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6792945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906900.0

申请日:

20180810

公开号:

CN109197763A

公开日:

201901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7/02,A01K41/02,A01K41/04

主分类号:

A01K67/02,A01K41/02,A01K41/04

申请人:

四川大仁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昌安

地址: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佛山街1幢

优先权:

CN201810906900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辉轮;张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孵化蛋预处理;S2预孵化: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混合料层,在室温下静置2‑3h,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在温度为38‑40℃、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S3孵化: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继续在温度为40‑42℃、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完成孵化过程,在孵化过程保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本发明采用低温对流孵化法相对于电发热管节能60%,出壳率96%以上,出壳率提高4%‑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孵化蛋预处理: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2-3次后,放入洗米水中静置60-90min,取出在25-35℃的烘箱中烘干30-60min,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待用;S2预孵化: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混合料层,在室温下静置2-3h,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在温度为38-40℃、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S3孵化: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继续在温度为40-42℃、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完成孵化过程,在孵化过程保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竹炭粉3-5份,米糠壳50-60份,海藻粉10-15份,电气石粉20-25份,水20-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层的厚度为0.8-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轻柴油30-40份,烷基苯型导热油40-50份,氯化钠8-12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2-0.4mm的纳米绝热涂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绝热涂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0-25份,钛白粉1-2份,纳米气凝胶15-20份,成膜助剂0.5-0.8份,分散剂2.5-3.0份,水14-16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2-25%,其余量为氮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0-1.5L/min;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0-1.5L/min。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孵化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孵化箱多采用人工孵化箱、半自动孵化箱、全自动孵化箱,但都耗能高,劳动强度大,孵化质量整齐度差,孵化质量还可以有进一步提高和能耗大幅度降低,但现有的产品是无法达到的。

目前大规模孵化;全自动孵化箱和半自动孵化箱,容量10080枚鸭蛋,半自动孵化箱每口能耗年平均700元,全自动孵化箱每口能耗年平均1000元以上,半自动电孵化箱出壳率90%左右。全自动孵化箱出壳率92%左右。

孵化是从最初的自然孵化转变成现在的人工孵化,人工孵化在经历了原来的桶孵、水孵、煤油灯、平孵、炕孵等等之后,现在较为先进也普遍被人们接受,使用的是半自动孵化箱。

这一行业的兴起,科技、信息、运输越来越发达,竞争越来越大,于是人们想到开水锅炉,蒸气锅炉作为供热源的补充,降低了孵化一部分成本,于是新的问题产生了,水遇金属会腐蚀,导致了供温极不均匀,锅炉是由人工控制,特别是晚上,很难达到理想温度,导致于孵化质量不稳定。

半自动电孵化箱采取活动方式组合,便于运输。箱的材料采用层板、泡沫,具有体轻、保暖的良好特性。箱的两侧正中各开一个小孔,箱顶开两个小孔。(种蛋孵化从第一天到第七天是全封闭)、内外部结构,活动蛋盘、蛋架、中轴、支架、皮带盘、电子继电器,闸刀电机、电热管、探头、风扇、蛋架安装在箱内,蛋盘放在蛋架上,支架安装在蛋架两侧,即箱两侧开小孔的地方,支架上放中轴,中轴一头安装皮带盘,皮带盘和箱顶电机连接,支架、蛋架、中轴、皮带盘、电机连接成一个整体,探头安放在箱内角的上方和箱顶电子继电器连接,箱内两壁下方角靠近角的地方安装电发热管,中轴两头各安装一个风扇,箱内底部有水槽。

在四川、广西等地现在使用的半自动孵化箱,箱两侧长度大约2.4米(即开孔为两侧)箱高约2.2米,宽约2.2米,容量鹅蛋7200枚,鸭蛋9900枚,鸡蛋11880枚,蛋盘60个。

半自动孵化箱在以往孵化方式的基础上,把平面孵化改为了立体孵化,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了平均面积的生产量,方便了管理。半自动孵化箱将以往孵化方式中人工控温的水、煤油灯、煤碳等,改为了自动控温的电孵,使操作简单易行,同时在内部构造上使用了活动蛋架,可人工控制蛋架的角度,角度一般在45°至55°,角度达到55°从而结束翻蛋的历史,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半自动供热源由原来的煤、煤油灯改为电后,也净化了空气,减少了污染,但孵化成本提高了。半自动电孵化箱也存在极大的不足之处:首先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氧气,而孵化箱内,蛋的密度很大需要大量的氧气,但半自动孵化箱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得力的措施,仅靠两侧开孔或在底部开孔来补充氧气,显然达不到孵化的理想境界。箱顶开孔达到了箱内通风换气的一定效果,然而热损失就大了,没采取余热回收再利用等措施。孵化箱需要一定的湿度,现在的半自动孵化箱两侧或下方开孔,上方开孔,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通风换气效果,但箱内湿度就不足于,于是采用人工补充的方式,每天按时喷水,没有准确的干湿数据,从而也无法及时、充分地补充水分,而孵化湿度是受气温、孵化时间等因素而变化的,它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需求水分并非一成不变的,当然每天按时喷水也就不科学的,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现在的半自动孵化箱的热源是电发热管,发热管主要安装在靠近下端四大角的位置,发热管工作的时候是辐射,它本身的温度可达500~600℃,为了使箱内温度均匀,采用强制性散热,即使在风扇下工作,表体温度也会在300℃以上,而发热管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那么挨着热源的蛋温比其它地方的蛋温要高,根据发热管一般安装的位置和蛋盘的布局,还有感温系统的位置一般底层的蛋特别是中间的蛋温度比较低,所以即使在调盘的作用下,也无法根本解决高低温的问题。采用强风,箱内温度可能均匀,但水分流失更大,能耗会更大。介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也大大制约了半自动孵化箱的生产质量,孵化率时高时低,幼苗质量时好时坏,从而数量、质量都无法保证。半自动孵化箱在以往孵化方式的基础上节约了一定的劳力,但它的蛋架的角度需要人工操作,按2小时一次转换角度,一天需要操作12次。前面我们说了半自动孵化箱内的温度温差比较大,必须通过人工调盘的方式来克服,一般调盘一天2次,只能比没有调盘质量有所提高,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从劳动的强度上看,它还未能把劳动力彻底解放出来。

另外,孵化箱在生产期间,箱内的环境不但适合各种蛋的需求,同时也适合各种致病菌的生存,比如最常见的霉菌,种蛋一旦感染幼禽就会出现体质弱,块头小,毛色差,死亡率高,出禽率低,成长缓慢等,现在的半自动孵化箱所采取的方法是一次一消毒,在整个运转过程中也无法用其它措施杀菌,所以种蛋感染的机率比较大,无法彻底保证孵化的质量。

全自动电孵化箱虽然弥补了调盘、转换角度、喷水、湿度不均匀等缺点,但孵化成本是半自动电孵化箱的2倍以上,从禽苗质量上看,两者没什么区别。发热方式都是电热管辐射。孵化瓶颈没有突破。

氧气、种蛋都是有生命的,在孵化箱内,前期需求氧气不大,特别到后期,种蛋大量需要新鲜的氧气。电孵化箱是辐射发热,为了降低能耗,孵化箱采用风扇箱内循环的方式,箱内就严重缺氧,由于箱内没有新鲜空气流通,种蛋后期大量废气呼出、废气在箱内无法排出,严重影响了出壳率和禽苗质量。温度、电热管发热温度高达600度,使空气内的水分蒸发太快,孵化箱内的空气严重缺乏水分,对孵化出壳和质量都有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采用低温对流孵化法相对于电发热管节能60%,出壳率96%以上,出壳率提高4%-6%。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孵化蛋预处理: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2-3次后,放入洗米水中静置60-90min,取出在25-35℃的烘箱中烘干30-60min,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待用;

S2预孵化: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混合料层,在室温下静置2-3h,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在温度为38-40℃、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S3孵化: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继续在温度为40-42℃、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完成孵化过程,在孵化过程保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对流式孵化箱,包括孵化箱箱体,孵化箱箱体内均匀设置有孵化架以及孵化架上设置的蛋架,孵化箱箱体内还设置有采暖装置;孵化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隔板,顶部隔板连接电源正极的阳极板,底部隔板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阴极板,顶部隔板上固定设置有风扇;采暖装置设置在孵化箱箱体底部的热交换器中,采暖装置为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一侧设置有与箱外相通的进风口;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之间竖直平行放置,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之间设置有垂直于导热管长度方向的散热片;热交换器的出风口连接压缩机,压缩机通过管道与过滤装置相连。通过采暖装置加热孵化箱内的气体,在通过热交换器连接的压缩机与箱内的空气进行源源不断的热交换,可以均匀有效的加热箱内的空气,保持箱内的整体温度;隔板有效的去处空气中带电粉尘和离子,有效净化空气,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将热量通过导热管传递到孵化箱内部的空气,均匀加热整个箱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竹炭粉3-5份,米糠壳50-60份,海藻粉10-15份,电气石粉20-25份,水20-30份。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层的厚度为0.8-1.0mm。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轻柴油30-40份,烷基苯型导热油40-50份,氯化钠8-12份。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2-0.4mm的纳米绝热涂料。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绝热涂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0-25份,钛白粉1-2份,纳米气凝胶15-20份,成膜助剂0.5-0.8份,分散剂2.5-3.0份,水14-16份。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2-25%,其余量为氮气。

进一步地,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0-1.5L/min;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0-1.5L/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孵化箱采用最新孵化方式,在密闭的孵化箱内,通过新风机交换,把箱内废气排除箱外孵化供温温度控制效果好,空气湿度65%-75%,将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作为热源,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温度柔和,供热温度控制在100℃之内,出壳率长期稳定达到96%左右,出壳率提高4%-6%;

2.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比电发热管节能60%,出壳率96%以上,产品整套系统使孵化箱内供热空气是流通的,解决了箱内氧气不足,补湿方式是解决空气湿度来补充湿度的,供温空气温度65%-75%,孵化出的效果、禽苗出壳率长期稳定在97%左右,块头大,毛色光亮,体格强壮,孵化质量进一步提高;

3.孵化箱内供应的空气或者混合气体,在温度和湿度上均匀孵化环境相同,更利于孵化,孵化条件更为稳定;在预孵化的过程中采用混合料粘附,能有效避免蛋壳表面骤冷骤热的现象,使其温度改变循序渐进,利于提升出壳率,且温度在38-40℃混合料逐渐失水从而散落不成团;在孵化过程中提高气体中氧气含量也可有效提升出壳率;本发明使用的孵化成本低廉,为企业、为客户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孵化蛋预处理: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2次后,放入洗米水中静置90min,取出在25℃的烘箱中烘干60min,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待用;

S2预孵化: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0.8mm的混合料层,在室温下静置2h,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在温度为38-40℃、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S3孵化: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继续在温度为40-42℃、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完成孵化过程,在孵化过程保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竹炭粉3份,米糠壳50份,海藻粉10份,电气石粉20份,水20份。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轻柴油30份,烷基苯型导热油40份,氯化钠8份;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2mm的纳米绝热涂料;纳米绝热涂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0份,钛白粉1份,纳米气凝胶15份,成膜助剂0.5份,分散剂2.5份,水14份。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2%,其余量为氮气。

具体地,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0L/min;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0L/min。

实施例1的用于孵化工艺出壳率稳定达到96%,出壳率提高4%。

实施例2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孵化蛋预处理: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3次后,放入洗米水中静置80min,取出在30℃的烘箱中烘干40min,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待用;

S2预孵化: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0.9mm的混合料层,在室温下静置2.5h,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在温度为38-40℃、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S3孵化: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继续在温度为40-42℃、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完成孵化过程,在孵化过程保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竹炭粉4份,米糠壳55份,海藻粉15份,电气石粉24份,水25份。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轻柴油35份,烷基苯型导热油45份,氯化钠10份;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3mm的纳米绝热涂料;纳米绝热涂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2份,钛白粉2份,纳米气凝胶18份,成膜助剂0.6份,分散剂2.8份,水15份。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4%,其余量为氮气。

具体地,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2L/min;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2L/min。

实施例2的用于孵化工艺出壳率稳定达到97%,出壳率提高5%。

实施例3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孵化蛋预处理: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3次后,放入洗米水中静置90min,取出在35℃的烘箱中烘干30min,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待用;

S2预孵化: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1.0mm的混合料层,在室温下静置3h,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在温度为38-40℃、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S3孵化: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继续在温度为40-42℃、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完成孵化过程,在孵化过程保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竹炭粉5份,米糠壳60份,海藻粉15份,电气石粉25份,水30份。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轻柴油40份,烷基苯型导热油50份,氯化钠12份;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4mm的纳米绝热涂料;纳米绝热涂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5份,钛白粉2份,纳米气凝胶20份,成膜助剂0.8份,分散剂3.0份,水16份。

具体地,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5%,其余量为氮气。

具体地,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5L/min;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5L/min。

实施例3的用于孵化工艺出壳率长期稳定达到98%,出壳率提高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06900.0 (22)申请日 2018.08.10 (71)申请人 四川大仁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佛山街1 幢 (72)发明人 陈昌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90 代理人 林辉轮 张玲 (51)Int.Cl. A01K 67/02(2006.01) A01K 41/02(2006.01) A01K 4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57)摘要 本发。

2、明涉及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S1孵化蛋预处理; S2预孵化: 将棕 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 合料形成混合料层, 在室温下静置2-3h, 再放入 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在温度为38-40、 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 裂, 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S3孵化: 完成 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 的蛋架上, 继续在温度为40-42、 相对湿度为 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 完成孵化过 程, 在孵化过程保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本发 明采用低温对流孵化法相对于电发热管节能 60, 出壳率96以上, 出壳。

3、率提高4-6。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9197763 A 2019.01.15 CN 109197763 A 1.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S1孵化蛋预处理: 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2-3次后, 放入洗米水中静置60-90min, 取出 在25-35的烘箱中烘干30-60min, 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 待用; S2预孵化: 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混合料层, 在 室温下静置2-3h, 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在温度为38-40、 相对湿度为65- 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 在孵化过程保持24h。

4、空气对流; S3孵化: 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继续在温度为 40-42、 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 完成孵化过程, 在孵化过程保持 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步骤中混 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竹炭粉3-5份, 米糠壳50-60份, 海藻粉10-15份, 电气石粉20-25份, 水20-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步骤中混 合料层的厚度为0.8-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步骤中空 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超导液 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轻柴油30-40份, 烷基苯型导热油40-50份, 氯化钠8- 12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超导液 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2-0.4mm的纳米绝热涂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绝热涂 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0-25份, 钛白粉1-2份, 纳米气凝胶15-20份。

6、, 成膜 助剂0.5-0.8份, 分散剂2.5-3.0份, 水14-16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步骤中新 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 所述S3步骤中混 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度调整至65-7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气 体中氧气含量为22-25, 其余量为氮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鲜空 气的输送量为1.0-1.5L/min; 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

7、为1.0-1.5L/min。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197763 A 2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孵化工艺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孵化箱多采用人工孵化箱、 半自动孵化箱、 全自动孵化箱, 但都耗能 高, 劳动强度大, 孵化质量整齐度差, 孵化质量还可以有进一步提高和能耗大幅度降低, 但 现有的产品是无法达到的。 0003 目前大规模孵化; 全自动孵化箱和半自动孵化箱, 容量10080枚鸭蛋, 半自动孵化 箱每口能耗年平均700元, 全自动孵化箱每口能耗年平均1000元以上, 半。

8、自动电孵化箱出壳 率90左右。 全自动孵化箱出壳率92左右。 0004 孵化是从最初的自然孵化转变成现在的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在经历了原来的桶 孵、 水孵、 煤油灯、 平孵、 炕孵等等之后, 现在较为先进也普遍被人们接受, 使用的是半自动 孵化箱。 0005 这一行业的兴起, 科技、 信息、 运输越来越发达, 竞争越来越大, 于是人们想到开水 锅炉, 蒸气锅炉作为供热源的补充, 降低了孵化一部分成本, 于是新的问题产生了, 水遇金 属会腐蚀, 导致了供温极不均匀, 锅炉是由人工控制, 特别是晚上, 很难达到理想温度, 导致 于孵化质量不稳定。 0006 半自动电孵化箱采取活动方式组合, 便于运。

9、输。 箱的材料采用层板、 泡沫, 具有体 轻、 保暖的良好特性。 箱的两侧正中各开一个小孔, 箱顶开两个小孔。 (种蛋孵化从第一天到 第七天是全封闭)、 内外部结构, 活动蛋盘、 蛋架、 中轴、 支架、 皮带盘、 电子继电器, 闸刀电 机、 电热管、 探头、 风扇、 蛋架安装在箱内, 蛋盘放在蛋架上, 支架安装在蛋架两侧, 即箱两侧 开小孔的地方, 支架上放中轴, 中轴一头安装皮带盘, 皮带盘和箱顶电机连接, 支架、 蛋架、 中轴、 皮带盘、 电机连接成一个整体, 探头安放在箱内角的上方和箱顶电子继电器连接, 箱 内两壁下方角靠近角的地方安装电发热管, 中轴两头各安装一个风扇, 箱内底部有水槽。

10、。 0007 在四川、 广西等地现在使用的半自动孵化箱, 箱两侧长度大约2.4米(即开孔为两 侧)箱高约2.2米, 宽约2.2米, 容量鹅蛋7200枚, 鸭蛋9900枚, 鸡蛋11880枚, 蛋盘60个。 0008 半自动孵化箱在以往孵化方式的基础上, 把平面孵化改为了立体孵化, 充分利用 空间, 提高了平均面积的生产量, 方便了管理。 半自动孵化箱将以往孵化方式中人工控温的 水、 煤油灯、 煤碳等, 改为了自动控温的电孵, 使操作简单易行, 同时在内部构造上使用了活 动蛋架, 可人工控制蛋架的角度, 角度一般在45 至55 , 角度达到55 从而结束翻蛋的历史, 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 半自动。

11、供热源由原来的煤、 煤油灯改为电后, 也净化了空气, 减少了 污染, 但孵化成本提高了。 半自动电孵化箱也存在极大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知道生命离不 开氧气, 而孵化箱内, 蛋的密度很大需要大量的氧气, 但半自动孵化箱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 得力的措施, 仅靠两侧开孔或在底部开孔来补充氧气, 显然达不到孵化的理想境界。 箱顶开 孔达到了箱内通风换气的一定效果, 然而热损失就大了, 没采取余热回收再利用等措施。 孵 化箱需要一定的湿度, 现在的半自动孵化箱两侧或下方开孔, 上方开孔, 虽然达到了一定的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9197763 A 3 通风换气效果, 但箱内湿度就不足于,。

12、 于是采用人工补充的方式, 每天按时喷水, 没有准确 的干湿数据, 从而也无法及时、 充分地补充水分, 而孵化湿度是受气温、 孵化时间等因素而 变化的, 它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需求水分并非一成不变的, 当然每天按时喷水也就不科学的, 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现在的半自动孵化箱的热源是电发热管, 发热管主要安装在靠近下端 四大角的位置, 发热管工作的时候是辐射, 它本身的温度可达500600, 为了使箱内温度 均匀, 采用强制性散热, 即使在风扇下工作, 表体温度也会在300以上, 而发热管传热的方 式是热辐射, 那么挨着热源的蛋温比其它地方的蛋温要高, 根据发热管一般安装的位置和 蛋盘的布局, 还有感。

13、温系统的位置一般底层的蛋特别是中间的蛋温度比较低, 所以即使在 调盘的作用下, 也无法根本解决高低温的问题。 采用强风, 箱内温度可能均匀, 但水分流失 更大, 能耗会更大。 介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 也大大制约了半自动孵化箱的生产质量, 孵化 率时高时低, 幼苗质量时好时坏, 从而数量、 质量都无法保证。 半自动孵化箱在以往孵化方 式的基础上节约了一定的劳力, 但它的蛋架的角度需要人工操作, 按2小时一次转换角度, 一天需要操作12次。 前面我们说了半自动孵化箱内的温度温差比较大, 必须通过人工调盘 的方式来克服, 一般调盘一天2次, 只能比没有调盘质量有所提高,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 以。

14、从劳动的强度上看, 它还未能把劳动力彻底解放出来。 0009 另外, 孵化箱在生产期间, 箱内的环境不但适合各种蛋的需求, 同时也适合各种致 病菌的生存, 比如最常见的霉菌, 种蛋一旦感染幼禽就会出现体质弱, 块头小, 毛色差, 死亡 率高, 出禽率低, 成长缓慢等, 现在的半自动孵化箱所采取的方法是一次一消毒, 在整个运 转过程中也无法用其它措施杀菌, 所以种蛋感染的机率比较大, 无法彻底保证孵化的质量。 0010 全自动电孵化箱虽然弥补了调盘、 转换角度、 喷水、 湿度不均匀等缺点, 但孵化成 本是半自动电孵化箱的2倍以上, 从禽苗质量上看, 两者没什么区别。 发热方式都是电热管 辐射。 。

15、孵化瓶颈没有突破。 0011 氧气、 种蛋都是有生命的, 在孵化箱内, 前期需求氧气不大, 特别到后期, 种蛋大量 需要新鲜的氧气。 电孵化箱是辐射发热, 为了降低能耗, 孵化箱采用风扇箱内循环的方式, 箱内就严重缺氧, 由于箱内没有新鲜空气流通, 种蛋后期大量废气呼出、 废气在箱内无法排 出, 严重影响了出壳率和禽苗质量。 温度、 电热管发热温度高达600度, 使空气内的水分蒸发 太快, 孵化箱内的空气严重缺乏水分, 对孵化出壳和质量都有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采 用低温对流孵化法相对于电发热管节能60, 出壳。

16、率96以上, 出壳率提高4-6。 0013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4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0015 S1孵化蛋预处理: 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2-3次后, 放入洗米水中静置60-90min, 取出在25-35的烘箱中烘干30-60min, 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 待用; 0016 S2预孵化: 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混合料 层, 在室温下静置2-3h, 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在温度为38-40、 相对湿度为 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 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0017 S3孵化。

17、: 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继续在温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9197763 A 4 度为40-42、 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 完成孵化过程, 在孵化过程保 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0018 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对流式孵化箱, 包括孵化箱箱体, 孵化箱箱体内均匀设置有孵 化架以及孵化架上设置的蛋架, 孵化箱箱体内还设置有采暖装置; 孵化箱的顶部和底部分 别设置有隔板, 顶部隔板连接电源正极的阳极板, 底部隔板与电源负极连接的阴极板, 顶部 隔板上固定设置有风扇; 采暖装置设置在孵化箱箱体底部的热交换器中, 采暖装置为纳米 超导。

18、液体发热管, 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一侧设置有与箱外相通的进风口; 纳米超导液体 发热管之间竖直平行放置, 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之间设置有垂直于导热管长度方向的散 热片; 热交换器的出风口连接压缩机, 压缩机通过管道与过滤装置相连。 通过采暖装置加热 孵化箱内的气体, 在通过热交换器连接的压缩机与箱内的空气进行源源不断的热交换, 可 以均匀有效的加热箱内的空气, 保持箱内的整体温度; 隔板有效的去处空气中带电粉尘和 离子, 有效净化空气, 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将热量通过导热管传递到孵化箱内部的空气, 均 匀加热整个箱体内部。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竹炭粉3-。

19、5份, 米糠壳50-60 份, 海藻粉10-15份, 电气石粉20-25份, 水20-30份。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层的厚度为0.8-1.0mm。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 0022 进一步地, 所述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轻柴油30-40 份, 烷基苯型导热油40-50份, 氯化钠8-12份。 0023 进一步地, 所述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2-0.4mm的 纳米绝热涂料。 0024 进一步地, 所述纳米绝热涂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0-25份, 钛 白粉。

20、1-2份, 纳米气凝胶15-20份, 成膜助剂0.5-0.8份, 分散剂2.5-3.0份, 水14-16份。 0025 进一步地, 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 湿度调整至65-75; 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 湿度调整至65-75。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2-25, 其余量为氮气。 0027 进一步地, 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0-1.5L/min; 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 1.0-1.5L/min。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9 1.孵化箱采用最新孵化方式, 在密闭的孵化箱内。

21、, 通过新风机交换, 把箱内废气排 除箱外孵化供温温度控制效果好, 空气湿度65-75, 将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作为热源, 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温度柔和, 供热温度控制在100之内, 出壳率长期稳定达到96左 右, 出壳率提高4-6; 0030 2.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比电发热管节能60, 出壳率96以上, 产品整套系统使 孵化箱内供热空气是流通的, 解决了箱内氧气不足, 补湿方式是解决空气湿度来补充湿度 的, 供温空气温度65-75, 孵化出的效果、 禽苗出壳率长期稳定在97左右, 块头大, 毛 色光亮, 体格强壮, 孵化质量进一步提高; 0031 3.孵化箱内供应的空气或者混合气体, 在温度和湿。

22、度上均匀孵化环境相同, 更利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9197763 A 5 于孵化, 孵化条件更为稳定; 在预孵化的过程中采用混合料粘附, 能有效避免蛋壳表面骤冷 骤热的现象, 使其温度改变循序渐进, 利于提升出壳率, 且温度在38-40混合料逐渐失水 从而散落不成团; 在孵化过程中提高气体中氧气含量也可有效提升出壳率; 本发明使用的 孵化成本低廉, 为企业、 为客户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 局限于以下所述。 0033 实施例1 0034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

23、0035 S1孵化蛋预处理: 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2次后, 放入洗米水中静置90min, 取出在 25的烘箱中烘干60min, 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 待用; 0036 S2预孵化: 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0.8mm的 混合料层, 在室温下静置2h, 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在温度为38-40、 相对湿 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 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0037 S3孵化: 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继续在温 度为40-42、 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 完成孵化过程, 在孵。

24、化过程保 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0038 具体地, 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竹炭粉3份, 米糠壳50份, 海藻粉 10份, 电气石粉20份, 水20份。 0039 具体地, 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 纳米超导液 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轻柴油30份, 烷基苯型导热油40份, 氯化钠8份; 纳米 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2mm的纳米绝热涂料; 纳米绝热涂料由如 下重量份组成: 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0份, 钛白粉1份, 纳米气凝胶15份, 成膜助剂0.5份, 分散 剂2.5份, 水14份。 0040 具体地, 所述S。

25、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 度调整至65-75; 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 度调整至65-75; 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2, 其余量为氮气。 0041 具体地, 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0L/min; 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0L/min。 0042 实施例1的用于孵化工艺出壳率稳定达到96, 出壳率提高4。 0043 实施例2 0044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0045 S1孵化蛋预处理: 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3次后, 放入洗米水中静置80min, 取出在 30的烘箱中烘干40min, 烘干。

26、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 待用; 0046 S2预孵化: 将棕色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0.9mm的 混合料层, 在室温下静置2.5h, 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在温度为38-40、 相对 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 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0047 S3孵化: 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继续在温 度为40-42、 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 完成孵化过程, 在孵化过程保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9197763 A 6 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0048 具体地, 所述S2。

27、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竹炭粉4份, 米糠壳55份, 海藻粉 15份, 电气石粉24份, 水25份。 0049 具体地, 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 纳米超导液 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轻柴油35份, 烷基苯型导热油45份, 氯化钠10份; 纳 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3mm的纳米绝热涂料; 纳米绝热涂料由 如下重量份组成: 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2份, 钛白粉2份, 纳米气凝胶18份, 成膜助剂0.6份, 分 散剂2.8份, 水15份。 0050 具体地, 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 度。

28、调整至65-75; 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 度调整至65-75; 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24, 其余量为氮气。 0051 具体地, 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2L/min; 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2L/min。 0052 实施例2的用于孵化工艺出壳率稳定达到97, 出壳率提高5。 0053 实施例3 0054 一种低温对流孵化的生产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0055 S1孵化蛋预处理: 将孵化蛋采用清水清洗3次后, 放入洗米水中静置90min, 取出在 35的烘箱中烘干30min, 烘干完成后放置于棕色容器中, 待用; 0056 S2预孵化: 将棕色。

29、容器中的孵化蛋在蛋壳表层均匀粘附一层混合料形成1.0mm的 混合料层, 在室温下静置3h, 再放入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在温度为38-40、 相对湿 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混合料层开裂, 在孵化过程保持24h空气对流; 0057 S3孵化: 完成预孵化过程的孵化蛋继续在空气对流式孵化箱的蛋架上, 继续在温 度为40-42、 相对湿度为65-75的条件下孵化至蛋壳开裂, 完成孵化过程, 在孵化过程保 持24h新鲜混合气体对流。 0058 具体地, 所述S2步骤中混合料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竹炭粉5份, 米糠壳60份, 海藻粉 15份, 电气石粉25份, 水30份。 0059 具体地, 。

30、所述S2步骤中空气对流式孵化箱采用纳米超导液体发热管; 纳米超导液 体发热管的超导液由如下重量份组成: 轻柴油40份, 烷基苯型导热油50份, 氯化钠12份; 纳 米超导液体发热管的导热管为金属管的表面喷涂0.4mm的纳米绝热涂料; 纳米绝热涂料由 如下重量份组成: 纯丙弹性防水乳液25份, 钛白粉2份, 纳米气凝胶20份, 成膜助剂0.8份, 分 散剂3.0份, 水16份。 0060 具体地, 所述S2步骤中新鲜空气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38-40并将相对湿 度调整至65-75; 所述S3步骤中混合气体输送前通过送风系统加热至40-42并将相对湿 度调整至65-75; 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为。

31、25, 其余量为氮气。 0061 具体地, 所述新鲜空气的输送量为1.5L/min; 所述混合气体的输送量为1.5L/min。 0062 实施例3的用于孵化工艺出壳率长期稳定达到98, 出壳率提高6。 006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 形式, 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 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 修改和环境, 并能够在本 文所述构想范围内, 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 而本领域人员所进 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9197763 A 7 内。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9197763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