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8046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0176.2

申请日:

2014.06.06

公开号:

CN104094966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 57/20申请日:20140606授权公告日:20151028终止日期:20160606|||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N 57/20登记生效日:2016072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曲都变更后权利人:四川贵婓紫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37400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新村路横街4号1单元2号变更后权利人:622150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经开区南桥村8社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曲成彪|||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7/20申请日:20140606|||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7/20; A01P3/00; A01G13/00; A01N47/26(2006.01)N; A01N47/18(2006.01)N; A01N47/14(2006.01)N; A01N43/90(2006.01)N; A01N37/32(2006.01)N; A01N43/653(2006.01)N; A01N51/00(2006.01)N; A01N37/10(2006.01)N; A01N47/34(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57/20

申请人:

曲都; 曲成彪

发明人:

曲都; 曲成彪

地址:

637400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新村路横街4号1单元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该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由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和组合物D组成;组合物A由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福美双、丙森锌和腐霉剂组成,组合物B由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组成,组合物C由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萘乙酸和甲基硫菌灵组成,组合物D菌核净和代森锰锌组成;本发明防治效果十分突出,桑白果病防治率可达到100%,可收到药到病除之功效;投入产出比高,亩果桑园地投入300元防治药物和用工,可收入鲜桑果1500公斤,收入可达9000~10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3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防止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

2.
  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和组合物D组成;所述的组合物A由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福美双、丙森锌和腐霉剂组成,所述的组合物B由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组成,所述的组合物C由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萘乙酸和甲基硫菌灵组成,所述的组合物D菌核净和代森锰锌组成。

3.
  防治桑白果病新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桑树生长至脱苞期,组合物A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燕口期时,组合物B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盛花期时,组合物C按600~3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最后,当桑树生长至授粉期时,组合物D按500~1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A中,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B中,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C中,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D中,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

说明书

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该药物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桑葚白果病是桑葚‘菌核病’的俗称,是危害桑果的主要病害,由于病原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加之空气传播的特殊性,靠现有的常规方法进行防治更本没有效果。
现有通用的防治方法如下:
(1)在秋冬季节除去桑树周边杂草,并深翻土地(将病原物深埋)
(2)由于中国几千年来栽桑的目的就是为了养蚕,栽桑以收获桑果为目的还是近几年的事。据全国大中专教科书介绍,只认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桑白果病(菌核病)有防治作用。桑白果病的防治和研究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几乎是空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的使用方法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单独使用的浓度:多菌灵为800倍,甲基托布津为600至1000倍。
(3)地膜覆盖桑树地表面。
(4)薄膜套桑果法。
通过多次实验,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常规方法防治白果病之所以不能防治白果病是因为病原物存在的普遍性、病源物致病性强、传染迅速的原因导致,不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得彻底杀灭病原物,单纯地使用托布津和多菌灵不能确保100%杀灭病原物。这就是目前为什么采用常规地防治方法,无论做的如何周到、祥细、加大剂量和喷酒次数,都无法防治白果病的发生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治桑白果病新药配方及使用方法,该药物能有效防治桑白果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止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配方,该药物由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和组合物D组成;所述的组合物A由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福美双、丙森锌和腐霉剂组成,所述的组合物B由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组成,所述的组合物C由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萘乙酸和甲基硫菌灵组成,所述的组合物D菌核净和代森锰锌组成。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桑白果病新药配方的使用方法,从桑树生长至脱苞期,组合物A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燕口期时,组合物B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盛花期时,组合物C按600~3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最后,当桑树生长至授粉期时,组合物D按500~1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A中,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B中,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C中,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D中,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防治效果十分突出,只要防治时期掌握准确用药及时周到,桑白果病防治率可达到100%,可收到药到病除之功效;
(2)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每一亩可减少劳动力用工(主要是减少秋、冬季节的除草,翻耕)10个左右,减少成本800元/亩;
(3)投入产出比高,亩果桑园地投入300元防治药物和用工,可收入鲜桑果1500公斤,收入可达9000~10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3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喷施后防治效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对比产品喷施后防治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喷施后防治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对比产品喷施后防治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试验地点:2013年南部县楠木镇石牛垭村四社,农户:陆光跃,试验地名房前屋基地右侧,果桑园面积一亩,(简称试验A区,也称试验区)
南部县楠木镇石牛垭村四社农户陆光玉,试验地名房前屋地左侧,果桑园面积一亩(简称B区,也称常用防治区)
注:A、B区只相距(一地沟)约一米。
A区采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防治
3月8日号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观察,观察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至10点;
3月11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脱苞期,于当日下午14时,进行首次喷药,用组合物A,浓度为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
3月19日进入燕口期,用组合物B,浓度为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
3月23日进入盛花期,用组合物C,浓度为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
3月28日进入授粉期,用组合物D,浓度为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
试验效果:A区4月25日桑果开始转红,26日桑果开始进入成熟期并采果,5月13日采果基本结束,A区共采果1370公斤,收入10870元。
A区效果图如图1。
B区采用现有的常用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从3月3日起每间隔5天用药一次,用药品种名: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分别交替进行喷酒,使用浓度均600倍。
B区用药结束时间为4月8日,共计用药7次,4月23日少量桑果开始转红,但颜色暗淡,果体有凹凸,果型不规则,白果病病症初显,26日白果病大量发生,发病率达到98%以上,几乎颗粒无收。
B区效果图如图2。
实施例2
2014年在南部县进行全面推广实施:
a区:南部县碧龙乡张家山村五社,果桑面积160亩。(简称a区、也称试验区)
b区:南部县碧龙乡张家山村五社,路边地果桑园面积10亩。(简称b区、也称对照区)
a区采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防治
于2014年3月3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果桑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至10时。
3月6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脱苞期,用组合物A,浓度为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
3月13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燕口期,用组合物B,浓度为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
3月21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盛花期,用组合物C,浓度为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
3月28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授粉期,用组合物D,浓度为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
4月21日桑果开始转红,4月23日开始成熟并采果,60亩地共采桑果177066.68公斤(属两年生桑树,未进入盛产果期),亩产1107公斤,亩收入达7000多元。
a区效果图如图2。
b区采用常用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从3月3日起每间隔5天用药一次,用药品种名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交替进行,其用药的浓度均为600倍。b区用药结束期4月8日,共计喷药7次,4月20日桑果开始转红,但颜色暗淡,果体出现凹凸,22日一场暴雨后,23日桑果全白,发病率达到100%,颗粒无收。
b区效果图如图2。
实施例3
2014年在四川贵斐紫酒业公司果桑基地推广实施:
四川贵斐紫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果桑基地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双金村果桑面积128亩。
采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防治
于2014年3月1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果桑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至10时。
3月3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脱苞期,用组合物A,浓度为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
3月9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燕口期,用组合物B,浓度为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
3月18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盛花期,用组合物C,浓度为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
3月23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授粉期,用组合物D,浓度为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
4月19日桑果开始转红,4月20日开始成熟并采果,128亩地共采桑果192256公斤(属两年生桑树,进入盛产果期),亩产1502公斤,亩收入按市场最低销售价格为6元/公斤计算,达9012多元,达到丰收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96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4966A21申请号201410250176222申请日20140606A01N57/20200601A01P3/00200601A01G13/00200601A01N47/26200601A01N47/18200601A01N47/14200601A01N43/90200601A01N37/32200601A01N43/653200601A01N51/00200601A01N37/10200601A01N47/3420060171申请人曲都地址637400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新村路横街4号1单元2号申请人曲成彪7。

2、2发明人曲都曲成彪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代理人龚燮英54发明名称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该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由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和组合物D组成;组合物A由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福美双、丙森锌和腐霉剂组成,组合物B由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组成,组合物C由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萘乙酸和甲基硫菌灵组成,组合物D菌核净和代森锰锌组成;本发明防治效果十分突出,桑白果病防治率可达到100,可收到药到病除之功效;投入产出比高,亩果桑园地投入3。

3、00元防治药物和用工,可收入鲜桑果1500公斤,收入可达900010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30。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4966ACN104094966A1/1页21一种用于防止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2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由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和组合物D组成;所述的组合物A由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福美双、丙森锌和腐霉剂组成,所述的组合物B由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组成,所述的组合物C由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

4、萘乙酸和甲基硫菌灵组成,所述的组合物D菌核净和代森锰锌组成。3防治桑白果病新药配方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桑树生长至脱苞期,组合物A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燕口期时,组合物B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盛花期时,组合物C按6003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最后,当桑树生长至授粉期时,组合物D按5001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A中,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

5、;所述组合物B中,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C中,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D中,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权利要求书CN104094966A1/4页3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防治桑白果病药物配方及该药物的使用方法。背景技术0002桑葚白果病是桑葚菌核病的俗称,是危害桑果的主要病害,由于病原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加之空气传播的特殊性,靠现。

6、有的常规方法进行防治更本没有效果。0003现有通用的防治方法如下00041在秋冬季节除去桑树周边杂草,并深翻土地将病原物深埋00052由于中国几千年来栽桑的目的就是为了养蚕,栽桑以收获桑果为目的还是近几年的事。据全国大中专教科书介绍,只认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桑白果病菌核病有防治作用。桑白果病的防治和研究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几乎是空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的使用方法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单独使用的浓度多菌灵为800倍,甲基托布津为600至1000倍。00063地膜覆盖桑树地表面。00074薄膜套桑果法。0008通过多次实验,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常规方法防治白果病之所以不能防治白果病是因为病原。

7、物存在的普遍性、病源物致病性强、传染迅速的原因导致,不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得彻底杀灭病原物,单纯地使用托布津和多菌灵不能确保100杀灭病原物。这就是目前为什么采用常规地防治方法,无论做的如何周到、祥细、加大剂量和喷酒次数,都无法防治白果病的发生原因。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治桑白果病新药配方及使用方法,该药物能有效防治桑白果病。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止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0011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桑白果病的药物配方,该药物由组合物A、组合物B、组合物C和组合物D组成;所述的组合物A由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福。

8、美双、丙森锌和腐霉剂组成,所述的组合物B由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烯唑醇组成,所述的组合物C由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萘乙酸和甲基硫菌灵组成,所述的组合物D菌核净和代森锰锌组成。0012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桑白果病新药配方的使用方法,从桑树生长至脱苞期,组合物A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燕口期时,组合物B按60012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当桑树生长至盛花期时,组合物C按6003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最后,当桑树生长至授粉期时,组合物D按5001000倍进行稀释后混合,混合均匀后喷洒。说明书CN10。

9、4094966A2/4页40013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A中,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B中,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C中,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所述组合物D中,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00151本发明防治效果十分突出,只要防治时期掌握准确用药及时周到,桑白果病防治率可达到1。

10、00,可收到药到病除之功效;00162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每一亩可减少劳动力用工主要是减少秋、冬季节的除草,翻耕10个左右,减少成本800元/亩;00173投入产出比高,亩果桑园地投入300元防治药物和用工,可收入鲜桑果1500公斤,收入可达900010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30。附图说明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喷施后防治效果图。

11、;00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对比产品喷施后防治效果图;00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喷施后防治效果图;002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对比产品喷施后防治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24实施例10025试验地点2013年南部县楠木镇石牛垭村四社,农户陆光跃,试验地名房前屋基地右侧,果桑园面积一亩,简称试验A区,也称试验区0026南部县楠木镇。

12、石牛垭村四社农户陆光玉,试验地名房前屋地左侧,果桑园面积一亩简称B区,也称常用防治区0027注A、B区只相距一地沟约一米。0028A区采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防治00293月8日号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观察,观察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至10点;00303月11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脱苞期,于当日下午14时,进行首次喷药,用组合物A,浓度为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说明书CN104094966A3/4页5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00313月19日进入燕口期,用组合物B,浓度为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

13、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00323月23日进入盛花期,用组合物C,浓度为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00333月28日进入授粉期,用组合物D,浓度为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0034试验效果A区4月25日桑果开始转红,26日桑果开始进入成熟期并采果,5月13日采果基本结束,A区共采果1370公斤,收入10870元。0035A区效果图如图1。0036B区采用现有的常用防治方法进行防治。0037从3月3日起每间隔5天用药一次,用药品种名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分别交替进行喷酒,使用浓度均600倍。0038B区用药。

14、结束时间为4月8日,共计用药7次,4月23日少量桑果开始转红,但颜色暗淡,果体有凹凸,果型不规则,白果病病症初显,26日白果病大量发生,发病率达到98以上,几乎颗粒无收。0039B区效果图如图2。0040实施例200412014年在南部县进行全面推广实施0042A区南部县碧龙乡张家山村五社,果桑面积160亩。简称A区、也称试验区0043B区南部县碧龙乡张家山村五社,路边地果桑园面积10亩。简称B区、也称对照区0044A区采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防治0045于2014年3月3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果桑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至10时。00463月6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脱苞期,用组合。

15、物A,浓度为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00473月13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燕口期,用组合物B,浓度为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00483月21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盛花期,用组合物C,浓度为吡虫啉1可湿性粉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00493月28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授粉期,用组合物D,浓度为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00504月21日桑果开始转红,4月23日开始成熟并。

16、采果,60亩地共采桑果17706668公斤属两年生桑树,未进入盛产果期,亩产1107公斤,亩收入达7000多元。0051A区效果图如图2。0052B区采用常用防治方法进行防治0053从3月3日起每间隔5天用药一次,用药品种名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交替进行,其说明书CN104094966A4/4页6用药的浓度均为600倍。B区用药结束期4月8日,共计喷药7次,4月20日桑果开始转红,但颜色暗淡,果体出现凹凸,22日一场暴雨后,23日桑果全白,发病率达到100,颗粒无收。0054B区效果图如图2。0055实施例300562014年在四川贵斐紫酒业公司果桑基地推广实施0057四川贵斐紫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果。

17、桑基地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双金村果桑面积128亩。0058采用本发明技术进行防治0059于2014年3月1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果桑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至10时。00603月3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脱苞期,用组合物A,浓度为甲氨基阿维素笨甲酸盐1乳油按1000倍稀释、福美双按600倍稀释、丙森锌按1000倍稀释、腐霉剂按600倍稀释;00613月9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燕口期,用组合物B,浓度为甲甘膦异丙胺盐41水剂按1000倍稀释、多菌灵按600倍稀释、苯醚甲环唑按1000倍稀释、烯唑醇按600倍稀释;00623月18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盛花期,用组合物C,浓度为吡虫啉1可湿性粉。

18、剂按3000倍稀释、萘乙酸按1000倍稀释、甲基硫菌灵按800倍稀释;00633月23日果桑生长发育进入授粉期,用组合物D,浓度为菌核净按800倍稀释、代森锰锌按600倍稀释。00644月19日桑果开始转红,4月20日开始成熟并采果,128亩地共采桑果192256公斤属两年生桑树,进入盛产果期,亩产1502公斤,亩收入按市场最低销售价格为6元/公斤计算,达9012多元,达到丰收效果。00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094966A1/2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94966A2/2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9496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