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6768497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8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263721.7

申请日:

20170929

公开号:

CN207201319U

公开日:

201804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D23/02,A01D69/06

主分类号:

A01D23/02,A01D69/06

申请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发明人:

王毅,黄雪锋,熊平原,王旭东

地址:

51022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

优先权:

CN20172126372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苏雪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包括:机架、变速齿轮箱、主动轮、从动轮、刀辊、皮带张紧轮和调节杆,变速齿轮箱安装在机架上,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动装置,并且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主轴与主动轮连接,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分布,刀辊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上,从动轮安装在刀辊端侧的传动轴上,刀辊上安装有甩刀和杀秧刀,两个甩刀组分别对称安装在传动左右两个端部,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多个以传动圆心为中心且沿传动径向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甩刀,多个杀秧刀沿传动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组之间。本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轻型化、且不易缠绕传动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变速齿轮箱、主动轮、从动轮、刀辊、皮带张紧轮和调节杆,所述变速齿轮箱安装在机架上,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动装置,并且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主轴与主动轮连接,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分布,刀辊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上,从动轮安装在刀辊端侧的传动轴上,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皮带张紧轮安装在皮带上方并与皮带接触,调节杆通过连接块与皮带张紧轮连接,所述刀辊上安装有甩刀和杀秧刀,两个甩刀组分别对称安装在传动左右两个端部,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多个以传动圆心为中心且沿传动径向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甩刀,多个杀秧刀沿传动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后方安装有两个并行设置的移动轮,每个移动轮上均安装有调节移动轮高低位置的移动轮调节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刀和杀秧刀均通过焊接在传动表面的刀座固定在刀辊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刀包括刀柄、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所述刀柄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刀柄通过安装通孔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刀柄、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刀头设计成三角锥形,第二刀头设计成长方形,第二刀头位于第一刀头的前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杀秧刀包括刀体,刀体的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曲刃部,刀体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刀体通过安装孔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的外侧设置有护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杀秧是薯类作物收获前重要的步骤。实践证明,杀秧不仅仅能减少过多的薯秧对收获机造成的阻力,更可以极大提高收获效率,节约成本。收货前的杀秧这一环节,使得收获机的阻力减小,行驶速度加快,故障率降低,收获机内部的薯秧分离器的阻力也会大大降低,薯秧分离质量显著提高。

但是我国薯类种植区多为中小地块,特别是丘陵山地,地块较小,国外成熟大型杀秧机难以应用,所以轻型化的杀秧机更加适应我国薯类种植机械化操作。而杀秧机轻型化最核心的部分是需要找到一种结构简单且易行的传动结构,目前杀秧机的传动结构普遍采用复杂的齿轮传动结构,不仅结构复杂,造价高昂,而且维修困难,并且杀秧装置的传动不可与驱动杀秧机移动的传动分离,不利于设备的轻型化发展。

另外,现有的马铃薯杀秧机传动中由于采用普通结构的刀辊,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轴对接,由于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保持有一定的缝隙,因此在实际的杀秧过程中,马铃薯茎秧极易缠绕在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缝隙的传动轴上,另外还存在茎秧易缠绕传动齿轮、杀秧刀具,杀秧刀具易损坏且刀具更换困难等问题,尤其是缠绕传动齿轮或者传动轴时,会严重影响杀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轻型化、且不易缠绕传动轴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包括:机架、变速齿轮箱、主动轮、从动轮、刀辊、皮带张紧轮和调节杆,所述变速齿轮箱安装在机架上,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动装置,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主轴与主动轮连接,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分布,刀辊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上,从动轮安装在刀辊端侧的传动轴上,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皮带张紧轮安装在皮带上方并与皮带接触,调节杆通过连接块与皮带张紧轮连接,所述刀辊上安装有甩刀和杀秧刀,两个甩刀组分别对称安装在传动左右两个端部,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多个以传动圆心为中心且沿传动径向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甩刀,多个杀秧刀沿传动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组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部传动装置通过传动输入轴与变速齿轮箱内的变速齿轮连接,经过齿轮变速以后通过传动主轴输出至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然后通过从动轮带动刀辊旋转,刀辊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安装在刀辊上的甩刀和杀秧刀高速旋转,从而实现对马铃薯的杀秧动作,并且将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设计,可以方便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动装置的分离和连接,同时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可以安装在机架的端边上,使得传动结构的安装和检修更加方便。由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皮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出现松垮的情况,因此,特意在皮带的上方设置一个皮带张紧轮,然后只需通过拉动调节杆即可实现对皮带松紧的调整,极大的方便了对传动皮带的调节。同时由于甩刀分布在刀辊左右两个端侧,当主动轮驱动刀辊高速旋转时,甩刀的旋转会在杀秧机内部形成负压腔,气流由底部进入负压腔,将倒伏马铃薯秧茎吸起,防止马铃薯秧茎进入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缝隙的传动轴上,然后通过杀秧刀将竖立的马铃薯秧茎打碎,如此一来,可以防止在杀秧过程中秧茎缠绕传动轴,并且可以大幅提高杀秧质量,尤其是对倒伏严重的马铃薯秧茎效果最为明显。马铃薯秧茎被打碎以后,由甩刀旋转形成的气流从两侧排出的过程中将碎秧带出,防止出现秧茎缠绕刀具或者传动齿轮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后方安装有两个并行设置的移动轮,每个移动轮上均安装有调节移动轮高低位置的移动轮调节装置,本移动轮为被动移动轮,依靠外部装置(比如拖拉机)拉动,通过移动轮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机架相对于移动轮的高低,进而可以方便根据实际的情况调节刀辊安装位置的高低。

优选的,甩刀和杀秧刀均通过焊接在传动表面的刀座固定在传动上,由于刀座是预先焊接在传动表面的,因此,一旦甩刀或杀秧刀发生损坏,无需更换刀座,只需直接更换甩刀或杀秧刀即可,提高了甩刀或杀秧刀的更换效率。

优选的,所述甩刀包括刀柄、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所述刀柄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刀柄通过安装通孔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刀柄、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刀头设计成三角锥形,第二刀头设计成长方形,第二刀头位于第一刀头的前端,通过此种设计可以加强甩刀在旋转的过程中在杀秧机内部形成的负压腔内的负压强度。甩刀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传动上,并成仿垄式对称分布,确保杀秧过程中没有漏秧情况发生,同时也保证了传动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动力平衡。

优选的,所述杀秧刀包括刀体,刀体的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曲刃部,刀体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刀体通过安装孔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杀秧刀与传动采用铰接的形式连接,可以防止刀具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碰到坚硬阻碍物而受到损坏,在刀体的前端设置向外弯折的曲刃部,可以达到更好的切秧效果并且减小其对传动产生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的外侧设置有护罩,以保障操作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相对于传统杀秧机复杂的齿轮传动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维修,而且通过可拆分的传动输入轴实现与驱动杀秧机移动的传动分离,适于设备的轻型化发展。并且将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设计,可以方便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动装置的分离和连接,易于实现设备的轻型化,同时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可以安装在机架的端边上,方便传动结构的安装和检修。

2)本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通过特意在皮带的上方设置一个皮带张紧轮和调节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需通过拉动调节杆即可实现对皮带松紧的调整,极大的方便了对传动皮带的调节,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3)本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中通过安装在传动两侧的甩刀特殊的曲面结构使其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对气流产生推动作用,在杀秧机内部形成负压腔,将倒伏马铃薯秧茎吸起,防止马铃薯秧茎进入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缝隙的传动轴上,然后通过杀秧刀将竖立的马铃薯秧茎打碎,再由甩刀旋转形成的气流从两侧排出的过程中将碎秧带出,防止出现秧茎缠绕刀具和传动轴的情况,如此一来,可以大幅提高杀秧质量,尤其是对倒伏严重的马铃薯秧茎效果最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甩刀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甩刀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杀秧刀的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杀秧刀的侧视图。

图中:1、机架;2、变速齿轮箱;3、传动主轴;4、主动轮;5、从动轮;51、传动轴;6、皮带;7、刀辊;71、甩刀;72、杀秧刀;73、刀座;8、皮带张紧轮;9、调节杆;10、移动轮;11、移动轮调节装置;12、护罩;13、传动输入轴;711、安装通孔;712、刀柄;713、第一刀头;714、第二刀头;721、刀体;722、安装孔;723、曲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包括:机架1、变速齿轮箱2、主动轮4、从动轮5、刀辊7、皮带张紧轮8和调节杆9,所述变速齿轮箱2安装在机架1上,变速齿轮箱2通过设置在变速齿轮箱2前端的传动输入轴13可与外部传动装置连接或者分离,本装置是需要与外部传动装置连接实现刀辊7的驱动和整体的拉动的,当需要进行杀秧时,通过传动输入轴13与外部传动装置连接即可,通过外部传动装置带动传动输入轴13旋转进而带动刀辊7旋转;当平时不工作时,可通过传动输入轴13与外部传动装置断开,如此一来,易于实现设备的轻型化,且可以提高外部传动装置(如拖拉机)的使用效率;变速齿轮箱2通过安装在变速齿轮箱2右侧的传动主轴3与主动轮4连接,传动输入轴13与传动主轴3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分布,可以方便传动输入轴13与外部传动装置的分离和连接,使得外部传动装置具备更好的安装位置,从而方便在整体上拉动杀秧机;刀辊7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1上,从动轮5安装在刀辊7端侧的传动轴51上,主动轮4和从动轮5之间通过皮带6连接,皮带张紧轮8安装在皮带6上方并与皮带6接触,调节杆9通过连接块与皮带张紧轮8连接,由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皮带6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出现松垮的情况,因此,特意在皮带6的上方设置一个皮带张紧轮8,然后只需通过拉动调节杆9即可实现对皮带6松紧的调整,极大的方便了对传动皮带6的调节,提高传动质量。主动轮4、从动轮5和皮带6的外侧设置有护罩12,以保障操作者的安全;机架1的后方安装有两个并行设置的移动轮10,每个移动轮10上均安装有调节移动轮10高低位置的移动轮调节装置11,本移动轮10为被动移动轮,依靠外部装置(比如拖拉机)拉动,通过移动轮调节装置11可以调节机架1相对于移动轮10的高低,进而可以方便根据实际的情况调节刀辊7安装位置的高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刀辊7上安装有甩刀71和杀秧刀72,所述刀辊7横向水平设置,刀辊7表面焊接有交错分布的刀座73,甩刀71和杀秧刀72均铰接在刀座73上,由于刀座73是预先焊接在刀辊7表面的,因此,一旦甩刀71或杀秧刀72发生损坏,无需更换刀座73,只需直接更换甩刀71或杀秧刀72即可,提高了甩刀71或杀秧刀72的更换效率;其中两个甩刀组分别对称安装在刀辊7左右两个端部,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四个以刀辊7圆心为中心且沿刀辊7径向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甩刀71,十个杀秧刀72沿刀辊7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组之间。

参照图4和图5所示,甩刀71包括刀柄712、第一刀头713和第二刀头714,刀柄712上设置有安装通孔711,刀柄712通过安装通孔711与刀座73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并且刀柄712、第一刀头713和第二刀头714一体成型,第一刀头713设计成三角锥形,第二刀头714设计成长方形,第二刀头714位于第一刀头713的前端,如此设计,可以加强甩刀71在旋转的过程中在杀秧机内部形成的负压腔内的负压强度,而且甩刀71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刀辊7上,可以防止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碰到坚硬阻碍物而受到损坏,两个甩刀组成仿垄式对称分布,可以确保杀秧过程中没有漏秧情况发生,同时也保证了刀辊7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动力平衡;刀辊7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由甩刀71特殊的曲面结构使其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对气流产生推动作用,在杀秧机内部形成负压腔,气流由底部进入负压腔,将倒伏马铃薯秧茎吸起,防止马铃薯秧茎进入刀辊7和从动轮5之间缝隙的传动轴51上,然后通过杀秧刀72将竖立的马铃薯秧茎打碎,如此一来,可以防止在杀秧过程中秧茎缠绕刀辊7的传动轴51和传动齿轮,并大幅提高杀秧质量,尤其是对倒伏严重的马铃薯秧茎效果最为明显。马铃薯秧茎被打碎以后,由甩刀71旋转形成的气流从两侧排出的过程中将碎秧带出,从而防止出现秧茎缠绕刀具、传动轴51、从动轮5等情况。

参照图6和图7所示,杀秧刀72包括刀体721,刀体721的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曲刃部723,刀体72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722,所述刀体721通过安装孔722与刀座73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杀秧刀72与刀辊7采用铰接的形式连接,可以防止刀具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碰到坚硬阻碍物而受到损坏,在刀体721的前端设置向外弯折的曲刃部723,可以达到更好的切秧效果并且减小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其对刀辊7产生的阻力。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263721.7 (22)申请日 2017.09.29 (73)专利权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地址 51022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 东沙街24号 (72)发明人 王毅 黄雪锋 熊平原 王旭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588 代理人 苏雪雪 (51)Int.Cl. A01D 23/02(2006.01) A01D 69/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

2、马铃薯杀秧机的传 动结构, 包括: 机架、 变速齿轮箱、 主动轮、 从动 轮、 刀辊、 皮带张紧轮和调节杆, 变速齿轮箱安装 在机架上, 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 动装置, 并且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主轴与主动轮 连接, 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 呈直角分布, 刀辊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上, 从动 轮安装在刀辊端侧的传动轴上, 刀辊上安装有甩 刀和杀秧刀, 两个甩刀组分别对称安装在传动左 右两个端部, 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多个以传动圆心 为中心且沿传动径向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甩刀, 多 个杀秧刀沿传动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组之 间。 本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的结构简单、 易 于实现轻型化、。

3、 且不易缠绕传动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07201319 U 2018.04.10 CN 207201319 U 1.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变速齿轮箱、 主动轮、 从动 轮、 刀辊、 皮带张紧轮和调节杆, 所述变速齿轮箱安装在机架上, 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输入 轴与外部传动装置, 并且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主轴与主动轮连接, 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 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分布, 刀辊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上, 从动轮安装在刀辊端侧的传 动轴上, 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皮带张紧轮安装在皮带上方并与皮带接触, 调 节杆通过连接块与皮带张。

4、紧轮连接, 所述刀辊上安装有甩刀和杀秧刀, 两个甩刀组分别对 称安装在传动左右两个端部, 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多个以传动圆心为中心且沿传动径向呈圆 周阵列分布的甩刀, 多个杀秧刀沿传动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的后方安装有 两个并行设置的移动轮, 每个移动轮上均安装有调节移动轮高低位置的移动轮调节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刀和杀秧刀均通 过焊接在传动表面的刀座固定在刀辊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刀包括刀柄、 第 一刀头和第二刀。

5、头, 所述刀柄上设置有安装通孔, 刀柄通过安装通孔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 铰接固定, 刀柄、 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刀头设计成三角锥形, 第二刀头 设计成长方形, 第二刀头位于第一刀头的前端。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秧刀包括刀 体, 刀体的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曲刃部, 刀体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刀体通过安装孔 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轮、 从动轮和 皮带的外侧设置有护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201319 U 2 一种马铃薯杀。

6、秧机的传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杀秧是薯类作物收获前重要的步骤。 实践证明, 杀秧不仅仅能减少过多的薯秧对 收获机造成的阻力, 更可以极大提高收获效率, 节约成本。 收货前的杀秧这一环节, 使得收 获机的阻力减小, 行驶速度加快, 故障率降低, 收获机内部的薯秧分离器的阻力也会大大降 低, 薯秧分离质量显著提高。 0003 但是我国薯类种植区多为中小地块, 特别是丘陵山地, 地块较小, 国外成熟大型杀 秧机难以应用, 所以轻型化的杀秧机更加适应我国薯类种植机械化操作。 而杀秧机轻型化 最核心的部分是需要。

7、找到一种结构简单且易行的传动结构, 目前杀秧机的传动结构普遍采 用复杂的齿轮传动结构, 不仅结构复杂, 造价高昂, 而且维修困难, 并且杀秧装置的传动不 可与驱动杀秧机移动的传动分离, 不利于设备的轻型化发展。 0004 另外, 现有的马铃薯杀秧机传动中由于采用普通结构的刀辊, 刀辊和传动齿轮之 间通过传动轴对接, 由于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保持有一定的缝隙, 因此在实际的杀秧过程 中, 马铃薯茎秧极易缠绕在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缝隙的传动轴上, 另外还存在茎秧易缠绕 传动齿轮、 杀秧刀具, 杀秧刀具易损坏且刀具更换困难等问题, 尤其是缠绕传动齿轮或者传 动轴时, 会严重影响杀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

8、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轻型化、 且不易 缠绕传动轴的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0006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包括: 机 架、 变速齿轮箱、 主动轮、 从动轮、 刀辊、 皮带张紧轮和调节杆, 所述变速齿轮箱安装在机架 上, 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动装置, 变速齿轮箱通过传动主轴与主动轮连接, 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分布, 刀辊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上, 从动 轮安装在刀辊端侧的传动轴上, 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皮带张紧轮安装在皮 带上方并与皮带接触, 调节杆通过。

9、连接块与皮带张紧轮连接, 所述刀辊上安装有甩刀和杀 秧刀, 两个甩刀组分别对称安装在传动左右两个端部, 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多个以传动圆心 为中心且沿传动径向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甩刀, 多个杀秧刀沿传动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 组之间。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外部传动装置通过传动输入轴与变速齿轮箱内的变速齿轮连 接, 经过齿轮变速以后通过传动主轴输出至主动轮, 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 然后 通过从动轮带动刀辊旋转, 刀辊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安装在刀辊上的甩刀和杀秧刀高速旋 转, 从而实现对马铃薯的杀秧动作, 并且将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 角设计, 可以方便传动输入轴与外部。

10、传动装置的分离和连接, 同时使得主动轮和从动轮可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201319 U 3 以安装在机架的端边上, 使得传动结构的安装和检修更加方便。 由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皮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出现松垮的情况, 因此, 特意在皮带的上方设置一个皮带张 紧轮, 然后只需通过拉动调节杆即可实现对皮带松紧的调整, 极大的方便了对传动皮带的 调节。 同时由于甩刀分布在刀辊左右两个端侧, 当主动轮驱动刀辊高速旋转时, 甩刀的旋转 会在杀秧机内部形成负压腔, 气流由底部进入负压腔, 将倒伏马铃薯秧茎吸起, 防止马铃薯 秧茎进入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缝隙的传动轴上, 然后通过杀秧刀。

11、将竖立的马铃薯秧茎打 碎, 如此一来, 可以防止在杀秧过程中秧茎缠绕传动轴, 并且可以大幅提高杀秧质量, 尤其 是对倒伏严重的马铃薯秧茎效果最为明显。 马铃薯秧茎被打碎以后, 由甩刀旋转形成的气 流从两侧排出的过程中将碎秧带出, 防止出现秧茎缠绕刀具或者传动齿轮的情况。 0008 优选的, 所述机架的后方安装有两个并行设置的移动轮, 每个移动轮上均安装有 调节移动轮高低位置的移动轮调节装置, 本移动轮为被动移动轮, 依靠外部装置(比如拖拉 机)拉动, 通过移动轮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机架相对于移动轮的高低, 进而可以方便根据实际 的情况调节刀辊安装位置的高低。 0009 优选的, 甩刀和杀秧刀均通过。

12、焊接在传动表面的刀座固定在传动上, 由于刀座是 预先焊接在传动表面的, 因此, 一旦甩刀或杀秧刀发生损坏, 无需更换刀座, 只需直接更换 甩刀或杀秧刀即可, 提高了甩刀或杀秧刀的更换效率。 0010 优选的, 所述甩刀包括刀柄、 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 所述刀柄上设置有安装通孔, 刀柄通过安装通孔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 刀柄、 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一体成型, 所 述第一刀头设计成三角锥形, 第二刀头设计成长方形, 第二刀头位于第一刀头的前端, 通过 此种设计可以加强甩刀在旋转的过程中在杀秧机内部形成的负压腔内的负压强度。 甩刀通 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传动上, 并成仿垄式对称分布, 确保杀秧过程。

13、中没有漏秧情况发生, 同 时也保证了传动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动力平衡。 0011 优选的, 所述杀秧刀包括刀体, 刀体的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曲刃部, 刀体的后端 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刀体通过安装孔与刀座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 杀秧刀与传动采用铰 接的形式连接, 可以防止刀具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碰到坚硬阻碍物而受到损坏, 在刀体的 前端设置向外弯折的曲刃部, 可以达到更好的切秧效果并且减小其对传动产生的阻力。 0012 优选的, 所述主动轮、 从动轮和皮带的外侧设置有护罩, 以保障操作者的安全。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 1)本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

14、结构相对于传统杀秧机复杂的齿轮传动结构, 不仅结构 简单, 易于维修, 而且通过可拆分的传动输入轴实现与驱动杀秧机移动的传动分离, 适于设 备的轻型化发展。 并且将传动输入轴与传动主轴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直角设计, 可以方便 传动输入轴与外部传动装置的分离和连接, 易于实现设备的轻型化, 同时使得主动轮和从 动轮可以安装在机架的端边上, 方便传动结构的安装和检修。 0015 2)本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通过特意在皮带的上方设置一个皮带张紧轮和调 节杆,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需通过拉动调节杆即可实现对皮带松紧的调整, 极大的方便 了对传动皮带的调节, 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0016 3)本马铃薯杀秧。

15、机的传动结构中通过安装在传动两侧的甩刀特殊的曲面结构使 其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对气流产生推动作用, 在杀秧机内部形成负压腔, 将倒伏马铃薯秧 茎吸起, 防止马铃薯秧茎进入刀辊和传动齿轮之间缝隙的传动轴上, 然后通过杀秧刀将竖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201319 U 4 立的马铃薯秧茎打碎, 再由甩刀旋转形成的气流从两侧排出的过程中将碎秧带出, 防止出 现秧茎缠绕刀具和传动轴的情况, 如此一来, 可以大幅提高杀秧质量, 尤其是对倒伏严重的 马铃薯秧茎效果最为明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

16、视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甩刀的前视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甩刀的侧视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杀秧刀的前视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杀秧刀的侧视图。 0024 图中: 1、 机架; 2、 变速齿轮箱; 3、 传动主轴; 4、 主动轮; 5、 从动轮; 51、 传动轴; 6、 皮 带; 7、 刀辊; 71、 甩刀; 72、 杀秧刀; 73、 刀座; 8、 皮带张紧轮; 9、 调节杆; 10、 移动轮; 11、 移动轮 调节装置; 12、 护罩; 13、 传动输入轴; 711、 安装通孔; 712、 刀柄; 713、 第一刀头; 714、 第二刀 头; 721。

17、、 刀体; 722、 安装孔; 723、 曲刃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均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0027 参照图1至图7所示, 一种马铃薯杀秧机的传动结构, 包括: 机架1、 变速齿轮箱2、 主 动轮4、 从动轮5、 刀辊7、 皮带张紧轮8和调节杆9, 所述变速齿轮箱2安装在机架1上, 变速齿 。

18、轮箱2通过设置在变速齿轮箱2前端的传动输入轴13可与外部传动装置连接或者分离, 本装 置是需要与外部传动装置连接实现刀辊7的驱动和整体的拉动的, 当需要进行杀秧时, 通过 传动输入轴13与外部传动装置连接即可, 通过外部传动装置带动传动输入轴13旋转进而带 动刀辊7旋转; 当平时不工作时, 可通过传动输入轴13与外部传动装置断开, 如此一来, 易于 实现设备的轻型化, 且可以提高外部传动装置(如拖拉机)的使用效率; 变速齿轮箱2通过安 装在变速齿轮箱2右侧的传动主轴3与主动轮4连接, 传动输入轴13与传动主轴3之间在水平 方向上呈直角分布, 可以方便传动输入轴13与外部传动装置的分离和连接, 。

19、使得外部传动 装置具备更好的安装位置, 从而方便在整体上拉动杀秧机; 刀辊7横向水平安装在机架1上, 从动轮5安装在刀辊7端侧的传动轴51上, 主动轮4和从动轮5之间通过皮带6连接, 皮带张紧 轮8安装在皮带6上方并与皮带6接触, 调节杆9通过连接块与皮带张紧轮8连接, 由于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中, 皮带6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出现松垮的情况, 因此, 特意在皮带6的上方 设置一个皮带张紧轮8, 然后只需通过拉动调节杆9即可实现对皮带6松紧的调整, 极大的方 便了对传动皮带6的调节, 提高传动质量。 主动轮4、 从动轮5和皮带6的外侧设置有护罩12, 以保障操作者的安全; 机架1的后方安装有两个。

20、并行设置的移动轮10, 每个移动轮10上均安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201319 U 5 装有调节移动轮10高低位置的移动轮调节装置11, 本移动轮10为被动移动轮, 依靠外部装 置(比如拖拉机)拉动, 通过移动轮调节装置11可以调节机架1相对于移动轮10的高低, 进而 可以方便根据实际的情况调节刀辊7安装位置的高低。 0028 参照图1至图3所示, 所述刀辊7上安装有甩刀71和杀秧刀72, 所述刀辊7横向水平 设置, 刀辊7表面焊接有交错分布的刀座73, 甩刀71和杀秧刀72均铰接在刀座73上, 由于刀 座73是预先焊接在刀辊7表面的, 因此, 一旦甩刀71或杀秧刀72发生。

21、损坏, 无需更换刀座73, 只需直接更换甩刀71或杀秧刀72即可, 提高了甩刀71或杀秧刀72的更换效率; 其中两个甩 刀组分别对称安装在刀辊7左右两个端部, 每个甩刀组均包括四个以刀辊7圆心为中心且沿 刀辊7径向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甩刀71, 十个杀秧刀72沿刀辊7横向交错安装在两个甩刀组之 间。 0029 参照图4和图5所示, 甩刀71包括刀柄712、 第一刀头713和第二刀头714, 刀柄712上 设置有安装通孔711, 刀柄712通过安装通孔711与刀座73对接后由插销铰接固定, 并且刀柄 712、 第一刀头713和第二刀头714一体成型, 第一刀头713设计成三角锥形, 第二刀头714设。

22、 计成长方形, 第二刀头714位于第一刀头713的前端, 如此设计, 可以加强甩刀71在旋转的过 程中在杀秧机内部形成的负压腔内的负压强度, 而且甩刀71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刀辊7 上, 可以防止高速转动的过程中碰到坚硬阻碍物而受到损坏, 两个甩刀组成仿垄式对称分 布, 可以确保杀秧过程中没有漏秧情况发生, 同时也保证了刀辊7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动力 平衡; 刀辊7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 由甩刀71特殊的曲面结构使其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对气 流产生推动作用, 在杀秧机内部形成负压腔, 气流由底部进入负压腔, 将倒伏马铃薯秧茎吸 起, 防止马铃薯秧茎进入刀辊7和从动轮5之间缝隙的传动轴51上, 然后通。

23、过杀秧刀72将竖 立的马铃薯秧茎打碎, 如此一来, 可以防止在杀秧过程中秧茎缠绕刀辊7的传动轴51和传动 齿轮, 并大幅提高杀秧质量, 尤其是对倒伏严重的马铃薯秧茎效果最为明显。 马铃薯秧茎被 打碎以后, 由甩刀71旋转形成的气流从两侧排出的过程中将碎秧带出, 从而防止出现秧茎 缠绕刀具、 传动轴51、 从动轮5等情况。 0030 参照图6和图7所示, 杀秧刀72包括刀体721, 刀体721的前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曲 刃部723, 刀体721的后端设置有安装孔722, 所述刀体721通过安装孔722与刀座73对接后由 插销铰接固定, 杀秧刀72与刀辊7采用铰接的形式连接, 可以防止刀具在高速转动。

24、的过程中 碰到坚硬阻碍物而受到损坏, 在刀体721的前端设置向外弯折的曲刃部723, 可以达到更好 的切秧效果并且减小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其对刀辊7产生的阻力。 0031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 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 都落 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201319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7 CN 207201319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8 CN 207201319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9 CN 207201319 U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0 CN 207201319 U 10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1 CN 207201319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