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6844989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26290.6

申请日:

20150506

公开号:

CN104798775B

公开日:

201707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25/30,A01N43/40,A01N35/02,A01P1/00,A61K47/22,A61K31/4425,A61K31/11,A61P31/02,A61P31/04

主分类号:

A01N25/30,A01N43/40,A01N35/02,A01P1/00,A61K47/22,A61K31/4425,A61K31/11,A61P31/02,A61P31/04

申请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发明人:

朱战波,陈楠楠,郭祥峰,刘宇,李阳,高佳滨,陈为宏,尹辉,贾丽华,郝泽峰,周玉龄,乔波,王华欣,赵静虎

地址: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开发区新阳路2号

优先权:

CN201510226290A

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市建华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孙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其特征在于: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为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采用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进行复配,二者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扩大杀菌谱,同时,既加强了消毒剂的杀菌性能,又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一种杀菌谱广、高效的、适用于畜禽、畜舍和带畜消毒的复方兽用消毒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其特征在于: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为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温下,将1mL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戊二醛加入到500mL灭菌蒸馏水中使其完全溶解,静置10min;(2)称取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1g加入500mL灭菌蒸馏水混匀,备用;(3)将上述制备的戊二醛溶液与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按照体积比为2:1的比例混合,即2L戊二醛溶液加入1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搅拌均匀,静置,得到复合消毒剂,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消毒剂在使用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16倍即为使用液,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最终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4%。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在杀菌方面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毒剂领域,涉及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畜禽、畜舍和带畜消毒的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方兽用消毒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有效防治奶牛疾病的传播,已成为奶牛健康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消毒的效果取决于消毒剂的种类和特性。但是,目前市售消毒剂大多数存在一定的刺激性、腐蚀性、效率低等缺陷。例如: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对细菌、病毒、芽孢等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是,缺点是性质不稳定、需要现配现用,并且高浓度时具有刺激性;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可以杀灭细菌、芽胞和病毒,还能漂白物品,但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药物不易久存,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长期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等。理想的消毒剂应具备杀菌谱广、作用速度快,稳定性好、低毒、刺激性小、对环境无污染,且对人和动物安全等一系列的特点。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杀菌、乳化、化妆品、印染、采油等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获准上市的消毒剂相关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英文名Cationic)性能非常突出,特别是在杀菌方面:它可以在水中带正电荷,吸附于微生物表面,形成微团,并逐步渗人细胞浆的类脂层和蛋白层,从而改变胞膜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渗,导致微生物死亡。同时又凝固蛋白,使酶和结构蛋白变性,破坏微生物的代谢,将微生物杀死。然而在表面活性剂中,许多传统消毒剂虽然有很强杀菌作用却不易分解、具有刺激性、稳定性差等缺陷,不适宜长期大量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戊二醛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能够固定蛋白,通过其交联作用,使破坏菌体表面蛋白受体遭到破坏、使膜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蛋白功能受到影响,进而起到杀菌的作用,甚至能够杀灭芽孢,但是缺点是对人畜有较强的刺激性,性质不稳定。

据研究表明,两种或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国外很早就开始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性能,且有相关复配专利报道,例如:US5322856该专利提及了戊二醛与双链季铵盐联合使用,该使用方案扩大了杀菌谱;另一美国专利US 5891922 A采用卤化物与戊二醛等配方成功研制出用于畜牧业表面清洗杀毒剂;国内目前也有相关专利报道:肖希龙等2009获得国内专利CN 101579330A,研究以戊二醛(1%-2.5%)、单链季铵盐(0.1%-5%)、双链季铵盐(0.1%-5%)为有效成分的兽用消毒剂;夏娌君等在2010年研究以戊二醛(2%)与季铵盐(单链1.6%、双链2.4%)复方消毒剂,适用于畜禽、畜舍和带畜消毒。

虽然近年来有以上相关复配的新产品,但是该类复配产品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应用不是特别广泛,不能够提供高效广谱的消毒剂等等。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性能卓越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试剂进行复配,研制出新型的复配消毒剂,此种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克服现有的复配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太高,消毒能力却不够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上述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为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二、一种根据上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室温下,将1mL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戊二醛加入到500mL灭菌蒸馏水中使其完全溶解,静置10min;

(2)称取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1g加入500mL灭菌蒸馏水混匀,备用;

(3)将上述制备的戊二醛溶液与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按照体积比为2:1的比例混合,即2L戊二醛溶液加入1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搅拌均匀,静置,得到复合消毒剂,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消毒剂在使用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16倍即为使用液,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最终质量百分比浓度约为0.004%。

三、上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在杀菌方面的应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发明采用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进行复配,二者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扩大杀菌谱,同时,既加强了消毒剂的杀菌性能,又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一种杀菌谱广、高效的、适用于畜禽、畜舍和带畜消毒的复方兽用消毒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生物材料的来源:

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ICC10899、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CICC10982、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CICC1046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10384均购于CICC。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1)在室温下,将1mL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戊二醛加入到500mL灭菌蒸馏水中使其完全溶解,静置10min;

(2)称取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1g加入500mL灭菌蒸馏水混匀,备用;

(3)将上述制备的戊二醛溶液与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按照体积比为2:1的比例混合,即2L戊二醛溶液加入1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搅拌均匀,静置,得到复合消毒剂,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使用时,将复合消毒剂用无菌蒸馏水稀释16倍即为使用液,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最终质量百分比浓度约为0.00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10min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用PBS将指示菌制成5×105-5×106CFU/mL的菌悬液。将0.2%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与0.1%戊二醛消毒剂溶液分别采用1:2、1:4、1:8的比例混合,同时每组设灭菌蒸馏水稀释成相同浓度的单体对照。再将三个复配制剂用灭菌蒸馏水2倍系列稀释成5个不同浓度,各吸取4.5mL分别加入试管内,然后在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菌悬液,放20±2℃水浴中,混匀并开始记时,于10min后,各取0.5m L菌液混合液,作适当稀释后活菌计数,计算杀灭率。

杀灭率=(对照组菌数-样品组菌数)/对照组菌数×100%。

作用结果显示,在复配比例为1:2、1:4、1:8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10min杀菌的最低稀释倍数均为1:16,(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在复配比例为1:2、1:4、1:8时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4%、0.003%、0.001%;戊二醛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4%%、0.005、0.006%)(见表1、表2);对链球菌的10min杀菌的最低稀释倍数为1:32,复配比例为1:2,(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消毒剂的抑菌浓度均为0.002%),在1:4、1:8的复配比例下杀灭率均未达到99.9%(见表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0min最低杀菌的倍数为1:32,复配比例为1:2、1:4,(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在复配比例为1:2、1:4时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2%、0.001%;戊二醛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2%%、0.0025),在1:8的复配比例下杀灭率未达到99.9%(见表4);对照组的杀灭菌效果均不如复配的消毒剂。从结果可以看出,该复配消毒剂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较好。

表1 本兽用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注:起始菌数为5×106/mL(a)1:2;(b)1:4;(c)1:8

表2 本兽用消毒剂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注:起始菌数为5×106/mL(a)1:2;(b)1:4;(c)1:8

表3 本兽用消毒剂对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注:起始菌数为5×106/mL(a)1:2;(b)1:4;(c)1:8

表4 本兽用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注:起始菌数为5×106/mL(a)1:2;(b)1:4;(c)1: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中的定性消毒试验,将细菌分离株的菌液制成5×105-5×106CFU/mL的菌悬液。根据10min最低抑菌试验结果选择消毒剂的浓度,用灭菌蒸馏水2倍系列稀释,设不加消毒液试管作对照。加等量的菌悬液2.5mL于试管中,分别于加菌后1min、5min、10min、15min,4个不同间隔时间,取出0.5m L,加入4.5mL中和剂内(1%卵磷脂、1%硫代硫酸钠、1.5%吐温-80的PBS组成的复方中和剂),中和10min后,取出0.5mL加入4.5mL营养肉汤管内。将接种细菌的肉汤管放37℃培养48h,观察初步结果,至第7天。试验重复5次,判定结果。

结果判定以①若肉汤管混浊,则表示有菌生长,记为阳性,以(+)表示;②若培养至第7天,肉汤管澄清,则表示无菌生长记为阴性,以(-)表示;③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取10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用灭菌L棒涂匀,放37℃培养48h,观察菌落形态;并做图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指示菌生长。有指示菌生长记为阳性;④5次试验,均无指示菌生长表示达到灭菌。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进行定性消毒试验从表5数据可知,对于沙门氏菌本消毒剂1:16倍稀释,对链球菌本消毒剂1:32倍稀释下均在5min达到灭菌要求;对大肠杆菌1:16倍稀释,对金黄色本消毒剂1:32倍稀释,均在1min即可达到灭菌要求。

表5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定性消毒试验结果

注:起始菌数为5x106/mL对照组均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中的定量消毒试验,制备5×105-5×106CFU/mL的菌悬液。根据10min最低抑菌试验选择本兽用消毒剂使用的浓度,将消毒剂用灭菌蒸馏水2倍系列稀释,吸取4.5mL加入试管内,放20±2℃水浴中。待试管内液体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后,在试管中加入0.5mL菌悬液,混匀并开始记时。分别于1min、5min、10min、15min,4个不同间隔时间,各取0.5m L菌液混合液移入4.5m L中和剂中混匀。中和10min,适当稀释后活菌计数,计算杀灭率。

杀灭率=(对照组菌数-样品组菌数)/对照组菌数×100%。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的杀灭试验的结果见表6,从表6数据可知,对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本消毒剂1:16倍稀释在1min达到消毒要求;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较好,本消毒剂1:32倍稀释下在1min即可达到消毒要求,杀菌率在99.9%以上。

表6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定量消毒试验结果

注:起始菌数及对照组菌数为5x106/mL

实施例5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有机物保护试验。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中的有机物保护试验,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用稀释液稀释,加入小牛血清,使其最终含血清量为10%,含菌数为5×105-5×106CFU/mL,以此作为试验菌悬液。按照前述方法确定在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的杀菌效果。

结果判定,①5次试验的杀灭率均大于99.9%所需最低浓度和最短时间,判为该消毒剂在有机物存在下,可以达到消毒的有效浓度和时间;②此有效浓度和时间与定量消毒试验达到消毒的有效浓度和时间相同或相近,判为有机物对消毒剂杀菌作用无明显影响。达到消毒最低有效浓度增加一倍以上或最短作用时间延长一倍以上者可视为有明显影响。

选择1:2复配比例的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的杀灭试验结果见表7,从表7数据可知,本兽用消毒剂在有机物作用下,对大肠杆菌1:16倍稀释下在5min时达到消毒要求;对沙门氏菌1:16倍稀释下在1min时达到消毒要求;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较好,使用1:32倍稀释在1min时即可达到消毒要求,杀菌率为99.99%以上,与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结果相近,说明本兽用消毒剂不受有机物的影响,因此判为有机物对本兽用消毒剂杀菌作用无明显影响。

表7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有机物保护试验结果

注:起始菌数及对照组菌数为5x106/mL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现场杀菌试验。

牛场中的现场消毒效果试验根据《兽药试验技术规范汇编》2001年版,对牛舍的空气、地面、皮肤进行消毒试验,并且通过菌落计数法计算杀菌率评定现场的消毒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1)牛舍空气的灭菌消毒试验

牛场中的现场消毒试验在8511农场的某育成牛舍进行试验。灭菌前将牛舍打扫于净,封严窗户及通气孔,因为现场试验的季节在10月份,因而温度在8~15℃左右。将消毒液用蒸馏水稀释成3个不同浓度,用喷雾器对舍内空气进行喷雾,采用平板沉降法分别在消毒前、消毒后10min、20min、40min、60min各采样一次,每次采样打开平皿盖10min后盖好。将采集样品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最后采用菌落计数法对各样品进行培养计数。

结果显示,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复配消毒剂,在10min作用时间内,三个浓度下杀灭率均未达到99.9%的判定标准;而在20min作用时间,1:8倍的稀释比例下的杀灭率即可达到99.9%(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浓度均为0.009%),其它浓度均未达到判定标准;当时间增加至40min、60min时,可达到判定标准;单体消毒剂均未达到该判定标准,见表8。

表8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牛舍空气消毒试验结果

注:消毒前细菌数为1.8x105/mL

(2)牛舍地面的灭菌消毒试验

将消毒液用蒸馏水稀释,分别制成3种浓度的消毒液。在牛舍选出3个区,每区面积1×1m2,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和污物,对3个区分别使用稀释好的不同浓度消毒液进行消毒。在以上3个采样区中,沿对角线设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面积为10×10cm2,分别在消毒前、消毒后10min、20min、40min、60min各采样一次,每次采样以灭菌棉拭子蘸取含有中和剂的水溶液,在采样点上滚动涂擦,然后使其放入含有中和剂水溶液的试管中(5ml/管)。将样品带回实验室,采用提拉和吹打的方法,充分洗下棉拭子上的细菌,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悬液10倍稀释,将采集样品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对各样品进行培养计数。

结果显示,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复配消毒剂,在10min作用时间,1:8倍的稀释比例下的杀灭率为99.9%(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消毒剂的浓度均为0.009%),但其它两个浓度下不能达到该杀灭率;当时间为20min、40min、60min时,即可达到判定标准;单体消毒剂均未达到判定标准。见表9。

表9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牛舍地面消毒试验结果

注:消毒前细菌数为2.9x105/mL

(3)牛皮肤的灭菌消毒试验

选择牛的乳腺部位进行试验,用3个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消毒前、消毒后10min、20min、40min、60min分别对消毒部位采样,将样品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对各样品进行培养计数。

结果显示,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复配消毒剂在10min作用时间下,1:16倍稀释比例的浓度下的杀灭率大于99.9%(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消毒剂的浓度均为0.004%),达到判定标准;当时间增加至20min、40min、60min时,均达到了判定标准;单体消毒剂杀灭率均未达到该标准,见表10。

表10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牛皮肤消毒试验结果

注:消毒前细菌数为1.1x105/mL

综合以上结果,说明将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按照1:2的比例复配联合使用,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扩大杀菌谱。同时,既加强了消毒剂的杀菌性能,又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量。与现有的消毒剂相比,例如戊二醛(1%-2.5%)、单链季铵盐(0.1%-5%)、双链季铵盐(0.1%-5%)为有效成分的兽用消毒剂,以及以戊二醛(2%)与季铵盐(单链1.6%、双链2.4%)为有效成分的复方消毒剂,戊二醛的使用量都远远大于本发明。

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226290.6 (22)申请日 2015.05.0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7987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7.29 (73)专利权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地址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开发区 新阳路2号 (72)发明人 朱战波 陈楠楠 郭祥峰 刘宇 李阳 高佳滨 陈为宏 尹辉 贾丽华 郝泽峰 周玉龄 乔波 王华欣 赵静虎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市建华专利事务所 23119 代理人 孙薇 (51)Int.。

2、Cl. A01N 25/30(2006.01) A01N 43/40(2006.01) A01N 35/02(2006.01) A01P 1/00(2006.01) A61K 47/22(2006.01) A61K 31/4425(2006.01) A61K 31/11(2006.01) A61P 31/02(2006.01) A61P 31/04(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1579330 A,2009.11.18,参见权利要 求2和实施例1. US 5322856 A,1994.06.21,参见说明书. US 5891922 A,1999.04.06,参见说明书. 审查员。

3、 孙啸震 (54)发明名称 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复合消毒剂, 其特征在于: 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 为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 其 中,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 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本发明还提供了 上述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 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采用氯化-N-十二烷基吡 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进行复配, 二者能够产生 协同增效作用, 可扩大杀菌谱, 同时, 既加强了消 毒剂的杀菌性能, 又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 量, 是一种杀菌谱广、 高效的、 适用于畜禽、 。

4、畜舍 和带畜消毒的复方兽用消毒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CN 104798775 B 2017.07.28 CN 104798775 B 1.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 其特征在于: 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为氯 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 其中,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 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 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在室温下, 将1mL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戊二醛加入到500mL灭菌蒸馏水中使其完 全溶解, 静置10min; (2)。

5、 称取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1g加入500mL灭菌蒸馏水混匀, 备用; (3) 将上述制备的戊二醛溶液与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按照体积比为2: 1的比例混合, 即2L戊二醛溶液加入1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搅拌均匀, 静置, 得到复合消 毒剂, 其中,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复合消毒剂在使用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16倍即为使用液, 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 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最终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4%。 4.权。

6、利要求1所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在杀菌方面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798775 B 2 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消毒剂领域, 涉及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 具体涉 及一种适用于畜禽、 畜舍和带畜消毒的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方兽用消毒剂。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 有效防治奶牛疾病的传播, 已成为奶牛健康养殖过 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消毒的效果 取决于消毒剂的种类和特性。 但是, 目前市售消毒剂大多数存在一定的刺激性、。

7、 腐蚀性、 效 率低等缺陷。 例如: 氧化剂(高锰酸钾、 过氧乙酸等), 对细菌、 病毒、 芽孢等都有较好的杀灭 作用, 但是, 缺点是性质不稳定、 需要现配现用, 并且高浓度时具有刺激性; 含氯消毒剂(84 消毒液、 漂白粉等), 可以杀灭细菌、 芽胞和病毒, 还能漂白物品, 但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 药 物不易久存, 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长期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等。 理想的 消毒剂应具备杀菌谱广、 作用速度快, 稳定性好、 低毒、 刺激性小、 对环境无污染, 且对人和 动物安全等一系列的特点。 0003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 杀菌、 乳化、 化妆品、 印染、 采油等领域的应用广。

8、泛, 尤其是近 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 获准上市的消毒剂相关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在不断增加。 其中一种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 英文名Cationic)性能非常突出, 特别 是在杀菌方面: 它可以在水中带正电荷, 吸附于微生物表面, 形成微团, 并逐步渗人细胞浆 的类脂层和蛋白层, 从而改变胞膜通透性, 使细胞内容物外渗, 导致微生物死亡。 同时又凝 固蛋白, 使酶和结构蛋白变性, 破坏微生物的代谢, 将微生物杀死。 然而在表面活性剂中, 许 多传统消毒剂虽然有很强杀菌作用却不易分解、 具有刺激性、 稳定性差等缺陷, 不适宜长期 大量使用, 有很大的局限性。 0004。

9、 戊二醛消毒剂, 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 能够固定蛋白, 通过其交联作用, 使破坏 菌体表面蛋白受体遭到破坏、 使膜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蛋白功能受到影响, 进而起到杀菌的 作用, 甚至能够杀灭芽孢, 但是缺点是对人畜有较强的刺激性, 性质不稳定。 0005 据研究表明, 两种或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国外很 早就开始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性能, 且有相关复配专利报道, 例如: US5322856该专利提 及了戊二醛与双链季铵盐联合使用, 该使用方案扩大了杀菌谱; 另一美国专利US 5891922 A采用卤化物与戊二醛等配方成功研制出用于畜牧业表面清洗杀毒剂; 国内目前也有。

10、相关 专利报道: 肖希龙等2009获得国内专利CN 101579330A, 研究以戊二醛(1-2.5)、 单链季 铵盐(0.1-5)、 双链季铵盐(0.1-5)为有效成分的兽用消毒剂; 夏娌君等在2010年 研究以戊二醛(2)与季铵盐(单链1.6、 双链2.4)复方消毒剂, 适用于畜禽、 畜舍和带 畜消毒。 0006 虽然近年来有以上相关复配的新产品, 但是该类复配产品也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 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应用不是特别广泛, 不能够提供高效广谱的消毒剂等等。 因此, 可 以考虑采用性能卓越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试剂进行复配, 研制出新型的复配消毒 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1、 104798775 B 3 剂, 此种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 克服现有的 复配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太高, 消毒能力却不够的问题。 0008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上述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0009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上述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用途。 0010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 一、 一种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 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为氯化-N-十 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 其中,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

12、的重量百 分比浓度分别为0.07。 0012 二、 一种根据上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13 (1)在室温下, 将1mL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戊二醛加入到500mL灭菌蒸馏水中 使其完全溶解, 静置10min; 0014 (2)称取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1g加入500mL灭菌蒸馏水混匀, 备用; 0015 (3)将上述制备的戊二醛溶液与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按照体积比 为2:1的比例混合, 即2L戊二醛溶液加入1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搅拌均匀, 静置, 得到复 合消毒剂, 其中,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

13、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 0.07。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的复合消毒剂在使用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16倍即为使用液, 其中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最终质量百分比浓度约为0.004。 0017 三、 上述的兽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消毒剂在杀菌方面的应用。 001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 本发明采用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 二醛进行复配, 二者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可扩大杀菌谱, 同时, 既加强了消毒剂的杀菌 性能, 又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量, 是一种杀菌谱广、 高效的、 适用于畜禽、 畜舍和带畜消 毒的复方兽用消毒剂。 具体实施方式 。

14、0019 本发明中生物材料的来源: 0020 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ICC10899、 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CICC10982、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CICC10465、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10384均购于CICC。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 限制: 0022 实施例1 0023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0024 (1)在室温下, 将1mL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戊二醛加入。

15、到500mL灭菌蒸馏水中 使其完全溶解, 静置10min; 说 明 书 2/9 页 4 CN 104798775 B 4 0025 (2)称取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1g加入500mL灭菌蒸馏水混匀, 备用; 0026 (3)将上述制备的戊二醛溶液与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按照体积比 为2:1的比例混合, 即2L戊二醛溶液加入1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搅拌均匀, 静置, 得到复 合消毒剂, 其中,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 0.07。 0027 使用时, 将复合消毒剂用无菌蒸馏水稀释16倍即为使用液, 其中氯化-N-十二烷基 吡。

16、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的最终质量百分比浓度约为0.004。 0028 实施例2 0029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10min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0030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 用PBS将指示菌制成5105-5106CFU/mL的菌悬 液。 将0.2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溶液与0.1戊二醛消毒剂溶液分别采用1:2、 1:4、 1:8的比例混合, 同时每组设灭菌蒸馏水稀释成相同浓度的单体对照。 再将三个复配制 剂用灭菌蒸馏水2倍系列稀释成5个不同浓度, 各吸取4.5mL分别加入试管内, 然后在试管中 分别加入0.5mL菌悬液, 放202水浴中, 混匀并开始记时, 于。

17、10min后, 各取0.5m L菌液混 合液, 作适当稀释后活菌计数, 计算杀灭率。 0031 杀灭率(对照组菌数-样品组菌数)/对照组菌数100。 0032 作用结果显示, 在复配比例为1:2、 1:4、 1:8时, 对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的10min杀菌 的最低稀释倍数均为1:16,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在复配比例为1:2、 1:4、 1:8时 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4、 0.003、 0.001; 戊二醛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4、 0.005、 0.006)(见表1、 表2); 对链球菌的10min杀菌的最低稀释倍数为1:32, 复配比例为 1:2, (氯化-N-十二。

18、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消毒剂的抑菌浓度均为0.002), 在1:4、 1:8的复配比例下杀灭率均未达到99.9(见表3);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0min最低杀菌的 倍数为1:32, 复配比例为1:2、 1:4,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在复配比例为1:2、 1:4 时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2、 0.001; 戊二醛的抑菌浓度依次为0.002、 0.0025), 在 1: 8的复配比例下杀灭率未达到99.9(见表4); 对照组的杀灭菌效果均不如复配的消毒 剂。 从结果可以看出, 该复配消毒剂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较好。 0033 表1 本兽用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19、 说 明 书 3/9 页 5 CN 104798775 B 5 0034 0035 注: 起始菌数为5106/mL(a)1:2; (b)1:4; (c)1:8 0036 表2 本兽用消毒剂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0037 0038 0039 注: 起始菌数为5106/mL(a)1:2; (b)1:4; (c)1:8 0040 表3 本兽用消毒剂对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说 明 书 4/9 页 6 CN 104798775 B 6 0041 0042 注: 起始菌数为5106/mL(a)1:2; (b)1:4; (c)1:8 0043 表4 本兽用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

20、浓度测定结果 0044 0045 0046 注: 起始菌数为5106/mL(a)1:2; (b)1:4; (c)1:8 0047 实施例3 0048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 0049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中的定性消毒试验, 将细菌分离株的菌液制成5 105-5106CFU/mL的菌悬液。 根据10min最低抑菌试验结果选择消毒剂的浓度, 用灭菌蒸馏 水2倍系列稀释, 设不加消毒液试管作对照。 加等量的菌悬液2.5mL于试管中, 分别于加菌后 1min、 5min、 10min、 15min, 4个不同间隔时间, 取出0.5m L, 加入4.5mL中和剂内(1卵。

21、磷脂、 1硫代硫酸钠、 1.5吐温-80的PBS组成的复方中和剂), 中和10min后, 取出0.5mL加入 说 明 书 5/9 页 7 CN 104798775 B 7 4.5mL营养肉汤管内。 将接种细菌的肉汤管放37培养48h, 观察初步结果, 至第7天。 试验重 复5次, 判定结果。 0050 结果判定以若肉汤管混浊, 则表示有菌生长, 记为阳性, 以(+)表示; 若培养至 第7天, 肉汤管澄清, 则表示无菌生长记为阴性, 以(-)表示; 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 取10mL 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 用灭菌L棒涂匀, 放37培养48h, 观察菌落形态; 并做图片染色镜检, 判断是否有指示菌生。

22、长。 有指示菌生长记为阳性; 5次试验, 均无指示菌生长表示达到灭 菌。 0051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进行定性消毒试验从表5数据可知, 对于沙门氏菌 本消毒剂1:16倍稀释, 对链球菌本消毒剂1:32倍稀释下均在5min达到灭菌要求; 对大肠杆 菌1:16倍稀释, 对金黄色本消毒剂1:32倍稀释, 均在1min即可达到灭菌要求。 0052 表5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定性消毒试验结果 0053 0054 0055 注: 起始菌数为5x106/mL对照组均为+ 0056 实施例4 0057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 0058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中的定。

23、量消毒试验, 制备5105-5106CFU/mL的菌 悬液。 根据10min最低抑菌试验选择本兽用消毒剂使用的浓度, 将消毒剂用灭菌蒸馏水2倍 系列稀释, 吸取4.5mL加入试管内, 放202水浴中。 待试管内液体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 后, 在试管中加入0.5mL菌悬液, 混匀并开始记时。 分别于1min、 5min、 10min、 15min, 4个不同 间隔时间, 各取0.5m L菌液混合液移入4.5m L中和剂中混匀。 中和10min, 适当稀释后活菌 计数, 计算杀灭率。 0059 杀灭率(对照组菌数-样品组菌数)/对照组菌数100。 0060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的杀灭试验的结果。

24、见表6, 从表6数据可知, 对于大 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本消毒剂1:16倍稀释在1min达到消毒要求; 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杀灭效果较好, 本消毒剂1:32倍稀释下在1min即可达到消毒要求, 杀菌率在99.9以上。 0061 表6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定量消毒试验结果 0062 说 明 书 6/9 页 8 CN 104798775 B 8 0063 注: 起始菌数及对照组菌数为5x106/mL 0064 实施例5 0065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有机物保护试验。 0066 参照国标(GB15981-1995)方法中的有机物保护试验, 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 用稀 释液稀释, 加入小。

25、牛血清, 使其最终含血清量为10, 含菌数为5105-5106CFU/mL, 以此 作为试验菌悬液。 按照前述方法确定在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的杀菌效果。 0067 结果判定, 5次试验的杀灭率均大于99.9所需最低浓度和最短时间, 判为该消 毒剂在有机物存在下, 可以达到消毒的有效浓度和时间; 此有效浓度和时间与定量消毒 试验达到消毒的有效浓度和时间相同或相近, 判为有机物对消毒剂杀菌作用无明显影响。 达到消毒最低有效浓度增加一倍以上或最短作用时间延长一倍以上者可视为有明显影响。 0068 选择1:2复配比例的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的杀灭试验结果见表7, 从表7数据可知, 本 兽用消毒剂在有机物作用下。

26、, 对大肠杆菌1:16倍稀释下在5min时达到消毒要求; 对沙门氏 菌1:16倍稀释下在1min时达到消毒要求; 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较好, 使用 1:32倍稀释在1min时即可达到消毒要求, 杀菌率为99.99以上, 与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结 果相近, 说明本兽用消毒剂不受有机物的影响, 因此判为有机物对本兽用消毒剂杀菌作用 无明显影响。 0069 表7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有机物保护试验结果 0070 0071 注: 起始菌数及对照组菌数为5x106/mL 0072 实施例6 0073 本实施例说明兽用消毒剂现场杀菌试验。 0074 牛场中的现场消毒效果试验根据 兽药试验技。

27、术规范汇编 2001年版, 对牛舍的空 气、 地面、 皮肤进行消毒试验, 并且通过菌落计数法计算杀菌率评定现场的消毒效果, 具体 步骤如下: 0075 (1)牛舍空气的灭菌消毒试验 0076 牛场中的现场消毒试验在8511农场的某育成牛舍进行试验。 灭菌前将牛舍打扫于 净, 封严窗户及通气孔, 因为现场试验的季节在10月份, 因而温度在815左右。 将消毒液 用蒸馏水稀释成3个不同浓度, 用喷雾器对舍内空气进行喷雾, 采用平板沉降法分别在消毒 前、 消毒后10min、 20min、 40min、 60min各采样一次, 每次采样打开平皿盖10min后盖好。 将采 集样品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28、, 最后采用菌落计数法对各样品进行培养计数。 0077 结果显示,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复配消毒剂, 在10min作用时 间内, 三个浓度下杀灭率均未达到99.9的判定标准; 而在20min作用时间, 1:8倍的稀释比 例下的杀灭率即可达到99.9(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浓度均为 说 明 书 7/9 页 9 CN 104798775 B 9 0.009), 其它浓度均未达到判定标准; 当时间增加至40min、 60min时, 可达到判定标准; 单 体消毒剂均未达到该判定标准, 见表8。 0078 表8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牛舍空气消毒试验结果 0079 。

29、0080 注: 消毒前细菌数为1.8x105/mL 0081 (2)牛舍地面的灭菌消毒试验 0082 将消毒液用蒸馏水稀释, 分别制成3种浓度的消毒液。 在牛舍选出3个区, 每区面积 11m2, 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和污物, 对3个区分别使用稀释好的不同浓度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以上3个采样区中, 沿对角线设4个采样点, 每个采样点面积为1010cm2, 分别在消毒前、 消毒后10min、 20min、 40min、 60min各采样一次, 每次采样以灭菌棉拭子蘸取含有中和剂的 水溶液, 在采样点上滚动涂擦, 然后使其放入含有中和剂水溶液的试管中(5ml/管)。 将样品 带回实验室, 采用提拉和吹打。

30、的方法, 充分洗下棉拭子上的细菌, 用灭菌生理盐水将菌悬液 10倍稀释, 将采集样品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对各样品进行培养计数。 0083 结果显示,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复配消毒剂, 在10min作用时 间, 1:8倍的稀释比例下的杀灭率为99.9(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消毒 剂的浓度均为0.009), 但其它两个浓度下不能达到该杀灭率; 当时间为20min、 40min、 60min时, 即可达到判定标准; 单体消毒剂均未达到判定标准。 见表9。 0084 表9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牛舍地面消毒试验结果 0085 0086 0087 注: 消毒。

31、前细菌数为2.9x105/mL 说 明 书 8/9 页 10 CN 104798775 B 10 0088 (3)牛皮肤的灭菌消毒试验 0089 选择牛的乳腺部位进行试验, 用3个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在消毒前、 消毒后 10min、 20min、 40min、 60min分别对消毒部位采样, 将样品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 对各样 品进行培养计数。 0090 结果显示, 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戊二醛复配消毒剂在10min作用时 间下, 1:16倍稀释比例的浓度下的杀灭率大于99.9(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与 戊二醛消毒剂的浓度均为0.004), 达到判定标准; 。

32、当时间增加至20min、 40min、 60min时, 均达到了判定标准; 单体消毒剂杀灭率均未达到该标准, 见表10。 0091 表10 本发明兽用消毒剂对牛皮肤消毒试验结果 0092 0093 注: 消毒前细菌数为1.1x105/mL 0094 综合以上结果, 说明将氯化-N-十二烷基吡啶-1-乙酰胺和戊二醛按照1:2的比例 复配联合使用, 能够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扩大杀菌谱。 同时, 既加强了消毒剂的杀菌性能, 又大大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量。 与现有的消毒剂相比, 例如戊二醛(1-2.5)、 单链季铵 盐(0.1-5)、 双链季铵盐(0.1-5)为有效成分的兽用消毒剂, 以及以戊二醛(2)与 季铵盐(单链1.6、 双链2.4)为有效成分的复方消毒剂, 戊二醛的使用量都远远大于本 发明。 说 明 书 9/9 页 11 CN 104798775 B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