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79113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3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8205.0

申请日:

2004.03.01

公开号:

CN1531140A

公开日:

2004.09.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22; H01R13/64

主分类号:

H01R12/22; H01R13/64

申请人: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寺岛利浩; 中岛辉美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

优先权:

2003.03.07 JP 2003-0622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汪惠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具有沿规定的连结方向(Z)可以相互连结的第1及第2连接器(1、2)。第1连接器(1),包括壳体(3)、由壳体(3)保持的多个端子(10、11)、固定在壳体(3)上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21)。增强部件(21)嵌合在第2连接器(2)的嵌合槽(26)中。增强部件(21)包含一对嵌合凸部(25)。在将增强部件(21)导入嵌合槽(26)时,允许向与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上述连结方向(Z)交叉的第1方向(X)相对位置偏移,并且导引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连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连接器(A),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规定的连结方向(Z)可以相互连结的第1及第2连接器(1、 2); 第1连接器(1),包括壳体(3)、由壳体(3)保持的多个端子(10、 11)、固定在壳体(3)上并沿与上述连结方向(Z)垂直的第1方向(X) 延伸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21); 上述增强部件(21)包含一对嵌合凸部(25); 第2连接器(2)包含可以嵌合增强部件(21)的嵌合槽(26); 在将增强部件(21)的一对嵌合凸部(25)导入嵌合槽(26)时,允 许向与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上述连结方向(Z)交叉的第1方向 (X)相对位置偏移,并且导引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连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连接器(2) 包括壳体(30)、由壳体(30)保持的多个端子(40、41),上述嵌合槽(26) 设在第2连接器(2)的壳体(30)上。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2个增强部件(21)及 2个嵌合槽(26)互相互对应设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器(1) 的壳体(3)包括沿上述第1方向(X)延伸并相互对向的一对侧壁(8、9) 和分别沿着上述一对侧壁(8、9)延伸的一对固定槽(20);上述2个增 强部件(21)分别固定在第1连接器(1)壳体(3)的对应的固定槽(20) 中。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器(1) 的壳体(3)沿上述连结方向(Z)观察实质上呈矩形;上述2个增强部件 (21)的嵌合凸部(25)分别配置在第1连接器(1)的壳体(3)所成矩 形的对应4角部的附近。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增 强部件(21)的一对嵌合凸部(25)分别包括相互向反向倾斜的一对第1 倾斜状的导引面(27); 与增强部件(21)相对应的嵌合槽(26)包括相互向反方向倾斜的第 2倾斜状导引面(28); 第1及第2倾斜状导引面(27、28)相互反向倾斜; 相互对应的第1及第2倾斜状导引面(27、28)可以相互配合,以便 导引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连结。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连接器(1)壳体(3)包括向第2连接器(2)的连结侧端 面(3a); 各嵌合凸部(25)分别包括从第1连接器(1)壳体(3)的连结侧端 面(3a)突出的部分(29); 至少在上述突出部分(29)设有对应的第1倾斜状导引面(27)。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增强部件(21)的一对嵌合凸部(25)的外缘(25a)之间的距 离(D1)小于对应的嵌合槽(26)的一对第2倾斜状导引面(28)的外缘 (28a)之间的距离(D2)。
9: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各增强部件(21)包括沿固定槽(20)延伸的主体部(22); 各增强部件(21)的一对嵌合凸部(25)分别从主体部(22)的沿第 1方向(X)对向的端部(22a)向第1方向(X)突出。
10: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1连 接器(1)包括安装在电路板(51)上的连接器(1),上述增强部件(21) 锡焊在电路板(51)上。

说明书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板对板(board to board)、板对线(board towire)等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前,存在一种这样结构的连接器,将一体设在一方的电连接器壳体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突起嵌合于设在另一方电连接器壳体上的槽内,而导引两连接器的连结(例如,参照1995年4月7日公开的日本国特开平7-94241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希望在个人电脑或便携电话等中将电连接器的高度设在例如2mm程度以下。在采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合成树脂彼此间的导引结构时,难以实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所述理由如下。即,若将合成树脂制的壳体设得很薄、将合成树脂制的突起设成小型,则变得易变形。这样,连结时电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对正不好,连结作业难进行,而且,存在损伤壳体及端子的危险。从而,难以将突起设成小型,其结果,导致电连接器成为大型。

    另外,在为了小型而设成薄壁的壳体中,要想保证能够吸收连接器连结时的偏移量、确实导引到正确的位置的充分的导引量,则壳体变得较薄,作为壳体的物理强度不足、或不能确保确实保持端子用的模制量、树脂成形本身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小型也易于进行连结作业,壳体地成形也不困难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电连接器:具有沿规定的连结方向可以相互连结的第1及第2连接器;第1连接器,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上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增强部件设有嵌合凸部;第2连接器包含可以嵌合嵌合凸部的嵌合槽;在将嵌合凸部导入嵌合槽时,允许向与第1及第2连接器的上述连结方向交叉相对位置偏移,并且导引第1及第2连接器的连结。    

    在本技术方案中,因为在有强度定位精度也高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上设置嵌合凸部,所以即使小型也能够在连结时的两连接器之间允许充分的位置偏移量且精度好地导引两连接器的连结。结果,能够有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另外,也不会有如在壳体上设置倒角等进行导引的情况那样树脂成形困难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A)及(B)分别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的第1连接器的俯视图及主视图。

    图2是图1B的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B的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A)及4(B)分别是第2连接器的俯视图及主视图。

    图5是图4B的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B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在增强部件的剖面上表示第1及第2连接器的嵌合关系的分解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第1及第2连接器的端子的部分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A,如图8所示,由相互可嵌合的第1及第2连接器1、2构成。第1连接器1例如由插头型连接器构成,第2连接器2例如由插座型连接器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将第1及第连接器1、2安装在对应的电路板51、52上的、所谓板对板连接用情况的电连接器A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板对线的连接。电路板51、52例如包含印刷电路板。

    参照图1A及图1B,第1连接器1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壳体3。该壳体3,在底壁4上具有形成矩形凹部5的前后一对端子保持壁6、7及左右一对侧壁8、9。在图1A中,一对端子保持壁6、7沿第1方向X(在图1A中相当于前后方向)相对向,一对侧壁8、9沿第2方向Y(在图1B中相当于左右方向)。第1方向与第2方向相互垂直,并且,与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连结方向Z相交叉。

    各端子保持壁6、7分别横向排列地保持多个端子10、11。具体地,在一对端子保持壁6、7的相互的对向面6a、7a上,分别形成有开放在凹部5中的端子保持槽12,各端子10、11的一部分收容保持在对应的端子保持槽12中。

    参照图2,端子10、11具有固定片部14、U字状弹性片部15、引线部16。固定片部14被固定在对应的端子保持壁6、7的底部设置的固定槽13中。弹性片部15从固定片部14的一端垂直延伸,并收容保持在对应的端子保持槽12中。引线部16从固定片部14的另一端呈阶梯状(垂直错位)延伸设置,并通过锡焊固定在基板上的导电部上。    

    U字状的弹性片部15包括沿端子保持槽12的底部的第1片部17、具有与凹部5相面对的接触部18的第2片部19。第2片部19的前端19a与底壁4的缘部弹性对接。

    参照图1A及图1B,在第1连接器1的壳体3的左右侧壁8、9上分别形成有与侧壁8、9平行延伸的固定槽20,在各固定槽20,分别压入固定固定由金属板构成的增强部件21。

    参照图3,各增强部件21包括主体部22、一对固定部23、压入部24、一对嵌合凸部25。主体部22沿固定槽20延伸。一对固定部23,分别从主体部22的第1方向X的一对端部22a延伸设置、并锡焊在电路板51的表面。压入部24从主体部22的第1方向X的中间部延伸设置。一对嵌合凸部25分别从主体部22的第1方向X的一对端部22a突出。参照图1A,嵌合凸部25,分别配置在第1连接器1的壳体3的四角附近。

    如图7所示,通过将包含一对嵌合凸部25的各增强部件21导入到第2连接器2的后述的对应的嵌合槽26中,而起到导引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连结的作用。

    参照图3及图7,在嵌合凸部25及嵌合槽26的相互对应的部分上分别设有相对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连结方向Z倾斜的、可相互吻合的第1及第2倾斜状导引面27、28。

    上述嵌合凸部25包含从第1连接器1的壳体3的连结侧端面3a突出的部分29,并至少在该突出的部分29上设置上述的第1倾斜状导引面27。另外,各增强部件21的两端的第1倾斜状导引面27相互反向倾斜。第2倾斜状导引面28形成在嵌合槽26的入口缘部。

    如图7所示,一对嵌合凸部25的外缘25a之间的距离D1与嵌合槽26的一对第2倾斜状导引面28的外缘28a之间的距离D2(这里D2>D1)差部分(D2-D1),相当于在相互连结第1及第2连接器1、2时、两连接器1、2之间允许的第1方向X上的位置偏移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位置精度高且有强度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21上设有上述嵌合凸部25,所以对于谋求小型化的电连接器,作为在第1方向X上允许的位置偏移量也能够确保充分的量。

    参照图1A、图1B及图2,在嵌合凸部25的连结侧端25b的侧面也形成倒角的倾斜状导引面55,如图4A所示,在嵌合槽26上也设有与上述倾斜状导引面55对应的倾斜状导引面60,因此,对于第2方向Y,作为在两连接器1、2之间允许的位置偏移量也能够确保充分的量。结果,在XY平面内,作为在两连接器1、2之间允许的位置偏移量能够确保充分的量。

    接着,参照图4A及图4B,第2连接器2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壳体30。该壳体30,为了分别插入第1连接器1的各端子保持壁6、7而形成有开放的一对插入凹部31、32。壳体30,具有相对向的第1壁34及第2壁35、和相对向的侧壁36、37。第1及第2壁34、35沿第2方向Y延伸,侧壁36、37沿第1方向X延伸。另外,在这些第1壁34及第2壁35之间的中间位置具有与这些第1及第2壁34、35平行延伸的中间壁38。

    在第1壁34与中间壁38之间形成上述插入凹部31,在第2壁35与中间壁38之间形成上述插入凹部32。另外,靠近侧壁36、37形成有与侧壁36、37平行延伸的一对嵌合槽36。

    在各侧壁36、37上形成的固定槽33分别嵌合固定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增强部件39。

    参照图5,第2连接器2通过壳体保持横向排列2列的端子40、41。具体地讲,端子40、41是反向使用的相等规格的部件。

    端子40、41,包括:收容在壳体30的底面的端子保持槽42中并沿壳体30的底面延伸的主体部43、从主体部43的一端弯曲延伸的弹性片部44、从主体43的另一端弯成阶梯状延伸并锡焊到基板表面的引线部45、从主体部43的另一端附近垂直延伸并压入固定在对应的第1壁34或第2壁35的固定孔46中的固定部47。

    各端子40、41的弹性片部44由形成在中间壁38上的对应的端子保持槽48进行保持。在弹性片部44的前端设有由山形突起构成的接触部49。

    采用本实施方式,因为在有强度定位精度也高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21上设置嵌合凸部25、并嵌合到与之对接的连接器2的嵌合槽26中,所以即使小型也能够在连结时的两连接器1、2之间允许充分的位置偏移量且精度好地导引连结。结果,能够有助于电连接器A的小型化。例如,可以将电连接器A的高度设在2mm以下,甚至1.5mm~1mm的程度,实现低高度化。 

    另外,也不会有如在壳体上设置倒角等进行导引的现有技术那样树脂成形困难的情形。

    另外,通常例,因为增强部件21锡焊在基板上,所以能够防止外力负载在端子10、11的引线部16等上。

    另外,通过设在嵌合凸部25及嵌合槽26上的第1及第2倾斜状导引面27、28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能够实现两连接器1、2的低高度化并且连结时也能够确实矫正两连接器1、2之间的位置偏移。

    另外,因为嵌合凸部25在从第1连接器1的壳体3的连结侧端面3a突出的部分上设置上述第1倾斜状导引面27,所以,能够在连接两连接器1、2的壳体3、30及端子10、11、40、41之前事先可将两连接器1、2对正,因此连结变得非常容易。

    另外,因为嵌合凸部25具有从壳体3突出的部分,所以在连接器1的传送过程中或组装工序等中,利用上述突出的部分能够保护例如壳体3或端子10、11等。

    另外,因为在1个增强部件21上设置一对嵌合凸部25,所以能够减少部件数并且也能提高第1连接器1的强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器2的嵌合槽26设在第2连接器2的壳体30上,但是,也可以设在第2连接器2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39上。

    另外,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板对线(board to wire)的连接。

    以上,虽然利用具体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理解了上述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联想到其变更、改变及等同物。从而,本发明应该涵盖权利要求的范围与其等同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即使小型也容易进行连接作业,且壳体的成形也不难。

电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连接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连接器,具有沿规定的连结方向(Z)可以相互连结的第1及第2连接器(1、2)。第1连接器(1),包括壳体(3)、由壳体(3)保持的多个端子(10、11)、固定在壳体(3)上的金属制的增强部件(21)。增强部件(21)嵌合在第2连接器(2)的嵌合槽(26)中。增强部件(21)包含一对嵌合凸部(25)。在将增强部件(21)导入嵌合槽(26)时,允许向与第1及第2连接器(1、2)的上述连结方向(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