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665364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43252.5

申请日:

2013.04.23

公开号:

CN104125743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7/20申请日:20130423|||公开

IPC分类号:

H05K7/20

主分类号:

H05K7/20

申请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冉苗苗; 李尧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申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涉及通信技术,以在不改变设备布局的前提下解决高功耗、紧凑型通信设备散热的问题。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模块、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液冷模块和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所述液冷模块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冷模块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第一液路和与回水管连通的第二液路,所述液冷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接头支架上安装有与通信单板上供水管连通的第三接头和与通信单板上排水管连通的第四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相配合,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相配合。本发明用于对通信设备进行散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液冷模块和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所述液冷模块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冷模块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第一液路和与回水管连通的第二液路,所述液冷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接头支架上安装有与通信单板上供水管连通的第三接头和与通信单板上排水管连通的第四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相配合,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相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为快接接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块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框体和设在框体内的液路主体,液路主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路主体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所述液路主体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框体内的安装板,所述液路主体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框体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一套筒的一端与第三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二套筒的一端与第四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排水管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支架包括相扣合的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所述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固定块,所述接头支架和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

说明书

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服务需求的日益膨胀,网络运营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需添置越来越多的设备,但是由于机房安装空间的限制,通信设备密度越来越高,设备的尺寸越来越小,但设备功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解决高功耗、紧凑型设备散热问题,成为通信设备设计中噬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通信设备通常包括多个通信单板,各个通信单板插接在机柜中背板提供的插槽中,由于机柜的尺寸越来越小,而通信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对通信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单板插框设计的瓶颈之一。现有技术中对通信设备采用传统的风冷,即采用风扇对运行中的通信设备进行冷却。但随着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功耗持续增大,传统的风扇冷却降温已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此时,热容和密度远大于空气的液体,作为冷却介质,逐步成为当前最高效和可行的散热解决方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工、医疗、大型计算机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的液冷系统一般采用将软管布置在单板的前面板,通过液体在软管中流通来实现对通信设备的冷却,但这会影响设备走线和设备架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在不改变设备布局的前提下解决高功耗、紧凑型设备散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模块和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液冷模块以及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所述液冷模块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冷模块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第一液路和与回水管连通的第二液路,所述液冷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第一 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接头支架上安装有与通信单板上供水管连通的第三接头和与通信单板上排水管连通的第四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相配合,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相配合。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为快接接头。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冷模块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框体和设在框体内的液路主体,液路主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路主体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所述液路主体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框体内的安装板,所述液路主体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框体上。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头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一套筒的一端与第三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二套筒的一端与第四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排水管连接。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头支架包括相扣合的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所述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固定块,所述接头支架和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由于液冷模块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因此当因通信单板功耗高而需要对其实施液冷时,只需将液冷模块安装在风冷模块的位置,并通过液冷模块上的第一接头与接头支架上的第三接头相连接,液冷模块上的第二接头与接头支架上的第四接头连接,这样低温水便经过第一液路、第一接头、第三接头流向通信单板上的进水管,经通信单板加热后的高温水再经排水管、第四接头、第二接头、第二液路并最终流向回水管排出。如此循环便实现了对通信单板的液冷冷却。而当通信单板不需要液冷时,只需将相互连接的接头断开连接,安装上风冷模块即可。因此,本发明的 散热系统可根据实际通信单板的散热需求灵活配置散热模块,功耗高的单板采用液冷模块散热,功耗低的单板采用风冷模块散热。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改变设备的架构。因此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在不改变设备架构的前提下解决了高功耗、紧凑型通信设备散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液冷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接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接头支架的剖视图;
图8为图5所示快接接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模块1、与风冷模块安装位10相配合的液冷模块2和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5,液冷模块2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31和回水管32,液冷模块2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31连通的第一液路(未图示)和与回水管32连通的第二液路(未图示),液冷模块2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221 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222,接头支架5上安装有与通信单板6上供水管(未图示)连通的第三接头511和与通信单板6上排水管(未图示)连通的第四接头512,第一接头221与第三接头511相配合,第二接头222与第四接头512相配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由于液冷模块2与风冷模块安装位10相配合,因此当因通信单板功耗高而需要对其实施液冷时,只需将液冷模块2安装在风冷模块安装位10,并通过液冷模块2上的第一接头221与接头支架5上的第三接头511相连接,液冷模块2上的第二接头222与接头支架5上的第四接头连接,这样低温水便经过第一液路、第一接头、第三接头流向通信单板上的进水管,经通信单板加热后的高温水再经排水管、第四接头、第二接头、第二液路并最终流向回水管排出。如此循环便实现了对通信单板的液冷冷却。而当通信单板不需要液冷时,只需将相互连接的接头断开连接,安装上风冷模块即可。因此,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可根据实际通信单板的散热需求灵活配置散热模块,功耗高的单板采用液冷模块散热,功耗低的单板采用风冷模块散热,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改变设备的架构。因此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在不改变设备架构的前提下解决了高功耗、紧凑型通信设备散热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通常情况下是通信单板6插接在机柜背板7提供的插槽中,风冷模块通过风扇监控板与设备背板上对应的连接器配合实现联接,本发明实施例将液冷模块设计成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更具体地是通过将液冷模块与风冷模块设计成外形结构完全相同的结构,使二者可灵活替换,因此不会改变设备的架构。一般而言,风冷模块11为如图2所示的结构,它包括框体11和设在框体11内的风扇12,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液冷模块设计成与框体11的外形结构相同即可。
具体而言,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头221、第二接头222、第三接头511和第四接头512为快接接头。快接接头用于连接液路管道时,具有连接快速而且防溢漏的功能。快接接头在使用时是阳接头与阴接头配套使用的,如图8所示,为阳接头与阴接头连接状态的示意图。阳接头80内设有第一活塞801和第一弹簧802,阴接头90内设有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902,第二活塞包括固定连接在 阴接头90底部的活塞杆9012和沿轴向移动的套筒9011。当阳接头80与阴接头90处于自由的分离状态时,阳接头80内的第一活塞801在第一弹簧802的压缩弹力作用下被抵在阳接头80的顶部开口处(左端),将液路封闭。阴接头90内的套筒9011也在第二弹簧902的压缩弹力作用下抵在阴接头90的顶部开口处(右端),此时活塞杆9012的头部与套筒配合从而将液路封闭。当需要将阳接头80与阴接头90连接时,用力将阳接头80插向阴接头90,第二活塞的套筒9011在阳接头80管壁的作用下向阴接头90的底部运动,活塞杆9012的头部便从套筒的右端伸出,同时活塞杆9012推动阳接头80内的第一活塞801向阳接头80的底部运动,便实现了液路的导通。相反当需要将阳接头与阴接头断开时,用力将阳接头从阴接头中拔出,套筒在第二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一活塞在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将液路封闭。在阳接头与阴接头的连接与断开过程中无液体溢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均可以为阳接头或阴接头,只要满足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是相互配合的接头,第二接头和第四接头是相互配合的接头即可。另外图3示出的是三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因此该液冷模块可以与三块通信单板连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三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其具体对数根据一个液冷模块对应的通信单板的数量而定。其次,本发明中液冷模块中的快接接头的排布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横向排布时,满足竖插通信单板的液冷散热需求,纵向排布时,满足横插通信单板的液冷散热需求。而且快接接头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其它类型,只要满足插接与断开时无液体溢漏即可。
具体而言,液冷模块2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10相配合的框体21和设在框体21内的液路主体22,液路主体22的后端连接外接进水管31和回水管32,液路主体22的内部设有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液路主体22的前端设有第一接头221和第二接头222。这样,在制作液冷模块时只需将框体加工成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结构,而对于液路主体的结构可以设计的随意一些,降低了对液冷模块制作的工艺要求。尤其是一般机柜都设有如图1所示的多个风冷模块安装位,在制作上如果各个液路主体都要求相同的制作精度会使工艺变得很复 杂。而设计同样结构的框体要相对简单些。而且为了满足横插通信单板和竖插通信单板的液冷需求,本实施例可以将框体截面设计成正方形,只需旋转90°,即可同时兼容对横插和竖插通信单板的液冷冷却。
其次,如图3和4所示,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框体内的安装板23,液路主体22通过安装板23固定在框体21上。这是因为如果将其液路主体直接固定在框体上就需要在其侧面开孔或开槽,而液路主体内设有液路,一旦开孔或开槽不当就可能导致液路通道受损。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液路主体22的后方设置安装板23,而在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之间的液路主体上开孔,首先将液路主体22固定在安装板23上,然后再将安装板固定在框体上,以达到固定液路主体的目的。
其次,如图6和图7所示,接头支架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套筒521,第一套筒521与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一套筒521的一端与第三接头511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套筒522,所述第二套筒522与第二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二套筒522的一端与第四接头512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排水管连接。这样,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可在各自的安装孔内转动,产生径向上的较小浮动,减小接头设计的公差影响,降低了快接接头相互配合的高精度要求。
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接头支架包括相扣合的上部支架531和下部支架532,所述上部支架531和下部支架532通过螺栓连接。具体为在上部支架531上设置螺栓孔541和在下部支架532上设置与螺栓孔541相对应的螺栓孔542,并在螺栓孔541、542中穿设螺栓以实现上部支架531和下部支架532的连接。这样便于接头支架的设计和套筒的安装。
本发明的散热系统还包括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固定块,所述接头支架和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这样,接头支架与通信单板为可拆卸地连接,当需要对通信单板实施液冷时便将接头支架安装在通信单板上,否则便将其拆下,有利于风冷时冷热空气的交换。
另外以上所述实施例中的液路主体,也可以设计成只带快接接头的软管,并将软管固定在液冷模块的框体上,当高功耗通信单板插入时,通信单板上的 快接接头与软管上的快接接头连通即可,从而实现对高功耗通信单板的液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574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25743A21申请号201310143252522申请日20130423H05K7/2020060171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518129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72发明人冉苗苗李尧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代理人申健54发明名称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涉及通信技术,以在不改变设备布局的前提下解决高功耗、紧凑型通信设备散热的问题。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模块、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液冷模块和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所。

2、述液冷模块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冷模块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第一液路和与回水管连通的第二液路,所述液冷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接头支架上安装有与通信单板上供水管连通的第三接头和与通信单板上排水管连通的第四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相配合,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相配合。本发明用于对通信设备进行散热。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5743ACN104125743A1/1页21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模块,其特征在于。

3、,还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液冷模块和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所述液冷模块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冷模块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第一液路和与回水管连通的第二液路,所述液冷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接头支架上安装有与通信单板上供水管连通的第三接头和与通信单板上排水管连通的第四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相配合,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为快接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块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框体和设在框体内的液。

4、路主体,液路主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路主体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所述液路主体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框体内的安装板,所述液路主体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框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一套筒的一端与第三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二套筒的一端与第四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排水管连接。

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支架包括相扣合的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所述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通过螺栓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固定块,所述接头支架和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4125743A1/5页3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服务需求的日益膨胀,网络运营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需添置越来越多的设备,但是由于机房安装空间的限制,通信设备密度越来越高,设备的尺寸越来越小,但设备功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解决高功耗。

6、、紧凑型设备散热问题,成为通信设备设计中噬待解决的问题。0003目前通信设备通常包括多个通信单板,各个通信单板插接在机柜中背板提供的插槽中,由于机柜的尺寸越来越小,而通信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对通信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单板插框设计的瓶颈之一。现有技术中对通信设备采用传统的风冷,即采用风扇对运行中的通信设备进行冷却。但随着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功耗持续增大,传统的风扇冷却降温已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此时,热容和密度远大于空气的液体,作为冷却介质,逐步成为当前最高效和可行的散热解决方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工、医疗、大型计算机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0004然而现有的液冷系统一般采用将软管布置在。

7、单板的前面板,通过液体在软管中流通来实现对通信设备的冷却,但这会影响设备走线和设备架构。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在不改变设备布局的前提下解决高功耗、紧凑型设备散热的问题。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包括风冷模块和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液冷模块以及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所述液冷模块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冷模块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第一液路和与回水管连通的第二液路,所述液冷模块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接头支架上安装有与通。

8、信单板上供水管连通的第三接头和与通信单板上排水管连通的第四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相配合,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相配合。0008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为快接接头。0009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冷模块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框体和设在框体内的液路主体,液路主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外接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液路主体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所述液路主体的前端设有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0010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框体内的安装板,所述液路主体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框体上。说明书CN104125743A2/5页400。

9、11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头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一套筒的一端与第三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二套筒的一端与第四接头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排水管连接。0012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头支架包括相扣合的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所述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通过螺栓连接。0013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固定块,所述接头支架和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00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由于液冷模块与风。

10、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因此当因通信单板功耗高而需要对其实施液冷时,只需将液冷模块安装在风冷模块的位置,并通过液冷模块上的第一接头与接头支架上的第三接头相连接,液冷模块上的第二接头与接头支架上的第四接头连接,这样低温水便经过第一液路、第一接头、第三接头流向通信单板上的进水管,经通信单板加热后的高温水再经排水管、第四接头、第二接头、第二液路并最终流向回水管排出。如此循环便实现了对通信单板的液冷冷却。而当通信单板不需要液冷时,只需将相互连接的接头断开连接,安装上风冷模块即可。因此,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可根据实际通信单板的散热需求灵活配置散热模块,功耗高的单板采用液冷模块散热,功耗低的单板采用风冷模块散热。。

11、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改变设备的架构。因此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在不改变设备架构的前提下解决了高功耗、紧凑型通信设备散热的问题。附图说明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的后侧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4为图3所示液冷模块的内部。

12、结构示意图;00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的前侧结构示意图;0021图6为图5所示接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7为图5所示接头支架的剖视图;0023图8为图5所示快接接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4125743A3/5页50025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该散热系。

13、统包括风冷模块1、与风冷模块安装位10相配合的液冷模块2和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接头支架5,液冷模块2的后端连接有外接进水管31和回水管32,液冷模块2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31连通的第一液路未图示和与回水管32连通的第二液路未图示,液冷模块2的前端设有与第一液路连通的第一接头221和与第二液路连通的第二接头222,接头支架5上安装有与通信单板6上供水管未图示连通的第三接头511和与通信单板6上排水管未图示连通的第四接头512,第一接头221与第三接头511相配合,第二接头222与第四接头512相配合。00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散热系统,由于液冷模块2与风冷模块安装位10相配合,因此当因通信。

14、单板功耗高而需要对其实施液冷时,只需将液冷模块2安装在风冷模块安装位10,并通过液冷模块2上的第一接头221与接头支架5上的第三接头511相连接,液冷模块2上的第二接头222与接头支架5上的第四接头连接,这样低温水便经过第一液路、第一接头、第三接头流向通信单板上的进水管,经通信单板加热后的高温水再经排水管、第四接头、第二接头、第二液路并最终流向回水管排出。如此循环便实现了对通信单板的液冷冷却。而当通信单板不需要液冷时,只需将相互连接的接头断开连接,安装上风冷模块即可。因此,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可根据实际通信单板的散热需求灵活配置散热模块,功耗高的单板采用液冷模块散热,功耗低的单板采用风冷模块散热,。

15、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改变设备的架构。因此本发明的散热系统在不改变设备架构的前提下解决了高功耗、紧凑型通信设备散热的问题。0027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通常情况下是通信单板6插接在机柜背板7提供的插槽中,风冷模块通过风扇监控板与设备背板上对应的连接器配合实现联接,本发明实施例将液冷模块设计成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更具体地是通过将液冷模块与风冷模块设计成外形结构完全相同的结构,使二者可灵活替换,因此不会改变设备的架构。一般而言,风冷模块11为如图2所示的结构,它包括框体11和设在框体11内的风扇12,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液冷模块设计成与框体11的外形结构相同即可。0028具体而言,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

16、接头221、第二接头222、第三接头511和第四接头512为快接接头。快接接头用于连接液路管道时,具有连接快速而且防溢漏的功能。快接接头在使用时是阳接头与阴接头配套使用的,如图8所示,为阳接头与阴接头连接状态的示意图。阳接头80内设有第一活塞801和第一弹簧802,阴接头90内设有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902,第二活塞包括固定连接在阴接头90底部的活塞杆9012和沿轴向移动的套筒9011。当阳接头80与阴接头90处于自由的分离状态时,阳接头80内的第一活塞801在第一弹簧802的压缩弹力作用下被抵在阳接头80的顶部开口处左端,将液路封闭。阴接头90内的套筒9011也在第二弹簧902的压缩弹力作用下。

17、抵在阴接头90的顶部开口处右端,此时活塞杆9012的头部与套筒配合从而将液路封闭。当需要将阳接头80与阴接头90连接时,用力将阳接头80插向阴接头90,第二活塞的套筒9011在阳接头80管壁的作用下向阴接头90的底部运动,活塞杆9012的头部便从套筒的右端伸出,同时活塞杆9012推动阳接头80内的第一活塞801向阳接头80的底部运动,便实现了液路的导通。相反当需要将阳接头与阴接头断开时,用力将阳接头从阴接头中拔出,套筒在第二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一活塞在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将液路封闭。在阳接头与阴接头的连接说明书CN104125743A4/5页6与断开过程中无液体溢漏。0029。

1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均可以为阳接头或阴接头,只要满足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是相互配合的接头,第二接头和第四接头是相互配合的接头即可。另外图3示出的是三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因此该液冷模块可以与三块通信单板连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三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其具体对数根据一个液冷模块对应的通信单板的数量而定。其次,本发明中液冷模块中的快接接头的排布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横向排布时,满足竖插通信单板的液冷散热需求,纵向排布时,满足横插通信单板的液冷散热需求。而且快接接头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其它类型,只要满足插接与断开时无液体溢漏即可。0030具体而言,液冷模块2。

19、包括与风冷模块安装位10相配合的框体21和设在框体21内的液路主体22,液路主体22的后端连接外接进水管31和回水管32,液路主体22的内部设有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液路主体22的前端设有第一接头221和第二接头222。这样,在制作液冷模块时只需将框体加工成与风冷模块安装位相配合的结构,而对于液路主体的结构可以设计的随意一些,降低了对液冷模块制作的工艺要求。尤其是一般机柜都设有如图1所示的多个风冷模块安装位,在制作上如果各个液路主体都要求相同的制作精度会使工艺变得很复杂。而设计同样结构的框体要相对简单些。而且为了满足横插通信单板和竖插通信单板的液冷需求,本实施例可以将框体截面设计成正方形,只需旋。

20、转90,即可同时兼容对横插和竖插通信单板的液冷冷却。0031其次,如图3和4所示,所述液冷模块还包括设在所述框体内的安装板23,液路主体22通过安装板23固定在框体21上。这是因为如果将其液路主体直接固定在框体上就需要在其侧面开孔或开槽,而液路主体内设有液路,一旦开孔或开槽不当就可能导致液路通道受损。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液路主体22的后方设置安装板23,而在第一液路和第二液路之间的液路主体上开孔,首先将液路主体22固定在安装板23上,然后再将安装板固定在框体上,以达到固定液路主体的目的。0032其次,如图6和图7所示,接头支架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套筒5。

21、21,第一套筒521与第一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一套筒521的一端与第三接头511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套筒522,所述第二套筒522与第二安装孔间隙配合,且第二套筒522的一端与第四接头512连接、另一端与通信单板的排水管连接。这样,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可在各自的安装孔内转动,产生径向上的较小浮动,减小接头设计的公差影响,降低了快接接头相互配合的高精度要求。0033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接头支架包括相扣合的上部支架531和下部支架532,所述上部支架531和下部支架532通过螺栓连接。具体为在上部支架531上设置螺栓孔541和在下部支架532上设置与。

22、螺栓孔541相对应的螺栓孔542,并在螺栓孔541、542中穿设螺栓以实现上部支架531和下部支架532的连接。这样便于接头支架的设计和套筒的安装。0034本发明的散热系统还包括固定在通信单板上的固定块,所述接头支架和所述固定块通过螺钉连接。这样,接头支架与通信单板为可拆卸地连接,当需要对通信单板实施液冷时便将接头支架安装在通信单板上,否则便将其拆下,有利于风冷时冷热空气的交换。说明书CN104125743A5/5页70035另外以上所述实施例中的液路主体,也可以设计成只带快接接头的软管,并将软管固定在液冷模块的框体上,当高功耗通信单板插入时,通信单板上的快接接头与软管上的快接接头连通即可,从而实现对高功耗通信单板的液冷。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说明书CN104125743A1/5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5743A2/5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25743A3/5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25743A104/5页11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25743A115/5页12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25743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