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8271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3.19 CN 203482715 U (21)申请号 201320540825.3 (22)申请日 2013.09.02 A01H 4/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京博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高新技术 开发区丽景路 2 号 A 座 1506 室 (72)发明人 陈集双 张本厚 贾明良 李波 覃佳佳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43 代理人 王素琴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2、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 装置, 主要由控制系统、 气体推进器、 种苗反应器、 气体分流装置和培养架等构成, 控制系统控制气 体推进器的工作与否, 气体推进器为种苗反应器 提供动力 ; 一组控制系统和气体推进器可以提供 多组种苗反应器的气体交换, 从而达到高通量培 养植物种苗的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其特点是 : 自动 化程度高、 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培养周期短、 大 大减少了组培苗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而且采用液 体培养模式, 营养物质易吸收, 大大缩短了种苗的 生长周期, 培养种苗质量高, 为植物种苗工厂化扩 繁、 低成本生产提供了一种简易的组合装置。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82715 U CN 203482715 U 1/1 页 2 1. 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由控制系统 (1) 、 气体推进器 (2) 、 气体分流装置 (3) 、 若干种苗反应器 (6) 和培养架 (7) 组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气体推进器 (2) 一端与控制 系统 (1)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分流装置 (3) 相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 (1) 控制气体推进器 (2) 的工作 。
4、; 所述气体分流装置 (3) 与若干通气管 (4) 相连通, 所述培养架 (7) 设置多层, 每 一层上设置一培养架通气管 (71) , 每个所述通气管 (4) 与每个培养架通气管 (71) 之间通过 无菌空气过滤器 (5) 连通 ; 每个所述种苗反应器 (6) 与每个培养架通气管 (71) 相通, 气体推 进器 (2) 通过培养架通气管 (71) 为种苗反应器 (6) 提供气压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每个所述种苗反应 器 (6) 由两个反应器元件 (8) 通过外螺纹 (83) 、 内螺纹 (86) 及密封圈 (82) 密封上下组成, 上。
5、部分为种苗生长室 (61) , 下部分为储液室 (62)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螺纹 (83) 和 内螺纹 (86) 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反应器元件 (8) 的顶部和底部, 两处螺纹相匹配。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两个所述反应 器元件 (8) 上均设有盖子 (81) , 且通过外螺纹 (83) 密封相连, 所述盖子 (81) 内部与所述反 应器元件 (8) 底部均设置密封性能好的密封圈 (82) 。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两个所述。
6、反应器元 件 (8) 侧面偏上部位设置一进气口 (84) , 底部靠近边缘处设置一连接小嘴 (85) ; 所述连接 小嘴 (85) 上连接延伸到所述储液室 (62) 底部的进液管 (63) , 所述储液室 (62) 底部罐体的 连接小嘴 (85) 堵塞, 或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通气管 (4) 上根 据放置种苗反应器 (6) 的个数设置相同数量的通气小嘴 (72) , 每个所述通气小嘴 (72) 与所 述储液室 (62) 的进气口 (84) 相连, 实现由一个驱动装置控制多个种苗反应器 (6) 。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组合式植。
7、物种苗生产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培养架通气 管 (71) 仅一端开口, 开口端连接所述无菌空气过滤器 (5) , 在所述培养架 (7) 的每一层上均 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种苗反应器 (6)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482715 U 2 1/3 页 3 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工厂化扩繁的组合式植 物种苗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诞生一百多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 花卉、 果蔬及林业种 苗的扩繁, 具有其他技术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在植物组织培养领域, 培养方式主要是 指在。
8、培养瓶中将琼脂作为支持物的固体或半固体的培养。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 的琼脂, 在灌装以及清洗时需处理大量容器, 因此耗费大量劳动力 ; 并且在培养过程中每个 培养瓶单独工作, 植物生长需要的CO2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均不能主动进行气体交换, 相对于培养基的营养状况, 植物生长相对缓慢。这种培养方式在工厂化生产植物种苗上生 产成本居高不下, 也使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法更广泛的应用于低价值农作物等的种苗生 产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无菌或开放式条件下用于工厂化扩繁的组合式植物种 苗生产装置, 其具有通量大、 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简单、 经济实用等特点。 0。
9、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由控制系统、 气体推进器、 气体分流装置、 若干种 苗反应器和培养架组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气体推进器一端与控制系统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 气体分流装置相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气体推进器的工作 ; 所述气体分流装置与若干通 气管相连通, 所述培养架设置多层, 每一层上设置一培养架通气管, 每个所述通气管与每个 培养架通气管之间通过无菌空气过滤器连通 ; 每个所述种苗反应器与每个培养架通气管相 通, 气体推进器通过培养架通气管为种苗反应器提供气压动力。 000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
10、: 每个所述种苗反应器由两个反应器元件通过外螺 纹、 内螺纹及密封圈密封上下组成, 上部分为种苗生长室, 下部分为储液室。 000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 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反 应器元件的顶部和底部, 两处螺纹相匹配。 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 两个所述反应器元件上均设有盖子, 通过外螺纹 密封相连, 所述盖子内部与所述反应器元件底部均设置密封性能好的密封圈。 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 两个所述反应器元件侧面偏上部位设置一进气 口, 底部靠近边缘处设置一连接小嘴 ; 所述连接小嘴上连接延伸到所述储液室底部的进液 管, 所述储液室底。
11、部的连接小嘴堵塞, 或不设置。 00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 所述通气管上根据放置种苗反应器的个数设置相 同数量的通气小嘴, 每个所述通气小嘴与所述储液室的进气口相连, 实现由一个驱动装置 控制多个种苗反应器。 说 明 书 CN 203482715 U 3 2/3 页 4 00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 所述的培养架通气管仅一端开口, 开口端连接所 述无菌空气过滤器, 在所述培养架的每一层上均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种苗反应器。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自动化程度高, 高通量工厂化繁殖, 比常规植物组织培 养周期更短, 且种苗质量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12、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种苗反应器元件示意图。 0015 其中 : 1- 控制系统, 2- 气体推进器, 3- 气体分流装置, 4- 通气管, 5- 无菌空气过滤 器, 6- 种苗反应器, 61- 种苗生长室, 62- 储液室, 63- 进液管, 7- 培养架, 71- 培养架通气管, 72-通气小嘴, 8-反应器元件, 81-盖子, 82-密封圈, 83-外螺纹, 84-进气口, 85-连接小嘴, 86- 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 细的描述。 0017 参照附图 1、 2。
13、 所示的一种组合式植物种苗生产装置, 包括控制系统 1、 气体推进器 2和培养架7, 气体分流装置3和若干种苗反应器6 ; 所述气体推进器2一端与所述控制系统 1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分流装置 3 相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 1 控制所述气体推进器 2 的工 作与否, 采用控制系统1自动控制间歇浸没频率 ; 所述气体分流装置3与若干通气管4相连 通, 所述培养架7设置多层, 在所述培养架7的每一层上均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种苗反应 器 6, 每一层上设置一培养架通气管 71, 每个所述通气管 4 与每个所述培养架通气管 71 之 间通过无菌空气过滤器 5 连通, 所述培养架通气管 71 仅一端开。
14、口, 开口端连接所述无菌空 气过滤器 5 ; 每个所述种苗反应器 6 与每个所述培养架通气管 71 相通, 且培养架通气管 71 为种苗反应器 6 提供气压动力。 0018 在本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种苗反应器 6 由两个反应器元件 8 通过外螺纹 83、 内螺 纹 86 及密封圈 82 密封上下组成, 所述外螺纹 83 和所述内螺纹 86 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反 应器元件 8 的顶部和底部, 两处螺纹相匹配, 所述种苗反应器 6 分为两部分, 上部分为种苗 生长室 61, 下部分为储液室 62 ; 两个所述反应器元件 8 上均设有盖子 81, 通过外螺纹 83 密 封相连, 所述盖子 81 内部。
15、与所述反应器元件 8 底部均设置密封性能好的密封圈 82 ; 两个所 述反应器元件 8 侧面偏上部位设置一进气口 84, 底部靠近边缘处设置一连接小嘴 85, 所述 连接小嘴 85 上连接延伸到所述储液室 62 底部的进液管 63, 所述储液室 62 底部的连接小 嘴 85 堵塞, 或不设置 ; 所述通气管 4 上根据放置种苗反应器 6 的个数设置相同数量的通气 小嘴 72, 每个所述通气小嘴 72 与所述储液室 62 的进气口 84 相连, 实现由一个驱动装置控 制多个种苗反应器 6。 0019 具体在实施时, 控制系统 1 控制气体推进器 2 的工作与否, 当气体推进器 2 工作时 产生的。
16、气体通过气体分流装置 3 分流后, 通过通气管 4 和无菌空气过滤器 5 进入培养架通 气管 71, 培养架通气管 71 上设置多个通气小嘴 72, 气体通过通气小嘴 72 进入到对应的每 个储液室 62 中, 在气压的作用下储液室 62 中的培养液通过种苗生长室 61 下部的连接小嘴 说 明 书 CN 203482715 U 4 3/3 页 5 85(图 2) 及进液管 63 进入到种苗生长室 61 中 ; 当控制系统 1 控制气体推进器 2 停止工作 时, 种苗生长室 61 中的培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连接小嘴 85(图 2) 及进液管 63 回流到 储液室 62 中,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浸没培养。 0020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显然,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 施例, 还可以有许多变形,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 联想到的所有变形, 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482715 U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82715 U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8271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