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pdf(8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178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81780A21申请号201380006508622申请日20130123201201897920120131JPH04N19/597201401H04N13/0020060171申请人索尼公司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樱井裕音高桥良知服部忍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朱胜陈炜54发明名称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57摘要本技术涉及能够通过使用与视差图像有关的信息来提高视差图像的编码效率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校正单元设定在以视差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的深度加权预。
2、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校正单元根据所设定的计算精度针对深度图像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并生成深度预测图像。计算单元通过使用深度预测图像对深度图像进行编码来生成深度流。本技术可以应用至例如视差图像的编码装置。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724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5126420130123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15024JA20130808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44页附图4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44页附图4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1780AC。
3、N104081780A1/3页2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在以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深度加权预测单元,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来生成深度预测图像;以及编码单元,所述编码单元通过使用由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生成的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对所述深度图像进行编码来生成深度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对于在对所述深度图像编码时的计算与在对所述深度图像解码时的计算都匹配的所述计算精度。
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计算所述深度加权系数时的计算精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计算所述深度偏差时的计算精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将所述计算精度设定为定点数精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在根据所述计算精度进行所述计算期间执行移位计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将根据所述移位计算的小数精度设定为所述深度图像的小数精度或更大的小数精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将所述深度图像的小数精度设定为根据所述移。
5、位计算的小数精度或更小的小数精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表示所述移位计算的移位量的移位参数,以及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递送单元,所述递送单元将由所述编码单元生成的所述深度流和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所述移位参数进行递送。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单元,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计算所述深度加权系数时的计算顺序。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单元,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计算所述深度偏差时的计算顺序。12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设定步骤,所述设定步骤设定在以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
6、算精度;深度加权预测步骤,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步骤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步骤的处理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权利要求书CN104081780A2/3页3处理来生成深度预测图像;以及编码步骤,所述编码步骤通过使用由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步骤的处理生成的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对所述深度图像进行编码来生成深度流。13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深度流和信息,所述深度流是使用通过使用与深度图像相关的信息校正后的深度预测图像而被编码的,所述信息与所述深度图像相关;解码单元,所述解码单元通过对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深度流进行解码来生成所述深度图。
7、像;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在以由所述解码单元生成的所述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以及深度加权预测单元,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来生成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其中,所述解码单元使用由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生成的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对所述深度流进行解码。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对于在对所述深度图像编码时的计算与在对所述深度图像解码时的计算都匹配的所述计算精度。15根据权利要求14。
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计算所述深度加权系数和所述深度偏差中的至少一个时的计算精度。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将所述计算精度设定为定点数精度。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在根据所述计算精度进行所述计算期间执行移位计算,以及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将根据所述移位计算的小数精度设定成所述深度图像的小数精度或更大的小数精度。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被设定为表示所述移位计算的移位量的参数的移位参数,以及其中,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处理基于所述移位参数执行所述移位计算。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
9、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设定计算所述深度加权系数和所述深度偏差中的至少一个时的计算顺序。20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步骤,所述接收步骤接收深度流和信息,所述深度流是使用通过使用与深度图像相关的信息校正后的深度预测图像而被编码的,所述信息与所述深度图像相关;权利要求书CN104081780A3/3页4解码步骤,所述解码步骤通过对由所述接收步骤的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深度流进行解码来生成所述深度图像;设定步骤,所述设定步骤设定在以由所述解码步骤的处理生成的所述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以及深度加权预测步骤,。
10、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步骤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步骤的处理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由所述接收步骤的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来生成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并且其中,在所述解码步骤的处理中,使用由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步骤的处理生成的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对所述深度流进行解码。权利要求书CN104081780A1/44页5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技术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通过使用与视差图像相关的信息来提高视差图像编码效率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存在对3D图像的关注,并提议了用于生成多视点3D图像。
11、的视差图像的编码方法例如,参照NPL1。此外,视差图像是由如下视差值形成的图像表示与视差图像相对应的视点的彩色图像的各像素与为基准点的视点的彩色图像的像素在屏幕上的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的距离的视差值,该视差值与那些像素相对应。0003另外,为了与高级视频编码AVC相比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在已知为高效率视频编码HEVC的编码方法的标准化中已经取得了进展,并且在2011年8月起草的时候,作为草案已经出版了NPL2。0004引用列表0005非专利文献0006NPL1“CALLFORPROPOSALSON3DVIDEOCODINGTECHNOLOGY”,IOS/IECJTC1/SC29/WG11,MPE。
12、G2011/N12036,瑞士,日内瓦,2011年3月0007NPL2THOMASWIEGAND,WOOJINHAN,BENJAMINBROSS,JENSRAINEROHM,GARYJSULLIVIAN,“WD3WORKINGDRAFT3OFHIGHEFCIENCYVIDEOCODING”,JCTVCE603_D5第5版,2011年5月20日发明内容0008技术问题0009然而,未设计通过使用于视差图像有关的信息来提高视差图像编码效率的编码方法。0010本技术是考虑了该情形而做出的,并且本技术能够通过使用与视差图像相关的信息来提高视差图像的编码效率。0011解决方案0012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图像。
13、处理装置为如下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在以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深度加权预测单元,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来生成深度预测图像;以及编码单元,所述编码单元通过使用由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生成的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对所述深度图像进行编码来生成深度流。0013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方法与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处理设备相对应。0014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中,设定在以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
14、深度偏说明书CN104081780A2/44页6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步骤的处理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来生成深度预测图像,以及通过使用由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步骤的处理生成的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对所述深度图像进行编码来生成深度流。001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为如下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深度流和信息,所述深度流是使用通过使用与深度图像相关的信息校正后的深度预测图像而被编码的,所述信息与所述深度图像相关;解码单元,所述解码单元通过对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
15、述深度流进行解码来生成所述深度图像;设定单元,所述设定单元设定在以由所述解码单元生成的所述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以及深度加权预测单元,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来生成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其中,所述解码单元使用由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单元生成的所述深度预测图像,对所述深度流进行解码。001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方法与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处理装置相对应。0017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接收深度流和信息,所述深度。
16、流是使用通过使用与深度图像相关的信息校正后的深度预测图像而被编码的,所述信息与所述深度图像相关;通过对由所述接收步骤的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深度流进行解码来生成所述深度图像;设定在以由所述解码步骤的处理生成的所述深度图像作为目标、使用深度加权系数和深度偏差执行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时使用的计算的计算精度;以及通过根据由所述设定步骤的处理设定的所述计算精度、使用与由所述接收步骤的处理接收到的所述深度图像有关的信息执行关于所述深度图像的所述深度加权预测处理,来生成所述深度预测图像。深度预测图像在对深度流解码期间使用。0018发明的有益效果0019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可以使用与视差图像相关的信息提高视差图像的。
17、编码效率。0020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可以对视差图像的编码数据其中通过使用与视差图像相关的信息进行编码来提高编码效率进行解码。附图说明0021图1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编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22图2是说明视点生成信息的视差最大值和视差最小值的图示。0023图3是说明视点生成信息的视差精度参数的图示。0024图4是说明视点生成信息的摄像机间距离的图示。0025图5是示出图1的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26图6是示出编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27图7是示出编码位流的配置示例的图示。0028图8是示出图7的PPS的语法的示例的图示。0029图9是示出片头的。
18、语法的示例的图示。说明书CN104081780A3/44页70030图10是示出片头的语法的示例的图示。0031图11是说明图1的编码装置的编码处理的流程图。0032图12是详细说明图11的多视点编码处理的流程图。0033图13是详细说明图12的视差图像编码处理的流程图。0034图14是详细说明图12的视差图像编码处理的流程图。0035图15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解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36图16是示出图15的多视点图像解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37图17是示出解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38图18是说明图15的解码装置150的解码处理的流程图。0039图19是详细说明图。
19、18的多视点解码处理的流程图。0040图20是详细说明图16的视差图像解码处理的流程图。0041图21是说明在视差图像的校正中使用的信息的递送方法的图示。0042图22是示出第二递送方法中的编码位流的配置示例的图示。0043图23是示出第三递送方法中的编码位流的配置示例的图示。0044图24是示出片编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45图25是示出编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46图26是示出校正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47图27是用于说明视差值和沿深度方向的位置的图示。0048图28是示出经成像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例的图示。0049图29是说明沿深度方向的最大位置和最小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示。
20、。0050图30是用于说明经成像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亮度的图示。0051图31是用于说明经成像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亮度的图示。0052图32是用于说明经成像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亮度的图示。0053图33是详细说明视差图像编码处理的流程图。0054图34是详细说明视差图像编码处理的流程图。0055图35是用于说明预测图像生成处理的流程图。0056图36是示出片解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57图37是示出解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58图38是示出校正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59图39是详细说明视差图像解码处理的流程图。0060图40是用于说明预测图像生成处理的流程图。0061图41是。
21、示出计算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图示。0062图42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电视机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图示。0063图43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移动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图示。0064图44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图示。0065图45是示出应用本技术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图示。具体实施方式0066说明书CN104081780A4/44页80067编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0068图1是应用本技术的编码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069图1的编码装置50被配置有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多视点彩色图像校正单元52、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视点生成。
22、信息生成单元54以及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0070编码装置50使用与视差图像有关的信息对预定视点的视差图像进行编码。0071特别地,编码装置50的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对多个视点的彩色图像进行成像,并将该图像作为多视点彩色图像提供给多视点彩色图像校正单元52。另外,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生成外部参数、视差最大值和视差最小值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将外部参数、视差最大值和视差最小值提供给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并且将视差最大值和视差最小值提供给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0072此外,外部参数为定义在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的水平方向的位置的参数。另外,视差最。
23、大值和视差最小值分别为可以在多视点视差图像中假设的在全局坐标上的视差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0073多视点彩色图像校正单元52针对从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提供的多视点彩色图像执行色彩校正、亮度校正、失真校正等。因此,将在校正后的多视点彩色图像中的沿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的水平方向X方向的焦距由所有视点共享。多视点彩色图像校正单元52将校正后的多视点彩色图像作为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像提供给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和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0074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基于从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提供的视差最大值和视差最小值,从自多视点彩色图像校正单元52提供的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
24、像生成多视点视差图像。特别地,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针对多个视点中的每个视点从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像获得每个像素的视差值,并基于视差最大值和视差最小值对该视差值进行规范化。此外,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生成视差图像,在该视差图像中将针对多个视点中的每个视点规范化的每个像素的视差值设定为视差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0075另外,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将所生成的多视点视差图像作为多视点视差图像提供给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此外,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生成表示多视点视差图像的像素值的精度的视差精度参数,并将该视差精度参数提供给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0076使用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像。
25、和视差图像,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生成在生成除了该多个视点之外的视点的彩色图像时使用的视点生成信息。特别地,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基于从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提供的外部参数获得摄像机间距离。对于多视点视差图像的每个视点,摄像机间距离为如下距离在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在对该视点的彩色图像成像时沿水平方向的位置与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在对具有与该彩色图像和视差图像相对应的视差的彩色图像成像时沿水平方向的位置之间的距离。0077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将来自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单元51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以及来自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的视差精度参数设定为视点生成。
26、信息。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将所生成的视点生成信息提供给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说明书CN104081780A5/44页90078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使用HEVC方法对从多视点彩色图像校正单元52提供的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像进行编码。另外,对于从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提供的视点生成信息,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使用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作为与视差有关的信息,并使用与HEVC方法相一致的方法对从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提供的多视点视差图像进行编码。0079另外,对于从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提供的视点生成信息,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使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经受差。
27、分编码DELTAENCODING。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将经差分编码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包含在对多视点视差图像进行编码时使用的、与编码有关的信息中。此外,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递送由经编码的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像和多视点视差图像、与编码有关的信息包括经差分编码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以及来自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的视差精度参数等构成的位流作为经编码的位流。0080如上所述,由于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使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经受差分编码,然后执行递送,所以可以减少视点生成信息的编码量。由于存在为了提供舒服的3D图像在图像之间不会使视差最大值、视差最。
28、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极大改变的高可能性,所以执行差分编码在减少代码量方面是有效的。0081此外,在编码装置50中,多视点视差图像是从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像生成的;然而,多视点视差图像可以由在对多视点彩色图像成像期间检测视差值的传感器生成。0082对视点生成信息的描述0083图2是说明视点生成信息的视差最大值和视差最小值的图示。0084此外,在图2中,水平轴为预规范化PRENORMALIZATION视差值,而垂直轴为视差图像的像素值。0085如图2所示,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使用视差最小值DMIN和视差最大值DMAX将每个像素的视差值规范化成例如0至255的值。此外,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
29、生成如下视差图像在该视差图像中,将在规范化之后的、为0至255之一的值的每个像素的视差值设定成像素值。0086换言之,视差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I、像素的预规范化视差值D、视差最小值DMIN和视差最大值DMAX由下面式1来表示0087公式100880089因此,在下述解码装置中,根据以下面式2,有必要使用视差最小值和视差最大值根据视差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I恢复预规范化视差值D。0090公式200910092因此,将视差最小值和视差最大值递送给解码装置。0093图3是说明视点生成信息的视差精度参数的图示。说明书CN104081780A6/44页100094如图3的上列所示,当对于规范化后的视差。
30、值1,预规范化视差值为05时,视差精度参数表示视差值精度为05。另外,如图3的下列所示,当对于规范化后的视差值1,预规范化视差值为1时,视差精度参数表示视差值精度为10。0095在图3的示例中,为第一视点的视点1的预规范化视差值为10,为第二视点的视点2的预规范化视差值为05。因此,不论视差值精度是05还是10,视点1的规范化后的视差值为10。另一方面,当视差值精度为05时,视点2的视差值为05;而当视差值精度为10时,视点2的视差值为0。0096图4是说明视点生成信息的摄像机间距离的图示。0097如图4所示,以视点2为基点的视点1的视差图像的摄像机间距离为由视点1的外部参数表示的位置与由视点。
31、2的外部参数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0098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的配置示例0099图5是示出图1的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的配置示例的框图。0100图5的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被配置有SPS编码单元61、PPS编码单元62、片头编码单元63和片编码单元64。0101多视点图像编码单元55的SPS编码单元61生成具有顺序单元的SPS,并且将该SPS提供给PPS编码单元62。0102PPS编码单元62判定配置添加有相同PPS的单元在下文中称为相同PPS单元的所有片SLICE的在从图1的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提供的视点生成信息内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是否与按编码顺序为在相应片之前的那个片。
32、的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相匹配。0103此外,当判定配置相同PPS单元的所有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与按编码顺序为之前的那个片的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相匹配时,PPS编码单元62生成表示不存在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的差分编码结果的递送的递送标志。0104在另一方面,当判定配置相同PPS单元的片中的至少一个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与按编码顺序为之前片的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不匹配时,PPS编码单元62生成表示存在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的差分编码结果的递送的递送标志。0105PPS编码。
33、单元62生成视点生成信息的递送标志和视差精度参数的PPS。PPS编码单元62将该PPS添加至从SPS编码单元61提供的SPS,并将该SPS提供给片头编码单元63。0106当包含在从PPS编码单元62提供的PPS中的递送标志表示不存在递送时,作为配置PPS的相同PPS单元的每个片的片头,片头编码单元63生成与编码有关的除了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之外的信息。0107同时,当包含在从PPS编码单元62提供的PPS中的递送标志表示存在递送时,片头编码单元63生成与编码有关的包含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的信息作为配置PPS的相同PPS单元的帧内型片的片头。0108另外,。
34、在该情况下,针对配置PPS的相同PPS单元的帧间型片,片头编码单元63使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经受差分编码。特别地,根据从视点生成信息说明书CN104081780A107/44页11生成单元54提供的视点生成信息的帧间型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片头编码单元63分别减去按编码顺序为在该片之前的那个片的片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并从中获得差分编码结果。此外,片头编码单元63生成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的差分编码结果作为帧间型片的片头。片头编码单元63还将所生成的片头添加至添加有从PPS编码单元提供的PPS的SPS,并将SPS提供给片编。
35、码单元64。0109片编码单元64使用HEVC方法针对从图1的多视点彩色图像校正单元52提供的经多视点校正的彩色图像执行片单元的编码。另外,对于从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提供的视点生成信息,片编码单元64使用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作为与视差有关的信息,并且片编码单元64使用与HEVC方法相一致的方法针对来自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的多视点视差图像执行片单元的编码。片编码单元64将作为编码结果而获得的片单元的编码数据等添加至添加有PPS和从片头编码单元63提供的片头的SPS。片编码单元64用作递送单元并且递送位流作为编码位流。0110片编码单元的配置示例0111图6是示出图5的片。
36、编码单元64内的、对一个任意视点的视差图像进行编码的编码单元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换言之,在片编码单元64内的对多视点视差图像进行编码的编码单元被配置为与视点数目相对应的多个图6的编码单元120。0112图6的编码单元120被配置有A/D转换单元121、画面重排缓冲器122、计算单元123、正交变换单元124、量化单元125、无损编码单元126、累积缓冲器127、逆量化单元128、逆正交变换单元129、加法单元130、去块滤波器131、帧存储器132、画面内预测单元133、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校正单元135、选择单元136和速率控制单元137。0113编码单元的A/D转换单元121使从图1的。
37、多视点视差图像生成单元53提供的预定视点的帧单元的多路复用图像经受A/D转换。A/D转换单元121输出多路复用图像并使画面重排缓冲器122存储多路复用图像。画面重排缓冲器122根据GOP图片组结构将按所存储的显示顺序的帧单元构成视差图像重排成用于编码的顺序。画面重排缓冲器122将重排后的帧单元构成的视差图像输出到计算单元123、画面内预测单元133、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0114计算单元123用作编码单元,并且计算单元123通过计算从选择单元136供给的预测图像与从画面重排缓冲器122输出的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差量来对目标视差图像进行编码。特别地,计算单元123从自画面重排缓冲器122输出的。
38、编码目标视差图像减去从选择单元136供给的预测图像。计算单元123将作为减法结果而获得的图像作为残余信息输出到正交变换单元124。此外,当未从选择单元136提供预测图像时,计算单元123将从画面重排缓冲器122读取的视差图像以未改变的方式作为残余信息输出到正交变换单元124。0115正交变换单元124使来自计算单元123的残余信息经受正交变换例如离散余弦变换或卡洛变换,并将作为结果获得的系数输出到量化单元125。0116量化单元125对从正交变换单元124提供的系数进行量化。将经量化的系数被输入到无损编码单元126。0117无损编码单元126针对从量化单元125提供的经量化的系数执行无损编码,。
39、例如说明书CN104081780A118/44页12可变长编码例如,上下文自适应可变长编码CAVLC等或者算数编码例如,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数编码CABAC等等。无损编码单元126将作为无损编码结果而获得的编码数据提供给累积缓冲器127,并使累积缓冲器127对编码数据进行累积。0118累积缓冲器127暂时存储从无损编码单元126提供的编码数据,并将编码数据输出至片单元中。所输出的片单元的编码数据被加至添加有PPS和从片头编码单元63提供的片头的SPS,并且将SPS作为编码流。0119另外,还将由量化单元125输出经量化的系数输入到逆量化编码单元128。在经受逆量化之后,将系数提供给逆正交变换单。
40、元129。0120逆正交变换单元129使从逆量化单元128提供的系数经受逆正交变换或逆卡洛变换,并将作为结果而获得的残余信息提供给加法单元130。0121加法单元130将为从逆正交变换单元129提供的为解码目标视差图像的残余信息加至从选择单元136提供的预测图像,并获得被局部解码的视差图像。此外,当未从选择单元136提供预测图像时,加法单元130将从逆正交变换单元129提供的残余信息作为局部解码视差图像。加法单元130将局部解码的视差图像提供给去块滤波器131,并且加法单元130还将该视差图像提供给画面内预测单元133作为参考图像。0122去块滤波器131通过对从加法单元130提供且局部解码的。
41、视差图像进行滤波来移除块失真。去块滤波器131将作为结果而获得的视差图像提供给帧存储器132,使帧存储器132累积视差图像。将累积在帧存储器132中的视差图像输出至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作为参考图像。0123画面内预测单元133使用从加法单元130提供的参考图像执行为候选者的所有帧内预测模式的画面内预测,并生成预测图像。0124另外,画面内预测单元133针对为侯选者的所有帧内预测模式计算代价函数值下文中详细描述的。此外,画面内预测单元133将具有最小代价函数值的帧内预测模式确定为最优帧内预测模式。画面内预测单元133将使用最优帧内预测模式生成的预测图像和相对应的代价函数值提供给选择单元136。
42、。当画面内预测单元133从选择单元136接收到选择使用最优帧内预测模式生成的预测图像的通知时,画面内预测单元133将表示最优帧内预测模式等的画面内预测信息作为与编码有关的信息包含在从片头编码单元63提供的片头中。0125此外,代价函数值也被称为率失真RD代价。例如,基于为H264/AVC方法中的参考软件的高复杂度模式和低复杂度模式例如在联合编码JM中定义的那些之一的方法来计算代价值。0126特别地,当采用高复杂度模式作为代价函数的计算方法时,相当于针对为侯选者的所有预测模式暂时执行无损编码,并且针对每个预测模式计算由以下式3表示的代价函数值。0127COSTMODEDR30128D为源图像和解。
43、码图像的差量失真,R为包括相当于正交变换的系数的所生成代码量,并且为作为量化参数QP的函数提供的拉格朗日乘法器。0129另一方面,当采用低复杂度模式作为代价函数的计算方法时,针对为候选者的所有预测模式执行解码图像的生成和头位例如表示预测模式的信息的计算,并针对每个说明书CN104081780A129/44页13预测模式计算由以下方程4表示的代价函数。0130COSTMODEDQPTOQUANTQPHEADER_BIT40131D为源图像和解码图像的差量失真,HEAD_BIT为与预测模式有关的头位,QPTOQUANT为作为量化参数QP的函数提供的函数。0132在低复杂度模式中,仅生成与所有预测模。
44、式有关的解码图像就足够了,并且由于不必需执行无损编码,因此所需的计算量很小。此外,此处假设采用高复杂度模式作为代价函数值的计算模式。0133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通过基于从画面重排缓冲器122提供的视差图像和从帧存储器132提供的参考图像执行为候选者的所有帧间预测模式的运动预测处理来生成运动矢量。特别地,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针对每个帧间预测模式通过将参考图像与从画面重排缓冲器122提供的视差图像进行匹配来生成运动矢量。0134此外,帧间预测模式为表示为帧间预测的目标的块的大小、预测方向和参考索引。预测方向包括前向预测L0预测,其使用具有比为帧间预测的目标的视差图像的显示时间早的显示时间的。
45、参考图像;后向预测L1预测,其使用具有比为帧间预测的目标的视差图像的显示时间晚的显示时间的参考图像;两个方向预测双向预测,其具有比为帧间预测的目标的视差图像的显示时间早的显示时间的参考图像和比为帧间预测的目标的视差图像的显示时间晚的显示时间的参考图像。另外,参考索引为指定参考图像的数字。例如,图像的参考索引越靠近为帧间预测的目标的视差图像,数字越小。0135另外,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用作预测图像生成单元,并且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通过从帧存储器132读取参考图像基于用于每个帧间预测模式的所生成运动矢量来执行运动补偿处理。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将作为结果而生成的预测图像提供给校正单元13。
46、5。0136校正单元135使用在从图1的视点生成信息生成单元54提供的视点生成信息内的视差最大值、视差最小值和摄像机间距离作为与视差图像有关的信息,并生成在校正预测图像时使用的校正系数。校正单元135使用校正系数校正从运动预测和补偿单元134提供的每个帧间预测模式预测图像。0137此处,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对象沿深度方向位置ZC和预测图像的对象沿深度方向的位置ZP由以下式5来表示。0138公式301390140此外,在式5中,LC和LP分别为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摄像机间距离和预测图像的摄像机间距离。而F为由编码目标视差图像和预测图像共享的焦距。另外,DC和DP分别为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预规范化视差图。
47、像的绝对值和预测图像的预规范化视差图像的绝对值。0141另外,通过以下式6使用预规范化视差值的绝对值DC和DP来表示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视差值IC和预测图像的视差值IP。0142公式4说明书CN104081780A1310/44页1401430144此外,在式6中,DCMIN和DPMIN分别为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视差最小值和预测图像的视差最小值。而DCMAX和DPMAX分别为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视差最大值和预测图像的视差最大值。0145因此,即使编码目标视差图像的对象沿深度方向的位置ZC和预测图像的对象沿深度方向的位置ZP相同,当摄像机间距离LC和LP、视差最小值DCMIN和DPMIN、视差最大值D。
48、CMAX和DPMAX中的至少一个不同时,视差值IC和IP不同。0146因此,校正单元135生成校正预测图像的校正系数,以使得在位置ZC和位置ZP相同时视差值IC和视差值IP相同。0147特别地,当位置ZC和位置ZP相同时,根据上述式5,满足以下式7。0148公式501490150另外,可以修改式7以获得以下式8。0151公式601520153此外,使用上述式6,当式8的预规范化视差值的绝对值DC和DP被视差值IC和视差值IP替代时,获得以下式9。0154公式701550156因此,通过以下式10使用视差值IP来表示视差值IC。0157公式801580159因此,校正单元135生成式10中的A和。
49、B作为校正系数。此外,校正单元135使用校正系数A和B以及视差值IP得到等式10中的视差值IC作为校正后的预测图像的视差值。0160另外,使用校正后的预测图像,校正单元135针对每个帧间预测模式计算代价函数值,并将代价函数值最小的帧间预测模式确定为最优帧间测量模式。此外,校正单元135将使用最优帧间预测模式生成的预测图像和代价函数值提供给选择单元136。0161此外,当校正单元135从选择单元136接收到选择使用最优帧间预测模式生成的说明书CN104081780A1411/44页15预测图像的通知时,校正单元135将运动信息作为与编码有关的信息包含在从片头编码单元63提供的片头中。运动信息被配置成由最佳帧间预测模式、预测矢量索引以及运动矢量残差等构成,其中该运动矢量残差为通过从当前运动矢量减去由预测矢量索引表示的运动矢量而获得的差值。此外,预测矢量索引为用于指定为在生成解码视差图像的预测图像中使用的候选者的运动矢量中的一个运动矢量的信息。0162选择单元136基于从画面内预测单元133和校正单元135提供的代价函数值将最优帧内预测模式和最优帧间预测模式确定为最优预测模式。此外,选择单元136将最优预测模式的预测图像提供给计算单元123和加法单元130。另外,选择单元136向画面内预测单元133或校正单元13通知对最优预测模式的预测图像的选择。0163速率控制单元137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