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345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103457A21申请号201410296444422申请日20140818H01H47/0220060171申请人王稳忠地址046000山西省长治市桥北6号楼2单元101室72发明人王稳忠郭瑞朱晓松王沁军王亚军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4108代理人马秦锁54发明名称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包括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和电子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所述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由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全压。
2、AC(DC)DC变换电路(04)、全压“智能合闸操作”和低压吸持电路(06)和电压反时限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组成;所述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由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多功能分时再启动信号发生和控制电路(012)组成。本发明采用控制电压US反时限脉动全压起动,宽电压、恒功率输出低压直流吸持和晃电断电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技术。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4页附图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4页附图10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3457ACN104103457。
3、A1/4页21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和电子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所述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包括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4)、全压“智能合闸操作”和低压吸持电路(06)和电压反时限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所述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4)是由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整流电路(01)和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组成;所述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包括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
4、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多功能分时再启动信号发生和控制电路(012),所述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由低通滤波AC(DC)DC全压整流电路(010)和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及电容C9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整流电路(01)是由PTC热敏电阻RT,高频吸收电容CO,全桥整流器ZL1组成,所述PTC热敏电阻RT的一端接LO(X10)端,PTC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高频吸收电容CO的一端和整流器ZL1的一输入端;电容CO。
5、的另一端接NO(X20或X30)端和整流器ZL1的另一输入端,整流器ZL1的一输出端是VA端,另一输出端是VA的零参考DA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是由高频开关变压器TA、电阻R0、R1、R2、R3、R4、R5、中、大功率三极管G1、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二极管D3以及电容C2组成,整流后的脉动全电压或直流(DC)全电压VA和DA端是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的输入端,VA正电压通过保护电阻R0一端与中、大功率三极管G1上。
6、偏电阻R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的P1端相连,初级线圈I的P2端接三极管G1的集电极,P1和P2端并联有电阻R;功率三极管G的基极接上偏电阻R的另一端和下偏电阻R的一端,同时该节点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1B端,还与电阻R一端相连;所述下偏电阻R2的另一端接DA端,电阻R的另一端和电容C一端相连;电容C1另一端接P端,同时P端也是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I的P端,P端同时也是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I的P4端,P4端又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一引出端;功率三极管G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接DA端,三极管G的发射极同时还与宽电压、恒功率输出。
7、控制电路(02)的GE端相连;开关变压器TA的次级线圈III的P5端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接GND,开关变压器TA次级线圈III的P8一端接电容C的一端,C的另一端接GND;次级线圈III的P8另一端连接的电压V1是本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的正电压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由开关变压器TA初级线圈II的P3和P4端、电阻R6、R7、R8、R9、R10、R11、R12、RC、RE;三极管Q1、Q2、电容C3、二极管D1、D2、稳压二极管DW和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组成;所述P和P端是开。
8、关变压器TA初级线圈II的两端,P3端的一端与电阻R10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负极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1串联接三极Q的基极和电阻R12一端,R1另一端接DA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P4端,P4端与电容C3、电阻R8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端为同一节点;三极管Q1的发射极是所述宽电压、恒权利要求书CN104103457A2/4页3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1B引脚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和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还通过电阻RC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DA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E接DA端,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所述宽电压、恒。
9、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1E引出脚,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通过电阻R7接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所述光耦合器IC的光耦三极管集电极ICC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引脚,光耦合器IC的光耦三极管的发射极接GN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压“智能合闸操作”和低压级持电路(06),由小功率三极管Q10、Q11,中、大功率三极管G2、G3、电阻R29、R30、R31、R32、RF、高压二极管D8、D10、D11、稳压二极管DW2、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0和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
10、05)组成,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一端与电阻R29一端连接,另一端接电压V1端,所述电阻R29另一端接三极管Q10的基极、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和光耦合器IC0的光耦三极管的集电极,光耦合器IC0的光耦三极管发射极、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接GND,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是VDD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2接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通过电容C8接GND;三极管Q1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F接三极管G3的基极,三极管G3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8与接触器线圈KM的A1端相接,二极管D8的正极接三极管G3的发射极,二极管D8的负极接线圈KM的A1端,接触器线圈KM的A2端接GND,二极管D10、D11的正极接。
11、线圈KM的A2端,二极管D11的负极接线圈KM的A1端,二极管D10的负极和三极管G2的集电极相接;所述三极管G2的基极和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G2B端相接,三极管G2的发射极接DA端;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0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30接外来控制电压“”端,其负极接外来控制电压的“”端,电阻R31并联在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是由PNP三极管Q3、Q4、Q5、NPN三极管Q6、电阻R13、R14、R15、R16、R17、R18、R19、R20、高压二极管D4、D。
12、5、D6、D7和电容C4组成,所述PNP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V1电压端,同时和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4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所述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PNP三极管Q的发射极、电阻R14、R15的一端为同一节点,电阻R14的另一端与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13的一端为同一节点;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接DA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一端与PNP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为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引出脚G2B端;所述P。
13、NP三极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16和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负极接NPN三极管Q的集电极,同时与二极管D、D5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电阻R17接PNP三极管Q的基极,二极管D的正极通过电阻R18接PNP三极Q5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GND,NPN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容C4接GND,NPN三极管Q6的基极接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阻R20另一端是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引出脚B6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电压反时限单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是由集成电路IC2、IC、三极管Q7、Q8、Q9。
14、、电阻R21、R22、R23、R24、R25、R26、R27、R28、低压二极管DZ14、DZ5、电容C5、C6、C7组成,所述集成电路IC2的8、4脚接电源VDD1,1脚接GND,5脚通过电容C6接GND,、6脚与电阻R2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GND,电阻R24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2的脚连接,同时电权利要求书CN104103457A3/4页4阻R23的一端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接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VDD1,Q7的基极与电阻R21、R22的一端相连,R21的另一端为起动电压反时限单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的引出脚IC1C端,。
15、与所述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IC1C端相接;所述集成电路IC3的16脚接电源VDD1,集成电路IC3的14脚与IC2的3脚相连,集成电路IC3的9脚通过电阻R25接三极管Q8的基极和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Z5的正极,二极管DZ5的负极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接IC3的15脚,NPN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GND,集电极通过电阻R27接PNP三级管Q9的基极,PNP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VDD1,IC3的输出2、4、7、10脚分别与低压二极管DZ14的正极相连,DZ14的负极依次有选择的与所述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
16、引出脚B6端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通滤波全压整流电路(010)由电容C01、C02、电感L01、L02构成的低通滤波器、全波整流器ZL2和电源总开关K组成,所述电容C01的两端分别接电感L01、L02的输入端,电感L01、L02的输出端并联在电容CO2的两端,并与全波整流器ZL2的输入端相接,全波整流器ZL2的输出端分别为正电压VB端和其零电位参考DB端,电源总开关K接在单独产品应用于接触器时的电路(09)的输入端,总开关K控制电压US的输入或分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独产品应用于接触器时的电路(0。
17、9)中电源输入端LOX1O、NOX2O或X3O接控制电压US,其输出A1、A2端与接触器线圈KM两端的A1、A2相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分时再启动信号发生和控制电路(012)由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5、14脚四或非门集成电路IC6、8脚时基集成电路IC7、14脚双时基集成电路IC8、16脚十进制计数/分频器集成电路IC9、IC10、手机短信发专用集成电路IC11及外围元件、电阻R33、R34、R35、R36、R37、R38、R39、R40、R41、R42、R43、R44、R45、电容C11、C12、C13、C14、C15、C16、C17、C1。
18、8、C19;三极管Q12、Q13、Q14、Q15;低压二极管DZ6、DZ7、DZ8和高压二极管D9和继电器J组成,所述集成电路四或非门IC6的14脚接VDD2,脚接GND,由4、5、6脚组成的或非门的输入脚接电压VDD1,脚接GND端,输出4脚与专用集成电路IC11的DS端相接,由、2、3脚组成的或非门两个输入1脚接VDD2和2脚接VDD1,其出端3脚通过电容C11接由8、9、10脚组成的或非门的9脚输入端,同时9脚端通过电阻R33接VDD2端,8脚接VDD2端,同时VDD2端通过电容C10接GND,或非门输出10脚接二极管DZ8的负极,二极管DZ8的正极接集成电路IC的2脚,同时2脚通过电阻。
19、R35接VDD2端;所述集成电路IC7的、7脚与电阻R34、电容C12的一端相接,电阻R34的另一端接VDD2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GND,IC7的1脚接GND,脚通过电容C13接GND,、8脚接VDD2端,3脚输出端与双时基集成电路IC8的电压VDD端14脚连接,同时与集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分频器IC9、IC10的供电VDD端16脚相连,还与专用集成电路手机短信发电路IC11的VDD供电端相连,IC11的电源负极接GND;所述14脚双时基集成电路IC8的4、10、14脚一端与电阻R4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VDD端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IC8的1脚、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
20、接IC8的2、6脚和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GND,其7脚接GND,3脚通过电容C17接GND,11脚通过C18接GND,其12、13脚一端接电阻R42一端,另一端接电容C19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和电阻R41的一端接VDD,电容C19的另一端接GND,电阻R41的另一端接IC8的8脚和三极管Q15的集电极,Q15的发射极接GND,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40有选择的分别接权利要求书CN104103457A4/4页5IC9,IC10的输出端3、2、4、7、10、1、5、6、9、11脚,集成电路IC8的9脚输出定时信号电压一端与专用集成电路IC11的XF端相连,同时通过电阻R45。
21、与三极管Q12的基极和与电容C15一端相连,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电容C15另一端接GND,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一端接继电器线圈J的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9负极和继电器线圈J的另一端接电压V2端,同时V2与稳压集成电路IC5的输入端1脚相连;所述稳压集成电路IC5的2脚接GND,3脚输出为VDD2端;所述PNP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VDD,基极接电阻R38的一端,电阻R38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同时与四或非门集成电路IC6的其中一或非门的输入端13脚相连,此或非门的12脚输入端与VDD2相连,此或非门的11脚输出端与集成电路IC9的15脚相连,NPN三极管Q。
22、14的发射极接GND;所述集成电路IC10的11脚接二极管DZ6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Z6负极接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14的基极和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接PNP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Z7的正极,DZ7的负极一端接IC10的15脚和电容C14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VDD端,所述IC10的15脚接电阻R36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VDD,电阻R36的另一端接GND,IC9、IC10的8、13脚接GND。权利要求书CN104103457A1/14页6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器电路,具体地。
23、说,是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背景技术0002在控制电器领域内,接触器、继电器是非常普遍的电器元件。现有的接触器、继电器存在的缺点吸持状态有90以上的吸持功率白白浪费,而且是容易引起故障的发热功;释放电压70US的控制特性;线圈易烧毁、触头易磨损。其中,释放电压70US的控制特性,是电网晃电发生时引起跳闸断电的主要原因。0003为了解决上述缺点,市场上也有很多接触器节电产品和抗晃电产品,但这些产品不具有传统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产品的优势和优点,因此没有被成套设备选用;已有的抗晃电控制器产品也没有一种被市场公认确定下来,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接触器跳闸后,采取维持流体压力不变的机械方法,虽。
24、然可减少部分经济损失,但破坏了生产的连续性,又带来了人工重新启动流水线的麻烦。因此在保持传统接触器产品优势优点的基础上,克服其缺点、提高其性能、延长其寿命仍然是一个难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包括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和电子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所述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包括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4、全压“智能合闸操作”和低压吸持电路06和电压反时限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所述具有短路保护功。
25、能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4是由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整流电路01和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组成;所述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包括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多功能分时再启动信号发生和控制电路012,所述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由低通滤波AC(DC)DC全压整流电路010和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及电容C9组成。0006所述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整流电路01是由PTC热敏电阻RT,高频吸收电容。
26、CO,全桥整流器ZL1组成,所述PTC热敏电阻RT的一端接LO、X10端,PTC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高频吸收电容CO的一端和整流器ZL1的一输入端;电容CO的另一端接NO、X20或X30端和整流器ZL1的另一输入端,整流器ZL1的一输出端是VA端,另一输出端是VA的零参考DA端。0007所述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是由高频开关变压器TA、电阻R0、R1、R2、R3、R4、R5、中、大功率三极管G1、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二极管D3以及电容C2组成,整流后的脉动全电压或直流DC全电压VA和DA端是具有说明书CN104103457A2/14页。
27、7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的输入端,VA正电压通过保护电阻R0一端与中、大功率三极管G1上偏电阻R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的P1端相连,初级线圈I的P2端接三极管G1的集电极,P1和P2端并联有电阻R;功率三极管G的基极接上偏电阻R的另一端和下偏电阻R的一端,同时该节点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1B端,还与电阻R一端相连;所述下偏电阻R2的另一端接DA端,电阻R的另一端和电容C一端相连;电容C1另一端接P端,同时P端也是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I的P端,P端同时也是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I的P4端,P4端又是宽电。
28、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一引出端;功率三极管G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接DA端,三极管G的发射极同时还与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E端相连;开关变压器TA的次级线圈III的P5端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接GND,开关变压器TA次极线圈III的P8一端接电容C的一端,C的另一端接GND;次级线圈III的P8另一端连接的电压V1是本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的正电压输出端。0008所述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由开关变压器TA初级线圈II的P3和P4端、电阻R6、R7、R8、R9、R10、R11、R12、RC、RE;三极管Q1、Q2、电容C3、二极管D1、D2、。
29、稳压二极管DW和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组成;所述P和P端是开关变压器TA初级线圈II的两端,P3端的一端与电阻R10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负极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1串联接三极Q的基极和电阻R12一端,R1另一端接DA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P4端,P4端与电容C3、电阻R8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端为同一节点;三极管Q1的发射极是所述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1B引脚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同时和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还通过电阻RC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DA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E接DA端,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6接所述。
30、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1E引出脚,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通过电阻R7接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所述光耦合器IC的光耦三极管集电极ICC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引脚,光耦合器IC的光耦三极管的发射极接GND。0009所述全压“智能合闸操作”和低压吸持电路06由小功率三极管Q10、Q11,中、大功率三极管G2、G3、电阻R29、R30、R31、R32、RF、高压二极管D8、D10、D11、稳压二极管DW2、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0和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组成,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一端与电阻R29一端连接。
31、,另一端接电压V1端,所述电阻R29另一端接三极管Q10的基极、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和光耦合器IC0的光耦三极管的集电极,光耦合器IC0的光耦三极管发射极、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接GND,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是VDD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2接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通过电容C8接GND;三极管Q1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F接三极管G3的基极,三极管G3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8与接触器线圈KM的A1端相接,二极管D8的正极接三极管G3的发射极,二极管D8的负极接线圈KM的A1端,接触器线圈KM的A2端接GND,二极管D10、D11的正极接线圈KM的A2端,二极管D11的负极接线圈KM的A1端,二极。
32、管D10的负极和三极管G2的集电极相接;所述三极管G2的基极和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G2B端相接,三极管G2的发射极接DA端;光耦合器集成电路IC0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限流电阻R30接外来控制电压“”端,其负极接外来控制电压的“”端,电阻R31并联在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之间。说明书CN104103457A3/14页80010所述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是由PNP三极管Q3、Q4、Q5、NPN三极管Q6、电阻R13、R14、R15、R16、R17、R18、R19、R20、高压二极管D4、D5、D6、D7和电容C4组成,所述PNP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V1电压端,同时和电阻。
33、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4的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所述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PNP三极管Q的发射极、电阻R14、R15的一端为同一节点,电阻R14的另一端与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13的一端为同一节点;电阻R1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接DA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一端与PNP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同时与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为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引出脚G2B端;所述PNP三极管Q的基极通过电阻R16和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负极接NPN三极管。
34、Q的集电极,同时与二极管D、D5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电阻R17接PNP三极管Q的基极,二极管D的正极通过电阻R18接PNP三极Q5的基极;所述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GND,NPN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容C4接GND,NPN三极管Q6的基极接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阻R20另一端是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引出脚B6端。0011所述起动电压反时限单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是由集成电路IC2、IC、三极管Q7、Q8、Q9、电阻R21、R22、R23、R24、R25、R26、R27、R28、低压二极管DZ14、DZ5、电容C5、C6、C7组成,所述集成电路IC2的8、4脚。
35、接电源VDD1,1脚接GND,5脚通过电容C6接GND,、6脚与电阻R2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GND,电阻R24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2的脚连接,同时与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接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VDD1,Q7的基极与电阻R21、R22的一端相连,R21的另一端为起动电压反时限单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的引出脚IC1C端,与所述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IC1C端相接;所述集成电路IC3的16脚接电源VDD1,集成电路IC3的14脚与IC2的3脚相连,集成电路IC3的9脚通过电阻R25接三极管Q8的基极和电阻R26。
3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Z5的正极,二极管DZ5的负极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28的一端接IC3的15脚,NPN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GND,集电极通过电阻R27接PNP三极管Q9的基极,PNP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VDD1,IC3的输出2、4、7、10脚分别与低压二极管DZ14的正极相连,DZ14的负极依次有选择的与所述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的引出脚B6端相连。0012所述低通滤波全压整流电路010由电容C01、C02、电感L01、L02构成的低通滤波器、全波整流器ZL2和电源总开关K组成,所述电容C01的两端分别接电感L01、L02的输入端,电感L。
37、01、L02的输出端并联在电容CO2的两端,并与全波整流器ZL2的输入端相接,全波整流器ZL2的输出端分别为正电压VB端和其零电位参考DB端,电源总开关K接在单独产品应用于接触器时的电路09的输入端,总开关K控制电压US的输入或分断。0013所述单独产品应用于接触器时的电路09中电源输入端LOX1O、NOX2O或X3O接控制电压US,其输出A1、A2端与接触器线圈KM两端的A1、A2相接。0014所述多功能分时再启动信号发生和控制电路012由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5、14脚四或非门集成电路IC6、8脚时基集成电路IC7、14脚双时基集成电路IC8、16脚十进制计数/分频器集成电路IC9、IC10。
38、、手机短信发专用集成电路IC11及外围元件、电阻R33、R34、R35、R36、R37、R38、R39、R40、R41、R42、R43、R44、R45、电容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三极管Q12、Q13、说明书CN104103457A4/14页9Q14、Q15;低压二极管DZ6、DZ7、DZ8和高压二极管D9和继电器J组成;所述集成电路四或非门IC6的14脚接VDD2,脚接GND,由4、5、6脚组成的或非门的输入脚接电压VDD1,脚接GND端,输出4脚与专用集成电路IC11的DS端相接,由、2、3脚组成的或非门两个输入1脚接VDD2和2脚接VDD1。
39、,其出端3脚通过电容C11接由8、9、10脚组成的或非门的9脚输入端,同时9脚端通过电阻R33接VDD2端,8脚接VDD2端,同时VDD2端通过电容C10接GND,或非门输出10脚接二极管DZ8的负极,二极管DZ8的正极接集成电路IC的2脚,同时2脚通过电阻R35接VDD2端;所述集成电路IC7的、7脚与电阻R34、电容C12的一端相接,电阻R34的另一端接VDD2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GND,IC7的1脚接GND,脚通过电容C13接GND,、8脚接VDD2端,3脚输出端与双时基集成电路IC8的电压VDD端14脚连接,同时与集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分频器IC9、IC10的供电VDD端16脚相连,。
40、还与专用集成电路手机短信发电路IC11的VDD供电端相连,IC11的电源负极接GND;所述14脚双时基集成电路IC8的4、10、14脚与电阻R4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VDD端连接,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接IC8的1脚、电阻R44的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接IC8的2、6脚和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GND,其7脚接GND,3脚通过电容C17接GND,11脚通过C18接GND,其12、13脚一端接电阻R42一端,另一端接电容C19的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和电阻R41的一端接VDD,电容C19的另一端接GND,电阻R41的另一端接IC8的8脚和三极管Q15的集电极,Q15的发射极接G。
41、ND,Q15的基极通过电阻R40有选择的分别接IC9,IC10的输出端3、2、4、7、10、1、5、6、9、11脚,集成电路IC8的9脚输出定时信号电压一端与专用集成电路IC11的XF端相连,同时通过电阻R45与三极管Q12的基极和与电容C15一端相连,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电容C15另一端接GND,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一端接继电器线圈J的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9负极和继电器线圈J的另一端接电压V2端,同时V2与稳压集成电路IC5的输入端1脚相连;所述稳压集成电路IC5的2脚接GND,3脚输出为VDD2端;所述PNP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VDD,基极接电阻R38的一端,电阻。
42、R38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同时与四或非门集成电路IC6的其中一或非门的输入端13脚相连,此或非门的12脚输入端与VDD2相连,此或非门的11脚输出端与集成电路IC9的15脚相连,NPN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GND;所述集成电路IC10的11脚接二极管DZ6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Z6负极接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14的基极和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接PNP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Z7的正极,DZ7的负极一端接IC10的15脚和电容C14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VDD端,所述IC10的15脚接电阻R36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
43、4的另一端接VDD,电阻R36的另一端接GND,IC9、IC10的8、13脚接GND。0015本发明采用控制电压US反时限脉动全压起动,宽电压、恒功率输出低压直流吸持;晃电断电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技术。控制电压US反时限脉动全压起动技术,减小了触头合闸时的震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宽电压、恒功率输出低压直流吸持技术,使小功率接触器节能70,中、大功率接触器节能90,杜绝了晃电失压(20US而70US)引起的跳闸事故;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技术,又使接触器晃电失电(US0或20US)跳闸,尽快地实现了再启动,保证了流水线生产的连续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晃电跳闸断电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本发明适用于交流接。
44、触器、继电器;直流接触器、继电器交直两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说明书CN104103457A5/14页10附图说明0016图1是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全压整流电路01。0017图2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0018图3是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0019图4是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4。0020图5是全压起动、低压吸持隔离和触发电路05。0021图6是全压“智能合闸操作”和低压吸持电路06。0022图7是起动电压反时限单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0023图8是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0024图9是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
45、的应用接线图09。0025图10是低通滤波全压整流电路010。0026图11是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0027图12是多功能分时分批再启动信号发生和控制电路012。0028图13是节能模块电路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0029图14是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014。0030图15是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直接与接触器匹配应用时的接线图015。0031图16是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通过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自锁和手动按钮开关K1、K2控制通断的接线图016。0032图17是控制电压US220V,(5060)HZ相电压时的接触器节能抗晃。
46、电控制器电路014与程序控制器(PCL)或集散控制系统(DCS)配合,应用于多台接触器时的接线图014(1),014(2)。0033图8是控制电压US380V,(5060)HZ线电压时的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014与程序控制器(PCL)或集散控制系统(DCS)配合,应用于多台接触器时的接线图014(1),014(2)。具体实施方式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接触器节能抗晃电控制器电路,包括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和电子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如图8所示,所述接触器用电子节能模块电路08包括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全压AC(DC)DC变换电路。
47、04、全压“智能合闸操作”和低压吸持电路06和电压反时限脉宽时间发生电路07;如图4所示,所述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4是由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整流电路01和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组成;如图13所示,所述节能模块全压自动分时分批再启动控制电路013包括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多功能分时再启动信号发生和控制电路012;如图11所示,所述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低通滤波全压AC(DC)DC变换电路011由低通滤波AC(DC)DC全压整流电路010和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
48、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及电容C9组成。说明书CN104103457A106/14页110035如图1所示,所述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全压整流电路01是由PTC热敏电阻RT,高频吸收电容CO,全桥整流器ZL1组成,所述PTC热敏电阻RT的一端接LO或X10端,PTC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接高频吸收电容CO的一端和整流器ZL1的一输入端;电容CO的另一端接NO或X20或X30端和整流器ZL1的另一输入端,整流器ZL1的一输出端是VA端,另一输出端是VA的零参考DA端。0036如图3所示,所述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是由高频开关变压器TA、电阻R。
49、0、R1、R2、R3、R4、R5、中、大功率三极管G1、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二极管D3以及电容C2组成;整流后的脉动全电压或直流DC全电压VA和DA端是具有自动工作电压区间选择功能的脉宽调制(PWM)DCDC变换电路03的输入端,VA正电压通过保护电阻R0一端与中、大功率三极管G1上偏电阻R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的P1端相连,初级线圈I的P2端接三极管G1的集电极,P1和P2端并联有电阻R;功率三极管G的基极接上偏电阻R的另一端和下偏电阻R的一端,同时该节点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1B端,还与正反馈电阻R一端相连;所述下偏电阻R2的另一端接DA端,正反馈电阻R的另一端和正反馈电容C一端相连;正反馈电容C1另一端接P端,同时P端也是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I的P端,P端同时也是开关变压器TA的初级线圈II的P4端,P4端又是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一引出端;功率三极管G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接DA端,三极管G的发射极同时还与宽电压、恒功率输出控制电路02的GE端相连;开关变压器TA的次级线圈III的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