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触头.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82136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8626.9

申请日:

2004.11.05

公开号:

CN1614818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4/24; H01R13/03

主分类号:

H01R4/24; H01R13/03

申请人: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新本清; 佐野孝二; 松野年章

地址:

日本大阪市

优先权:

2003.11.07 JP 2003-37919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权鲜枝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插座连接器的薄型化、紧凑化的插座触头。插座触头(120)被压入设有从内面(111)凹陷的电线插入槽(115)的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中。该插座触头(120)包括:具有底板(121a)的主体(121);压接板(122),其从底板(121a)立起,具有U字形切槽(122a)并破坏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进行与导体的连接;绝缘筒(123),其从底板(121a)立起,通过向内侧弯曲来夹紧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一对接触片(124),其排列在宽度方向,并具有基部(124a)、中途部(124b)和纵深侧部(124c),其中在中途部(124b)与压接板(122)之间形成收纳电线终端的剩余部分(W1)的收纳部(125),纵深侧部(124c)与插头触头(220)接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插座触头(120),在设定了彼此垂直的纵深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时,被压入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中,以将电线(W)从插座壳体(110)引出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状态连接电线(W)的终端,其中该插座壳体(110)设有从作为高度方向的一个端面的内面(111)朝向作为另一个端面的表面(112)凹陷并且达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端面(113)的电线插入槽(115),该插座触头(120)具有:
主体(121),其具有面向高度方向的底板(121a);
压接板(122),其面向纵深方向,具有从底板(121a)的纵深方向的中途部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并朝向高度方向的一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的切槽(122a),其破坏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进行与导体的连接;
绝缘筒(123),其大致面向宽度方向,从底板(121a)的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朝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通过向内侧弯曲夹紧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
一对接触片(124),其排列在宽度方向,并具有:基部(124a),其大致面向高度方向,从底板(121a)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延伸;中途部(124b),其大致面向纵深方向并从基部(124a)的末端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在与压接板(122)之间形成收纳电线终端的剩余部分(W1)的收纳部(125);纵深侧部(124c),其大致面向高度方向并从中途部(124b)的末端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延伸,在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面与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头触头(220)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触头(120),
在插座壳体(110)中的比电线插入槽(115)更靠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有接受凹部(116),该接受凹部(116)与电线插入槽(115)连通,并且在插座壳体(110)的内面(111)或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端面(114)开口,并被插入对方侧的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头触头(220),
在接受凹部(116)中设有一对接触片(12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触头(120),
主体(121)具有底板(121a)和从该底板(121a)的宽度方向两侧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的侧板(121b),
底板(121a)被划分为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第1底板(121aa)和近前侧的第2底板(121ab),
在第1底板(121aa)的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有接触片(124),在近前侧设有压接板(122),
在第2底板(121a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绝缘筒(12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触头(120),
侧板(121b)在朝向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的内面(111)的开口附近利用接触压力与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117)接触,由此将插座触头(120)压入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触头(120),
插座连接器(100)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
插头触头(220)是刀片形,具有面向宽度方向的板状的接触部(221),
在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时,一对接触片(124)与插头触头(220)的接触部(2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触头(120),
插座连接器(100)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
插头触头(220)是刀片形,具有面向宽度方向的板状的接触部(221),
在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时,一对接触片(124)与插头触头(220)的接触部(2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接触。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触头(120),
插座连接器(100)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
插头触头(220)是刀片形,具有面向宽度方向的板状的接触部(221),
在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时,一对接触片(124)与插头触头(220)的接触部(2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接触。

说明书

插座触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领域,涉及安装在插座连接器上的插座触头,其中该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印刷线路板及其他安装对象物的表面上的插头连接器连接。
背景技术
专利第326273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压接连接器,由触压连接电线的触头和绝缘壳体构成,其中,绝缘壳体通过隔壁将触头收容室分别隔离,触头收容室用于分别隔离并收容该触头,壳体的顶部和后端部开放以压入所述电线,在该开放部的后端两侧的所述隔壁部分上设有作为所述电线的卡止部的变形释放部件。
专利2003-16304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通过对导电性板材进行冲压弯曲加工,从近前侧开始顺序地形成连接对方侧的端子的连接部、接受并压接电线的压接部,在所述压接部上设有前后一对压接刀具,前侧的压接刀具具有可以切开所述电线的覆盖层而与内部导体导通连接的切槽并且是从所述压接部的底板切出后立起而形成的,并且,同样,后侧的压接刀具具有可以切开所述电线的覆盖层而与内部导体导通连接的切槽,并由向所述底板两侧弯曲立起形成的左右侧板中的一个侧板弯曲形成。
实开平6-4819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接触片的阴型触头。该阴型端子在接触片之间接受对方侧的阳型触头的一端并与其接触。
在印刷线路板的表面上安装具有由阳触头构成的插头触头的插头连接器,在将具有由压接型阴触头构成的插座触头并与电线终端连接的插座连接器与该插头连接器嵌合时,具有以下课题。
为了提高抵抗斜拉电线(本说明书中,“斜拉电线”是指向与电线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电线的动作)使其弯曲变形的强度,可以考虑在插座连接器上设置类似特许第3262732号公报中公开的变形释放部件。但是,如果这样做,由于变形释放部件从插座壳体的隔壁的顶部向高度方向立起,所以插座连接器变厚,不能实现薄型化。
并且,为了利用插座触头的切槽来确保电线的保持力,同时确保切槽和电线导体的接触可靠性,优选如特开2003-163041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设置两个切槽,使电线保持部位和压接部位是一个切槽时的两倍,但是,如果这样做,由于切槽排列在长度方向,所以插座触头变长,会妨碍插座连接器的紧凑化。
并且,在将阳型插头触头的接触部形成为板状或棒状的情况下,与其接触的插座触头的接触部如实开平6-4819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形成彼此相对的一对接触片在成本上比较有利。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接触片的弹性,必须确保接触片具有一定程度的长度,因此插座触头变长,会妨碍插座连接器的紧凑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把插座触头压入电线插入槽,并在插座触头上设置绝缘筒(insulation barrel),提高抗电线斜拉的强度,由此,不必在插座壳体上设置变形释放部件,使插座连接器薄型化;通过使一对接触片不相对地在横向排列弯曲,可以确保弹性并且缩短插座触头,使插座连接器紧凑化;通过利用绝缘筒确保电线的保持力,同时在接触片的弯曲部和设有切槽的压接板之间形成收纳电线终端的剩余部分的收纳部,确保切槽和电线导体的接触可靠性,由此,将切槽设为一个,进一步缩短插座触头,使插座连接器紧凑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插座触头在设定了彼此垂直的纵深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时,被压入插座壳体的电线插入槽中,以将电线从插座壳体引出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状态连接电线的终端,其中插座壳体设有从作为高度方向的一个端面的内面朝向作为另一个端面的表面凹陷并且达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端面的电线插入槽。该插座触头具备:主体,其具有面向高度方向的底板;压接板,其面向纵深方向,具有从底板的纵深方向的中途部向高度方向地一侧立起并朝向高度方向的一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的切槽,并破坏电线的绝缘覆盖层,进行与导体的连接;绝缘筒,其大致面向宽度方向,通过从底板的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并向内侧弯曲,来夹紧电线的绝缘覆盖层;以及一对接触片,其排列在宽度方向,并具有:基部,其大致面向高度方向,从底板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延伸;中途部,其大致面向纵深方向并从基部的末端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在其与压接板之间形成收纳电线终端的剩余部分的收纳部;纵深侧部,其大致面向高度方向并从中途部的末端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延伸,在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面与插头连接器的插头触头接触。
把该插座触头按照下述方向压入插座壳体的电线插入槽中,即,切槽朝向插座壳体的内面侧开口,绝缘筒朝向插座壳体的内面侧立起。并且,把沿着纵深方向延伸的电线终端以将其末端的剩余部分收纳在收纳部中的状态沿着高度方向压入电线插入槽中并压接在切槽中,并且利用绝缘筒夹紧电线的绝缘覆盖层。然后,把插座连接器与设于印刷线路板及其他安装对象物的表面上的插头连接器嵌合,使插座触头的一对接触片从其厚度方向的两侧与插头触头的接触部接触。
在该情况下,插座触头被压入电线插入槽中,由于绝缘筒夹紧电线的绝缘覆盖层,所以抗电线斜拉的强度提高,由此,不必在插座壳体上设置变形释放部件,实现插座连接器的薄型化。并且,一对接触片不相对地排列在宽度方向上,基部、中途部和纵深侧部台阶状地弯曲连接,所以与例如使接触片相对配置时那样的使用直的接触片的情况相比,通过把展开长度设定成与直的接触片时大致相同的长度,可以确保弹性并且插座触头变短,使插座连接器紧凑化。并且,利用绝缘筒确保电线的保持力,同时在接触片的弯曲部和压接板之间收纳电线终端的剩余部分,所以能够避开电线终端中由于切断作业等导体有可能散失的剩余部分,而使导体完全存在的电线的部分与切槽接触,由此可实现可靠的压接,确保切槽和电线导体的接触可靠性。因此,将切槽设为一个,插座触头进一步缩短,使插座连接器紧凑化。并且,插座触头的一对接触片从其厚度方向的两侧与插头触头的接触部接触,所以插座触头在两点与插头触头接触,连接可靠性提高。此外,插座触头和电线的接合力由于绝缘筒而提高,所以即使在电线被斜拉、拉拔时,也不会产生插座触头和电线的相对移动,因此切槽和电线导体的连接可靠性提高。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不必在插座壳体上设置变形释放部件,可以使插座连接器薄型化,并且通过将一对接触片横向排列并弯曲,可以确保弹性并且缩短插座触头,可以使插座连接器紧凑化;并且在确保电线的保持力并且确保切槽和电线导体的接触可靠性的同时,将切槽设为一个,可进一步缩短插座触头,使插座连接器紧凑化;此外,插座触头在两点与插头触头接触,可提高连接可靠性。此外,不会产生插座触头和电线的相对移动,所以可提高切槽和电线导体的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也可以在插座壳体中的比电线插入槽更靠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置接受凹部,该接受凹部与电线插入槽连通,并且在插座壳体的内面或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端面开口,并插入对方侧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头触头,并在接受凹部中设置一对接触片。
这样,在把插座触头压入插座壳体的电线插入槽时,接触片被收纳在接受凹部中。因此,接触片受到插座壳体的保护,不会受到意外外力而变形。
因此,可以防止接触片受到意外外力而变形。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也可以是:主体具有底板和从该底板的宽度方向两侧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的侧板,底板被划分为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第1底板和近前侧的第2底板,在第1底板的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有接触片,在近前侧设有压接板,在第2底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绝缘筒。
这样,由于第1底板和第2底板分离,所以在将设在第2底板上的绝缘筒弯曲来夹紧电线时,由此产生的应力不会波及到第1底板,接触片、压接板不会变形。并且,在将形成为规定形状的一块原板弯曲来形成插座触头时,由于该原板为相对在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对称或接近对称的形状,所以在通过坯料加工等从板材获取原板时,不易受到不平衡的力,原板的成品率提高。而且,原板的长度和宽度中的一方不会极端过大,所以能够从板材中高效率地获取原板。
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将绝缘筒弯曲来夹紧电线时产生的应力而导致接触片、压接板变形。并且,可以提高原板的成品率,而且能够从板材中高效率地获取原板。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可以构成为:侧板在朝向插座壳体的电线插入槽的内面的开口附近利用接触压力与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接触,由此,将插座触头压入插座壳体的电线插入槽中。
这样,利用电线插入槽的底面和伸出部强力限制插座触头向高度方向的移动,所以可提高抵抗向该方向斜拉电线的强度。
因此,可以提高抵抗向该方向斜拉电线的强度。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可以构成为:插座连接器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嵌合,插头触头是刀片形,具有面向宽度方向的板状的接触部,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时,一对接触片与插头触头的接触部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接触。
这样,插座连接器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嵌合,所以不必在安装对象物上设置用于在嵌合时使插座连接器移动的空闲空间,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安装对象物上的占有面积减小。通过将插座连接器薄型化,从安装对象物的表面到插座连接器的表面的高度变低,可实现由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构成的连接结构的低高度化。由于电线从插座壳体被引出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所以即使与该安装对象物的表面相对地配置例如壳体等,电线也不易接触该壳体等,电线承受的负荷减小,连接状态变得稳定,同时可以使由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构成的连接结构进一步低高度化。
因此,可以减小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安装对象物上的占有面积,通过插座连接器的薄型化,可以实现由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构成的连接结构的低高度化,电线不易接触与安装对象物的表面相对配置的壳体等,电线承受的负荷减小,连接状态变得稳定,同时可以使由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构成的连接结构进一步低高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立体图。
图2是从切槽的开口侧看到的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俯视图。
图3是从宽度方向看到的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侧视图。
图4是从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看到的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主视图。
图5是从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看到的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后视图。
图6是沿图2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原板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立体图。
图9是从插座壳体的内面侧看到的实施例的插座触头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X-X线的剖面图。
图11是沿图9的XI-XI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9的XII-XII线的剖面图。
图13是沿图9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
图14是沿图9的XIV-XIV线的剖面图。
图15是实施例的插座壳体的剖面图,剖面线的位置和图10所示的情况相同。
图16是将电线与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并从插座壳体的内面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17是将电线与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并从插座壳体的表面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18是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9是将电线与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并与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连接时的立体图。
图20是将电线与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并与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连接时,在面向宽度方向的一面切断并从宽度方向看到的剖面图。
图21是将电线与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并与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连接时,在面向纵深方向的一面切断并从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看到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插座触头120。该插座触头120被压入图15所示的插座壳体110中,由该插座壳体110和插座触头120构成图8~图14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0。假定彼此垂直的纵深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并利用这些方向设定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图2进行说明,则图中的左右方向是纵深方向,图中的左方是纵深方向的纵深侧,右方是纵深方向的近前侧。并且,与图中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高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是宽度方向。插座壳体110由绝缘性材料形成,插座触头120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对方侧的插头连接器200具有:由绝缘性材料形成的插头壳体210;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设在插头壳体210上的插头触头220。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200是双极型,分别具有两个并列的触头120、220,但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极数并不受此限定。该插头连接器200配置在印刷线路板及其他安装对象物P的面向高度方向的表面上。安装对象物P是具有面向高度方向的面状表面并且具有成为插头触头220的连接对象的导体的物品。该安装对象物P包括例如印刷线路板、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平电缆)或FPC(Flexible PrintedCable:柔性印刷电缆)等扁平柔性电缆、电子设备的壳体等。此处所说的印刷线路板指根据电路设计,通过印刷在绝缘基板的表面或表面及其内部形成连接部件之间所需的导体图形的板。电子设备的壳体可以列举出例如利用在绝缘体的表面形成导电性镀层的MID(MoldedInterconnection Device:模制互连器件)技术形成导体的壳体。本实施例的安装对象物P是印刷线路板,插头连接器200被安装在该印刷线路板即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上。
如图15所示,在插座壳体110上设有从作为高度方向的一个端面的内面111朝向作为另一个端面的表面112凹陷并且达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端面113的电线插入槽115。在插座壳体110的比电线插入槽115靠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有接受凹部116,该接受凹部116与电线插入槽115连通并且在插座壳体110的内面111及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端面114开口,用于插入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头触头220。该接受凹部可以开口于插座壳体的内面或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端面中任意一面。在该接受凹部116中设有插座触头120的一对接触片124。在不设置接受凹部的情况下,插座触头的一对接触片例如被收纳在电线插入槽中或从电线插入槽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或高度方向突出。
插座触头120被压入所述电线插入槽115中,以将电线W从插座壳体110引出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状态连接电线W的终端。例如通过将尺寸设定成使插座触头120和电线插入槽115紧密嵌合来进行该压入。插座触头120具有主体121。主体121具有面向高度方向的底板121a和从该底板121a的宽度方向两侧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的侧板121b。本发明的插座触头的主体具有底板即可,可以不具有侧板。在底板121a上设有压接板122、绝缘筒123和一对接触片124。
压接板122是板片并且面向纵深方向,从底板121a的纵深方向的中途部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在压接板122上设有朝向高度方向的一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的切槽122a,切槽122a的端缘形成为锐利状,以便破坏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进行与导体的连接。把电线W沿着高度方向压入该切槽122a时,切槽122a破坏绝缘覆盖层,位于绝缘覆盖层内侧的导体接触切槽122a,完成切槽122a和电线W的导体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绝缘筒123是板片并且大致面向宽度方向,从底板121a的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并且,构成为通过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来夹紧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两个绝缘筒123从底板121a的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端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向高度方向立起。
一对接触片124均是板片并且排列在宽度方向。将一对接触片124与底板121a的末端部结合起来从高度方向看,整体形成为大致U字形的部分。接触片124具有基部124a、中途部124b和纵深侧部124c。基部124a的面大致面向高度方向,从底板121a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延伸。中途部124b的面大致面向纵深方向,从基部124a的末端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中途部124b位于与压接板122之间形成收纳电线W终端的剩余部分W1的收纳部125的位置。剩余部分W1是电线W终端中接近末端的部分,是在切断作业等中容易受到外力的部分。纵深侧部124c的面大致面向高度方向,从中途部124b的末端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延伸。纵深侧部124c在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面与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头触头220接触。
插座触头120的主体121的底板121a被划分为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第1底板121aa和近前侧的第2底板121ab。并且,在第1底板121aa的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有接触片124,在第1底板121aa的纵深方向的近前侧设有压接板122。另外,在第2底板121a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绝缘筒123。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第2底板121a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绝缘筒123。
如图12所示,在朝向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的内面的开口附近,设有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117。并且,插座触头120的主体121的侧板121b利用接触压力与伸出部117接触,由此,将插座触头120压入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中。
在插座触头120上设有从宽度方向的两端大致向高度方向立起的卡止片126。在构成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的面上设有接受卡止片126的阻挡部118,以阻止插座触头120向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移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卡止片126大致面向宽度方向从底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高度方向立起。并且,阻挡部118是将电线插入槽115的侧面向宽度方向外侧凹陷而设置的。并且,在把插座触头120压入电线插入槽115后,通过把卡止片126向宽度方向外侧略微弯曲,使卡止片126嵌入阻挡部118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欲将插座触头120向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移动时,卡止片126在阻挡部118的纵深方向的近前侧与面向纵深侧的面接触,插座触头120的移动被阻止。也可以事先将卡止片126设置成倒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状态,在把插座触头120压入电线插入槽115中时,通过使卡止片126产生弹性变形,将其嵌入阻挡部118中。
插座连接器100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插头壳体210上设有从作为高度方向的一个端面的表面211贯通到作为另一个端面的内面212并且到达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端面213的收纳室214。并且,在插座壳体110的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端形成有嵌合在收纳室214中的突出部119。插头触头220是刀片形,具有形成为面向宽度方向的板状的接触部221。插头触头220在插头壳体210上被设置成使接触部221在收纳室214中从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突出的状态。在插头触头220上设有在插头壳体210的内面212或其周缘露出的连接部222。连接部222通过焊接等被安装在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上。连接部222可以焊接在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上,也可以插入形成于安装对象物P上的孔中进行焊接。该孔是否贯通安装对象物P都没有关系。并且,在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时,一对接触片124与插头触头220的接触部2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接触。收纳室214的宽度形成为在接近插头壳体210的纵深方向近前侧的端面213的部位变狭窄的缩颈部。为了形成该缩颈部,在插头壳体210上设有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卡止部,利用该卡止部防止插座连接器100向纵深方向的近前侧脱落。在插座壳体110的突出部119和插头壳体210的收纳室214的构成壁上,设有提高突出部119嵌合在收纳室214中时的嵌合力的锁定机构。即,在收纳室214的构成壁上设有作为锁定部215的凹部,在突出部119上设有作为锁定部119a的突起部,在突出部119嵌合在收纳室214中时,锁定部彼此利用可挠性进行嵌合。相反,也可以在突出部119上设置凹部,在收纳室214的构成壁上设置突起部。
说明本实施例的插座触头120的作用和效果。把该插座触头120按照下述方向压入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中,即,切槽122a朝向插座壳体110的内面侧开口,绝缘筒123朝向插座壳体110的内面侧立起。并且,把沿着纵深方向延伸的电线W的终端以将其末端的剩余部分W1收纳在收纳部125中的状态沿着高度方向压入电线插入槽115中并压接在切槽122a中,并且,同时利用绝缘筒123夹紧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参照图16和图17)。然后,把插座连接器100与设于安装对象物P上的插头连接器200嵌合,使插座触头120的一对接触片124从其厚度方向两侧与插头触头220的接触部221接触(参照图19~图21)。
在该情况下,由于插座触头120被压入电线插入槽115,绝缘筒123夹紧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所以可提高抗电线W斜拉(图20中用假想线和实线箭头表示的运动)的强度,由此,不必在插座壳体110上设置变形释放部件,可实现插座连接器100的薄型化。并且,一对接触片124不相对地排列在宽度方向,基部124a、中途部124b和纵深侧部124c弯曲成台阶状相连接,所以,与例如使用直的接触片将接触片相对配置的情况相比,通过把展开长度设定成与直的接触片时大致相同的长度,可以确保弹性并且缩短插座触头120,并使插座连接器100紧凑化。并且,由于利用绝缘筒123确保电线W的保持力,同时在接触片124的弯曲部和压接板122之间收纳电线终端的剩余部分W1,所以,能够避开电线终端中由于切断作业等导体有可能散失的剩余部分W1,而使导体完全存在的电线部分W2接触切槽122a,从而实现可靠的压接,确保切槽122a和电线导体的接触可靠性。因此,将切槽122a设为一个,插座触头120进一步缩短,使插座连接器100紧凑化。并且,插座触头120的一对接触片124从其厚度方向两侧与插头触头220的接触部221接触,所以插座触头120在两点与插头触头220接触,连接可靠性提高。此外,插座触头120和电线W的接合力通过绝缘筒123而提高,所以即使在电线W受斜拉或拉拔时,也不会产生插座触头120和电线W的相对移动,所以切槽122a和电线W的导体的连接可靠性提高。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的一对接触片可以设在电线插入槽中,也可以从电线插入槽向外部突出。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插座壳体110中比电线插入槽115更靠近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有接受凹部116,并在接受凹部16中设置一对接触片124,该接受凹部116与电线插入槽115连通,并且在插座壳体110的内面111或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端面114开口,并插入对方侧的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头触头220。这样,在把插座触头120压入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时,接触片124被收纳在接受凹部116中。因此,接触片124受到插座壳体110的保护,不会受到意外外力而变形。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只要具备具有底板的主体即可。并且,本发明的插座触头的底板也可以设置成一体而不进行划分。但是,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主体121具有底板121a、从该底板121a的宽度方向两侧向高度方向的一侧立起的侧板121b,底板121a被划分为纵深方向的纵深侧的第1底板121aa和近前侧的第2底板121ab,在第1底板121aa的纵深方向的纵深侧设有接触片124,在近前侧设有压接板122,在第2底板121ab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绝缘筒123。这样,由于第1底板121aa与第2底板121ab分离,所以,在将设在第2底板121ab上的绝缘筒123弯曲并夹紧电线W时,由此产生的应力不会波及到第1底板121aa,接触片124、压接板122不会变形。并且,在将形成为规定形状的一块原板C(参照图7)弯曲而形成插座触头120时,该原板C成为相对在底板121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L对称或与其相近的形状,所以在通过坯料加工等从板材中获取原板C时,不易受到不平衡的力,原板C的成品率提高。而且,原板C的长度和宽度中的一方不会极端过大,所以能够从板材中高效率地获取原板C。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可以利用接触压力接触电线插入槽的构成壁的任何部分,但不限定于压入方式。但是,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侧板121b在朝向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的内面111的开口附近,利用接触压力接触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117,由此完成将插座触头120压入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中。这样,由于利用电线插入槽115的底面和伸出部117强力限制插座触头120向高度方向的移动,可提高抵抗向该方向斜拉电线W的强度。
本发明的插座触头可以利用任何方式使具有插座触头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不限定嵌合方式。因此,本发明也包括插座连接器沿着纵深方向与插头连接器嵌合的实施例。但是,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插座连接器100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插头触头220是刀片形,具有面向宽度方向的板状的接触部221,在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时,一对接触片124与插头触头220的接触部22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接触。这样,插座连接器100沿着高度方向与插头连接器200嵌合,所以,不必在安装对象物P上设置用于在嵌合时使插座连接器100移动的空闲空间,插座连接100和插头连接器200在安装对象物P上的占有面积减小。这在部件密集的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上安装插头连接器200、并将插座连接器100与其连接时比较有利。并且,在这样向部件密集的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安装插头连接器200、并将插座连接器100与其嵌合时,进行向高度方向按压插座连接器100的作业,所以,与向纵深方向或宽度方向等与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按压的作业相比,可大幅度改善作业性。通过将插座连接器100薄型化,从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到插座连接器100的表面112的高度变低,而实现由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200构成的连接结构的低高度化。由于电线W被从插座壳体110引出到纵深方向的近前侧,所以,即使与该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相对地配置例如壳体等,电线W也不易接触该壳体等,电线W承受的负荷减小,使连接状态变得稳定,同时可使由插座连接器100和插头连接器200构成的连接结构进一步低高度化。
本发明包括不设置卡止片和阻挡部的插座连接器的实施例。但是,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插座触头120上设有从宽度方向两端大致向高度方向立起的卡止片126,在构成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的面上设有接受卡止片126的阻挡部118,以阻止插座触头120向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移动。这样,阻挡部118接受卡止片126并阻止插座触头120向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移动,所以,可提高抗电线W拉拔的强度。因此,可以不采用在插座壳体110和插座触头120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卡止片而在另一个上设置卡住该卡止片的卡止孔的所谓倒钩结构(lance结构)。由此,可以去掉为了在插座壳体110上设置卡止片或卡止孔而形成的孔,可以使插座壳体110的表面112形成为没有孔的面,并且可以实现插座壳体110的薄型化。
并且,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插座触头120被压入电线插入槽115中,所以插座触头120和插座壳体110的接合强度高。并且,在将电线W与插座连接器100连接、并把该插座连接器100与设于安装对象物P的表面上的插头连接器200连接时,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被安装对象物P堵塞,插座触头120和电线W的连接部即切槽122a的附近被插座壳体110和安装对象物P包围,所以如图20所示,斜拉电线W的力被插座壳体110或安装对象物P阻止,不会波及到切槽122a,可提高抗电线W斜拉的强度。并且,插座触头120的绝缘筒123夹紧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所以即使将电线W沿着电线W延伸的方向向离开插座连接器10的方向拉拽的拉拔力起作用,该拉拔力也会被绝缘筒123阻止,不会波及到切槽122a,可提高抗电线W拉拔的强度。
本发明包括将以上实施例的特征进行组合的实施例。

插座触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插座触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插座触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插座触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座触头.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插座连接器的薄型化、紧凑化的插座触头。插座触头(120)被压入设有从内面(111)凹陷的电线插入槽(115)的插座壳体(110)的电线插入槽(115)中。该插座触头(120)包括:具有底板(121a)的主体(121);压接板(122),其从底板(121a)立起,具有U字形切槽(122a)并破坏电线(W)的绝缘覆盖层进行与导体的连接;绝缘筒(123),其从底板(121a)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