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678132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94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8007.4

申请日:

2004.03.05

公开号:

CN1534710A

公开日:

2004.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J9/14

主分类号:

H01J9/14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牧野惠三; 塚崎岳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03.26 JP 84480/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崔幼平;郑建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张力障板方式能够得到不会使画面摇摆特性变差的障板张力分布曲线。在本发明中,特别是为了减轻重量,使H要素(11)的板厚较薄并制成断面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结构。以加压部件(23)进行加压的位置这样设定,即,H要素(11)的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断面的两条边的交点处于加压部件(23)的与H要素(11)接触的接触面(27)之内。使用加压部件(23)以面接触形式进行加压,之后,将格栅片(12)连结固定在H要素(11)上。可得到不会使画面摇摆特性变差的张力分布曲线,能够防止因以加压部件(23)进行加压导致H要素(11)发生局部变形而产生褶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彩色阴极 射线管具有一组相向的支持部件、对该两个支持部件在使它们彼此分离的 方向上施加作用同时进行支持的弹性部件以及两端被支持在所述两个支持 部件之间的多个格栅片,其特征是,具有: 使用规定的加压部件对所述两个支持部件沿使它们彼此接近的方向加 压的第1步骤, 在所述第1步骤的状态下,将多个格栅片连结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持部 件之间的第2步骤, 解除对所述两个支持部件的加压,借助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复原力在所 述两个支持部件之间的各格栅片上产生张力的第3步骤,以及, 与所述各格栅片相接触地配设减振线的第4步骤; 所述支持部件使用薄板以其断面大致呈三角形形状而形成, 在所述第1步骤中,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支持部件接触的接触面含 有所述支持部件的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断面的两个边所相交的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1步骤中,以构成所述支持部件的薄板的所述加压部件接触的 外壁的0.2%屈服强度为α、所述薄板的板厚为β、以所述加压部件施加的 加压压力为γ、所述接触面的面积为δ时,满足下面的公式, α/10>(γ/δ)/√β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 造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各支持部件通过对规定的金属薄板进行弯曲而形成具有 构成外侧面的外壁、 被连结固定到所述弹性部件上的固定底壁、以及 从所述固定底壁的内端向所述外壁侧倾斜而形成的倾斜内壁的大致呈 三角形形状的所述断面, 所述外壁以其中部的宽度大于两侧端部而使其端线大致呈圆弧状, 多个所述格栅片沿所述端线连结固定。
4: 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权利要求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 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第1步骤中使用的所述加压部件具有: 与所述支持部件以面接触形式接触的加压子;以及 松配合于所述加压子的对所述支持部件的所述接触面之相反一侧的、 对该加压子进行支持使之可相对于所述接触面在整周方向上摆头并将其向 所述接触面一侧进行推压的推压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加压子的背面一侧,形成有所述推压杆的前端可嵌入的大致呈 碗形的松配合孔; 所述推压杆具有: 基础杆部,以及 在所述基础杆部的前端固定或与之成一体成形的、大致呈球形或椭圆 球形形成的、可嵌入所述松配合孔内的松配合端部; 所述松配合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松配合孔的直径。

说明书


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力障板式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特别是,能够得到不会使画面摇摆特性变差的张力分布曲线的稳定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公知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有无张力障板式(所谓荫罩式)的和张力障板式的。

    其中的张力障板式的,为了能够吸收障板由于电子束轰击等原因而温度升高时所产生的膨胀,是以将障板的各格栅片加张力进行架设地所谓“张力障板”的状态实现的。

    具体地说,如专利文献1(特开平09-007508号公报)所示,在对彼此平行配置的支持部件加压以使它们彼此相靠近的状态下,将将成为障板的格栅片通过滚焊连结固定在该两个支持部件之间。这样,在之后解除对支持部件施加的压力时,可借助于其复原力在障板的各格栅片上产生张力。

    此外,对于该张力障板式,为了防止振动,与障板的各格栅片相垂直地拉设有例如一对减振线。

    作为张力障板式,为了防止外部撞击引起画面摇摆,障板的各格栅片的张力要达到一定大小以上,而且,该张力的分布曲线必须是平滑的。

    这是因为,例如当与张力较强的格栅片相邻的格栅片的张力较弱时,该张力较弱的部分相对于画面的摇摆容易发生振动。

    此外,对于张力障板式,在将格栅片如上所述滚焊在两个支持部件之间时,要对彼此平行配置的支持部件加压以使它们彼此靠近,而在该加压部位上有时会留下压痕而产生局部变形。

    若支持部件产生这种局部变形,则支持部件整体不能够圆滑地弯曲,故有时会发生一部分格栅片的位置发生位移,减振线与障板不能均匀接触的情况。而当减振线与障板的接触不均匀时,减振线相对于一部分格栅片处于非接触状态而不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其结果,画面的摇摆将导致图像紊乱,影响影像的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不会使画面摇摆特性变差的障板张力分布曲线,并能够在架设障板时防止产生局部变形以抑制褶皱的产生从而得到稳定的画面。

    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作为一种具有一组相向的支持部件、对该两个支持部件在向使它们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加作用的同时进行支持的弹性部件以及两端在所述两个支持部件之间得到支持的多个格栅片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使用规定的加压部件对所述两个支持部件向使它们彼此接近的方向加压的第1步骤,在所述第1步骤的状态下,将多个格栅片连结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持部件之间的第2步骤,解除对所述两个支持部件施加的压力,借助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复原力在所述两个支持部件之间的各格栅片上产生张力的第3步骤,以及,与所述各格栅片相接触地配设减振线的第4步骤;所述支持部件,由薄板以其断面大致呈三角形形状而形成,在所述第1步骤中,所述支持部件的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断面的两个边所相交的点处于所述加压部件的与所述支持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参考例所涉及的色识别电极结构体加以展示的立体图。

    图2是对参考例之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步骤中的加压位置加以展示的主视图。

    图3是对参考例之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步骤中的加压状态加以展示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4是对参考例之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步骤中用来进行加压的加压圆柱体加以展示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对参考例之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步骤中H要素上残留压痕的状态加以展示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加以展示的立体图。

    图7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将格栅片省略后的框架部加以展示的立体图。

    图8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加压部件加以展示的立体图。

    图9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加压部件加以展示的剖视图。

    图10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加压部件的组装状况加以展示的剖视图。

    图11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加以展示示的意图。

    图12是对实施图11的方法的情况下架设格栅片后其张力分布曲线加以展示的附图。

    图13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例子加以展示的示意图。

    图14是对实施图13的方法的情况下架设格栅片后其张力分布曲线加以展示的附图。

    图15是对加压子接触面不当的状况加以展示的附图。

    图16是对实施图15的方法的情况下架设格栅片后其张力分布曲线加以展示的附图。

    图17是对使用参考例的加压圆柱体的情况下在H要素的外壁上产生褶皱的状况加以展示的立体图。

    图18是对H要素的外壁上产生褶皱的情况下架设格栅后其张力分布曲线加以展示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参考例>

    在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进行说明之前,为了方便,对与本发明不同的普通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参考例进行说明。图1是对彩色阴极射线管用张力障板式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普通例子加以展示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该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由作为框架部的上下边的作为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部件的H要素(支持部件)1以及在框架部的左右边的位置上呈垂直方向上长的形状的V要素(部件弹性支持体)2组装而成。

    在两个H要素1之间,形成有由垂直方向上长的多个格栅片3平行配置而成的狭缝格栅4,彼此相邻的格栅片3之间的间隙,起着使光通过的狭缝5的作用。

    此外,该普通色识别电极结构体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色识别电极结构体不同,H要素1及V要素2较厚,例如,H要素1使用的是其板厚为4~6mm左右的断面呈L型的材料,V要素2使用的是其板厚为9~20mm左右的实心方型材料。

    此外,在该色识别电极结构体中,设有与各格栅片3接触以防止其振动的一对减振线6。该减振线6,是垂直于各格栅片3设置的,各减振线6的两端分别得到外部的具有弹性的减振弹簧7的前端的支持,保证该各减振线6具有张力,而该各减振弹簧7的根端固定在V要素2上。

    在制造该普通色识别电极结构体时,如图2所示,向内侧方向P加压使两个H要素1彼此靠近从而使各V要素2的两端向内侧收缩而发生弹性变形(第1步骤)。

    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的加压是使用加压圆柱体8对支持部件1的外侧面以线接触形式向内侧方向P进行推压而进行的。编号9是加压圆柱体保持部。

    在该状态下,将将成为障板的格栅片3(参照图1)通过滚焊连结固定在该两个H要素1之间(第2步骤)。这样一来,在之后(第3步骤)解除对H要素1施加的压力时,在V要素2的弹性复原力作用下可在各格栅片3上产生张力。

    此时,对于各格栅片3、H要素1以及V要素2,为防锈而涂布涂料并进行黑化处理。

    之后,将对减振线6的两端进行支持的减振弹簧7的根端固定在V要素2上,使得减振线6与格栅片3接触(第4步骤)。

    <实施方式一>

    图1所示的普通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参考例,由于其H要素1较厚,故重量非常重,从加压和抗跌落冲击性能来说是不利的。

    此外,当如图3所示,对H要素1的底边附近使用圆棒形状的加压圆柱体8(图4)以线接触形式加压时,一般会在H要素1上留下图5所示的压痕W1。

    考虑到这种情况,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减轻色识别电极结构体重量和防止产生压痕为目的,如图6所示,作为H要素(支持部件)11,例如是以将金属薄板弯曲成断面大致呈三角形形状而构成的色识别电极结构体作为对象的。图6所示的H要素11,对应于图1所示的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H要素1;一对H要素11平行相向配置,在该两个H要素11之间,垂直方向上长的多个格栅片12(与图1所示的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格栅片3相当)通过滚焊平行地连结固定在该H要素11上。而彼此相邻的格栅片12之间的间隙12a,作为使光通过的狭缝而起作用。此外,图6所示的V要素(弹性部件)15与图1中的V要素2同样,以两个端部对两个H要素11进行支持固定,同时靠该V要素15自身的弹性对两个H要素11向使它们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加作用。

    在这里,图7是对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将格栅片省略后的框架部(H要素11及V要素15)加以展示的立体图。框架部的H要素11形成狭缝格栅的上下边,同样地,V要素15形成左右两个侧边。

    用来弯曲成H要素11的金属薄板,使用的是其0.2%屈服强度满足后述式(1)的材料,例如使用了0.2%屈服强度为80kgf/mm2或40kgf/mm2的材料。此外,关于该金属薄板的厚度,作为满足后述的式(1)的板厚,不同于图1所示的普通色识别电极结构体之参考例的H要素1的板厚,例如使用了1.0~1.8mm最好是薄到约1.5mm的材料。

    下面对H要素11的断面形状进行详细说明。该H要素11的与断面的三角形形状之中的一条边相当的面,成为构成H要素11的外侧面的外壁13,与另一条边相当的面,成为该H要素11通过滚焊等方法固定在V要素15上的固定底壁17,剩下的一条边,成为从固定底壁17的内端向外壁13侧倾斜而形成的倾斜内壁19。

    H要素11的外壁13与固定底壁17的面被弯曲成彼此垂直。此外,倾斜内壁19配置成与外壁13的中腹部相交,在该状态下将所述相交部分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在一起。通过该倾斜内壁19的前端与外壁13的中腹部的接合,外壁13的中腹部在强度上得到倾斜内壁19的前端的增强。

    此外,当从图6和图7中的P方向看过去时,外壁13的中部21b比两侧端部21a的宽度要宽,其端线21大致呈圆弧状,顺沿于该端线21,多个格栅片12的端部如图6所示地排列着通过滚焊而连结固定。

    此外,该色识别电极结构体中,设有与各格栅片12接触以防止其振动的一对减振线22。该减振线22与各格栅片12相垂直地配设,各减振线22的两端分别在外部得到具有弹性的减振弹簧22a的前端的支持,保证该各减振线22具有张力,并且,该各减振弹簧22a的根端固定在V要素15的外侧面上。

    由于多个格栅片12是顺沿于大致呈圆弧状的H要素11的外壁13的端线21连结固定的,因此,只要H要素11上不产生褶皱等,外壁13的端线21的大致的圆弧状便得以保持,减振线22可有效地与所有格栅片12接触。

    用来向内侧方向P推压H要素11的加压部件23示于图8和图9。该加压部件23具有:与H要素11以面接触形式接触的圆板状的加压子25;形成于该加压子25的与H要素11接触的接触面27之相反一侧的面(背面)上的、对加压子25进行支持固定的支持部29;以及,松配合于该支持部29的背后一侧,对该支持部29进行支持使之可相对于接触面27在整周方向上转动(摆头)并将其向接触面27一侧进行推压的推压杆31。

    加压子25由树脂等形成,该加压子25的与H要素11接触的接触面27,呈半径为满足后述式(1)的例如约8mm程度的圆形。

    在这里,之所以将加压子25的半径设计为一定的值,是由于若对H要素11的外壁13施加压力的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的接触面积较小,则会与以往的线接触形式一样导致接触应力较大,在H要素11的外壁13上产生局部变形,架设障板时会产生“褶皱”。

    支持部29是使用与加压子25同等的材料在该加压子25的背面一体成形的,其外壁呈圆柱状形成。并且,在支持部29的背面,形成有推压杆31的前端可嵌入的大致呈碗形的松配合孔33。

    推压杆31如图10所示,与加压子25及支持部29另成一体构成,以,在圆柱形基础杆部35的前端固定有或与之成一体地成形有可嵌入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内的、大致呈球形或椭圆球形形成的松配合端部37,而构成。另外,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的直径设计得比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的直径稍小,以使得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能够在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内活动。

    此外,在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的中腹部,刻制有一定宽度的螺纹41。而且,在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的开口部附近的内周面上,刻制有与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的螺纹41相对应的螺纹43。在如图10所示,将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嵌入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内时,首先将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的螺纹41拧到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的螺纹43上,就这样转动推压杆31使其螺纹41进入到比松配合孔33的螺纹43更深处。之后,当推压杆31的螺纹41超过松配合孔33的螺纹43时,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与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之间的螺纹接合状态便解除,推压杆31的松配合端部37能够松配合在支持部29的松配合孔33内。

    因此,得到支持部29支持的加压子25,处于以推压杆31为基准,具有可在图9中的包括Q1、Q2方向在内的整周方向上转动(可摆头)的间隙的状态。

    由于加压部件23如上构成,故成为,加压子25能够摆头,当该加压子25对H要素11加压时,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沿H要素11的外壁13可靠地实现面接触,这样一种结构。

    另外,在松配合孔33的内部,为了使松配合端部37良好滑动,涂布有油脂等润滑油。

    下面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7所示,对两个H要素11向内侧方向P加压以使它们彼此靠近,使得各V要素15的两端向内侧收缩而发生弹性变形(第1步骤)。

    此时的加压,是以图8和图9所示的加压部件23将H要素11的外侧面以通过接触面27实现的面接触向内侧方向P进行推压而进行的。

    并且,特别要这样设定加压部件23的加压位置,即,应当如图11和图13所示,使得H要素11的外壁13与倾斜内壁19所彼此接合的接合线S1处于加压部件23的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之内。

    此时,若如图11所示,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的中心部位,与H要素11的外壁13和倾斜内壁19二者的接合线S1对齐,则架设将成为张力障板的格栅片12后,其张力的分布将如图12所示呈现圆滑的U形曲线。图12的横轴表示图7中的位置坐标X。

    此外,即使如图13所示,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的中心部位,未与H要素11的外壁13和倾斜内壁19二者的接合线S1对齐,只要接合线S1处于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之内,该加压子25便可如上所述摆头,因而能够得到相对于应力的正确的接触面27角度,因此,架设将成为张力障板的格栅片12后,其张力的分布将如图14所示,呈现与图12同样圆滑的U形曲线。图14的横轴与图12同样表示图7中的位置坐标X。

    相对于此,若如图15所示,接合线S1未处于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之内,则即使该加压子25能够摆头,也无法得到相对于应力的正确的接触面27角度,由于加压子25向不正确的方向加压,H要素11的外壁13有时会因局部变形而产生褶皱,将如图16所示,架设将成为张力障板的格栅片12后,在其张力分布曲线上,会在所述褶皱的发生点处出现拐点R,这一点由试验结果得到确认。此外,通过目视观察还确认,在该拐点R的部位,画面摇摆特性变差。

    因此,应如上述图11和图13所示,在接合线S1处于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之内的状态下,以加压部件23对H要素11的外壁13加压。

    将加压部件23的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在H要素11的外壁13上的接触位置作为参数,进行了对张力分布曲线和画面摇摆进行确认的实验,实验结果示于下面的表1~表4中。

    表1

    表2

    表3

    表4

    表1和表2中,用来弯曲成H要素11的金属薄板的厚度为1.0mm,表3中所述金属薄板的厚度为1.8mm,表4中所述金属薄板的厚度为2.5mm。

    此外,表1和表3中,所述金属薄板的0.2%屈服强度为80kgf/mm2,表2和表4中,所述金属薄板的0.2%屈服强度为40kgf/mm2。

    无论哪一个表中,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均为圆形,使该接触面27的半径从1mm~10mm分10级改变并分别发400kgf的加压压力对H要素11的外壁13加压,此时通过目视确认该外壁13上是否产生褶皱。另外,在表1~表4中,示出其半径、接触面积、加压压力、(加压压力/接触面积)、{(加压压力/接触面积)/√板厚}、以及(0.2%屈服强度/10)的值。

    本发明人从通过实验得到的表1~表4的结果获悉,在H要素11的外壁13的0.2%屈服强度为α、板厚为β、加压压力为γ、接触面积为δ时,若满足下面的式(1),外壁13上便不会产生褶皱。

       α/10>(γ/δ)/√β  ……(1)

    因此,只要满足式(1),并且如图11和图13所示接合线S1处于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之内,便能够防止褶皱的产生。

    在该状态下,将将成为障板的格栅片12(参照图6)通过滚焊连结固定在该两个H要素11之间(第2步骤)。

    之后,解除对H要素11施加的压力,靠V要素15的复原力向使H要素11恢复到原相距距离的方向施加作用,由此在各格栅片12上产生张力(第3步骤)。

    此时,对于各格栅片12、H要素11以及V要素15,为防锈而涂布涂料并进行黑化处理。

    之后,将对减振线22的两端进行支持的减振弹簧22a的根端固定在V要素15上,使得减振线22与各格栅片12接触(第4步骤),图6所示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便完成。

    下面,对于,在上述第1步骤中使用以图3和图4的参考例进行了说明的加压圆柱体8,对图6和图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H要素11的外壁13以线接触形式加压,时的情况进行分析。在这种线接触的情况下,由于式(1)中的接触面积δ极小,因此难以满足作为不等式的式(1)的条件。由于这个原因,如图17所示,即使比如说H要素11的外壁13和倾斜内壁19二者的接合线S1处于加压圆柱体8的接触位置之内,也会产生褶皱W2。此时,将如图18所示,架设将成为张力障板的格栅片12后,其张力分布曲线呈在褶皱W2的发生点处出现拐点R的张力分布曲线。

    此外,如图18所示,各格栅片12与H要素11进行接合的端线21的形状,在褶皱W2发生点处变成凹形。其结果,与该部位W2相接合的格栅片12将脱离减振线22。于是,无法以减振线22压住格栅片12,该格栅片12容易摆动。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部件23的加压子25以面接触形式对H要素11的外壁13加压,并且该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的面积设计得满足上述式(1),因此,能够防止在H要素11的外壁13上产生褶皱W2。这样一来,可使得架设将成为张力障板的格栅片12后的张力分布,如图12和图14所示呈圆滑的U形曲线,并且还能够防止减振线22如图18所示离开格栅片12。因此,能够防止画面摇摆,使用户进行观察时的画面质量得到提高。

    如上所述,作为该实施方式,即使在特别为了减轻重量而使H要素(支持部件)11的板厚β较薄并制成断面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结构的场合,仍能够得到不会使画面摇摆特性变差的张力分布曲线,而且还能够防止因以加压部件23进行加压导致H要素(支持部件)11发生局部变形而产生褶皱W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的形状为圆形,但只要满足上述式(1),并如图11和图13所示接合线S1在加压子25的接触面27之内,接触面27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即使是例如四边形、三角形或其它形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即使在特别为了减轻重量而使支持部件的板厚较薄并制成断面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结构的场合,所述支持部件的大致呈三角形的断面的两条边之交点也在加压部件的与所述支持部件接触的接触面之内,因此,能够得到不会使画面摇摆特性变差的张力分布曲线,能够防止因以加压部件进行加压导致支持部件发生局部变形而产生褶皱。

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色阴极射线管用色识别电极结构体的制造方法.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张力障板方式能够得到不会使画面摇摆特性变差的障板张力分布曲线。在本发明中,特别是为了减轻重量,使H要素(11)的板厚较薄并制成断面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结构。以加压部件(23)进行加压的位置这样设定,即,H要素(11)的大致呈三角形形状的断面的两条边的交点处于加压部件(23)的与H要素(11)接触的接触面(27)之内。使用加压部件(23)以面接触形式进行加压,之后,将格栅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