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农作物斜坡育苗方法及配套移栽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育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土育苗,例如基质育苗、穴盘基质育苗、漂浮育苗等, 主要使用无土基质材料,在温度、光照、空气适宜的情况下,通过向其提供水肥促使农作物种子在具备发 芽成苗的几个要素后,培育出可移栽幼苗;一种是有土育苗,例如营养钵育苗、直播育苗、撒播育苗等, 主要在温度、光照、空气适宜情况下,将农作物种子播入土壤制成的钵体中或直接播入土壤中,利用土壤 所含水养份,培育出可移栽或不需再次移栽的农作物幼苗。
以上两种育苗方式,其育苗苗床均与地平线保持平行状态,育苗管理过程中,水份或具备养分的营养 液均保持与地平线垂直的状态供应给农作物幼苗,在这种方式下,由于苗床地表高低不平,在育苗期供水 时容易出现干旱或内涝现象,严重影响幼苗质量,遇上低温高湿天气环境,还容易引发病害,造成部分幼 苗死亡。同时由于育苗穴盘或钵体表面与地表呈平行状态,种子发芽生长时由于向心力原因,根系笔直向 下生长,在幼苗达到一定苗龄时,幼苗主根一般会穿透育苗穴盘底部通水孔或育苗钵体,当进行幼苗炼苗 处理或移栽时,一般都会损伤其底部根系,即幼苗的主根根尖部分,造成幼苗主根根尖断裂,农作物进一 步生长时出现主根受损伤,根系入土浅,侧根大量生长,形成根系分叉现象,这种现象容易造成两个方面 的影响,一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缓苗期拉长,吸收水肥能力受到影响,生长态势不强,农作物赘芽 或无效枝增多,严重者甚至影响农作物产量;二是农作物在苗期或移栽入大田后,各种病害,例如:炭疽 病、立枯病、瘁倒病和疫病等的病原体,容易从损伤的根系伤口进入农作物体内,农作物一旦遭遇病菌生 存适宜的条件,病害便会爆发。
根据我们试验,采取斜坡育苗方法育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水及养分可以通过苗床高端供水肥设施, 通过斜面导流原理,自动向苗床低端供应,一是可有效克服其他育苗方法通过垂直喷淋、喷雾等方式供肥 水,化肥营养液易伤叶,或水平灌溉、漫浇方式供肥水,营养不能均匀供应的缺陷;二是在供水过程中, 育苗穴盘或其他穴型育苗设施的穴孔底部通水孔与穴孔边腔,以及穴孔底部低端底角会形成一个三角形蓄 水区,根据苗床斜坡角度不同,可保留穴孔体积大小30%~50%左右的水肥,加上穴孔中育苗基质自身保持 的一部分水肥,穴孔中水肥比例即基质湿度可维持在50%~70%左右,从而达到农作物生长最佳水肥环境。
根据我们试验,由于育苗穴盘或其他穴型育苗设施在苗床上倾斜摆放,应地心引力作用,农作物育苗 生长时,主茎和主根与地平线保持垂直状态,主根笔直向下,朝穴孔底部低端底角生长,而不是向穴孔底 部通水孔生长,同时主茎与穴盘表面形成一定夹角,这种育苗方式一者主根不易穿透穴孔,可以有效减少 对主根的伤害并保留主根,二者在农作物幼苗达到炼苗苗龄,可通过将育苗穴盘或其他穴型育苗设施在苗 床上育苗穴盘的高端与低端进行互换后,农作物幼苗根系与主茎与地平线不再保持垂直状态,会有一定夹 角,根系在地心力作用下,通过育苗穴盘或其他穴型育苗设施底部腔体的导引,根系会转向新的穴孔底部 低端底角即另一个穴盘底角生长;同时农作物主茎为保持与地平线垂直,茎杆一侧弯曲受胁迫,刺激农作 物体内内源乙烯增加,而农作物体内源乙烯增加会促进农作物木质化和导管分化,加上乙烯是促发生根的 主要激素因子,内源乙烯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农作物生根,当茎杆生长恢复到主茎与地平线垂直时,农作物 体内内源乙烯不再出现增加,恢复正常值状态。
同时根据我们试验,由于育苗穴盘或其他穴型育苗设施在苗床上倾斜摆放,农作物种子在破土出苗时, 农作物子叶展开籽粒壳,并与之脱落时,在籽粒壳上部,以农作物茎为中间点,左右两侧所覆盖的表层育 苗基质重量不一样,有助于所育苗农作物子叶脱壳脱帽,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因脱帽不彻底,造成的幼苗 拱土后,子叶无法展开,形成死苗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作物育苗的成苗率。
据此,我们发明农作物斜坡育苗方法,以期解决农作物育苗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农作物育苗生产中水肥供应方式造成的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解决当前农作物育苗 主根易损伤造成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消除育苗过程中农作物炼苗对幼苗的伤害;克服农作物育苗时带帽 影响成苗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斜坡育苗移栽方法。该方法以设计斜坡式苗床为基础,可有效实现苗期方便 供水供肥,消除苗期干旱与内涝,促进农作物幼苗生长;通过农作物自身化学调控强化幼苗木质化与导管 分化进行自动炼苗,促使幼苗主动生根,并有效减少对农作物幼苗损伤,缩短移栽缓苗期,减少农作物病 害;通过各种优化设计,充分提高成苗率,培育农作物壮苗。
为实现上述目的,我们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农作物斜坡育苗方法,是将均匀铺设的育苗基质或填充有育苗基质的多孔育苗穴盘,放置在具有一定 倾斜角度,表面覆有或不覆有阻隔材料的斜坡苗床上,在斜坡苗床的高端架设供水、肥设施,利用斜坡斜 面导流作用,向育苗基质内提供水、肥,促使植入其中的农作物种子发芽、生根、生长,通过育苗管理, 待农作物幼苗达到合适移栽苗龄,起苗移栽。
育苗所采用的苗床上表面与地表水平线具有一定角度,角度范围在90~180度之间,较好的方法是根 据农作物自身育苗期间对水的需求度决定,对水需求大的农作物育苗苗床上表面与地表水平线角度越大。
育苗斜坡苗床的高端架设有固定或可移动供水、肥设施,育苗所需水肥通过斜坡斜面导流,为育苗提 供所需水、肥,所述供水、肥设施可以是水管、水槽、滴灌管、滴灌槽、喷灌管或喷灌槽,也可以为渗透 膜、渗透管、渗透槽。较好的供水、肥设施是滴灌管或滴灌槽。
育苗基质可以是土壤或非土壤化材料或其混合物,中间添加或不添加疏松材料、粘合材料、促根剂、 诱导剂、化控剂、保水剂或消毒剂的一种或几种。非土壤化材料可以是蛭石、草炭、植物秸秆腐熟物、珍 珠岩、沙土、谷壳、椰壳粉和花生壳粉等所有可作为育苗基质的非土壤化材料中的一或几种。较好的育苗 基质是疏松性、保水性、营养性、粘合性合适育苗农作物生长的非土壤化材料,并添加合适疏松材料、粘 合材料、促根剂、诱导剂、化控剂、保水剂或消毒剂中一种或几种。
所述农作物育苗涉及农作物主要包含棉花、水稻、玉米、烟草、蔬菜、瓜果、花卉和中草药等几种典 型农作物,以下仅列举一些常见的农作物,但本发明方法所述农作物并不局限于此。常见的适合本方法的 农作物如:水稻、棉花、油菜、烟草、玉米;蔬菜如:茄子、辣椒、洋葱、大蒜、生菜、香菜、菠菜、白 菜、小白菜、甘蓝、芥兰、芹菜、韭菜、朝鲜蓟、番茄等;瓜果如:西瓜、冬瓜、黄瓜、苦瓜、南瓜、甜 瓜等;花卉如:君子兰、水仙、吊兰、郁金香、菊花、月季、牡丹、芍药、鸡冠花、蝴蝶兰、文竹等;中 草药如:高丽参、西洋参、人参、藏红花、三七、当归、党参、黄芪、五味子等。
所述肥料为水溶肥料,其溶于水后形成的营养液配方为:纯氮浓度为82mg/L~245mg/L或 305mg/L~950mg/L;有效磷浓度在18mg/L~59mg/L或152mg/L~480mg/L;有效钾浓度在18mg/L~59mg/L或 141mg/L~500mg/L;铜浓度在0.92mg/L~9.29mg/L;铁浓度在32mg/L~90mg/L;锰浓度在4.5mg/L~28.8mg/L; 锌浓度在3.5mg/L~28.99mg/L;硼浓度在2.78mg/L~25.88mg/L,营养液PH值在5~7之间,中间添加或不 添加促根剂、诱导剂、化控剂、保水剂、调节剂、杀菌剂或消毒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中间可添加或不添加 赤霉素、乙烯利、缩节安、壮苗素等调节剂,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农作物育苗各时期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配 比相应营养液,并在不同苗期考虑使用或不使用相关调节剂。
育苗所用多孔育苗穴盘可以是泡沫穴盘、塑料穴盘、活动或固定网格穴盘、使用一定介质进行隔断的 穴孔状结构设施;可以在孔穴底部或孔穴边腔有孔或无孔。较好的育苗穴盘是根据农作物类型以及农作物 幼苗大小选择育苗穴盘大小、孔径大小、穴孔间距以及穴孔形状,一般选择使用表面大底部小的四棱锥体、 五棱锥体、六棱柱体穴孔的底部有孔的多孔穴盘。
育苗所采用的苗床可以是地表苗床,也可以是育苗棚架单层或多层立体框架结构设施。育苗苗床可以 直接使用地表苗床,也可以使用单层或多层立体斜坡式育苗框架结构设施。较好的方式是使用多层立体斜 坡式育苗框架设施建设苗床。
植入的农作物种子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胚的一 种或几种组合,可以是有包衣或未包衣的、已催芽或未催芽的种子。较好的是未催芽的包衣籽粒或催芽后 的未包衣籽粒。
育苗管理指在育苗期间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阳光、水、温度、空气、养分、生长素等生长要素的管理。 育苗期间的管理,大体上按照幼苗生长需要进行管理,较好的是通过逐步或直接在斜坡苗床上,将育苗穴 盘的高端与低端进行部分或全部互换,增加农作物内源乙烯量,从而促进幼苗木质化与导管化,并促进根 系生长,从而达到农作物幼苗自身化控炼苗、生根,从而缩短农作物幼苗移栽后的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合适移栽苗龄范围在1叶1心到8叶1心之间。根据农作物类型不一样,各农作物最佳移栽苗龄各不 相同,较好的移栽苗龄是1叶1心到3叶1心之间。
移栽时可以打洞带基质块移栽,或裸根移栽,或灌浆移栽,或粘保水剂移栽,或粘促根剂移栽的一种 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较好的方法是打洞带基质块灌浆移栽,移栽后注意根据移栽地土壤墒情情况决定是否 浇或不浇定根水或活棵水。
农作物育苗时间不仅限于农作物正常育苗季节,也可在具备育苗条件的反季节。较好的是在农作物正 常季节育苗,在反季节育苗可根据农作物育苗生长需要添加或减少提供温度、光照的相关设施。
实施育苗的环境可以是拱棚、大棚、温室、露天环境的一种或几种环境的组合。正常育苗季节较好的 是使用小拱棚在露天环境育苗,反季节育苗较好的是在温室或大棚中套小拱棚环境育苗。
苗床表面阻隔材料可以是塑料膜、板材、砖块、水泥地面、纤维织品、无纺布、纺织布的一种或几种 材料的组合。较好的是使用塑料膜。
供水、肥设施、直接铺设的育苗基质或多孔育苗穴盘表面可以覆盖或不覆盖保温、保湿、防水材料的 一种或几种。较好的是根据农作物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覆盖或不覆盖保温、保湿、防水材料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几个明显有益效果:
1、通过斜坡苗床的斜坡重力作用自动调节供应水肥,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育苗期间容易发生的干旱 或内涝问题,解决幼苗脱水造成的死亡与水淹问题引发的病害。
2、斜坡苗床的设计,可以使播入育苗基质中的农作物籽粒发芽后,拱土时籽粒壳上部压力不均衡, 有助于农作物子叶脱帽,一般提高农作物育苗成苗率10~15%。
3、通过调整调整育苗穴盘摆放方向,通过机械作用影响农作物幼苗生长方向,实施农作物自动炼苗, 胁迫农作物内源乙烯增加,有助于农作物木质化与导管化,促进根系生长,一般可以提高成活率10~15%, 并有效缩短缓苗期3~5天。
4、通过斜坡育苗角度优势,可以尽量保护农作物幼苗主根优势,减少主根被动损伤,并增加根系量, 增加农作物抗病害能力。
5、通过建立斜坡苗床,促使苗床表面形成斜面状态,有利形成表层风道,空气对流效果好,苗床表 层基质保持一定干燥状态,不易形成低温高湿易发生病害的的育苗环境,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幼苗相关根 茎结合部病害的问题。
6、通过斜坡育苗相关优势,充分保留农作物主根优势,可有效降低农作物通过增加侧根与毛细根的 再生来保证自身生长养分的需求,从而减少赘芽与无效枝的产生,协调农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一般 节省农户栽培管理用工3~5个/亩。
7、农作物通过斜坡进行较好的胁迫炼苗,主根保留完整,根系发达,通过适当深度的打孔移栽,根 系入土较深,农作物抗倒伏能力增强,根系吸收水肥能力也增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增强,在农作 物水肥正常供应的情况下,可使农作物抗早衰能力及增产能力大大提高,一般可使农作物有效生育期拉长 10~15天,产量提高10~15%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农作物斜坡育苗涉及农作物种类极多,以下仅以棉花、水稻、玉米、烟草、蔬菜、瓜果、花卉和 中草药等几种典型农作物为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发明相关试验在 2007~2011年间进行,通过下面的相关具体实施方式描述,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的目的,以及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
实例1:棉花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棉花播种季节,即日气温稳定在18℃左右并逐步升温的季节,一般在每 年的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棉花斜坡育苗所必须的专用基质、专用苗肥、专用穴盘、棉种,并准备好相关农膜 与供水肥滴灌带或水管。其中:专用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1~1.5左右;专 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棉苗需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112mg/L~245mg/L; 有效磷浓度在152mg/L~220mg/L;有效钾浓度在141mg/L~230mg/L;铜浓度在0.92mg/L~5.9mg/L;铁浓度 在32mg/L~90mg/L;锰浓度在4.8mg/L~18.8mg/L;锌浓度在3.5mg/L~18.99mg/L;硼浓度在 2.78mg/L~15.88mg/L,营养液PH值在6.5左右;专用穴盘采用162孔(18×9),孔径大小为3cm×3cm× 5.2cm,穴孔为下小上大的倒四棱柱体的黑色塑料穴盘;棉种可市面常用杂交商品棉种,也可使用常规棉 种,在使用前需要精选棉子,然后晒种3~4天,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提高棉种芽率;农膜的数量需 准备与苗床面积相当,若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流滴农膜与竹弓等;供水肥滴灌带需要与苗床 宽度相当的滴灌主管以及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2米宽左右, 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50~160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 平方米防治地下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将专用基质拌水后装入穴盘中,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60~7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不 见流水,下落自然散开的状态,再将经过选种与晒种处理的棉种籽粒播入穴盘小孔正中间,要求播种深度 在1.5~2厘米深左右,然后在表层覆盖1.5~2厘米左右厚,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后,将播好种的穴 盘放入铺好农膜的斜坡苗床上,再在表面穴盘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高的 情况下外面还要覆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一般气温在20℃左右时,棉花种子2~3天便开始发芽,主要注意育苗穴盘中基质温度与水 分的控制,并及时察看出苗情况,防止高温烧芽及水分过多或过少不出苗,待育苗穴盘出芽60%左右时, 及时将育苗穴盘表层覆盖的农膜逐步揭开。棚内温度高于28℃时要及时揭棚通风,防止高温烧苗,一般在 早上9点左右揭膜炼苗,切忌中午高温时揭膜,气温低于16℃时注意及时盖棚,保证棉苗生长温度在15 ℃以上,28℃以上时苗床通风透气性好;同时注意下雨天温度较高时必须在拱棚顶部盖膜,四周开洞通风, 遭遇低温天气需要盖棚保温保苗。
水肥管理 待育苗穴盘放入苗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穴盘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用毛 细滴灌带为最好,在育苗穴盘中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 再通过斜坡穴盘灌溉到每个穴盘孔中即可,保持育苗穴盘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
炼苗管理 待棉苗长到1叶1心之后,根据大田移栽需要,一般移栽前7~10天左右,在考虑减少水 分与养分供应的同时,对棉花进行炼苗,炼苗的主要方法是,将育苗穴盘在苗床上的高端与低端分2~3次 进行逐步互换,通过对棉苗单侧进行胁迫,棉苗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棉苗木质化与导管化,并促进根 系生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棉苗移栽成活率。
病虫害管理 棉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因处于幼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对病害的控制主要采取提前消毒, 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即在棉苗子叶平展后,喷施甲基立枯灵进行消毒处理, 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苗床穴盘孔内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降低湿度,不形成低温高湿 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苗盘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观察苗床幼 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害消灭在初期状态。一般情况下:用代森锰锌800 倍液或代森锌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立枯病;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霜霉威900倍液或东旺黑达 1200倍液防治黑胫病、猝倒病、根腐病;苗床内发现蚜虫时,可用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5、移栽管理 当棉苗苗龄为2叶1心~4叶1心之间,炼苗后红茎比大于1/2,土壤墒情好时,选阴天 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取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带好基质块,用专用移栽打孔器打孔8-10厘米深后,将其 放入移栽孔内,然后用周边细土填充紧促,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棉苗移栽过程中还要注意大田不能施底 肥、不能使用除双子叶植物的除草剂、运输尽量不要损伤根系、防地老虎、蜗牛等害虫、棉苗成活后及时 采取施用提苗肥等措施。
实例2:蔬菜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蔬菜播种季节,即日气温稳定并逐步升温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 旬到5月上旬之间。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蔬菜斜坡育苗所必须的专用基质、专用苗肥、专用穴盘、蔬菜种,并准备好相关农 膜与供水肥滴灌带或水管。其中:专用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1~1.5左右; 专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蔬菜苗需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 110mg/L~245mg/L;有效磷浓度在160mg/L~480mg/L;有效钾浓度在160mg/L~500mg/L;铜浓度在 0.93mg/L~9.29mg/L;铁浓度在18mg/L~90mg/L;锰浓度在4.5mg/L~25.8mg/L;锌浓度在3.8mg/L~28.99mg/L; 硼浓度在2.88mg/L~15.88mg/L,营养液PH值在5~6.8之间;专用穴盘采用162孔(18×9),孔径大小为 3cm×3cm×5.2cm,穴孔为下小上大的倒四棱柱体的黑色塑料穴盘;蔬菜种可市面常用杂交商品蔬菜种, 也可使用常规蔬菜种,在使用前需要精选蔬菜种子,然后晒种3~4天,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提高蔬 菜种芽率;需要催芽才能播种的蔬菜种子需要事先进行催芽处理;农膜的数量需准备与苗床面积相当,若 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流滴农膜与竹弓等;供水肥滴灌带需要与苗床宽度相当的滴灌主管以及 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2米左右宽, 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60~165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 平方米防治地下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将专用基质拌水后装入穴盘中,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60~7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不 见流水,下落自然散开的状态,再将经过选种与晒种处理的蔬菜种籽粒播入穴盘小孔正中间,要求播种深 度在1.5~2厘米深左右,然后在表层覆盖1.5~2厘米左右厚,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后,将播好种的 穴盘放入铺好农膜的斜坡苗床上,再在表面穴盘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高 的情况下外面还要覆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一般气温在20℃左右时,蔬菜种子2~3天便开始发芽,主要注意育苗穴盘中基质温度与水 分的控制,并及时察看出苗情况,防止高温烧芽及水分过多或过少不出苗,待育苗穴盘出芽60%左右时, 及时将育苗穴盘表层覆盖的农膜逐步揭开。棚内温度高于28℃时要及时揭棚通风,防止高温烧苗,一般在 早上9点左右揭膜炼苗,切忌中午高温时揭膜,气温低于16℃时注意及时盖棚,保证蔬菜苗生长温度在 15℃以上,28℃以上时苗床通风透气性好;同时注意下雨天温度较高时必须在拱棚顶部盖膜,四周开洞通 风,遭遇低温天气需要盖棚保温保苗。
水肥管理 待育苗穴盘放入苗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穴盘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用毛 细滴灌带为最好,在育苗穴盘中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 再通过斜坡穴盘灌溉到每个穴盘孔中即可,保持育苗穴盘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
炼苗管理 待蔬菜苗长到1叶1心之后,根据大田移栽需要,一般移栽前7~10天左右,在考虑减少 水分与养分供应的同时,对蔬菜进行炼苗,炼苗的主要方法是,将育苗穴盘在苗床上的高端与低端分2~3 次进行逐步互换,通过对蔬菜苗单侧进行胁迫,蔬菜苗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蔬菜苗木质化与导管化, 并促进根系生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蔬菜苗移栽成活率。
病虫害管理 蔬菜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因处于幼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对病害的控制主要采取提前消 毒,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即在蔬菜苗子叶平展后,喷施甲基立枯灵进行消毒 处理,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苗床穴盘孔内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降低湿度,不形成低 温高湿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苗盘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观察 苗床幼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害消灭在初期状态。
5、移栽管理 当蔬菜苗苗龄为2叶1心~4叶1心之间,土壤墒情好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 取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带好基质块,用专用移栽打孔器打孔8-10厘米深后,将其放入移栽孔内,然后用 周边细土填充紧促,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蔬菜苗移栽过程中还要注意大田不能施底肥、不能使用可除蔬 菜幼苗的除草剂、运输尽量不要损伤根系、防治地下害虫、蔬菜苗成活后及时采取施用提苗肥等措施。
实例3:烟草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烟草播种季节,一般情况下,春烟、夏烟的播种期为移栽前的60~70天, 秋烟、冬烟为移栽前的50天左右。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烟草斜坡育苗所必须的专用基质、专用苗肥、专用穴盘、烟草种,并准备好相关农 膜与供水肥滴灌带或水管。其中:专用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1~1.5左右; 专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烟苗需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305mg/L~950mg/L; 有效磷浓度在155mg/L~480mg/L;有效钾浓度在150mg/L~450mg/L;铜浓度在0.93mg/L~9.29mg/L;铁浓 度在32mg/L~90mg/L;锰浓度在4.58mg/L~25.8mg/L;锌浓度在3.8mg/L~28.99mg/L;硼浓度在 2.88mg/L~15.88mg/L,营养液PH值在5~6.8之间;专用穴盘采用162孔(18×9),孔径大小为3cm×3cm ×5.2cm,穴孔为下小上大的倒四棱柱体的黑色塑料穴盘;烟草种可市面常用商品烟草种,在使用前需要 精选烟种,然后将精选的饱满种子,装入布袋容量的1/3~1/2,浸湿种皮后放入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0.1% 的硝酸银溶液或1%的硫酸铜溶液)中消毒,浸泡10~15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消毒后的种子连 同布袋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8~10小时,用手轻轻揉搓种袋,边揉搓边用清水冲洗,去掉种皮上的角 质和胶质,以利水分渗入。直至种袋内滴水变清,种子变为淡黄色,滤去种袋多余水分,稍晾干即可播种; 农膜的数量需准备与苗床面积相当,若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流滴农膜与竹弓等;供水肥滴灌 带需要与苗床宽度相当的滴灌主管以及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2米左右宽, 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50~160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 平方米防治地下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将专用基质拌水后装入穴盘中,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60~7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不 见流水,下落自然散开的状态,再将经过选种、消毒与浸种处理的烟草种籽粒1~2颗播入穴盘小孔正中间, 要求播种深度在1~1.5厘米深左右,然后在表层覆盖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后,将播好种的穴盘放 入铺好农膜的斜坡苗床上,再在表面穴盘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高的情况 下外面还要覆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在低温情况下,苗床外部还要建立大棚设施实施保温措施。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一般气温在20℃左右时,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生约需要16~20天,主要注意育苗穴盘中 基质温度与水分的控制,保证温度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数不得持续3天以上,并及时 察看出苗情况,防止高温烧芽及水分过多或过少不出苗,从播种至十字期,盖严薄膜,密闭保温、保湿, 为出苗创造良好条件。密封时间的长短,视气候变化与烟苗生长情况而定。塑料薄膜小棚育苗,在寒冷地 区常在拱棚上加盖草帘或其它保温材料,防止棚内温度下降过多。若温度过高,可在两端短时间通风降温。
幼苗进入十字期前后,随着气温回升,光合作用逐渐增强,苗床应加强通风透气,增加光照,促进同 化作用进行。如果预计中午膜内温度超过30℃时,应在上午9~10时至下午4~5时通风降温。若中期温度 过高,烟苗呼吸作用加强,过多消耗有机物质,严重时烧伤幼苗。因此大十字后,根据天气变化,薄膜管 理由揭开两端、揭开两侧到日揭夜盖,使棚内温度控制在22~30℃,有利于烟苗稳健生长。若膜内长期处 于30℃以上,则烟苗徒长、高脚、瘦弱、抗逆力差。一般在早上9点左右揭膜,切忌中午高温时揭膜,气 温低于16℃时注意及时盖棚,保证烟苗生长温度在20℃以上,28℃以上时苗床通风透气性好;同时注意 下雨天温度较高时必须在拱棚顶部盖膜,四周开洞通风,遭遇低温天气需要盖棚保温保苗。
水肥管理 待育苗穴盘放入苗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穴盘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用毛 细滴灌带为最好,在育苗穴盘中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 再通过斜坡穴盘灌溉到每个穴盘孔中即可,保持育苗穴盘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
炼苗管理 当烟苗4~5片真叶时,根据大田移栽需要,一般移栽前10~15天左右,在考虑减少水分与 养分供应的同时,对烟草进行炼苗,炼苗的主要方法是,将育苗穴盘在苗床上的高端与低端分2~3次进行 逐步互换,通过对烟苗单侧进行胁迫,烟苗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烟苗木质化与导管化,并促进根系生 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烟苗移栽成活率。
间苗和定苗管理:在烟苗小十字期应进行间苗定苗,即用镊子拔去多余的烟苗,每穴留1苗,空穴处 补1苗。同时留足预备苗(2%~3%),以备补苗之用。
剪叶管理:当烟苗长到5叶1心(株高约7厘米左右)时,在距生长点3~4厘米处平剪,以后每隔5~7 天修剪1次,直到成苗。剪叶要求在苗叶露水干后进行,同时对修剪操作人员和工具应进行消毒,修剪后 的碎叶应及时清理干净,防止病菌侵染。
病虫害管理 烟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因处于幼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对病害的控制主要采取提前消毒, 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即在烟苗子叶平展后,喷施甲基立枯灵进行消毒处理, 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苗床穴盘孔内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降低湿度,不形成低温高湿 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苗盘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观察苗床幼 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害消灭在初期状态。一般情况下:用代森锰锌800 倍液或代森锌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立枯病;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霜霉威900倍液或东旺黑达 1200倍液防治黑胫病、猝倒病、根腐病;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防治野火病;用8%菌克毒克 1000倍液或东旺毒消900倍液防治花叶病。苗床内发现蚜虫时,可用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5、移栽管理 当烟苗苗龄为7叶1心~8叶1心之间,土壤墒情好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 取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带好基质块,用专用移栽打孔器打孔8-10厘米深后,将其放入移栽孔内,然后用 周边细土填充紧促,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烟苗移栽过程中还要注意大由不能施底肥、不能使用可除烟草 幼苗的除草剂、运输尽量不要损伤根系、防治地下害虫、烟草苗成活后及时采取施用提苗肥等措施。
实例4:水稻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水稻播种季节,即日气温稳定在8~10℃左右并逐步升温的季节,一般在 每年的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清明节前后。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水稻斜坡育苗所必须的基质、专用苗肥、稻种,并准备好相关农膜与供水肥滴灌带 或水管。其中: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2~2.5左右,或直接使用经过消毒调 酸后疏松性、保水性与透气性较好的均匀细泥沙土壤做基质;专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水稻幼苗需 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305mg/L~950mg/L;有效磷浓度在155mg/L~480mg/L;有 效钾浓度在150mg/L~450mg/L;铜浓度在0.93mg/L~9.29mg/L;铁浓度在32mg/L~90mg/L;锰浓度在 4.58mg/L~25.8mg/L;锌浓度在3.8mg/L~28.99mg/L;硼浓度在2.88mg/L~15.88mg/L,营养液PH值在5~6.8 之间;播种前将已晒种并进行盐水选种除去空秕粒的种子每公斤用1克“强氯精”加水搅拌均匀,浸泡24 小时后,再换温水清洗并浸泡24~48小时让种子充分吸足水分;浸种时每天要至少换一次水;农膜的数量 需准备与苗床面积相当,若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流滴农膜与竹弓等;供水肥滴灌带需要与苗 床宽度相当的滴灌主管以及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有一定倾斜角 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60~170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平方米防治地下 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首先将农膜铺设到斜坡苗床上,再将基质拌水后直接均匀铺设在斜坡苗床上,保持厚度在3~5厘米左 右,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80~9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可见流水,再将经过选种、晒种并 浸种处理的水稻种籽粒均匀撒入基质中,然后在表层覆盖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厚度以不现种子 为度,再在基质表面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外面还要覆盖塑料 小拱棚保温保湿。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秧苗2叶1心前以盖膜保温为主,2叶1心以后晴天要及时揭膜炼苗,防止高温烧苗,一 般播种后5-7天现青后揭膜,过迟时嫩弱苗遭遇异常天气易造成死苗。晴天中午揭膜,苗容易枯死。
水肥管理 待育苗基质铺设到苗床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基质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 用毛细滴灌带为最好,在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再通 过斜坡灌溉到基质中,保持育苗基质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如基质发白、晚无露水、或午间秧苗出 现叶片打卷时可少量供水,秧苗揭膜后,第一次浇水不宜过早,而且第一次要浇透,一般秧苗叶片不打卷, 叶尖有露水,说明秧苗不缺水,整个育秧期要控制浇水次数,防止秧苗徒长。
炼苗管理 待秧苗长到2叶1心后,在考虑减少水分与养分供应的同时,对水稻进行炼苗,炼苗的主 要方法是,将塑料膜拖动使基质在苗床上的高端与低端进行2~3次互换,通过对秧苗单侧进行胁迫,秧苗 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木质化与导管化,并促进根系生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病虫害管理 秧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因处于幼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对病害的控制主要采取提前消毒, 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即在出子叶后,选择下午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5 克兑水1~2公斤比例均匀喷雾或泼施,使药液充分渗入基质中,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基质 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降低湿度,不形成低温高湿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 根系的损伤;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观察苗床幼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 害消灭在初期状态。主要措施是:出苗后达3叶1心及时用70%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克对水30公斤均 匀喷雾防治水稻立枯病,若发现有根蚜可用5%的蚍虫啉乳油50毫升兑水50公斤通过供水肥系统进行滴 灌式灌根防治,秧苗在移栽前一天,每亩用75%的三环唑2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稻温病。
5、移栽管理 秧苗一般采取适时早栽,抢栽中小苗,并注意带基质浅栽,以利于早生快发。
实例5:玉米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玉米育苗期要根据进入雨季时间、前作小春收获期确定。冷凉山区,玉米生长期较长,三 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即可育苗,中、北部大部地区以及水浇地,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便可育苗,干旱严重地 区五月中、下旬育苗(立夏节令内结束)。南部大部地区对玉米播种期要求不严,可根据雨水情况来定。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玉米斜坡育苗所必须的专用基质、专用苗肥、专用穴盘、玉米种,并准备好相关农 膜与供水肥滴灌带或水管。其中:专用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1~1.5左右; 专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玉米需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112mg/L~245mg/L; 有效磷浓度在152mg/L~220mg/L;有效钾浓度在141mg/L~230mg/L;铜浓度在0.92mg/L~5.9mg/L;铁浓度在 32mg/L~90mg/L;锰浓度在4.8mg/L~18.8mg/L;锌浓度在3.5mg/L~18.99mg/L;硼浓度在2.78mg/L~15.88mg/L, 营养液PH值在5~6.8之间;专用穴盘采用162孔(18×9),孔径大小为3cm×3cm×5.2cm,穴孔为下小 上大的倒四棱柱体的黑色塑料穴盘;玉米种可选用优质、高产、熟期适中,适于密植的杂交良种,在播种 前两天,天气晴好时晒种2~4小时;农膜的数量需准备与苗床面积相当,若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 量的流滴农膜与竹弓等;供水肥滴灌带需要与苗床宽度相当的滴灌主管以及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 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2米左右宽, 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40~150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 平方米防治地下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将专用基质拌水后装入穴盘中,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60~7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不 见流水,下落自然散开的状态,再将经过选种与晒种处理的玉米种籽粒播入穴盘小孔正中间,要求播种深 度在1~1.5厘米深左右,然后在表层覆盖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后,将播好种的穴盘放入铺好农膜 的斜坡苗床上,再在表面穴盘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外面还要 覆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一般玉米种子2~3天便开始发芽,主要注意育苗穴盘中基质温度与水分的控制,并及时察 看出苗情况,防止高温烧芽及水分过多或过少不出苗,待育苗穴盘出芽60%左右时,及时将育苗穴盘表层 覆盖的农膜逐步揭开。棚内温度高于28℃时要及时揭棚通风,防止高温烧苗,一般在早上9点左右揭膜炼 苗,切忌中午高温时揭膜,气温低于16℃时注意及时盖棚,保证玉米苗生长温度在12℃以上;28℃以上 时苗床通风透气性好;同时注意下雨天温度较高时必须在拱棚顶部盖膜,四周开洞通风,遭遇低温天气需 要盖棚保温保苗。
水肥管理 待育苗穴盘放入苗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穴盘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用毛 细滴灌带为最好,在育苗穴盘中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 再通过斜坡穴盘灌溉到每个穴盘孔中即可,保持育苗穴盘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
炼苗管理 待玉米苗长到1叶1心之后,根据大田移栽需要,一般移栽前7~10天左右,昼夜不盖棚 膜,在考虑减少水分与养分供应的同时,对玉米进行炼苗,炼苗的主要方法是,将育苗穴盘在苗床上的高 端与低端进行2~3次互换,通过对玉米苗单侧进行胁迫,玉米苗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玉米苗木质化与 导管化,并促进根系生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玉米苗移栽成活率。
病虫害管理 玉米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只要对病害的管理控制得当,基本无病害,主要采取提前消毒, 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在玉米苗子叶平展后,立即喷施天达2116壮苗专用加 96%天达恶霉灵或者喷施天达2116抗旱壮苗专用型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间隔7天,连喷2遍,以促进根 系生长,防治苗期病虫害,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苗床穴盘孔内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 降低湿度,不形成低温高湿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苗盘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即可防止病 害;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观察苗床幼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害消灭在 初期状态。
5、移栽管理 当玉米苗苗龄为2叶1心~4叶1心之间,土壤墒情好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 取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带好基质块,用专用移栽打孔器打孔8-10厘米深后,将其放入移栽孔内,然后用 周边细土填充紧促,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玉米苗移栽过程中还要注意大田不能施底肥、不能使用可除玉 米幼苗的除草剂、运输尽量不要损伤根系、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苗成活后及时采取施用提苗肥等措施。
实例6:瓜果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瓜果播种季节,即日气温稳定在18℃左右并逐步升温的季节,一般在每 年的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瓜果斜坡育苗所必须的专用基质、专用苗肥、专用穴盘、瓜果种子,并准备好相关 农膜与供水肥滴灌带或水管。其中:专用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1~1.5左右; 专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瓜果种苗需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 110mg/L~245mg/L;有效磷浓度在160mg/L~480mg/L;有效钾浓度在160mg/L~500mg/L;铜浓度在 0.93mg/L~9.29mg/L;铁浓度在18mg/L~90mg/L;锰浓度在4.5mg/L~25.8mg/L;锌浓度在3.8mg/L~28.99mg/L; 硼浓度在2.88mg/L~15.88mg/L,营养液PH值在5~6.8之间;专用穴盘采用162孔(18×9),孔径大小为 3cm×3cm×5.2cm,穴孔为下小上大的倒四棱柱体的黑色塑料穴盘;瓜果种子可市面常用杂交商品瓜果种 子,也可使用常规瓜果种,在使用前需要精选瓜果种子,然后晒种3~4天,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提 高瓜果种子芽率;农膜的数量需准备与苗床面积相当,若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流滴农膜与竹 弓等;供水肥滴灌带需要与苗床宽度相当的滴灌主管以及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有一定倾斜角 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50~160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平方米防治地下 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将专用基质拌水后装入穴盘中,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60~7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不 见流水,下落自然散开的状态,再将经过选种与晒种处理的瓜果种子籽粒播入穴盘小孔正中间,要求播种 深度在1.5~2厘米深左右,然后在表层覆盖1.5~2厘米左右厚,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后,将播好种 的穴盘放入铺好农膜的斜坡苗床上,再在表面穴盘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 高的情况下外面还要覆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一般气温在20℃左右时,瓜果种子2~3天便开始发芽,主要注意育苗穴盘中基质温度与水 分的控制,并及时察看出苗情况,防止高温烧芽及水分过多或过少不出苗,待育苗穴盘出芽60%左右时, 及时将育苗穴盘表层覆盖的农膜逐步揭开。棚内温度高于28℃时要及时揭棚通风,防止高温烧苗,一般在 早上9点左右揭膜炼苗,切忌中午高温时揭膜,气温低于16℃时注意及时盖棚,保证瓜果种苗生长温度在 15℃以上,28℃以上时苗床通风透气性好;同时注意下雨天温度较高时必须在拱棚顶部盖膜,四周开洞通 风,遭遇低温天气需要盖棚保温保苗。
水肥管理 待育苗穴盘放入苗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穴盘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用毛 细滴灌带为最好,在育苗穴盘中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 再通过斜坡穴盘灌溉到每个穴盘孔中即可,保持育苗穴盘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
炼苗管理 待瓜果种苗长到1叶1心之后,根据大田移栽需要,一般移栽前7~10天左右,在考虑减 少水分与养分供应的同时,对瓜果进行炼苗,炼苗的主要方法是,将育苗穴盘在苗床上的高端与低端分2~3 次进行逐步互换,通过对瓜果种苗单侧进行胁迫,瓜果种苗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瓜果种苗木质化与导 管化,并促进根系生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瓜果种苗移栽成活率。
病虫害管理 瓜果种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因处于幼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对病害的控制主要采取提前 消毒,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即在瓜果种苗子叶平展后,喷施甲基立枯灵进行 消毒处理,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苗床穴盘孔内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降低湿度,不形 成低温高湿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苗盘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 观察苗床幼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害消灭在初期状态。一般情况下:用代 森锰锌800倍液或代森锌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立枯病;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霜霉威900倍液或 东旺黑达1200倍液防治黑胫病、猝倒病、根腐病;苗床内发现蚜虫时,可用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5、移栽管理 当瓜果种苗苗龄为2叶1心~4叶1心之间,炼苗后红茎比大于1/2,土壤墒情好时,选 阴天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取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带好基质块,用专用移栽打孔器打孔8-10厘米深后, 将其放入移栽孔内,然后用周边细土填充紧促,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瓜果种苗移栽过程中还要注意大田 不能施底肥、不能使用瓜果的除草剂、运输尽量不要损伤根系、防地下害虫、瓜果种苗成活后及时采取施 用提苗肥等措施。
实例7:花卉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花卉播种季节,即日气温稳定在18℃左右并逐步升温的季节,一般在每 年的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花卉斜坡育苗所必须的专用基质、专用苗肥、专用穴盘、花卉种,并准备好相关农 膜与供水肥滴灌带或水管。其中:专用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1~1.5左右; 专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花卉苗需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82mg/L~244mg/L; 有效磷浓度在18mg/L~59mg/L;有效钾浓度在18mg/L~59mg/L;铜浓度在0.92mg/L~8.9mg/L;铁浓度在 32mg/L~90mg/L;锰浓度在4.5mg/L~28.8mg/L;锌浓度在3.5mg/L~28.99mg/L;硼浓度在2.78mg/L~25.88mg/L, 营养液PH值在5~6.8之间;专用穴盘采用162孔(18×9),孔径大小为3cm×3cm×5.2cm,穴孔为下小 上大的倒四棱柱体的黑色塑料穴盘;花卉种可市面常用杂交商品花卉种,也可使用常规花卉种,在使用前 需要精选花卉种子,然后晒种3~4天,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提高花卉种芽率;农膜的数量需准备与 苗床面积相当,若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流滴农膜与竹弓等;供水肥滴灌带需要与苗床宽度相 当的滴灌主管以及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2米左右宽, 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50~160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 平方米防治地下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将专用基质拌水后装入穴盘中,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60~7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不 见流水,下落自然散开的状态,再将经过选种与晒种处理的花卉种籽粒播入穴盘小孔正中间,要求播种深 度在1.5~2厘米深左右,然后在表层覆盖1.5~2厘米左右厚,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后,将播好种的 穴盘放入铺好农膜的斜坡苗床上,再在表面穴盘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高 的情况下外面还要覆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一般气温在20℃左右时,花卉种子2~3天便开始发芽,主要注意育苗穴盘中基质温度与水 分的控制,并及时察看出苗情况,防止高温烧芽及水分过多或过少不出苗,待育苗穴盘出芽60%左右时, 及时将育苗穴盘表层覆盖的农膜逐步揭开。棚内温度高于28℃时要及时揭棚通风,防止高温烧苗,一般在 早上9点左右揭膜炼苗,切忌中午高温时揭膜,气温低于16℃时注意及时盖棚,保证花卉苗生长温度在 15℃以上,28℃以上时苗床通风透气性好;同时注意下雨天温度较高时必须在拱棚顶部盖膜,四周开洞通 风,遭遇低温天气需要盖棚保温保苗。
水肥管理 待育苗穴盘放入苗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穴盘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用毛 细滴灌带为最好,在育苗穴盘中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 再通过斜坡穴盘灌溉到每个穴盘孔中即可,保持育苗穴盘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
炼苗管理 待花卉苗长到1叶1心之后,根据移栽需要,一般移栽前7~10天左右,在考虑减少水分 与养分供应的同时,对花卉进行炼苗,炼苗的主要方法是,将育苗穴盘在苗床上的高端与低端分2~3次进 行逐步互换,通过对花卉苗单侧进行胁迫,花卉苗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花卉苗木质化与导管化,并促 进根系生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花卉苗移栽成活率。
病虫害管理 花卉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因处于幼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对病害的控制主要采取提前消 毒,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即在花卉苗子叶平展后,喷施甲基立枯灵进行消毒 处理,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苗床穴盘孔内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降低湿度,不形成低 温高湿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苗盘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观察 苗床幼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害消灭在初期状态。一般情况下:用代森锰 锌800倍液或代森锌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立枯病;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霜霉威900倍液或东旺 黑达1200倍液防治黑胫病、猝倒病、根腐病;苗床内发现蚜虫时,可用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5、移栽管理 当花卉苗苗龄为2叶1心~4叶1心之间,炼苗后红茎比大于1/2,土壤墒情好时,选阴 天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取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带好基质块,用专用移栽打孔器打孔8-10厘米深后,将 其放入移栽孔内,然后用周边细土填充紧促,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花卉苗移栽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施底 肥、不能使用除花卉的除草剂、运输尽量不要损伤根系、防地下害虫、花卉苗成活后及时采取施用提苗肥 等措施。
实例8:中草药斜坡育苗方法
1、前期准备
季节选择 一般选择春季适宜中草药播种季节,即日气温稳定在18℃左右并逐步升温的季节,一般在 每年的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
场地准备 准备好做拟做苗床的场地,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方便供水供电的房前屋后地势较高的地块。
材料准备 准备好中草药斜坡育苗所必须的专用基质、专用苗肥、专用穴盘、中草药种,并准备好相 关农膜与供水肥滴灌带或水管。其中:专用基质配制,主要选择蛭石或珍珠岩与草炭比保持在1∶1~1.5左 右;专用苗肥配制,主要根据各时期中草药苗需要,按照如下比例范围配制营养液:纯氮浓度为 82mg/L~244mg/L;有效磷浓度在18mg/L~59mg/L;有效钾浓度在18mg/L~59mg/L;铜浓度在 0.92mg/L~8.9mg/L;铁浓度在32mg/L~90mg/L;锰浓度在4.5mg/L~28.8mg/L;锌浓度在3.5mg/L~28.99mg/L;硼 浓度在2.78mg/L~25.88mg/L,营养液PH值在5~6.8之间;专用穴盘采用162孔(18×9),孔径大小为3cm ×3cm×5.2cm,穴孔为下小上大的倒四棱柱体的黑色塑料穴盘;中草药种可市面常用杂交商品中草药种, 也可使用常规中草药种,在使用前需要精选中草药子,然后晒种3~4天,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提高 中草药种芽率;农膜的数量需准备与苗床面积相当,若需要建拱棚,还需准备相应数量的流滴农膜与竹弓 等;供水肥滴灌带需要与苗床宽度相当的滴灌主管以及与苗床长度相当的毛细滴灌以及相应配件。
2、苗床建设
在选好苗床的地方进行旋耕,除去杂草与尖锐物等后,使用旋耕机起垄并将苗床垄制成有一定倾斜角 度的斜坡苗床,要求苗床表面与地平线具备150~160度左右夹角,然后撒施呋喃丹2~3克/平方米防治地下 害虫,再铺上农膜,四周用土块压实。
3、播种出苗
将专用基质拌水后装入穴盘中,要求基质中水分含量达到60~70%之间,即手捏基质成团,手指间不 见流水,下落自然散开的状态,再将经过选种与晒种处理的中草药种籽粒播入穴盘小孔正中间,要求播种 深度在1.5~2厘米深左右,然后在表层覆盖1.5~2厘米左右厚,含水量在80~85%左右的基质后,将播好种 的穴盘放入铺好农膜的斜坡苗床上,再在表面穴盘覆盖一层农膜进行保温、保湿催芽出苗,在天气温度不 高的情况下外面还要覆盖塑料小拱棚保温保湿。
4、苗床管理
温度管理 一般气温在20℃左右时,中草药种子2~3天便开始发芽,主要注意育苗穴盘中基质温度与 水分的控制,并及时察看出苗情况,防止高温烧芽及水分过多或过少不出苗,待育苗穴盘出芽60%左右时, 及时将育苗穴盘表层覆盖的农膜逐步揭开。棚内温度高于28℃时要及时揭棚通风,防止高温烧苗,一般在 早上9点左右揭膜炼苗,切忌中午高温时揭膜,气温低于16℃时注意及时盖棚,保证中草药苗生长温度在 15℃以上,28℃以上时苗床通风透气性好;同时注意下雨天温度较高时必须在拱棚顶部盖膜,四周开洞通 风,遭遇低温天气需要盖棚保温保苗。
水肥管理 待育苗穴盘放入苗床后,需要在苗床斜坡高端,穴盘表面架设供水肥的设施,一般使用毛 细滴灌带为最好,在育苗穴盘中基质含水量或养分不够时,通过滴灌主管向毛细滴灌带输送水分与营养液, 再通过斜坡穴盘灌溉到每个穴盘孔中即可,保持育苗穴盘中水分含量在50~70%之间。
炼苗管理 待中草药苗长到1叶1心之后,根据大田移栽需要,一般移栽前7~10天左右,在考虑减 少水分与养分供应的同时,对中草药进行炼苗,炼苗的主要方法是,将育苗穴盘在苗床上的高端与低端分 2~3次进行逐步互换,通过对中草药苗单侧进行胁迫,中草药苗体内内源乙烯增加,促使中草药苗木质化 与导管化,并促进根系生长,以培育壮苗,缩短移栽缓苗期,提高中草药苗移栽成活率。
病虫害管理 中草药苗在苗床培育期间,因处于幼苗期,易感染病虫害。对病害的控制主要采取提前 消毒,不创造易发病害环境,减少幼苗根系伤口等措施,即在中草药苗子叶平展后,喷施甲基立枯灵进行 消毒处理,在整个管理期间遭遇低温环境时减少苗床穴盘孔内水肥供应,加强保温措施并降低湿度,不形 成低温高湿病害易发环境,同时在进行苗盘炼苗移动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对虫害的管理,主要注意 观察苗床幼苗生长情况,采取勤查看勤治虫的策略防治虫害,将虫害消灭在初期状态。一般情况下:用代 森锰锌800倍液或代森锌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立枯病;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霜霉威900倍液或 东旺黑达1200倍液防治黑胫病、猝倒病、根腐病;苗床内发现蚜虫时,可用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
5、移栽管理 当中草药苗苗龄为2叶1心~4叶1心之间,炼苗后红茎比大于1/2,土壤墒情好时,选 阴天或晴天下午4点以后,取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带好基质块,用专用移栽打孔器打孔8-10厘米深后, 将其放入移栽孔内,然后用周边细土填充紧促,并及时浇足定根水。在中草药苗移栽过程中还要注意大田 不能施底肥、不能使用除双子叶植物的除草剂、运输尽量不要损伤根系、防地老虎、蜗牛等害虫、中草药 苗成活后及时采取施用提苗肥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