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87351.7 (22)申请日 2015.12.22 A01D 44/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 究所 地址 51031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231 号中国南海水产研究所 (72)发明人 莫宝霖 秦传新 陈丕茂 王云详 刁瑛娇 佟飞 黎小国 袁华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胡辉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 集装置, 包括由铰链连接形成一体的。
2、两采集面板, 在两所述采集面板的边缘对应分别联接有提拉杆 件, 在两所述提拉杆件上连接有提拉链条, 两所述 提拉链条顶端分别绑扎有提拉线绳, 两所述提拉 线绳一端汇集一起并连接有一浮球, 此浅水区域 底栖硅藻采集装置中两采集面板保持平铺状态放 置在水底, 提拉线绳上的浮球漂浮在水面上以作 标记, 在预定时间后拉起提拉线绳, 在拉力的作用 下, 两采集面板向内折叠, 以减少提拉过程中受到 的阻力, 从而简单快捷地采集到水底下的底栖硅 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造价低廉、 可 重复循环使用, 可有效提高作业人员采集底栖硅 藻的效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3、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266264 U 2016.06.01 CN 205266264 U 1.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铰链连接形成一体的两采集 面板, 在两所述采集面板的边缘对应分别联接有提拉杆件, 在两所述提拉杆件上连接有提 拉链条并绑扎有提拉线绳, 两所述提拉线绳一端汇集一起并连接有一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面板包括 半圆形采集网片和包覆在半圆形采集网片外围边缘的加固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4、述半圆形采集网 片采用聚乙烯网制成, 所述加固管件采用不锈钢管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两所述提拉杆件 上分别连接有彼此扣接在一起以使两采集面板展开保持平铺状态的扣板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拉杆件与采 集面板之间成60 夹角。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66264 U 2 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物采集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底栖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底栖生态系统中。
5、底栖硅藻是极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很多海洋动物幼体和软体动物都将底栖硅藻作为重要的食物来 源, 小型底栖生物又会作为经济鱼、 虾蟹、 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 微小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 构、 多样性格局和生物量变动会对整个微食物网及近岸浅海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从而直接 或间接地影响海洋渔业资源。 0003 目前, 传统底栖硅藻采集需要潜水人员在海底进行作业, 具有采集效率低, 风险系 数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底栖硅藻采集 装置。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包括 由铰链连。
6、接形成一体的两采集面板, 在两所述采集面板的边缘对应分别联接有提拉杆件, 在两所述提拉杆件上连接有提拉链条并绑扎有提拉线绳, 两所述提拉线绳一端汇集一起并 连接有一浮球。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采集面板包括半圆形采集网片和包覆在半圆形采集网片外围边缘 的加固管件。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半圆形采集网片采用聚乙烯网制成, 所述加固管件采用不锈钢管 制成。 0008 进一步地, 在两所述提拉杆件上分别连接有彼此扣接在一起以使两采集面板展开 保持平铺状态的扣板件。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提拉杆件与采集面板之间成60 夹角。 0010 有益效果: 此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中两采集面板保持。
7、平铺状态放置在水 底, 提拉线绳上的浮球漂浮在水面上以作标记, 在预定时间后拉起提拉线绳, 在拉力的作用 下, 两采集面板向内折叠, 以减少提拉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从而简单快捷地采集到水底下的 底栖硅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造价低廉、 可重复循环使用, 可有效提高作业人 员采集底栖硅藻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266264 U 3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升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
8、015 参照图1至图3 , 本实用新型一种浅水区域底栖硅藻采集装置, 包括由铰链1连接 形成一体的两采集面板2, 在两采集面板2的边缘对应分别联接有提拉杆件3, 在两提拉杆件 3上连接有提拉链条4并绑扎有提拉线绳5, 两提拉线绳5一端汇集一起并连接有一浮球6。 0016 本实施例中, 两个采集面板2呈半圆形状, 由半圆形采集网片21和包覆在半圆形采 集网片21外围边缘的加固管件22构成, 半圆形采集网片21采用聚乙烯网制成, 加固管件22 采用不锈钢管制成, 两个半圆形状的采集面板2通过铰链1连接呈圆状, 两提拉杆件3分别联 接在加固管件22的边缘上, 并与采集面板2之间成60 夹角, 两提拉。
9、杆件3的位置对称偏离一 定距离。 0017 当两采集面板2保持平铺状态放置在水底后, 提拉线绳5上的浮球6漂浮在水面上 以作标记, 在预定时间后拉起提拉线绳5, 在拉力的作用下, 两采集面板2向内折叠, 以减少 提拉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从而简单快捷地采集到水底下的底栖硅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造价低廉、 可重复循环使用, 可有效提高作业人员采集底栖硅藻的效率。 0018 作为优选, 在两提拉杆件3上分别连接有彼此扣接在一起以使两采集面板2展开保 持平铺状态的扣板件7。 通过扣板件7可有效避免两采集面板2在水底下由于外力作用自行 折叠而影响采集效果。 0019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 述实施方式, 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266264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266264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266264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