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667342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17887.4

申请日:

2014.08.22

公开号:

CN104218328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H01Q21/29; H01Q1/42; G01R15/18; G01R19/25

主分类号:

H01Q21/29

申请人:

曹二林

发明人:

曹二林; 季鑫源; 曹大林; 吕辉

地址:

215513 江苏省常熟市四海路11号科创园2-70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雷电探测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波原理的雷电波采集装置。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主要包括:云间闪天线A,云间闪天线B,云地闪天线A,云地闪天线B,天线罩,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信号控制盒,信号输出端子以及紧固装置。装置通过采用两种频段电磁波的测量方式,大幅提高雷电预警的精确度及可靠性,同时双通道测量可以有效减少因电磁干扰而造成的虚报等。

权利要求书

1.  雷电波采集装置主要包括: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云地闪天线A3,云地闪天线B4,天线罩5,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信号控制盒8,信号输出端子9以及紧固装置10。其特征是:四根天线相互垂直并形成一个四方形状,天线的引线11均从天线罩5中心的圆孔12引出,并连接相对应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固定在信号控制盒8内,信号控制盒8固定、紧贴在天线罩5下方。紧固装置10放置在信号控制盒8下方,并与信号控制盒8紧密连接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其特征是: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云地闪天线A3以及云地闪天线B4相互垂直并形成一个四方形状,且云间闪天线A1与云间闪天线B2相邻,云地闪天线A3与云地闪天线B4相邻。四根天线的采用,实现了360°全角度、双频段的雷电波信号采集,增大了信号采集的范围,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其特征是: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以及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均放置在信号控制盒8内。信号控制盒8紧贴在天线罩5下方,并保证信号处理单元与所对应的天线间垂直距离不超过20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天线罩5采用ABS材质,信号控制盒8以及紧固装置10采用铸铝材质。通过这种结构的实施,可以实现系统较好的抗干扰特性,并保证系统部件不受风、雨、阳光等的影响。

说明书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电探测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波原理的雷电波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灾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对现代的工业生产及生活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雷电往往产生于对流性天气过程。当大气层内产生强烈对流,云梯就会带电。当云内或云地间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放电过程会产生很强且频段很宽的电磁辐射,这使得雷电的监测与预警成为可能。目前,对雷电的直接检测与预警主要采用的是甚低频(VLF/LF)雷电波采集装置、甚高频(VHF/HF)雷电波采集装置和大气电场仪,其中VLF/LF主要对闪电过程中的放电进行测量,可以方便的判断当前雷击的强度等信息。VHF/HF主要采用干涉法进行闪电定位。大气电场仪则是监测由雷雨云中电荷产生的大气电场强度及其变化,了解雷雨云电荷的积累程度和发展趋势。因此从原理上讲,进行雷电预警的装备主要是采用VLF/LF和大气电场仪。其中大气电场仪根据静电效应监测雷雨云,在烟尘、大雾和风沙天气条件下,无法识别监测到的感应电荷是否来自雷雨云,从而会出现虚报。VLF/LF的方法则往往容易受到其他频段的电磁波以及其他电子设备辐射的干扰,因此采用VLF/LF的方法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电磁干扰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电子设备辐射波等的干扰。多通道的测量原理是:根据雷电空中通道的特征,云地闪之前的5-15分钟会有大量的云间闪发生,其释放电磁波的频率在30Khz以上,且数量远远高于云地闪的数量,云间闪是重要的预测雷电的参数,而云地闪则是造成地面伤害的主要元凶,其释放电磁波的频率通常在10Khz以内。通过对两种频段电磁波的测量,可以大幅提高雷电预警的精确度及可靠性,同时双通道测量可以有效减少因电磁干扰而造成的虚报等。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主要包括: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云地闪天线A3,云地闪天线B4,天线罩5,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信号控制盒8,信号输出端子9以及紧固装置10。具体的实现方式是:云间闪天线A1以及云间闪天线B2相互垂直,并放置在天线罩5的一侧。云地闪天线A3以及云地闪天线B4相互垂直放置在天线罩5的另一侧,四个天线形成一个四方形状,天线的引线11从天线罩5中心的圆孔12引出,并连接相对应的信号处理单元。这时云地闪天线A3、B4连接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云间闪天线A1、B2连接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 这些信号处理单元固定在信号控制盒8内,信号控制盒8固定、紧贴在天线罩5下方,并维持天线与信号处理单元的距离不超过20cm。紧固装置10放置在信号控制盒下方8,并与信号控制盒8紧密连接在一起。信号输出端子9采用防水式,并固定在信号控制盒8的一侧。天线罩5采用ABS材质,信号控制盒8以及紧固装置10采用铸铝材质。通过这种结构的实施,可以实现系统较好的抗干扰特性,并保证系统部件不受风、雨、阳光等的影响。 
所述的云间闪天线A1和云间闪天线B2的一端相互垂直,放置在天线罩5的一侧。这时云间闪天线A1和云间闪天线B2的谐振频率大于100KHz,长度为20cm,直径为20mm。相互垂直的放置方法可以使得天线接收来自360度的云间闪电磁波信号。 
所述的云地闪天线A3和云地闪天线B4的一端相互垂直,放置在天线罩5的另一侧,并与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形成一个正方形状。这时云地闪天线A3和云地闪天线B4的谐振频率大于150KHz,长度为20cm,直径为15mm。相互垂直的放置方法可以使得天线接收来自360度的云地闪电磁波信号。 
所述的信号控制盒8紧密固定在天线罩5的下方,其内部放置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以及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从信号控制盒8一侧的信号输出端子9引出。 
所述的天线罩5采用ABS材质,这种材料不会对电磁波信号产生干扰。 
所述的信号控制盒8以及紧固装置10采用铸铝材质,这种材料可以减小电磁波信号对信号处理单元的影响,并同时增加结构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的优点:采用四根电磁波天线(分别为云地闪天线A3、云地闪天线B4、云间闪天线A1以及云间闪天线B2)相互垂直放置,从而可以接收两个频率段的来自360度方向的电磁波信号。同时信号控制盒8紧密固定在天线罩5的下方,信号控制盒8内放置四根天线的信号处理单元,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天线与信号处理单元的距离小于20cm,从而减小外界的电磁干扰。此外天线罩5采用ABS材质,以及信号控制盒8采用铸铝材质,这些措施降低了外界对系统装置的干扰,增强了系统的测量准确度以及可靠性。 
下面对信号处理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两天线信号首先分别经过一级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波以及二级放大等处理,去除信号内的高频以及低频干扰。随后两信号进行“或”处理,即将两天线的信号进行叠加,并根据设定阈值进行触发处理。这时输出的为方波信号,最后该信号进行计数,并将计数信号输出。 
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两天线信号首先分别经过一级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波一级二级放大等处理,去除信号内的高频以及低频干扰。随后良心好进行“或”处理,并将信号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雷电波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天线罩及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中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模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云间闪天线A,2-云间闪天线B,3-云地闪天线A,4-云地闪天线B,5-天线罩,6-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7-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8-信号控制盒,9-信号输出端子,10-紧固装置,11-天线引线,12-天线罩中心圆孔。 
申请人:江苏德易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曹二林(320302197910150039),刘纯静,曹大林 
地址:苏州常熟市经济开发区四海路11号2号楼703室 
联系人:曹二林info@triptec.cn,18913684488。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8328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8328A21申请号201410417887422申请日20140822H01Q21/29200601H01Q1/42200601G01R15/18200601G01R19/2520060171申请人曹二林地址215513江苏省常熟市四海路11号科创园270372发明人曹二林季鑫源曹大林吕辉54发明名称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雷电探测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波原理的雷电波采集装置。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主要包括云间闪天线A,云间闪天线B,云地闪天线A。

2、,云地闪天线B,天线罩,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信号控制盒,信号输出端子以及紧固装置。装置通过采用两种频段电磁波的测量方式,大幅提高雷电预警的精确度及可靠性,同时双通道测量可以有效减少因电磁干扰而造成的虚报等。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8328ACN104218328A1/1页21雷电波采集装置主要包括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云地闪天线A3,云地闪天线B4,天线罩5,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信号控制盒8,信号输出端子9以及紧。

3、固装置10。其特征是四根天线相互垂直并形成一个四方形状,天线的引线11均从天线罩5中心的圆孔12引出,并连接相对应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固定在信号控制盒8内,信号控制盒8固定、紧贴在天线罩5下方。紧固装置10放置在信号控制盒8下方,并与信号控制盒8紧密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其特征是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云地闪天线A3以及云地闪天线B4相互垂直并形成一个四方形状,且云间闪天线A1与云间闪天线B2相邻,云地闪天线A3与云地闪天线B4相邻。四根天线的采用,实现了360全角度、双频段的雷电波信号采集,增大了信号采集的范围,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3根据权利要求1。

4、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其特征是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以及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均放置在信号控制盒8内。信号控制盒8紧贴在天线罩5下方,并保证信号处理单元与所对应的天线间垂直距离不超过2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天线罩5采用ABS材质,信号控制盒8以及紧固装置10采用铸铝材质。通过这种结构的实施,可以实现系统较好的抗干扰特性,并保证系统部件不受风、雨、阳光等的影响。权利要求书CN104218328A1/3页3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雷电探测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波原理的雷电波采集装置。背景技术0002雷电灾害是一种不可忽视。

5、的自然灾害。对现代的工业生产及生活都会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雷电往往产生于对流性天气过程。当大气层内产生强烈对流,云梯就会带电。当云内或云地间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放电过程会产生很强且频段很宽的电磁辐射,这使得雷电的监测与预警成为可能。目前,对雷电的直接检测与预警主要采用的是甚低频VLF/LF雷电波采集装置、甚高频VHF/HF雷电波采集装置和大气电场仪,其中VLF/LF主要对闪电过程中的放电进行测量,可以方便的判断当前雷击的强度等信息。VHF/HF主要采用干涉法进行闪电定位。大气电场仪则是监测由雷雨云中电荷产生的大气电场强度及其变化,了解雷雨云电荷的积累程度和发展趋势。因此从原理。

6、上讲,进行雷电预警的装备主要是采用VLF/LF和大气电场仪。其中大气电场仪根据静电效应监测雷雨云,在烟尘、大雾和风沙天气条件下,无法识别监测到的感应电荷是否来自雷雨云,从而会出现虚报。VLF/LF的方法则往往容易受到其他频段的电磁波以及其他电子设备辐射的干扰,因此采用VLF/LF的方法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电磁干扰措施。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多通道雷电波采集装置。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电子设备辐射波等的干扰。多通道的测量原理是根据雷电空中通道的特征,云地闪之前的515分钟会有大量的云间闪发生,其释放电磁波的频率在30KHZ以上,且数量远远高。

7、于云地闪的数量,云间闪是重要的预测雷电的参数,而云地闪则是造成地面伤害的主要元凶,其释放电磁波的频率通常在10KHZ以内。通过对两种频段电磁波的测量,可以大幅提高雷电预警的精确度及可靠性,同时双通道测量可以有效减少因电磁干扰而造成的虚报等。0004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雷电波采集装置主要包括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云地闪天线A3,云地闪天线B4,天线罩5,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信号控制盒8,信号输出端子9以及紧固装置10。具体的实现方式是云间闪天线A1以及云间闪天线B2相互垂直,并放置在天线罩5的一侧。云地闪天线A3以及云地闪天线B4相互垂直放置在天线罩。

8、5的另一侧,四个天线形成一个四方形状,天线的引线11从天线罩5中心的圆孔12引出,并连接相对应的信号处理单元。这时云地闪天线A3、B4连接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云间闪天线A1、B2连接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这些信号处理单元固定在信号控制盒8内,信号控制盒8固定、紧贴在天线罩5下方,并维持天线与信号处理单元的距离不超过20CM。紧固装置10放置在信号控制盒下方8,并与信号控制盒8紧密连接在一起。信号输出端子9采用防水式,并固定在信号控制盒8的一侧。天线罩5采说明书CN104218328A2/3页4用ABS材质,信号控制盒8以及紧固装置10采用铸铝材质。通过这种结构的实施,可以实现系统较好的抗干扰。

9、特性,并保证系统部件不受风、雨、阳光等的影响。0005所述的云间闪天线A1和云间闪天线B2的一端相互垂直,放置在天线罩5的一侧。这时云间闪天线A1和云间闪天线B2的谐振频率大于100KHZ,长度为20CM,直径为20MM。相互垂直的放置方法可以使得天线接收来自360度的云间闪电磁波信号。0006所述的云地闪天线A3和云地闪天线B4的一端相互垂直,放置在天线罩5的另一侧,并与云间闪天线A1、云间闪天线B2形成一个正方形状。这时云地闪天线A3和云地闪天线B4的谐振频率大于150KHZ,长度为20CM,直径为15MM。相互垂直的放置方法可以使得天线接收来自360度的云地闪电磁波信号。0007所述的信。

10、号控制盒8紧密固定在天线罩5的下方,其内部放置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7以及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6。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从信号控制盒8一侧的信号输出端子9引出。0008所述的天线罩5采用ABS材质,这种材料不会对电磁波信号产生干扰。0009所述的信号控制盒8以及紧固装置10采用铸铝材质,这种材料可以减小电磁波信号对信号处理单元的影响,并同时增加结构的机械强度。0010本发明的优点采用四根电磁波天线分别为云地闪天线A3、云地闪天线B4、云间闪天线A1以及云间闪天线B2相互垂直放置,从而可以接收两个频率段的来自360度方向的电磁波信号。同时信号控制盒8紧密固定在天线罩5的下方,信号控制盒8内放置四根天线的。

11、信号处理单元,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天线与信号处理单元的距离小于20CM,从而减小外界的电磁干扰。此外天线罩5采用ABS材质,以及信号控制盒8采用铸铝材质,这些措施降低了外界对系统装置的干扰,增强了系统的测量准确度以及可靠性。0011下面对信号处理单元进行详细描述0012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两天线信号首先分别经过一级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波以及二级放大等处理,去除信号内的高频以及低频干扰。随后两信号进行“或”处理,即将两天线的信号进行叠加,并根据设定阈值进行触发处理。这时输出的为方波信号,最后该信号进行计数,并将计数信号输出。0013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两天线信号首先分别经过一级放大、高通滤波、低通滤。

12、波一级二级放大等处理,去除信号内的高频以及低频干扰。随后良心好进行“或”处理,并将信号输出。附图说明0014图1为本发明雷电波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发明中天线罩及天线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本发明中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模块图。0017图4为本发明中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模块图。0018附图标记说明1云间闪天线A,2云间闪天线B,3云地闪天线A,4云地闪天线B,5天线罩,6云间闪信号处理单元,7云地闪信号处理单元,8信号控制盒,9信号输出端子,10紧固装置,11天线引线,12天线罩中心圆孔。0019申请人江苏德易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CN104218328A3/3页50020发明人曹二林320302197910150039,刘纯静,曹大林0021地址苏州常熟市经济开发区四海路11号2号楼703室0022联系人曹二林INFOTRIPTECCN,18913684488。说明书CN104218328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18328A2/2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21832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