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667023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57078.3

申请日:

20151217

公开号:

CN205284436U

公开日:

2016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5/00

主分类号:

A01G15/00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发明人:

高鹏,蒋观滔,赵跃中,缪凌,穆兴民

地址: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优先权:

CN201521057078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殿军;张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系统、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高压水泵、输水管道和分水器,储水箱通过高压水泵和输水管道与分水器连接;降雨系统包括分水管道组和设置在分水管道组上的降雨器喷头,分水管道组通过水管与分水器中分水管的出水口连接;降雨平台包括支架和支撑座,支架安装在支撑座顶部,分水管道组设置在支架上,支撑座底部固定在地面上。该实用新型制作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易于变换雨强,有能效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同时洒水均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系统、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1)、高压水泵(2)、输水管道(3)和分水器(4),储水箱(1)通过高压水泵(2)和输水管道(3)与分水器(4)连接;所述降雨系统包括分水管道组(7)和设置在分水管道组(7)上的降雨器喷头(8),分水管道组(7)通过水管(6)与分水器(4)中分水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降雨平台包括支架(10)和支撑座(14),支架(10)安装在支撑座(14)顶部,分水管道组(7)设置在支架(10)上,支撑座(14)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4)上设有滑道(11),支架(10)通过万向轮(9)置于该滑道(1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上安装有偏心电机(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6)为软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4)两侧设有U型挡水槽(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挡水槽(13)底宽为10cm,U型挡水槽(13)底部两侧封闭,其底部末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回水管道(5)连通储水箱(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道(5)上设有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4)的分水管上设有控制阀和压力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道组(7)包括多根管道,该多根管道对称安装在支架(10)上,分水管道组(7)的每根管道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降雨器喷头(8)。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器喷头(8)为悬挂式旋转喷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模拟降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土流失研究工作中普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较快地获得理想的试验数据,通过人工降雨装置控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来研究纯野外环境中地面水土流失规律,从而实现对水土流失区生态建设的理论指导。

然而,受野外实际场地的限制,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运输安装较难,自然状态下降雨强度并不恒定,要在降雨过程中,能够较快地实现雨强更换也是研究所需。另外,野外环境中降雨用水也是限制因素,有效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也是研究所必须的。同时,为保证模拟降雨的真实性,必须保证洒水的均匀。

针对上述问题,研制科学、易于操作、适用性强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对于进行野外水土保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易于安装和变换雨强,洒水均匀,同时能有效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系统、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高压水泵、输水管道和分水器,储水箱通过高压水泵和输水管道与分水器连接;所述降雨系统包括分水管道组和设置在分水管道组上的降雨器喷头,分水管道组通过水管与分水器中分水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降雨平台包括支架和支撑座,支架安装在支撑座顶部,分水管道组设置在支架上,支撑座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座上设有滑道,支架通过万向轮置于该滑道上。

进一步地,上述支架上安装有偏心电机。

进一步地,上述水管为软管。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座两侧设有U型挡水槽。

进一步地,上述U型挡水槽底宽为10cm,U型挡水槽底部两侧封闭,其底部末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回水管道连通储水箱。

进一步地,上述回水管道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上述分水器的分水管上设有控制阀和压力表。

进一步地,上述分水管道组包括多根管道,该多根管道对称安装在支架上,分水管道组的每根管道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降雨器喷头。

进一步地,上述降雨器喷头为悬挂式旋转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结构简单,运输、安装、拆卸方便。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支架通过偏心电机的转动,利用万向轮放置于滑道内,在平面上的振动,实现了降雨均匀。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中U型挡水槽有效地将无效降水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约用水。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度,可以更好地模拟天然降雨过程,并且可以及时调节降雨强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储水箱;2、高压水泵;3、输水管道;4、分水器;5、回水管道;6、水管;7、分水管道组;8、降雨器喷头;9、万向轮;10、支架;11、滑道;12、偏心电机;13、U型挡水槽;14、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系统、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1、高压水泵2、输水管道3和分水器4,储水箱1通过高压水泵2和输水管道3与分水器4连接;所述降雨系统包括分水管道组7和设置在分水管道组7上的降雨器喷头8,分水管道组7通过水管6与分水器4中分水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降雨平台包括支架10和支撑座14,支架10安装在支撑座14顶部,分水管道组7设置在支架10上,支撑座14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其中,支撑座14埋于地面中,埋深为不小于50cm,,亦可通过其他支架结构直接放置于地面上。

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水管道组7包括多根管道,该多根管道对称安装在支架10上,分水管道组7的每根管道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降雨器喷头8;降雨器喷头8为悬挂式旋转喷头,降雨器喷头8的水管优选采用PVC管。

储水箱1提供降雨所用的水源,在模拟降雨开始前,开启高压水泵2,将储水箱1中的水以恒定压强输出,输水管道3将高压水泵2输出的带压力的降雨用水输送至分水器4,然后从分水器4的分水管出水口通过水管6输送至分水管道组7,分水管道组7上的降雨器喷头8使水从降雨器喷头8喷出后形成水滴从一定高度范围落下,形成降雨。

另外,所述分水器4的分水管上设有控制阀和压力表;通过调节分水器4的分水管上控制阀的开启度达到目标降雨所需输水压强,从而实现对模拟降雨所需雨强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结构简单,运输、安装、拆卸方便,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度,可以更好地模拟天然降雨过程,并且可以及时调节降雨强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支撑座14上设有滑道11,支架10通过万向轮9置于该滑道11上,支架10上安装有偏心电机12,通过偏心电机12带动支架10在滑道11内水平振动,使得支架10上的分水管道组7振动,从而实现降雨的均匀。而由于分水管道组7振动,分水管道组7与分水器4之间连接的水管6采用软管,软管使得分水管道组7的振动不受限制。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支撑座14两侧设有U型挡水槽13,U型挡水槽优选为镀锌铁皮;U型挡水槽13底宽为10cm,U型挡水槽13底部两侧封闭,其底部末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通过回水管道5连通储水箱1,回水管道5上设有控制阀。洒向降雨平台以外的雨水通过支撑座14两侧的U型挡水槽13收集,然后通过回水管道5将收集的雨水直接回流至储水箱1中循环利用,节约用水,而通过回水管道5上的控制阀可调节控制收集的雨水的回流速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制作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易于变换雨强,有能效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同时洒水均匀。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57078.3 (22)申请日 2015.12.17 A01G 1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 所 地址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 26 号 (72)发明人 高鹏 蒋观滔 赵跃中 缪凌 穆兴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8 代理人 程殿军 张瑾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 装置, 包括供水系统、 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 供水 系统包括储水箱、 高压水泵、。

2、 输水管道和分水器, 储水箱通过高压水泵和输水管道与分水器连接 ; 降雨系统包括分水管道组和设置在分水管道组上 的降雨器喷头, 分水管道组通过水管与分水器中 分水管的出水口连接 ; 降雨平台包括支架和支撑 座, 支架安装在支撑座顶部, 分水管道组设置在支 架上, 支撑座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该实用新型制作 方便, 结构简单, 易于安装, 易于变换雨强, 有能效 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 同时洒水均匀。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284436 U 2016.06.08 CN 20528443。

3、6 U 1.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包括供水系统、 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1)、 高压水泵(2)、 输水管道(3)和分水器(4), 储水箱(1)通过高 压水泵(2)和输水管道(3)与分水器(4)连接; 所述降雨系统包括分水管道组(7)和设置在分 水管道组(7)上的降雨器喷头(8), 分水管道组(7)通过水管(6)与分水器(4)中分水管的出 水口连接; 所述降雨平台包括支架(10)和支撑座(14), 支架(10)安装在支撑座(14)顶部, 分 水管道组(7)设置在支架(10)上, 支撑座(14)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

4、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14)上设有 滑道(11), 支架(10)通过万向轮(9)置于该滑道(1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10)上安装有 偏心电机(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管(6)为软管。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 (14)两侧设有U型挡水槽(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U型挡水槽(13)底 宽为10cm, U型挡水槽(13)底部两侧封闭, 其底部末端设有出水口, 该。

5、出水口通过回水管道 (5)连通储水箱(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水管道(5)上设 有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水器(4)的分水 管上设有控制阀和压力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水管道组(7)包 括多根管道, 该多根管道对称安装在支架(10)上, 分水管道组(7)的每根管道上间隔均匀的 设有多个降雨器喷头(8)。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雨器喷头 (8)为悬挂式旋转喷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

6、页 2 CN 205284436 U 2 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模拟降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国内水土流失研究工作中普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较快地获得理想的试 验数据, 通过人工降雨装置控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来研究纯野外环境中地面水土流失规 律, 从而实现对水土流失区生态建设的理论指导。 0003 然而, 受野外实际场地的限制, 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运输安装较难, 自然状态下降 雨强度并不恒定, 要在降雨过程中, 能够较快地实现雨强更换也是研究所需。 另外, 野外环 境中降雨用水也是限制因素, 有。

7、效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也是研究所必须的。 同时, 为保 证模拟降雨的真实性, 必须保证洒水的均匀。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研制科学、 易于操作、 适用性强的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对于进 行野外水土保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易于安装和变换雨强, 洒水均匀, 同时能有效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 包括供水系统、 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 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 高压水泵、 输水管道和分水器, 储水箱通 过高压水泵和输水管道与分水器连接; 所述降雨系统包括分。

8、水管道组和设置在分水管道组 上的降雨器喷头, 分水管道组通过水管与分水器中分水管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降雨平台包 括支架和支撑座, 支架安装在支撑座顶部, 分水管道组设置在支架上, 支撑座底部固定在地 面上。 0007 进一步地, 上述支撑座上设有滑道, 支架通过万向轮置于该滑道上。 0008 进一步地, 上述支架上安装有偏心电机。 0009 进一步地, 上述水管为软管。 0010 进一步地, 上述支撑座两侧设有U型挡水槽。 0011 进一步地, 上述U型挡水槽底宽为10cm, U型挡水槽底部两侧封闭, 其底部末端设有 出水口, 该出水口通过回水管道连通储水箱。 0012 进一步地, 上述回水管。

9、道上设有控制阀。 0013 进一步地, 上述分水器的分水管上设有控制阀和压力表。 0014 进一步地, 上述分水管道组包括多根管道, 该多根管道对称安装在支架上, 分水管 道组的每根管道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降雨器喷头。 0015 进一步地, 上述降雨器喷头为悬挂式旋转喷头。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284436 U 3 0017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结构简单, 运输、 安装、 拆卸 方便。 0018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支架通过偏心电机的转 动, 利用万向轮放置于滑道内, 在平面上的振动。

10、, 实现了降雨均匀。 0019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中U型挡水槽有效地将无效 降水进行回收再利用, 节约用水。 0020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度, 可以 更好地模拟天然降雨过程, 并且可以及时调节降雨强度。 0021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1、 储水箱; 2、 高压水泵; 3、 输水管道; 4、 分水器; 5、 回水管道; 6、 水 。

11、管; 7、 分水管道组; 8、 降雨器喷头; 9、 万向轮; 10、 支架; 11、 滑道; 12、 偏心电机; 13、 U型挡水 槽; 14、 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1: 002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便携式野外人 工降雨装置, 包括供水系统、 降雨系统和降雨平台, 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1、 高压水泵2、 输水管道3和分水器4, 储水箱1通过高压水泵2和输水管道3与分水器4连接; 所述降雨系统 包括分水管道组7和设置在分水管道组7上的降雨器喷头8, 分水管道组7通过水管6与分水 器4中分水管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降雨平台包括支架10。

12、和支撑座14, 支架10安装在支撑座14 顶部, 分水管道组7设置在支架10上, 支撑座14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0027 其中, 支撑座14埋于地面中, 埋深为不小于50cm, , 亦可通过其他支架结构直接放 置于地面上。 0028 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分水管道组7包括多根管道, 该多根管道对称安 装在支架10上, 分水管道组7的每根管道上间隔均匀的设有多个降雨器喷头8; 降雨器喷头8 为悬挂式旋转喷头, 降雨器喷头8的水管优选采用PVC管。 0029 储水箱1提供降雨所用的水源, 在模拟降雨开始前, 开启高压水泵2, 将储水箱1中 的水以恒定压强输出, 输水管道3将高压水泵2输出。

13、的带压力的降雨用水输送至分水器4, 然 后从分水器4的分水管出水口通过水管6输送至分水管道组7, 分水管道组7上的降雨器喷头 8使水从降雨器喷头8喷出后形成水滴从一定高度范围落下, 形成降雨。 0030 另外, 所述分水器4的分水管上设有控制阀和压力表; 通过调节分水器4的分水管 上控制阀的开启度达到目标降雨所需输水压强, 从而实现对模拟降雨所需雨强的控制。 003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结构简单, 运输、 安装、 拆卸方便, 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度, 可 以更好地模拟天然降雨过程, 并且可以及时调节降雨强度。 0032 实施例2: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284436 U 4 0。

14、03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支撑座14上设有滑道11, 支架10通过万向轮9置于该滑 道11上, 支架10上安装有偏心电机12, 通过偏心电机12带动支架10在滑道11内水平振动, 使 得支架10上的分水管道组7振动, 从而实现降雨的均匀。 而由于分水管道组7振动, 分水管道 组7与分水器4之间连接的水管6采用软管, 软管使得分水管道组7的振动不受限制。 0034 实施例3: 0035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 所述支撑座14两侧设有U型挡水槽13, U型挡水槽 优选为镀锌铁皮; U型挡水槽13底宽为10cm, U型挡水槽13底部两侧封闭, 其底部末端设有出 水口, 该出水口通过回。

15、水管道5连通储水箱1, 回水管道5上设有控制阀。 洒向降雨平台以外 的雨水通过支撑座14两侧的U型挡水槽13收集, 然后通过回水管道5将收集的雨水直接回流 至储水箱1中循环利用, 节约用水, 而通过回水管道5上的控制阀可调节控制收集的雨水的 回流速率。 0036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便携式野外人工降雨装置制作方便, 结构简单, 易于安装, 易于变换雨强, 有能效回收无效降水并循环利用, 同时洒水均匀。 0037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 限制, 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28443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284436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284436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