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器以及固定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器以及固定系统.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01299.X (22)申请日 2017.11.09 (71)申请人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 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旺路27号 (72)发明人 杨凡 徐靖 李强 李飞 刘颖 寇云腾 董永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梁香美 (51)Int.Cl. A61F 2/07(2013.01) (54)发明名称 固定器以及固定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2、固定器以及固定系统, 属 于医疗设备领域, 固定器包括传动臂以及至少一 根三维螺旋固定臂, 三维螺旋固定臂沿其长度方 向具有插入端和传动端, 传动臂安装在传动端 上, 传动臂沿三维螺旋固定臂的中轴线方向的投 影落入三维螺旋固定臂围成的区域。 固定系统包 括固定器、 输送单元和调节单元。 该固定器能够 输送进入到待固定位置处并将固定器钉扎在血 管壁上, 完成支架与血管壁的紧固, 将支架覆膜 与血管壁之间的缝隙闭合, 改善了支架覆膜的贴 壁性, 同时提升了支架和血管壁之间的锚定力, 防止支架发生移位。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CN 107714239 A 2018.02.23 CN 。
3、107714239 A 1.一种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根三维螺旋固定臂, 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插入端和传动端, 以及 传动臂, 所述传动臂安装在所述传动端上, 所述传动臂沿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的中轴 线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围成的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设置有两根, 两根 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的中轴线共线, 两根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的两个传动端与所述传动臂 连接, 令所述固定器呈双螺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固定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的外轮廓呈 圆柱状、 圆台状或者圆锥状。 4.。
4、一种固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调节单元、 输送单元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 项所述的固定器,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弯鞘管,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容置器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容置器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的内 壁上设置有螺纹沟槽, 所述固定器与所述螺纹沟槽相配合,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固定 器相对于所述容置器转动, 令所述固定器沿所述容置器的中轴线方向往复滑动; 所述容置器活动穿设在所述调弯鞘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拔叉、 外鞘管以及 扭矩传递线缆, 所述扭矩传递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拔叉, 所述拔叉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臂, 所 述扭矩传递线缆转动带动。
5、所述拔叉转动, 令所述固定器相对于所述容置器转动; 所述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扭矩传递线缆外, 所述外鞘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容置器上, 所 述外鞘管活动穿设在所述调弯鞘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拔叉包括扭矩传动部以及限位 部, 所述限位部的一端面为连接面, 所述扭矩传动部安装在所述连接面上, 所述扭矩传动部 沿其中轴线方向的在所述限位部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面内, 所述扭矩传动部具有卡接平 面以及卡接弧面, 所述卡接平面与所述连接面构成用于容纳所述传动臂的卡槽, 所述扭矩 传递线缆安装在所述限位部的远离所述扭矩传动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系统, 其特征。
6、在于, 所述扭矩传递线缆包括至少两层, 相 邻所述扭矩传递线缆插接固定, 每层所述扭矩传递线缆由多股丝沿同一旋向编织形成, 相 邻所述扭矩传递线缆的旋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器的沿其中轴 线方向具有抵接端和连接端, 所述抵接端具有环形端面, 所述环形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凹槽, 至少一个所述凹槽的槽深方向沿所述容置器的中轴线方向由所述抵接端向连接端延 伸。 9.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弯鞘管包括鞘管 主体、 牵引丝以及调节手柄, 所述牵引丝活动设置在所述鞘管主体的管壁内, 所述牵引丝的 一端固定在所述鞘。
7、管主体的远离所述调节手柄的端部, 所述牵引丝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调 节手柄上, 所述调节手柄用于带动所述牵引丝滑动使所述鞘管主体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手柄包括外筒、 内筒、 旋拧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714239 A 2 筒以及滑块, 所述内筒上设置有滑槽, 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内筒外且所述滑块具有插接在 所述滑槽内的卡接部, 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 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连接, 且所述外筒 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了环形安装空间, 所述旋拧筒包括传动筒部以及旋拧筒部, 所述传动 筒部位于所述环形安装空间内, 所述传动筒部的筒壁上。
8、设置有螺纹沟槽, 所述滑块的外周 面设置有与所述传动筒部的螺纹沟槽相匹配的齿牙, 所述旋拧筒部套设在所述内筒外, 所 述旋拧筒部转动带动所述传动筒部转动, 所述牵引丝安装在所述滑块上。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714239 A 3 固定器以及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固定器以及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是临床上十分凶险的一种血管类疾病, 对患者生命威胁极 大, 主要由高血压, 动脉硬化、 损伤、 感染等原因造成, 造成主动脉发生局限性扩张, 在高压 血流冲击下慢慢呈现瘤样。 主动脉经过长时间的扩张。
9、, 血管壁变得非常脆弱, 非常容易出现 破裂, 动脉瘤一旦破裂, 必将引起大量出血, 有人体内 “炸弹” 之称, 在欧美国家被列为10大 致命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夹层和动 脉瘤发病率及检出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开放手术、 杂交手术和 腔内修复治疗。 0003 腔内修复治疗是通过主动脉远端如人体股动脉切口, 将装载有覆膜支架的输送系 统推送至病变部位, 支架展开隔绝病变动脉, 重建血运通道, 从而减小动脉瘤体压力, 达到 治疗目的。 腔内修复属于完全介入治疗, 无需开胸开腹, 相对于开放治疗和杂交手术具有手 术创伤小, 。
10、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微创介入行腔内修复治疗 的出现和发展, 已经逐渐替代开放式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夹层和动脉瘤的手术首选。 0004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 传统的治疗夹层和动脉瘤的手术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0005 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仍存在不足, 支架释放后通过自体弹性附着于人体 血管内部, 在高压、 高速的血流冲击作用下有出现内漏和支架移位的风险。 内漏和/或支架 移位可能造成瘤体术后无法缩小或出现瘤体的持续增大, 使介入手术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 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0006 对于已经出现内漏或者支架移位的情况, 目前常用的措施为在原支架的近端位置 再。
11、次植入一枚支架进行补救。 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存在许多不足, 例如重新植入的支架由于 锚定条件不良, 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长期手术效果有待评估, 而且由于支架近端存在分支 血管的原因, 再次植入一枚新支架可能没有足够的锚定区间, 无法通过新支架对内漏进行 封堵。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器, 以改善传统的治疗夹层和动脉瘤手术后容易 出现内漏、 支架位移的问题。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系统, 以改善传统的治疗夹层和动脉瘤手术后容 易出现内漏、 支架位移的问题。 0009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10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器, 包。
12、括: 0011 至少一根三维螺旋固定臂, 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沿其长度方向具有插入端和传动 端, 以及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7714239 A 4 0012 传动臂, 所述传动臂安装在所述传动端上, 所述传动臂沿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的 中轴线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围成的区域内。 0013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设置有两根, 两根所述三维螺旋 固定臂的中轴线共线, 两根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的两个传动端与所述传动臂连接, 令所述 固定器呈双螺旋结构。 0014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三维螺旋固定臂的外轮廓呈圆柱状、 圆台状或者 圆锥状。 0015。
13、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系统, 包括调节单元、 输送单元以及所 述的固定器, 0016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弯鞘管, 0017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容置器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容置器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安装孔 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沟槽, 所述固定器与所述螺纹沟槽相配合,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 固定器相对于所述容置器转动, 令所述固定器沿所述容置器的中轴线方向往复滑动; 0018 所述容置器活动穿设在所述调弯鞘管内。 0019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拔叉、 外鞘管以及扭矩传递线缆, 所 述扭矩传递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拔叉, 所述拔叉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臂, 所述扭矩传递线。
14、缆 转动带动所述拔叉转动, 令所述固定器相对于所述容置器转动; 0020 所述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扭矩传递线缆外, 所述外鞘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容置器 上, 所述外鞘管活动穿设在所述调弯鞘管内。 0021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拔叉包括扭矩传动部以及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的 一端面为连接面, 所述扭矩传动部安装在所述连接面上, 所述扭矩传动部沿其中轴线方向 的在所述限位部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连接面内, 所述扭矩传动部具有卡接平面以及卡接弧 面, 所述卡接平面与所述连接面构成用于容纳所述传动臂的卡槽, 所述扭矩传递线缆安装 在所述限位部的远离所述扭矩传动部的一端。 0022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15、 所述扭矩传递线缆包括至少两层, 相邻所述扭矩传递 线缆插接固定, 每层所述扭矩传递线缆由多股丝沿同一旋向编织形成, 相邻所述扭矩传递 线缆的旋向不同。 0023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容置器的沿其中轴线方向具有抵接端和连接端, 所述抵接端具有环形端面, 所述环形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 至少一个所述凹槽的槽 深方向沿所述容置器的中轴线方向由所述抵接端向连接端延伸。 0024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弯鞘管包括鞘管主体、 牵引丝以及调节手柄, 所 述牵引丝活动设置在所述鞘管主体的管壁内, 所述牵引丝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鞘管主体的远 离所述调节手柄的端部, 所述牵引丝的另一端安装在。
16、所述调节手柄上, 所述调节手柄用于 带动所述牵引丝滑动使所述鞘管主体弯曲。 0025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调节手柄包括外筒、 内筒、 旋拧筒以及滑块, 所述 内筒上设置有滑槽, 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内筒外且所述滑块具有插接在所述滑槽内的卡接 部, 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 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连接, 且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 成了环形安装空间, 所述旋拧筒包括传动筒部以及旋拧筒部, 所述传动筒部位于所述环形 安装空间内, 所述传动筒部的筒壁上设置有螺纹沟槽, 所述滑块的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传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7714239 A 5 动筒部的螺纹沟槽相匹配的齿牙, 。
17、所述旋拧筒部套设在所述内筒外, 所述旋拧筒部转动带 动所述传动筒部转动, 所述牵引丝安装在所述滑块上。 0026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7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器, 其结构简单合理, 便于制造加工, 安 装与使用方便, 同时, 该固定器能够输送进入到待固定位置处并将固定器钉扎在血管壁上, 完成支架与血管壁的紧固, 将支架覆膜与血管壁之间的缝隙闭合, 改善了支架覆膜的贴壁 性, 同时提升了支架和血管壁之间的锚定力, 防止支架发生移位。 具体如下: 0028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器, 包括有三维螺旋固定臂以及传动臂, 三维螺旋固定臂沿 其长度方向具有插入端和传动端, 在。
18、传动端处将传动臂与三维螺旋固定臂进行连接。 在使 用过程中, 固定器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血管壁与支架的待固定位置处, 将外部扭力通过传 动臂传递给三维螺旋固定臂, 三维螺旋固定臂转动过程中能够旋入血管壁内, 将支架固定 在血管壁上。 在手术过程中, 可以按需在支架的多个位置处利用固定器进行加固, 操作灵活 可靠, 大大改善了支架覆膜的贴壁性能和锚定性能, 有效防止术后I型内漏和支架位移。 0029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系统包括上述的固定器, 能够将固定器输送至支架与血管壁 的待锚定位置并将固定器锚定在血管壁上, 具有固定器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3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
19、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 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器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系统的示意图; 0034 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系统的调节单元的剖视图; 0036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系统的调节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
20、系统的容置器的示意图; 0038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系统的拔叉的示意图; 0039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0040 图10为支架覆膜和血管壁之间具有内漏缺陷的示意图; 0041 图11为支架覆膜和血管壁之间采用固定器锚定的示意图; 0042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扭矩传递线缆的示意图。 0043 图标: 100固定器; 110三维螺旋固定臂; 111插入端; 120传动臂; 200调 节单元; 210调弯鞘管; 211鞘管主体; 212牵引丝; 213调节手柄; 214外筒; 215 内筒; 2151滑槽; 216旋拧筒; 2161传动筒部; 2162旋拧筒部; 2。
21、17滑块; 2171卡 接部; 300输送单元; 310容置器; 311安装孔; 312凹槽; 313连接头; 320拔叉; 321扭矩传动部; 322限位部; 323环形限位凸起; 324卡槽; 330外鞘管; 340扭矩 传递线缆; 350输送手柄; 400血管壁; 500支架覆膜。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7714239 A 6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
22、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45 因此, 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 的本发明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46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 于附图所示的方。
23、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设置” 、 “安装”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 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发明中。
24、的具体含义。 0049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0050 实施例 0051 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器100, 用于在采用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和 动脉瘤的手术后将支架与血管壁400进行锚固, 有效防止I型内漏和支架移位的情况发生; 此外, 在已经出现I型内漏的情况下, 采用固定器100在内漏位置处将支架锚定在血管壁400 上进行补救和改善。 0052 本实施例中, 固定器100包括有传动臂120以及至少一根三维螺旋固定臂110, 三维 螺旋固定臂1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111和传动端, 插入端111为尖端, 插。
25、入端 111可以为圆锥形尖端、 菱锥形尖端(例如三菱锥)或者楔形尖端等。 锚定时, 利用插入端111 依次刺入支架覆膜500和血管壁400实现支架与血管壁400的锚定。 0053 可选的, 三维螺旋固定臂110的外轮廓可以呈圆柱状、 圆锥状或者圆台状。 0054 传动臂120为圆柱体状, 传动臂120的一端与传动端连接, 传动臂120沿三维螺旋固 定臂110的中轴线方向的投影落入三维螺旋固定臂110围成的区域内, 可选的, 传动臂120垂 直于三维螺旋固定臂110的中轴线设置。 0055 请参阅图2, 在其他实施例中, 三维螺旋固定臂110设置有两根, 两根三维螺旋固定 臂110的两个传动端分。
26、别连接传动臂120的两端, 两根三维螺旋固定臂110同轴设置, 同时, 两根三维螺旋固定臂110位于传动臂120的同一侧, 固定器100构成了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7714239 A 7 构的固定器100的螺旋升角和螺距更大, 释放过程中需要旋转的角度更小, 释放更为方便。 0056 本实施例中, 固定器100可由医用不锈钢、 钴基合金、 钛合金等金属材料通过机械 加工制成单螺旋或双螺旋结构, 并将其插入端111加工成圆锥形、 楔形或三(多)棱形的尖 状, 便于释放过程中刺破支架覆膜500和血管壁400, 将支架覆膜500与血管壁400之间的缝 隙闭合,。
27、 改善了支架覆膜500的贴壁性, 同时提升了支架和血管壁400之间的锚定力, 防止支 架发生移位。 同时, 能够修复已经出现I型内漏的情况。 0057 需要说明的是, 固定器100可以由一个长条形工件弯曲形成。 0058 实施例 0059 请参阅图3图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系统, 包括调节单元200、 输送单元300 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器100。 0060 请参阅图3、 图5和图6, 调节单元200包括调弯鞘管210, 调弯鞘管210包括鞘管主体 211、 牵引丝212以及调节手柄213, 牵引丝212设置在鞘管主体211的管壁内, 牵引丝212的一 端固定在鞘管主体211的远离调。
28、节手柄213的端部, 牵引丝212的另一端安装在调节手柄213 上, 调节手柄213用于带动牵引丝212滑动使鞘管主体211弯曲。 调节手柄213包括外筒214、 内筒215、 旋拧筒216以及滑块217, 内筒215上设置有滑槽2151, 滑块217套设在内筒215外且 滑块217具有插接在滑槽2151内的卡接部2171, 外筒214套设在内筒215外, 外筒214与内筒 215连接, 且外筒214和内筒215之间形成了环形安装空间, 旋拧筒216包括传动筒部2161以 及旋拧筒部2162, 传动筒部2161位于环形安装空间内, 传动筒部2161的筒壁上设置有螺纹 沟槽, 滑块217的外周面。
29、设置有与传动筒部2161的螺纹沟槽相匹配的齿牙, 旋拧筒部2162套 设在内筒215外, 旋拧筒部2162转动带动传动筒部2161转动, 牵引丝212安装在滑块217上。 使用时, 握住外筒214, 旋转旋拧筒216, 旋拧筒216相对于内筒215转动, 由于旋拧筒216与滑 块217螺接, 且滑块217与内筒215周向限位连接, 即滑块217与内筒215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旋拧筒216相对于滑块217转动, 使得滑块217沿着内筒215滑动, 实现牵引丝212的张紧和松 弛, 进而实现鞘管主体211的弯曲。 0061 需要说明的是, 调弯鞘管210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0062 请参阅图3、。
30、 图4、 图7和图8, 输送单元300包括有容置器310和驱动组件, 容置器310 用于容纳固定器100, 驱动组件用于将扭矩传递给固定器100, 使得固定器100相对于容置器 310转动, 固定器100在旋入过程中刺破支架覆膜500和血管壁400并锚定支架和血管壁400。 0063 本实施例中, 容置器310为圆柱体状, 容置器310设置有圆形的安装孔311, 安装孔 311为沿容置器310的中轴线方向贯穿容置器310的两个端面的通孔, 安装孔311的内壁上设 置有螺纹沟槽, 螺纹沟槽的螺距与固定器100的三维螺旋固定臂110的螺距相等, 即固定器 100能够螺接在螺纹沟槽中。 固定器100。
31、相对于容置器310转动的过程中固定器100能够从容 置器310的一端释放, 锚定在血管壁400上。 容置器310的两个端面为环形端面, 容置器310的 沿其中轴线方向具有抵接端和连接端, 抵接端的环形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312, 至少 一个凹槽312围绕容置器310的中轴线排布, 每个凹槽312的槽深方向沿容置器310的中轴线 方向由抵接端向连接端延伸, 进一步的, 每个凹槽312为通槽, 每个凹槽312沿容置器310的 径向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容置器310的内壁和外壁上。 此结构设计, 容置器310的抵接端 抵接在支架覆膜500上后, 能够增大容置器310与支架覆膜500接触时的摩擦力,。
32、 有效防止固 定器100在释放过程中发生旋转, 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固定效率。 在容置器310的连接端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7714239 A 8 设置有中空的连接头313, 连接头313为圆柱体形, 连接头313的外径小于容置器310的外径。 0064 驱动组件包括拔叉320、 外鞘管330、 扭矩传递线缆340以及输送手柄350, 扭矩传递 线缆340的一端连接拔叉320, 扭矩传递线缆340的另一端连接输送手柄350, 输送手柄350将 扭矩通过扭矩传递线缆340传递给拔叉320, 拔叉320传动连接传动臂120, 扭矩传递线缆340 转动带动拔叉320转动, 令固。
33、定器100相对于容置器310转动; 外鞘管330套设在扭矩传递线 缆340外, 起到保护线缆的作用, 外鞘管330的一端连接在容置器310上, 可选的, 外鞘管330 套设在连接头313外, 外鞘管330的另一端安装在手柄上, 外鞘管330活动穿设在调弯鞘管 210内。 0065 可选的, 拔叉320包括扭矩传动部321以及限位部322, 限位部322的一端面为连接 面, 扭矩传动部321沿其中轴线方向的在限位部322上的投影位于连接面内, 扭矩传动部321 具有卡接平面以及卡接弧面, 卡接平面与连接面构成用于容纳传动臂120的卡槽324, 扭矩 传递线缆340安装在限位部322的远离扭矩传动。
34、部321的一端。 安装时, 将扭矩传动部321插 接在固定器100内, 传动臂120卡接在卡槽324中, 传动臂120通过卡接平面和卡接弧面实现 与拔叉320的周向限位, 拔叉320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固定器100相对于容置器310转动, 实 现固定器100的释放。 0066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 限位部322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限位凸起323, 环形限位凸 起323用于限制拔叉320朝向容置器310内滑动, 安装拔叉320时, 通过环形限位凸起323实现 拔叉320位置的限定, 拔叉320不易接触到支架覆膜500, 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0067 需要说明的是, 扭矩传递线缆340可由多股细丝。
35、编织而成或由单根金属丝材制成, 其有一定的扭转刚度可以将输送手柄350部位产生的扭矩传递给拨叉, 又有一定的柔顺性 可以通过迂曲的动脉血管和调弯鞘管210。 请参阅图12, 可选的, 扭矩传递线缆设置为多层 结构, 每层为旋向相同的多股细丝编织形成的圆筒状, 相邻呈线缆插接固定, 相邻层线缆的 旋向不同, 在扭矩传递时不易松散, 线缆在正向旋转或者在反向旋转时扭矩响应均非常灵 敏, 提高扭矩的传递效率。 例如可以设计两层、 三层等。 0068 请参阅图9, 固定系统在使用时, 首先在股动脉处进行穿刺或者做纵向切口, 通过 导丝植入调弯鞘管210并撤出导丝, 然后调整调弯鞘管210靠近血管壁40。
36、0的端部(近端)的 角度和位置, 使调弯鞘管210的近端大致垂直于支架和血管壁400并对准固定器100待释放 的位置, 为血管内固定器100的植入建立通路。 0069 然后通过调弯鞘管210建立的通路将固定器100输送至其待释放位置, 通过输送手 柄350, 使扭矩传递线缆340带动拨叉进行旋转, 拨叉带动固定器100旋出容置器310实现释 放, 将支架覆膜500和血管壁400进钉扎。 0070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系统, 可以将一个或分多次将多个固定器100 输送至需要锚定的位置并垂直于血管壁400释放, 固定器100释放后可将血管内移植物和血 管内壁紧紧地钉扎在一起, 有效提。
37、高支架锚定性, 同时改善或恢复支架覆膜500的贴壁性, 以改善支架贴壁不良造成的I型内漏和支架移位。 007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完成一颗固定器100的释放后, 可将外鞘管330、 容置器310和 拔叉320撤出体外, 重新在容置器310位置装载一颗新的固定器100并调整调弯鞘近端的位 置, 完成的固定器100的植入, 重复该操作, 进而完成多颗固定器100的植入。 0072 请参阅图10图11, 此外, 对于未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动脉瘤腔内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7714239 A 9 修复治疗, 术后如果已经出现了I型内漏的情况, 可通过植入固定器100进行补救。
38、和改善。 在 发生内漏的部位垂直于支架和血管的内壁释放固定器100, 将支架与血管壁400之间的缝隙 闭合, 改善或消除支架贴壁不良造成的内漏。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7714239 A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11 CN 107714239 A 11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2 CN 107714239 A 12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3 CN 107714239 A 13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4 CN 107714239 A 14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5 CN 107714239 A 15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6 CN 107714239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