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上设有第二铰接通孔,第 二连接器604固接有第二连接螺杆,第二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固接,另一 端穿过第二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612,第二锁紧螺母612与第二连接器604配合夹 持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第二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二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二光滑段。第一撑开加 压臂601与第一连接器603、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与第二连接器604的上述安装方式具有结 构简单、便于快速拆装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撑开加压臂601自第一铰接通孔到卡槽606的一段为第一倾斜段,第 二撑开加压臂602自第二铰接通孔到卡槽606的一段为第二倾斜段,通过改变第一连接螺杆 穿过第一铰接通孔的方向和第二连接螺杆穿过第二铰接通孔的方向,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 段在相互逐渐靠近或者相互逐渐远离的两种安装方式之间转换,在采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 斜段相互逐渐靠近的安装方式时,将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端部与两个椎弓根螺钉的外 侧接触进行加压,能够达到最佳的加压效果,在采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相互逐渐远离 的安装方式时,将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端部与两个椎弓根螺钉的内侧接触进行撑开, 能够达到最佳的撑开效果。

此外,还可在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耳部6021和第二连接耳部 6022,各连接耳部设有铰接通孔,在前述两种安装方式下,调节螺杆609通过螺栓分别对应 铰接在两侧连接耳部的铰接通孔中。当采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相互逐渐远离的安装方 式时(两倾斜段呈“八”字形),调节螺杆609铰接在第一连接耳部6021上,第一调节螺母 607和垫片610安装在定位槽6011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侧,旋拧第一调节螺母607 迫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手持端(与卡槽606相对的一端)相互靠 近,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设有卡槽606的一端则相互远离,达到撑开 作用;当采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相互逐渐靠近的安装方式时(两倾斜段呈倒“八”字 形),调节螺杆609铰接在第二连接耳部6022上,第一调节螺母607和垫片610安装在定位 槽6011靠近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侧,旋拧第一调节螺母607迫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手持端(与卡槽606相对的一端)相互远离,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设有卡槽606的一端则相互靠近,达到加压作用。

在进行撑开或加压操作时,椎弓根螺钉和纵连棒完成置入后,将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独立灵活的经微创皮肤小切口插入,使卡槽606卡套于纵连棒上,再安 装第一连接器603、第二连接器604和支撑棒605并将调节螺杆609卡在定位槽6011中组合 成微创撑开加压器。当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位于两个椎弓根螺钉之 间时,通过调节增大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之间的间距,可推动两个椎 弓根螺钉相互远离,从而进行撑开操作;当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分 别位于两个椎弓根螺钉的外侧时,通过调节减小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 之间的间距,可推动两个椎弓根螺钉相互靠近,从而进行加压操作。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以第一铰接通孔和第二铰接通孔分界分为手 握段和倾斜段,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倾斜段与手握段均有一定的角度,在冠状面上第一撑开 加压臂601倾斜段和手握段所成角度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倾斜段和手握段所成角度大小相 同且方向相反。在矢状面上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倾斜段和手握段所成角度与第二撑开加压臂 602倾斜段和其手握段所成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同。当进行撑开加压操作时两倾斜段呈“八” 字形,使倾斜段与椎弓根钉尾不平行,利于操作;当进行加压操作时,两倾斜段呈倒“八” 字形,使倾斜段与椎弓根钉尾不平行,利于加压操作。正因为两臂的倾斜段与手握段在冠状 面和矢状面存在角度,又要求撑开操作时两倾斜段应呈“八”字形,加压操作时两倾斜段应 呈倒“八”字形,所以调节螺杆609铰接在第一连接耳部6021利于撑开操作,调节螺杆609 铰接在第二连接耳部6022利于加压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的组件可拆分和组合,第一撑开加压臂601 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能分别独立经置钉的微创皮肤小切口灵活地插入通过与支撑棒605、 第一连接器603、第二连接器604及调节螺杆609组合,进行撑开或加压操作。调节螺杆609 连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第一连接耳部6021上可组合成撑开器,当调节螺杆609连接于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第二连接耳部6022可组合成加压器,一套器械具有两种相反的作用。 而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撑开钳和加压钳为两套独立的器械,各自独立起作用,还需要持棒钳配 合使用,不能通过微创的小切口置入,更不能通过微创小切口形起撑开和加压作用,操作过 程费时费力,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支撑棒605通过第一连接器603和第二连接器604与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 压臂602活动连接,两连接器之间的间距可缩短或延长,使两臂之间的支撑间距缩短和延长, 适用于从2节椎体或2节以上椎体之间的撑开或加压作用,支撑棒605越长,作用跨度的椎 体数越多。现有的撑开钳和加压钳只有支撑点,不具有两钳臂之间的支撑间距的缩短和延长, 只适合2节椎体间撑开或加压,若需多椎体间撑开或加压,还需使用夹棒钳,支撑点固定撑 开钳或加压钳两臂,不能调节,不能拆卸,因此不能通过微创小切口完成微创手术。通过旋 转第一调节螺母607推动第二撑开加压臂602,靠拢(或远离)第一撑开加压臂601,第一铰 接通孔到卡槽606的臂段长于第一倾斜段,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第二铰接通孔到接头的臂段 长于第二倾斜段,以支撑棒605为支点,通过杠杆作用操作省力,而施加于撑开或加压点上 的作用力度大;旋转第一调节螺母607可分次递进式撑开或加压。并且,其递进式施力机构 能够提供更大的力,明显增强了撑开或加压作用,还能够实现分次递进式撑开或加压。

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具有以下优点:

1、撑开加压器的两个撑开加压臂可分别独立的经微创小切口插入骑跨在总纵连接棒上, 操作简单、快捷。

2、支撑棒605通过两连接器连接两个撑开加压臂,支撑棒605起支点作用,可调节两笔 之间的跨度(宽度),目前用于开放手术的撑开钳只有一个支点,不能调节,撑开跨度有限, 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通过旋转支撑棒605达到使两臂前端的倒U型卡槽606靠紧椎弓根 钉,使后续撑开更精确,能准确把握撑开的高度和力度。

3、支撑棒605位于臂上的部位不同,使撑开的杠杆作用力不同,省力程度也不同,一般 位于靠近倒U型卡槽606一端的四分之一的位置处,撑开力增强3倍。

4、在撑开或加压时,撑开或加压力是连续性的增加,而开放手术的撑开钳撑开力是跳跃 阶梯式的增加,跳一格约5毫米,不能精确控制。

5、当调节螺杆609上调节螺母加压移动1毫米时,两臂的倒U型卡槽606撑开0.33毫 米,撑开高度精确到0.33毫米,实现准确控制撑开的高度和力度。

6、可逐渐分次进行分开或加压操作,当调节螺杆609上调节螺母一定距离后,即撑开一 定高度后,通过X射线透视,若撑开的高度不够,即椎体复位不够,可再次旋转调节螺杆609 上调节螺母,进一步撑开,可反复多次逐渐撑开,撑开高度精确到0.33毫米,最终达到撑开 复位后的要求即解剖复位,目前开放手术的撑开钳只能是一次撑开,与操作者的力量相关, 操作者力量大则撑开高度高,反之则撑开高度低。

7、与开放手术的撑开钳相比,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操作简单、灵活,力度大,省力, 精确度高,控制度高,复位率高。从采用该微创撑开加压器完成的518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 数据分析来看,解剖复位率达95%以上,特别是锥管内骨块复位率高达91%以上,手术时间 由原来开放手术的60分钟~180分钟,平均90分钟,缩短到现在的30分钟~70分钟,平均 52分钟。出血少,原来开放手术出血量为100ml~600ml,平均260ml,现在则减少到15ml~30ml, 平均25ml。病人住院时间缩短,由原来开放手术需要住院的15天~21天,平均14天,缩短 到现在的6天~14天,平均9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操作灵活、简便、快捷、省力,具有强力有效的撑 开或加压作用,精确度高,控制度高,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使微创手术也能达到 等同于开放手术中直视下的撑开或加压效果,甚至其效果好于开放手术,由于本发明解决了 撑开或加压、复位达到预期效果的技术问题,使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的治疗效果达到并超过开放手术的疗效,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 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 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82221.7 (22)申请日 2016.02.06 A61B 17/02(2006.01) (71)申请人 贺新宁 地址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圆方路 117 号中医伤科医院院内 (72)发明人 贺新宁 (54) 发明名称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57) 摘要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包括第一撑开加压臂、 第二撑开加压臂、 第一连接器、 第二连接器和支撑 棒, 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于支撑棒上并 可沿支撑棒调节间距, 第一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 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上, 第二撑开加压臂以可 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二连接器上。

2、, 第一撑开加压臂 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铰接轴线均垂直于与支撑棒 平行的同一平面, 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 压臂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纵连棒的卡槽, 还包 括用于拉紧或撑开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 压臂的递进式施力机构。该微创撑开加压器操作 灵活、 简便、 快捷, 具有强力有效的撑开或加压作 用, 可实现分次逐渐撑开或加压, 能达到甚至超过 开放手术效果。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05559836 A 2016.05.11 CN 105559836 A 1.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包括第一。

3、撑开加压臂、 第二撑开加压臂、 第一连接器、 第二连 接器和支撑棒, 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位移调节机构连接于支撑棒上并可沿支撑棒 调节间距, 其特征在于: 第一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上, 第二撑开加压 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二连接器上, 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铰接轴线均垂 直于与支撑棒平行的同一平面, 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 纵连棒的卡槽, 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用于拉紧或撑开第 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递进式施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第。

4、 二连接器上的螺纹孔, 支撑棒以可转动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上, 支撑棒穿设于第二连 接器的螺纹孔中并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 支撑棒上还设有转动旋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递进式施力机构包括第一 调节螺母、 第二调节螺母和铰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上的调节螺杆, 第一撑开加压臂设有定 位槽, 调节螺杆卡入定位槽中, 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配合安装于调节螺杆上并分 设于定位槽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位于定位槽 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侧, 且第一调节螺母设有便于旋拧的旋拧部, 调节螺杆上套设有 位于第。

5、一调节螺母和第一撑开加压臂之间的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上设有第 一铰接通孔, 第一连接器固接有第一连接螺杆, 第一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固接, 另 一端穿过第一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 第一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一铰接通孔配合的第 一光滑段; 第二撑开加压臂上设有第二铰接通孔, 第二连接器固接有第二连接螺杆, 第二连 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器固接, 另一端穿过第二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 第二连 接螺杆设有与第二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二光滑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自第一铰 接通孔。

6、到卡槽的一段为第一倾斜段, 第二撑开加压臂自第二铰接通孔到卡槽的一段为第二 倾斜段, 通过改变第一连接螺杆穿过第一铰接通孔的方向和第二连接螺杆穿过第二铰接通 孔的方向, 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在相互逐渐靠近或者相互逐渐远离的两种安装方式之 间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靠近第一 撑开加压臂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耳部, 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远离第一撑开加压臂的一侧设 有第二连接耳部, 在所述两种安装方式的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一连接耳部 上, 在所述两种安装方式的另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二连接耳部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7、 2 CN 105559836 A 2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骨科手术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背景技术 0002 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脊柱外科手术, 已广泛应用于 临床。 目前传统方法是采用后路切开手术, 该种方法需广泛剥离椎旁组织结构, 容易引起椎 旁肌肉损伤, 缺血, 失神经支配, 肌肉坏死, 疤痕形成, 易遗留腰背疼痛, 僵硬等后遗症, 且该 手术创伤大, 出血多, 住院时间长, 增加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0003 近年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已应用于临床, 其创伤小, 出血少,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并取。

8、得了一定临床效果。 然而, 目前临床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没有强力的 有效的撑开加压器械, 现有撑开加压器械复位能力差, 主要用于脊柱的原位固定, 特别是对 于需要复位的胸腰椎骨折手术, 因缺乏强力有效撑开复位器械, 复位效果不佳, 虽能微创完 成操作, 但达不到开放手术效果。 其他类似器械也基本上是用于脊柱原位固定, 对胸腰椎骨 折复位的效果仍然不佳, 达不到开放手术的效果, 限制了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操作灵活、 简便、 快捷, 具有强力有效的撑开或加压作用, 可实现分次逐渐撑开或加压, 能达到甚至超过开放。

9、 手术效果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该微创撑开加压器通过组合不同分别起到撑开或加压作用, 而不需要两套器械, 分别起撑开或加压作用。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包括第一撑开加压臂、 第二撑开加压臂、 第一连接器、 第二 连接器和支撑棒, 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位移调节机构连接于支撑棒上并可沿支撑 棒调节间距, 第一撑开加压臂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上, 第二撑开加压臂以可拆 卸方式铰接于第二连接器上, 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铰接轴线均垂直于与支 撑棒平行的同一平面, 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纵。

10、连棒的 卡槽, 第一撑开加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用于拉紧或撑开第一撑开加 压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的递进式施力机构。 0007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优选的, 所述位移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器上的螺 纹孔, 支撑棒以可转动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上, 支撑棒穿设于第二连接器的螺纹孔中 并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 支撑棒上还设有转动旋钮。 0008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优选的, 所述递进式施力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母、 第二调 节螺母和铰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上的调节螺杆, 第一撑开加压臂设有定位槽, 调节螺杆卡 入定位槽中, 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配合安装于调节螺杆上并分设于定位。

11、槽的两 侧。 0009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优选的, 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母位于定位槽靠近第二撑开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559836 A 3 加压臂的一侧, 垫片位于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一撑开加压臂之间。 第一调节螺母设有便于旋 拧的旋拧部, 调节螺杆上套设有位于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一撑开加压臂之间的垫片。 0010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优选的, 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上设有第一铰接通孔, 第一 连接器固接有第一连接螺杆, 第一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固接, 另一端穿过第一铰 接通孔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 第一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一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一光滑段; 第二 撑开加压臂上设有第二。

12、铰接通孔, 第二连接器固接有第二连接螺杆, 第二连接螺杆的一端 与第二连接器固接, 另一端穿过第二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 第二连接螺杆设有与 第二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二光滑段。 0011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优选的, 所述第一撑开加压臂自第一铰接通孔到卡槽的 一段为第一倾斜段, 第二撑开加压臂自第二铰接通孔到卡槽的一段为第二倾斜段, 通过改 变第一连接螺杆穿过第一铰接通孔的方向和第二连接螺杆穿过第二铰接通孔的方向, 第一 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在相互逐渐靠近或者相互逐渐远离的两种安装方式之间转换。 0012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优选的, 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靠近第一撑开加压臂的一 侧设有第。

13、一连接耳部, 所述第二撑开加压臂远离第一撑开加压臂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耳 部, 在所述两种安装方式的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一连接耳部上, 在所述两种 安装方式的另一种方式下所述调节螺杆铰接于第二连接耳部上。 0013 上述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优选的, 当微创撑开加压器起撑开作用时, 调节螺杆与第 二撑开加压臂的第一连接耳部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位于定位槽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的 一侧; 当微创撑开加压器起加压作用时, 调节螺杆与第二撑开加压臂的第二连接耳部连接。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的第一撑开加压 臂和第二撑开加压臂能分别独立经置钉的微创皮。

14、肤小切口灵活地插入进行撑开或加压操 作, 其操作灵活、 简便、 快捷, 省力, 具有强力有效的撑开或加压作用, 完全达到目前开放手 术效果, 甚至超过开放手术效果, 尤其使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达到 并超过开放手术的疗效。 并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 恢复快的优点。 并且, 其递进式施力机构能 够提供更大的力, 明显增强了撑开或加压作用, 还能够实现分次递进式撑开或加压。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微创撑开加压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微创撑开加压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微创撑开加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例说明: 0019 。

15、601、 第一撑开加压臂; 6011、 定位槽; 602、 第二撑开加压臂; 6021、 第一连接耳部; 6022、 第二连接耳部; 603、 第一连接器; 604、 第二连接器; 605、 支撑棒; 6051、 转动旋钮; 6052、 阻挡板; 606、 卡槽; 607、 第一调节螺母; 6071、 旋拧部; 608、 第二调节螺母; 609、 调节螺 杆; 610、 垫片; 611、 第一锁紧螺母; 612、 第二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 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 包括第一撑开加压臂601、 第二撑。

16、开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559836 A 4 加压臂602、 第一连接器603、 第二连接器604和支撑棒605, 第一连接器603和第二连接器604 通过位移调节机构连接于支撑棒605上并可沿支撑棒605调节间距,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以 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一连接器603上,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以可拆卸方式铰接于第二连接器 604上,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铰接轴线均垂直于与支撑棒605平行的 同一平面,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端均设有用于卡住纵连棒的卡槽 606,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

17、有用于拉紧或撑开第一 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递进式施力机构。 0022 本实施例中, 位移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器604上的螺纹孔, 支撑棒605以可 转动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603上, 支撑棒605穿设于第二连接器604的螺纹孔中并设有 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 支撑棒605上还设有转动旋钮6051, 通过旋拧支撑棒605, 可使支撑棒 605转动, 进而调节第一连接器603和第二连接器604之间的间距, 也即调节第一撑开加压臂 601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之间的间距。 支撑棒605以可转动方式的安装于第一连接器603上 具体可以是, 支撑棒605穿设于设在第一连接器603。

18、上的转动配合通孔中, 在支撑棒605上还 设有阻挡板6052, 阻挡板6052和转动旋钮6051与支撑棒605固接且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603 的两侧, 通过阻挡板6052和转动旋钮6051的作用使支撑棒605与第一连接器603仅能相对转 动而不能轴向移动, 这样在旋转支撑棒605时可迫使第二连接器604沿支撑棒605靠近或远 离第一连接器603。 0023 递进式施力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母607、 第二调节螺母608和铰接于第二撑开加压 臂602上的调节螺杆609,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设有定位槽6011, 调节螺杆609卡入定位槽 6011中, 第一调节螺母607和第二调节螺母608配合安装于。

19、调节螺杆609上并分设于定位槽 6011的两侧。 通过旋拧第一调节螺母607和第二调节螺母608可迫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绕各自的铰接轴线摆动, 进而实现两者设有卡槽606的端部相互远离或 靠近, 以进行撑开或加压, 相比于通过直接转动支撑棒605来调节两个卡槽606之间间距的 方式, 该递进式施力机构能够提供更大的力杠杆作用, 明显增强了撑开或加压作用, 且递进 式施力机构采用螺纹式推进结构, 能够实现分次逐渐撑开或加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先 调节位移调节机构进行初步撑开或加压, 再通过递进式施力机构提供更大的力进一步撑开 或加压。 0024 本实施例中, 第一。

20、调节螺母607位于定位槽6011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侧, 且第一调节螺母607设有便于旋拧的旋拧部6071, 调节螺杆609上套设有位于第一调节螺母 607和第一撑开加压臂601之间的垫片610, 在第一调节螺母607推动第一撑开加压臂601时, 该垫片610能够改善第一撑开加压臂601的受力均匀性。 此外, 第二调节螺母608也可设置旋 拧部6071。 0025 本实施例中,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上设有第一铰接通孔, 第一连接器603固接有第 一连接螺杆, 第一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603固接, 另一端穿过第一铰接通孔连接有 第一锁紧螺母611, 第一锁紧螺母611与第一连接器6。

21、03配合夹持第一撑开加压臂601, 第一 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一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一光滑段;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上设有第二铰接通 孔, 第二连接器604固接有第二连接螺杆, 第二连接螺杆的一端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固接, 另一端穿过第二铰接通孔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612, 第二锁紧螺母612与第二连接器604配 合夹持第二撑开加压臂602, 第二连接螺杆设有与第二铰接通孔配合的第二光滑段。 第一撑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5559836 A 5 开加压臂601与第一连接器603、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与第二连接器604的上述安装方式具有 结构简单、 便于快速拆装的优点。 0026 本实。

22、施例中,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自第一铰接通孔到卡槽606的一段为第一倾斜 段,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自第二铰接通孔到卡槽606的一段为第二倾斜段, 通过改变第一连 接螺杆穿过第一铰接通孔的方向和第二连接螺杆穿过第二铰接通孔的方向, 第一倾斜段和 第二倾斜段在相互逐渐靠近或者相互逐渐远离的两种安装方式之间转换, 在采用第一倾斜 段和第二倾斜段相互逐渐靠近的安装方式时, 将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端部与两个椎 弓根螺钉的外侧接触进行加压, 能够达到最佳的加压效果, 在采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 段相互逐渐远离的安装方式时, 将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端部与两个椎弓根螺钉的内 侧接触进行撑开, 能够达。

23、到最佳的撑开效果。 0027 此外, 还可在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耳部6021和第二连接 耳部6022, 各连接耳部设有铰接通孔, 在前述两种安装方式下, 调节螺杆609通过螺栓分别 对应铰接在两侧连接耳部的铰接通孔中。 当采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相互逐渐远离的 安装方式时(两倾斜段呈 “八” 字形), 调节螺杆609铰接在第一连接耳部6021上, 第一调节螺 母607和垫片610安装在定位槽6011远离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侧, 旋拧第一调节螺母607 迫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手持端(与卡槽606相对的一端)相互靠 近,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

24、第二撑开加压臂602设有卡槽606的一端则相互远离, 达到撑开作 用; 当采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相互逐渐靠近的安装方式时(两倾斜段呈倒 “八” 字 形), 调节螺杆609铰接在第二连接耳部6022上, 第一调节螺母607和垫片610安装在定位槽 6011靠近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一侧, 旋拧第一调节螺母607迫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 二撑开加压臂602的手持端(与卡槽606相对的一端)相互远离,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 撑开加压臂602设有卡槽606的一端则相互靠近, 达到加压作用。 0028 在进行撑开或加压操作时, 椎弓根螺钉和纵连棒完成置入后, 将第一撑开加压臂 601和第二。

25、撑开加压臂602独立灵活的经微创皮肤小切口插入, 使卡槽606卡套于纵连棒上, 再安装第一连接器603、 第二连接器604和支撑棒605并将调节螺杆609卡在定位槽6011中组 合成微创撑开加压器。 当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位于两个椎弓根螺钉 之间时, 通过调节增大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之间的间距, 可推动两个 椎弓根螺钉相互远离, 从而进行撑开操作; 当使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 分别位于两个椎弓根螺钉的外侧时, 通过调节减小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 602之间的间距, 可推动两个椎弓根螺钉相互靠近, 从而进行加压操作。。

26、 0029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以第一铰接通孔和第二铰接通孔分界 分为手握段和倾斜段, 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倾斜段与手握段均有一定的角度, 在冠状面上 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倾斜段和手握段所成角度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倾斜段和手握段所成 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 在矢状面上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倾斜段和手握段所成角度与第 二撑开加压臂602倾斜段和其手握段所成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同。 当进行撑开加压操作 时两倾斜段呈 “八” 字形, 使倾斜段与椎弓根钉尾不平行, 利于操作; 当进行加压操作时, 两 倾斜段呈倒 “八” 字形, 使倾斜段与椎弓根钉尾不平行, 利于加压操作。 正因为。

27、两臂的倾斜段 与手握段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存在角度, 又要求撑开操作时两倾斜段应呈 “八” 字形, 加压操 作时两倾斜段应呈倒 “八” 字形, 所以调节螺杆609铰接在第一连接耳部6021利于撑开操作,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559836 A 6 调节螺杆609铰接在第二连接耳部6022利于加压操作。 0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的组件可拆分和组合, 第一撑开加压 臂601和第二撑开加压臂602能分别独立经置钉的微创皮肤小切口灵活地插入通过与支撑 棒605、 第一连接器603、 第二连接器604及调节螺杆609组合, 进行撑开或加压操作。 调节螺 杆609连。

28、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第一连接耳部6021上可组合成撑开器, 当调节螺杆609 连接于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的第二连接耳部6022可组合成加压器, 一套器械具有两种相反 的作用。 而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撑开钳和加压钳为两套独立的器械, 各自独立起作用, 还需要 持棒钳配合使用, 不能通过微创的小切口置入, 更不能通过微创小切口形起撑开和加压作 用, 操作过程费时费力, 延长了手术时间,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0031 支撑棒605通过第一连接器603和第二连接器604与第一撑开加压臂601和第二撑 开加压臂602活动连接, 两连接器之间的间距可缩短或延长, 使两臂之间的支撑间距缩短和 延长, 适用。

29、于从2节椎体或2节以上椎体之间的撑开或加压作用, 支撑棒605越长, 作用跨度 的椎体数越多。 现有的撑开钳和加压钳只有支撑点, 不具有两钳臂之间的支撑间距的缩短 和延长, 只适合2节椎体间撑开或加压, 若需多椎体间撑开或加压, 还需使用夹棒钳, 支撑点 固定撑开钳或加压钳两臂, 不能调节, 不能拆卸, 因此不能通过微创小切口完成微创手术。 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母607推动第二撑开加压臂602, 靠拢(或远离)第一撑开加压臂601, 第 一铰接通孔到卡槽606的臂段长于第一倾斜段, 第二撑开加压臂602第二铰接通孔到接头的 臂段长于第二倾斜段, 以支撑棒605为支点, 通过杠杆作用操作省力, 而。

30、施加于撑开或加压 点上的作用力度大; 旋转第一调节螺母607可分次递进式撑开或加压。 并且, 其递进式施力 机构能够提供更大的力, 明显增强了撑开或加压作用, 还能够实现分次递进式撑开或加压。 0032 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具有以下优点: 0033 1、 撑开加压器的两个撑开加压臂可分别独立的经微创小切口插入骑跨在总纵连 接棒上, 操作简单、 快捷。 0034 2、 支撑棒605通过两连接器连接两个撑开加压臂, 支撑棒605起支点作用, 可调节 两笔之间的跨度(宽度), 目前用于开放手术的撑开钳只有一个支点, 不能调节, 撑开跨度有 限, 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 通过旋转支撑棒605达到使两。

31、臂前端的倒U型卡槽606靠紧椎弓 根钉, 使后续撑开更精确, 能准确把握撑开的高度和力度。 0035 3、 支撑棒605位于臂上的部位不同, 使撑开的杠杆作用力不同, 省力程度也不同, 一般位于靠近倒U型卡槽606一端的四分之一的位置处, 撑开力增强3倍。 0036 4、 在撑开或加压时, 撑开或加压力是连续性的增加, 而开放手术的撑开钳撑开力 是跳跃阶梯式的增加, 跳一格约5毫米, 不能精确控制。 0037 5、 当调节螺杆609上调节螺母加压移动1毫米时, 两臂的倒U型卡槽606撑开0.33毫 米, 撑开高度精确到0.33毫米, 实现准确控制撑开的高度和力度。 0038 6、 可逐渐分次进。

32、行分开或加压操作, 当调节螺杆609上调节螺母一定距离后, 即撑 开一定高度后, 通过X射线透视, 若撑开的高度不够, 即椎体复位不够, 可再次旋转调节螺杆 609上调节螺母, 进一步撑开, 可反复多次逐渐撑开, 撑开高度精确到0.33毫米, 最终达到撑 开复位后的要求即解剖复位, 目前开放手术的撑开钳只能是一次撑开, 与操作者的力量相 关, 操作者力量大则撑开高度高, 反之则撑开高度低。 0039 7、 与开放手术的撑开钳相比, 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操作简单、 灵活, 力度大,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5559836 A 7 省力, 精确度高, 控制度高, 复位率高。 从采用。

33、该微创撑开加压器完成的518例胸腰椎骨折手 术的数据分析来看, 解剖复位率达95以上, 特别是锥管内骨块复位率高达91以上, 手术 时间由原来开放手术的60分钟180分钟, 平均90分钟, 缩短到现在的30分钟70分钟, 平 均52分钟。 出血少, 原来开放手术出血量为100ml600ml, 平均260ml, 现在则减少到15ml 30ml, 平均25ml。 病人住院时间缩短, 由原来开放手术需要住院的15天21天, 平均14天, 缩 短到现在的6天14天, 平均9天。 0040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微创撑开加压器操作灵活、 简便、 快捷、 省力, 具有强力有效的 撑开或加压作用, 精确度高,。

34、 控制度高, 节约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痛苦, 使微创手术也能达到 等同于开放手术中直视下的撑开或加压效果, 甚至其效果好于开放手术, 由于本发明解决 了撑开或加压、 复位达到预期效果的技术问题, 使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 骨折的治疗效果达到并超过开放手术的疗效, 并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 恢复快的优点。 004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 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559836 A 8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9 CN 105559836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