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连接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4909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4909A21申请号201410098475922申请日2014031813/84686920130318USH01R13/646201101H01R13/02200601H01R13/64820060171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地址215316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72发明人司明伦高千平吴祖阳陈昇科54发明名称电连接器57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排列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沿对接方向排列的基部及对接部,对接部定义有上表面及下表面,上表面被一凸肋分成第一对。
2、接面、第三对接面及位于凸肋上的第二对接面,下表面则定义为第四对接面,导电端子包括裸露于对接部的接触端及突出于绝缘本体的接脚,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及第四端子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依次位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对接面上,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及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各接触端的长度均为32毫米。本发明通过增加差分信号端子的数目,且对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结构进行改善,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电气性能的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
3、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4909ACN104064909A1/1页2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排列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沿对接方向排列的基部及对接部,对接部定义有上表面及下表面,上表面被一凸肋分成第一对接面、第三对接面及位于凸肋上的第二对接面,下表面则定义为第四对接面,导电端子包括裸露于对接部的接触端及突出于绝缘本体的接脚,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及第四端子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依次位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对接面上,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及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差分信号端子的接触端的长度均为32毫。
4、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接地端子接触端长度均为37毫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设有若干缺口,缺口与每对差分信号端子一一对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向前向上贯穿,且定义了一基准线,差分信号端子的接触端位于基准线后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地端子接触部位于基准线后方,第二端子组的接地端子位于向前突出于基准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电端子的厚度为015毫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接脚及接触端的连接部,第一。
5、端子组的连接部设有邻近绝缘本体的切口。权利要求书CN104064909A1/3页3电连接器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0002【背景技术】串行连接小型计算器系统接口SERIALATTACHEDSCSI,SAS是继SCSI之后的串行技术,除了更高的高速信号传输优势外,另外一个显著的优势是SAS接口也可以与SATA接口兼容。T10是一个制定国际信息技术标准的技术委员会,在2012年发布了SAS21版本,使得SAS的传输速率从6GBPS提升到12GBPS。相比传输速率为6GBPS的SAS,传输速率达到12GBPS的SAS设置了连接各接地端子的接地片,这。
6、些接地端子则是分别位于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12GBPS的接口显然还是不够的,势必需要更高传输速率的接口。0003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前述之不足。0004【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传输速率高达24GBPS。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排列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沿对接方向排列的基部及对接部,对接部定义有上表面及下表面,上表面被一凸肋分成第一对接面、第三对接面及位于凸肋上的第二对接面,下表面则定义为第四对接面,导电端子包括裸露于对接部的接触端及突出于绝缘本体的接脚,导电端子。
7、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及第四端子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电端子的接触端依次位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对接面上,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及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各接触端的长度均为32毫米。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有如下功效通过增加差分信号端子的数目,且对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结构进行改善,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电气性能的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0007【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对接时的立体图。0008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对接前的立体图。0009图3是图2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0010图4是图3的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0011图5是图3所示的。
8、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0012图6是图3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仰视图。0013图7是图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0014图8是电连接器组合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及第一、第二接地片对接的示意图。0015【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用于一种高速存储装置,其传输速率高达24GBPS。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互相配接第一/插头连接器100及第二/插座连接器200。第二连接器200可兼容标准的SAS及SERIALATA接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0水平(即对接方说明书CN104064909A2/3页4向与电路板平行)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第二连接器垂直(对接方向垂直于电路板)安装于另一电。
9、路板(未图示)当然,安装方式完全可以改变,以适应不同的连接系统。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及若干保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20。绝缘本体10设有呈舌板状的对接部12。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30及保持于绝缘基体的对接端子40,绝缘基体凹设有对接腔32。对接部12沿对接方向插入对接腔32内,形成两电连接器的对接。0016结合图3及图4,对接部12自绝缘本体的基部11延伸而成,一对U形导引部形成于基部11的两端,且与对接部12彼此分离。对接部12定义了相反的第一表面121、第二表面122及自第一表面突出的凸肋123。该凸肋123将第一表面121分为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对接面1211、第三对接面121。
10、3及形成其自身的第二对接面1212,第二表面122则定义为第四对接面。第三对接面1213高于第一对接面1211及第二对接面1212。0017绝缘本体10设有若干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槽14,该等端子槽设置于上述各对接面。导电端子20外形大致相同,其包括收容于端子槽14内的接触端21、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连接部22及自连接部向电路板延伸的接脚23,接触端裸露于上述各对接面,连接部22固持于基部11中。接脚分为两排,接脚23A位于接脚23B的后侧。导电端子包括位于第一对接面1211的第一端子组25、位于第二对接面1212的第二端子组26及位于第三对接面1213的第三端子组27及位于第四对接面122的第四。
11、端子组28。0018请参图5至图6所示,第一端子组25包括成对的差分信号端子251及位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252,每对信号端子包括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对接部12在前后方向(即对接方向)的长度为L1。差分信号端子的长度为L2(L432MM),每个接地端子的长度为L3(L339MM)。L1、L2均小于标准SSD(固态硬盘)中电连接器中各组件的长度。对接部12定义了若干缺口125A,该等缺口向前贯穿对接部12的前端面,向上贯穿第一对接面1211或第二对接面1213。在前后方向上,缺口125A恰好与各对差分信号端子对齐,且相互间隔一定距离,第一端子组的接地端子252亦位于缺口后方。第二端子组。
12、26同样包括成对的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该等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前端互相平齐,且相对第一端子组的各导电端子向前突出。第三端子组27为电源端子,为数据传输提供电源。结合图6,第四端子组28包括差分信号端子281及接地端子282。差分信号端子281的在对接部12上的长度为L4L230MM,接地端子282在对接部12上的长度为L5。若干缺口125B形成于第四对接面122,差分信号端子281的与缺口125B对齐且位于其后侧,接地端子282则与缺口125B错开且其前端突出于缺口。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尺寸相对更小,优化导电路径而获得更佳的电气性能,也更有利于高速传输。导电端子的厚度也纤薄到。
13、015MM。0019切口125A、125B向前向上贯穿,不仅减小对接时插拔力,而且为导电端子的安装提供了基准。缺口定义了一上表面1251及基准线L。差分信号端子251,261,281均位于该基准线L后方,第一端子组25的接地端子252及第二端子组26的接地端子262亦位于基准线L后方,第四端子组的接地端子则部份突出于基准线L。0020请参考图4,第一端子组的导电端子的宽度在纵长方向上的长度大致与第二端子组的电源端子相近。参看图2,第一端子组25的接脚23设置一塑料固定件16,该接脚包括水平部231及竖直部232,一切口233形成于两者的连接处。切口233及塑料固定件均是为了实现阻抗匹配。说明书。
14、CN104064909A3/3页50021请参照图7,第二连接器200的基体30包括基座31及自基座延伸的周壁与导引柱34,前端开口的对接腔32由周壁围成对接腔,且在对接腔的第一侧321定义了三个对接面,在相对的第二侧322定义了一个对接面。第一侧及第二侧设置了若干收容槽33,用以容纳对接端子40。对接端子包括收容于收容槽22内的对接部41、自对接部延伸的保持部42及自保持部延伸的焊接部43。对接部与接触部21对接,保持部固定于绝缘基体30,焊接部则连接至电路板。0022对接端子40亦可分为与导电端子20相对应的四个端子组,对接端子的第一端子组同样宽度较大,其保持部及接触部的宽度分别为065M。
15、M及054MM,对接端子40的第四端子组的宽度则为038MM。第二端子组及第三端子组的宽度则保持不变。0023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在绝缘本体及绝缘基体中设置接地片,结合图8,第一连接器设置第一接地片51,第二电解器对应设置第二接地片52。第一、第二接地片51、52分别串接各接地端子,以降低高速传输中信号串扰。说明书CN104064909A1/6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4909A2/6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4909A3/6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64909A4/6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64909A5/6页10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64909A106/6页11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064909A11。