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的智能化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的智能化工艺。
背景技术
蓄电池的智能化是指实现对蓄电池工作时的电压、电流、内阻、温度等参数的自动测量和这些参数变化的自动监测以及对蓄电池实现可控的均衡充电。一般是在普通的蓄电池正负极之间增设测量电路板来完成蓄电池的智能化,测量电路板上集成有电压测量电路、内阻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以及均衡充电电路,电路板与蓄电池正负极进行接线以获取工作电源,这些均为现有技术。如发明专利201110290819.2公开了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智能蓄电池体,采用单片机控制单元和各种测量电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上述参数的测量与监测,并具有相应的报警功能。实用新型专利201320440850.4公开了一种智能蓄电池组,由蓄电池单体串联而成,每个蓄电池单体内设有电压
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电压均衡电路和电池通讯电路,这些电路均与单片机控制单元相连进行通信,在蓄电池组的正负极端并联有放电负载。实用新型专利201320586999.3公开了一种自监测智能蓄电池组,各蓄电池单体内设有电压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通讯电路和单片机,在蓄电池组内一端的蓄电池单体内还设有电流放电电路与该蓄电池单体的正极端子和蓄电池组内另一端的蓄电池单体的负极端子相连,各蓄电池单体的通讯电路经通讯端口并联至上位机。
上述专利虽然在原理和架构上实现了蓄电池或蓄电池组的各种工作状态参数的智能化测量与监测,也给出了具体的结构和电路以利于实际生产,但是在更深入的生产工艺层面还存在着传统蓄电池生产工艺与增设的蓄电池智能化工艺配套衔接不顺畅、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主要体现在测量电路板与蓄电池正负极端子的连线环节,即如果正负极端子封装好再与测量电路板连线会存在焊接操作繁琐、连接不牢易脱落、焊点裸露在外易氧化等问题,如果正负极端子封装前先连线也会有焊接操作繁琐、连接不牢易脱落等问题,还会导致后续封装正负极端子时密封胶外漏,既影响后续操作,也影响蓄电池整体美观。为了克服这种密封胶外漏问题,实用新型专利201320715774.3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上盖,在盖体上还设有凹槽,该凹槽经第一通道与第一极柱孔相连通,经第二通道与第二极柱孔相连通,通过这两个通道两侧开口高低不同,避免连线后封装时密封胶外漏,但是操作仍然较为繁琐和不便。因此,如何实现蓄电池正负极端子与测量电路板快捷、牢固、安全的进行连线,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是蓄电池智能化工艺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的智能化工艺,该工艺与普通蓄电池生产工艺密切融合衔接,操作便捷,流程规范,使得测量电路板与正负极端子之间连续牢固安全耐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智能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端子连接片、蓄电池上盖以及测量电路板:
所述端子连接片包括端子套环,端子套环由第一端子套环和第二端子套环组成,在第一端子套环和第二端子套环内侧均分布有棘齿,第一端子套环和第二端子套环分别粘接在绝缘垫环的上下面,第一端子套环与第一引片一端相连,第一引片另一端留有第一连接口,第二端子套环与第二引片的一端相连,第二引片的另一端留有第二连接口;
所述蓄电池上盖上方设有凹槽和正极柱孔、负极柱孔以及气阀孔,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一侧均设有开口,开口上安装有弧形插片,正极柱孔开口外侧的凹槽内设有正极固定螺孔,负极柱孔开口外侧的凹槽内设有负极固定螺孔,凹槽上盖有盖板;
所述测量电路板与所述凹槽相对应并能放入凹槽内,电路板上设有内阻测量电路、电压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电压均衡电路、网络接口、物理开关和电路指示灯,测量电路板上留有正极接口、负极接口和温度传感器接口;
(b)将连接有正极柱和负极柱的汇流排装入蓄电池外壳内,盖上所述蓄电池上盖,使正极柱位于正极柱孔内,负极柱位于负极柱孔内,蓄电池上盖与蓄电池外壳进行密封;
(c)分别在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的开口处放入第一密封垫,并分别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套上密封圈至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底部,然后将端子连接片的端子套环对准正极柱和负极柱并下压,使端子套环内的棘齿卡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正极柱上端子连接片的第一引片和第二引片从正极柱孔的开口处伸出并将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与蓄电池上盖凹槽内的正极固定螺孔相对,负极柱上端子连接片的第一引片和第二引片从负极柱孔的开口处伸出并将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与蓄电池上盖凹槽内的负极固定螺孔相对,将温度传感器探头安装在正极柱或负极柱上的端子套环上,并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引出,然后将第二密封垫分别放入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的开口处,插上弧形插片并用胶水将弧形插片固定;
(d)分别向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内灌入密封胶进行密封,向气阀孔内灌酸后安上气阀,进行化成;
(e)将测量电路板放入蓄电池上盖的凹槽内,此时测量电路板的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分别位于相应端子连接片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上方,然后用螺丝进行固定,将温度传感器信号线的接头安装在测量电路板的温度传感器接口上,将盖板盖在凹槽上,并使测量电路板的网络接口、物理开关、电路指示灯从盖板上相应的开口处露出,得到智能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端子连接片制作中,所述第一端子套环和第二端子套环内的棘齿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棘齿且向上扬起15~45度角,所述第一引片和第二引片均分成四个片段依次连接,其中第一片段与所述端子套环垂直向下连接,第二片段与第一片段水平连接,第三片段与第二片段垂直向下连接,第四片段与第三片段水平连接。
本工艺采用了专用的端子连接片、蓄电池上盖以及形状与测量电路板,连接片的棘齿卡在端子上结实牢固,不会脱落,而且只需用筒状工具向下挤压即可实现套牢,操作非常方便,蓄电池上盖的端子孔留有开口作为端子连接片的专门通道,测量电路板上留有与端子连接片相匹配的正负极接口,使接线环节的各操作衔接有序,流畅快捷;端子连接片分为第一引片和第二引片,能够分别作为电流线和电压线,实现四线法进行测量;插片和密封垫能够有效密封蓄电池上盖的端子孔,防止密封胶外漏,同时密封胶将端子连接片密封遮盖,防止接触点氧化变质,增强电路的绝缘安全性。本工艺所涉操作不许焊工等专门技术工人,普通人员即可熟练完成,所用端子连接片、蓄电池上盖以及测量电路板都可以批量生产,成本低廉,缩短整个工艺流程所耗时间,这些都有效增强了整个工艺流程的规范性和推广的普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工艺所用零件组合示意图;
图2端子连接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蓄电池智能化工艺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端子连接片109、蓄电池上盖122和测量电路板112:
端子连接片109结构如图2所示,端子连接片109由端子套环11和端子套环12相互绝缘连接而成,二者分别粘接在绝缘垫环13的上下面,端子套环11、12为环形,在端子套环内侧分布有棘齿1,棘齿1一般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为了以后安装方便,棘齿1可以向上扬起15~45度角。在端子套环11外侧连接有第一引片14,端子套环12外侧连接有第二引片1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片14和第二引片15均由四个片段连接而成,其中第一片段在端子套环的下方与端子套环垂直相连,第二片段与第一片段水平相连,第三片段在第二片段下方垂直于第二片段相连,第四片段与第三片段水平相连,在第四片段上留有第一连接口16,在另一个第四片段上留有第二连接口17。上述结构只是端子连接片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这种分四段的方式有利于后续蓄电池组成过程中的垫垫和密封工序的进行。如果不分四段,甚至是一整段,由于连接片自身可以弯曲,也能实现相同的目的。第一引片14可以用作电流线,第二引片15可以用作电压线,电流线与电压线交汇与正负极端子,可以通过四线法的接线方法进行准确测量。
蓄电池上盖122上方设有凹槽123和正极柱孔104、负极柱孔105以及气阀孔106,正极柱孔104一侧设有开口124,负极柱孔105一侧均设有开口125,开口124可以插上弧形插片111封住开口,开口125可以插上另一弧形插片封住开口。正极柱孔104开口124外侧的凹槽123内设有两个正极固定螺孔(图中未示出),负极柱孔105开口125外侧的凹槽123内设有两个负极固定螺孔(图中未示出),凹槽123上盖有盖板115。
测量电路板112的形状与凹槽123相对应并能放入凹槽123内,电路板上设有内阻测量电路、电压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电压均衡电路、网络接口、物理开关和电路指示灯,这些电路共用同一单片机进行运算和控制,从而实现测量电压、内阻、结合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以及均衡充电、网络通信等功能。测量电路板112上留有正极接口126和负极接口127以及温度传感器接口128,分别用于与蓄电池正极柱102、负极柱103和温度传感器相连,正极接口126和负极接口127均由两个接口组成,分别用于与第一引片和第二引片相连,用于接收电流和电压,测量电路板112的制作为现有技术,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b)做好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将连接有正极柱102和负极柱103的汇流排装入蓄电池外壳101内,然后盖上蓄电池上盖122,使正极柱102位于正极柱孔104内,负极柱103位于负极柱孔105内,然后用采用胶封或热封工艺对蓄电池上盖122与蓄电池外壳101进行密封;
(c)分别在正极柱孔104的开口124和负极柱孔105的开口125处放入第一密封垫108,并分别在正极柱102和负极柱103上套上密封圈(图中未示出)至正极柱孔104和负极柱孔105底部,通过密封圈将正负极柱孔与下方空间隔离开,避免后续灌胶环节发生密封胶泄露,然后将两个端子连接片109的端子套环分别对准正极柱102和负极柱103,用筒状模具套在正极柱102和负极柱103上向下挤压端子连接片109,使端子套环内的棘齿1卡在正极柱102和负极柱103上,正极柱102上端子连接片109的第一引片14和第二引片15从正极柱孔104的开口124处伸出并将第一连接口17和第二连接口17与蓄电池上盖凹槽123内的正极固定螺孔相对,负极柱上103端子连接片的第一引片和第二引片从负极柱孔的开口125处伸出并将相应两个连接孔与蓄电池上盖凹槽123内的负极固定螺孔相对,然后将温度传感器探头129粘接在正极柱或负极柱上的端子套环上,并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130从相应连接片的第一引片和第二引片的中间引出,信号线130末端是信号线的接头131,然后将第二密封垫110分别放入正极柱孔104和负极柱孔105的开口处,这样第一密封垫108和第二密封垫110分别位于端子连接片109的上下两侧对其进行密封,然后在开口处插上弧形插片111挤压至第二密封垫109,分别用胶水将弧形插片111固定在正极柱孔104和负极柱孔105上,此时正极柱孔104和负极柱孔105形成了完整的圆孔,虽然端子连接片109从该两个圆孔穿出,但由于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具有弹性,所以不会使后续灌入圆孔内的密封胶发生泄漏;
(d)分别向正极柱孔104和负极柱孔105内灌入密封胶进行密封,然后向气阀孔106内灌入酸液,再安上气阀107,进行化成,灌酸、化成均为现有成熟操作;
(e)将测量电路板112放入蓄电池上盖的凹槽123内,测量电路板112两侧的半圆形开口116和半圆形开口117分别用于适应正极柱孔104和负极柱孔105,中间圆形开口118用于适应气阀孔106,此时测量电路板112的正极接口126和负极接口127分别位于相应两个端子连接片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上方,用螺栓穿过正负极接口、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凹槽123内的正负极固定螺孔进行固定,将温度传感器129的测试线接口131安装在测量电路板的温度传感器接口128上,将盖板115盖在凹槽123上,盖板115两侧半圆形开口120和半圆形开口121分别用于适应正极柱孔104和负极柱孔105,中间圆形开口119用于适应气阀孔106,测量电路板的网络接口113、物理开关(图中未示出)、电路指示灯(图中未示出)从盖板115上开口114及其他相应开口处露出。
完成上述操作,即完成了蓄电池的智能化工艺,由普通蓄电池各组件和智能化所需的新增组件进行组合得到了智能蓄电池,该智能蓄电池能够对自身电压、电流、内阻、温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并能对外界传送。本工艺的贡献在于简化了智能蓄电池的连线工艺,安全、快捷、可靠。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构思的一个解释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创造点的限制,在不违反本发明实质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做出的显而易见的等同或类似变换,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