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用于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灌肠液。
背景技术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尿黄,皮肤巩膜黄等为主要表现。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利用口服给予西药和中药联合应用,但由于患者患病后肝肿大,肝脏受损,肝功能明显下降,食欲减退,再应用口服给药会明显加重肝脏负担,且痛苦大,疗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本兼治、众药综治、疗效好的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灌肠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灌肠液,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按照以下制备工艺制成:
天花粉10g、败酱草10g、柴胡12g、荔枝核10g、栀子15g、白芍12g、玄参12g、紫草10g、大黄18g、七叶一枝花10g、穿心莲10g、板蓝根9g、白鲜皮18g、石膏20g、铜绿0.5g、白薇6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0g、半枝莲10g、紫背天葵15g、红花10g、丹参10g、益母草20g、杜仲15g、千年健30g、五倍子15g、当归10g、延胡索10g、月季花10g、黄柏12g、龙胆草8g、黄芩10g、蒲公英15g、金钱草15g、茯苓10g、猪苓10g、熟地黄10g、乌鸡骨10g、鸡内金15g、山楂10g、茵陈20g、何首乌20g;
制备工艺为:将所述的中药经过清洗,烘干工艺,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按以下步骤制备:
(1)将石膏20g、乌鸡骨10g打碎先煎20分钟;
(2)将天花粉10g、败酱草10g、柴胡12g、荔枝核10g、栀子15g、白芍12g、玄参12g、紫草10g、大黄18g、七叶一枝花10g、穿心莲10g、板蓝根9g、白鲜皮18g、铜绿0.5g、白薇6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0g、半枝莲10g、紫背天葵15g、红花10g、丹参10g、益母草20g、杜仲15g、千年健30g、五倍子15g、当归10g、延胡索10g、月季花10g、黄柏12g、龙胆草8g、黄芩10g、蒲公英15g、金钱草15g、茯苓10g、猪苓10g、熟地黄10g、何首乌20g、茵陈20g、鸡内金15g、山楂10g加冷水浸泡20~30min,水量高出药面3~5cm;与步骤(1)中的药液合并共同煎煮20分钟,漉出煎液;第二次煎沸后10分钟,漉出煎液;然后合并两次煎液浓缩至300ml,冷却至39~41℃为最终灌肠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标本兼治。本发明通过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起到了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疏肝解郁,排除体内毒素,增强抵抗力等作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机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整机体与外在环境和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从整体上改善身体机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药肠道透析法使药液在结肠、直肠内吸收,直接发挥作用,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且药物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能有效减轻肝脏的负担,降低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促使毒素从肠道排出。尤其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因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使药物口服后胃肠道症状突出,药物的副作用会加重肝脏的损伤,而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避免了口服给药的缺点,且副作用小,疗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对于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要首先尽快阻断病毒对肝脏的进一步损伤,减轻患者的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利用上述中药能增加肝脏血流量,增强肝脏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肝细胞复活再生,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清除甲肝病毒,从而达到改善肝脏病理,恢复肝脏功能的目的。
实施例
本发明一种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中药灌肠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按照以下制备工艺制成:
天花粉10g、败酱草10g、柴胡12g、荔枝核10g、栀子15g、白芍12g、玄参12g、紫草10g、大黄18g、七叶一枝花10g、穿心莲10g、板蓝根9g、白鲜皮18g、石膏20g、铜绿0.5g、白薇6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0g、半枝莲10g、紫背天葵15g、红花10g、丹参10g、益母草20g、杜仲15g、千年健30g、五倍子15g、当归10g、延胡索10g、月季花10g、黄柏12g、龙胆草8g、黄芩10g、蒲公英15g、金钱草15g、茯苓10g、猪苓10g、熟地黄10g、乌鸡骨10g、鸡内金15g、山楂10g、茵陈20g、何首乌20g;
制备工艺:本发明采用上等纯天然中药经过清洗,烘干等工艺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按以下步骤制备:
(1)将石膏20g、乌鸡骨10g打碎先煎20分钟;
(2)将天花粉10g、败酱草10g、柴胡12g、荔枝核10g、栀子15g、白芍12g、玄参12g、紫草10g、大黄18g、七叶一枝花10g、穿心莲10g、板蓝根9g、白鲜皮18g、铜绿0.5g、白薇6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0g、半枝莲10g、紫背天葵15g、红花10g、丹参10g、益母草20g、杜仲15g、千年健30g、五倍子15g、当归10g、延胡索10g、月季花10g、黄柏12g、龙胆草8g、黄芩10g、蒲公英15g、金钱草15g、茯苓10g、猪苓10g、熟地黄10g、何首乌20g、茵陈20g、鸡内金15g、山楂10g加冷水浸泡20~30min,水量以高出药面3~5cm为宜;将步骤(1)和步骤(2)合并共同煎煮至20分钟,漉出煎液;第二次煎沸后10分钟,漉出煎液;然后合并两次煎液浓缩至300ml,冷却至39~41℃为最终灌肠液。
使用方法:将冷却至39~41℃的最终灌肠液,为患者灌肠,灌肠后让患者保留30~4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15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药理分析:
本发明原料中:1.白芍、玄参、大黄、七叶一枝花、穿心莲、板蓝根、紫草、白鲜皮—清热解毒,凉血消肿;2.石膏、铜绿—清热、收湿敛疮;3.白薇、白花蛇舌草、甘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4.紫背天葵、 红花、丹参、益母草—活血祛瘀止痛;5.天花粉、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6.柴胡、荔枝核—行气止痛;7.杜仲、千年健、五倍子、当归—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散结,消肿止痛;8.延胡索、月季花—活血通络,利气止痛;9.黄柏、龙胆草、黄芩、栀子—泻火解毒、清热燥湿;10.金钱草、蒲公英、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11.茯苓、猪苓—利水渗湿,宁心安神;12. 何首乌、熟地黄、乌鸡骨—滋阴补血,益精填髓;13.鸡内金、山楂—健脾和胃。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药物中的白芍、玄参、大黄、七叶一枝花、穿心莲、板蓝根、紫草、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根据现代研究白芍、玄参还具有镇静、镇痛、抗菌、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保肝、改善血液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余6种药物还具有很好的杀菌,抗病毒加速受损部位新陈代谢,抗癌、抗基因突变、促进病变部位迅速恢复。
2.清热、收湿敛疮:药物中的铜绿、石膏具有很好的清热,收湿敛疮的作用,其中的活性成分还能解毒祛腐,除烦,以免患者烦躁不安,怒火伤肝。
3.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药物中的白薇、白花蛇舌草、甘草、半枝莲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作用,其中的三萜类、皂苷、氨基酸、黄酮、糖和多种无机元素,具有抗疲劳、抗缺氧、免疫调节、疗疮痈,抗肿瘤等作用。
4.活血祛瘀止痛,调节免疫抗肿瘤;药物中的紫背天葵、 红花、丹参、益母草具有很强的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其中的生物碱,非生物碱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还含有20多种具有镇静、解痉,免疫调节,抗放射,抗肿瘤的有效成分。
5.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药物中的天花粉、败酱草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天花粉中的有效成分如天花粉蛋白、癸酰乙醛、癸醛、月桂醛及甲壬酮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据现代研究表明二者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6. 行气止痛;药物中的柴胡、荔枝核还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荔枝核具有:解热、退热、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 抗菌、抗肝损伤作用; 抗病毒等作用。荔枝核中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作用。
7.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散结,消肿止痛:药物中的杜仲、千年健、五倍子、当归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 药物中所含有 木脂素类、酚酸类和黄酮类,同时分离得到环烯醚萜、单萜、三萜、有机酸酯、挥发油、多糖、胶及其他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多个成分具有降压、降血糖、调节血脂、抗癌、抗衰老、抑制胆固醇上升、抗补体活性、抗氧化等活性,可有效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抗病毒能力,加速肝脏功能的恢复。
8. 活血通络,利气止痛:药物中的延胡索、月季花均有很好的活血通络,利气止痛的作用, 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可有效降低患者肝区不适的症状
9.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药物中的黄柏、龙胆草、黄芩、栀子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含有的多种生物碱、挥发油、酸等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杀菌、促进细胞免疫、护肝、利胆、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即改善了肝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了肝脏的血流量,又促进了肝细胞的复活、再生,有效的清除了甲肝病毒。
10.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药物中的金钱草、蒲公英、茵陈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这三种药物还具有利尿、利胆、保肝、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金钱草,茵陈还具有很好的退黄作用,可有效减轻部分患者的黄疸症状。 11. 利水渗湿,宁心安神:药物中的茯苓、猪苓具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的作用;调节胃肠功能、保肝、镇静、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作用,可有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12.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药物中的何首乌、熟地黄、乌鸡骨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这三种药物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抗菌、抗衰老等作用。
13. 健脾和胃:药物中的鸡内金、山楂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鸡内金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山楂具有开胃消食,活血化瘀的作用其中所含的黄酮类、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两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食欲不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快速恢复。
本发明药效学统计:
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医院肝病科收治的138例被确诊为甲型肝炎的患者,年龄16~81岁 ,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年龄20~79岁,平均49岁;实验组69例,年龄23~81岁,平均4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营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使用方法: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吸收而又无刺激、适合患者口味的饮食 治疗组给予:(1)10%GS500ml+ATP40mg+CoA100U+10%氯化钾10ml+胰岛素8U静滴,每天1次。(2)10%GS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每天1次(3)干扰素300万U肌注,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4)对症治疗:如恶心、呕吐,胃复安10mg肌注。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液进行灌肠,15天为一疗程。
3.评价指标: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实验室指标正常;好转:症状减轻,黄疸减轻,实验室指标好转;无效:症状未减轻,黄疸不退或加深,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一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
注:χ2=11.08 p<0.05
表2 二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
注:χ2=5.68 p<0.05
5. 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第一个,第二个疗程后,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发明独特之处表现在:一是中药灌肠起到了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肝理器,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作用,二是利用中药灌肠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且药物不经过肝脏有效减轻了肝脏的负担,三是通过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力,促进了肝细胞的复活、再生,有效的清除了甲肝病毒。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