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6688255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74600.2

申请日:

20140527

公开号:

CN203953884U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2/90

主分类号:

A61F2/90

申请人:

辽宁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雅玲,董何彦,荆全民,张晨朝,杜旭东,卢春兰,杨刚

地址:

1161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光明街道汉正路8-11号

优先权:

CN201420274600U

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是由首端梁柱单元、尾端梁柱单元与若干列中间段梁柱单元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网形结构,中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相邻列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每列中间段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W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相邻两列的底端延伸端与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本实用新型机械性能更加稳定,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支撑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是由首端梁柱单元、尾端梁柱单元与若干列中间段梁柱单元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网形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相邻列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每列中间段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W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相邻两列的底端延伸端与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首端梁柱单元是由若干个W形结构连接而成的,首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 W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底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尾端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尾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尾端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顶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底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其特征在于,圆形环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支架撑开后,圆形环部分从括弧样结构中被拉出,括弧间距降低阻止圆形环部分复位,降低支架径向回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及冠状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用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可降解聚合物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该支架经输送系统定位至狭窄病变部位被撑开释放,使血管管腔恢复正常生理直径。但是由于聚合物本身的机械强度差,支架在卸压后易回弹且支持力弱。目前的可降解聚合物支架设计参考金属支架设计,这样的设计无法克服径向回弹大的问题,也不能在聚合物降解过程中提供持续的支撑力,容易造成血管的再狭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可降解支架回弹严重和径向支撑力偏小的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该支架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径向回弹,同时能够提高支撑能力和持续支撑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是由首端梁柱单元、尾端梁柱单元与若干列中间段梁柱单元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网形结构,中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相邻列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每列中间段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W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相邻两列的底端延伸端与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首端梁柱单元是由若干个W形结构连接而成的,首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 W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底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尾端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尾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尾端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W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顶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底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

圆形环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支架撑开后,圆形环部分从括弧样结构中被拉出,括弧间距降低阻止圆形环部分复位,降低支架径向回弹。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圆形环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相邻的两个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相连,在支架被撑开过程中,W形结构的角度加大;圆形环从括弧样结构中被拉出;括弧样结构两端随W形结构旋转,与相邻的括弧样结构两端间距减小;S形连接筋被逐渐拉直。当卸去撑开压力后,圆形环前端部分受被拉直的S型连接筋牵拉限制,保证其与支架其他部分仍处于同一层面;支架撑开后受支架弹性变形作用影响使圆形环具有恢复其初始位置的趋势,括弧样结构间距减小阻止圆形环部分复位,降低支架径向回弹。本实用新型由于对弧样结构进行了加厚,在支架降解过程中即使支架基材性能开始减弱,也能够保证在支架内皮化过程中起到防止回弹和提供足够支撑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降低支架径向回弹的同时,使支架发挥支撑作用的结构部分变形形式为弹性形变,在材料的降解过程中,弹性变形部分降解速度比塑性变形部分慢,机械性能更加稳定,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圆形环处于初始位置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扩张后结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是由首端梁柱单元1、尾端梁柱单元3与若干列中间段梁柱单元2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网形结构。中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21,W形结构21是侧置的。相邻列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每列中间段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25, W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26,W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24,W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27,相邻两列的底端延伸端24与顶端延伸端27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23;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22相连;首端梁柱单元1是由若干个W形结构11连接而成的, W形结构11是侧置的。首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 W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括弧样结构16, W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14,底端延伸端14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顶端延伸端27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23;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22相连。尾端梁柱单元3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31,W型结构31是侧置的。尾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尾端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35,W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37,顶端延伸端37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底端延伸端24相连后突起,突起端为一圆形环23;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形连接筋22相连。所述的括弧样结构进行加厚处理,括弧样结构比梁柱单元厚40um。在支架降解过程中即使支架基材性能开始减弱,也能够保证在支架内皮化过程中起到防止回弹和提供足够支撑力的作用。

圆形环23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如图2所示,在支架被撑开过程中,W形结构的角度加大;圆形环从括弧样结构中被拉出;括弧样结构两端随W形结构旋转,与相邻的括弧样结构两端间距减小;S形连接筋被逐渐拉直。当卸去撑开压力后,圆形环前端部分受被拉直的S型连接筋牵拉限制,保证其与支架其他部分仍处于同一层面;支架撑开后受支架弹性变形作用影响使圆形环3具有恢复其初始位置的趋势,减小的括弧样结构间距减小阻止该趋势的产生。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388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26 CN 203953884 U (21)申请号 201420274600.2 (22)申请日 2014.05.27 A61F 2/90(2013.01) (73)专利权人 辽宁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中心有限 公司 地址 1161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光明街道 汉正路 8-11 号 (72)发明人 韩雅玲 董何彦 荆全民 张晨朝 杜旭东 卢春兰 杨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21100 代理人 李丛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57) 摘要 本实用。

2、新型涉及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 可降解支架, 是由首端梁柱单元、 尾端梁柱单元与 若干列中间段梁柱单元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 网形结构, 中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 W 形结 构, 相邻列的 W 形结构错开排列, 每列中间段梁柱 单元中相邻的两个 W 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 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 W 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 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 W 形结构的另一个 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 W 形结构的顶 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 相邻两列的底端 延伸端与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 形环, 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相连 ; 本 实用新型机械性能更加稳定,。

3、 能够提供更长时间 的支撑作用。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53884 U CN 203953884 U 1/1 页 2 1.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是由首端梁柱单元、 尾端梁柱单元与若干 列中间段梁柱单元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网形结构, 其特征在于中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 若干个 W 形结构, 相邻列的 W 形结构错开排列, 每列中间段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 W。

4、 形结构 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 W 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 样结构, W 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 W 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 成顶端延伸端, 相邻两列的底端延伸端与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相邻 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相连 ; 首端梁柱单元是由若干个 W 形结构连接而成的, 首端 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 W 形结构错开排列, W 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 个括弧样结构, W 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 底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 间段梁柱单元的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5、 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 接筋相连 ; 尾端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W形结构, 尾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W形结 构错开排列, 尾端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 W 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 构, W 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 顶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底 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 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其特征在于, 圆形 环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 支架撑开后, 圆形环部分从括弧样结构中被拉出, 括弧间 距降低阻止圆形环部分复位, 降低支架径向回。

6、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53884 U 2 1/3 页 3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及冠状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用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回弹高支撑 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可降解聚合物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该支 架经输送系统定位至狭窄病变部位被撑开释放, 使血管管腔恢复正常生理直径。但是由于 聚合物本身的机械强度差, 支架在卸压后易回弹且支持力弱。目前的可降解聚合物支架设 计参考金属支架设计, 这样的设计无法克服径向回弹大的问题, 也不能在聚合物降解过程 中提供持续的支撑力, 容易造成。

7、血管的再狭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克服可降解支架回弹严重和径向支撑力偏小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 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该支架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径向回弹, 同时能够提高 支撑能力和持续支撑时间。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是由首端梁柱单元、 尾端梁柱单元与若 干列中间段梁柱单元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网形结构, 中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 W 形结构, 相邻列的W形结构错开排列, 每列中间段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W形结构的连接处 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 W 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

8、构, W 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 W 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 伸端, 相邻两列的底端延伸端与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相邻圆形环之 间通过 “S” 形连接筋相连 ; 首端梁柱单元是由若干个 W 形结构连接而成的, 首端梁柱单元与 中间段梁柱单元的 W 形结构错开排列, W 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 构, W 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 底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 元的顶端延伸端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相连 ; 尾端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 W 形结构, 尾端梁柱单。

9、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 W 形结构错开排 列, 尾端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 W 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 W 形结 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 顶端延伸端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底端延伸端 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 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相连。 0006 圆形环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 支架撑开后, 圆形环部分从括弧样结构中 被拉出, 括弧间距降低阻止圆形环部分复位, 降低支架径向回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圆形环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 相邻的两个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相连, 在支架被撑。

10、开过程中, W 形结构的角度加大 ; 圆形环从括弧样结构中被拉 出 ; 括弧样结构两端随 W 形结构旋转, 与相邻的括弧样结构两端间距减小 ; S 形连接筋被逐 说 明 书 CN 203953884 U 3 2/3 页 4 渐拉直。当卸去撑开压力后, 圆形环前端部分受被拉直的 S 型连接筋牵拉限制, 保证其与支 架其他部分仍处于同一层面 ; 支架撑开后受支架弹性变形作用影响使圆形环具有恢复其初 始位置的趋势, 括弧样结构间距减小阻止圆形环部分复位, 降低支架径向回弹。 本实用新型 由于对弧样结构进行了加厚, 在支架降解过程中即使支架基材性能开始减弱, 也能够保证 在支架内皮化过程中起到防止回弹。

11、和提供足够支撑力的作用。 0009 本实用新型在降低支架径向回弹的同时, 使支架发挥支撑作用的结构部分变形形 式为弹性形变, 在材料的降解过程中, 弹性变形部分降解速度比塑性变形部分慢, 机械性能 更加稳定, 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圆形环处于初始位置 展开图 ; 0012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扩张后结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回弹高支撑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 是由首端梁柱 单元1、 尾端梁柱。

12、单元3与若干列中间段梁柱单元2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管状网形结构。 中 间段梁柱单元包括有若干个 W 形结构 21, W 形结构 21 是侧置的。相邻列的 W 形结构错开 排列, 每列中间段梁柱单元中相邻的两个 W 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 构 25, W 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 26, W 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 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 24, W 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伸形成顶端延伸端 27, 相邻两列的 底端延伸端24与顶端延伸端27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23 ; 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S 形连接筋 22 相连 ; 首端梁柱单元 1 是由若干个 W 形结。

13、构 11 连接而成的, W 形结构 11 是侧 置的。首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 W 形结构错开排列, W 形结构的一个底端向两侧 延伸形成括弧样结构 16, W 形结构的另一个底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底端延伸端 14, 底端延伸 端 14 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顶端延伸端 27 相连后突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23 ; 相邻 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 22 相连。尾端梁柱单元 3 包括有若干个 W 形结构 31, W 型结 构 31 是侧置的。尾端梁柱单元与中间段梁柱单元的 W 形结构错开排列, 尾端梁柱单元中相 邻的两个 W 形结构的连接处向两侧延伸形成半个括弧样结构 35, W 。

14、形结构的顶端向一侧延 伸形成顶端延伸端 37, 顶端延伸端 37 与相邻的中间段梁柱单元的底端延伸端 24 相连后突 起, 突起端为一圆形环 23 ; 相邻圆形环之间通过 S 形连接筋 22 相连。所述的括弧样结构进 行加厚处理, 括弧样结构比梁柱单元厚 40um。在支架降解过程中即使支架基材性能开始减 弱, 也能够保证在支架内皮化过程中起到防止回弹和提供足够支撑力的作用。 0014 圆形环 23 初始位置位于括弧样结构之间, 如图 2 所示, 在支架被撑开过程中, W 形 结构的角度加大 ; 圆形环从括弧样结构中被拉出 ; 括弧样结构两端随 W 形结构旋转, 与相邻 的括弧样结构两端间距减小 ; S 形连接筋被逐渐拉直。当卸去撑开压力后, 圆形环前端部分 受被拉直的 S 型连接筋牵拉限制, 保证其与支架其他部分仍处于同一层面 ; 支架撑开后受 支架弹性变形作用影响使圆形环 3 具有恢复其初始位置的趋势, 减小的括弧样结构间距减 说 明 书 CN 203953884 U 4 3/3 页 5 小阻止该趋势的产生。 说 明 书 CN 203953884 U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3884 U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53884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