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炒茶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炒茶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0033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1.12 CN 201700339 U *CN201700339U* (21)申请号 201020218315.0 (22)申请日 2010.06.07 A23F 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宣伯民 地址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 大学路燕子弄 9 幢 3 单元 703 室 (72)发明人 宣伯民 (54) 实用新型名称 简易炒茶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炒茶机, 属于扁 形茶炒制机技术领域, 旨在克服目前扁型茶产区 部分仍沿用传统手工炒制的茶农劳动强度大、 劳。
2、 动保护水平低下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热锅、 控温开关, 在所述电热锅上设有炒茶装置, 所述炒 茶装置上设至少一支弹力杆, 该弹力杆的外端装 有扪茶软片、 内端和传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轴 和支架可转动连接, 所述传动轴上装有转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 可以用手摇动, 也可配简单电机和变速器组合来电动。本实用新 型适用新制或对现有炒茶锅的改造。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CN 201700339 U1/1 页 2 1. 一种简易炒茶机, 包括电热锅、 控温开关, 。
3、其特征是, 在所述电热锅上设有炒茶装置, 所述炒茶装置上设至少一支弹力杆, 该弹力杆的外端装有扪茶软片、 内端和传动轴固定连 接, 所述传动轴和支架可转动连接, 所述传动轴上装有转动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转动机构为手摇杆。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转动机构为电机和变速 器组合, 电机通过电源线、 开关和电源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弹力杆的数量为三支。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扪茶软片为耐温无毒塑 料制成。 6.。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扪茶软片为薄铝片面覆 细帆布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机, 其特征是, 所述转动轴的转速为每分钟 8-20 转。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简易炒茶机, 其特征是, 所述转动轴的转速为每分钟 12 转。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700339 U1/2 页 3 简易炒茶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型茶炒制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炒茶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国, 有很多名茶都是扁形茶, 譬如产于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就是一种典型的扁 形茶, 该茶叶片扁平紧缩, 绿中带黄, 形态整齐。
5、, 给人以良好的观感。 在茶叶产区的实地考察 调查时, 有很多地方, 由于茶农居住地分散, 产量又不是很大, 产茶季节又拉得很长, 使产量 不集中, 如要使用专业的炒茶机械, 对于这些茶农来说, 价格太高, 无法承受。所以, 他们还 是沿用传统的用电热锅手工炒制的方法。 在这种炒茶过程中, 炒茶者的劳动强度很大, 不但 要不断的弯腰下探划动手臂, 而且炒扪茶叶的手掌上要不断经受高温熏烫, 无一例外地, 他 们的手掌上都是布满被烫伤的血泡和老茧。进行必要的劳动保护, 已经成为这一部分茶农 迫切的盼望。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炒茶机, 克服目前扁型茶产区部分仍沿用传统 。
6、手工炒制的茶农劳动强度大、 劳动保护水平低下的不足。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热锅、 控温开关, 在所述电热锅上设有炒茶装置, 所述炒茶装置 上设至少一支弹力杆, 该弹力杆的外端装有扪茶软片、 内端和传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轴 和支架可转动连接, 所述传动轴上装有转动机构。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来看, 它的特 点是结构简单, 所用部件很少, 同时还可利用原来的电热锅进行改装, 这样就使造价大大的 降低, 使广大茶农能够买得起, 同时使用时所耗的能源很少, 也不额外的占用面积。本实用 新型在使用时, 由于所述弹力杆具有弹性, 所述扪茶软片更是具。
7、有和手掌相似的软硬度, 所 以, 在炒制过程中, 对茶叶的压平、 磨光, 烘干作用非常接近于手工炒制的工况。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轴上所装的转动机构可以是手摇杆, 也可以电机和变速器 组合, 电机通过电源线、 开关和电源连通。 0007 根据对本实用新型的试验, 设置所述弹力杆的数量以三支为最适宜, 这样既可保 证炒制的连续性, 又可为操作者观察和调整茶片在锅中分布情况, 留出足够的间隙时间。 0008 由于在用本实用新型炒茶时, 不必再用手掌去扪炒茶叶, 而是完全用扪茶软片来 代替, 所以在选择扪茶软片的材料时, 应首选无毒, 同时应具有耐温性和合适的柔软性。本 实用新型选用耐温无。
8、毒塑料或薄铝片表面覆细帆布。 0009 同时, 在试验中发现, 根据茶叶老嫩程度的不同, 所述传动轴的转速可在每分钟 8-20 转之间选择, 一般以每分钟 12 转较适宜各种不同老嫩程度的茶叶, 效率也最高。 0010 对照现在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0011 1、 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 节约材料和节约能源。 0012 2、 大大减轻茶农炒茶操作的劳动强度和加强了劳动保护。 说 明 书 CN 201700339 U2/2 页 4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所述转动机构为手摇杆, 所述弹力杆为三支 ), 图 2 为图 1 的 A 向视图。图中 : 1。
9、、 弹力杆, 2 扪茶软片, 3、 传动轴, 4、 支架, 5、 手摇杆, 6、 电热 锅, 7、 控温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 图中, 电热锅 6 和控温开关 7 是现有成熟技术, 其作用为给炒制中的茶叶加热。当 茶叶在电热锅 6 内加热过程中, 可摇动手摇杆 5, 让传动轴 3 带动弹力杆 1、 扪茶软片 2 一起 转动, 扪茶软片2就一边扪住茶叶同时让茶叶贴着锅底面移动, 由于电热锅6的锅底面的曲 率半径比扪茶软片2转动的曲率半径大, 扪茶软片2转到一定程度会松开被扪的茶叶, 茶叶 会自动滑移至锅底面的最低处, 再次被下一个扪茶软片扪炒。这样重复地对茶叶进行炒制 加工, 使茶叶很快被压扁, 磨平, 烘干而成为成品。 在整个炒茶过程中, 操作者必需一边摇动 手摇杆5, 同时根据经验用控温开关7来控制锅底的温度。 如果用电机和变速器组合代替手 摇杆5, 则对操作者来说, 可以更轻松。 支架4可和电热锅6的外壳装在一起, 使整体更简洁 紧凑。 说 明 书 CN 201700339 U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