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服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务器及其控制程序.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83124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0655.0

申请日:

2004.09.29

公开号:

CN1638364A

公开日:

2005.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L12/58

主分类号:

H04L12/58

申请人:

株式会社多玩国;

发明人:

冈本征史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2.26 JP 2003-435318; 2004.07.30 JP 2004-22449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郝庆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自动公开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减轻了忧虑负担的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系统100具有通信终端1、通信服务器3和数据库5。在数据库5中对应识别数据存储有区域数据组。该数据组包含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一旦从某个通信终端接收到位置数据和识别数据,服务器3就检索该识别数据的区域数据组。当服务器3发现包含所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区域数据组时,就把该区域数据组中的表述数据发送到其他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接收并显示出该表述数据。这样,第二通信终端的用户就能够掌握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多个通信终端; 把输入到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 服务器;和 对应于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 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所述通信服务器接 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 所述通信服务器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 数据和所述第一识别数据时,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内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 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 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区域的表 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所述第一 识别数据向所述通信服务器试登录,如果登录成功,就取得所述第一通信终 端的位置数据,并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服务器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 的所述区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定义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通 信终端,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反复取得所述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并在取 得表示由从所述通信服务器接收到的所述定义数据定义的区域以外的位置的 位置数据时,把该位置数据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识别数据存储操作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的表述数据 的第二存储装置, 所述通信服务器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 的所述区域数据组,就从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中读取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 的所述用户表述数据,作成将所述用户表述数据附加到所发现的区域数据组 中的区域表述数据的数据,然后把所作成的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并显示所述作成的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应答向所述各个通信终端的所述区域数据组的输入, 把该区域数据组和所述识别数据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 所述通信服务器把从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所述区域数据组对应于从同 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所述识别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对应于一个所述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据表的表存储装 置,该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上所述识别数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根据向所述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所述识别数据 向所述通信服务器试登录, 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是用存储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识别数据 表内的识别数据登录到所述通信服务器的所述通信终端, 所述通信服务器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 的所述区域数据组,就参照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识所述别数据表 读取存储在该识别数据表内的一个以上的所述识别数据,并把所述区域数据 组内的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用该读取出来的识别数据登录到所述通信 服务器上的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7: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发现所述区域数据组后,所述通信服务器应答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轮 询,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对应于一个所述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据表的表存储装 置,该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上所述识别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把所述第二识别数据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来进行轮 询, 所述通信服务器应答所述轮询,在对应于所述第二识别数据的所述识别 数据表内检索所述第一识别数据,发现所述第一识别数据时把所述区域的表 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
9: 一种通信服务器,被设置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消息交换的通信服 务系统内,把输入到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所述通信终端, 所述通信服务系统还有对应于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 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所述通信服务器 接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 具有: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和所 述第一识别数据时,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 的装置;以及 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 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的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通信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所述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 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定义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 装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的通信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识别数据存储操作所述通信终端的用户的表述数据 的第二存储装置, 把所述表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装置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所述 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就从所述第二存储装置 中读取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用户表述数据,作成将所述用户表述 数据附加到所发现的区域数据组中的区域表述数据的数据,然后把所作成的 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12: 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的通信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从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区域数据组和所述识别数据时,对应 于接收到的识别数据把所接收到的区域数据组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内的 装置。
13: 一种控制通信服务系统的方法,该通信服务系统设置有多个通信终 端、把输入到一个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的通信服务器、 和对应于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 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所述通信服务器接 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和所述第一 识别数据时,所述通信服务器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区 域数据组的步骤;和 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域 数据组,所述通信服务器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所 述第二通信终端的步骤。
14: 一种控制通信服务器的程序,该通信服务器被设置在多个通信终端 之间进行消息交换的通信服务系统内,把输入到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消息数 据转发给其他所述通信终端, 所述通信服务系统还有对应于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 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所述通信服务器 接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 所述通信服务器执行的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和所述第一 识别数据时,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的步骤; 和 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域 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 端的步骤。
15: 一种通信服务系统,设置有多个通信终端、把输入到一个所述通信 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服务器、和对应于识别数据 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 装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从所述通信服务器接 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同时,把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 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从所述第一存储装置读入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内,然后 在所述第二存储装置内检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 的所述区域数据组,一旦发现该区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述区 域的表述数据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 所述通信服务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和所述第 一识别数据,然后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1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所述第一 识别数据向所述通信服务器试登录,如果登录成功,就取得所述自身的位置 数据。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发现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之 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反复取得自身的位置数据,并在取得表示由所发现的 区域数据组中的定义数据定义的区域以外的位置的位置数据时,在所述第二 存储装置内检索具有包含该取得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 域数据组,一旦发现该区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 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再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 所述通信服务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再发送出来的所述区域的表述 数据和所述第一识别数据,并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18: 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还设置有对应所述识别数据存储操作所述通信终端的 用户的表述数据的第三存储装置, 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所述自身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 域数据组,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就从所述第三存储装置读取对应于所述第一识 别数据的所述用户表述数据,并作成在所发现的区域数据组中的区域表述数 据附加了所述用户表述数据的数据,然后把所作成的数据发送到所述通信服 务器, 所述通信服务器向所述第二通信终端发送作成的所述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接收并显示所述作成的数据。
19: 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管理对所述第一存储装置的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服务器,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应答向所述通信终端的所述区域数据组的输入,向所 述管理服务器发送该区域数据组和所述识别数据, 所述管理服务器对应从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所述识别数据,把从同一 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所述区域数据组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装置内。
20: 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服务系统还设置有对应于一个所述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 据表的表存储装置,该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上所述识别数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根据向所述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所述识别数据 向通信服务器试登录, 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是用存储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识别数据 表内存储的识别数据登录在所述通信服务器上的所述通信终端, 所述通信服务器一旦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和 所述第一识别数据,就参照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识别数据表,读 取收纳在该识别数据表内的一个以上所述识别数据,并把所述区域数据组内 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用该读取到的识别数据登录到所述通信服务器的所 述第二通信终端。
21: 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和所述第一识别数据 后,所述通信服务器应答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轮询,把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 接收到的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22: 根据权利要求21的通信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对应于一个所述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据表的表存储装 置,所述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上所述识别数据, 所述第二通信终端把所述第二识别数据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并进行轮 询, 所述通信服务器应答所述轮询,在对应于所述第二识别数据的所述识别 数据表内检索所述第一识别数据,发现所述第一识别数据时,把从所述第一 通信终端接收到的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23: 一种控制通信服务系统的方法,该通信服务系统设置有多个通信终 端、把输入到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所述通信终端的通信 服务器、和对应于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 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 所述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从所述通信服务器接 收到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同时,把对应于所述第一识别数 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从所述第一存储装置读入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内的步 骤; 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二存储装置内检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数据 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的步骤; 一旦发现所述区域数据组,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所 述区域的表述数据与所述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所述通信服务器的步骤; 所述通信服务器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接收所述区域的表述数据和所述第 一识别数据,然后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的步骤。

说明书


通信服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务器及其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来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提供交换消息的通信服务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该系统中,登录到通信服务器的多个用户可以相互交换消息。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  特开2003-58483

    【发明内容】

    作为一种通信手段虽然有通用的快速通信服务,但是在访问通信对方时难以判定其人是否处于可以交换消息的状态。例如,对方正在开会,就很忌讳发送私人消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自动公开用户的位置信息而减轻了顾虑负担的通信服务。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涉及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该系统设置有多个通信终端、把输入到一个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的通信服务器、和对应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该识别数据也可以是分配给通信服务用户的识别数据,即用户ID。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取得位置数据的装置既可以是从定位卫星接收通信终端地定位数据的接收机,也可以是自行测定通信终端的位置的装置。通信服务器在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时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识别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通信服务器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

    在该通信服务系统中,包含第一通信终端位置的区域的表述数据被显示在第二通信终端上。这样,第二通信终端的用户就能够掌握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像这样,由于自动公开通信对方的位置信息,所以能够减轻用户所顾虑的负担。

    第一通信终端根据向第一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第一识别数据向通信服务器试登录,如果登录成功,就取得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也可以与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这种情况下,一旦第一通信终端登录到通信服务器上,在第二通信终端上就显示出包含第一通信终端位置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因此,在第一通信终端登录后,第二通信终端的用户能够迅速掌握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

    通信服务器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也可以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定义数据发送到第一通信终端。第一通信终端反复取得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并在取得表示由从通信服务器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定义的区域以外的位置的位置数据时,也可以把该位置数据与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通信终端向区域外的移动,把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发送到通信服务器,这样,就能够把第一通信终端的移动反映到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的表述数据内。

    该通信服务系统还可以设置有对应于上述识别数据存储操作通信终端的用户的表述数据的第二存储装置。通信服务器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也可以从第二存储装置中读取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用户表述数据,作成将该用户表述数据附加到所发现的区域数据组中的区域表述数据内的数据,然后把所作成的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第二通信终端也可以接收并显示该作成的数据。这时,在第二通信终端上就显示出包含表述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和第一通信终端所处位置的区域的两方的数据。因此,第二通信终端的用户不仅能够掌握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而且能容易地特定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是谁。

    各个通信终端也可以应答区域数据组的输入,并把该区域数据组和识别数据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也可以把从通信终端接收到的区域数据组对应于从同一个通信终端接收到的识别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装置内。这时,用户就能够用通信终端把区域数据组注册在第一存储装置内。因此,用户能够自行设定区域及其表述。

    该通信服务系统还可以设置有对应一个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据表的表存储装置,该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上识别数据。各个通信终端都可以根据向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识别数据向通信服务器试登录。第二通信终端也可以是用存储在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识别数据表内的识别数据登录到通信服务器的通信终端。通信服务器一旦发现具有包含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就参照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识别数据表读取存储在该识别数据表内的一个以上的识别数据,并把所发现的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用该读取出来的识别数据登录到通信服务器上的第二通信终端。

    在发现区域数据组后,通信服务器也可以应答第二通信终端的轮询,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这种情况下,通信服务系统也可以设置有对应一个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据表的表存储装置,该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所述上识别数据。第二通信终端也可以把第二识别数据发送到通信服务器来进行轮询,通信服务器也可以应答该轮询,在对应于第二识别数据的识别数据表内检索第一识别数据,发现第一识别数据时把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涉及通信服务器。该通信服务器被设置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消息交换的通信服务系统内,把输入到一个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通信服务系统还有对应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通信服务器执行如下步骤:在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时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识别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步骤;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控制通信服务系统的方法。该通信服务系统设置有多个通信终端、把输入到一个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的通信服务器和对应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时,通信服务器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识别数据的所述区域数据组的步骤;一旦发现具有包含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通信服务器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控制通信服务器的程序。该通信服务器被设置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消息交换的通信服务系统内,把输入到一个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通信服务系统还有对应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和从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通信服务器执行的程序包括如下步骤:在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时,检索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第一识别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步骤;一旦发现具有包含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的步骤。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涉及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该系统设置有多个通信终端、把输入到一个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的通信服务器和对应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从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第一通信终端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同时,把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从第一存储装置读入第二存储装置,然后在第二存储装置内检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一旦发现该区域数据组,就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与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通信服务器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区域的表述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然后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终端。

    在该通信服务系统中,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的区域表述数据被显示在第二通信终端上。这样,第二通信终端的用户就能够掌握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像这样,由于自动公开通信对方的位置,所以能够减轻用户所顾虑的负担。另外,由于通信终端取得区域的表述数据,所以通信服务器不需要取得表述数据,因此可以减轻通信服务器的负荷。

    第一通信终端也可以是根据向第一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第一识别数据向通信服务器试登录,如果登录成功,取得自身的位置数据。这种情况下,一旦第一通信终端登录到通信服务器上,在第二通信终端上就显示出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因此,在第一通信终端登录后,第二通信终端的用户能够迅速掌握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

    发现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之后,第一通信终端反复取得自身的位置数据,并在取得表示由所发现的区域数据组中的定义数据定义的区域以外的位置的位置数据时,在第二存储装置内检索具有包含该取得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一旦发现该区域数据组,也可以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与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再发送到通信服务器。通信服务器也可以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再发送出来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并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根据第一通信终端向区域外的移动,把包含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再发送到通信服务器,所以能够把第一通信终端的移动反映到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的表述数据内。

    各个通信终端还可以设置有对应识别数据存储操作通信终端的用户的表述数据的第三存储装置。一旦发现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第一通信终端也可以从第三存储装置读取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用户表述数据,并作成在所发现的区域数据组中的区域表述数据内附加了用户表述数据的数据,然后把所作成的数据发送到通信服务器。通信服务器也可以向第二通信终端发送该作成的数据。第二通信终端也可以接收并显示该作成的数据。这种情况下,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和第一终端所处的区域的两方都被显示在第二通信终端上。因此,第二通信终端的用户不仅能够掌握第一通信终端的位置,而且能容易地特定出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是谁。

    该通信服务系统还可以设置有管理对第一存储装置的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服务器。各个通信终端还可以应答向通信终端的区域数据组的输入,向管理服务器发送该区域数据组和识别数据。管理服务器也可以对应于从通信终端接收到的识别数据把从同一个通信终端接收到的区域数据组存储到第一存储装置内。这种情况下,用户能够用通信终端把区域数据组注册在第一存储装置内。因此,用户能够自行设定区域及其表述。

    该通信服务系统还可以设置有对应一个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据表的表存储装置,该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上识别数据。各个通信终端也可以根据向通信终端的命令的输入,用识别数据向通信服务器试登录。第二通信终端也可以是用存储在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识别数据表内的识别数据登录到通信服务器的通信终端。通信服务器一旦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就参照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识别数据表,读取收纳在该识别数据表内的一个以上识别数据,并把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用该读取出来的识别数据登录到通信服务器的第二通信终端。

    在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后,通信服务器也可以应答第二通信终端的轮询,把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

    该通信服务系统还可以设置有对应一个识别数据存储一个以上识别数据表的表存储装置,该识别数据表收纳其他一个以上识别数据。第二通信终端也可以把第二识别数据发送到通信服务器并进行轮询,通信服务器也可以应答该轮询,在对应于第二识别数据的识别数据表内检索第一识别数据,发现第一识别数据时,把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涉及控制通信服务系统的方法。该通信服务系统设置有多个通信终端、把输入到一个通信终端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的通信服务器和对应于识别数据存储具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第一存储装置。各个通信终端具有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装置、从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区域的表述数据时显示该表述数据的装置和第二存储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通信终端取得自身位置数据的同时,把对应于第一识别数据的区域数据组从第一存储装置读入第二存储装置的步骤;然后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存储装置内检索具有包含自身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的步骤;一旦发现区域数据组,第一通信终端把该区域数据组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与第一识别数据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的步骤;通信服务器从第一通信终端接收到的区域的表述数据和第一识别数据,然后发送到第二通信终端的步骤。

    按照本发明,由于用某个通信终端利用通信服务的用户能够掌握其他用户使用的通信终端的位置,所以能提高通信服务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通信服务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概略表示通信终端构成的框图。

    图3是概略表示通信服务器构成的框图。

    图4是通信画面的略图。

    图5是区域注册处理流程图。

    图6是区域表构成图。

    图7是通信终端从登录到注销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区域注册处理流程图。

    图9是通信终端从登录到注销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通信终端从登录到注销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对应于轮询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述表略图。

    图13是联络表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的说明中,同一构成要素标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通信服务系统100的构成略图。通信服务系统100由可经通信网络2相互通信的通信终端1和通信服务器3构成。通信终端1执行通信程序,在与其他通信终端1之间收发消息数据。通信终端既可以是便携式电话等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通信服务器3对作为客户机的通信终端1提供通信服务。通信服务器3把从某通信终端1发来的消息数据转发给其他通信终端1。通信服务器3根据需要可以访问认证数据库4和区域数据库5。认证数据库4存储有用户认证所需的数据。认证数据库4被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6的硬盘驱动器7内。如后所述,区域数据库5存储由用户注册的区域数据组。区域数据库5被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8的硬盘驱动器9内。数据库服务器8管理对区域数据库5的区域数据组的输入输出。

    图2是概略表示通信终端1的构成的框图。通信终端1具有CPU(中央处理器)10、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2、存储单元14、通信装置16、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18、输入装置20和显示装置22。这些构成要素用总线24相互连接起来。数据和控制信号通过总线24在这些构成要素之间进行传送。

    CPU10是执行通信程序来控制通信终端1的动作的控制运算装置。RAM12是CPU10执行通信程序所使用的主存储装置。CPU10执行的通信程序及其执行所必要的数据存储在RAM12中。

    存储单元14是通信终端1的辅助存储装置,包含有内置存储器14a和外置存储器15用的读取装置14b。内置存储器14a是固定在通信终端1内部的存储装置。内置存储器14a例如是闪存器之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或硬盘驱动器。读取装置14b是用来从拆装自如的外置存储器15对通信终端1读取数据的装置。外置存储器15例如是CD-ROM、DVD-ROM或各种卡式存储器。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程序被存储在内置存储器14a内。执行通信程序时,从内置存储器14a把通信程序读入到RAM12内。

    通信装置16控制通信终端1与通信服务器3之间经通信网络2的通信。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6与通信网络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但是,通信终端1与通信网络2之间的通信并不限定于无线方式,也可以是有线方式。通信装置16在CPU10的控制下通过天线17收发电波,无线连接到通信网络2上。从而在通信终端1与通信服务器3之间确立通信。

    GPS接收机18从GPS卫星26接收GPS信号28,然后把对应于GPS信号28的定位数据送到CPU10。该定位数据包含有表示通信终端1的位置的一对纬度数据和经度数据。GPS接收机18从多个GPS卫星接收GPS信号。但是,为简化画面,在图2中仅描绘出一个GPS卫星26。

    输入装置20用来把命令和数据输入到通信终端1。输入装置20既可以是按钮、拨号盘、键盘、鼠标、书写器等由用户直接操作的装置,也可以是判别用户所发的声音的语音识别装置。

    显示装置22在CPU10的控制下显示各种信息。如后所述,从其他通信终端1发来的消息数据和从通信服务器3发来的表述数据也都显示在显示装置22上。

    图3是概略表示通信服务器3的构成的框图。通信服务器3具有CPU30、RAM32、硬盘驱动器34、通信装置36、输入装置38和显示装置40。这些构成要素用总线42相互连接起来。数据和控制信号经总线42在这些构成要素之间进行传送。

    CPU30是执行服务器程序来控制通信服务器3的动作的控制运算装置。RAM32是CPU30执行程序所使用的主存储装置。CPU30执行的服务器程序及其执行所必要的数据存储在RAM32中。

    硬盘驱动器34是通信服务器3的辅助存储装置。在硬盘驱动器34内,除服务器程序之外,还对应各用户的识别数据(ID)存储着各用户的联络表。服务器启动时,从硬盘驱动器34把服务器程序读入RAM32,由CPU30执行。

    通信装置36控制通信网络2与通信服务器3之间的通信以及数据库服务器6和8与通信服务器3之间的通信。通信装置36可以让通信服务器3访问认证数据库4和区域数据库5。

    输入装置38用来把命令和数据输入到通信服务器3。显示装置40在CPU30的控制下显示各种信息。

    以下参照图4说明利用通信服务显示在通信终端1的显示装置22上的画面。作为一例,图4示出在用户“A”的终端1显示的通信画面60。通信画面60包含有消息显示窗口61、消息输入窗口62、表成员窗口63、聊天成员图象64、聊天成员信息窗口65。

    消息显示窗口61把参与聊天的用户(图3中是用户A、B和C)所输入的消息数据的文字列与用户的注册名一起显示出来。另外,在图4上,把用户A、B、…H的注册名分别表示为“AAA”、“BBB”、…“HHH”。

    由用户A输入的消息数据显示在消息输入窗口62中。用户A操作输入装置20就能够输入消息数据。

    在表成员窗口63中显示有关注册在用户A的联络表(后述)内的用户中未参与聊天的用户的信息。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的通信终端1的用户(图4中的用户D和E)被显示在“online”栏内,未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的通信终端1的用户(图4中的用户F、G和H)被显示在“offline”栏内。各栏中,“@”显示在用户的注册名(“DDD”等)的右侧。另外,在“@”的右侧显示有文字列66。该文字列66是具有文字列66的左侧显示的注册名的用户的终端1所处的区域的表述。用户预先注册定义区域的信息和区域的表述。关于区域注册处理,后面还要详细说明。在图4所示的通信画面60上,用户F的区域表述66为空白。这样,区域表述66有时是空白的。空白的区域表述66意味着在注册区域内不存在终端1。在表成员窗口63的上部,还显示有用户A的注册名“AAA”、“@”和用户A的区域表述66(本例中,为“office”)。以下将该文字列68,即“AAA@office”叫做自我表述。

    聊天成员图象64是代表聊天对方的用户的图象。图象64的数据被存储在通信终端1的存储单元14内。然而图象64的数据也可以存储在通信服务器3的硬盘驱动器34或通信服务器3可访问的其他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例如认证数据库4)内。这时,从通信服务器3把图象64的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1。

    有关聊天对方的用户的信息被显示在聊天成员信息窗口65上。具体地说,显示出用户的注册名、“@”和区域表述67。与所述区域表述66一样,区域表述67表示具有显示在与表述67相同的窗口65内的注册名的用户的终端1所处的区域。区域表述67有时也为空白,这意味着在注册区域内不存在终端1。

    以下,说明在通信服务系统100中用来提供通信服务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处理。这些处理中,通信程序控制通信终端1的动作,服务器程序控制通信服务器3的动作。从内置存储器14a把通信程序读入RAM12,由CPU10执行。服务器程序控制通信服务器3的动作。从硬盘驱动器34把服务器程序读入RAM32,由CPU30执行。

    为了利用通信服务,用户必须预先操作终端1进行用户注册,用户把注册所必要的信息从终端1经通信网络2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该信息中,包含例如用户注册名和用户认证所使用的密码。通信服务器3用从终端1发来的信息决定可否注册,并把固有的识别数据,即用户ID分配给许可注册的用户。通信服务器3在注册时把用户发来的信息对应用户ID存储在认证数据库4中。本实施例中,用户注册名和密码也存储在认证数据库4内。通信服务器3把可否注册的通知发送到用户的终端1。在注册可否通知中包含有分配给该用户的用户ID。

    在通信终端1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时,必须要有用户ID和密码。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把用户ID和密码输入到终端1,并保存在终端1的存储单元14内。任何情况下,终端1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之后,用户ID都存储在RAM12内。

    与现有的通信服务一样,在系统100中,注册用户之间可以用各自的终端1交换消息。用户操作输入装置20就能作成联络表。在联络表内列举有希望用户通知其自身的网络状态的其他用户的ID。以下,把联络表内具有ID的用户叫做“联络表成员”。也可以把联络表保存在存储单元14内。终端1把联络表和通信终端1向通信服务器3登录时所使用的用户ID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通信服务器3把接收到的联络表与用户ID相互对应起来存储到硬盘驱动器34内。或者,通信服务器3也可以把联络表和用户ID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中。例如也可以把联络表与同该联络表一起接收的用户ID对应起来存储到认证数据库4内。

    在系统100中,用户可以注册任意的2维区域和该区域的表述。在用户通信终端1处在注册区域内时,通信服务器3把该区域的表述数据群发到该用户的联络表成员的终端1,联络表成员的终端1把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到的区域表述数据作为通信画面60中的区域表述66和67(参照图4)显示出来。

    以下,参照图5说明区域注册处理。图5是区域注册处理的流程图。一旦用户操作终端1的输入装置20输入区域注册开始命令,就开始进行该处理。

    首先,终端1接受区域的定义和表述的输入(步骤S502)。用户操作终端1的输入装置20,输入要注册的区域的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步骤S504)。区域用中心坐标(X,Y)和半径R来定义。即,区域的定义数据是由该区域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构成的数据组(X,Y,R)。在本实施例中,X是表示纬度的数据,Y是表示经度的数据。中心坐标的指定方法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列举的方法有直接输入数值的方法和在显示装置22上显示的地图上移动指针来指定所希望的位置的方法。区域半径的指定方法也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列举的方法有直接输入半径的方法、和在显示装置22上显示的地图上使表示区域的圆放大缩小的方法。区域的表述数据是指定该区域在显示装置22上的显示状态的数据。用户可以操作终端1的输入装置20来指定表述数据。表述数据既可以是由一连串的文字、数字、记号等构成的文字列,也可以是图标之类的图象。

    当输入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时,终端1把这些数据与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时所使用的用户ID和密码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步骤S506)。通信服务器3应答用户ID、密码、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的接收(步骤S508),进行区域表的更新处理(步骤S510)。

    在区域表的更新处理中,通信服务器3访问区域数据库5,并把对应于接收到的用户ID的区域表50读入RAM32。图6示出区域表50的构成,区域表50具有中心坐标、半径和表述等三个项目。由这三个项目构成的各行是区域数据组52。图6中,中心坐标的X和Y与GPS定位系统一样,分别具有与纬度和经度一一对应的值。取代于此,X和Y也可以分别具有纬度值和经度值。通信服务器3根据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判断是否许可把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注册到区域表50。

    具体地说,通信服务器3在读入RAM32的区域表50中检索接收到的定义数据。一旦发现包含相同定义数据(X、Y、R)的区域数据组52,就将接收到的表述数据与该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相比较。两者一致的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不把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注册在区域表50内,而将拒绝注册的通知发送给发信源的终端1。这样,就避免了区域数据组的重复注册。在接收到的表述数据与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不一样的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询问终端1可否覆盖表述数据,一旦从终端1接收到覆盖请求,通信服务器3就把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更新为接收到的表述数据。这时,通信服务器3确认是否存在多个包含与从终端1接收到的定义数据相同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如果存在多个,通信服务器3或是更新旧的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或是删除旧的区域数据组52,重新注册包含从终端1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

    另一方面,在区域表50中的任何区域数据组52内都未发现接收到的定义数据的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就把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作为新的区域数据组52追加到区域表50内。另外,也可以决定对应于一个用户ID的区域表50内的区域数据组52的最大注册数。这时,如果最大注册数的区域数据组52已经存储到区域表50内,通信服务器3就不把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注册在区域表50内,而把拒绝注册的通知发送到发信源的终端1。

    以下参照图7说明从通信终端1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开始到注销为止,通信服务系统100进行的各种处理例。图7是这些处理的流程图。以下,把操作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的通信终端1的用户表述为“用户A”。设在用户A的联络表中包含有用户B和C。把用户A、B和C操作的通信终端1分别表述为“终端1A”、“终端1B”和“终端1C”。

    当用户A在终端1A上启动通信程序时,终端1A自动或应答用输入装置20向终端1A的命令的输入,向通信服务器3发送登录请求(步骤S702),在该登录请求中包含有用户A的ID和认证代码(例如密码)。ID既可以由用户A输入,也可以预先存储在终端1A的存储单元14内,再从这里读出来。通信服务器3接收登录请求时(步骤S752),访问认证数据库4进行认证处理(步骤S754),然后把认证结果发送到终端1A(步骤S756)。在步骤S754,通信服务器3从认证数据库4中检索登录请求中包含的一对用户ID和认证代码。一旦认证数据库4中发现该数据对,通信服务器3就在步骤S756把认证成功通知发送到终端1A。接着,通信服务器3从认证数据库4将对应于用户A的ID的注册名数据读入RAM32。接着,通信服务器3把对应于用户A的ID的区域表50和联络表读入RAM32。这样,通信服务器3就对应于用户A的ID把登录认证成功的在线用户的注册名、区域表和联络表存储到RAM32内。因此,通信服务器3能够特定出登录在通信服务器3的终端1(即在线状态的终端)登录时所使用的ID。另一方面,在认证数据库4内未发现用户ID和认证代码的数据对的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在步骤S756把认证失败通知发送到终端1A。

    终端1A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认证结果通知(步骤S704),判定认证成功还是失败(步骤S706)。如果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到认证失败通知(步骤S706中“否”),终端1A就把表示认证失败的消息显示在显示装置22上(步骤S707)。另一方面,如果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到认证成功通知(步骤S706中“是”),终端1A就用GPS接收机18取得终端1A的定位数据(步骤S708)。该定位数据包含有表示终端1A的位置的一对纬度数据和经度数据,并存储在RAM12内。

    此后,终端1A把群发到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的终端1的表述数据的作成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步骤S710)。该表述作成请求是委托通信服务器3作成包含终端1A所处区域的表述的表述数据。在表述作成请求内包含有用户A的ID和定位数据。通信服务器3接收表述作成请求时(步骤S762),参照对应于用户A的ID的区域表50作成表述数据(步骤S764)。通信服务器3判定包含在表述作成请求内的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否包含在由所参照的区域表50中的某个区域数据组52定义的区域内。一旦在区域表50内发现具有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通信服务器3就用包含在该区域数据组52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作成文字列“(用户注册名)@(区域表述)”。用用户A的ID从认证数据库4中检索用户注册名数据。通信服务器3把区域表述数据附加到该注册名数据和“@”的字符代码中,作成上述文字列。该文字列是群发到联络表成员的终端1的表述数据。另一方面,在区域表50内未发现具有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的情况下,区域表述数据为空白。即,通信服务器3把文字列“(用户注册名)@”作成为群发用的表述数据。

    以下,列举表述数据作成处理例。图6所示的区域表50对应于用户A的ID,在认证数据库4内,用户A的注册名“AAA”对应于用户A的ID。如果包含在表述作成请求内的定位数据是坐标(2042,8020),该坐标就包含在由区域数据组52b定义的区域内。因此,通信服务器3使用区域数据组52b中的区域表述数据把文字列“AAA@office”作成为群发用的表述数据。但是,如果终端1A的定位数据是坐标(2300,8400),该坐标就不包含在由区域数据组52a和52b定义的任何区域内。这种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将区域表述数据设定为空白,并把文字列“AAA@”作成为群发用的表述数据。

    作成群发用的表述数据之后,通信服务器3把用户A的在线信息群发到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该例中是用户B和C)的终端1(该例中,终端1B和1C)(步骤S766)。通信服务器3在RAM32内检索对应于包含在表述作成请求内的用户A的ID的联络表,取得注册在该联络表内的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的ID。通信服务器3用这样得到的ID特定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的终端1B和1C,并把用户A的在线信息群发到这些终端1B和1C。该在线信息中,除用户A的ID和登录通知之外,还包含有在步骤S764作成的表述数据。登录通知是表示终端1A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的数据。

    当终端1B和1C接收到在线信息时(步骤S772),就把包含在在线信息内的表述数据显示在通信画面60中的表成员窗口63内的“online”区域内(步骤S774)。这样,表示某用户的终端位置的区域表述66就被显示在该用户的联络表成员的终端上。另外,终端1B和1C执行与终端1A相同的通信程序,因此,虽然执行与终端1A相同的处理流程,但是,为简便起见,图7中仅示出了与来自通信服务器3的在线信息的接收相对应的处理。

    通信服务器3把终端1A当前所处的区域的定义数据(X,Y,R)和在步骤S764作成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终端1A(步骤S768)。通信服务器3在区域表50内发现了具有包含从终端1A发来的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时,就把该区域数据组52内的定义数据(X,Y,R)返发给终端1A。另一方面,在未发现具有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的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把(0,0,0)作为当前区域定义数据返发给终端1A。另外,除当前区域定义数据之外,通信服务器3还把在步骤S764作成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终端1A。终端1A把所接收到的表述数据显示在显示装置22上。实际上,把在步骤S764作成的表述数据“AAA@office”作为自我表述68显示在图4的表成员窗口63内。这样,用户A就能够确认群发给其他用户的表述数据。

    通信服务器3也可以按与图7所示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在线信息的群发(步骤S766)和当前区域定义数据的发送(步骤S768)。也可以并列进行这些处理。

    终端1A在发送表述作成请求(步骤S710)之后,进行联络表成员状态更新处理(步骤S712)。在该处理中,终端1A应答来自通信服务器3的规定信息的接收,并更新表示联络表成员状态的数据。当某一个用户的终端1对通信服务器3登录或注销时,通信服务器3就把在线信息或离线信息发送到具有包含该用户的ID的联络表的全部在线用户的终端1。在线信息的发送在上述步骤S766中进行。离线信息的发送与后述的终端1中的注销处理(步骤S724)联动地进行。在离线信息中包含有已注销的用户的ID。

    当终端1A在步骤S712确认在线信息或离线信息的接收时,更新该在线信息或离线信息内所包含的对应于用户ID的状态数据。对于各个联络表成员,该状态数据设置在RAM12内。应答在线信息的接收,状态数据被改写为表示登录的数据,应答离线信息的接收,状态数据被改写为表示注销的数据。另外,在未确认在线信息和离线信息的接收时,不更新状态数据。另外,终端1A根据联络表成员的状态数据,把表述数据(“DDD@home”等)显示在表成员窗口63(参照图4)内的online区域或offline区域内。对于终端1B和终端1C来说,这对应于上述的步骤S774。

    终端1A还进行消息处理(步骤S714)。在该处理中,终端1A确认有无使用输入装置20的消息数据的输入,确认已输入的消息数据时,终端1A把该消息数据与发送目标用户的ID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通信服务器3一旦从终端1A接收到消息,就把消息数据转发给发送目标用户的终端1。在步骤S714中,终端1A确认是否已从通信服务器3转发来从终端1发送的消息数据。确认了消息的接收时,终端1A就把该消息数据显示在通信画面60上。

    另外,终端1A还进行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更新处理(步骤S716)。在该处理中,终端1A确认是否从通信服务器3发送了上述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X,Y,R)。在上述步骤S768发送该区域定义数据。一旦确认当前区域定义数据的接收,终端1A就把该数据存储在RAM12内的规定区域中。已经存储有当前区域定义数据的情况下,就用所接收到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覆盖该当前区域定义数据。

    接下来,终端1A进行表述更新处理(步骤S717)。在该处理中,终端1A用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到的表述数据更新表成员窗口63内的自我表述68。这样,就把最新的表述数据作为自我表述68显示在表成员窗口63中。

    然后,终端1A从GPS卫星取得终端1A的定位数据(步骤S718),判定该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否在由存储在RAM12内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决定的当前区域内(步骤S720)。

    如果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720中“是”),终端1A确认是否输入了结束命令(步骤S722)。在未确认结束命令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722中“否”),终端1A重复进行从步骤S712到步骤S720的处理。

    当终端1A移动到当前区域之外时,被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不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720中“否”)。这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710,再次把表述作成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根据该请求,通信服务器3再次进行步骤S762~S768。在步骤S764,终端1A向区域外的移动被反映到向终端1B和1C群发的区域表述数据内。在步骤S766,把包含新的区域表述的表述数据群发到终端1B和1C。这样,就检测出终端1A向区域外的移动,并据此来变更群发用的区域表述数据。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包含在与以前不同的注册区域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768把该区域的定义数据发送到终端1A,并根据此来更新RAM12内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步骤S716)。

    如果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是(0,0,0),也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不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720中“否”)。这时,延迟规定的时间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10。由于施以延迟,所以把表述作成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的频度就少,从而能够减少通信量。通信服务器3根据表述作成请求再次进行步骤S762~S768。如上所述,未发现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区域数据组52时产生当前区域定义数据(0,0,0)。这种情况下,终端1把定位数据重复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通信服务器3据此反复检索包含该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区域数据组52。因此,在终端1从注册区域之外移动到其内时,通信服务器3能够取得对应于该区域的表述数据并群发到终端1B和1C。结果,终端1A向区域内的移动就反映到显示在终端1B和1C上的区域表述中。

    另一方面,确认结束命令的输入时(步骤S722中“是”),终端1A进行注销处理(步骤S724)。在该处理中,终端1A把注销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该注销请求中包含有用户A的ID。通信服务器3接收到注销请求时,将终端1A从通信服务器3切断,同时把离线信息群发到具有包含用户A的ID的联络表的在线用户的终端1。接收到离线信息的终端1更新表成员窗口63(参照图4),并把用户A的群发用表述数据的显示位置从online区域移动到offline区域。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优点。在通信服务系统100中,通信终端1所处的区域的表述被显示在其他的通信终端1上。因此,用户能够从区域表述掌握其他用户的场所。这样,就可提高通信服务的方便性。例如,根据场所能够决定是否发送消息,所以可以避免给发送对方带来麻烦。像这样,由于自动公开通信对方的位置信息,所以可以减轻用户所顾虑的负担。

    系统100中,不是用户使用的通信终端1而是通信服务器3来决定对应于终端1的位置的区域表述数据,并作成群发用的表述数据。包含区域表述数据的区域表50被存储在设置在通信终端1外部的存储装置,即区域数据库5的硬盘驱动器9内,并由通信服务器3来管理。因此,即使一用户区分使用多个通信终端1的情况下,也根据共同的区域表来决定区域表述数据。用户无须对每个终端作成并更新区域表,也不必考虑使用的终端的差异。这一点对用户来说也提高了方便性。

    第二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不是通信服务器3,而是通信终端1作成群发用的表述数据。通信服务系统100的构成如上面参照图1~图3的描述。利用通信服务时显示在通信终端1的显示装置22上的画面如图4所示。

    图8是本实施例的区域注册处理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该处理开始于用户操作终端1的输入装置20来输入区域注册开始命令。首先,终端1接受区域的定义和表述的输入(步骤S802)。用户操作终端1的输入装置20来输入要注册的区域的定义数据和该区域的表述数据(步骤S804)。关于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如第一实施例之说明。

    一输入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终端1就进行区域表更新处理(步骤S806)。在该处理中,终端1访问区域数据库5,在数据库服务器8中检索对应于操作终端1的用户的ID的区域表50。如果未发现区域表50,终端1就用所输入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重新作成区域表50。在发现了区域表50的情况下,从数据库服务器8接收该区域表50,并存储在RAM12中。接着终端1根据所输入的定义数据,判断是否许可所输入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注册到区域表50。

    具体地说,终端1在读入到RAM32内地区域表50中检索所输入的定义数据。发现包含相同定义数据(X,Y,R)的区域数据组52时,将所输入的表述数据与该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进行比较。两者一致的情况下,终端1不把所输入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注册在区域表50中,而把表示这些数据已经完成注册的文字列显示出来。这样就避免了区域数据组的重复注册。在所输入的表述数据与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不同的情况下,终端1显示出表示询问可否覆盖表述数据的文字列。一旦把覆盖命令输入到终端1,终端1就把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更新为所输入的表述数据。这时,终端1确认是否存在多个包含与所输入的定义数据相同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如果存在多个,终端1更新旧的区域数据组52内的表述数据,或者删除旧的区域数据组52,而重新注册包含从终端1接收到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

    另一方面,在区域表50内的任何一个区域数据组52中都未发现所输入的定义数据的情况下,终端1把所输入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作为新的区域数据组52追加到区域表50内。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也可以决定对应于一个用户ID的区域表50中的区域数据组52的最大注册数。这种情况下,如果最大注册数的区域数据组52已经收纳到区域表50内,终端1就不再把所输入的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注册在区域表50,而是显示表示不可注册的文字列。

    终端1可以把这样更新了的区域表50存储在存储单元14,即内置存储器14a或外置存储器15内(步骤S808)。另外,终端1把该区域表50与用户ID一起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8(步骤S810)。数据库服务器8接收该区域表50和用户ID(步骤S812),并进行区域表更新处理(步骤S814)。具体地说,数据库服务器8用所接收到的区域表50覆盖对应于所接收到的用户ID的区域数据库5内的区域表50。这样,由终端1进行的区域表50的变更就反映到区域数据库5中。

    终端1可以按与图8所示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区域表50的存储(步骤S808)和区域表的发送(步骤S810)。另外,也可以并列进行这些处理。

    以下参照图9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点为中心来说明从通信终端1向通信服务器3登录到注销由通信服务系统100进行的各种处理。图9是这些处理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以下将操作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的通信终端1的用户表述为“用户A”。设在用户A的联络表内包含有用户B和C。把用户A、B和C操作的通信终端1分别表述为“终端1A”、“终端1B”和“终端1C”。

    用户A在终端1A上启动通信程序时,终端1A自动或应答用输入装置20向终端1A的命令输入向通信服务器3发送登录请求(步骤S902),以下,进行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的处理(步骤S952~S956和S904~S908)。终端1A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认证成功通知时(步骤S906中“是”),用GPS接收机18取得终端1A的定位数据(步骤S908)。该定位数据包含表示终端1A的位置的一对纬度数据和经度数据,并存储在RAM12内。

    然后,终端1A用该定位数据作成表述数据(S909)。终端1A访问数据库服务器8,从区域数据库5取得对应于用户A的ID的区域表50,并存储在RAM12内。终端1A判定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否包含在该区域表50中的任一个区域数据组52所定义的区域内。一旦在区域表50中发现具有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终端1A就用包含在该区域数据组52内的区域的表述数据作成文字列“(用户注册名)@(区域表述)”。在用户注册处理时,把用户注册名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14内,而在通信程序启动时,再从存储单元14读入RAM12。终端1A把区域表述数据附加到该注册名数据和“@”的字符代码,作成上述的文字列。该文字列是群发给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的终端1的表述数据。另一方面,在区域表50中未发现具有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定义数据的区域数据组52的情况下,把区域的表述数据设为空白。即,终端1A把文字列“(用户注册名)@”作成为群发用的表述数据。

    作成群发用的表述数据之后,终端1A把群发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委托通信服务器3群发表述数据(步骤S910)。群发请求中包含有终端1A作成的表述数据和用户A的ID。通信服务器3在接收到群发请求时(步骤S962),把用户A的在线信息群发给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步骤S964)。通信服务器3在RAM32内检索对应于包含在群发请求内的用户A的ID的联络表,取得注册在该联络表的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该例中为用户B和C)的ID。通信服务器3用这样得到的ID特定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的终端1B和1C,并把用户A的在线信息群发到这些终端1B和1C。该在线信息中,除用户A的ID和登录通知之外,还包含有终端1A发来的表述数据。如上所述,登录通知是表示终端1A登录在通信服务器3上的数据。

    当终端1B和1C接收到在线信息时(步骤S972),就把包含在在线信息内的表述数据显示在通信画面60中的表成员窗口63内的“online”区域内(步骤S974)。这样,表示某用户的终端位置的区域表述66就被显示在该用户的联络表成员的终端上。终端1B和1C执行与终端1A相同的通信程序,因此,虽然执行与终端1A相同的处理流程,但是,为简便起见,图9中仅示出了与来自通信服务器3的在线信息的接收相对应的处理。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发送群发请求(步骤S910)之后,终端1A进行联络表成员状态更新处理(步骤S912)和消息处理(步骤S914)。终端1A还进行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更新处理(步骤S916)。终端1A参照最新的定位数据和区域表50,特定终端1A当前所处的区域的定义数据(X,Y,R),并把该数据存储在RAM12内的规定区域内。已经存储有当前区域定义数据的情况下,就用新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覆盖该当前区域定义数据。

    接下来,终端1A进行表述更新处理(步骤S917)。在该处理中,终端1A用在步骤S909作成的表述数据更新表成员窗口63内的自我表述68。这样,就把最新的表述数据作为自我表述68显示在表成员窗口63中。

    然后,终端1A从GPS卫星取得终端1A的定位数据(步骤S918),判定该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否在由存储在RAM12内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决定的当前区域内(步骤S920)。

    如果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920中“是”),终端1A确认是否输入了结束命令(步骤S922)。在未确认结束命令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922中“否”),终端1A重复进行从步骤S912到步骤S920的处理。

    当终端1A移动到当前区域之外时,被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不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920中“否”)。这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909,再次作成群发用的表述数据。终端1A向区域外的移动就被反映到这里作成的表述数据中的区域表述内。然后,把群发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步骤S910),并把包含新的区域表述的表述数据群发到终端1B和1C(步骤S964)。

    如果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是(0,0,0),也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不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920中“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909,作成表述数据。如上所述,未发现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区域数据组52时产生当前区域定义数据(0,0,0)。这种情况下,终端1A把文字列“(用户注册名)@”作成为群发用的表述数据。

    另一方面,确认结束命令的输入时(步骤S922中“是”),终端1A进行注销处理(步骤S924)。注销处理的细节如第一实施例所述。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户也能够从区域表述掌握其他用户的场所,所以,可以提高通信服务的方便性。而且,区域表50被存储在设置在通信终端1外部的存储装置,即区域数据库5的硬盘驱动器9内,终端1用该区域表50作成群发用的表述数据。因此,即使一用户区分使用多个通信终端1的情况下,也根据共同的区域表来决定区域表述数据。用户无须对每个终端作成并更新区域表,也不必考虑使用的终端的差异,这一点对用户来说也可以提高方便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1作成群发用的表述数据,所以,能够减轻通信服务器3的负荷。

    第三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不是通信服务器3把表述数据群发到通信终端1,而是通信服务器3应答各个通信终端1的轮询,把表述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1。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该用户来说,把想要通知状况的其他用户作为联络表成员包含在各用户的联络表内。通信服务系统100的构成如参照图1~图3的上述说明。利用通信服务时显示在通信终端1的显示装置22上的画面如图4所示,区域注册处理如图5所示。

    以下参照图10和图11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点为中心来说明从通信终端1向通信服务器3登录到注销为止,由通信服务系统100进行的各种处理。图10和图11是这些处理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以下将操作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的通信终端1的用户表述为“用户A”。假设在用户A的联络表内包含有用户B和C,用户B的联络表内包含有用户A和C。把用户A、B和C操作的通信终端1分别表述为“终端1A”、“终端1B”和“终端1C”。

    用户A在终端1A上启动通信程序时,终端1A自动或应答用输入装置20向终端1A的命令输入向通信服务器3发送登录请求(步骤S1002),以下,进行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的处理(步骤S1052~S1056和S1004~S1008)。终端1A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到认证成功通知时(步骤S1006中“是”),用GPS接收机18取得终端1A的定位数据(步骤S1008)。该定位数据包含表示终端1A的位置的一对纬度数据和经度数据,并存储在RAM12内。

    此后,终端1A向通信服务器3发送发送给以终端1A为联络表成员的用户的终端1的表述数据的作成请求(步骤S1010)。对应于此,与第一实施例一样,通信服务器3作成表述数据(步骤S1062和S1064)。

    通信服务器3把作成的表述数据存储在图12所示的表述数据表70内(步骤S1066)。表述数据表70被作成在通信服务器3的RAM32内,对于各个用户ID,存储有表述数据和向联络表的指针。图12中,分别把用户A、B和C的ID表述为“IDA”、“IDB”和“IDC”,分别把向用户A、B和C的联络表的指针表述为“PA”、“PB”和“PC”。在离线状态下的用户的“表述数据”字段内也可以存储有NULL数据。如图13所示,各用户的联络表72被存储在RAM32内的规定位置上。表述表70内的指针表示RAM32中的联络表的存储位置。图13中,把A和B的联络表2分别表述为“联络表72A”和“联络表72B”。在各用户的联络表72内存储着该用户的联络表成员的ID。也可以对可注册在联络表72内的成员数设置上限。在联络表72中,未注册有成员ID的区域内存储NULL数据。

    如图12所示,所作成的用户A的表述数据被存储在表述表70中对应于IDA的“表述数据”字段内。在表述数据已经存储在该字段内的情况下,用新作成的表述数据覆盖该表述数据。

    此后,通信服务器3把终端1A当前所处的区域的定义数据(X,Y,R)和在步骤S1064作成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终端1A(步骤S1068)。通信服务器3可以按与图10所示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表述数据的存储(步骤S1066)和当前区域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的发送(步骤S1068)。另外,也可以并列进行这些处理。

    以下,参照图11说明把存储在表述表70内的用户A的表述数据发送到其他用户的终端1的处理。通信服务器3应答把用户A注册在联络表内的用户的终端1的轮询,把用户A的表述数据发送到该终端1。例如,用户B把用户A注册在自己的联络表72B内。因此,通信服务器3应答终端1B的轮询,把用户A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终端1B。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终端1B对通信服务器3进行轮询(步骤S1102)。该轮询是向通信服务器3询问是否有向终端1B的发送数据的处理。作为发送数据,例如有用户B的联络表成员(例如用户A)的表述数据和其他用户发送到用户B的消息数据等。进行轮询时,终端1B把用户B的ID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如参照图10后述的那样,按适当的时间间隔反复进行该轮询。终端1B执行与终端1A同样的通信程序。由于执行与终端1A同样的处理流程,为简便起见,图11仅示出根据一次轮询收发表述数据的处理。

    通信服务器3应答终端1B的轮询,读取对应于终端1B的ID即IDB的联络表72B(步骤S1152)。具体地说,通信服务器3首先参照表述表70读取对应于IDB的指针PB。该指针PB表示用户B的联络表72B的存储位置。通信服务器3根据指针PB参照联络表72B。在联络表72B中,存储有用户B作为自身的联络表成员注册的用户的ID。如上所述,本例中,在联络表72B内存储有用户A的ID即IDA。

    通信服务器3按顺序读取联络表72B内的ID,并在表述表70内检索对应于各ID的表述数据(步骤S1154)。结果,通信服务器3取得用户B的联络表成员中处于在线状态的全部成员的表述数据。在这些成员中也包含用户A。

    接下来,通信服务器3把从表述表70检索到的表述数据对应于联络表成员的ID发送到终端1B(步骤S1156)。终端1B接收到联络表成员的表述数据时(步骤S1104),把所接收到的表述数据显示在通信画面60中的表成员窗口63内的“online”区域中(步骤S1106)。这样,表示用户A的终端1A的位置的区域表述就被显示在把用户A注册为联络表成员的用户B的终端1B上。

    再参照图10,发送表述作成请求(步骤S1010)之后,终端1A对通信服务器3进行轮询(步骤S1011)。该轮询对应于图11所示的轮询(步骤S1102)。如上所述,通信服务器3应答该轮询,把处于在线状态的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例如用户B和C)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终端1A。用户A的联络表成员的终端1对通信服务器3登录或注销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应答终端1A的轮询,把在线信息或离线信息发送到终端1A。在线信息内包含登录的用户的ID,摘记信息内包含注销的用户的ID。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终端1A用接收到的表述数据、在线信息和离线信息进行联络表成员状态更新处理(步骤S1012)。当终端1A接收到在线信息或离线信息时,更新包含在这些信息内的对应于用户ID的状态数据。对于各个联络表成员,该状态数据设置在RAM12内。应答在线信息的接收,状态数据被改写为表示登录的数据,应答离线信息的接收,状态数据被改写为表示注销的数据。在未接收到在线信息和离线信息时,不更新状态数据。另外,终端1A根据联络表成员的状态数据把表述数据(“DDD@home”等)显示在表成员窗口63(参照图4)内的online区域或offline区域内。对于终端1B来说,这对应于上述步骤S1106。

    终端1A还进行消息处理(步骤S1014)。在该处理中,终端1A确认有无使用输入装置20的消息数据的输入。确认已输入的消息数据时,终端1A把该消息数据与发送目标用户的ID一起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通信服务器3一旦从终端1A接收到消息数据,就把消息数据转发给发送目标用户的终端1。也可以应答发送目标用户的终端1的轮询(步骤S1011)进行该转发。在步骤S1014中,终端1A确认是否已从通信服务器3转发来从终端1发送的消息数据。确认了消息数据的接收时,终端1A就把该消息数据显示在通信画面60内。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终端1A用在步骤S1068发送的前区域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进行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更新处理(步骤S1016)和表述更新处理(步骤S1017)。然后,终端1A从GPS卫星取得终端1A的定位数据(步骤S1018),判定该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否在由存储在RAM12内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决定的当前区域内(步骤S1020)。如果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是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1020中“是”),终端1A确认是否输入了结束命令(步骤S1022)。在未确认结束命令的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1022中“否”),终端1A重复进行从步骤S1011到步骤S1020的处理。

    当终端1A移动到当前区域之外时,被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不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1020中“否”)。这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0,再次把表述作成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根据该请求,通信服务器3再次进行步骤S1062~S1068。在步骤S1064,终端1A向区域外的移动被反映到用户A的区域表述数据内。在步骤S1066,用包含新的区域表述的表述数据更新表述表70的对应的“表述数据”字段。这样,就检测出终端1A向区域外的移动,并据此来变更区域表述数据。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包含在与以前不同的注册区域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1068把该区域的定义数据发送到终端1A,并根据此来更新RAM12内的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步骤S1016)。在步骤S1068还把包含新的区域表述的表述数据发送到终端1A,终端1A用该表述数据更新自我表述68(步骤S1017)。

    如果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是(0,0,0),也判定为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不在当前区域内(步骤S1020中“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010,把表述作成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如上所述,在未发现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区域数据组52时产生当前区域定义数据(0,0,0)。这时,通信服务器3把文字列“(用户注册名)@”作成为用户A的表述数据。

    另一方面,确认结束命令的输入时(步骤S1022中“是”),终端1A进行注销处理(步骤S1024)。在该处理中,终端1A把注销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该注销请求中包含有用户A的ID。通信服务器3接收到注销请求时,将终端1A从通信服务器3切断,同时把对应于表述表70内的IDA的表述数据变更为NULL数据。此后,通信服务器3应答把用户A注册为联络表成员的用户的终端1的轮询,把终端1A的离线信息发送到该终端1。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本实施例中,用户也能够从区域表述掌握其他用户的场所,所以可提高通信服务的方便性。而且,区域表50被存储在设置在通信终端1外部的存储装置,即区域数据库5的硬盘驱动器9内,终端1用该区域表50作成表述数据。因此,即使一用户区分使用多个通信终端1的情况下,也根据共同的区域表来决定区域表述数据。用户无须对每个终端作成并更新区域表,也不必考虑使用的终端的差异。这一点对用户来说很是方便。

    以上,根据该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采用GPS作为卫星定位系统,并从GPS卫星取得通信终端1的定位数据。但是,通信终端1也可以从其他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卫星取得通信终端1的定位数据。另外,通信终端1也可以用卫星定位系统以外的装置取得自身的位置数据。例如,在通信终端1是便携式电话机的情况下,通信终端1可以从基站取得自身的位置数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把在区域表述数据上附加了用户注册名数据的群发用表述数据作为单一的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1。但是,也可以把用户注册名数据和区域表述数据分别发送到通信终端1。在作成群发用表述数据时,也可以使用表述用户的其他数据(例如图象)来代替表示用户注册名的文字列。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通信画面60上,在用户注册名和区域表述之间显示有“@”。但是,为了区别用户注册名和区域表述,也可以使用其他标识,例如“/”或“,”。也可以把区域表述括在“()”内,接在用户注册名后面显示出来。

    通信终端1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联络表成员状态更新处理(步骤S712)、消息处理(步骤S714)和当前区域定义数据更新处理(步骤S716)。

    通信终端1也可以在登录到通信服务器3上时从通信服务器3接收对应于用户ID的区域表50,并保存在RAM12或存储单元14内。终端1可以用区域表50检测出向自身的区域以外的移动。例如,终端1一面重复取得定位数据,一面在区域表50中检索包含定位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区域数据组,在发现这样的区域数据组时,也可以把表述作成请求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通信服务器3也可以在通信终端1的登录认证成功时访问区域数据库5,取得对应于从终端1发送的用户ID的区域表50,并返发给同一个终端1。另外,也可以操作终端1的输入装置20来编辑区域表50。终端1也可以在注销处理中把区域表50发送到通信服务器3。这种情况下,通信服务器3把对应于从终端1接收到的用户ID的区域数据库5内的区域表50更新为从终端1接收到的区域表50。这样,在终端1上的区域表50的更新就反映到区域数据库5中。

    在第三实施例中,通信服务器3作成表述数据,但是也可以像第二实施例那样,由通信终端1作成表述数据。另外,与第三实施例一样,在第一实施例中,通信服务器3也可以把所作成的表述数据存储在表述表70内。在第二实施例中,通信服务器3把表述数据群发到终端1,但是也可以与第三实施例一样,通信服务器3应答通信终端1的轮询,把表述数据发送到该终端1。

通信服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务器及其控制程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通信服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务器及其控制程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通信服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务器及其控制程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服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务器及其控制程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服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通信服务器及其控制程序.pdf(4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自动公开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减轻了忧虑负担的通信服务。通信服务系统100具有通信终端1、通信服务器3和数据库5。在数据库5中对应识别数据存储有区域数据组。该数据组包含有规定的区域定义数据和表述数据。一旦从某个通信终端接收到位置数据和识别数据,服务器3就检索该识别数据的区域数据组。当服务器3发现包含所接收到的位置数据表示的位置的区域数据组时,就把该区域数据组中的表述数据发送到其他通信终端。该通信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