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尤其是涉及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大多数采用集中式的信息管理模式。集中式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建立信息服务的中心系统,外界各种数据源信息数据主要是通过人工采编的方式录入数据库服务器中事先确定的数据库表中;信息服务终端通过检索数据库服务器中事先确定的数据库表内的信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由于组织信息是通过人工输入方式重新采编录入的,时效慢而且易引入错误,组织信息的成本高,信息更新速度慢;由于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存放所有信息服务的信息数据供信息服务终端查询,系统服务器的工作压力高;由于各信息服务终端集中通过网络与系统服务器链接,网络的压力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集中式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所存在的信息人工输入时效慢而且易引入错误,减轻对系统服务器以及网络的压力,减少建立信息服务系统的初期投资和运行投入,更好地适应信息服务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并减少的信息应用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服务的成本;从此以后而发明的分布式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包括短信信息的信息源管理系统、短信信息人工服务平台系统、短信信息网关系统、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短信中心;其中短信信息的信息源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信息源定位描述方案及可动态组合的树型管理结构等技术,通过建立对信息源应用信息数据的定位描述数据,对各种外部及内部信息源进行动态地定位管理。
短信信息网关系统通过实现SMPP、SGIP、OSIP等短信网关协议,与短信中心建立信息数据的交互通道,通过信息流量控制技术,控制通过人工服务系统发送的短信信息流量。通过开放的短信信息交互协议,向系统提供短信信息的发送通道。同时,通过开放的短信信息交互协议,向第三方提供短信信息的发送通道。
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在形成短信信息发送时,将根据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对每个短信用户的接收要求进行用户分类,从而实现信息的按需推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信息数据库管理方法引入了灵活的信息数据定位描述方案,因此,分布式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在信息网络管理方面就形成了分布式信息网络管理模式,即:信息数据库系统只需建立和维护一个较小的仅对信息源信息的定位描述内容的数据库信息(类似于Internet网络的域名服务器);各信息服务终端通过系统数据库获得信息源信息的定位描述内容后,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源建立数据链接,检索信息内容(类似于浏览器工作);由此看出,通过对各种信息源信息数据的定位描述,分布式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对分布在网络各处的信息源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将信息系统常见的集中于某一节点或某几个节点的网络数据储存压力、网络数据访问压力分散到网络上各个信息源节点,充分发挥分布网络的优势;分布式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通过对数据类型、数据源、表名称、显示字段、查询条件等方面的描述设置直接定位应用信息源的信息数据,减少的信息应用的中间环节,例如:信息再录入、编辑等,降低信息服务的成本;由于信息数据库管理方法引入了灵活的信息数据定位描述方案后,可以无需转换直接支持原有的信息源数据,例如:DBF格式数据库;同时,由于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的信息数据定位描述方案支持多种数据源格式,对用户的二次开发也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构成框图。
图2为数据源定位描述举例屏幕显示图。
图3为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网络层次图。
图4为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网络结构硬件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短信信息的信息源管理系统2、短信信息人工服务平台系统7、短信信息网关系统3、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5、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8、短信中心4;其中短信信息的信息源管理系统2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信息源定位描述方案及可动态组合的树型管理结构等技术,通过建立对信息源应用信息数据的定位描述数据,对各种外部的信息源1及内部的人工服务平台系统7的信息源进行动态地定位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源管理系统2支持外部及内部五种数据源数据类型的定位描述:Access(*.mdb),Foxpro(*.dbf),MS SQL,ODBC(DSN),文本信息(内部)。
数据源定位描述举例如图2所示的屏幕显示图,定位描述为:MDB数据库,位于DataServer服务器的InfoDemo目录,数据库名:Currency.mdb,数据表名:Exchange,只显示如下三个字段且名称替换为:货币名称、买入价、卖出价,无先期检索条件。
信息源管理系统2采用可灵活伸缩扩展的树型信息管理结构,将各类信息进行归纳,分层管理,根据信息的来源、种类、目的等方面的要求,将信息的分层分类归纳到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通过将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各类信息枝节点展开,从而将最终的信息内容(数据库表)定位到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的信息叶结点。
由于信息数据库管理方法引入了灵活的信息数据定位描述方案,因此,信息源管理系统2在信息网络管理方面就形成了分布式信息网络管理模式,即:系统数据库系统只需建立和维护一个较小的仅对信息源信息的定位描述内容的数据库信息(类似于Internet网络中的域名服务器);
各信息服务终端通过系统数据库获得信息源信息的定位描述内容后,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源建立数据链接,检索信息内容(类似于Internet网络中的IE浏览器访问);
同样,信息源管理系统2采用可灵活伸缩扩展的树型信息管理结构将人工短信信息服务归纳成树型管理结构,通过将人工短信信息服务(SP)进行归纳、分层管理,根据人工短信信息服务的来源、种类、目的等方面的要求,将人工短信信息服务分层分类归纳到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通过将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各类信息枝节点展开,从而将最终的人工短信信息内容定位到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的信息叶结点,从而形成SP服务的综合人工服务平台。
话务接续6通过短信信息人工服务平台系统7可以提供:人工短信服务,人工寻呼服务,信息人工服务,短信业务人工服务(SP人工台),短信分组群发人工服务等;
同时,由于服务终端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Windows系统的多任务、多网络协议等特点,可以进一步融合其他人工服务功能,实现综合人工服务受理功能。
人工服务平台系统7的终端软件在软件设计过程,充分考虑了可能出现的利用低配置计算机的情况,同时根据前台服务人员的操作习惯,在软件设计中做了相应的软件优化处理工作:运行环境最低可为Windows 95;支持集中式或分布式短信用户鉴权;采用脱离鼠标的全键盘操作(非快捷键)模式。
短信信息网关系统3通过实现SMPP、SGIP、OSIP等短信网关协议,与短信中心4建立信息数据的交互通道,通过信息流量控制技术,控制通过人工服务系统发送的短信信息流量。通过开放的短信信息交互协议,向系统提供短信信息的发送通道。
同时,通过开放的短信信息交互协议,向第三方提供短信信息的发送通道。
开放的短信信息交互协议为ASCII文件流交互,通过创建或尾部追加的方式将数据提交到短信信息网关系统。
短信信息交互协议格式如下: 名称 长度 备注 数据包的长度 C4 0000-9999,包括0D0A 包格式标记 C1 S 接收的手机号码 C15 左对齐,不足填空格 发送的手机号码 C15 左对齐,不足填空格 短信信息 Cn n<=64 结束标记 C2 0D0A
短信信息网关系统3将根据管理设置,形成多种数据统计及日常流水日志等。
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5采用可动态组合的树型管理结构、数据库重构等技术,将各类信息与手机用户群之间实现动态组合,形成信息与短信用户之间的分组管理,建立起信息的静态或动态群用户分组,通过人工方式或自动预约方式发送相关的短信信息,从而将短信的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成一种信息发布的媒介平台。
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5在形成短信信息发送时,将根据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8对每个短信用户的接收要求进行用户分类,从而实现信息的按需推出。
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5采用可灵活伸缩扩展的树型信息管理结构将信息分组及用户群分组归纳成树型管理结构,通过将信息分组及用户群分组进行归纳、分层管理。
通过将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各类信息枝节点展开,从而将最终的群发分组要求定位到树型信息管理体系中的信息叶结点,从而形成增值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平台。
在短信用户总数小于100万时,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8采用MDB文件数据库结构。建立短信用户的各类信息服务接收栏目数据库信息,为每个短信用户设置最多60个信息选择项,短信信息发送将依据短信用户的设置情况,有选择地发送各类短信信息。
同时,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8开放用户数据库修改接口协议,提供外部系统如手机用户数据库9,对系统的用户数据库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网络层次图如图3所示,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的网络硬件构成为Win2000网络+MS-SQL(大型系统)或MS-MDB(中小型系统)16,其上层为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15,再上层为短信信息源管理系统14,在短信信息源管理系统14的上层为短信信息人工服务平台系统10和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13,在短信信息分组群发管理系统13的上层为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12,在短信信息分类用户管理系统12的上层为短信信息网关系统11。
分布式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的内部数据库系统采用MDB文件数据库结构,分布式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提供相关的数据库维护处理、日志型数据库备份处理、数据库导出处理、员工管理、运行统计管理等。
短信信息人工服务系统的硬件构成(按中小型系统,MDB数据库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设备名称 功能说明 网络平台以太网络,提供Win2000系统的网络环境 系统服务器24Win2000服务器,承担系统数据库处理工作及DHCP服务器,互为主备。 数据管理终端18承担系统数据库管理、运行管理等及数据库系统备份等 信息管理终端20承担信息源定位描述设置、信息树型结构管理等 短信群发终端19承担短信群发用户资料及群发信息树型结构管理、自动预约群发的发送处理等 信息分类终端17承担短信用户的信息接收分类管理等 人工短信网关22承担与短信平台的短信协议通信、信息发送及接收处理 如意呼网关23除了承担原有的如意呼信息发送以外,承担短信群发信息的分类发送处理等 受理终端21承担面向客户的信息服务及原有的寻呼服务
另外,寻呼网络26连接系统服务器24,短信平台25连接人工短信网关22和如意呼网关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