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682125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97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8630.5

申请日:

2004.11.05

公开号:

CN1614826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13/447申请日:20041105授权公告日:20090128终止日期:2011110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447

主分类号:

H01R13/447

申请人: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黑田桂治; 森分良; 堀内秀晃

地址:

日本大阪市

优先权:

2003.11.07 JP 2003-37920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操作,提高电子连接器的生产性,降低生产成本。其包括:设有向外部开放的收容室(111)的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在该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被收容成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的触头(120);和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覆盖收容室(111)的盖(130),其构成为连接触头(120)的电线(W)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之间被引出到外部。把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在盖(130)上通过可以切断的连接部(150)连接辅助部件(140)而构成的盖组装部件(A)进行组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壳体组装体,用于组装成电气连接器(100),其包括:设有向外部开放的收容室(111)的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在该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被收容成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的触头(120);和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覆盖收容室(111)的盖(130),其构成为连接触头(120)的电线(W)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之间被引出到外部,其特征在于,
把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在盖(130)上通过可以切断的连接部(150)连接辅助部件(140)而构成的盖组装部件(A)进行组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其特征在于,盖(130)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滑动后嵌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中的一方设置引导槽(114),在另一方设置可以滑动地嵌插在该引导槽(114)内的突起部(131),由此形成盖(130)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滑动的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或盖(130)上形成从引导槽(114)的中途分支并到达其他端面的导入槽(115),由该导入槽(115)收纳突起部(131)。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上设置锁定机构,在完成盖(130)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的嵌合时,利用其可弯曲性进行凹凸嵌合,把盖(130)锁定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将连接部(150)设计成具有在借助人的力量向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施加负荷时断开的强度。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将连接部(150)设计成具有在借助人的力量向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施加负荷时断开的强度。

8.
  一种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和被收容在其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收容室(111)中的触头(120)。

说明书

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组装成与电线连接的电气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和电气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特开2002-164092号公报、特开2001-43926号公报和特开平11-18586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器,具有:设有向外部开放的收容室的连接器壳体主体;在该连接器壳体主体中被收容成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的触头;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覆盖收容室的盖,连接触头的电线从连接器壳体主体和盖之间被引出到外部。
例如,设在如移动电话机等小型电子设备内部的电气连接器期待着紧凑化,作为这种小型电气连接器,在采用具有上述的连接器壳体主体和盖的电气连接器的情况下,捏着盖嵌合到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操作很困难,操作者需要熟练度和时间,即使利用机械进行盖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嵌合,也需要追加设计用于可靠地抓住较小的盖的特殊机构,无论如何都将导致生产性降低、生产成本的上升。并且,不管电气连接器的大小,在狭小空间内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时,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操作很困难,操作者需要熟练度和时间,即使利用机械进行盖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嵌合,与通常相比要求复杂的机械运动,无论如何都将导致生产性降低、生产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连接部把辅助部件连接在盖上,由人或通过机械操作该辅助部件,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来简化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操作,提高电气连接器的生产性,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组装成电气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具有:设有向外部开放的收容室的连接器壳体主体;在该连接器壳体主体中被收容成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的触头;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覆盖收容室的盖,其构成为连接触头的电线从连接器壳体主体和盖之间被引出到外部。该连接器壳体组装体把连接器壳体主体、和在盖上通过可以切断的连接部连接辅助部件构成的盖组装部件进行组合。
在连接器壳体主体的收容室中把触头收容成使触头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向触头连接电线并使电线越过收容室的边缘。或者,向触头连接电线,在连接器壳体主体的收容室中把带电线触头收容成使触头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并且使电线越过收容室的边缘。人或机械操作盖组装部件的辅助部件,由此把盖组装部件的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然后,切断连接部,完成电气连接器。在该情况下,人或机械操作辅助部件,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所以即使盖比较小,也容易进行嵌合操作,并且即使在狭小空间也容易进行嵌合操作,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使用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即使是小型电气连接器或配置在狭小空间的电气连接器,也能使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操作简单化,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也可以构成为盖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滑动后嵌合。
这样,利用滑动时的引导功能,顺利进行盖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嵌合操作。
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也可以构成为,在连接器壳体主体和盖中一方设置引导槽,在另一方设置可以滑动地嵌插在该引导槽中的突起部,由此,盖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滑动。
因此,举例说明了盖相对于连接器壳体主体滑动的结构。
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也可以构成为,在连接器壳体主体或盖上形成从引导槽的中途分支并到达其他端面的导入槽,由该导入槽接受突起部。
这样,通过把突起部插入导入槽中,可以把盖临时卡止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容易进行突起部向引导槽的嵌合操作。并且,在引导槽与电线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时,如果把导入槽设置在与电线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在把突起部插入导入槽后插入引导槽中,从而可以不受电线妨碍地把突起部嵌插在引导槽中。
因此,通过把突起部插入导入槽中,可以把盖临时卡止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能够容易地进行突起部向引导槽的嵌合操作。并且,可以不受电线妨碍地把突起部嵌插在引导槽中。
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也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主体和盖上设置锁定机构,在完成盖向连接器壳体主体的嵌合时,通过可弯曲性实现凹凸嵌合,把盖锁定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
这样,容易确认嵌合完成。并且,盖不易从连接器壳体主体脱出,所以容易进行连接部的切断操作。
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也可以将连接部设计成具有在借助人的力量向连接部或辅助部件施加负荷时断开的强度。
这样,连接部在人的力量下断开,所以不使用切断用工具等即可简单地进行连接部的切断操作。
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具有: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和收容在其连接器壳体主体地收容室中的触头。
向触头连接电线并使电线越过收容室的边缘。并且,人或机械操作盖组装部件的辅助部件,由此把盖组装部件的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然后,切断连接部,完成电气连接器。在该情况下,人或机械操作辅助部件,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所以即使盖比较小,也容易进行嵌合操作,并且即使在狭小空间也能容易地进行嵌合操作,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即使是小型电气连接器或配置在狭小空间的电气连接器,也能使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操作简单化,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另外,可以获得和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能够获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2是把触头收容在第1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主体上并从高度方向观看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从高度方向的一侧观看第1实施例的盖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从纵深方向的纵深观看第1实施例的盖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从高度方向的另一侧观看第1实施例的盖的放大仰视图。
图8是用面向宽度方向的面将第1实施例的盖组装部件剖开并从宽度方向观看的剖面图。剖面线通过连接部。
图9是用面向宽度方向的面将第1实施例的盖组装部件剖开并从宽度方向观看的剖面图。剖面线错开连接部。
图10是把第1实施例的盖组装部件逐渐嵌合到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时的立体图。
图11是把第1实施例的盖组装部件逐渐嵌合到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时的立体图,是从与图10不同的角度观看的图。
图12是把第1实施例的盖组装部件嵌合到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时的立体图。
图13是向第1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连接了电线时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向第1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连接电线并从纵深方向的近前观看的放大后视图。
图15是向第1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连接电线并且在面向宽度方向的面剖开并从宽度方向观看的放大剖面图。
图16是向第1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连接电线并嵌合在对方侧电气连接器上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在第2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器上连接电线并且在面向宽度方向的面剖开并从宽度方向观看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该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在组装图13~图15所示的电气连接器100时使用。该电气连接器100是插座连接器,如图16所示,该电气连接器100嵌合在安装于印刷线路板等上的头部连接器200上,但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的形式、使用方式等不受此限定。该电气连接器100具有: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设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的触头120;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的盖130。假想设定彼此垂直的纵深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并附加这些方向来进行说明。该实施例的情况如果用图15进行说明,图中的左右方向表示纵深方向,图中的左方表示纵深方向的纵深,右方表示纵深方向的近前。并且,与图中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表示宽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表示高度方向。
如图2~图4所示,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设置外部开放的收容室111。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其中设置收容室111,收容室111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高度方向的一个端面和纵深方向近前的端面向外部开放。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电气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主体及收容室的形态不受此限定。收容室111的开放部构成为可以把触头120和电线W装入收容室111中或把触头120和电线W装从收容室111中取出的形状。
如图2~图4所示,触头120具有与对方侧触头(省略图示)接触的接触部121、连接电线W的连接部122。该实施例的触头120是阴型压接触头,所以接触部121形成为接受对方侧的阳触头的刀片、接线柱、销等,在图中形成为叉形,但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电气连接器的触头的形态不受此限定,例如既可以是阳型,也可以是压接型。并且,本发明的触头包括类似一般的压接型触头那样被收容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中之后连接电线的触头,和类似压接型触头那样在连接电线之后被收容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中的触头这两种。触头的数量不受该实施例限定。
如图2~图4所示,触头120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被收容成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即,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设置使收容室111连通外部的连通室112,在连通室112中配置触头120的接触部121,该接触部121可以接触被收容在连通室112中的对方侧触头。也可以把接触部从连接器壳体主体引出到外部。
如图14和图15所示,触头120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被收容成使连接触头120的电线W越过收容室111的边缘113,电线W从边缘113被引出到外部。触头120利用嵌入、压入、一体成形或其他方法安装或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
如图13~图15所示,盖130构成为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并覆盖收容室111。如图5~图7所示,盖130形成为板状。盖130防止手指或异物等接触触头120以及与电线W的触头120间的连接部、防止灰尘进入收容室111。
该电气连接器100构成为连接触头120的电线W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之间被引出到外部。这样,利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防止触头120和电线W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收容室111脱落到外部。在该情况下,盖130可以接触触头120、电线W,也可以不接触。
一般,为了提高对抗电线因被拉绕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强度,会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设置卡止并保持将要发生弯曲变形的变形释放部件。但是,由于变形释放部件从设在连接器壳体主体的触头之间的隔壁在高度方向立起,所以连接器壳体主体变厚,不能实现薄型化,而且在触头是压接型时,由于为避免压接冲击而设置变形释放部件的关系,致使连接器壳体主体在收容室的延伸方向变长。但是,如该实施例所述,利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防止触头120和电线W的脱落时,不必设置变形释放部件,可以实现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薄型化和短小化。另外,有时采用在连接器壳体主体设置弹性片并卡止在触头上的壳体倒钩结构,或采用在触头上设置弹性片并卡止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触头倒钩结构,但无论哪种情况,连接器壳体主体均变厚,不能实现薄型化。但是,如该实施例所述,利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防止触头120和电线W的脱落时,不必设计成倒钩结构,可以实现连接器壳体主体的薄型化。这样,使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短小化,安装面积进一步变小,并且通过将连接器壳体主体110薄型化,进一步推进连接结构的低背化。
盖130构成为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滑动后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设置引导槽114,在盖130上设置可以滑动地嵌插在该引导槽114中的突起部131,由此形成盖130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滑动的结构。该实施例的引导槽114被设置成在构成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的壁的内侧从纵深方向的近前朝向纵深,突起部131被设置成在盖13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相反,也可以在盖上设置引导槽,在连接器壳体主体设置可以滑动地嵌插在该引导槽中的突起部。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或盖130上形成从引导槽114的中途分支并到达其他端面的导入槽115,由该导入槽115接受突起部131。该实施例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设置引导槽114,因此导入槽115设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导入槽115从引导槽114分支并在高度方向延伸直到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高度方向的一个端面。突起部131被分割成纵深方向的纵深部分131a和近前侧部分131b,把纵深部分131a插入导入槽115,把盖130向纵深方向的纵深按压时,在纵深部分131a的基础上,近前侧部分131b嵌合在引导槽114中,盖130向纵深滑动。不能根据该实施例限定引导槽、突起部和导入槽的设置位置及引导槽、突起部和导入槽的数量和方向。
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上设有锁定机构,在完成盖130向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嵌合时,利用可弯曲性实现凹凸嵌合,把盖130锁定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该实施例在盖13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设置在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132,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导入槽115发挥接受该突起132的作用,利用该突起部132和导入槽115构成锁定机构。这样,也可以不使导入槽115发挥作为锁定机构的凹部的作用,而另外设置与导入槽不同的锁定机构的凹部。这样,也可以构成为在盖上设置凸部,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设置凹部,从而构成锁定机构,还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设置凸部,在盖上设置凹部,从而构成锁定机构。
在盖130上设有用于堵塞盖130和电线W的间隙的电线用突出部133。电线用突出部133从盖130的内面向高度方向突出。电线用突出部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以堵塞连接器壳体主体与电线的间隙。并且,也可以在盖和连接器壳体主体双方设置电线用突出部。电线用突出部133即使在被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之间引出到外部的电线W被牵拉着在高度方向、宽度方向或其他与纵深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时,也能抑制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电线W的摆动量,防止触头120与电线W的接触不稳定。
并且,如图1所示,通过组合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组装部件A构成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如图8和图9所示,盖组装部件A是在盖130上通过可以切断的连接部150连接辅助部件140而构成。在盖130比较小时,辅助部件140形成为大于盖130。此处,辅助部件140形成为棒状,但形状不限于此。连接部150被设置成可以切断。作为切断方式有以下各种方式,即,利用钳子等工具夹持切断连接部150或利用刀具等切入连接部150来将连接部150断开的方式,向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施加拉抻力、压缩力、扭曲力、弯曲力等负荷或施加振动来将连接部150断开的方式,使用激光光束或加热装置将连接部150熔断的方式等。断开连接部150所需的力、能量通过改变连接部150的截面面积、厚度来调整。并且,也可以在连接部150设置缺口部,使截面面积急剧变化。在该实施例中,辅助部件140被配置在相对盖130的纵深方向的近前侧,连接部150连接盖130的纵深方向的近前端部和辅助部件140的纵深方向的纵深端部。由此,拿着辅助部件140即可容易地把盖130压入纵深方向的纵深。并且,在由面向纵深方向的一面形成的截面面积中,连接部150的截面面积小于盖130的截面面积,而且小于辅助部件140的截面面积。连接部150设有两个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开。辅助部件140、盖130和连接部150形成为一体。辅助部件相对盖可以配置在任何方向,连接部的数量、配置也不受该实施例限定。辅助部件、盖和连接部也可以不形成为一体,例如可形成配合方式。
连接部150被设计成具有在借助人的力量向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施加负荷时断开的强度。该强度通过调整连接部的断面形状、材质等进行设计。作为借助人的力量向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施加负荷的方式如下,对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利用手指等直接按压的方式、拉抻的方式、扭曲方式、弯曲方式、它们的组合方式及反复进行这些动作的方式。并且,有对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利用改锥等细棒等进行按压的方式、敲击方式、撬开方式等。另外,也有在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上挂放钩状工具进行拉抻的方式。
以下对该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收容室111中把触头120收容成使触头120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在触头120上连接电线W并使电线W越过收容室111的边缘113。或者,在触头120上连接电线W,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收容室111中把带电线触头120收容成使触头120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并且使电线W越过收容室111的边缘113。并且,由人或机械操作盖组装部件A的辅助部件140,把盖组装部件A的盖130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然后,切断连接部150,完成电气连接器100。在该情况下,由人或机械操作辅助部件140,把盖130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所以即使盖130比较小,也容易进行嵌合操作,并且,即使在狭小空间也能容易地进行嵌合操作,也可以减轻操作者的负担,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把盖定位以使其覆盖连接器壳体主体,并通过把盖按压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但是,该实施例构成为盖130滑动后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这样,利用滑动时的引导作用,顺利地推进盖130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的嵌合操作。
除了把盖滑动后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结构以外还有其他结构,但该实施例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中一方设置引导槽114,在另一方设置可以滑动地嵌插在该引导槽114中的突起部131,由此形成盖130可以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滑动的结构。由此,可以示出盖130相对连接器壳体主体110滑动的结构。
本发明包括在引导槽中不设置分支部的实施例。但是,该实施例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或盖130上形成有从引导槽114的中途分支并到达其他端面的导入槽115,由该导入槽115接受突起部131的结构。这样,通过把突起部131插入导入槽115中,可以把盖130临时卡止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可以容易地进行突起部131向引导槽114的嵌合操作。并且,如该实施例所述,在引导槽114与电线W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时,如果把导入槽115设置在与电线W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在把突起部131插入导入槽115后插入引导槽114中,从而可以不受电线W妨碍地把突起部131嵌插在引导槽114中。
本发明包括不设置锁定机构的实施例。但是,该实施例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上设有锁定机构,在完成盖130向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嵌合时,利用可弯曲性实现凹凸嵌合,把盖130锁定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这样,容易对嵌合完成进行确认。并且,盖130不易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10脱落,因此连接部150的切断操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包括在盖和连接器壳体主体双方都不设置电线用突出部的实施例。但是,该实施例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的至少一方设有用于堵塞与电线W的间隙的电线用突出部133。这样,即使在电线W被牵拉着在与纵深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时,也能抑制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电线W的摆动量,防止触头120与电线W的接触不稳定。
本发明包括使用切断用工具等将连接部切断的实施例。但是,该实施例将连接部150设计成具有在借助人的力量向连接部150或辅助部件140施加负荷时断开的强度。这样,连接部150在人的力量下断开,所以不使用切断用工具等即可简单地进行连接部的切断操作。
图17表示连接器壳体组装体、电气连接器组装体的第2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触头120的连接部122是切破电线W的绝缘护皮以进行与导体的连接的压接用切槽。并且,在盖130上设置切槽用突出部134,以堵塞盖130和作为连接部122的切槽的间隙。切槽用突出部134从盖130的内面向高度方向突出。切槽用突出部134可以一直接触到切槽或按压切槽。即使在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和盖130之间被引出到外部的电线W被牵拉着在高度方向、宽度方向或其他与纵深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时,切槽用突出部134也能抑制电线W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的摆动量,防止切槽与电线W的接触不稳定。其他结构和第1实施例相同。由此,可以获得和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及效果,并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切槽与电线W的接触。本发明包括如第2实施例那样设置电线用突出部133和切槽用突出部134的实施例还包括如第2实施例说明的那样,不设置电线用突出部而仅设置切槽用突出部的实施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还充分公开了具有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和收容在该连接器壳体主体110的收容室111中的触头120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在该电气连接器组装体中,触头120上连接电线W,并使电线W越过收容室111的边缘113。并且,利用人手拿着盖组装部件A的辅助部件140,把盖组装部件A的盖130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然后,切断连接部150时,即完成电线W与电气连接器100的连接。其所获得的作用和效果与所说明的连接器壳体组装体的情况相同。
本发明包括将以上实施例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的实施例。

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连接器壳体组装体及电气连接器组装体。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把盖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上的操作,提高电子连接器的生产性,降低生产成本。其包括:设有向外部开放的收容室(111)的连接器壳体主体(110);在该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中被收容成可以接触对方侧触头的触头(120);和嵌合在连接器壳体主体(110)上覆盖收容室(111)的盖(130),其构成为连接触头(120)的电线(W)从连接器壳体主体(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