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头痛治疗仪.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6831908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85581.4

申请日:

20160928

公开号:

CN206334209U

公开日:

201707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1/36,A61N1/04

主分类号:

A61N1/36,A61N1/04

申请人:

重庆迈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永安,戴晓馀

地址:

401122 重庆市渝北区翠云街道云竹路21号

优先权:

CN201621085581U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谭小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以及设置在治疗仪本体上的控制电路板、电极片,所述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的形状,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有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以及设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升压模块、电脉冲驱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声波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升压模块、电脉冲驱动模块、声波控制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升压模块还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脉冲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与电极片连接;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听筒,两个听筒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输出低频脉冲对人体的前额三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以缓解偏头痛病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以及设置在治疗仪本体上的控制电路板、电极片(8),所述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的形状,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有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以及设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1)、升压模块(2)、电脉冲驱动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和声波控制模块(15);所述电源模块(1)、升压模块(2)、电脉冲驱动模块(3)、声波控制模块(15)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4)连接;所述升压模块(2)还分别与电源模块(1)、电脉冲驱动模块(3)连接;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3)与电极片(8)连接;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听筒(14),两个听筒(14)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PCB板上的模数转换模块(7)、数据采集模块(6)和蓝牙模块(5),该模数转换模块(7)、数据采集模块(6)和蓝牙模块(5)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4)连接;所述模数转换模块(7)与电脉冲驱动模块(3)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6)分别与模数转换模块(7)、蓝牙模块(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4)包括芯片U2以及外围电路,该芯片U2的型号为MSP430G2352IRSA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3)包括电阻R4、电阻R8、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二极管Q11和二极管Q12;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依次经电阻R18、电阻R19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经电阻R21与芯片U2的P12脚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8与电阻R19的连接点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经电阻R20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14与芯片U2的P2脚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经二极管Q12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22后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二极管Q11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3与芯片U2的P13脚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8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点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2)包括三极管Q2、电阻R5、二极管Q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容C3与芯片U2的P4脚连接,电阻R5与电容C3并联,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二极管Q1、电容C1后接地,电容C2与电容C1并联;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一个前支承件(9)和对称连接在所述前支承件(9)的两端的两个弹性臂(10);所述前支承件(9)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凸台(11),所述凸台(11)上设有两个呈槽状的母座(12),两个所述母座(12)内设置有永磁体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的第一导电体;所述电极片上设有与两个所述母座(12)相匹配的两个公座(13),所述公座(13)内具有用于同所述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所述公座(13)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对应的第二导电体;当两个所述公座(13)与两个所述母座(12)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所述控制电路板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传递至电极片(8)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听筒(14)分别安装在两个弹性臂(10)的内侧,并在弹性臂(10)的内侧壁上粘贴有防滑胶条(16),该防滑胶条(16)覆盖所述听筒(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伴有恶心、呕吐,患者常有抑郁等精神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偏头痛甚至会引起残疾。

目前,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的方法见效慢、且伴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对身体有损伤,且需要每天三餐按时服用,比较麻烦,且花费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能输出低频脉冲对人体的前额三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以缓解偏头痛病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以及设置在治疗仪本体上的控制电路板、电极片,所述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的形状,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有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以及设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升压模块、电脉冲驱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声波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升压模块、电脉冲驱动模块、声波控制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升压模块还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脉冲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与电极片连接;

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听筒,两个听筒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PCB板上的模数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蓝牙模块,高模数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蓝牙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模数转换模块与电脉冲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模数转换模块、蓝牙模块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芯片U2以及外围电路,该芯片U2的型号为MSP430G2352IRSA16。

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8、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二极管Q11和二极管Q12;以上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三极管Q5的基极依次经电阻R18、电阻R19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经电阻R21与芯片U2的P12脚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8与电阻R19的连接点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经电阻R20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14与芯片U2的P2脚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经二极管Q12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22后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二极管Q11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3与芯片U2的P13脚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8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点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升压模块包括三极管Q2、电阻R5、二极管Q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以上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容C3与芯片U2的P4脚连接,电阻R5与电容C3并联,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二极管Q1、电容C1后接地,电容C2与电容C1并联;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一个前支承件和对称连接在所述前支承件的两端的两个弹性臂;所述前支承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两个呈槽状的母座,两个所述母座内设置有永磁体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的第一导电体;所述电极片上设有与两个所述母座相匹配的两个公座,所述公座内具有用于同所述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所述公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对应的第二导电体;当两个所述公座与两个所述母座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所述控制电路板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传递至电极片上。

两个所述听筒分别安装在两个弹性臂的内侧,并在弹性臂的内侧壁上粘贴有防滑胶条,该防滑胶条覆盖所述听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电极片贴合于人体前额,通过低频脉冲对前额三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能够缓解偏头痛病情,且对人体无任何损伤和副作用;

(2)能够与手机进行通信,治疗过程中的数据可发送至手机端进行保存和处理;

(3)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片与治疗仪本体之间通过母座和公座配合,母座和公座之间利用永磁体的自动相吸原理,当治疗仪本体与电极片在相距一定距离时,母座和公座能够自动吸附在一起,安装非常方便;同时没有线材外露,不会影响视线,还能够有效避免金属片抵触电极片来传递脉冲信号时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4)使用者通过听筒能够清楚听到治疗仪发出的提示音,同时还能够通过听筒来播放音乐,舒适感极强;由于在弹性臂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滑胶条,不仅起到防滑的作用,还提升了佩戴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图1中数据处理模块与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图1中升压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图1中电脉冲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不包括防滑胶条);

图中:1、电源模块,2、升压模块,3、电脉冲驱动模块,4、数据处理模块,5、蓝牙模块,6、数据采集模块,7、模数转换模块,8、电极片,9、前支承件,10、弹性臂,11、凸台,12、母座,13、公座,14、听筒,15、声波控制模块,16、防滑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以及设置在治疗仪本体上的控制电路板、电极片8、电池,通过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的形状,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有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

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以及设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1、升压模块2、电脉冲驱动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和声波控制模块15。电源模块1、升压模块2、电脉冲驱动模块3、声波控制模块15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4连接。升压模块2还分别与电源模块1、电脉冲驱动模块3连接。电脉冲驱动模块3与电极片8连接。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听筒14,两个听筒14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15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中,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PCB板上的模数转换模块7、数据采集模块6和蓝牙模块5,该模数转换模块7、数据采集模块6和蓝牙模块5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4连接;模数转换模块7与电脉冲驱动模块3连接;数据采集模块6分别与模数转换模块7、蓝牙模块5连接。

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模块4包括芯片U2及外围电路,该芯片U2的型号为MSP430G2352IRSA16。芯片U2的P1脚接VDD,芯片U2的P2脚、P12脚、P13脚分别与电脉冲驱动模块3连接;芯片U2的P5脚和P7脚分别与电源模块1连接,芯片U2的P4脚与升压模块2连接。

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1采用芯片U1,芯片U1的型号为TPS73101DBVR。芯片U1的P3脚芯片U2的P7脚连接,芯片U1的P3脚还经电阻R17、电阻R15与芯片U2的P5脚连接。

如图3所示,升压模块2包括电阻R5、三极管Q2、电感L1、二极管Q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以上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容C3与芯片U2的P4脚连接,电阻R5与电容C3并联,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感L1与电源VBAT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二极管Q1、电容C1后接地,电容C2与电容C1并联;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如图4所示,电脉冲驱动模块3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二极管Q11和二极管Q12;以上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三极管Q5的基极经电阻R10接电源VC1,三极管Q5的基极还依次经电阻R18、电阻R19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经电阻R21与芯片U2的P12脚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18与电阻R19的连接点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经电阻R20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14与芯片U2的P2脚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经二极管Q12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22后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经电阻R9与电源VC1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二极管Q11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3与芯片U2的P13脚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8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点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基极还经电阻R3接电源VC1,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接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极片8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极片8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治疗仪本体包括一个前支承件9和对称连接在前支承件9的两端的两个弹性臂10;前支承件9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凸台11,凸台11用于定位和支撑电极片8,凸台11上设有两个呈槽状的母座12,两个母座12内设置有永磁体和与控制电路板相连的第一导电体;电极片8上设有与两个母座12相匹配的两个公座13,公座13内具有用于同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公座13上还设有与第一导电体对应的第二导电体;当两个公座13与两个母座12配合时,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接触,控制电路板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传递至电极片8。

如图5所示,两个所述听筒14分别安装在两个弹性臂10的内侧,并在弹性臂10的内侧壁上粘贴有防滑胶条16,该防滑胶条16覆盖所述听筒14。使用者通过听筒14能够清楚听到治疗仪发出的提示音,同时还能够通过听筒14来播放音乐,舒适感极强;由于在弹性臂10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滑胶条16,能够起到防滑作用,还能够提升佩戴的舒适感。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治疗时,通过电脉冲驱动模块3输出100HZ的低频脉冲到电极片8上,将头戴式头痛治疗仪戴在头上,使电极片8贴合于人体前额,通过变频的低频脉冲对前额三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能够缓解和治疗偏头痛。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能通过蓝牙模块5与手机连接通讯连接,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模数转换模块7将低频脉冲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由数据采集模块6采集后通过蓝牙模块5发送至手机端,由手机端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用户的脉冲报告等。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戴式头痛治疗仪.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85581.4 (22)申请日 2016.09.28 (73)专利权人 重庆迈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401122 重庆市渝北区翠云街道云竹 路21号 (72)发明人 唐永安 戴晓馀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谭小琴 (51)Int.Cl. A61N 1/36(2006.01) A61N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包括治疗仪本体, 以。

2、及设置在治疗仪本体上的控 制电路板、 电极片, 所述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 的形状, 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有与人体头部相 适应的弧度; 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 以及设 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 升压模块、 电脉冲驱动模 块、 数据处理模块和声波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模 块、 升压模块、 电脉冲驱动模块、 声波控制模块分 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升压模块还分别与 电源模块、 电脉冲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电脉冲驱 动模块与电极片连接; 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 两个听筒, 两个听筒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够输出低频脉冲对人体的前额三 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 以缓解偏头痛病情。 权利要。

3、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06334209 U 2017.07.18 CN 206334209 U 1.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包括治疗仪本体, 以及设置在治疗仪本体上的控制电路板、 电极片 (8) , 所述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的形状, 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有与人体头部相适 应的弧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 以及设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 (1) 、 升压 模块 (2) 、 电脉冲驱动模块 (3) 、 数据处理模块 (4) 和声波控制模块 (15) ; 所述电源模块 (1) 、 升压模块 (2) 、 电脉冲驱动模块 (3) 、 声波控制模块 (15) 分别与数。

4、据 处理模块 (4) 连接; 所述升压模块 (2) 还分别与电源模块 (1) 、 电脉冲驱动模块 (3) 连接; 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 (3) 与电极片 (8) 连接; 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听筒 (14) , 两个听筒 (14) 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 (15) 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 设置在PCB板上的模数转换模块 (7) 、 数据采集模块 (6) 和蓝牙模块 (5) , 该模数转换模块 (7) 、 数据采集模块 (6) 和蓝牙模块 (5) 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 (4) 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模块 (7) 与电脉冲驱动模块 (。

5、3) 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 (6) 分别与模数转换模块 (7) 、 蓝牙模块 (5)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4) 包 括芯片U2以及外围电路, 该芯片U2的型号为MSP430G2352IRSA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 (3) 包 括电阻R4、 电阻R8、 电阻R12、 电阻R13、 电阻R14、 电阻R18、 电阻R19、 电阻R20、 电阻R21、 电阻 R22、 三极管Q3、 三极管Q4、 三极管Q5、 三极管Q6、 三极管Q7、 三极管Q8、 三极管Q9、 。

6、三极管Q10、 三极管Q13、 三极管Q14、 二极管Q11和二极管Q12; 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依次经电阻R18、 电阻R19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6的 基极经电阻R21与芯片U2的P12脚连接, 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电阻R18与电阻R19的连接 点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7的集电极经电阻R20接地, 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还经电阻 R14与芯片U2的P2脚连接, 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0的发射极 经二极管Q12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22后接地, 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三极 管。

7、Q8的集电极经二极管Q11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 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 电极连接, 三极管Q9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 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三极管 Q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3与芯片U2的P13脚连接, 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 地; 电阻R8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点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3的集 电极经电阻R12接地, 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 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压模块 (2) 包括三极 管Q2、 电。

8、阻R5、 二极管Q1、 电容C1、 电容C2和电容C3;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容C3与芯片U2的P4脚连接, 电阻R5与电容C3并联, 三极管Q2 的集电极还经二极管Q1、 电容C1后接地, 电容C2与电容C1并联; 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一 个前支承件 (9) 和对称连接在所述前支承件 (9) 的两端的两个弹性臂 (10) ; 所述前支承件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6334209 U 2 (9) 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凸台 (11) , 所述凸台 (11) 上设有两个呈槽状的母座 (12。

9、) , 两个所述 母座 (12) 内设置有永磁体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的第一导电体; 所述电极片上设有与两 个所述母座 (12) 相匹配的两个公座 (13) , 所述公座 (13) 内具有用于同所述永磁体吸附的金 属体, 所述公座 (13) 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对应的第二导电体; 当两个所述公座 (13) 与两个所述母座 (12) 配合时, 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 所述控制电路板输 出的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传递至电极片 (8) 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听筒 (14) 分别安装 在两个弹性臂 (10) 的内侧。

10、, 并在弹性臂 (10) 的内侧壁上粘贴有防滑胶条 (16) , 该防滑胶条 (16) 覆盖所述听筒 (14) 。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6334209 U 3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 伴有恶心、 呕吐, 患者常有抑郁等精神症状,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偏头痛甚至会引起残疾。 0003 目前, 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 但药物治疗的方法见效慢、 且伴有 一定的副作用, 长期服用对身体有损伤, 且需要每天三餐按时服用, 比较麻烦, 。

11、且花费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能输出低频脉冲对人体的前额 三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 以缓解偏头痛病情。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包括治疗仪本体, 以及设置在治疗仪 本体上的控制电路板、 电极片, 所述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的形状, 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 有与人体头部相适应的弧度; 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 以及设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 升 压模块、 电脉冲驱动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和声波控制模块; 0006 所述电源模块、 升压模块、 电脉冲驱动模块、 声波控制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 接; 0007 所述升压模块还分别。

12、与电源模块、 电脉冲驱动模块连接; 0008 所述电脉冲驱动模块与电极片连接; 0009 所述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听筒, 两个听筒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连接。 0010 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PCB板上的模数转换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和蓝 牙模块, 高模数转换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和蓝牙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模数转 换模块与电脉冲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模数转换模块、 蓝牙模块连接。 0011 所 述 数 据 处 理 模 块 包 括 芯 片 U 2 以 及 外 围 电 路 , 该 芯 片 U 2 的 型 号 为 MSP430G2352IRSA16。 0012 所述电。

13、脉冲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4、 电阻R8、 电阻R12、 电阻R13、 电阻R14、 电阻R18、 电阻R19、 电阻R20、 电阻R21、 电阻R22、 三极管Q3、 三极管Q4、 三极管Q5、 三极管Q6、 三极管Q7、 三极管Q8、 三极管Q9、 三极管Q10、 三极管Q13、 三极管Q14、 二极管Q11和二极管Q12; 以上各元 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0013 三极管Q5的基极依次经电阻R18、 电阻R19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6的 基极经电阻R21与芯片U2的P12脚连接, 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电阻R18与电阻R19的连接 点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7的集。

14、电极经电阻R20接地, 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还经电阻 R14与芯片U2的P2脚连接, 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0的发射极 经二极管Q12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 0014 三极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22后接地, 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206334209 U 4 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二极管Q11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 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 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9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 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三 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3与芯片U2的。

15、P13脚连接, 三极管Q4的发射 极接地; 电阻R8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点经电阻R4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3 的集电极经电阻R12接地, 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4的发射 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 0015 所述升压模块包括三极管Q2、 电阻R5、 二极管Q1、 电容C1、 电容C2和电容C3, 以上各 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0016 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容C3与芯片U2的P4脚连接, 电阻R5与电容C3并联, 三极管Q2 的集电极还经二极管Q1、 电容C1后接地, 电容C2与电容C1并联; 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0017 所述治。

16、疗仪本体包括一个前支承件和对称连接在所述前支承件的两端的两个弹 性臂; 所述前支承件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凸台, 所述凸台上设有两个呈槽状的母座, 两个所 述母座内设置有永磁体和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的第一导电体; 所述电极片上设有与两个 所述母座相匹配的两个公座, 所述公座内具有用于同所述永磁体吸附的金属体, 所述公座 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对应的第二导电体; 当两个所述公座与两个所述母座配合时, 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接触, 所述控制电路板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所述第一导 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传递至电极片上。 0018 两个所述听筒分别安装在两个弹性臂的内侧, 并在弹性臂的内侧壁上粘贴有防。

17、滑 胶条, 该防滑胶条覆盖所述听筒。 0019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0 (1) 电极片贴合于人体前额, 通过低频脉冲对前额三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 能够缓 解偏头痛病情, 且对人体无任何损伤和副作用; 0021 (2) 能够与手机进行通信, 治疗过程中的数据可发送至手机端进行保存和处理; 0022 (3) 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片与治疗仪本体之间通过母座和公座配合, 母座和公座之 间利用永磁体的自动相吸原理, 当治疗仪本体与电极片在相距一定距离时, 母座和公座能 够自动吸附在一起, 安装非常方便; 同时没有线材外露, 不会影响视线, 还能够有效避免金 属片抵触电极片来传递脉冲信号时容易出现。

18、接触不良的问题; 0023 (4) 使用者通过听筒能够清楚听到治疗仪发出的提示音, 同时还能够通过听筒来 播放音乐, 舒适感极强; 由于在弹性臂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滑胶条, 不仅起到防滑的作用, 还 提升了佩戴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0025 图2为图1中数据处理模块与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0026 图3为图1中升压模块的电路图; 0027 图4为图1中电脉冲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9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不包括防滑胶条) ; 0030 图中: 1、 电源模块, 2、 升压模块, 3、 电脉冲驱动模。

19、块, 4、 数据处理模块, 5、 蓝牙模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206334209 U 5 块, 6、 数据采集模块, 7、 模数转换模块, 8、 电极片, 9、 前支承件, 10、 弹性臂, 11、 凸台, 12、 母 座, 13、 公座, 14、 听筒, 15、 声波控制模块, 16、 防滑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如图5和图6所示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 包括治疗仪本体, 以及设置在治疗仪本体 上的控制电路板、 电极片8、 电池, 通过电池向控制电路板供电。 治疗仪本体呈类眼镜架的形 状, 治疗仪本体的内侧壁具有与人体头部相。

20、适应的弧度。 0033 如图1所示, 控制电路板包括PCB板, 以及设在PCB板上的电源模块1、 升压模块2、 电 脉冲驱动模块3、 数据处理模块4和声波控制模块15。 电源模块1、 升压模块2、 电脉冲驱动模 块3、 声波控制模块15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4连接。 升压模块2还分别与电源模块1、 电脉冲驱 动模块3连接。 电脉冲驱动模块3与电极片8连接。 治疗仪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听筒14, 两个听 筒14分别与声波控制模块15连接。 0034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头戴式头痛治疗仪中, 控制电路板还包括分别设置 在PCB板上的模数转换模块7、 数据采集模块6和蓝牙模块5, 该模数转换模块7。

21、、 数据采集模 块6和蓝牙模块5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4连接; 模数转换模块7与电脉冲驱动模块3连接; 数据 采集模块6分别与模数转换模块7、 蓝牙模块5连接。 0035 如图2所示, 数据处理模块4包括芯片U2及外围电路 , 该芯片U2的型号为 MSP430G2352IRSA16。 芯片U2的P1脚接VDD, 芯片U2的P2脚、 P12脚、 P13脚分别与电脉冲驱动 模块3连接; 芯片U2的P5脚和P7脚分别与电源模块1连接, 芯片U2的P4脚与升压模块2连接。 0036 如图2所示, 电源模块1采用芯片U1, 芯片U1的型号为TPS73101DBVR。 芯片U1的P3脚 芯片U2的P7脚连接,。

22、 芯片U1的P3脚还经电阻R17、 电阻R15与芯片U2的P5脚连接。 0037 如图3所示, 升压模块2包括电阻R5、 三极管Q2、 电感L1、 二极管Q1、 电容C1、 电容C2 和电容C3, 以上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0038 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容C3与芯片U2的P4脚连接, 电阻R5与电容C3并联, 三极管Q2 的集电极经电感L1与电源VBAT连接, 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经二极管Q1、 电容C1后接地, 电容 C2与电容C1并联; 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0039 如图4所示, 电脉冲驱动模块3包括电阻R3、 电阻R4、 电阻R8、 电阻R9、 电阻R10、 电阻 R12、 电。

23、阻R13、 电阻R14、 电阻R18、 电阻R19、 电阻R20、 电阻R21、 电阻R22、 三极管Q3、 三极管 Q4、 三极管Q5、 三极管Q6、 三极管Q7、 三极管Q8、 三极管Q9、 三极管Q10、 三极管Q13、 三极管 Q14、 二极管Q11和二极管Q12; 以上各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0040 三极管Q5的基极经电阻R10接电源VC1, 三极管Q5的基极还依次经电阻R18、 电阻 R19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6的基极经电阻R21与芯片U2的P12脚连接, 三极管Q6 的发射极接地; 电阻R18与电阻R19的连接点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7的集电极经 。

24、电阻R20接地, 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还经电阻R14与芯片U2的P2脚连接, 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 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经二极管Q12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 管Q5的集电极经电阻R22后接地, 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8的发 射极经电阻R9与电源VC1连接, 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二极管Q11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 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9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206334209 U 6 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8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4。

25、的基极经电阻R13与芯片U2 的P13脚连接, 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电阻R8与三极管Q3的基极的连接点经电阻R4与三极 管Q13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3的基极还经电阻R3接电源VC1, 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经电阻R12 接地, 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 极连接。 三极管Q14的集电极、 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极片8连接。 三极管Q5的集电极 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极片8连接。 0041 如图5和图6所示, 治疗仪本体包括一个前支承件9和对称连接在前支承件9的两端 的两个弹性臂10; 前支承件9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凸。

26、台11, 凸台11用于定位和支撑电极片8, 凸台11上设有两个呈槽状的母座12, 两个母座12内设置有永磁体和与控制电路板相连的第 一导电体; 电极片8上设有与两个母座12相匹配的两个公座13, 公座13内具有用于同永磁体 吸附的金属体, 公座13上还设有与第一导电体对应的第二导电体; 当两个公座13与两个母 座12配合时, 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接触, 控制电路板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第一导电体 与第二导电体传递至电极片8。 0042 如图5所示, 两个所述听筒14分别安装在两个弹性臂10的内侧, 并在弹性臂10的内 侧壁上粘贴有防滑胶条16, 该防滑胶条16覆盖所述听筒14。 使用者通过听筒1。

27、4能够清楚听 到治疗仪发出的提示音, 同时还能够通过听筒14来播放音乐, 舒适感极强; 由于在弹性臂10 的内侧壁上设有防滑胶条16, 能够起到防滑作用, 还能够提升佩戴的舒适感。 0043 如图1、 图5和图6所示, 治疗时, 通过电脉冲驱动模块3输出100HZ的低频脉冲到电 极片8上, 将头戴式头痛治疗仪戴在头上, 使电极片8贴合于人体前额, 通过变频的低频脉冲 对前额三叉神经进行脉冲治疗, 能够缓解和治疗偏头痛。 0044 头戴式头痛治疗仪能通过蓝牙模块5与手机连接通讯连接, 在治疗的过程中, 通过 模数转换模块7将低频脉冲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并由数据采集模块6采集后通过蓝牙模块 5发送至手机端, 由手机端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用户的脉冲报告等。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206334209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206334209 U 8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206334209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206334209 U 10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206334209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