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517666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37987.0

申请日:

20160421

公开号:

CN205510836U

公开日:

201608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15/16,A01C5/06,A01C11/00

主分类号:

A01C15/16,A01C5/06,A01C11/00

申请人:

王永东

发明人:

王永东,牟泽堂

地址:

26101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铁马小区6号楼2单元502室

优先权:

CN201620337987U

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尹金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后部的机架,机架上左右间隔设置有多套施肥装置,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排肥器、施肥管、开沟器、覆泥器,排肥器设在肥料箱的下方并与肥料箱连通,施肥管的上端与排肥器连通,施肥管的下端连接在开沟器的后部,覆泥器位于开沟器的后方,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轴,驱动轴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排肥器由驱动轴驱动。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插秧机上使用,不用时还可以从插秧机上拆卸下来,它可以跟插秧机联合作业,实现在秧苗侧方的侧深施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后部的机架(1),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左右间隔设置有多套施肥装置,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2)、排肥器(3)、施肥管(4)、开沟器(5)、覆泥器(6),排肥器(3)设在肥料箱(2)的下方并与肥料箱(2)连通,施肥管(4)的上端与排肥器(3)连通,施肥管(4)的下端连接在开沟器(5)的后部,覆泥器(6)位于开沟器(5)的后方,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轴(7),驱动轴(7)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排肥器(3)由驱动轴(7)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设有七套施肥装置,驱动轴(7)贯穿各个排肥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排肥器(3)包括排肥器本体(9),排肥器本体(9)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下肥通道,下肥通道中安装有由驱动轴(7)驱动的转筒(10),转筒(10)的筒壁上环布有多条沟槽(11),转筒(10)的两端贴近下肥通道的左右内壁,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上安装有贴近转筒(10)的挡块(12),下肥通道的前侧内壁上连接有挡板(13),挡板(13)的自由端靠近转筒(10)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开沟器(5)包括前端结合在一起、后端相对张开的两犁片(14),两犁片(14)的上侧连接有上封板(15),上封板(15)上连接有通向两犁片(14)之间的空隙处并与施肥管(4)连通的连接管(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覆泥器(6)包括连接在机架(1)上的固定架(17)和连接在固定架(17)上的覆泥板(18),覆泥板(18)的后端向靠近开沟器(5)的一侧倾斜,覆泥板(18)的上端向靠近开沟器(5)的一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的前部设有传动箱(35),传动箱(35)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传动箱(35)上连接有安装支架(36),安装支架(36)上转动连接有中间传动轴(37),中间传动轴(37)上安装有中间输入链轮(38)、中间输出链轮(39),传动箱(35)具有一后动力输出轴(40),后动力输出轴(40)上安装有主动链轮(41),所述驱动轴(7)上连接有从动链轮,主动链轮(41)与中间输入链轮(38)上包绕有前传动链条(43),中间输出链轮(39)与从动链轮上包绕有后传动链条(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支架(36)上铰接有摆动臂(45),摆动臂(45)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46),张紧轮(46)压靠在后传动链条(44)上,安装支架(36)与摆动臂(45)之间设有可对摆动臂(45)施加作用力从而保持张紧轮(46)对后传动链条(44)压靠作用的自动施力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自动施力装置包括铰接在安装支架(36)上的摆动杆(47),摆动臂(45)上设有穿装孔,摆动杆(47)穿过摆动臂(45)上的穿装孔,摆动杆(47)上设有限位元件(48),摆动杆(47)上套装有阻尼弹簧(49),阻尼弹簧(49)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限位元件(48)与摆动臂(45)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栽植在水田中的农业机械,通常插秧机具有一个行走部和由行走部牵引的栽植部,行走部驱使插秧机向前行进,栽植部在水田中进行秧苗栽植,通常一台插秧机上设有多个栽植部,插秧机可完成一次多行的秧苗栽植工作。在插秧机进行秧苗栽植作业的同时,在秧苗侧方完成深施肥联合作业是当前普遍认可的合理农艺方法,但是目前的插秧机尚不能满足此项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连接到插秧机上使用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后部的机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机架上左右间隔设置有多套施肥装置,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排肥器、施肥管、开沟器、覆泥器,排肥器设在肥料箱的下方并与肥料箱连通,施肥管的上端与排肥器连通,施肥管的下端连接在开沟器的后部,覆泥器位于开沟器的后方,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轴,驱动轴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排肥器由驱动轴驱动。

机架上设有七套施肥装置,驱动轴贯穿各个排肥器。

所述排肥器包括排肥器本体,排肥器本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下肥通道,下肥通道中安装有由驱动轴驱动的转筒,转筒的筒壁上环布有多条沟槽,转筒的两端贴近下肥通道的左右内壁,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上安装有贴近转筒的挡块,下肥通道的前侧内壁上连接有挡板,挡板的自由端靠近转筒的下部。

所述开沟器包括前端结合在一起、后端相对张开的两犁片,两犁片的上侧连接有上封板,上封板上连接有通向两犁片之间的空隙处并与施肥管连通的连接管。

所述覆泥器包括连接在机架上的固定架和连接在固定架上的覆泥板,覆泥板的后端向靠近开沟器的一侧倾斜,覆泥板的上端向靠近开沟器的一侧倾斜。

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传动箱,传动箱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传动箱上连接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中间传动轴,中间传动轴上安装有中间输入链轮、中间输出链轮,传动箱具有一后动力输出轴,后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驱动轴上连接有从动链轮,主动链轮与中间输入链轮上包绕有前传动链条,中间输出链轮与从动链轮上包绕有后传动链条。

所述安装支架上铰接有摆动臂,摆动臂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张紧轮压靠在后传动链条上,安装支架与摆动臂之间设有可对摆动臂施加作用力从而保持张紧轮对后传动链条压靠作用的自动施力装置。

所述自动施力装置包括铰接在安装支架上的摆动杆,摆动臂上设有穿装孔,摆动杆穿过摆动臂上的穿装孔,摆动杆上设有限位元件,摆动杆上套装有阻尼弹簧,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限位元件与摆动臂上。

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在插秧机的后部使用,驱动轴可与插秧机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连接,在插秧机向前行进的过程中,插秧机的动力输出轴驱使驱动轴转动,驱动轴驱动排肥器工作,肥料箱中的肥料通过排肥器进入施肥管,开沟器在秧苗侧方开出深沟,施肥管中的肥料从开沟器的后部落入深沟,最后由覆泥器对施肥后的深沟进行覆泥、填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插秧机上使用,不用时还可以从插秧机上拆卸下来,它可以跟插秧机联合作业,实现在秧苗侧方的侧深施肥。由于不需要单独进行施肥作业,故而能够节省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排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覆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拆除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后后部的机架1,机架1上左右间隔设置有七套施肥装置,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2、排肥器3、施肥管4、开沟器5、覆泥器6,排肥器3设在肥料箱2的下方并与肥料箱2连通,施肥管4的上端与排肥器3连通,施肥管4的下端连接在开沟器5的后部,覆泥器6位于开沟器5的后方,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轴7,驱动轴7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驱动轴7贯穿各个排肥器3,排肥器3由驱动轴7驱动。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可以安装在插秧机的后部使用,如图2所示机架1安装在插秧机的船板50上,为了附图的简洁,插秧机的其它结构予以省略。驱动轴7可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轴动力连接,在插秧机向前行进的过程中,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轴驱使驱动轴7转动,驱动轴7驱动排肥器3工作,肥料箱2中的肥料通过排肥器3进入施肥管4,开沟器5在秧苗侧开出深沟,施肥管4中的肥料从开沟器5的后部落入深沟,最后由覆泥器6对施肥后的深沟进行覆泥、填埋。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可安装在插秧机上使用,不用时还可以从插秧机上拆卸下来,它可以跟插秧机联合作业,实现在秧苗侧方的侧深施肥。由于不许要单独进行施肥作业,故而能够节省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排肥器3包括排肥器本体9,排肥器本体9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下肥通道,下肥通道中安装有由驱动轴7驱动的转筒10,转筒10的筒壁上环布有多条沟槽11,转筒10的两端贴近下肥通道的左右内壁,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上安装有贴近转筒10的挡块12,下肥通道的前侧内壁上连接有挡板13,挡板13的自由端靠近转筒10的下部,挡块12用于阻止肥料通过转筒10与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之间的空隙,转筒10上的沟槽11可携带肥料,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转筒10的转动方向,当转筒10转动时,越过挡板13自由端的沟槽11将所携带的肥料释放到肥通道的下部,转筒10每转动一圈,所排出肥料的量是一定的,而驱动轴7的转速一定,由此可保证施肥的均匀。以上为排肥器3的一种实施例,这种排肥器3中的转筒10也可以替换为叶轮结构,当然排肥器3也替换为现有技术中其它形式的可通过转动驱动的排肥器。

参照图4、图5,本实施例中的开沟器5包括前端结合在一起、后端相对张开的两犁片14,两犁片14的上侧连接有上封板15,上封板上连接用于连接机架1的连接部34,开沟器5通过连接部34连接到机架1上,上封板15上连接有通向两犁片14之间的空隙处并与施肥管4连通的连接管16,两犁片14前端结合在一起,形成尖锐的刃部,在整机向前行进的过程中,两犁片14在秧苗的一侧犁出深沟,连接管16 用于向深沟中播撒肥料,以上为开沟器的一种实施例,当然开沟器5还可以替换为现有技术中其它形式的开沟器。

参照图2、图6,本实施例中的覆泥器6包括连接在机架1上的固定架17和连接在固定架17上的覆泥板18,覆泥板18的后端向靠近开沟器5的一侧倾斜,覆泥板18的上端向靠近开沟器5的一侧倾斜,整机的向前行进的过程中,覆泥板18可将泥土覆盖在由开沟器开出的且施肥完成的深沟处,对其进行填埋。以上为覆泥器6的一种实施例,当然覆泥器6还可以采用设在开沟器5后部的拖板或其它的结构形式。

参照图2、图7,为了实现驱动轴7与插秧机之间的动力连接,机架1的前部设有传动箱35,传动箱35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传动箱35可采用与插秧机后部相连接的链条箱、齿轮箱等,传动箱35由插秧机驱动,传动箱35上连接有安装支架36,安装支架36上转动连接有中间传动轴37,中间传动轴37上安装有中间输入链轮38、中间输出链轮39,传动箱35具有一后动力输出轴40,后动力输出轴40上安装有主动链轮41,驱动轴7上连接有从动链轮,主动链轮41与中间输入链轮38上包绕有前传动链条43,中间输出链轮39与从动链轮上包绕有后传动链条44。后动力输出轴40与驱动轴7之间采用链轮链条传动,这样可使后动力输出轴40与驱动轴7之间保持准确的传动比,采用中间传动轴37进行动力传递的中转,这样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中间输入链轮38、中间输出链轮39改变后动力输出轴40与驱动轴7之间的传动比,已达到调节排肥器3肥料排出速度的目的,除上述实施例外,驱动轴7与插秧机之间采用其它公知的动力连接方式亦可。在插秧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需要对插秧机的栽植机构进行高度的调节,因此它的传动装置会发生位置变化,通常插秧机栽植机构的传动装置与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中的传动箱35来自同一动力源,因此在对栽植机构的传动装置进行位置调节时,传动箱35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当传动箱35的位置发生变化后,后传动链条44的松紧度会发生改变,为了使后传动链条44始终保持张紧状态,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后的安装支架36上铰接有摆动臂45,摆动臂45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46,张紧轮46压靠在后传动链条44上,安装支架36与摆动臂45之间设有可对摆动臂45施加作用力从而保持张紧轮46对后传动链条44压靠作用的自动施力装置,自动施力装置有驱使摆动臂45向工作方向摆动的作用力,安装在摆动臂45上的张紧轮46压靠在后传动链条44的内侧或外侧(图中张紧轮46压靠在后传动链条44的内侧并对后传动链条44具有向外撑开的作用),由此起到张紧后传动链条44的作用。

参照图2、图7,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施力装置包括铰接在安装支架36上的摆动杆47,摆动臂45上设有穿装孔,摆动杆47穿过摆动臂45上的穿装孔。按照图中所示,摆动杆47铰接在安装支架36上,铰接处设在摆动杆47中部偏下的位置,张紧轮46安装在摆动杆47的上端,摆动杆47的下端设有延长板,前述的穿装孔开设在延长板上。摆动杆47上设有限位元件48,限位元件48可采用连接在摆动杆47上的螺母或插销(图中的限位元件48为螺装在摆动杆47上的两个螺母),摆动杆47上套装有阻尼弹簧49,阻尼弹簧49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限位元件48与摆动臂45上,起到对摆动臂45施加压力的作用,摆动杆47对阻尼弹簧49具有固定和导向的作用,可保证阻尼弹簧49对摆动臂45的作用力稳定,这种自动施力装置具有的结构紧凑、工作稳定的优点。除此之外,自动施力装置还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例如:自动施力装置包括套装在摆动臂45与安装支架36相连接的铰轴上且两端分别与摆动臂45、安装支架36相连接的发条弹簧,安装支架36设有用于固定发条弹簧的发条固定结构。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337987.0 (22)申请日 2016.04.21 (73)专利权人 王永东 地址 26101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铁马小 区6号楼2单元502室 (72)发明人 王永东 牟泽堂 (74)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代理人 尹金华 (51)Int.Cl. A01C 15/16(2006.01) A01C 5/06(2006.01) A01C 1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 肥机 (57)摘。

2、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 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后 部的机架, 机架上左右间隔设置有多套施肥装 置, 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 排肥器、 施肥管、 开沟 器、 覆泥器, 排肥器设在肥料箱的下方并与肥料 箱连通, 施肥管的上端与排肥器连通, 施肥管的 下端连接在开沟器的后部, 覆泥器位于开沟器的 后方,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轴, 驱 动轴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 排肥器由 驱动轴驱动。 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插秧机上使 用, 不用时还可以从插秧机上拆卸下来, 它可以 跟插秧机联合作业, 实现在秧苗侧方的侧深施 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

3、CN 205510836 U 2016.08.31 CN 205510836 U 1.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后部的机架 (1) , 其特征是所述机架 (1) 上左右间隔设置有多套施肥装置, 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 (2) 、 排 肥器 (3) 、 施肥管 (4) 、 开沟器 (5) 、 覆泥器 (6) , 排肥器 (3) 设在肥料箱 (2) 的下方并与肥料箱 (2) 连通, 施肥管 (4) 的上端与排肥器 (3) 连通, 施肥管 (4) 的下端连接在开沟器 (5) 的后部, 覆泥器 (6) 位于开沟器 (5) 的后方,机架 (1) 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

4、轴 (7) , 驱动轴 (7) 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 排肥器 (3) 由驱动轴 (7) 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其特征是所述机 架 (1) 上设有七套施肥装置, 驱动轴 (7) 贯穿各个排肥器 (3)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其特征是所述排 肥器 (3) 包括排肥器本体 (9) , 排肥器本体 (9) 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下肥通道, 下肥通道中安装 有由驱动轴 (7) 驱动的转筒 (10) , 转筒 (10) 的筒壁上环布有多条沟槽 (11) , 转筒 (10) 的两端 贴近下肥通道的左右内壁, 。

5、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上安装有贴近转筒 (10) 的挡块 (12) , 下肥 通道的前侧内壁上连接有挡板 (13) , 挡板 (13) 的自由端靠近转筒 (10) 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其特征是所述开 沟器 (5) 包括前端结合在一起、 后端相对张开的两犁片 (14) , 两犁片 (14) 的上侧连接有上封 板 (15) , 上封板 (15) 上连接有通向两犁片 (14) 之间的空隙处并与施肥管 (4) 连通的连接管 (16)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其特征是所述覆 泥器 (6) 包括连接在机架 (1)。

6、 上的固定架 (17) 和连接在固定架 (17) 上的覆泥板 (18) , 覆泥板 (18) 的后端向靠近开沟器 (5) 的一侧倾斜, 覆泥板 (18) 的上端向靠近开沟器 (5) 的一侧倾 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 机, 其特征是所述机架 (1) 的前部设有传动箱 (35) , 传动箱 (35) 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 连接, 传动箱 (35) 上连接有安装支架 (36) , 安装支架 (36) 上转动连接有中间传动轴 (37) , 中 间传动轴 (37) 上安装有中间输入链轮 (38) 、 中间输出链轮 (39) , 传动箱 (3。

7、5) 具有一后动力 输出轴 (40) , 后动力输出轴 (40) 上安装有主动链轮 (41) , 所述驱动轴 (7) 上连接有从动链 轮, 主动链轮 (41) 与中间输入链轮 (38) 上包绕有前传动链条 (43) , 中间输出链轮 (39) 与从 动链轮上包绕有后传动链条 (44)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其特征是所述安 装支架 (36) 上铰接有摆动臂 (45) , 摆动臂 (45) 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 (46) , 张紧轮 (46) 压靠 在后传动链条 (44) 上, 安装支架 (36) 与摆动臂 (45) 之间设有可对摆动臂 (45) 施加作。

8、用力从 而保持张紧轮 (46) 对后传动链条 (44) 压靠作用的自动施力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其特征是所述自 动施力装置包括铰接在安装支架 (36) 上的摆动杆 (47) , 摆动臂 (45) 上设有穿装孔, 摆动杆 (47) 穿过摆动臂 (45) 上的穿装孔, 摆动杆 (47) 上设有限位元件 (48) , 摆动杆 (47) 上套装有 阻尼弹簧 (49) , 阻尼弹簧 (49) 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限位元件 (48) 与摆动臂 (45) 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10836 U 2 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

9、深施肥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背景技术 0002 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栽植在水田中的农业机械, 通常插秧机具有一个行走部和由 行走部牵引的栽植部, 行走部驱使插秧机向前行进, 栽植部在水田中进行秧苗栽植, 通常一 台插秧机上设有多个栽植部, 插秧机可完成一次多行的秧苗栽植工作。 在插秧机进行秧苗 栽植作业的同时, 在秧苗侧方完成深施肥联合作业是当前普遍认可的合理农艺方法, 但是 目前的插秧机尚不能满足此项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连接到插秧机上使用的依附于插 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 000。

1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后部的机架, 其结构特点是所 述机架上左右间隔设置有多套施肥装置, 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 排肥器、 施肥管、 开沟器、 覆 泥器, 排肥器设在肥料箱的下方并与肥料箱连通, 施肥管的上端与排肥器连通, 施肥管的下 端连接在开沟器的后部, 覆泥器位于开沟器的后方,机架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轴, 驱动轴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 排肥器由驱动轴驱动。 0005 机架上设有七套施肥装置, 驱动轴贯穿各个排肥器。 0006 所述排肥器包括排肥器本体, 排肥器本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下肥通道, 下肥通道 中安装有由驱动轴驱动的转筒, 转筒的筒壁上环布有。

11、多条沟槽, 转筒的两端贴近下肥通道 的左右内壁, 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上安装有贴近转筒的挡块, 下肥通道的前侧内壁上连接 有挡板, 挡板的自由端靠近转筒的下部。 0007 所述开沟器包括前端结合在一起、 后端相对张开的两犁片, 两犁片的上侧连接有 上封板, 上封板上连接有通向两犁片之间的空隙处并与施肥管连通的连接管。 0008 所述覆泥器包括连接在机架上的固定架和连接在固定架上的覆泥板, 覆泥板的后 端向靠近开沟器的一侧倾斜, 覆泥板的上端向靠近开沟器的一侧倾斜。 0009 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传动箱, 传动箱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 传动箱上 连接有安装支架, 安装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中间传动。

12、轴, 中间传动轴上安装有中间输入链轮、 中间输出链轮, 传动箱具有一后动力输出轴, 后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链轮, 所述驱动轴 上连接有从动链轮, 主动链轮与中间输入链轮上包绕有前传动链条, 中间输出链轮与从动 链轮上包绕有后传动链条。 0010 所述安装支架上铰接有摆动臂, 摆动臂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 张紧轮压靠在后传 动链条上, 安装支架与摆动臂之间设有可对摆动臂施加作用力从而保持张紧轮对后传动链 条压靠作用的自动施力装置。 0011 所述自动施力装置包括铰接在安装支架上的摆动杆, 摆动臂上设有穿装孔, 摆动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510836 U 3 杆穿过摆动臂上的穿。

13、装孔, 摆动杆上设有限位元件, 摆动杆上套装有阻尼弹簧, 阻尼弹簧的 两端分别顶靠在限位元件与摆动臂上。 0012 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在插秧机的后部使用, 驱动轴可与插秧机的动力输出轴动力 连接, 在插秧机向前行进的过程中, 插秧机的动力输出轴驱使驱动轴转动, 驱动轴驱动排肥 器工作, 肥料箱中的肥料通过排肥器进入施肥管, 开沟器在秧苗侧方开出深沟, 施肥管中的 肥料从开沟器的后部落入深沟, 最后由覆泥器对施肥后的深沟进行覆泥、 填埋。 0013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插秧机上使用, 不用时还可以从插秧机上拆卸下 来, 它可以跟插秧机联合作业, 实现在秧苗侧方的侧深施肥。 由于不需要单。

14、独进行施肥作 业, 故而能够节省工作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中沿A-A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排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图4中沿B-B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覆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是图1拆除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参照图1、 图2, 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包括可安装在插秧机 后后部。

15、的机架1, 机架1上左右间隔设置有七套施肥装置, 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2、 排肥器3、 施肥管4、 开沟器5、 覆泥器6, 排肥器3设在肥料箱2的下方并与肥料箱2连通, 施肥管4的上端 与排肥器3连通, 施肥管4的下端连接在开沟器5的后部, 覆泥器6位于开沟器5的后方,机架1 上转动安装有左右设置的驱动轴7, 驱动轴7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 驱动轴7贯穿 各个排肥器3, 排肥器3由驱动轴7驱动。 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可以安 装在插秧机的后部使用, 如图2所示机架1安装在插秧机的船板50上, 为了附图的简洁, 插秧 机的其它结构予以省略。 驱动轴7可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轴。

16、动力连接, 在插秧机向前行进 的过程中, 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轴驱使驱动轴7转动, 驱动轴7驱动排肥器3工作, 肥料箱2中 的肥料通过排肥器3进入施肥管4, 开沟器5在秧苗侧开出深沟, 施肥管4中的肥料从开沟器5 的后部落入深沟, 最后由覆泥器6对施肥后的深沟进行覆泥、 填埋。 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 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可安装在插秧机上使用, 不用时还可以从插秧机上拆卸下来, 它可以 跟插秧机联合作业, 实现在秧苗侧方的侧深施肥。 由于不许要单独进行施肥作业, 故而能够 节省工作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0023 参照图3, 本实施例中的排肥器3包括排肥器本体9, 排肥器本体9上设有上下贯通 的下肥。

17、通道, 下肥通道中安装有由驱动轴7驱动的转筒10, 转筒10的筒壁上环布有多条沟槽 11, 转筒10的两端贴近下肥通道的左右内壁, 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上安装有贴近转筒10的 挡块12, 下肥通道的前侧内壁上连接有挡板13, 挡板13的自由端靠近转筒10的下部, 挡块12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510836 U 4 用于阻止肥料通过转筒10与下肥通道的后侧内壁之间的空隙, 转筒10上的沟槽11可携带肥 料, 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转筒10的转动方向, 当转筒10转动时, 越过挡板13自由端的沟 槽11将所携带的肥料释放到肥通道的下部, 转筒10每转动一圈, 所排出肥料的量是一定。

18、的, 而驱动轴7的转速一定, 由此可保证施肥的均匀。 以上为排肥器3的一种实施例, 这种排肥器 3中的转筒10也可以替换为叶轮结构, 当然排肥器3也替换为现有技术中其它形式的可通过 转动驱动的排肥器。 0024 参照图4、 图5, 本实施例中的开沟器5包括前端结合在一起、 后端相对张开的两犁 片14, 两犁片14的上侧连接有上封板15, 上封板上连接用于连接机架1的连接部34, 开沟器5 通过连接部34连接到机架1上, 上封板15上连接有通向两犁片14之间的空隙处并与施肥管4 连通的连接管16, 两犁片14前端结合在一起, 形成尖锐的刃部, 在整机向前行进的过程中, 两犁片14在秧苗的一侧犁出。

19、深沟, 连接管16 用于向深沟中播撒肥料, 以上为开沟器的一种 实施例, 当然开沟器5还可以替换为现有技术中其它形式的开沟器。 0025 参照图2、 图6, 本实施例中的覆泥器6包括连接在机架1上的固定架17和连接在固 定架17上的覆泥板18, 覆泥板18的后端向靠近开沟器5的一侧倾斜, 覆泥板18的上端向靠近 开沟器5的一侧倾斜, 整机的向前行进的过程中, 覆泥板18可将泥土覆盖在由开沟器开出的 且施肥完成的深沟处, 对其进行填埋。 以上为覆泥器6的一种实施例, 当然覆泥器6还可以采 用设在开沟器5后部的拖板或其它的结构形式。 0026 参照图2、 图7,为了实现驱动轴7与插秧机之间的动力连。

20、接, 机架1的前部设有传动 箱35, 传动箱35与插秧机的后动力输出动力连接, 传动箱35可采用与插秧机后部相连接的 链条箱、 齿轮箱等, 传动箱35由插秧机驱动, 传动箱35上连接有安装支架36, 安装支架36上 转动连接有中间传动轴37, 中间传动轴37上安装有中间输入链轮38、 中间输出链轮39, 传动 箱35具有一后动力输出轴40, 后动力输出轴40上安装有主动链轮41, 驱动轴7上连接有从动 链轮, 主动链轮41与中间输入链轮38上包绕有前传动链条43, 中间输出链轮39与从动链轮 上包绕有后传动链条44。 后动力输出轴40与驱动轴7之间采用链轮链条传动, 这样可使后动 力输出轴40。

21、与驱动轴7之间保持准确的传动比, 采用中间传动轴37进行动力传递的中转, 这 样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中间输入链轮38、 中间输出链轮39改变后动力输出轴40与驱动 轴7之间的传动比, 已达到调节排肥器3肥料排出速度的目的, 除上述实施例外, 驱动轴7与 插秧机之间采用其它公知的动力连接方式亦可。 在插秧机的工作过程中, 需要根据需要对 插秧机的栽植机构进行高度的调节, 因此它的传动装置会发生位置变化, 通常插秧机栽植 机构的传动装置与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中的传动箱35来自同一动 力源, 因此在对栽植机构的传动装置进行位置调节时, 传动箱35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当传 动箱3。

22、5的位置发生变化后, 后传动链条44的松紧度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后传动链条44始终 保持张紧状态, 该依附于插秧机的前驱动式水稻侧深施肥机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改进后的 安装支架36上铰接有摆动臂45, 摆动臂45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46, 张紧轮46压靠在后传动 链条44上, 安装支架36与摆动臂45之间设有可对摆动臂45施加作用力从而保持张紧轮46对 后传动链条44压靠作用的自动施力装置, 自动施力装置有驱使摆动臂45向工作方向摆动的 作用力, 安装在摆动臂45上的张紧轮46压靠在后传动链条44的内侧或外侧 (图中张紧轮46 压靠在后传动链条44的内侧并对后传动链条44具有向外撑开的作用) ,。

23、 由此起到张紧后传 动链条44的作用。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510836 U 5 0027 参照图2、 图7, 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施力装置包括铰接在安装支架36上的摆动杆47, 摆动臂45上设有穿装孔, 摆动杆47穿过摆动臂45上的穿装孔。 按照图中所示, 摆动杆47铰接 在安装支架36上, 铰接处设在摆动杆47中部偏下的位置, 张紧轮46安装在摆动杆47的上端, 摆动杆47的下端设有延长板, 前述的穿装孔开设在延长板上。 摆动杆47上设有限位元件48, 限位元件48可采用连接在摆动杆47上的螺母或插销 (图中的限位元件48为螺装在摆动杆47 上的两个螺母) , 摆动杆47上。

24、套装有阻尼弹簧49, 阻尼弹簧49的两端分别顶靠在限位元件48 与摆动臂45上, 起到对摆动臂45施加压力的作用, 摆动杆47对阻尼弹簧49具有固定和导向 的作用, 可保证阻尼弹簧49对摆动臂45的作用力稳定, 这种自动施力装置具有的结构紧凑、 工作稳定的优点。 除此之外, 自动施力装置还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 例如: 自动施力装置 包括套装在摆动臂45与安装支架36相连接的铰轴上且两端分别与摆动臂45、 安装支架36相 连接的发条弹簧, 安装支架36设有用于固定发条弹簧的发条固定结构。 0028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在 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 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510836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205510836 U 7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205510836 U 8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205510836 U 9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205510836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