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794285.X (22)申请日 2016.08.31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631040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7.01.11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610512892.2 2016.06.28 CN (73)专利权人 温州市人民医院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仓后街 57号 (72)发明人 李林锦 胡逸人 陈清华 陈皓 陈熙 朱建龙 陈合益 鲍文朔 陈大可 李家仁 黄卫文 杨均 陈翔 黄来剑 陈琼秋 (7。
2、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代理人 朱德宝 (51)Int.Cl. A61M 1/00(2006.01) 审查员 魏兰兰 (54)发明名称 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 所述导 尿管靠近集尿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暂存尿液的 暂存部, 所述暂存部靠近集尿腔的一端设有第一 单向阀, 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加 压结构包括气囊、 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所 述气囊的一端与暂存部固定连接, 并与暂存部内 部连通, 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气囊与暂存部相 连接的位置上, 所述气囊背向暂存部的一端开设 有通气口, 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通气口内。
3、。 本 发明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通过四个单向阀的设 置, 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倒流, 而通过加压结构和 暂存部的设置, 就可以配合实现人体膀胱的效 果, 让病人能够更好的排尿了。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6310406 B 2018.09.18 CN 106310406 B 1.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 包括集尿腔(1)、 导尿管(2)、 尿袋(3)以及将集尿腔(1)固定到 人身体上的固定结构, 所述集尿腔(1)和尿袋(3)通过导尿管(2)连接, 并分别与导尿管(2) 的两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尿管(2)靠近集尿腔(1)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暂存尿液的 暂存部(21), 所。
4、述暂存部(21)靠近集尿腔(1)的一端设有第一单向阀(211), 相对的另一端 设有第二单向阀(212), 其中尿液从集尿腔(1)经过第一单向阀(211)流入到暂存部(21)内, 再经过第二单向阀(212)流过导尿管(2)进入到尿袋(3)内, 所述暂存部(21)的侧面上设有 加压结构(213), 所述加压结构(213)包括气囊(2131)、 第三单向阀(2132)和第四单向阀 (2133), 所述气囊(2131)的一端与暂存部(21)固定连接, 并与暂存部(21)内部连通, 所述第 三单向阀(2132)设置在气囊(2131)与暂存部(21)相连接的位置上, 所述气囊(2131)背向暂 存部(2。
5、1)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口(5), 所述第四单向阀(2133)设置在通气口(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向阀(211)、 第二单 向阀(212)均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阀体(6)和与阀体(6)一端一体设置的阀瓣(7), 所述阀瓣 (7)内设有通道, 所述阀瓣(7)包括设置的连接部(71)和与连接部(71)一体设置的开合部 (72), 所述连接部(71)与阀体(6)一体设置, 所述开合部(72)设置在连接部(71)背向阀体一 侧, 所述通道大小从连接部(71)至开合部(72)依次减小, 所述开合部(72)上设有将通道关 闭的闭合结构, 所述闭合结构为弹性件。
6、, 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开合部(72)相对两侧的通道 壁, 当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时, 通道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单向阀(2132)和 第四单向阀(2133)均包括均呈圆柱状的底座(8)和盖片(9), 所述底座(8)与气囊(2131)一 体设置, 所述底座(8)的圆心的位置上开设有透气孔(81), 其中底座(8)上的透气孔(81)朝 向气囊(2131)的一端设有楔形面, 所述盖片(9)的侧面为楔形, 所述盖片(9)嵌入到透气孔 (81)内, 侧面与透气孔(81)的内壁相贴合, 形成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
7、在于: 所述尿袋(3)上设有当尿袋 (3)满了以后进行提示的提示结构(31), 所述提示结构(31)包括传感器(311)和与传感器 (311)耦接的提示组件(312), 所述提示组件(312)和传感器(311)均设置在尿袋(3)上, 当传 感器(311)感应到尿袋(3)满了以后, 发送信号到提示组件(312), 提示组件(312)发出提示 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311)包括设置在 尿袋(3)袋体内的并呈网状的通道和填充在通道内的石墨烯粉, 所述提示组件(312)包括固 定在尿袋(3)上的外壳(3121)、 均设置在外壳(3121)内的驱动电。
8、路(3122)和振动器(3123), 所述石墨烯粉和振动器(3123)均与驱动电路(312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器(3123)包括振动电 机和偏心固定在振动电机转轴上的振动盘, 所述振动电机的机体固定在外壳(3121)内, 并 与驱动电路(312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3122)包括电容 (31222)、 开关管(31223)和可拆卸的连接在外壳(3121)上的纽扣电池(31221), 所述开关管 (31223)的控制端耦接于石墨烯粉后耦接于纽扣电池(31221)的正极, 该控制。
9、端还耦接于电 容(31222)后耦接于纽扣电池(31221)的负极, 所述开关管(31223)的第一端耦接于纽扣电 池(31221)的正极, 第二端耦接于振动器(3123)后耦接于纽扣电池(31221)的负极。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310406 B 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3121)背向尿袋(3) 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在人身体上的硅胶贴片(3121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尿管(2)的中部设有 储存盒(22), 所述储存盒(22)内设有绕柱, 所述导尿管(2)绕在绕柱上。 10。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尿管(2)的中部设有储 存盒(22), 所述储存盒(22)内设有绕柱, 所述导尿管(2)绕在绕柱上。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310406 B 3 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医院患者, 需要尿道引流尿液到尿袋, 现有导尿管长度较长, 患者出去散步 时, 手提尿袋时, 导尿管较长, 会拖到地上, 另外手提尿袋的时候, 尿袋高度高于尿道口, 容 易引起尿液反流, 有感染风险。 0003 若是直接在到导尿管上加设一个。
11、单向阀来防止尿液倒流, 由于现有的单向阀工作 原理都是通过阀两端的压力差来实现的, 因而当尿袋的高度高于集尿腔的高度的时候, 如 此便会出现单向阀两端的压力差过小而单向阀无法打开的问题, 这样尿道内的尿液就不能 够很好的输送到尿袋内了。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出现尿液倒流的防倒 流储尿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 包括集尿 腔、 导尿管、 尿袋以及将集尿腔固定到人身体上的固定结构, 所述集尿腔和尿袋通过导尿管 连接, 并分别与导尿管的两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尿管靠近集尿腔的位置。
12、上设有用 于暂存尿液的暂存部, 所述暂存部靠近集尿腔的一端设有第一单向阀, 相对的另一端设有 第二单向阀, 其中尿液从集尿腔经过第一单向阀流入到暂存部内, 再经过第二单向阀流过 导尿管进入到尿袋内, 所述暂存部的侧面上设有加压结构, 所述加压结构包括气囊、 第三单 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所述气囊的一端与暂存部固定连接, 并与暂存部内部连通, 所述第三单 向阀设置在气囊与暂存部相连接的位置上, 所述气囊背向暂存部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口, 所 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通气口内。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单向阀、 第二单向阀均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 阀体和与阀体一端一体设置的阀瓣, 所述阀瓣内设。
13、有通道, 所述阀瓣包括设置的连接部和 与连接部一体设置的开合部, 所述连接部与阀体一体设置, 所述开合部设置在连接部背向 阀体一侧, 所述通道大小从连接部至开合部依次减小, 所述开合部上设有将通道关闭的闭 合结构, 所述闭合结构为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开合部相对两侧的通道壁, 当弹性件 处于正常状态时, 通道闭合。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均包括均呈圆柱状的底 座和盖片, 所述底座与气囊一体设置, 所述底座的圆心的位置上开设有透气孔, 其中底座上 的透气孔朝向气囊的一端设有楔形面, 所述盖片的侧面为楔形, 所述盖片嵌入到透气孔内, 侧面与透气孔的内壁。
14、相贴合, 形成密封连接。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尿袋上设有当尿袋满了以后进行提示的提示结 构, 所述提示结构包括传感器和与传感器耦接的提示组件, 所述提示组件和传感器均设置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6310406 B 4 在尿袋上, 当传感器感应到尿袋满了以后, 发送信号到提示组件, 提示组件发出提示信息。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尿袋袋体内的并呈网状的通道 和填充在通道内的石墨烯粉, 所述提示组件包括固定在尿袋上的外壳、 均设置在外壳内的 驱动电路和振动器, 所述石墨烯粉和振动器均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
15、改进, 所述振动器包括振动电机和偏心固定在振动电机转轴 上的振动盘, 所述振动电机的机体固定在外壳内, 并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容、 开关管和可拆卸的连接在外 壳上的纽扣电池, 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耦接于石墨烯粉后耦接于纽扣电池的正极, 该控制 端还耦接于电容后耦接于纽扣电池的负极, 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耦接于纽扣电池的正极, 第二端耦接于振动器后耦接于纽扣电池的负极。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壳背向尿袋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在人身体上的硅 胶贴片。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尿管的中部设有储存盒, 所述储存盒内设有绕。
16、 柱, 所述导尿管绕在绕柱上。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集尿腔、 导尿管和尿袋的设置, 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将病人 的尿液从尿道收集, 然后储存到尿袋内的效果, 而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设置, 就 可以有效的实现避免尿液从尿袋倒流回集尿腔的问题, 而通过暂存部的设置, 就可以先将 尿液暂存到暂存部内, 在暂存部存储到一定尿液的时候, 人就可以通过加压结构将暂存部 内的尿液挤压到尿袋内, 并且通过与第二单向阀的配合, 避免了尿袋比集尿腔高时, 尿液无 法进入到尿袋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防倒流储尿装置的外观结构图; 0016 图2为图1中第一单向阀、 第二单向阀。
17、的整体结构图; 0017 图3为图1中第三单向阀、 第四单向阀的整体结构图; 0018 图4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0020 参照图1至4所示,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倒流储尿装置, 包括集尿腔1、 导尿管2、 尿袋3 以及将集尿腔1固定到人身体上的固定结构, 所述集尿腔1和尿袋3通过导尿管2连接, 并分 别与导尿管2的两端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尿管2靠近集尿腔1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暂存 尿液的暂存部21, 所述暂存部21靠近集尿腔1的一端设有第一单向阀211, 相对的另一端设 有第二单向阀212, 其中尿液从集尿腔1经。
18、过第一单向阀211流入到暂存部21内, 再经过第二 单向阀212流过导尿管2进入到尿袋3内, 所述暂存部21的侧面上设有加压结构213, 所述加 压结构213包括气囊2131、 第三单向阀2132和第四单向阀2133, 所述气囊2131的一端与暂存 部21固定连接, 并与暂存部21内部连通, 所述第三单向阀2132设置在气囊2131与暂存部21 相连接的位置上, 所述气囊2131背向暂存部21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口5, 所述第四单向阀2133 设置在通气口5内, 在病人排尿的过程中, 尿液首先会经过尿道进入到集尿腔1内, 然后通过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6310406 B 5 集尿。
19、腔1进入到导尿管2内, 在尿液到达导尿管2内时第一单向阀211就会打开, 使得尿液进 入到暂存部21内, 假如此时尿袋3高度低于暂存部21的高度, 那么第二单向阀212就会打开, 使得尿液流入到尿袋3内, 假如此时的尿袋3高度等于或是高于暂存部21的高度的时候, 就 会导致第二单向阀212出口处留有尿液, 因而第二单向阀212就无法打开, 如此只需要人用 手捏气囊2131, 第三单向阀2132就会打开, 第四单向阀2133关闭, 将空气送入到暂存部21 内, 同时第一单向阀211就会关闭, 由于空气进入到暂存部21内, 暂存部21内的压力就会瞬 间增大, 第二单向阀212就会被冲开, 暂存部2。
20、1内的尿液就会被冲入到尿袋内, 如此避免了 现有技术中, 当尿袋3高度大于集尿腔1的高度的时候, 尿液无法进入到尿袋3内的问题, 其 中这里通过第三单向阀2132和第四单向阀2133的设置, 就可以保证空气只有进入到暂存部 21内, 如此便很好的与气囊2131配合实现加压的作用, 其中本实施例的固定结构与现有技 术中的相同, 因而不再赘述。 0021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第一单向阀211、 第二单向阀212均包括呈中 空圆柱状的阀体6和与阀体6一端一体设置的阀瓣7, 所述阀瓣7内设有通道, 所述阀瓣7包括 设置的连接部71和与连接部71一体设置的开合部72, 所述连接部71与阀体。
21、6一体设置, 所述 开合部72设置在连接部71背向阀体一侧, 所述通道大小从连接部71至开合部72依次减小, 所述开合部72上设有将通道关闭的闭合结构, 所述闭合结构为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固定连 接开合部72相对两侧的通道壁, 当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时, 通道闭合, 通过阀体6和阀瓣7的 设置, 就可以有效的利用阀瓣7的开合部72的开合作用, 有效的实现的了单向流通的效果 了, 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尿袋3高于集尿腔1使得尿液倒流的问题, 其中这里弹性件为硅胶柱, 利用硅胶的延展性实现弹性。 0022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第三单向阀2132和第四单向阀2133均包括均 呈圆柱状的底座8和。
22、盖片9, 所述底座8与气囊2131一体设置, 所述底座8的圆心的位置上开 设有透气孔81, 其中底座8上的透气孔81朝向气囊2131的一端设有楔形面, 所述盖片9的侧 面为楔形, 所述盖片9嵌入到透气孔81内, 侧面与透气孔81的内壁相贴合, 形成密封连接, 通 过底座8和盖片9的设置, 就可以实现一个开合阀体的效果, 而通过楔形面的设置, 就可以有 效的实现一个密封的效果了,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现空气的单向通行了, 其中这里的盖片9 背向透气孔81的一端的与底座8通过一根连接杆连接。 0023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尿袋3上设有当尿袋3满了以后进行提示的提 示结构31, 所述提示。
23、结构31包括传感器311和与传感器311耦接的提示组件312, 所述提示组 件312和传感器311均设置在尿袋3上, 当传感器311感应到尿袋3满了以后, 发送信号到提示 组件312, 提示组件312发出提示信息, 通过传感器311的设置, 就可以有效的检测到尿袋3是 否满了, 而通过提示组件312的设置, 就可以在尿袋3满了的时候及时提醒病人将尿袋3内的 尿液排出去了。 0024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传感器311包括设置在尿袋3袋体内的并呈网 状的通道和填充在通道内的石墨烯粉, 所述提示组件312包括固定在尿袋3上的外壳3121、 均设置在外壳3121内的驱动电路3122和振动。
24、器3123, 所述石墨烯粉和振动器3123均与驱动 电路3122电连接, 石墨烯粉在通道内就形成了一个个导电通道, 当尿袋3满了的时候, 尿袋3 就会膨胀, 那么通道就会被拉伸挤压, 因而导电通道就会变小, 因而整个石墨烯粉的流通电 阻就会变大, 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感应到尿袋3是否满了的效果, 通过石墨烯粉具有高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6310406 B 6 导电率, 因而用在这里可以使得传感器精度更高。 0025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振动器3123包括振动电机和偏心固定在振动 电机转轴上的振动盘, 所述振动电机的机体固定在外壳3121内, 并与驱动电路312。
25、2电连接, 通过振动电机和振动盘的设置, 由于尿袋3基本都是固定在人体上的, 因而就可以有效的实 现振动提醒的效果了。 0026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驱动电路3122包括电容31222、 开关管31223 和可拆卸的连接在外壳3121上的纽扣电池31221, 所述开关管31223的控制端耦接于石墨烯 粉后耦接于纽扣电池31221的正极, 该控制端还耦接于电容31222后耦接于纽扣电池31221 的负极, 所述开关管31223的第一端耦接于纽扣电池31221的正极, 第二端耦接于振动器 3123后耦接于纽扣电池31221的负极, 如此便可以利用开关管31223的条件导通的特性实现 。
26、当传感器电阻变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振动器3123振动的效果, 有效的实现了尿袋3满了以 后提醒的效果了。 0027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外壳3121背向尿袋3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在人 身体上的硅胶贴片31211, 通过硅胶贴片31211的设置, 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将外壳3121固定 到人体上, 进而实现将尿袋3固定到人体上的效果了。 0028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导尿管2的中部设有储存盒22, 所述储存盒22 内设有绕柱, 所述导尿管2绕在绕柱上, 通过储存盒22的设置, 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将导尿管2 收集到储存盒22内的效果了, 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导尿管2过长产生的问题。。
27、 0029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防倒流储尿装置, 通过第一单向阀211和第二单向阀212的设 置, 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尿液倒流的问题, 而通过加压结构213的设置, 就可以与暂存部21和 第二单向阀212的配合, 实现在尿袋3高于集尿腔1的时候, 尿液能够输入到尿袋3内的效果。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 例, 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6310406 B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106310406 B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106310406 B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106310406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